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共9篇)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1

近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金融海啸,国内一些企业和行业效益下滑、用工减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农民工返乡回流逐渐增加,其中因企业裁员提前返乡的有24230人。针对大量农民工返乡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回流的有关情况,从早谋划、从早部署、早抓落实,积极有效地实施了“个十百千”工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引导和帮助广大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1145名因企业裁员提前返乡农民工重新在本地实现就业,占此类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6%,其中有730多人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实现了自主创业,并成功带动了2190人就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赣县辖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全县外出务工总数166680人,其中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44930人,城镇外出务工人数21750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包括春节返乡)总数122730人。据调查了解,外出务工返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因企业裁员返乡的有2423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19.7%;正常返乡过春节的有9467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7.1%;政策吸引返乡就业创业的有382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2%。

二、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引导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

(一)搭建一系列服务平台。一是以赣县人力资源市场和19乡镇及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设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 1

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就业服务。二是为应对农民工返乡高峰,2008年11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返乡人员就业服务工作会议,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作了专题部署。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县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台账,做到返乡农民工的姓名、年龄、专业特长、培训愿望、就业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六清楚”。四是组织举办了2009年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共有128家县内外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20668个就业岗位,并组织138个创业项目进行展示推介,进场人数达36000多人次,报名登记应聘人数19476人,达成就业意向9100人,现场录用了6736人,达成创业意向213人。

(二)创优十项惠民政策。一方面,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17条和市政府20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10条惠及广大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措施。

1、提供贷款扶持。出台了《赣县提供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施方案》,县财政安排返乡农民工小额贷款担保资金300万元和贴息资金360万元,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实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村经济实体。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目前,共为61名自主创业农民工提供了贷款扶持,累计发放贷款280多万元。

2、落实培训补贴。县财政从县级配套的再就业资金中安排300万元,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补贴。目前,全县已累计使用培训补贴资金120多万元。如在沙地镇开展了烤烟生产、脐橙种植、水库养殖等农业知识培训,培训返乡农民工达1340多人次;在茅店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培训

人数达820多人;在其他乡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110多人次。

3、优化发展环境。我县在全市率先为返乡农民工办理《返乡农民工登记证》,凭此证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我县在县工业园规划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引导返乡回县人员在工业园创业发展。此外,采取创建“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良好平台,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兑现社保补贴。为鼓励用工企业录用返乡农民工,我县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优先兑现社会保险补贴。目前,已兑现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资金5万多元。

5、实行岗位补贴。对4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优先安排在县内公益性岗位就业。对录用他们的用工单位,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拨付岗位补贴资金。目前,共开发和腾出各类公益性岗位140多个。

6、开展职业介绍。凡是返乡农民工,在赣县人力资源市场和各乡镇及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均所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目前,已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780人次。

7、接续社保关系。农民工返乡务农或失业期间,允许其重新建立个人账户,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接续社会养老关系、失业保险关系,缴纳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8、减免有关税费。农民工返乡新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两年内减免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规费。

9、缓缴社保费用。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经批准可以在两年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职工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变。

10、调处劳动关系。设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服务,并公布服务电话:4441431。

(三)推介百个创业项目。一是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具体特点,我县就业、外经贸、项目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项目,目前共收集和整理了100个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并在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期间进行了集中展示与推介,确保广大返乡农民工及时参观了解本地的创业项目,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创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代表进行公开表彰,在全县营造起和谐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09年2月11日省就业局在我县开展“双带”(即带资金、带项目)服务活动,组织了全省80多个极具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进驻我县展示推介。

(四)创造千个就业岗位。我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第三产业,努力扩大县内企业就业安置容量,仅今年元月份工业园就有赣州中瑞科技有限公司、赣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晶泰锂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开工或竣工,将新增就业岗位5000多个。在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期间,我县还将举行隆重的“送资金”、“送岗位”活动,确保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全县就业形势平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2

一、全市农民工返乡情况

据统计, 至2008年12月, 全市返乡农民工28921人, 2009年1月, 为29471人, 比12月增加550人, 增长1.9%;至2月底, 全市返乡农民工37482人, 比1月份增加8011人, 增长27.18%。其中:到省外及昆明就业的返乡农民工3114人, 占总返乡人数的8.3%, 在省内市外就业的返乡农民工4185人, 占总返乡人数的11.17%, 在市内县区外就业的返乡农民工123627人, 占总返乡人数的36.36%, 在县区内就业的返乡农民工16553人, 占返乡总人数的44.16%, 在境外就业的返乡农民工3人。在省外的返乡农民工中, 主要是从广东、深圳、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新疆务工地返乡, 大多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建筑、鞋类、采摘业、服装和玩具等小企业就业的农民工。

大批农民工返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正常的季节性返乡, 在北方务工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新疆、北京, 由于季节性因素, 每年10月底到11月份都有务工人员陆续返乡, 属正常返乡。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 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企业生产下降甚至停产, 用工需求减少, 外出务工人员从东南沿海返乡, 占省外返乡农民工的55%以上。三是工资水平低返乡, 有的农民工在外务工工资水平低, 而国家最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如国家对粮食生产以及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加大, 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等。

二、地方政府对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的措施

(一) 强化就业服务, 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

针对全市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 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 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 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截止2月底, 全市转移返乡农民工23722人次, 其中:转移到长三角地区797人次, 到珠三角地区1880人次, 到京津塘地区314人次, 到其他地区1535人次, 以上转移到省外的农民工占比为19.08%;转移到省内州市就业6717人次, 占比为28.32%;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2479人次, 占比为52.61%。

(二) 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 促进全市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如, 将中式烹调、计算机文字录入员、汽车驾驶员、美容美发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设为常年班, 2008年第四季度, 全市共培训返乡农民工5000余人, 支付培训补贴资金241万元。

(三) 研究制定劳动保障系统应对当前形势的措施

加大对全市现有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 尽可能确保正常生产, 稳定就业岗位, 尽量减少农民工下岗。2008年10月以来, 部分停产或半停产的有色金属工厂已经恢复生产。

(四) 大力开发本地就业岗位

全市部分乡镇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创办本地企业,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如:有的乡镇引进木材加工厂, 投资1000多万元, 解决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有的准备投资1.3亿

经济下行背景下凸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良机

———基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调查认识

中国人民银行华坪县支行课题组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影响的延伸和扩散, 作为滇西地区以煤炭、石灰石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县域经济, 其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主要表现为煤炭产

品受市场需求减少而呈现价格大幅下滑, 产品出现大量积压, 近半数煤炭企业被迫停产, 城乡消费市场低迷。如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 较有实效地促进地方经济持

元建设水电站。

(五)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如:有的乡镇抓住被列为云南省烟草核心示范区示范点的机遇, 投资6000万元, 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现共有施工队22个, 每个施工队25人, 共需施工人员550人, 为部分返乡农民解决了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有的乡镇大力发展了香料烟、甘蔗、蚕桑等产业, 针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为部分返乡农民解决了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三、农民工创业存在的困难

(一) 创业者不能充分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

多年来, 全市各县区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而且在政策上扶持上也是竭尽全力, 但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工作, 相应的扶持政策不够具体, 力度也不大。目前, 上级 (包括省政府) 相继出台了系列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 但在具体工作中, 对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的配套服务机制尚未健全, 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不到位, 返乡创业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并得到实惠。

(二) 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

资金是企业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 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约束, 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 成为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难的瓶颈。企业的资金短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建立之初缺少资金, “打工积累”是有限的, 只有极少部分创业者是用打工收入开始第一步, 目前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重要渠道是民间借贷。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都是民营性质中小型企业, 虽然一些企业成长性看好, 但由于缺少资质信用担保, 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贷款机会较小。三是原有中小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 直接影响企业更多吸纳农民工就业。

(三) 外出务工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在全市返乡的农民工中,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为86.88%,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为12.95%, 大专以上的仅占0.17%。在外务工期间接受过继续教育的人员较少, 无法满足创业对管理和知识技能的要求。

四、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工作, 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又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因此, 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 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继续做好农民工外出务工组织推动工作的同时, 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切续发展?应该说是当前各方都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 中国人民银行华坪县支行课题组深入部分企业作了详细调研, 并基于华坪县的调查情况, 形成了一个总体认识———经济下行背景下金融支持中

实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积极推动工作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的研究制定, 加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力度, 鼓励返乡农民工立足家乡自主创业。二是要积极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参加各类创业培训, 学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同时, 相关管理和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发展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促进其健康发展。三是加强为返乡农民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要通过适当集中、上门服务、定点咨询等方式, 及时向农民工提供创业和市场信息, 避免因信息不灵使创业就业走弯路甚至造成损失。

(二) 探索建立融资机制, 发挥财政资金效能

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实践建立适合民间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 鼓励有关部门建立各级融资担保体系, 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获得信贷资金;探索组织“返乡创业担保基金”, 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基础基金, 实行流动担保, 有偿使用。二是要充分整体发挥优势, 集中财政、农业、水利、畜牧、扶贫等项目资金, 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实施, 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问题进行统筹安排, 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创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三) 创新思路, 强化服务,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3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方向性措施,是解决竞相发展时期资金不足、项目匮乏、人才少、市场信息不灵的有效办法。舒兰市是全省中等县份,如果全省都能达到舒兰市的返乡创业水平,就可以新兴办1.9万个企业或项目,增加项目投资164.4亿元,安置19万人就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各地要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抓发展、上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化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也要享受各地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一些暂时不能给国内外企业的政策给返乡创业者。三是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担保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四是各地要进一步挖掘和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验、资金等问题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本文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现状、成果与问题等方面入手,走访诸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进行实地事情调查,力求为当地农民工寻求新的发展提供思考,同时也丰富自我,为我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汲取经验。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创业 现状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引进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资金引回来,而且通过返乡创业、领办企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双向流动的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到土地、劳力成本较低的家乡来发展,这种亦工亦农的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忙时,可以顾及家里的农田,农闲时到企业打工,农民在家乡就可以获得两份稳定的收入。

(二)创业者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以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因此,他们在初始创业时,通常选择的是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以占领本乡本土市场为主,场地小,规模小,结构单一的行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资金回笼快,见效收益快。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成果

(一)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工返乡创业部分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局面,促进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意义重大。

(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作用,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反乡创业的愿望以及认识不足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交税少,发展慢,对本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外商和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二)创业资源的短缺 ①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

当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尽管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创业者也是举步艰难。

②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调查到的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用地难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严重制约着创业就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使得创业者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而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引导方向

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注重鼓励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创业宣传,开展亲情招商活动

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三)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① 拓宽融资渠道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 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

② 政府高度重视,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准入条件

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③ 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平台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四)对创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创业培训机构,对创业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创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5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6—7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截止2009年5月30日止我县返乡农民工人数达3369人,占全县输出总数的1/8,返乡的原因:有1317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产、倒闭而返乡;有982人因企业裁员、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有503人因回家过春节或探亲而返乡;另有567人因用工合同到期或回家创业等原因而返乡。返乡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71人,其中,高中、中专712人,大专以上186人。年龄结构大多数都在26—50岁之间,原就业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省内。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200—1500元左右。返乡的农民工中,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有2537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405人,推荐就业302人,培训就业294人,自行就业549人,继续外出务工987人,还有837人存在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龙勾、上堡、横水、思顺等乡镇。根据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统计,龙勾、上堡等乡镇30%返乡农民工,有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从务工地点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返乡的多,省内地区返乡的少;从技能水平来看,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下的返乡的多,高中及以上的返乡的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返乡的多,年龄小的返乡的少;从输出形式来看,自发外出的返乡的多,组织输出的返乡的少。

2、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五项工程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培训提升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2人;二是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提升实操能力;三是及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券发放范围,投入资金19.96万元。(2)创业扶持工程:一是政策扶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崇义实际相继出台三个文件,2008年12月24日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崇府办字[2008]167号)文件,2009年3月10日县政府《关于印发扶持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崇府发[2009]11号)文件,2009年4月14日《崇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崇府字[2009]27号)文件。二是资金支持,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为合伙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含再就业基地),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三是创业支持,成立创业服务中心;税费优惠,按规定享受全面税收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场地支持,继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延伸免租廉租店面一条街;与中小企业局联合在古亭设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把城北大市场建设成赣州西部最大的廉租大市场。(3)载体建设工程:一是稳定三支队伍,人力资源市场队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二是实施信息延伸,在32个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三是加强两大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工程:一是2009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和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三是设立100万元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激励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补助和贴息。(5)就业优质服务工程:一是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政策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等;三是实施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四是实施岗位对接。

3、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半年多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工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上级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3月份,在县城、过埠镇、扬眉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就业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现场报名263人;截止3月份,开办各类培训等培训班10期,培训552人;3月份第二周开展政策宣传周活动,为965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为324人提供就业服务,共发放宣传单16856张;到6月底小额贷款贴息81万元。通过与县内11家企业实施岗位对接,签订青年见习计划,帮助412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红杉木业、华森公司等企业县内招收返乡农民工工人,并保证人平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扶持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截止6月底,已发放由县就业局担保的贷款69笔,金额228万元,返乡农民工自行担保贴息贷款559笔,金额1039万元,减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负担。如:关田镇关田村钟声在外闯荡二十几年,办过服装厂、林场、挖过钨砂。去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无事可做,恰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创办福江长飞生态茶场,租田300多亩种植茶叶;过埠镇朱小敏夫妇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公司效益不好,工厂倒闭,朱小敏夫妇也因此失业。今年年初,朱小敏夫妇俩决定回到家乡,自已创业。他们租用过埠街的店面,向信用社申请小额农贷2万元,自资6万余元,在过埠开了福乐家超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受理了5户经就业局核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税收优惠个体户。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既有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自身方面:一是就业缺乏一技之长。统计数据显示,崇义经培训输出的农民工仅占10%,主要是崇义职专的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90%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看重,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二是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如:创业返乡农民工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产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如:返乡农民工黄××在东莞合伙办企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关停,去年返乡后本想在县城办一家竹工艺厂,自已能够利用的资金有100多万元,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勇气,怕亏本。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方面:一是培训职能分散。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包括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宣传面不广,知晓率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了解中,很多农民工不了解培训地点和时间,没有参加培训。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不够健全。虽然各乡镇已经按要求建设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变动频繁,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创业引导不到位。尽管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但其职能侧重于创业辅导培训、备案登记等方面,在解决创业资金项目、跟踪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够强。据反映,有些培训机构对技能培训没有严格要求,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认为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拓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架设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桥梁。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外地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宣传返乡农民工的有关政策,使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从长远讲,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以崇义职业中专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基地,围绕钨产业、竹木加工业、种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崇义创业再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初,省、市、县各级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放宽信贷审批政策,为条件成熟、可行性高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同时,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对待,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创业农民工办理证照开设“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全力促成项目早日建成投运。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6

一、农民技能教育培训有关情况

(一)资源情况。我县总人口56.68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31.4万人,其中男性16.1万人,占51.2%;女性15.3万人,占48.8%。

(二)农民工培训情况。为了贯彻落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五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程”的要求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我县于2006年至2007年先后在夹石镇、甘溪乡、官舟镇、板场乡、和平镇、晓景乡、沙子镇、谯家镇、淇滩镇、黑水乡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共计5356人,开展了中式烹饪、混凝土工、砌筑工、计算机操作、电焊工等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09年,县扶贫办在沙子镇开展农民工培训一期,共32人,其中,已就业17人。

(三)就业情况。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县2008年从业劳动力26.2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3%。从业劳动力中,按产业分,第一产业的有12.8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49%;第二产业的有10.6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40%;第三产业的有2.8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1%。按地域分,在乡镇内的12.5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

48%;在乡外县内的有4.5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7%;在县外的有9.2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35%。按年龄结构分,16—20岁的有2.6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0%;21—40岁的有15.6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60%;41—50岁的有5.1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9%;51岁以上的有3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1%。按文化结构分,文盲半文盲的有0.6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2%;小学文化的有2.7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10%;初中文化的有14.3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55%;高中以上的有8.6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33%。按职业分,从事管理工作的有1.3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5%;从事技术工作的有7.1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27%;从事体力劳动的有17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65%;其他0.8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3%。另外,我县2008年有组织转移劳动力0.97万人,仅占从业劳动力的4%。

(四)收入情况。根据所调查的120个农户582人的收入情况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月收入在900元∕人左右。其中,一个家庭2个以上劳动力的占90%以上,家庭平均人口4.85人,人均收入只有450元左右。另外,由于新农村示范点有与之相适宜的发展产业,比如养殖、烤烟等,其劳动力的月收入在1500元∕人左右,人均收入650元左右。

(五)主要享受的扶持政策。近年来,在我县大力发展烤烟、茶叶、畜牧等产业的前提下,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并落到实处,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定条件。据调

查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享受的扶持政策主要有猪圈补贴、烤烟补贴、茶叶补贴、小额贷款等。享受政策补贴其中之一的农户占我县农村家庭的35%左右。其中,部分新农村示范点享受扶持政策率达60%。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共有返乡农民工12674人(其中,男6941人,女 5733人),其年龄主要在30——40之间,初中文化居多,原务工就业的主要地区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以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在返乡农民工中,已经外出务工的有9556人(女性3230、男性6326)。其中,跨省外出的有8766人,省内就近转移的有790人。

(二)主要措施和帮扶服务。为了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生产生活问题,我县按照上级有关文件、会议要求,采取多项措施,从技能培训、就业安臵、创业指导、政策优惠等方面着手,努力做好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统计,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动态情况。一方面发动各乡镇劳动保障所积极深入村组,详细登记本乡镇农民工返乡回流变化情况,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帐,及时报送县劳动就业办。另一方面是人事劳动和统计等部门安排专人在返乡人员集中的车站、码头设立监测点,开展提前返乡人员登记工作和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并免费向返乡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宣传资

料。

二是广泛挖掘本地就业渠道,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以移民搬迁、旧城改造和冬修水利工程为契机,加强与县内各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目前,已开发乡镇新增公益性岗位1422个。其中,有200多人的基本材料已报人劳局,将在公示后报地区劳动局审批,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方面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在资金信贷、税费减免、土地利用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还提供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已有18名返乡农民工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四是加强观念引导、思想疏导和法律援助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创造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对于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公布县政府引进的农业项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的市场需求、产品价格进行详细分析,激发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闭臵土地、撂荒土地,安心在家搞好农业生产,如种植烤烟、粮食、花生、蔬菜等,以此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积极做好返乡民工的思想疏导工作,努力维护好社会稳定,为返乡

民工创造和谐良好的就业创业和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对返乡农民工的工资领取和经济补偿金情况作了专门调查,确保不发生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以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竞争力。由于文化素质低,已转移的劳动力普遍存在就业能力不强、就业层次不高、就业状况不稳的现象。在家务农和打算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更缺乏一技之长,据我们对12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在家农村居民调查,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7 人,占81%,高中以上的23人,占19%。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时,几乎都是回答由于文化水平低,工作不好找,缺乏进城务工的竞争力。

(二)转移培训力度小,提高自身素质难。到目前为止,我县各类培训农村劳动力不到2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如果按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计算,则需要30年才能轮训一遍,这显然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加上多数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小农意识”仍然存在,他们对就业前的培训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耽误找现钱的时间不划算;二是由于文化素质低,根本就学不懂。因此多数农民对参加技能培训不是很热心。另外,一些下散力的民工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地条件较差的旅社或民房内,早出晚归,既不看新闻,也不读报纸,工作之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聊天或打牌消磨时间,根本没有想过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

(三)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改革开放后,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相当部分还过上小康甚至富裕生活,部分农民因而产生了安于现状追求享受的思想,不愿外出务工吃苦,特别是城区近郊农民,他们利用建房出租的收入远大于外出打工工资,这些劳动力往往成为社会闲散人员。

(四)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承诺事件落实不力。尽管我县已出台了培训补助、扶持、费用减免、权益保障、回乡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通过近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多方面还落实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劳动权益保障政策不配套,尤其是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险问题。另外,个别部门对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落实和承诺的兑现力度不够,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委的现象,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

(五)“农民”身份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就业地入学要交“借读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身份的退伍军人不能参加安臵考试,农民工老了没有养老保险,遇到工伤事故得不到赔偿,家庭困难享受不到城市低保等。凡此种种,由于“农民”身份的限制,农民工没有享受到与市民的同等政策待遇。

(六)社会保障制度落后。因国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未建立或建立得不完善,农民工在遇到工伤事故、身患疾病

等时得不到基本保障,因此,他们大多不愿放弃承包地,担心一旦放弃土地进城,万一站不住脚,连退路都没有了。于是,土地就成了进城务工农民的“保险箱”,导致部分在外就业的农民工因家里的土地无人耕种,担心因丢荒而失去土地,往往会放弃工作而回家务农。

(七)相关制度不健全,城市歧视仍然存在。一些用工单位拖欠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缺乏保障等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执法部门无法对违规单位或部门给予惩处,不能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加之农民是弱势群体,这些现象发生后多数人只能忍气吞声。调查显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进城务工人员“偶尔”或“经常”感到受歧视排挤。主要表现在超时劳动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得不到加班工资;从事同样的工作不能获得同等的待遇,在从事高危职业的民工中,他们不能象本单位职工一样享受“养老、工伤”等保险,若出现事故,既享受不到赔偿,还因无法劳动而领取不到治伤期间的工资,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进城务工农民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些农民工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是对立的情绪。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力度,继

续大力抓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城乡互动的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减轻农民工经济负担,并积极推广岗位技能工资制和技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臵返乡人员。一是鼓励本地企业吸纳返乡人员。在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工作的同时,积极提供用工需求、求职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为返乡人员和用工企业搭建起信息平台。二是努力扩大就近就地转移容量。当前,我县正处在移搬迁、旧城改造、防洪堤修建的关键阶段,需要的劳动力有所增加,另外,抓住我县今年大力发展第三大支柱产业——茶叶业为契机,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三是继续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努力在交通协管、城镇保洁、环境绿化等岗位为失业人员寻求工作。四是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巩固与外省中、小型企业的劳务合作基础,将输出重点逐步转向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的地区和行业。

三是加快完善小额贷款制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外出务工归来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从这次调查情况看,有部分返乡人员有想法自主创业。对此,建议县人民政府对愿意自主创业又缺乏资金的,给予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并给予税收上的减免和技术上的援助。

四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用工单位是农民工的劳动场所,是农民工权益被侵害最直接、最主要的环

节。目前,我县正针对当前农民工用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活动为契机,组织劳动和相关部门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整治,加大劳动纠纷的调解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用工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力争从源头上制止各类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督促推动用人单位全面建立、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包括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劳动合同履约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经济补偿制度,集体协商制度等,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职业安全权等基本权益的落实。

返乡创业 农民工成“红薯王” 篇7

高中未毕业便踏上南下打工之路

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的易安全,看上去有些学究样。如果不是家境贫寒,父母无力负担学费,他也许会成为一位文化人。高中尚未毕业,易安全就被迫辍学,怀揣着从亲戚家借来的钱南下广州,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那一年他还不满20岁。

易安全到达广州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带去的钱所剩无几,一度流落街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他得知东莞电子厂招工后,在厂门口苦苦等待了3天,每天仅靠白糖兑自来水充饥。最终,易安全的诚意打动了老板,答应让他去上班。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十分珍惜,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易安全还十分好学,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勤奋好学的他很快便成长为厂里的中层管理干部。

回乡创业品尝人生的成与败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1998年底,易安做出一个对自己来说重大的决定:辞职回家乡创业。

回到家乡后的易安全开了一家小型作坊,专门加工茶叶。一开始,茶叶加工生意红红火火,后来由于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生产技术不过关,经营逐渐惨淡,没多久就以失败告终,这次创业让易安全亏了近3万元。这不仅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也给他那充满激情的创业之心泼了一盆冷水。但易安全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开始了新的探索。

易安全用打工得来的800元买了一台机器,给别人加工红薯,做成淀粉。后来,由于淀粉销不出去,他干脆把这些滞销的淀粉做成米粉销售。从小吃米粉长大的易安全似乎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让他坚定了再次创业的信心。

起初,易安全看到溆浦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红薯粉当做一道菜。于是,他选择了在溆浦做红薯粉。上午,他在作坊里做红薯粉,下午推着板车上街卖,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易安全是个孝子,看到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看,只好回到家乡照看父母,带小孩在家读书。他的妻子则出去打工。

灵光闪现找准创业方向终获成功

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易安全决定在家乡做米粉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打拼后,他的米粉加工作坊运营终于走上了正轨,盈利也有了显著的增加。但是,小型作坊满足不了易安全的大志向。他始终想着怎样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事业。但农产品种类甚多,做哪一种农产品加工着实让易安全范了愁。

一天,家住城里的亲戚托易安全捎些家乡的红薯粉去,说洗马乡的紫红薯不光好看、味甜,营养成分也比一般红薯高,因此做出来的红薯粉味美有韧劲。听到这里,易安全顿时灵光一闪,想到家乡人一直有种紫红薯的传统,每年都会把收来的红薯送往外地卖,但是销售并不紧俏也相当廉价,有时市场趋于饱和还会有大量的红薯积压,如果把这些堆积的红薯制作成红薯粉、红薯片等食品不是既能赚钱又解决了乡亲们的难题吗?说干就干,易安全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以房子做抵押,贷款近百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并以政府提供的中和村闲置的小学教学楼作为厂房,“安全红薯粉厂”正式登记注册。之后,易安全到各村农户家中,挨家挨户与乡亲们签订种植合同,并拟定最低保护价,年底时将农产品全部回收进行深加工。这样,易安全的举措不仅防止了原料的流失,也让加工厂的原料有了保障,乡亲们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大量的红薯堆积而造成经济损失了。

易安全一边马不停蹄地组织工人培训,与多家加工厂签订合同,承揽加工业务等;一边和家人到处打听厂商,联系各大销售渠道和网点,还在深圳布吉租了两间门面。每天晚上,易安全都扛着重达25公斤的红薯粉,沿街跑夜市和酒店。有时,因为太累了,他就睡在大街上。这样销售了一个月时间,除去门面费等开支,他虽然没有赚钱但也没有亏本。

回到洪江半年后,易安全的销售情况开始有了显著变化,一个个订货的电话打给了他。

为了方便农户往工厂运送红薯,易安全实行定点收购方案,在全乡共设5个集中点收购红薯并进行淀粉加工,这样不但减少了农户们的劳动强度,更减低了其运输成本,从而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有了大量订货单,易安全开始扩大加工规模。2007年,易安全又加大投入几十万元增开了一条生产线。因为规模的扩大,原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今,易安全的红薯粉厂共签了上千亩的种植合约,红薯粉年产量高达800多吨。

易安全成功了,荣誉也接踵而来。2010年,他被评为省劳模。

促进当地“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就业

易安全对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功不可没,特别是促进了当地“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就业。

在易安全的红薯粉厂上班的人中,40岁以上的妇女约占40%,30岁至39岁的妇女约占50%,20岁以上的女工约占10%,她们基本都是本地人。

红薯粉厂实行计量工资和按劳计酬制,技术熟练的工人月收入1500元左右,一般工人月收入1000元以上。还有10多个60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她们白天要接送孙子孙女上学,还要在家做饭做家务,无法定期定时来上班,厂里同意他们在自身条件允许下来工厂上班,附带着挣钱。

一些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被迫返乡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安全红薯粉加工厂’热心地接纳了他们。听说厂里的工资不比沿海低,洗马乡很长一段时间还掀起了一股“返乡热”。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8

经营情况汇报

姜堰市恒龙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姜堰市张甸镇梅垛村,地处梅新公路东侧500米处,合作社由养殖大户包恒龙、夏小平、李小平、李玉宝、华成彩5人倡议发起,于2011年7月11日在市工商部门注册成立。

一、经营内容

合作社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销售,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苗禽及饲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农户养殖的家禽(不含种禽)及禽蛋,组织引进家禽养殖的新技术、新品种,组织开展家禽养殖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二、经营状况

1、成员出资

合作社现有入股股东5人,出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包恒龙760万元,李小平10万元,夏小平10万元,李玉宝110万元,华成彩110万元。

2、猪舍建设

合作社现有商品钎基地1个,其中现有圈舍6幢,1440平方米,30栏圈,能一次性栏存生猪1200头左右,种猪120

垛市场外,还远销江阴、常州等地,带动相关专业大户35户。

五、合作宗旨

合作社以服务内部成员为宗旨,采取“合作带动、共同发展”的生产模式,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资料供应,养殖技术和产品销售服务高度统一的管理办法,初步实现了合作发展、互利共赢。2011年10月底共实现销售311.24万元,利润42.16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达600万元,利润达100万元。

六、合作前景

2012年合作社将建好二期商品猪基地,力争全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存栏母猪300头以上,实现销售900万元,利润200万元,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生猪的养殖、销售,带动本地玉米的种植与保价收购,充分发挥养殖生猪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及与此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七、下一步打算

增强农民就业能力的培训情况汇报 篇9

一、基本情况

XX镇有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有人口18000人,是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国家级的综合实验示范镇,总占地面积42.3平方公里。现有入区企业68 家,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人均纯收入 7468元。目前有镇成人学校一所(是市级镇乡示范校),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村校16个,其中有15所通过了区级达标验收。

二、坚持成人教育紧贴经济办学,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多年来,我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为使镇成人学校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满足农民就业培训的需要,并与小城镇建设相适应,上年我镇在成人学校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20多万元,完成了校舍内外装修,线路改造,建成了较标准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室,配了部分新计算机,增添了办公设备,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办学效益的提高。共开展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比赛和咨询展览等教育活动40余次,开展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近30余期,举办农民现场就业洽谈会13期,有3200余人次参加现场就业洽谈会,共安置就业1100(含4050人员)余人次,使成人教育真正做到了紧贴经济办学,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为了提高农村党团员.干部及村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强化干部廉政.勤政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农村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农民遵纪守法,用公民道德纲要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1.请区里的有关专家来校给村干部上“法规”和“怎样当好农村干部”课.使村干部达到真正的知法.懂法.依法.守法.勤政为民,当好人民的公仆。

2.带镇校电教设备利用村校场地,请镇司法部门和人大主席到村校给村民讲《土地法》.《合同法》及民主与集中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教育农民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力,用公民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 通过放录像、光盘、现场教授指导和收看网络知识、开展其它活动来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

(二)抓好绿色证书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1、通过绿色证书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尽快实现增收致富。在区教委成职科和区科委的支持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每年约有50余人获得初级等级证书,截止到目前全镇共有800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这些人大部分在各村成了种养植(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各级的作用。

2、抓好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使农民摆脱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困境,引导其转入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及深加工生产上来,提高经济收入。我们坚持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主,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在种植业方面,我们针对本镇的“万亩花生新品种引进培育及新技术推广工程”请了两位山东花生研究所的专家常年轮流在本镇授课,并以30亩的花生试验示范基地为实践课堂,指导种植花生的农户。经过近两年来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我镇的万亩花生新技术推广工程已基本形成,亩产量比原来增长75——110斤,1.1万亩花生按平均每亩增80斤计算,可增产88万斤,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176万元。其它经济作物也收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养殖业方面,我们针对养殖户技术掌握的实际,以奶牛.肉鸡饲养培训为龙头,随时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现场指导,目前奶牛,养鸡户已达535户。养殖业收入占一产比例达到58.6%,比原来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随着我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入区企业迅速增长,为农民就业创造了很多机遇,农业结构的调整,又给农民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越来越多的农民或是走出家门务工或在家里搞起了服务业,但事实表明农村劳动力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的头等大事。对此镇成人学校与镇社保科密切配合,对全镇剩余劳动力进行了细致摸底,分类建立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2003年初制定了北房镇三年农民就业培训规划和当年实施方案,成立了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农民就业培训”办公室,各村校设立了一名就业指导员,每50户设一名协办员。这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镇成人学校为中心的就业培训网络。

在培训思路上,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为核心,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对农民进行观念转变和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科技文化知识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及科技致富带头人。

在办学方法上,我们利用现代电教手段,采取“上靠”.“横联”.“下幅射”的办学方式,在办学效益上,求真务实。

(一)拓宽培训渠道,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

农民要想致富就必须先解决就业观念问题,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激发他们吃苦耐劳,不等.不靠.不要,勇于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针对农民存在的时间观念淡薄,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一是利用镇村广播、报刊、及网络传播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二是进行就业前培训:(1)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使农民真正懂得在当今信息时代中谁抓住了时间谁就抓住了机遇,失去时间就等于失去机遇。(2)进行“小钱积少成多,十元钱可当成大老板”的教育培训,教育农民不怕挣得少,只怕挣不来,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3)进行组织纪律观念培训,教育农民知道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每个人都没有组织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生存。(4)进行《企业求职秘诀》.《求职的心里状态》等求职知识的培训,为农民就业应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利用行动咨询和身边的典型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在干中自觉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四是利用镇区企业招聘机会,让农民了解企业进行自我推荐,在双向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自我价值,从中得到自我教育。

(二)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创造就业条件

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让其掌握一至两门就业本领,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根据企业人才需要一是开展定点.定向.定单式培训;二是镇里制定企业吸纳农民就业的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为保证学校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镇里每年保证20-30万元的培训资金拨放。

3.与区劳动局培训科协作,提供职业教师来源,联系上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考核办证。

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一年来,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开办了编织班(2期);计算机班(A班B班各1期);缝纫班(2期);叉铲车班(2期);烹饪班(1期);美容班(1 期)养牛技术证书班(1 期),参加人员多达990余人,经考试合格领到技术证书的680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人员800余人。今年已开办了礼仪班第一期,畜牧班一期。目前还有美容班、叉车班、电工班300余名学员正在学习之中。

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种培训贴近农民,快捷实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的学员拿到证书后感慨地说:“我们感谢政府和成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懂技术将来就不能生存,通过学习确实受益不小,我打心眼高兴”。

一年来,我镇成人学校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现代电教设备以“服务农民,帮民致富”为办学宗旨,办学效益较为显著,去年1人被市评为先进个人,镇成人学校也被区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先进集体。

三、农民培训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1、此项工作由镇成人学校和镇社保所等部门联合开展,基本形式是成人教育搭台,各部门唱戏,但成人教育一直没有正规的编制,面社保所人员又非常紧张。镇社保所编制6人,分别负责全镇的劳动监察、就业指导、农民培训;大病医疗统筹、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失业人员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民政、残联、老龄化管理。建议是否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超编人员中,选择优秀适用人材,补充到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中来,在人员构成上,最好能设一名校长,一名教学管理人员,一名电教专任教师和一名综合科教师,这样还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并可以做好对村级成人学校的管理和指导。

2、经费问题:各级政府对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这是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农民参加培训时全部免费,费用由各级政府承担,其中区财政负担培训费的60%,镇财政负担培训费的40%,同时镇政府还负责学校的建设,设备的更新,教学管理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建议加大对乡镇农民就业培训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经费上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是否可以考虑将区补的40%直接补到办学的乡镇,以调动各乡镇办农民就业培训班的积极性。

3、训与就业未能完全对接。除服装定制及编织班为定单式培训外,二、三产业的就业率为60%,尚有部分培训人员仍未实现完全对接。这个问题只能靠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使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渗透相结合,逐步拓宽富余劳动力培训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富余劳动力培训层次,通过技术提升性培训、订单式培训、技术含量高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深挖岗位需求、提高培训就业率。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广大农民对知道的渴望,都为我们今后的各种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培训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根据本镇实际需要,安排出收看目录,定时组织有关学员进行收看,并继续开展计算机培训。

2、成人学校直接录制一些与农民实际需要有关的专家教授讲课的内容,比如树莓的栽培种植技术等,利用电教投影仪巡回到各村校播放,组织农民收看,使农民不出村也能接受培训。

3、在抓好法律、法规、人口、环保健康知识.安全.文体,娱乐等教育活动的同时,侧重抓好职业技术证书、计算机、简单英语等方面的培训。

【赣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06-18

返乡创业申请书06-23

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的调研报告06-24

上一篇:神经外科教学计划下一篇:等级医院复审档案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