江苏省的小额信贷(精选8篇)
期数:11年04期上栏目:新农村建设作者:徐燕燕 严意
汝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摘要: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开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如何通过国内外小额保险的借鉴和创新,开发独具江苏特色的小额保险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出发,对开展江苏省小额保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江苏省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关键词:风险;保障;小额保险
一、江苏省小额保险需求分析 2008年6月17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以下简称“小额保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小额保险试点的正式启动。截至2009年,农村小额保险已扩展至19个省(自治区),保费收入超过1.4亿元,为农民共计提供了超过810亿元的风险保障。江苏省地处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但农民纯收入有限,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却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在江苏徐州等市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2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民工面临意外伤害、工伤、医疗等风险。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农民或者没有资金购买保险,或者由于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保险不了解,因此农村很少有人购买商业保险。可见在江苏省发展小额保险是非常必要的。从调研数据来看因此农民面临的自然灾害并不多;随着农村土地的减少,作为家庭顶梁柱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的前往城市务工,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意外伤害风险,其中38.95%的农民面临着意外伤害;而老人的养老问题非常严峻,56.22%的对养老问题很担忧,现有的保障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因此急需小额保险来缓解这个压力。
二、江苏省开展小额保险的险种设计
(一)小额寿险,为农村老人开启一扇窗 综合考虑江苏省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投资性的寿险产品显然不太符合现实,为了突出保费低、保障合适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以下几种已有的保险产品及经过实际情况改良的小额人寿保险产品。国寿已在19个省开展了小额定期寿险,小额团体定期寿险,切实缓解了农民(特别是老人)的风险,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在江苏省,保险公司可以在监管机构允许的情况下,本着谨慎性原则,适度增加保费,提高保险金额,扩大保障范围。结合江苏省农村相对富裕的特点,笔者认为还可以发展小额生存保险、小额两全保险、小额年金保险(养老保险),主要针对农村老人。这三种保险都具有一定的储蓄性,每期缴纳的保费相对较少,同理给付的保险金也不多,但由于长时间的累计,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保险公司收纳保费的方式可以具有适当可调性,丰收的年份多收取,灾害的年份少收取,调整保险费的具体缴纳额度。这些保险的开展,农村老人将会得到保障,他们可以把银行里的储蓄,庄稼收成中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小额人寿保险创新产品,在丧失劳动力后得到保险公司保险金的给付。
(二)小额健康保险,农民看病不再愁 江苏省农民对健康保险的需求很大,但由于经济原因的限制,他们很难负担高额的保费。如图1所示,江苏省农民对低额健康保险的需求非常大,他们迫切需求保费为P2及P2以下的小额健康保险产品,假设C点为农民对健康保险价格的最佳选择P1,此时农民的需求量可以达到Q3,但保险公司以往并不提供价格为P1的保险产品;而保险公司大量提供(供给量为Q3)的价格为P3的保险产品(D点),又是农民所无法接受的,他们的需求量仅为Q1,就导致了农民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同时保险公司的产品又卖不出去。因此农村急需小额健康保险,来平衡保险公司的供给和农民的需
求。如果江苏省可以发展小额健康保险的话,将在E点达到双方的平衡。此时保险产品的价格为P2,是农民迫切需求的,而保险公司可以提供Q2的供应量,通过规模经济与政府的支持,依旧可以从价格为P2的产品中获得一定的利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江苏省大力发展小额医疗保险。并利用“新农合”和小额医疗保险各自的优势,将其捆绑在一起,这样农民生大病有“新农合”,小伤小病则有小额保险来解决,实现农民看病不再愁的愿望。
(三)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急农民工所需 随着农村耕地的减少,富余劳动力的出现,务工热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在他们通往大城市的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作为高风险人群,却没有适合的保险。当他们发生意外时,作为一个家庭的脊梁,其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一个家庭所无力支撑的。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比较适合江苏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且在湖北等试点省份已有成功经验,江苏省只需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保险产品加以修改和完善。小额意外伤害险针对性很强,主要保农民工务工往返途中及工作之余。虽然现在很多农民乘坐运输工具的时候也会购买保险,但这些保险都是需要激活的,否则无效。农民工由于保险知识的欠缺,很少有人去激活,这样即使出险,保险公司也有权利不履行赔偿。而小额意外保险只需支付十元左右的费用,就可能获得几万元的保险金赔付。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农民工意外保险可以成为政策性保险,采取全村统保的方式购买保险。这样保险公司避免了逆向选择和保费不能尽快缴纳的问题,政府解决了农民工保障问题的担忧,而农民工只需缴纳十元左右就可以获得保障。
三、江苏省开展小额保险的对策分析 在江苏省发展小额保险,有望取得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三方利益共赢。小额保险将为江苏省建设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如何让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开展江苏省小额保险,农民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小额保险产品具有价格低廉、条款简单、保障适度的特点,满足了江苏省农民的保险需求,提升了保障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地通过新闻广播媒体去了解保险,学习保险知识,增强保险意识。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对于收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小额保险视而不见。改变有钱就储蓄的意识,识别自己的风险,购买适合自己的小额保险。避免跟风现象,为自己的保险保障做好打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做违背自己道德、违背保险保障功能的事。
(二)政府支持、规范小额保险
1、政府支持,以助小额保险“独立” 政府的前期支持,对于小额保险的发展意义重大。江苏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救助基金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这样政府可以为更多的贫困农民提供保障,提高他们的福利。当小额保险体系在江苏省农村基本建立后,为了实现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继续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引导各种金融机构加大农村投入,关注农民问题,降低农民风险。在小额保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逐渐“放手”。让小额保险成为真真的商业保险,农民可以买得起的商业保险,值得农民信任的保险。
2、健全法律体制,维护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 小额保险的法律机制并不完善,这会导致农民的保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要保障农民的赔付及时拿到手,增强小额保险发展的可持续运作,必须在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的努力下,完善小额保险法律机制的每一个细节。农村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会与小额保险,甚至整个保险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三)保险公司自我完善,落实小额保险的发展
1、创新保险产品,优化销售渠道 小额保险要持续发展,保险公司必须不断开发更加适合农村消费偏好的产品,使得保险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
竞争优势。根据江苏省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小额人身保险成熟以后,可以更多的发展小额财产保险,例如蔬菜大棚保险,农用车保险。对于地处江苏省的保险公司,尽可能采用以下两种模式进行保险:一是“统保”,“一张保单保全村、全组、全家”,省时省力,使扩展速度大大加快;二是“代办”,对暂时不能实现“统保”的村,委托村干部、水电工等代理推广,方便群众咨询。这样保险公司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所收保费也相当可观,加以恰当的保费投资,盈利空间很大。此外保证保单的大众化、通俗化,理赔“绿色通道”的开通,都有助于实现小额保险的良好发展。
2、改善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在江苏省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几乎把所有的目光都投放到城市保险中。在人身保险的进展中,形成了明显的垄断竞争,根据2008年保险年鉴,国寿遥遥领先占据整个江苏保险市场的59%,市场占有率极大。因此,江苏省保险公司在开展小额保险的前期工作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公司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这无疑会为保险公司以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做好小额保险前期在农村的承认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比广告效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尽了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小额保险不仅具有和传统保险一样能够转移风险、发挥保险保障的经济功能,更能扩大保险覆盖面,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将保险服务向低收入农民延伸,更好地履行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在江苏省把小额保险真真做到“新、大、精、好”,把好事办好,建设美好江苏新农村。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年鉴编委会.2008年中国保险年鉴[M].中国保险年鉴编委会,2008.2、周红雨,徐汉坤.湖北省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保险研究,2008(8).3、陈学伟.浙江省开展农村小额保险的可行性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
1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现状分析
1.1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1.1.1 农村地区潜在需求巨大
江苏省农村地区人口众多, 潜在保险需求巨大。但现阶段江苏省农村人身保险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鲜有针对广大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产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顺应江苏省农村低收入群体人身风险保障需求的产品, 具有广大的目标客户群, 发展潜力巨大[1]。
1.1.2 农村金融改革带来契机
近年来, 江苏省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 使其服务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 使农村金融机构分布更加合理, 这些举措都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1.1.3 政府鼓励参与试点工作
为推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11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 为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1.2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主要有以下三种产品类型:
(1) 农村小额人寿保险。农村小额人寿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是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 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在农村小额人寿保险的险种中, 小额定期寿险是保险公司提供最多的一种。农村小额定期寿险由于保险需求大,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小, 因此在江苏省的试点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农村小额健康保险。农村小额健康保险是在农村低收入群体遭遇疾病时, 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保险产品, 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保险公司承保农村小额健康保险的风险和损失相对较大, 很难从中获得盈利, 因此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很少。目前江苏省推出的农村小额健康保险产品主要有外出务工农民医疗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两种。
(3) 农村小额意外保险。农村小额意外保险产品是在农村低收入群体遭受意外身亡、意外伤害或伤残时, 按保险人交付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给付保险金的产品。由于农村小额意外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也较小, 因而在江苏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3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1.3.1 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
(1)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制约其是否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直接因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目标客户是低收入群体,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往往呈现来源单一、季节性强、可支配收入有限的特点, 收入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2) 农民保险意识薄弱。长期以来, 受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抵御风险能力和投保意识都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村居民不信任保险公司, 保险消费观念落后, 加之其文化程度不高, 导致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认知能力较差, 通常缺乏保险意识, 甚至对保险存有偏见, 没有真正意识到投保的重要性[2]。
(3) 农民逆向选择严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保险市场固有的特点,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也不例外。农民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往往会产生逆向选择行为, 导致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险公司利益受损的概率大大提高。
1.3.2 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高
(1) 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保险公司若想成功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 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一方面,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并不是现有产品的简单复制, 想要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 由于江苏省农村人口分布松散, 流动性大, 在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过程中, 保险公司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 运营成本偏高。
(2) 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目前,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有直接销售和农村金融机构代理这两种模式, 并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销售模式,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可持续发展[3]。同时, 保险公司没有根据江苏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创新性地采取最优当发展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缺乏个性, 相对单一。
(3) 个别险种操作不易。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江苏省保险市场还是一个新的保险领域, 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时需要承担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险种数量相对较少。然而在少量的险种中却存在着个别险种操作不易的现状。
2 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宣传与服务
2.1.1 做优宣传
保险公司在宣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功能作用时, 应使用朴实的语言以及农民群众身边鲜活的案例来增强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 引导农民积极主动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农村常见的传播媒介对农民进行保险教育, 让农村居民意识到投保的必要性;也可以通过与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合作开展宣传, 采取先对村干部进行宣传, 然后再由村干部对村民进行宣传, 这种以点到面的方式,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对保险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
2.1.2 做精服务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量大、针对性强, 保持良好的服务质量, 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是促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长远发展的关键。首先, 保险公司应如实宣传小额人身保险产品, 不夸大保单的功能, 并提醒投保人注意除外责任条款内容, 明确保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 保险公司应努力提高理赔的效率, 避免由于农村交通不便, 信息不畅等原因造成农民难以及时得到理赔[5]。最后, 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一卡通”的形式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从而简化收费和理赔程序, 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便捷的服务。
2.2 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
2.2.1 产品开发策略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的开发应考虑到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不均、南北收入差距较大的特点, 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应选择合适的保障范围, 制定合理的保险价格。通过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更加贴近民生, 更加符合民意, 同时保险公司也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2.2.2 产品组合策略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产品组合策略主要是扩大产品组合策略[6],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横向上增加险种组合的广度, 即增加新的险种系列;二是在纵向上加深险种组合的深度, 即增加险种系列和产品数量, 使险种系列综合化。通过产品组合策略可以使保险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
3 结语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自2008年在试运营以来,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居民抵御人身风险的能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12月, 中国保监会同意在江苏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现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要充分考虑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认真分析总结进展快、效果佳的地区做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试点工作, 探索出一条适合江苏省省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农村居民、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部门共同的努力, 使江苏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普及程度不断加深、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推进力度不断增强, 实现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卢燕.农村小额保险的需求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 2011, 15 (1) .
[2]张权辉.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3) .
[3]张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中国保险, 2010 (11) .
[4]刘妍, 吴强.“十二五”时期江苏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环境与策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5) .
[5]庹国柱, 王德宝.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保险, 2009 (11) .
提前授信:永不间断的拿贷程序
客户到该行办理“阳光信贷”业务,贷款到期前,如需继续使用贷款,可与经办客户经理联系,该行会对客户进行提前授信,授信成功后,该客户只要按期归还贷款后,即可继续使用贷款,不需要重复办理贷款手续,真正实现了“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特色。
阳光信贷年检:从不停息的阳光授信
阳光信贷年检就是对整个农村居民的信用情况进行普查、更新、调整,对已授信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已用信和已授信未用信进行跟踪调查,对未授信客户进行筛选、申报、审批,使过去不能拿贷款的客户有资格享受“阳光信贷”,让过去授信额度少的客户增加授信额度,同时也对信用不好的农户进行清退。通过逐步优化调整农村征信市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阳光信贷服务。阳光信贷年检工作真正使阳光信贷成为了三农服务的“先行粮草”。
“88880000”客服电话:在您身边的贴心帮手
该行在全省率先开通了自营客户服务电话平台“88880000”,客户只要拨打客服电话,提出贷款申请要求,该行客服人员将及时将您的需求分派给就近客户经理,接到工单的客户经理会在第一时间与客户取得联系并办理贷款,客户还可以通过“88880000”客服电话,监督该行的员工服务,对客户认为不满意的服务情况进行投诉,切实保护客户的切身利益。
信用贷款:轻松快捷的绿色通道
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贷款服务,该行真正做到以客户为出发点,推出“信用贷款”服务,不需要担保人、抵押物,只根据客户的征信记录,为客户办理“信用贷款”。目前该行已经在北蒋支行、步风支行、学富支行进行试点,通过信贷年检,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以“信用”拿贷款,以“信用”换服务,使农村客户也享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与财富。
短信提醒:一键到达的无忧服务
该行为了解决客户后顾之忧,提醒客户对即将到期的贷款进行及时还款,利用科技支撑手段,为所有贷款客户提供短信提醒功能,提前一个月发送短信,使客户不会错过还款期限,及时办理还款手续,免除客户错过还款日期而带来不必要的罚息或影响征信记录。使“阳光信贷”更加贴心更加无忧。
操作透明:客观规范的办贷程序
该行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全面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利率、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和监督方式。推进服务透明化,让客户对能否贷款、能贷多少、利率多高、如何办理、向谁投诉等心中有数,将信贷业务的建档、营销、受理、调查、评级、授信、审批、放款等各个环节实行阳光化操作,此外,该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监督违规放贷、不作为行为,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信贷绿色通道。
限时办结、阳光操作、承诺服务,黄海农商银行“阳光信贷”是该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善贷款服务方式的结晶,照亮了地方百姓的致富道路。
为切实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富民,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引导江苏金融部门主动更新理念,加大支持力度,将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纳入“民生金融”系列工程,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贷服务新模式。创新“创业富民·阳光育才”信贷服务模式。该模式以“小额起步、再担保参与、免除反担保”为主要特征。具体做法是,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贷款项目发放“担保再担保融资证书”,并向合作担保机构推荐。担保机构对于贷款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开通“信贷直通车”,免除客户反担保,并根据与省再担保公司的合作协议,自动对项目提供再担保;对10万元以上的申请,报送省再担保公司现场或非现场审核。材料齐全后,由县(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批放款。目前,该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2012年10月末,全省该模式累计发放贷款1.87亿元,支持项目1153个,带动就业4.48万人。
创新“大学生村官创业一卡通”信贷服务模式。该模式由南通通州市首先提出,以“风险保证、额度灵活、功能整合”为主要特征。“创业一卡通”由大学生村官向团县委提出申请,实行“一人一卡”制。持有“创业一卡通”的大学生村官可优先在团县委提供的创业项目库中选定项目,并免费享受配套服务。需要贷款时,大学生村官持“创业一卡通”和身份证原件向合作银行提出申请。银行优先审贷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无需资产抵押;贷款额度视借款人的实际风险状况和担保人的经济实力而定,无上限。
创新“大学生村官贷款券”信贷服务模式。该模式以“财政担保、全额贴息、流程简便”为主要特征,将繁琐的信贷流程简化为申请与发放“贷款券”和见券优先放款两个环节。“大学生村官贷款券”是填写有一定授信金额的记名证券,每张授信不超过10万元,各乡镇组织部门向县(市)人行部门集中申领。大学生村官需要创业贷款时,由乡镇组织部门会同承办银行共同审核,协商确认“贷款券”的授信金额和期限,并由乡镇财政提供担保。
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
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信贷,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扶贫到户的有效形式。
小额信贷是指通过特定的小额信贷机构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贫困者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拜托贫困的特殊信贷方式。小额信贷实际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国际社会视其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制度创新。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和减缓贫困。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农户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农户小额信贷有农村信用社开办,以农户为资金的发放对象,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与信用评定,猜去“一次核定、随用随发、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既不同于国际上的小额信贷,也有别与我国借鉴GB模式而形成的扶贫小额信贷。
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开展的扶贫小额贷款相比,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基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家里话信贷手续目的而提出的,所以它主要表现为金融活动性质,需要靠制度性的商业化运作才能持续小区,而扶贫式小额信贷是为了反贫困,基于慈善目的而产生,往往和政治相联系,通常表现为社会活动性质,和科教文卫体、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活动内容相关联,以非金融方式持续经营。同时,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优势。第一,我国的扶贫小额贷款的操作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下设的扶贫小组,二龙湖小额信贷的操作主体为农村信用社,网点设置非常多,这就有利于增加农户对金融机构贷款的解除机会,缓解广大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第二,农户小额信贷与信用评级制度结合,在信用评级基础上使用贷款证既有利于农户及时、方便地获得贷款,又有利于加强贷款的管理;第三,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实行小组联保,不仅有利于保障贷款安全,而且为抵押能力缺乏农户提供了获得较大额度贷款的机会,农村信用社用于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可以从两个渠道获得;一是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二是来自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利益机制的驱使,从农村领域吸收的资金同时也呈现出向外源源不断流出的显著特征。因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主要依靠从中国人民银行取得的支农再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原则:1.按期归还贷款的原则;2.以信用为基础的原则;3.便利性原则;4.自主原则;5.服务社区的原则;6.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新生事物其功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两年多的时间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必须引起关注。第一,农村信用社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信用社历年积累的不良资产没有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得到剥离处理,保值补贴付出的大量资金也不能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得到补贴,完全由农村信用社自己来消化。这严重影响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第二,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问题。首先,普遍存在支农再贷款的期限较短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的矛盾。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数额管的过死,支农再贷款预期罚息过重,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负担。再次,农村信用社占用人民银行数额不少的再贷款,存在支农再贷款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形成了一种“吸收存款—贷款沉淀和亏损及耗费占用—再吸储和人民银行再贷款补充”的恶性循环,削弱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农业的资金支持。第三,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与使用中,在期限、金额、投向、利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在风险方面的主要表现:第一,基于农业生产的风险。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条件限制,如果农户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拖欠贷款也就成为必然,甚至个别的贷款还可能会变成坏账。第二,基于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风险产生的首要原因是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上获得信息不对称。农户不的不承担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损失,从而带式还贷危机。第三,基于信贷机构的风险。首先,小额信贷机构缺乏法律规制,由于没有合法地位,不能直接吸收存款因而极大地限制他们筹措资金的能力,影响其正常发展。而且缺乏法律有效规制的这些机构还可能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或者其他目的而从事非法筹资业务,发生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存款等违法事件,对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其次,小额信贷利率机制失灵。低利率的普遍吸引力可能会厨师部分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农户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获取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贷款,记过真正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去不一定能获得贷款,这极大地违反呢小额信贷的理论前提,造成目标客户的偏离,还款保障也大打折扣。再次行政干预过度,许多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并不是独立完善的市场主体。这些都对我国小额信贷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威胁。第四,基于农户的风险。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民的信用意识还不强,想方设法的争取贷款,到期后却不愿偿还,有的转手放高利贷以谋取不法利益,有的茂名前去小额信贷。当借款人在高额利润驱使下改变贷款用途时,必然会同时面临更大的风险,而由于小额信用贷款通常无抵押,对借款人的约束你较小,借款人的各种违约行为产生的风险势必专家给信贷机构,构成信贷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我国当前农业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
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式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为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特定发展阶段上的金融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产品,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途径。各发展中国家在小额信贷的实践上形成了多种具体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向中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提供信贷服务,并且有效地控制风险。根据我国农村特点将小额贷款制度引进农村金融市场,将有利于弥补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缺口和需求,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巨大的潜在推动力。
(二)小额贷款制度的推广对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1、壮大农村信贷规模,优化农村信贷体系结构,搞活农村经济
小额信贷的引入将为低收农村中的入借贷群体和乡镇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扩大可借贷资金规模的同时有效抑制住借贷风险。另一方面,矫正了长久存在的不平衡借贷结构,调动各个群体的参与积极性,活跃整个农村经济。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户信贷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 从根本上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又直接影响农户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同时, 小额信贷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恩格尔系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小额信贷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从这些因素中都可以看出发展小额信贷,扩大其在我国农村中的规模的巨大影响力。
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的政策环境(法律地位)
难以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利率、资金来源)
小额信贷组织不能向公众吸收储蓄存款,没有正常筹资渠道(资金来源)
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固定成本高,需大规模整合,吸纳专业人员)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建议
(一)完善监管措施
在监管政策和风险控制上,实行非审慎、行业自律为主的监管政策和宽严适度的控制机
制。面对目前小额信贷机构和高层监管部门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成本过高的事实,实行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指导和授权下的非审慎、行业(小额信贷协会)自律为主的监管政策,既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首先,通过对加入协会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准入评估,并定期收集各机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定期向金融监管部门报告,这样可以解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小额信贷协会可以就小额信贷发展的政策问题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协调,寻求政策、法律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小额信贷的发展争取较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展业务品种
(二)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适当放开利率限制
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是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能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的小额信贷工作就无法持续下去。要使开展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能得到收益,关键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甚至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适当放开小额信贷利率限制,寻求农村信用社利益与农民融资“双赢”,是小额信贷项目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金融机构可以在上级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贷款的限制条件。如贷款期限适当放宽,贷款额度适度提高,贷款偿还方式可以多样化。另一方面,小额质押贷款应考虑试点银行定期存单、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保险单质押等信贷业务。
(三)政府财政给予扶持
小额信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扶持,对信贷资金不足的农村地区,央行要积极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辖区金融机构重点支持,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
另外,赋予优势项目优先权。加强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和农产品信贷投入,特别是支持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如把支持粮、棉、油等基本农作物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突破“春贷秋收” 传统模式,按照产业周期、性质和特点,放宽农民小额贷款还贷时间;逐渐增加信贷投量数额,扩大发放范围,放宽贷款额度限制;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信贷投放渠道,积极支持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要、效益好、销路广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大力推行农户贷款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动信贷人员深入农户,调查实际情况,了解农民对贷款的使用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利用信用社广泛的社会联系优势,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当好农民致富的参谋。加大创新力度,推行农户贷款证,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使农户贷款证成为农民贷款的绿卡,使信贷人员真正为农民服务,树立其良好形象。
(五)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
在思想上,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金融机构应积极投身到诚信的宣传中去,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上营造出“诚信至上”的氛围。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使农户明确小额信贷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使农户在思想上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在机制上建立科学规范的还款监测系统,减少不良贷款率,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率。主要是加大对农户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监督力度,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从借出到收回形成一个有效的还款监测系统。一方面,严格农户信用调查,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贷出后能及时收回,通过农户贷款知识培训,强化信用意识和贷款使用规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监督,一般是对其经手的业务进行审查,规定员工不允许向其亲属或者关系人员贷款,如需贷款必须出具贷款申请书,写明用途,必要时需要员工出具连带责任担保,同时还要防范员工发放贷款考察失误的问题。
1.1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
“小额信贷 (Microfinance) ”是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额度较小的持续贷款的信贷服务, 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促进其达到个人生存和企业进步。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过世界各国多年的实践, 产生如孟加拉乡村银行 (GB) 模式、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 (BR) 乡村信贷模式等多种模式, 在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在这些国家的扶贫工作上起到重大作用。
1.2我国小额信贷的产生与发展
1993年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孟加拉“乡村银行 (GB) ”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了中国, 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 开始在我国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的试点。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小额信贷机构在扶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具体特点如下表:
2现阶段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较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但经过十余年各方的努力, 也初具规模。尤其是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密切关注“三农”问题, 一直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 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 制度的不完善、高频的信用风险、组织本身营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下面就以江苏徐州市新沂农业合作银行为例讨论这一问题。
2.1扶贫目的与盈利目标的冲突
作为农村合作银行的前身, 农村信用社命名时以“农”字打头阵,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法定目标。小额信贷业务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始终贯穿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扶贫, 这也是其能在世界多个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的重要原因。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要重视扶贫效果, 完善服务体系, 联系到实际就是尽可能多的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 一切以服务农户为标准。
但农合行同时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存在, 它的根本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农合行的独立性增强, 面对市场化的竞争, 其资金更多的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乡镇企业而不是低收入人群。
通过对新沂地区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很广泛, 涉及到生活各方各面, 当进一步了解农户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时候, 资料显示选择小额信贷业务为融资方式的农户只占到被调查者的45%, 而其中最终贷款成功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这一方面突显了巨大的信贷需求市场, 另一方面, 表现出小额信贷业务流失了相当大的一块“市场蛋糕”, 不免让人心痛。在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相对良好的新沂地区, 调查数据尚且如此, 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
2.2担保机制缺失, 信用体系缺失
农村小额信贷虽然称作“信贷”, 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 但在操作上依旧照贷款方式进行, 个人纯“信贷”的方式基本不存在。新沂农合行统计数据显示, 至2009年9月, 该行累计发放的信用贷款比数只占到整个贷款比数的4.4%, 而近几年来, 没有发放过一笔信用贷款。实际工作中, 较少甚至是无抵押必然隐含巨大的信用风险。据统计, 信用贷款中可疑贷款占整个可疑贷款比重92.5%, 因而在当前我国信用体系极其不完备的实情下, 单纯依靠农户个人信用发放贷款, 是无法保证贷款机制长期运营的。
在新沂农合行, 农户申请小额贷款仍旧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资料, 主要形式为抵押、质押以及应用最广的三户联保 (即至少三户农户组成集体, 互为担保人) , 其中三户联保的方式占到小额贷款业务的70%, 并且该数据也在不断上升中。
由此, 更深一层反映的是信用体系的缺失。当前农合行评定农户信用等级的方式为查阅以往在本行信用记录以及实地勘察走访, 而农户在他行的信用状况、走访得到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等因素为贷款的回收增添风险。一个简单的改善措施就是利用各行信用记录建立共享的信用体系, 然而客户作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愿意将其资料共享。
薄弱的担保机制和信用体系致使小额信贷的高风险不能有效分散, 束缚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减缓其前进的步伐。
2.3地域限制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规模效率
农合行小范围信息、经营灵活的优势与金融业网络性、金融风险的外部性的冲突是目前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又一困境。
农合行的小区域信息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 是其小规模、小范围经营所具有的特点。小额信贷业务操作中农合行小范围的信息资源、社员之间相互了解和对于所在地居民的了解在减少监督成本的同时, 凸现了其天然只能在小规模、小范围经营的局限。以乡镇为地理单位、业务单一、为“三农”服务的政策性要求, 使得农合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只能局限在狭窄的生存地域中。
小额信贷业务贷款额度小、时间短、风险高、贷款较为分散的特点使得其业务成本较一般大额贷款要高。与此同时, 农合行还承担着各种各样其他负担, 如上缴的营业费用、与相关部门沟通费用、工作人员工资以及日常费用支出等, 这些负担不是一个局限的农合行所能承担的。就农合行盈亏平衡角度上说, 要实现自负盈亏、账务的可持续性, 需要农合行扩大业务规模, 降低业务成本, 形成规模效应。规模小、处在经济落后和边缘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很难保证不亏损。
3缓解现阶段矛盾的建议
3.1完善贷款机制, 保证账务盈余
一是农合行自身要加大吸收、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 保证自身流动资金充足, 从而保障贷款资金的供给。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初步推进农合行的利率改革, 保证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小额信贷较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 造成其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 只有适当的提高贷款利率才能摊平操作成本, 保证盈亏平衡, 因而信贷利率的界定极为重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第十八条规定,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 增强农合行组织资金的灵活性。三是重视与周边地区金融机构资金的融通, 在资金资源优化分配的同时, 拉动双方经济业务交流, 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四是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在结合各地特色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小额信贷业务, 增加信贷收入。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为经营农户提供专项小额贷款, 简化流程, 调整贷款额度;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也给小额信贷一个新思路。文件规定跨省、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参保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不可退, 随其转移到就业所在地。养老保险可以开发成为农民工贷款又一可靠、便捷担保形式。
3.2健全信用体系, 营造信用坏境
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贷款种类, 首要密切关注的都是放贷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工作需要从农合行自身和农户两方面努力。
农合行自身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信用体系。首先, 农信系统内部在现有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信用村镇评选的基础上, 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操作, 尽可能的将信用评定各步骤公开化、透明化, 提升信用评定的层次、质量。其次, 在金融系统内部要有一个整体的联网的记录, 即完善征信系统, 对个人的诚信做真实记录。后放贷的银行可以参照农户的信用记录决定是否放款或者适当调整借贷额度。近些年的发展中, 各金融机构在自身营业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客户资料, 虽然各家机构都了解资料分享的好处, 但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 没有机构愿意做分享的第一人。但是, 覆盖全民的征信系统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其建立是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现阶段联合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 在体系完全建立之前由政府牵头, 各金融机构共同组织一个资料体系, 对各项贷款额度、还款情况、用途等做初步的记载, 为下一步贷款作参考。最后, 要有合理的奖惩激励措施。对于长期以来自觉遵守贷款条例, 及时、自愿还款的农户, 提升其信用等级, 之后的放贷过程中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时限方面适当的予以放宽;对于不守信用、恶意骗贷、有能力不还款的个人, 应该向整体金融机构发出通知, 联合所有机构对其进行惩罚, 提高利率、缩小贷款额度甚至拒绝发放贷款, 直到他们有良好的还款记录为止。
在健全农合行自身信用体系的基础上, 要佐以社会道德风气的软性监督体系。在农村宣传贷款信用的重要性, 鼓励优良信用户, 共同声讨不讲诚信的行为,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
3.3提高服务水平, 维持长期运行
提高农合行服务水平, 重点在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评选过程中严格按标准选人, 任人唯贤;工作中,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小额信贷管理、财务管理、性别意识和参与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期末进行工作总结, 及时淘汰业务素质较差的人员, 将业务情况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有奖有罚, 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服务水平的提高更体现在长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对于小额信贷的宣传工作, 要坚持做长做久, 改变原来每年定期宣传的方式, 制定小额信贷发展的长效机制, 宣传工作落实到每日业务操作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杜晓山, 张宝民, 刘文璞.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张杰主笔.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耀芳, 邹亚生.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4]王晓静.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9, (11) .
时间:2009-05-14 16:24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与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即对贫困者的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兼容,继而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中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小额信贷还不尽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额信贷的相关概念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
二、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分三类,即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国内公益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项目;正规金融机构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本文主要比较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因此在发展小额信贷运作思路上,主要按照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来设计,而不涉及正规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组织设计问题。总体上,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存在制度主义与福利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覆盖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广,但是不能可持续运营我国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国内公益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基本上都属于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它们着重强调小额信贷为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服务,注重对这些人的收入和福利的改善,不少机构强调以贫困妇女为主要受益群体。在这方面,这些机构的小额信贷确实给贫困人口提供了信贷上的帮助,提高了他们的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在我国,这类小额信贷机构约有300家,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的约有100家,能够经营的约有50家,能够可持续经营的不足10家。它们不但经营状况不理想,而且市场份额很小,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对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普查数据显示,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超过50%。
(二)试点的商业化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覆盖面难以顾及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初衷是解决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探索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新路子。其经营原则是为在农村的自然人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度的贷款服务。2005年12月27日,山西平遥晋源泰和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在经营一年后,小额信贷公司遵
循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平均贷款利率为20%左右,运转良好,公司基本都实现自负盈亏,实现了经营性可持续发展。但从05至06年成立的7家贷款公司的贷款方式和贷款对象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的贷款方式依旧采取抵押和担保形式,贷款条件过于严格,单笔贷款额度过大,贷款对象倾向于回报较大的微小企业和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农户,在可持续发展的背后,贫困者真正从中获益的较少。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
(一)小额信贷的双重目标
小额信贷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工具,但其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若只注重社会及扶贫效益,必然导致自身难以生存和持续下去。反之,如果没有扶贫理念,社会责任感缺失,纯商业化的经营会带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能真正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完善的小额信贷机构应以为真正的穷人提供资金支持和追求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双重发展目标,兼顾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而且,扶贫和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目标是不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小额信贷的实践来看,小额信贷可以兼顾消除贫困和持续地扩展金融服务的双重目标。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的拉基亚特银行尽管分别以扶贫和扩大商业银行持续性为其主要目标,但殊途同归,最后都实现了扶贫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具体的制度设计建立覆盖面和可持续并重的小额信贷模式
1.在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首先,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整体上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
制,贫困地区的市场机制的发育情况更为缓慢,因此,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小额贷款运作的市场载体,小额贷款的扶贫效果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情况下,必定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应充分肯定小额信贷机构在扶贫和金融创新领域的作用,给予其合法经营权。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经营历史达到一定年限并具有优良业绩的机构,给与一定金融业务的合法经营权,并在中央银行的指导下,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加以监管。
2.具有社会责任感扶贫的目标
首先,确定目标对象,把低收入的贫困人口作为服务对象。这要有一套有效的识别目标群体的作法。对农民的土地、收入和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区分贫困人口。其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设计符合贫困者需要的信贷产品,建立完善的贷款和还款机制。小额信贷应根据贫困户的经济和社会特点,合理设计一套有利于改善对贫困户的信贷服务,使得贫困户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金融产品。
3.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经营。在利率方面,政府应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按照合理的市场利率开展经营活动。制定激励贷款人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自负盈亏的利率政策。在资金来源方面,除了接受捐助外,还应获得优惠贷款,当地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贷款。另外,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创立一个总部机构或批发式资金形式。其次,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建立有效的运作机构,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有效运作资金,保证信贷活动正常进行。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