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共9篇)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篇1

不少患者因各种情况下无法自解小便,又因身体某些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而需长期留置尿管的,如截瘫、尿潴留等,因此,有必要提醒患者及家属一些注意事项。

1、尿袋应垂放在耻骨联合(腰部)以下,预防尿液返流。尿袋小便量超过700ml或尿袋的2/3满时,应及时倒掉,倒尿时勿 使尿袋出口处受到污染,尿袋不可置于地上。

2、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尿管牵拉、受压、扭曲、堵塞。如导尿管发生梗阻,无法排出,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切勿自行拔除尿管,以免引起尿道粘膜出血。

3、一次性尿袋每3天更换1次,橡胶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每月更换一次。经常清洁外阴部,以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感染。

4、为保护膀胱功能,导尿管应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冲盈排空,即3~4小时放尿一次,或有尿意时才放尿。

5、请多饮水,每天饮水保持在2000ml以上,尿量至少维持1500ml以上,以减少尿路感染及尿路阻塞的机会,禁饮浓茶和咖啡,预防尿石的形成。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做膀胱冲洗,每周作尿常规检查一次。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 年龄18~54岁, 中位年龄27.6岁, 前尿道损伤23例, 后尿道损伤64例;尿道不完全断裂30例, 尿道完全断裂57例;合并会阴血肿、阴囊血肿、尿外渗79例, 合并骨盆骨折66例, 合并创伤性休克10例, 合并膀胱破裂8例, 合并直肠损伤2例。

1.2 治疗方法

33例逆行留置双腔球囊导尿管 (F16-20) 成功, 2例行经会阴尿道修补吻合术, 52例行经膀胱尿道会师术 (其中7例辅以尿道外牵引) , 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抗休克, 修补膀胱、直肠, 引流血肿及尿外渗。手术病例均留置双腔或三腔球囊导尿管 (F18-22) , 视病情留置尿管2~8周。部分同时留置膀胱造瘘管。

1.3 治疗结果

拔除尿管后26例排尿正常或接近正常, 48例经2~8次的尿道扩张后排尿正常, 8例二次手术经尿道内切开治愈, 5例二次行尿道吻合术治愈。

2护理

2.1 损伤早期护理

2.1.1 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

尿道损伤属于急症, 且多伴骨盆骨折、膀胱损伤、直肠损伤, 发生休克多见, 故早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 记录尿量、尿色情况, 辅助判断出血量。

2.1.2 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避免血凝块堵塞尿管加重尿外渗, 增加患者痛苦。尿道海绵体血供丰富, 损伤后出血多, 易返流入膀胱形成血凝块堵塞尿管。我们的经验是以水平向上45°适当力度牵拉尿管或将尿管用胶带固定于大腿内侧, 使球囊紧贴膀胱内口, 避免出血返流, 同时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 必要时使用低温生理盐水或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膀胱冲洗可通过双腔或三腔尿管与膀胱造瘘管回流冲洗, 仅有双腔球囊导尿管时以三通玻璃管潮式冲洗。无开放伤口的前尿道外伤患者可同时于阴茎或会阴局部压迫止血。尿管牵引时间不宜>24h, 否则容易出现膀胱颈口黏膜缺血损伤。

2.1.3 防治尿道感染:

急性损伤时多伴局部血肿形成、尿外渗, 容易发生感染, 根据医嘱予全身使用抗生素。及时清除尿道外口溢血及分泌物, 更换敷料, 保持创口或手术切口清洁, 尽量去除易感染因素。

2.1.4 妥当固定引流袋:

引流管应有足够长度 (通常为1m) , 勿使扭曲、受压, 将引流袋固定于所需翻身近侧的床边下。对于意识朦胧、躁动不安的患者以束缚带固定四肢, 防止暴力强拉拔出尿管。防止球囊充液漏液致尿管脱落。

2.2 病情稳定的后期护理

2.2.1 防止尿路感染:

以0.05%碘伏溶液每天2次清洗尿道外口及会阴部。密闭引流系统, 每3天更换1次引流袋。始终保持引流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勿使尿液回流。

2.2.2 预防结石形成: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保持每天尿量3 000ml以上, 定期行尿常规检查, 注意保持尿液酸碱度在6.5~7.0, 每周作尿培养,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目的是尽量减少尿液沉淀物在尿管表面积聚、形成结石。

2.2.3 积极宣教:

尿道损伤患者通常留置尿管时间较长, 应积极向其宣教, 取得配合, 利于管理。

3讨论

尿道损伤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 留置尿管引流尿液、维持尿道连续性、促进创伤愈合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早期护理的关键在于控制尿道出血、避免血凝块堵塞尿管, 尿管牵引和膀胱冲洗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病情稳定后应积极防治尿路感染, 避免尿管沉淀物沉积、结石形成, 这一过程应加强患者宣教, 取得患者的配合, 自我管理, 方有较好的效果。

留置尿管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其不仅仅是观察病情的需要,也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措施,还有截瘫所致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由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为了防止逆行感染或治疗某些膀胱疾病等需要进行膀胱冲洗;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合并症较多。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1 长期留置尿管常见的并发症

1.1 尿路感染 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成正比,约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0%。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可高达l3%-30%。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

1.2 脱落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床旁引流袋固定太短,太紧,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自行拔脱。

1.3 拔管难 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3.1 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1.3.2 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1.3.3 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

1.3.4 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1.4 膀胱痉挛或挛缩 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1.5 尿道狭窄 均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致使局部缺血坏死。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

1.6 血尿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或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使尿道黏膜出血,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2 护理措施

2.1 尿路感染

2.1.1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2.1.2 合理选择尿管 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

2.1.3 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

2.1.4 每日清洁尿道口2次,可在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喷洁悠神等。每3天至1周更换引流袋能更好地控制尿路感染。

2.1.5 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喝水约2000-3000ml。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尿管脱出,把好尿管质量关,规范操作程序,气囊内注水不宜过少,一般成人常规注入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增生患者8-10ml。把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减轻尿管对尿道口的摩擦,减少水囊摩擦,避免引起脱管。

2.2 拔管困难

2.2.1 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 为避免长期停留尿管的结晶形成,造成拔管困难,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和呋喃西林为佳。如有结石形成,可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除尿管。

2.2.2 如仍不能拔除,可将体外部分剪除,将尿管推入膀胱内,然后行膀胱大力碎石术。

2.2.3 对于气囊内的水或气不能完全抽出者,可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盐水或空气,直至气囊破裂;也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膀胱细针穿刺刺破气囊,或经尿管末端插入导丝,刺破气囊。

2.2.4 用20ml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可提高拔管成功率。

2.3 膀胱痉挛或挛缩

2.3.1 注意气囊注水不要太多,常规8-10ml。膀胱冲洗时液体温度不宜过低,以20℃-30℃为宜。注意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分散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

2.3.2 留置尿管期间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尿管压力不长期作用在一个位置尤其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在龟头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如尿道狭窄形成,则定期行尿道扩张,必要时行尿道口切开术。

2.4 血尿 第一次放尿不可超过1000ml,正常可每2h放尿1次,或插管困难时选择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或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或导尿时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减轻疼痛而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导致的出血,利于插管成功。

3 结 论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2 篇4

[摘要]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起病急、死亡率高,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鼻饲法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是满足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需要的最佳途径,鼻饲法是一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根据本人多年来的临床积累,现就胃管的选择、置管时间、方法、鼻饲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谈谈经验。

[关键词]

脑卒中

置胃管

护理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首位。脑卒中患者虽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但常因昏迷或吞咽困难而不能自行进食,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16%--60%[1]。为了保证病人营养需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保证口服药物的正常应用,以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常常需要留置胃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置管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脑卒中起病急,常常伴有肢体活动和语言沟通障碍,病人和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无助等心理,而留置胃管无疑会加重原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此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理解、宽慰病人,耐心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其病情、留置胃管的目的、必要性及操作中的配合方法,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1.2 胃管的选择

1.2.1 橡胶胃管:传统胃管为橡胶胃管,有管厚、腔小,弹性差、有异味,刺激性强,与组织相容性小等缺点[2],我院临床已不用。

1.2.2 硅胶胃管,弹性好、无异味,与组织相容性大,刺激性小,刻度清晰[3]。且官腔透明,便于观察管内情况,广泛应用于我院临床。

2、置管护理

2.1 置管时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置管的时间在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72 h置管,孔敏[4]采用早期鼻饲,赵晓丽等报道[5]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72 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为宜. 2.2 置管长度:常规插入胃管的长度为(45~55 cm).通常鼻饲管顶端有2~3个侧孔,第2、3侧孔距顶端的距离分别为5 cm和10 cm,为保证鼻饲管3个侧孔全部进入胃部,预防或减少因注入有刺激性药物导致的食道下段刺激而引起的上腹部不适,赵晓丽等报道[5]插入胃管的长度延长至55~65cm为宜。

2.2 置管操作方法:采用经鼻腔置管,首先观察病人有无假牙、询问患者或家属病人有无鼻部手术史、鼻中隔肥大或缺损等,用湿棉签清理鼻腔,再用石蜡棉签润滑两侧鼻腔,当口腔、鼻腔、咽部有分泌物时给予彻底吸干净后再行置管,以免造成窒息,插管前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润滑长度为预定置管长度。若患者意识清楚,则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当插入14—16厘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至预定位置;若为昏迷患者,插管前取去枕仰卧位,当插入约15厘米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接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咽喉壁缓缓下行,直至预定长度。

2.3 确认胃管在胃的方法:用20毫升注射器接胃管末端并快速注入10-15毫升空气,另一人用听诊器在胃区可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置于清水容器内,无气泡逸出;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抽出。

2.4 胃管固定方法和留置时间: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由于皮肤分泌物或患者躁动等原因导致胶布松脱极易使胃管意外脱出,并且长期鼻饲患者频繁更换胶布,极易造成患者皮肤不适或过敏发生;而我们则采用纱质绷带折叠成约1厘米宽的条形带,在鼻孔处胃管上打结,两侧沿面颊绕过耳廓上方在患者后枕下部打一活结,松紧适宜,这样固定不但牢固,而且患者感觉舒适。固定稳妥后,在留置胃管专用标识上写明置管日期、时间,于患者下颌处粘贴于胃管上,并告知家属当标识处胃管移位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纱布绷带每周更换2次,硅胶胃管一般为28—30天更换一次。

3、置管后注食喂药护理

3.1 鼻饲液选择

王路等对31例78~99岁老年鼻饲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显示,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被调查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6]。所以我们除选择鼻饲营养液,如能全力外,我院营养室针对每位患者营养需求给予配置不同的匀浆液,充分保证了脑卒中患者每日所需营养。

3.2 鼻饲方法 鼻饲前将患者床头抬高20—30度,检查胃管有无移位、堵塞及胃内潴留情况。当潴留量≥150毫升时暂停鼻饲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一般采用输注法和灌注法,输注法主要用于能全力等瓶装的营养液,灌注法则是应用50毫升注射器将匀浆液缓缓经胃管注入胃内。因瓶装营养液价格较昂贵,所以我科病人多用匀浆液。鼻饲液温度为38—40℃,若病人有吸氧治疗,则需先摘下鼻导管,暂停吸氧,等鼻饲完毕后再行吸氧,鼻饲前后分别向胃 管内注入温开水20毫升,每次鼻饲量200毫升,包括鼻饲液和水的总量,灌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间隔不少于2小时,在不影响治疗和睡眠的 情况下,两次鼻饲之间可以给予少量温开水,约100毫升,每日4—5次,以保证患者机体对水分的需要,鼻饲完毕,要保持原卧位至少30分钟,鼻饲药物前先将药物研碎经温开水融化后注入胃管,并用20毫升温开水冲洗胃管,以使药物充分吸收。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4.1 口咽部护理

由于卒中患者意识及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口腔运动减少,口腔的自洁功能降低,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根据医嘱选择漱口液,含漱温开水4—5次,检查鼻腔和口腔黏膜有无水肿、充血、破损等,并用液体石蜡棉签润滑鼻腔和口唇,以防干裂,且使病人感觉舒适,长期鼻饲的病人,给予薄荷油和呋麻合剂交替滴鼻,可起到收缩血管,减轻黏膜水肿的作用。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可有效减轻留置胃管引起的口咽部干燥不适。

4.1 预防误吸 鼻饲前将床头抬高30—60度,若病情允许,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鼻饲后30分钟内避免对患者实行翻身、叩背及搬动,保持头偏向一侧;鼻饲前认真检查胃管刻度,确保在胃内后方可操作;灌注食物、药物时速度缓慢,(每分钟≤20毫升);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让病人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部反流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意外。4.2 预防胃潴留、腹胀

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迷走神经对胃肠运动的调节,进食量过多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脂肪和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抑制胃排空,同时下丘脑调节失衡.血管收缩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都可引起胃潴留。鼻饲液可由稀渐稠,量由少逐渐增多,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胃动力药(吗丁啉)和止吐药(甲氧氯普安),以减轻胃潴留和腹胀。

4.3 预防腹泻和便秘

腹泻时鼻饲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较重的卒中患者,从最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小米粥、面汤等,待胃肠功能逐渐适应后再给予正常的鼻饲液,同时鼻饲前护理人员应清洁双手,每日配制当日鼻饲量,容器应每日消毒后使用[7];每次鼻饲后将胃管末端用清洁纱布包裹,套圈固定,保持胃管末端清洁,可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腹部受凉也是引起卒中患者腹泻的原因之一,在为病人翻身、床上更单及擦浴时,要注意为病人保暖;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势必增加了便秘发生的机率,故在鼻饲过程中,应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和瓜果类,也可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者灌肠,告知病人切勿用力排便,以免导致颅内压增高使病情加重。4.4 意外拔管及其护理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意识不清和烦躁不安常是意外拔管的原因,护士应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对病人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并做好约束 带的使用护理;对于清醒病人,由于留置胃管带来的不适感,使患者产生厌烦心理,插管前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留置胃管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计划外拔管的严重后果,改变体位时如何妥善固定胃管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应注意观察置管期间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防止自行拔管。

鼻饲法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疗法,做好置管前的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减轻躯体上痛苦,而做好置管后的护理,则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献孙丽娟,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支持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5):478—480. 2 李肖静,史云菊:延长鼻饲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

留置导尿管论文致谢语 篇5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们医院及科室的领导及同仁,他们在病例收集及统计分析过程中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真诚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无私地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保障我能顺利完成学业,我迫切地希望和他们分享此时我心中的喜悦和满足。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篇6

一、监测目的

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留置尿管≥3天的住院患者。

三、监测指标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

四、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

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说明:

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五、监测方法

(一)监测前的准备

1、监测开始前对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泌尿系统感染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

(二)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保证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泌尿系统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住院医生

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1次/周尿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做培养;若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做好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相关宣教和指导。

2、病房护士

做好留置导尿患者监测表格的登记;做好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相关宣教和指导。

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三)泌尿系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尿常规检查异常时,应结合尿培养进行诊断性检查。

1、导尿标本的采集

采集原则: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可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室温下尿标本耽搁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四)调查登记方法

1、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留置导尿患者情况,每月收集病房护士填写的“留置导尿病人治疗护理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

2、病房护士登记“留置导尿病人治疗护理评估表”及“留置导病人每日评估表”,信息可从患者病历中、床旁调查中及与医生的交谈和追踪调查所得。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

六、有关指标的计算

1、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观察期间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例数×1000

观察期间尿道插管的总日数

七、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每月汇总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相关科室、人员反馈。

4、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占全部急、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的31%,是急、重症病房医院感染最常见类型。

尿路感染的病例多与导尿有关

其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近年来,念球菌的分离率日益增多

发病机制 在导尿管插入时,细菌进入膀胱

尿道周围或肛周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有外腔迁移进入膀胱 导管护理违章操作后细菌从排泄袋沿着导管内表面游入膀胱

干预要点

1、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导管

——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插管。——限制导尿的持续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

——根据临床经验,病人评价与预期插管时间选择不同导管 ——记录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情况

2、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和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插管前,应清洁尿道口并消毒会阴 ——插管时戴无菌手套

——使用单次使用包装的润滑剂,减少尿道损伤与感染

3、保持密闭的集尿系统

——非必要时,不打开密闭系统

——保持引流管道系统的自由流动,接尿袋置于病人膀胱水平以下,但不接触地面

——不能维持引流时,如活动或搬运时,应夹住引流袋,一见能引流时应尽使去除钳夹

——应用无菌技术留取尿标本

——及时排空引流尿袋,保证引流通畅,预防返流,不同病人分开使用清洁容器,预防尿袋与容器接触

——尿袋中不需要加抗菌或抗微生物溶液,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导尿管或更换导尿管作为常规工作的一部份。

——常规个人卫生是维持尿道口卫生所需要的 ——膀胱冲洗,灌洗不能预防导尿相关感染

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监测登记表

科室:

床位:

住院号:

姓名: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1.2.3.院内感染:是 否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危 险 因 素

基础疾病:

1.昏迷

是 否

2.糖尿病

3、躁动

是 否

接受手术: 是 否

使用皮质激素: 是

否 有皮肤破损:

是 否

有远距离感染:

是 否

动静脉插管:

否 膀胱冲洗 :

是 否

膀胱冲洗次数:

次/日 导尿管更换次数:

膀胱冲洗选用品种:生理盐水

抗菌药物

其他

尿道口清洁: 是

导尿管堵塞:从未发生

曾发生

次 插管日期:

拔管日期: 抗生素使用名称:

抗生素使用天数:一联 天

二联 天

三联 天

四联以上 天 距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常规结果:

检查时间: 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

送检时间: 填表人:

填表时间: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剖宫产患者, 年龄19岁~35岁, 平均年龄31岁;初产妇49例, 经产妇13例, 孕周36周~42周;早产1例, 足月59例, 过期产2例;2例采用腰麻, 2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39例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孕妇在准备做剖宫产术时大都比较紧张,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 (1)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2) 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 真诚相待, 取得理解和信任; (3)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剖宫产的相关知识, 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以及留置尿管的目的。如告诉患者术前留置尿管是为了排空膀胱, 避免手术中误伤等,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如患者有不适和难堪的感觉, 护士应理解患者, 并尽量不暴露过多, 简要地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 取得谅解和合作。

2.2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随着导尿时间的延长, 尿道感染率亦随之提高, 一般在12 h~24 h之内尽早拔除尿管。拔尿管前将尿管夹闭2 h~3 h, 待产妇有尿意后, 将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抽净后随即拔除尿管。

2.3 留置尿管期间, 每日用250 m g/L碘溶液冲洗会阴,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 因女性尿道短, 加上留置尿管, 易造成逆行感染。保持尿管通畅, 防止受压和脱出。

2.4 禁止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增加感染机会, 加重尿路感染, 除非作为治疗。每日尿量保持1 500 m L.

2.5 术后留置尿管除按一般的留置尿管护理外, 应特别注意观察量、质、色, 以判断有无输尿管及膀胱的损伤。

2.6 当要拔除尿管时, 有的患者不合作, 这与害怕刀口疼痛, 不愿多活动, 不清楚尿管留置时间长的危害有关。如果护士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相信每一位患者都会积极配合, 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母亲的角色中。

通过上述护理, 所有产妇均能轻松接受此项操作, 无恐惧心理。3例产妇拔除尿管后自解小便时有轻微疼痛, 经大量饮水排尿后症状很快自行缓解, 1例产妇拔除尿管后膀胱充盈, 小便不能自解, 经听流水声、热敷、针灸后自行解出小便, 无1例再行留置导尿管。总之, 留置尿管前做到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正确的健康指导以及注意其操作的有关事项, 可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毛校飞.剖宫产术后常见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5) :1359.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篇8

摘 要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目的:探讨尿道护理对减少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对8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保持尿道口清洁,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等。结果:80例患者经加强尿道护理之后,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率有所下降。结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加强尿道护理,可减少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关键词 导尿 尿路感染 尿道护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虽然导尿能给患者带来尿路感染,连续留置导尿管10d以上,尿路感染几乎不可避免,但导尿术毕竟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诊疗手段。因此,应从思想上重视导尿引起的医院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2010 年―2012 年在泌尿外科住院并实行导尿的患者80例,年龄55 岁~70 岁,原发病:尿潴留20例,前列腺增生40例,常规手术后20例。为减少感染发生,对80例老年患者加强了尿道护理,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保持尿道口清洁

(1)每日用温水清洁会阴部皮肤,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 cm 和男性的前尿道3 cm~4 cm 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寄居,需加强清洁护理。

(2)尿管若被污垢或血迹污染后,应及时将尿管上的污染物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棉棒蘸碘伏由尿道口开始,沿尿管由上而下擦拭消毒。导尿管若部分脱出,不能再送回,必须将导尿管拔除,重新更换后,再次留置尿管。

(3)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防线,保持尿道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也很重要,每日用温水清洗尿道周围的皮肤,水的温度要保持在30~45 ℃之间,要沿着一个方向顺序来洗,洗肛门周围时,一定要由上而下,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清洗时更要注意,洗净后一定要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由于留置尿管的刺激,有时尿液会从尿管周围由尿道口溢出,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更换床单及患者所穿内衣,避免由于污染而造成感染。总之,不管任何情况下引起尿道口及尿管的污染,都应及时应用不刺激尿道口的方法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切断病菌感染的途径。

2用无菌盐水冲洗膀胱,避免病菌在膀胱内生存引起感染

(1)在泌尿外科膀胱或前列腺等常规手术后,会有大量的术后残留物及陈旧性血液残留在膀胱,如不及时由尿管引出,会使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①开放冲洗法用30 mL 的注射器,生理盐水(温度37~38 ℃)1000~1500 mL,冲洗时应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冲洗液清澈为止。每次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种冲洗方法简单可行,但污染机会大,应少采用。

②密闭式冲洗法用无菌洗液冲洗,无菌冲洗袋挂于输液架上,同时接导尿管,尿管的另一端接引流袋(开放引流袋)。开放输入管,使冲洗液缓缓流入膀胱,滴速一般40~60 滴/min,冲洗时不宜按压膀胱。

(2)在留置尿管后,大量尿液由尿管排出,而在膀胱内会残留少量或微量尿液,这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除膀胱冲洗外,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每日摄入2000~3 000ml液体,以稀释尿液,减少沉淀,保持尿量每日在1500~2500 mL左右,以减少尿路感染。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从各种渠道对尿路造成感染

(1)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无菌管理,对所有部位都要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避免细菌侵袭引起尿路感染。导尿前可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外阴,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进行。女患者清洗包括前庭部、大小阴唇和周围皮肤;男患者包括阴茎和包皮,包皮过长时应予翻转,清除包皮垢。在病房导尿时,按无菌操作打开导尿包,避免与有菌物接触。用无菌镊子夹碘伏棉球消毒,消毒以尿道口为中心,由外向内,严格按无菌原则消毒,各擦洗2 次(1 个棉球只能擦洗1 次),消毒完毕将镊弃去。导尿时导尿管如误插入阴道或脱出时,应立即拔出,另换1 根无菌导尿管重插。插入及拔出导尿管动作务必轻柔,切忌粗暴,以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感染。

(2)导管到引流管为一密闭系统,除非有确定需要,一般不允许将引流管道与导管脱离。采集尿液标本可将接管处先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孔针吸取尿液,不允许随意拔开接管处取尿。

(3)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 次,一次性导尿管可酌情延长周期。告知患者保持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避免挤压,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

(4)男性患者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确定拔管后,先用注射器将气囊内水抽尽,使气囊呈扁形负压状方可拔管,以防损伤尿道,造成感染。

(5)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工作中往往多个患者的医护操作由一个人完成,每项操作前后一定要按标准洗手法认真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防止细菌进入尿道,尿路器械必须在无菌下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负责导尿管和引流的护理人员都应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保证其操作正确无误。对老年患者由于泌尿系生理性改变,应限制水、钠的摄入。定期测量体重,注意其变化情况,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记录24小时液体出人量,监测尿量变化,注意有无肾实质损害的发生。告知老年人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怎样观察水肿的变化,做好限制水钠的解释工作,与老年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及饮食方案。要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护好水肿部位的皮肤,水肿较重的应避免穿紧身衣服,卧位时宜抬高下肢,协助老年人更换卧位,受压部位适当予以按摩。温度低使用热水袋时,予以棉布包裹,要特别小心避免烫伤。

参考文献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 篇9

2.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3.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经鼻 胃管,应用教习的营养管路和空肠营养。

5.保持患者半卧位(30度-40度),按时翻身、拍背。

6.避免经鼻气管插管,维持合适的新昂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

7.定期的呼吸机设备的清洁,避免不必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尽早脱机。

【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商管的工作流程06-27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06-04

常用管道及静脉留置针的护理05-28

上一篇:相信明天会更好随笔下一篇:大学生求职面试的自我介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