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通用11篇)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1

一、相关概念阐述

1.计算机应用技术。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英文描述是TechnologyofComputerApplication,在狭义上理解:是指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信息处理功能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供给某种服务的技术;在广义上理解:对计算机技术的软件、硬件、属性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理解和把握,将其全面应用到改造自然的各项社会活动过程中,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效率的技术综合体。

2.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工程建设发展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指借助一系列管理方法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规划、协调等具有专业性的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其工作内容设计诸多方面,主要包含对工程开发商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工程投资方的管理、对工程质量和工程使用期限的管理。社会赋予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以提高工程建设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核心的使命。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相整合的必要性

1.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层面。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在以往进行简单的工程质量监管、工程进度监管、建设成本监管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建筑原材料的选用、相关工程建设契约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内容逐步复杂化,单纯依靠人力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需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

2.工程项目管理特殊性层面。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性的工作,在实践中具有时间长、规模大等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整合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解决人为不能操作的管理问题,使得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实现管理“集约化”发展[3]。所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整合是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特殊性的必然措施。

3.工程项目管理新发展层面。改革开放钟声已经敲响,市场经济理念逐步深入,工程建设过程中国际间的合作力度不断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使管理水平与国际化接轨,促使工程建设领域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三、审视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的问题

1.软件开放问题。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产品与日俱增。但是就目前软件产品的使用价值来看,适合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产品寥寥无几,而且软件技术往往涉及的管理范围不够广泛,可操作性不强,使用价值不高,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2.硬件设施问题。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需要高新计算机硬件设备作为物质基础,但是现阶段由于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没能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效链接。

3.人力资源供给问题。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一切实践工作的必要保障,所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高技术、高素养的操作人员团队,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在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需求,高技能的项目管理人员短缺,直接导致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力度不足。

四、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1.提高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整合国内外先进信息资源,搭建工程建设各单位的沟通平台,实现开发方、投资方、设计方、监管方、施工方在网络平台上的无障碍沟通,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个节点之间的及时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2

借用专家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定义,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整合的过程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结构是极大的冲击。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问题, 参与逼真的实践;学习任务应该是抛锚式的, 新知识的学习应当是情境化;学习不是孤立的活动环境中而是在共同体活动中发生的;使用认知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扩大和增强。

2) 教师有意义的知识传递-教师主导下地自主探究, 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结构模式, 这种新型教学观念强调“有意义的传递和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为标志的教与学活动———这种观念要求教师的的讲授是符合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要求的“有意义传递”;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也是有具体要求的, 并非完全放手让让学生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设计、引导、启发下的自主学习, 即“教师主导下的探究”。

3)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学的内容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设计。该理论支持“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整合与具体课程时, 不能仅仅将各种信息资源设计为辅助教师讲授的各种多媒体的教学工具, 同时在应用这些信息资源时还要试着将他们设计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小组协作交流学习工具。

三、中职学生特征分析

(一) 学生的基本特征

中职学生活泼爱动, 喜欢电脑和网络。喜欢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 但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习得性无助感, 没有机会表现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二) 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脑和网络正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在计算机基础课学习中, 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学生好学远比教师好教来得更为重要。

(三) 学生目前具备的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 具备简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但有遗忘, 学生个体差异, 共同学习和生活, 他们相互了解对方, 在课堂学习中具备了小组协作的能力, 个别优秀的学生能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小团队”, 有成就感。

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

在今天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中, 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做了如下实践。

依据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 中职学生特征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元素, 创设一种“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生必修的信息技术课, 其课程本身就是科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更能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从而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同时该课程内容知识更新快, 操作性强, 传统封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能使学生学会单一的软件的使用, 不适用快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 对于该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的学习,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数制转换部分内容的学习中, 该内容抽象难懂, 将Win XP中的画图和计算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该部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信息化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种类繁多,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两大类。多媒体课件首先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首、课中或课尾通过情境创设达到预期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其次对于该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不容易讲解清楚又不便进行示范的重点、难点内容,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效果及一些实时互动的功能, 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 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网络课程通常指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 比如开发的教学软件, 针对于模块教学的学习网站等, 在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具有三重交互、网络资源共享、小组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及学生自主自愿等基本特征。本课程中设计的超媒体学习网站就是网络课程的典型应用。因此对于课程中我们使用何种信息技术, 就要求我们学会“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实际问题, 不同的具体情况能运用不同技术去解决”。3) 因此我们今天的计算机基础课堂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 使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学习兴趣激活背景知识, 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非任意实质性联系。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符合学生特征, 在学生最邻近发展区并与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案例任务,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lanstar教学软件中屏幕广播进行讲解示范, 实现教师有意义的知识传递。屏幕转播功能即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即时反馈演示,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消息发送和作业传送功能有效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即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即时传送填写的学习效果自评表, 填写学习平台上学习评价表, 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教师通过反馈表更好的反思学习环境的质量和效力, 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进步。

为学生设计开发超媒体学习网站内容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 也包括了供学生扩展性学习的网络资源, 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课堂, 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创设教师主导下地自主探究, 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师教的轻松有序, 学生学的高兴高效, 并未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利器, 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实践, 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摘要:21世纪,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努力去实践。本人就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课程本身的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征、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资源的合理应用、相关软件及工具的运用做了浅显的论述, 今天的计算机基础课堂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3

[摘要]本文在阐述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从战略发展观出发,分别从环境以及系统实施方案着手,研究了公路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的设计,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展望了公路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公路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路造价;信息化;管理

1、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公路造价信息工作应运而生。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它是伴随着定额管理到工程管理的过渡变革。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各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各专业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单位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加工、发布的手段和形式进行深入而有益的探索,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

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在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造价管理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不能脱离网络而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推广应用,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工程项目造价信息的收集、造价的预算、造价计划和造价控制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为造价管理服务的,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形式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它的发展要满足不同层次,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需求,具有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功能。同时它的发展还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目前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只能是基于成熟的信息技术。

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从满足于公路管理的角度来看,已经较为足够了,但是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不足,需要不断创新;同时,现阶段信息技术与公路造价管理的结合程度仍显得极为不足,因此公路造价管理的重心应该在于如何利用信息领域已有的技术,结合造价管理自身的特点,使之能更加方便、科学合理的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

3、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战略

3.1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战略的特征。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战略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开发战略和造价信息服务战略。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也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其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实现必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

3.2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战略环境分析。作为外部环境,世界发展的趋势已变成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和战略现代化。我国加入WTO后,公路建设市场已纳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内项目的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按照WTO的规则和国际惯例,市场的作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变化激发出公路工程的参与主体对不同层次、种类的工程造价信息的极大需求。同时WTO的非歧视原则也要求公开公路建设市场的信息,以形成一个“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因此对公路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建立符合各种层次需要的造价信息系统是提高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应对WTO的客观要求。

从内部环境分析来看,现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4、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战略实施

4.1造价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确定系统的建设目标是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如下功能:系统维护管理(对系统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中包括用户登录、权限管理、造价资料的备份、恢复);造价数据存贮系统(以界面形式输入或以EXCEL表形式、文本书件形式导入造价文件);造价文件运行系统(对系统中未存储的前期估、概、预算造价文件用造价数据盘链接其它系统来生成,以供审阅);查询管理系统(按关键词查询到项目各阶段原始造价信息、审查造价、审批文件和分析造价);造价分析系统(同一工程造价分析、同类工程造价分析、编制造价指数、变更索赔造价分析);造价动态管理系统(对标底、投标价、中标价进行管理,监督在建工程造价情况);定额管理系统(编制或修编消耗定额、取费定额、估算指标);材料管理系统(各地区、各年的材料单价的输入、查询和预测);造价预测分析系统(造价趋势预测、前期和投标造价快速估测)。

4.2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是指子系统的划分,目前系统划分的方法主要有6种,即按业务处理功能划分、按业务先后顺序划分、按数据拟合的程度来划分、按业务处理过程来划分、按业务处理时间划分、按实际环境和网络分布划分。在公路工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子系统的独立性和系统的分期实施,整个系统可分为系统维护管理、造价数据存贮系统、造价文件运行系统、查询管理系统、造价动态管理系统、造价分析系统、定额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另外,对于具体的子系统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公路造价管理的各个方位和层次进行细化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解决公路造价管理和控制过程中造价资料的存储、分类、查询、分析、造价文件的审查,造价的预测和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造价资料存储和对比分析功能,模拟计算估算总价,并逐步替代手工繁杂的审核。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特点,建立总体及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改变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缺乏的现状,同时更应不断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实际工程管理方法相结合,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元庆,贾绍明,周伟,陈冠雄,公路造价管理与信息化[M]人民交通出版~:L,2003,4

[2]李志强,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经济师,2004

[3]李岩松,酒正纲,郭丙军,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安书科等,浅探信息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J],基建优化,2002

[4]孙海玲,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招标,2003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4

关键字:工程造价;招投标;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人们对计算机认识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清楚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优越性,减少了各种脑力和体力上的支出,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以往的传统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的要求,计算机凭借着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越来觉得到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管理的认可,而计算机的自动进行处理能力、数据交换能力、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能力也为计算机能在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而再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是成为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所急需的,所以大力地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这个行业的专业特点的要求,能够使得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精力转化为更为巨大的生产力,适合于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的长远发展。

一、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软件的利用

一台计算机有再好的硬件设备而没有好的软件都是没有用的,计算机的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计算机只有拥有了相应的软件,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才能发挥好计算机的使用价值,才能为行业带来一定的生产效益。所以每一个行业都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才能实现计算机在行业中的有效利用,而直接进行软件的开发和后期的维护这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以后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是这种方式却是不可以采取的,因为我们直接可以引进一些成熟的软件,而这些软件能够完全按满足我们工作的需要。这些软件能够提高工作的速度、精度,而且还能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选择计算机软件的时候,要对这款软件的规范性、先进性、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同时还应该把这款软件应用到小型的实际项目之中进行实际的试用从而来考察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的工程预算软件的价值不光是软件功能发挥的作用,也涉及到开发者提供的售后服务的价值。在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CBYS预算》就是一款功能完善、实用性好的建筑工程预算软件。

同时拥有了一款完全适合于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的软件,这也不是完全能发挥计算机应用在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能够良好的应用,软件的性能只是一种工具和平台,还要通过预算人员良好的应用。要对预算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对实际的工程情况要有一个良好的处理,在计算机的维护方面能有一个良好的维护,这也是保证工程预算人和提供计算机应用水

平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应用计算机检查手段排除失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的招投标的推行在基本建设行业中越来越广泛,作为施工单位,投标是获得工程任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能够编制出一本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完全符合招标条件的标书,已经是施工单位获得任务的首要任务。如何对标书进行一个完美的编制,这也是施工单位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在一些企业的招投标的工作中,由于预算工作的失误而造成了投标的失败,从而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预算领域越来越普及,使得预算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高,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的任务重、时间紧迫,手工编制预算忙于赶时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快速的检查和核对,而导致了预算工作的失误。而计算机的检查手段就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失误。

我们以《CBYS预算》软件为例,在《CBYS预算》的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通过对软件的一些辅助功能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是避免输入错误,从而可以帮助预算人员快速地检查出错误。当发现计算出来的工程单位面积造价不合理的时候,可以用软件提供的检索分析功能,就可以分别按合计价大小、材料价差或未计价材料价格进行查找,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检查出因快速输入数据时造成的错误。例如,在单调材料价差时,调钢筋综合一项把单位kg看成t后,使调后价小数点位数输错而造成造价偏低。采用按材料价差进行排序索引,能比较明显的发现输错的材料价格,以便及时改正。又如,输入工程量时,预算人员在统计工程量时使用的单位是m3,定额单位为100m3,在换算工程量单位时,移错小数点位数,使工 程量不准确避免的最简便的技巧是,在输入工程量前先选择程序提供的工程量输入单位。通过这样,在输入的时候就不再需要换算单位来实现和自己的计算书一致便于校对,程序运算的时候会自动将用户输入的工程量转换成定额单位,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快速输入,也减少了输入的错误。

而在计算机的应用中,有些预算工作人员对计算机采用一种盲目相信的态度,而忽略了操作错误以及工程量统计有遗漏或者重项,错套定额等情况,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实际造价。而如果单靠人力来核对工程量、材料价格、费率的话,那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时间也会很长,而且对错误也很难检查出来。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软件图标对比分析功能迅速有效地查找出错误的所在,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原理,应用计算机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被检验工程与贮存的相似典型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凭借着折线图的形式表现,当工程数据正确的时候,两个工程的曲线就会出现一致,当被检验工程的折线图出现一些点和典型分析图明显偏离的时候,而这些点就是错误材料。再利用材料表中的查找相关定额的功能,就可以查找出产生此材料的有关定额号,这样就很容易将出错点给检查出来。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段已达到快速纠错的目的,既简便又直观,准确度高,是一种有效的审核手段。

计算机的检查手段很容易就可以帮助预算人员检查出工作中的失误,这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优点,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让我们避免各种失误的发生,也可以让我们从各个失误中纠正

过来。计算机的检查手段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在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初审

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结算的审查是建设单位基建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预算人员在进行细审之前,可以做一个初审,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初审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样的采取对比的方法,把被审的预结算与典型的可比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来发现各种问题,这可以让我们很快的发现问题,从而确定主审内容和迅速测定报审预结算的准确程度。通过对预算软件的应用,可以自动的计算出单位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然后根据和质保的偏差的幅度,可以确定重点审查的地方,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再结合图表功能进行分析,对比各部分工程的定额直接费、主要材料消耗量和工程造价,结合每平方米的造价及其人工费,材料及差等。以致可以及时的发现直接影响造价指标的因素。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对比方法,可以让我们减少很大的工作量,不用去翻看图纸,也不用去对工程的量进行详细的计算,只需要通过典型工程的准确数据的积累和对计算机的对比法的掌握,就能够快速审查报审预结算的准确度,从而确定了主审的范围。

在审查中应用计算机的对比法,不但减轻了工作量,也提高了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辅助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充分的发挥了投资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付出。

四、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计算机的应用中,我们不光要看见计算机给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带来的巨大帮助,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我们同时也要明白在计算机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1、要对工程数据进行备份。当一个工程项目做完了以后,我们要及时的对工程数据进行备份,以免出现各种原因而导致数据的意外丢失。在备份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软盘来进行备份,因为这样的备份可以有效地保证备份的保存。工程数据的备份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是对已经做完的工程数据的一个保障。

2、工程数据的复制。在做相近的工程项目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工程数据复制的方法来对工程数据进行复制,然后再在复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进行修改,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3、汉字的复制粘贴。在进行汉字输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来输入项目名、材料名中的已有汉字,因为这样可以反复使用被复制的汉字,操作简单,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实际的输入中出现的输入失误。

在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是相当显著的,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科技,将它应用到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去,来提高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来简化预算人员的工作程序,帮助预算人员更加及时迅速的查找失误,从而避免给企业和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应用计算机的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实现更加直观而快速的审计,减轻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这是建筑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在对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中,我们也要进行重大改革,把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应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应用计算机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对于避免工程招投标失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施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必须符合建筑业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规律,适应各项有关的规定、政策的具体做法,真正做到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切实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5

[摘要]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要以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设计,本文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 年全国高职院校数为1109 所,而且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由20 世纪90 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合社会需要。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定的优化与整合,本文就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宽基础的思想首先产生于办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时,由于当时职业人才紧缺,于是一些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的专业兴起很快,但办过一两届之后就山现了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的思想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二、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1)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胜一筹,就业机会肯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能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三、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浅谈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篇6

当今的时代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体育运动的空前繁荣,而且使体育运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体育教育中去。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体育整合,将给体育学科带来生机和活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呢?我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确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关键点

(一)要明确什么是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的工具性功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因材施教,自主创新学习,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要明确整合的关键是什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

序。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给学生设计、发现和创新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养成对新知识和新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兴趣。

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基于些原因,我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体验、创新的机会,将活动融入体育室内学习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活泼的动画、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学习体育。2016年学校组织老师学习电子白板,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请上了课件—动画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我看到,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恰当地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既直观形象地看到了体育动作,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欢呼声从学生们心中飞出。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体育课堂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由于专业所限,我对软式排球的了解、掌握都有限,于是,我便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进行室内体育课时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软式排球的比赛时,情绪高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四、拓宽信息技术运用渠道,推动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我还充分拓宽信息技术运用渠道,一些在课本和身边找不到的资料,网络却可以提供给我们,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从互联网上找了有关垒球、棒球、跳高等的课件,在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上,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课件,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利用“逐帧”慢动作技术,给学生讲解、示范背越式跳高身体的过杆顺序,效果特别明显。有的学生主动向我请教“超越器械”的意义,“鞭打”动作的效果等。拓宽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知识面。

五、充分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学科整合。信息技术已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但是老师们也应正确运用多媒体,不能盲目和过分依赖多媒体,不管有无必要,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课件占据了教学的大半个环节,完全用课件替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真的是不可取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总之,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体育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加强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协调好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担负起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重任。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及学习内容、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我国已经步入一个信息化时代。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为以后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项目管理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

项目管理技术人员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当前很多单位和企业在专业的项目管理技术人员上十分缺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很多单位和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从工程项目施工的骨干抽调,他们虽然工程项目专业技能扎实,但在项目管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却非常缺乏,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化的要求。

1.2 硬件问题

计算机设备等硬件配备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前提,要全面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单位和企业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包括电缆、网络设备、计算机等,以及设施安装时所需要的物力、人力等。硬件问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当前很多单位和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比较愿意投资在硬件上,可能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设施是在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再则加大硬件设施等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形象、也能更好的应对各式各样的评比制度和检查制度。

1.3 软件问题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保障,一个好的计算机软件直接决定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应用。但由于市场上计算机软件种类繁多,质量好坏不一,质量好的价格高,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软件。因此企业和单位应着力培养企业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人才,致力于开发符合企业自身工程项目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从而更好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服务。

2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很多企业和单位也在尝试将工程实体的软件以实物图形进行展现,同时推出以项目管理为基准的商品化软件。这类的多媒体软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但是这一类的软件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对工程项目管理对象而言,工程项目管理多媒体技术软件是一个比较复杂、开放的系统,且影响其管理效果的因素很多,不仅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单位和企业内部的影响,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可能影响项目工程的效益。

2.2 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合作、讨论,这样方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企业和单位可以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企业的全人工都参与进来,对管理的一些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并有专人负责收集,同时向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反馈,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做出一些必要的改进,从而更好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在过程的应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收集检测企业生产过程的某些信号,并能够同时录入检测的数据,工程师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相应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计算机系统很容易识别,这样生产效率更高,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也大大的降低,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因此说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也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内容。如果对工程项目管理仅仅依靠人工计算的方法,不仅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而且管理的效果有可能还会漏洞百出,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单位和企业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通过这个软件,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很方便快捷的进行建设计划的调整、数据的计算、工程图纸的绘画等工作,而且还能有效的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网络进度计划,可以根据实时的施工进度,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资源以及设备设施进行优化,最大化的发挥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源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将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降低,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2.4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企业和单位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文件资料等非常多且复杂,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办公自动化软件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基本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时,管理部门可以在Auto CAD软件的辅助下,处理项目信息资料的语言、文字、图像等,从而为工程施工相关部门提供合适的施工设计以及施工组织方案。企业和单位要定期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相关知识,并最终实现文件资料、报表的正规化与标准化。同时可以利用Excel电子表格、建筑工程预算软件等统计工程项目的计划,科学制作工程报量、工程的成本、工程施工数量计划等,将工程项目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量减轻,并将各种报表和表格的制作成本降低。Excel电子表格的优势是容易修改,如果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出现数据的纰漏,可以随时对表格中的数据快速修改,从而实现电子表格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适时反馈,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工程项目的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当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还存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硬件、软件问题等,在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化可以综合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项目工程管理软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为以后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1]傅力,黄茂.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

[2]车江涛,程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

[3]唐传娣.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8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安全系统工程

1.计算機应用与专业课结合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办公自动化已在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实现。安全工程是一个更加强调现场环境复杂性和信息处理及时性的专业,因此,该专业毕业生若没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势必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生产环境和工作节奏,这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与专业课的结合成为当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的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在等级考试的指导下实行的一种较为统一的模式,而计算机等级考试难以满足其他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时,专业课还未接触,学生无法结合自己的专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通过了等级考试,但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较差,有些虽然能够以专业角度从理论上说明生产中的问题,但是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加强其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迫在眉睫。

2.《安全系统工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安全系统工程》是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它是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预防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该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和预测、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可靠性分析以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其中涉及到大量较为复杂的运算,如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安全决策以及事故预测等方面。而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参照书本,详细讲述原理和方法,而忽略了其应用的本质,难以在工作中体现其专业课的价值。

3.计算机应用与《安全系统工程》的结合途径

据学生普遍反映,《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涉及到的计算环节数据较多,计算复杂。更有甚者,由于其相关数学类课程基础较薄,对本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原理理解吃力,因此听课过程中对内容把握不深,无兴趣听课,甚者放弃听课,导致对隐藏在这些复杂原理背后更为重要的工程应用无从下手。基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质,可弱化数学原理,简化计算,加强其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可将计算机应用引入到该课程体系中来。

“事故预测”是《安全系统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其“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及“一元非线性回归预测”完全可以用最为常见的Excel实现,其操作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步骤,就能解决大量数据的复杂计算,简便、高效,并能将计算原始数据及结果以“图表”的方式直接的显示出来,使问题更加清晰的得到表述。再如“灰色预测法”步骤看似简单,但涉及相当大一部分数组、矩阵计算的内容,事实上,仅反用Excel也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更不用说目前应用越来越普遍的其他数学软件。无论是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还是启发学生自学,把常用软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工科教育的目的所在。

“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同样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学生充分了解其原理后,面对其中大量计算却十分头疼。实际上,网络中有很多免费的“事故树分析软件”,尽管有些功能并不十分全面,但还是能大量的简化计算。另外,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尝试引导其对软件进行改进或自主编程,这样既能加深对事故树的原理的理解,又能提高效率,扎实了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

“事故致因理论”是前人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而总结得出,如果仅局限于理论,而不能在实际中应用,该理论很难指导安全生产,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收集事故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事故原因,用Access或其他简单的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对于日后学生的工作,无论是分析事故解决安全问题还是办公自动化,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引入计算机应用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在教学中以上机课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大学各专业的教学和应用之中,也逐步融入企业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应用能力的提高,专业课教师都应不断加计算机应用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挖掘,更快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师生,都应做到学以致用。

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 篇9

2.1 项目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做好项目设计,不但要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做好项目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还可以使项目教学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项目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和教学的时间、环境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项目作为整个课程的主线,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做好整体知识布局,通过项目体现出教学目标。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具体项目可分为:拆装主机、购机方案、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常见软件故障的处理、系统备份与恢复等。

2.2 项目实施

计算机项目设计需要依靠项目实施来完成,项目实施对教师和教学模式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作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现场操作能力。上课前要把备课工作做好,设计好课堂上的各种项目活动,准备好相关知识,并在学生进行项目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指导。有些项目学生依靠现阶段的知识、技能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融合,从而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对项目的实施步骤有充分的了解,把控好项目的进度,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做好检查并及时归纳总结,此外,教师要根据项目的进行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肯定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才是知识的构建者,因此,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积极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性,并在小组内设立组长,协调组员间分工合作。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各小组正确分析项目要求、制定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等。这样在项目教学中融入团队协作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得到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2.3 项目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之后要进行项目评价,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评和总评两个方面。自评主要是指项目完成之后,由各组长汇报本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然后再由每个学生汇报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总评是指在自评完成的基础上,教师、组长、学生再进行综合评价。总评是项目评价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对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实施过程和个人表现三方面的评价。项目评价要注重科学性,对当前项目的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后面项目更好的实施。在评价时,教师要从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学生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提供经验。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篇10

张圣国 湖南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及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美术学科,已成为各学校领导及美术教师普遍面临及重视的问题。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的整合将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整合 优化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已走进我们的课堂,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地必然性。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已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展现了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等方面的教学优势,体现了现代科技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优化了课堂教学。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呈现信息的方式是以形象为主。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有相同之处。这样看来信息技术能为美术教学所用是必然的。

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图片,将后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可行性。

在中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学习领域中大多学习内容需要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美术欣赏与评述”需要信息技术的整合。

“美术欣赏与评述”这一学习领域。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上不好欣赏课,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而《课程标准》指出:“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从小学到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资源地缺乏。

如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课堂效果大为改观。教师只要会电脑,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

至于美术欣赏的其他方面,如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在学校里能用极少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图书室。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看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IE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学生并能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教师只要引导或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达到了教学目的。

2、“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也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课程标准》建议:“对学习领域“设计与应用”。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美术课程中有许多内容,如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Photoshop、Illustrator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比如图案设计。美术课中的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例如:指导学生进行邮票设计,让学生把老师提供的几种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几种适合图案以及“中国邮政”、面值等字样,进行随意组合就能完成作品,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在观摩学生作品时交互性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再比如说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在软件中如果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那么各种字体的选择和使用,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自然是得心应手,使人感受到,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写美术字问题,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电脑美术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3、“电脑绘画”直接利用了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具有意想不到的优势。电脑绘画中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

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例如:《邮票设计》我提示学生用“flash软件”进行绘画创作。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优化了美术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CAI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恰恰CAI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优化了课堂教学。

总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

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体现了诸多优势。而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影响

1、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所以游戏式的、基于任务的、协作的、个性化的等学习方式越来起多样化。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于组织,善于引导,要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全个性化地自主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作。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2.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哪个说法正确呢?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课堂。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课堂上不仅要解决学生已有的问题,更要启发学生提出更多、更深刻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走出课堂。课后,学生还会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向知识的纵深发展。学生只有通过学会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最终得出结论。经过长期这种教学的训练,学生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大有帮助。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不受重视。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封面设计”,学生可通过Word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中国画”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4.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

总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必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被广泛地应用。教师更多时间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去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在课前将各种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加以选择和组合,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方面,学生的信息来源因此是多方面的,信息的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解析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02-01

一、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

二、软件工程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人才体系,意识到人才在工程进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落实;其次,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渗透,对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了解最新软件工程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增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水平与利用价值,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再次,为了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加强制度规范建設,全面落实奖惩制度,以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效益目标。

(二)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与进度管理。

首先,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作为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能够客观识别风险并进行量化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控方法,提交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风险报告。其次,定期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风险预控与识别。对于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来说,应该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般可采取规避、减缓、转移等手段处理风险。最后,还应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进度管理,提高工程效率水平,合理控制开发成本。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完整、有效的进度管理工作表,对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合作团队的管理。

一个良好的团队是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根本保障,强化团队管理工作,对实现工程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其一,加强工作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在整个工作团队范围内渗透沟通意识,在团队内实现合作;其二,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分工,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明确的任务分配,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三,充分调动团队内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中,激发团队动力,共同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三、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有Parnas方法、SASA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问题分析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可视化开发方法、ICASE、软件重用和组件连接等,其中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现代常用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它是90年代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很宽的范围。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的优点有:和现实世界更接近,更符合我们人类的思维逻辑;开发出的系统容易维护和修改;适用于开发复杂、庞大的系统;开发出的程序更稳定合理;由于继承、类的机制,更容易实现重用,减少冗余;由于实现数据和逻辑的分离,维护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面向对象的开发包含Booch、Coad、OMT等方法。Booch最先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问题,指出面向对象开发是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解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分解更接近人对客观事务的理解,而功能分解只通过问题空间的转换来获得。Coad方法是1989年coad和 YourdOn提出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多年来大系统开发的经验与面向对象概念的有机结合,在对象、结构、属性和操作的认定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原则。该方法完成了从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尽管 CoadYY法没有引入类和类层次结构的术语,但事实上已经在分类结构、属性、操作、消息关联等概念中体现了类和类层次结构的特征。OMT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开发工作的基础是对真实世界的对象建模,然后围绕这些对象使用分析模型来进行独立于语言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建模和设计促进了对需求的理解,有利于开发得更清晰、更容易维护的软件系统。该方法为大多数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实际的、高效的保证,努力寻求一种问题求解的实际方法。

四、软件工程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体现出良好的精准性、便捷性,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典型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办公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人机界面等,在我国工业、农业、金融业、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融入了开发人员的智慧,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不断升级,推动了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化、细致化、普及化发展。

当前,计算机软件已经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普遍应用。例如,在企业中使用办公软件,提高各项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各项信息的上传下达;在校园建设中,计算机软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学籍管理、学费管理、收费管理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而实现。总之,当前计算机软件已经无处不在,研发更多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软件,非常重要。

五、结束语

上一篇:给女友最撕心裂肺的道歉信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太阳》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