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课题(精选8篇)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班级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占据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时间。游戏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培养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本课题报告中探究了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和适合小班幼儿的交往类型研究了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游戏实施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了解交往的基本技巧。通过提供适宜幼儿交往的环境,及时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强带弱,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交往技能。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状况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哭闹;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食物、玩具、椅子等一定要抢到手。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小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课题缘由
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区域活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
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小一班确定了本课题。
(三)问题提出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这是因为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强占玩具、攻击性行为较多,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与冲突,很难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幼儿不能接纳同伴提出的合作玩游戏的要求,孤立、惟我独尊,常喜欢以哭闹解决问题或是请老师、父母来解决问题,不知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解决。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生活的开心点。新《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有比较多的人参与,提供了交往的范围。在活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
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在众多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以中大班孩子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获得了走出家庭、面向社会的机会,每个幼儿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游戏又是重要的手段。一是能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孩子们在交往之中得到娱乐,交流信息,能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能启蒙良好的交往习惯。人们在交往中,需要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机智和灵敏等等。而从幼儿期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1.探索培养小班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2.促进小班幼儿积极社会交往的和谐发展,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学习和锻炼幼儿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幼儿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幼儿的交往技巧,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4.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园本课程。
(二)本课题预期目标:
1.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游戏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在游戏活动中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四、课题研究对象: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全体28名幼儿为实验对象.五、课题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培养其特长,开发其潜能,使不同类型的幼儿得到有效地发展。
2.互动性原则: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有制约作用,同时,幼儿在活动中也具有能动作用;
3.效用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在教育上的投资,我们力求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用。在区域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以物代物,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育功能。
4.特异性原则: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异性,创设出适用的、针对性强的、有特色的区域活动形式。
5.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遵循本原则,既要考虑物品的摆放位置,还要考虑心理上对幼儿的影响。6.主动构建原则:人的素质的形成,不是自然积累的,而是有选择的、有结构的主动构建。创设的条件要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素质的主动建构。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适时投放,将为幼儿的主动构建提供充分的机会、内容和时间,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达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活动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户外游戏、器械游戏。
(二)研究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语言交流法、行为交流法,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的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尊重他人、乐于谦让与人分享的幼儿。
(三)设定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四)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欲望。发挥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作用。
(五)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
2.通过游戏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方面有所突破: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②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选择游戏。
③游戏中角色的分配。
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灵活、极富创造性的。4.①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精神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
②教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③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适时指导,将使教学过程社会化、生活化,使教学交往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束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2.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区域活动,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
3.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正确交往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除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各种游戏中,幼儿有着交往的需要,并在游戏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种既简单又随意的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友好相处,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良好关系的建立。
八、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社会交往的策略。
2.观察法: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交往的表现,个体的差异,分析研究要求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3.案例研究法: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情况,找原因。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课题组各成员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6--2014年7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梅
课题组成员: 张静怡 董 悦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指导》 北师大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冯晓霞主编; 3.《幼儿教育》 浙江幼儿教育编辑部
2013
本书开宗明义, 首先从“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几种主要类型”“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以及“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等根本性的问题出发, 深入阐释了“课题研究如何选题”“文献资料如何收集与整理分析”“如何设计与课题相关的一系列表格和量表”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多种表述方式”等课题研究中关键性问题, 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开展课题研究从整体上做了指导
接着, 本书对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几种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和实施步骤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 本书对几种常见的课题研究类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研究类的课题、学会课题和微型课题, 分别从类型属性、申报程序、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评点与说明, 让读者对这些课题研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为了更好地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 本书特别关注了微型课题研究。对于“什么是微型课题”“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与其他课题的关系”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设计”等核心问题, 进行了深刻阐述。例如, 在回答“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时, 书中写道:“要以实践为中心, 解决教师和园长的临场问题;要以自主为导向, 引领教师和园长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要以反思为核心, 成就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本书最为出彩、最有价值, 从而区别于其他同类用书的过人之处在第六章, 即课题研究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对许多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和总结。第一种常见问题为“无根的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幼儿园的门面工程;园长指令、教师的额外负担;课题研究难, 教师难以胜任。第二种常见问题是“缺乏方法的指导”, 具体表现有:方法运用单一、不重实证;研究不关注儿童的发展变化;不关注研究过程, 缺乏研究保障。第三种常见问题是“成果上的不了了之”, 具体表现为:把研究成果简单等同于几篇论文、调查报告或专著;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不高, 缺乏科学验证;研究成果缺乏推广与应用、虎头蛇尾;研究成果点到为止、就事论事, 缺乏创新与特色。
在具体剖析了上述“课题研究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 本书又给出了五条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一是以小见大, 要研究小问题;二是立足草根, 要研究真问题;三是小题巧做, 要超越个人经验;四是持之以恒, 要厚积薄发;五是合作交流, 要同伴互助。本书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未来为引领, 每条均相当具有针对性、适匹性与切合度, 而且是简单易行并行之有效。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队伍;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7-1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其中课题研究是幼儿园科研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为推进课题研究,本文从重“引”、重“研”着手,在全方位的指引与高热度的研讨中推进幼儿园课题研究。
一、重“引”:焕发研究真动力
1.优势发挥骨干,为教师引领研究之门。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科研团队的主力军,要激起青年教师的研究之潮,首先就要发挥好骨干优势,在“自我超越”和“以老带新”的相互推进中,让青年教师卸下“高不可攀”的包袱,将研究之蜜真正流向青年教师的心田。
在实施《“真趣”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过程中,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队伍中,我园尝试通过以微项目研究的形式带动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比如小班组:整个微项目研究由年级组长领头组成年级组研究小团队,围绕“管子总动员”这一主题开展行动研究,这个团队有课题组老师,也有非课题组老师,为了让两部分老师的融合与互推,在此微项目研究中分为三部曲,第一阶段重点从观察游戏开始,将发现的价值研究点通过白描的形式进行片段描述;第二阶段针对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回首分析、思考,并定期集中开展好经验分享、困惑问题研讨等;第三阶段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再回首整理,最终汇总成案例集、游戏集等。通过这且行且思的研究过程,让青年教师发现课题研究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其实就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寻常活动”。
2.先进理念导航,为教师明晰研究之路。
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决定着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由于园内青年教师居多,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对于课题研究活动往往力不从心。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石,也是实践的引路人”,为此,我园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和主题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著,并围绕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夯实理论基石。同时,为了让教师在学有所获中集思广益,我园还组织QQ沙龙,通过分享有关乡土课程的开发、乡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在长期沙龙互动学习与智慧积淀中成为自己教育实践中有效的“金点子”。
此外,为避免闭门造车造成的走弯路、走远路的现象,我园结合课题《“真趣”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展的情况邀请专家进行把脉、会诊,鼓励教师与“专家”对话。专家的每一次指导都犹如一张地图,引领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宽的维度审视下一步研究方向,让我们的课题研究之路不再迷茫,这些指导性的建议不仅帮助我们课题组老师理清了课题开展的整体思路、突破瓶颈,也增强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重“研”:唤醒研究新热情
1.提升“研”的氛围,在畅所欲言中凝聚智慧。
研讨活动顾名思义一定要有“研”的氛围,只有教师积极互动起来,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因此,我园针对教师在研讨活动不敢说、不愿说的现象,尽可能为每位教师都预留谈自己看法的时间,并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群策群力中提升教师“研”的意识,让“研”的氛围浓郁起来。
2.改变“研”的方式,在自发研究中突破研究。
“研”的方式单一,教师对“研”就失去了“研”的动力,因此,创新“研”的方式能促进教师在“研”的过程更好地研究,让“研”后所得的饱腹感成为今后“研”的内驱力。
比如:为了有效地调动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园积极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经验分享网络平台,组织教师提问题、聊方法、谈心得,通过你说我说大家说等活动让大家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灵感和火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特别在微项目研究活动,这种弹性的互动模式,教师们能随时随地都能将观察中的发现与研究群体分享,研究群体也能及时从中互动交流,并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另外,对于研究小组好的经验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内化,通过这样的形式,渐渐地教师们从过去简单的、单一的思考方式转变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反思,从外在的评定转变成了自我内省的行动研究,长期以往,教师们在交流对话、沟通协作、碰撞交融的自发研讨中品到了研究之味,升华了研究之力。
3.细化“研”的过程,在紧密跟进中发挥实效。
要让课题研究走向“实”处,就要发挥“研”的实效,每一次活动必须紧密跟进,这样才能在过程的细化中,做实课题研究活动,让教师们的“研”有实效。
比如:在《我们知道的节日》主题开发与实施中,为了传承民间文化,展现南麻本地过立夏的习俗,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真趣”立夏系列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先对班级幼儿进行表格式地文本调查访问,做好摸底了解工作,基于此,教师再针对南麻本地的习俗制作了PPT,让幼儿在图文结合的讲解下对立夏这一习俗有了深入地了解,这是对“立夏”专题研究的第一步。紧接着围绕这一习俗开展特色游戏活动,小班以“剥豆大比拼 立夏情浓浓”主题,幼儿在剥蚕豆比赛的过程中,那灵活的小手,小心翼翼地剥出一颗颗的豆子,谁都不甘落后。中班以“巧手编网袋 彩蛋创意多”为主题,再现传统民俗的魅力,通过亲子合作绘蛋、编织五彩蛋网,那一个个鸡蛋、鸭蛋、鹅蛋在巧手的彩绘下变得富有生机,浓浓的民俗风情传递着。大班以“撞蛋总动员 欢乐趣无限”为主题,幼儿一起寻找“斗蛋大王”,那阵阵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幼儿在这些趣味活动中欣赏着、观察着、游戏着、体验着,不仅在做做玩玩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本地节日习俗的乐趣。最后,我园还将“立夏”的习俗与角色区接轨,并在班级、走廊创设“立夏”系列活动展板等,让“立夏”系列教育活动在有声、无声的熏陶下真正将南麻习俗传承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中。
实 验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整个社会已经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过渡,社会和民众的生活诉求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温饱而转向更高的要求——卫生、清洁、健康。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乃至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础。“脏、乱、差”是形容一个集体的落后,即先脏、再乱、最后变差。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及内在素质。是加强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班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沃土。通过天长日久、坚持不懈、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影响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为构建文明、卫生、健康、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新乡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讲卫生、讲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求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受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经常剪指甲;不经常洗澡;不按时刷牙;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等。这些坏习惯如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
其未来的生活。“教育就是改变习惯”,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采用必要手段加以干预和矫正。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聆听过多次动员报告,参加过多次义务劳动。对讲卫生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理解,对讲卫生的好处有了切身的体会。可以说: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卫生习惯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变。经济的发展也为讲卫生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3、领导班子重视学校的卫生工作,一直把文明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中且常抓不懈;学校有专门的文明卫生工作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和校中层领导分别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学校统一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校文化长廊,定期出版有关文明、环保等宣传专栏,开展环保知识问答竞赛,认真组织师生学习环保卫生知识,做到人人提高文明、环保意识,个个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班会课、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有计划地进行卫生、环保教育,校园内坚持“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把卫生保洁工作落实到班级,从日常小事做起,既美化我们的语言又美化了环境。在领导班子的重视下,校内每天都有不少学生义务擦洗栏杆、花圃、捡废纸、淋花草;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快校园建设,争创“文明、卫生、书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凡是要求师生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我校师生讲文明、爱清洁已蔚然成风,文明卫生工作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4、区教科文体局正在全区中小学校大力推行“养成教育”。为此项实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5、本研究者年富力强,有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参加过多种教育培训,主持参加过多次省、市、区课题及教改实验并获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2、养成教育有关理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课题实验时间及实验对象
八一班:2009年3月——2010年6月 七二班:2010年9月——2011年7月
五、课题实验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一)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搜集有关养成教育的理论。首先明确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然后查阅有关资料
明确养成教育的实施原则。即: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标准;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掌握“苦练”与“趣练”相结合。
(二)调查
通过家访、家长会、与学生交谈、问卷调查、卫生常识测试,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卫生状况,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卫生的思想认识。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学生30人,家访20个家庭,坚持每天刷牙的只有3人,所有学生都没有把垃圾放入垃圾箱或垃圾池的习惯。10名学生两周洗一次澡,其余学生最少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洗一次澡。家长卫生意识淡薄,不吸烟的家长只有两位。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卫生习惯普遍较差,他们都知道讲卫生的好处,但由于受环境、习惯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讲究卫生。因此,对于此项实验学生反映强烈,参与欲望强烈。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
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目的,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养成教育”的有关理论,按照“养成教育”的实施原则,通过社区、家庭、学校、课堂等平台,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健全机构
完善措施
为保证此次实验的实效性,班级成立了“卫生委员会”。委员会以班主任为组长,卫生委员为副组长,全体班委为委员。领导机构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及班情、校情制订了《个人卫生制度》、《教室卫生制度》《清
洁区卫生制度》。制度的制订广泛征求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内容如下:
个人卫生制度: 学生必须做好个人卫生,每天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为学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
1.头发:女同学刘海不超过眉毛,不得染发; 男同学不得留长头发,不得染发。2.指甲:学生不能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3.衣服:学生到校需服装整洁。不穿奇装异服
4.茶杯:学生饮水必须自备茶杯,不能相互借用,以防疾病传染。5.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小摊上不洁零食。6.自觉遵守“四勤四不”“二要、二不要”。
7.学生有病须自觉报告,特别是传染病,必须按照传染病法进行隔离。
8.口腔:为预防龋齿,应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教室卫生制度: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场所,为创造良好、文明、舒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现对教室卫生做出如下要求:
教 室 卫 生
以下是各部分卫生的具体要求:
(一)地板、墙壁、天花板:
1、教室地面无痰迹、口香糖污迹、纸屑、尘土等杂物。
2、教室的劳动工具摆放要整齐有序,劳动工具及垃圾桶摆放处的周围要保持干净整洁。
3、做好地面卫生的保洁工作,垃圾必须及时清理。
4、墙壁无污迹(球印、鞋印、痰迹等污迹),不乱张贴,不乱涂乱写。
5、墙角、天花板无蜘蛛丝。
(二)、桌椅、讲台、黑板:
1、桌椅摆放整齐、有规律,不在桌椅上乱刻、乱画。
2、桌子抽屉内无杂物;书籍摆放整齐,不影响光线。
3、黑板及黑板框干净,无乱写乱画,无积尘等。
4、黑板上方国旗、标语及奖状等干净无粉尘。
5、讲台桌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有序,无粉笔头等废弃物
(三)、门窗玻璃:
1、门窗框周围无积尘、蜘蛛丝;玻璃洁净,且无破损、乱张贴现象。
2、走廊及教室内外的窗台要干净无积尘、杂物、污迹。
3、窗台不得放任何物品。
(四)、教室外走廊:
1、墙角、天花板无蜘蛛丝;墙壁无污迹。
2、地板无痰迹、口香糖污迹,及无果皮纸屑等杂物
3、栏杆保持整洁干净。清洁区卫生制度
l、地面无果壳、纸屑等杂物、无污迹。
2、卫生区内无卫生死角。
3、卫生区墙面无污迹,无乱写乱画。
4、卫生区内无不符合规定停放的车辆。
5、教室、卫生区值日生,必须在规定时间清扫卫生。
6、卫生区内果皮箱,每天清理保持洁净。
7、垃圾倒在指定位置。
8、早读前清理完毕。
(二)班级文化 创新建设
经班主任提议,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举手表决一致通过:班级名称为“净雅轩”。“净”代表干净、洁净;“雅”代表环境优雅、举止文雅。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蓝本,以“八荣八耻”歌谱为基础,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谱写“卫生八荣八耻歌”做为班歌。词曲如下: 1=C2/4 4/4 1|6| 以
大局为重 为 荣、以 个人私利 为 耻;以
班级荣誉 为 荣、以 损害班貌 为 耻;1|6|3 3 1 1 |34 5|6 6 i i |76 5|3 3 1 1 |34 5|6 6 5 4 |32 1-| 以 摆放整齐
为 荣、以 乱停乱放为耻;以 按规处理
为 荣、以 违规乱倒 为耻;要求每天预备后齐唱,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日记专刊、悬挂名人画像或名言警句、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书法展览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且都有卫生方面的内容。比如:不合格食品的判断方法;常见疾病的预防等。
(三)遵章行事
常抓不懈
实验伊始,要求每位学生根据班级制订的各项卫生制度,逐条对照,找出差距并写出整改措施,措施一一公布在卫生公示栏中,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做到“人人监督我,我监督人人”。
班级成立专门的卫生纠察小分队,每天对每位学生个人卫生状况作出评价,并在公示栏内公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口头提醒、告知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等措施。每天评比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
坚持每天的晨检记录,每天抽查3——5名学生的体温情况,每天公布学生个人卫生得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差距。
(四)搭建平台
构建网络
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垃圾食品制作”视频、“讲卫生,做文明学生”班级演讲赛、“卫生伴我行”漫画比赛、我为创建“文明、卫生、书香、”校园提建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与此同时,争取社区及家长的支持,学校地处农村,周围养殖场林立,环境污秽不堪,借助居委会力量,在与养殖户友好沟通协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养殖户做力所能及的事,清理校园周边卫生环境。从而在使学校周边卫生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的同时,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了加强。
利用家长会、家访、校信通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通报学生的个人卫生状况,指导家长家庭卫生教育。提醒家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不留真空地带。
加强与任课教师及生活教师的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每时每刻的卫生。要求:被褥整洁卫生,摆放整齐,床下无污物、无尘土。课堂上不乱扔碎纸,课本、作业本、演草本封面整洁,书写规范。在食堂就餐碗筷洗刷干净,摆放整齐,剩余饭菜倒在指定垃圾桶内。
(五)表优批差 赏罚分明
为弘扬先进,鞭策落后,根据班级各项卫生制度算出每位学生的半
学期及全学期卫生得分,进行“卫生单项奖”及“卫生综合标兵”评定。并分两次在家长会上进行表彰。极大地激发家长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配合此次实验。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表格、总结,参考有关理论,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报告。
六、课题实验成果
1、学生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巩固。个人、班级、清洁区卫生明显得到改善。卫生评比名列前茅,多次受到教师的称赞及领导的表扬。
2、所带班级于2009年被评为“区级文明班集体”,本人于2011年8月被评为“区模范班主任”。
七、实验结论及存在问题
经过两个班级两个学年的研究,我深深的体会到:习惯重在养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的放矢,常抓不懈,辅以科学的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家长卫生意识淡薄。
2、家校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3、教室硬件设施需更新。(天花板、门窗)
4、与任课教师的配合亟待加强。
课题研究方案
沙洋县西湖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要改善这一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的作用,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堃,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在有形无形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活宝 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学校的德育效能。
2、我校学生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不思进取。生活上讲究吃穿,以攀比为荣;性格上高傲自大,或孤僻自闭;学习上懒惰,缺乏刻苦精神;另外由于留守生、家庭离异生的增多,使得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再加上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学习压力及人际交往等困惑,使学生心理问题加剧。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给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课题的界定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消除各种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人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初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
第 1页,共 4 页
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哈佛大学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至少有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并同时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各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意涵,他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潜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就能真正地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4、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
学习型组织是当代美国管理学家算得•圣吉得出的,它可操作性强,易于借鉴,学习型组织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中学德育管理创新,构建开放式的德育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特别强调三个层次:个人的、团队的、整个组织的。要建立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学习系统,也要强调这三个层次。信息时代,学生的成长与教育是群体教育的结果,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靠个人的智慧是很难完成教育任务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2、探索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3、探索通过班级管理、团队活动进行渗透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解决如何拓展班主任的工作职能,挖掘班主任工作潜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问题;
2、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评价等,从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技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问题;
3、通过研究,解决如何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事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构建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实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的问题。
4、通过研究,寻找如何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诱导及班级学生的心理互动等有效途径,解决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父母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溺爱而使青少年怕艰苦,少韧性、胜利时骄傲、失败时气馁的意志薄弱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学生的侵蚀,造成学生对学校、班级集体的漠视及贪图享受,对学习被动应付,甚至厌学等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胸怀大志,立足本职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即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主体性原则,即自助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相容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应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4、整合性原则。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班级品德教育紧密结合。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心理素质与品德素质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自觉地发挥德育与心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内在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这就有助于提高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效。
六、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群体调查法、座谈讨论法、个案分析法、心理测量法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12.1-2012.5)
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5-2013.5)
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13.5-2013.9)
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推广,加大覆盖面,在全校实践推广。结合实际,查验效果,总结全校推广经验,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3.9-2014.4)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加强总结,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自查研究会,申请课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理论意义:形成论文集、个案分析集,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课题研究,增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实验,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
1、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
由校长主管课题研究活动,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
2、制定各项课题制度。
建立课题管理的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加强过程性管理。
3、落实课题经费,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十、课题组织与领导
1、课题组成员:
顾问:曾平
组长:王勇
副组长:向文彬
组员:鲁志锐熊锋易大发杨海涛黄华龙爱平郑义华
张志云肖明华张丽
2、课题组人员分工:
王勇校长: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加强过程性管理。
熊锋校长:对实验教师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对实验教师的成果作整理。
易大发、杨海涛:研究在班级管理中的心育渗透的策略与模式。
龙爱平、郑义华、张志云:个案分析。
鲁志锐、黄华:研究在团队活动中的心育渗透的策略与模式。
日期:2011-03-29 16:36:0
3编辑:admin 我想说两句 字体: 大 中 小
关键词: 能,干,小手
下载此教案
摘要: 幼儿园小班创新课题:能干的小手来源: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幼儿园 马丽萍 【内容分析】
能干的小手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下
幼儿园小班创新课题:能干的小手
来源: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幼儿园 马丽萍
【内容分析】
能干的小手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课题。孩子对自己的小手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让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领,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这样的课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维,从而达到创新课题的实验目的。
【幼儿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小手所表现出来的本领能够感知,但由于年龄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说出来,本次活动,设计了看看、说说、做做等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从而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自己的小手。
【设计思路】
1、游戏导入
通过做手影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小手的的本领,激发幼儿对认识小手的兴趣,从而为开展活动创设良好的开端。
2、认识小手
让幼儿说出刚才的手影表现的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我们的手上有什么,从而真正认识小手,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小手上来.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说出手指的本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感知体验
你的小手会做事情吗?让幼儿玩身边的物品,感受小手的本领。
4、发散思维
你的小手除了这些,还会做什么事?
5、操作活动
手掌手指印画,通过操作,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小手的,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活动准备】
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1、(室内灯熄,只剩投影),你们看看是谁来了?(老师做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老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幼儿:5个
老师: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
幼儿:我喜欢大手指,我用他说:“真是好宝宝”。
老师:这是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
幼儿:我喜欢这个手指(食指),可以指东西。
老师: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指)
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老师(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
幼儿:我的小手会拍球、穿衣服……。
2、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3、一会儿后,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铃、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响了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再见或不要。
老师:(做“过来”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来来来。
…………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在草地上种小花(指印画)。
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看, 幼儿语言尚处于由自我中心语言逐步向社会化语言过渡时期。要使幼儿真正掌握社会化语言, 必须借助于大量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幼儿园不仅要靠语言作业, 而且要让幼儿通过丰富的生活感受及日常生活的口语交流, 使语言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一) 利用晨间谈话, 用针对性对话来发展幼儿的说话能力。
幼儿园的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环节, 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循环过渡影响颇大。幼儿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胆量和勇气, 让胆小的幼儿多开口说说:“今天, 是谁送你来幼儿园的?”“星期天你上哪儿玩啦?”“昨天晚上你在家干什么?”等等。由于教师的提问, 引起幼儿强烈的表达欲望。对于大部分幼儿, 还可采取“天气预报”“观察员, 新发现”等活动, 让幼儿边观察边说。如:“今天天气突然转冷了, 请小朋友添加衣服, 午睡时盖好被子, 当心着凉。”“今天玲玲小朋友来园有进步, 会向老师问好, 还帮助值日生摆好桌椅、浇花。”久而久之, 幼儿不仅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其观察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 要创设“家庭式”的环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当幼儿主动与教师交流时, 教师应认真倾听, 用心体会, 并做出适当反应, 长此以往, 幼儿有话敢说, 也愿意说。
(二) 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注意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交替,
增加自由活动时间, 使幼儿有独立的交往时间和学习听说的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 使幼儿有宽裕的活动空间, 并在自由活动和游戏过程中进行交往交流, 如娃娃家。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小兰的角色进行对话:“小兰, 今天爸爸带你上幼儿园, 好吗?”“妈妈, 您答应过带我上超级市场买一份生日礼物送给爸爸的, 对吗?”如在儿童医院里, 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来学说:“医生, 我头疼得厉害, 麻烦您给我瞧瞧。”“没事的, 你是受凉感冒了, 拿点药回去吃下就好了。”这样, 在这种游戏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幼儿不仅能掌握一些礼貌用语, 而且能发展运用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幼儿园规程》明确指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除了以上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完善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 我们还应设计一些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 教材的选择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
选择教材不仅仅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智力、心理特点、理解接受能力等情况, 还要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材内容的同时, 还必须充分考虑到教材的体裁和表现形式, 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熟悉的、在身边发生的、幼儿容易接受的题材。在原教材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或创编新教材, 总之, 所选的应是孩子喜欢的具有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有感情的、拟人化、琅琅上口等特点的题材。
(二) 采取灵活、科学、多样、生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教学的关键所在。
幼儿具有天真、纯洁、脆弱的感情, 极易受外界环境的感染和刺激。教师在选好教材后应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具、头饰等进行教学活动。幼儿期是个爱模仿、好动、充满好奇的时期, 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 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充分提供让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 扮演角色的机会,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学中玩, 在玩中增长知识。
1. 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会小诗歌。
如《小树种》是一篇短小凝炼、富有想象和童趣的诗歌, 景色美、语言美, 意境更美, 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 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我在介绍完这首诗后, 先示范一遍, 利用幼儿喜欢动手涂涂抹抹的特点, 启发幼儿把《小树种》中描绘的景色画出来, 有山、有树、有白云……在我的启发鼓励下, 幼儿在欣赏自己的画面中一边看着亲手绘出的景色一边学习朗诵诗歌, 很快就读熟这首诗歌, 并配上动作, 这样既轻松有趣, 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让幼儿在扮演角色中学习, 在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中学习小故事。
如《小兔请朋友》的故事, 我以小兔买了新话筒想邀请小朋友来玩为主线, 设计了“信”、“读信”、“到小兔家玩”等环节, 富有情境性和活动性, 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帮助小兔子设计“信”、“读信”、“送信”、讨论房子标志, 乃至表演, 扮演角色等过程。幼儿大大激发了说话的兴趣, 纷纷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萌发了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保障幼儿语言迅速发展
教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为幼儿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重要因素, 应有意识地在幼儿面前率先反复应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词汇、词组、短句。
(一) 充实各项活动区域, 提供让幼儿随时复习和运用语
言的条件, 帮助幼儿在反复使用中理解、消化, 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表扬正确的幼儿,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幼儿, 造就幼儿大胆说、大胆用的语言环境,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把学与用自然结合。
(二) 利用现代信息渠道练习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 我们利用一些专为幼儿编排的广播、电视节目等媒介, 在扩大眼界中学说话。现代家庭一般都有电视机、收录机, 在一段时间里播放的动画片连续剧或木偶剧, 幼儿往往很感兴趣, 会同时收看, 对此也就拥有共同语言。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 适时组织“热点”谈话和讨论。如看了电视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海绵宝宝》等, 我让幼儿说说喜欢谁?不喜欢谁?幼儿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 积极性甚高, 根据这些我开展每周一次“小灵通”活动, 在家长的指导下, 幼儿纷纷将收听、收看的少儿节目所了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并学习模仿节目里的动作。这样幼儿便在看中学, 在看中说, 看看说说, 既扩大眼界, 又练习说话。
语言教学是幼儿各学科教学的基础, 充分掌握和运用幼儿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 采取科学、灵活的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注重一日活动中语言教育挖掘潜力, 适当指导幼儿的口语能得到较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最重要的工具,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都要靠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去完成。而幼儿期恰好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 抓住这一重要时期给孩子们打下良好规范的语言基础, 将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58-01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生成时期,其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
我们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钮钮,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照着镜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生活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各班老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要求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幼儿园班级课题】推荐阅读:
幼儿园音乐小课题09-26
幼儿园课题研究11-11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结题报告09-16
幼儿美术课题开题报告12-04
幼儿午睡课题研究12-09
幼儿教师个人小课题11-27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09-21
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06
幼儿园小班班级口号06-27
幼儿园班级管理作业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