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共11篇)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1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中冶实久开发公司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回首自己一年走过的路,有刚出校园的青涩懵懂、有在学生时期的轻狂张扬、更有面对未知问题的手足无措。面对工作经验匮乏的我,领导们、同事们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最快的成长了起来。他(她)们不仅在工作上是我的良师益友好搭档更是我生活中的好伙伴,让我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终身受益的工作方法和处事态度。

统计工作在生产管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统计岗位上我学到了不错知识和经验,因刚出校门,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生疏的领域,由不懂到懂、由生疏到熟练,我渐入佳境,很快的能独当一面。这是我职场生涯的第一次大大的突破。

感谢前辈们告诉我许多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要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其次要严谨细致的对待工作,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统计数据以通过多次核对来保证它的准确无误,精准的数据才能提供给相关部门做结算工作。这项工作就是我的责任,有高度的责任心是我干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证。责任心能驱使我不断的去学习知识以改进我的工作方法,让我更高效率、更科学的去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难题。

这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已经过去我过得非常的充实。虽然犹豫过、焦虑过、郁闷过但是总体令我非常愉快,因为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自己、一个可以克服许多困难的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自己,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自己。未来无限长,在中冶实久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我相信我能生长得更加茁壮。

最后我祝愿中冶实久的明天更美好,并祝愿在座的大学们明天更美好。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2

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 是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需要。

畜牧业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要发展好畜牧业, 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指导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已成为政府调控畜牧业的重要内容, 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十分必要。

2.是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需要。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经济, 市场交换活动中的多种经济关系变化, 都是以信息形式反映出来的, 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 才能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及时, 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就越好。畜牧业的发展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对畜产品价格、行业风险、市场前景的调查, 都必须依赖统计数据做出分析和判断。

3.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畜牧业, 对畜牧信息的要求是全方位和高质量的, 因此必须有开阔的眼界和广泛的信息来源, 不仅需要国内的信息, 而且需要国际上的信息, 以信息促进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促进畜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畜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统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 极少数畜牧统计人员对统计法规、统计知识、统计口径、统计指标、畜牧兽医术语以及计算机常规知识等不熟悉, 统计态度不端正不务实, 编制统计分析敷衍塞责, 参谋不到位,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 基层畜牧统计设备有待完善。

统计资料的建档、保管、使用、统计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是畜牧生产统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要求统计人员精确、细致地把量大而内容繁琐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但部分基层畜牧统计人员因多种原因没有配备计算机, 且畜牧统计软件的更新也跟不上畜牧经济发展的步伐。

3.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有待畅通。

新时期的畜牧统计工作, 起报单位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队, 而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户 (场) 。目前, 由于绝大多数养殖户 (场) 没有建立健全畜牧登记台账, 导致基层统计工作难度大, 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4.畜牧统计报表种类有待精简。

填报的动物防疫和畜牧生产统计报表, 从种类上分有畜牧生产、动物防疫、科技推广等多种报表, 按时间分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新形势下做好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做好新形势下的畜牧统计工作,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畜牧部门必须进一步认清加强新时期畜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畜牧统计工作作为准确把握畜牧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 高度重视和加强畜牧统计工作, 确保依法统计, 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和反映的畜牧生产信息有用有价值。

2. 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

统计部门应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技能、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 一方面通过培训, 不断更新其统计知识, 全面掌握统计技能, 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培训,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畜牧生产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他们更好地从事畜牧生产统计工作, 编制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当好领导参谋提供必要条件。

3. 加强管理, 提高水平。

⑴实行奖惩激励机制,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根据统计科目类别检查完成情况, 对统计上报数据完整、计算准确、真实可靠、认真清楚、填报及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对统计工作涣散、不认真填报或填报的数据不真实、迟报、缺报、漏报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进行严格的处理。

⑵更新基层畜牧统计设备, 规范畜牧统计台账编制印刷。可以申请利用财政畜牧专项资金为基层畜牧兽医站配置畜牧统计专用计算机。利用统计专用计算机以组为单位建立养殖户 (场) 无纸台账。在统计工作中, 以户 (场) 为单位的畜牧统计台账, 将家畜、家禽年初存栏数、全年出栏数、产奶量、产毛量、产蛋量等指标进行准确登记记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3

虽然计算机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发明,但在中国开始常规应用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刚刚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计算机还被人们视为很神秘、很高深的技术时,统计部门就已开始踏入这种新技术的应用领域。1980年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用小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但这时操作使用的还局限于部分人员。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大量的统计调查,如城镇住户调查、第二次工业普查、房屋普查、商业调查等,开始应用计算机处理,并从逐级统计汇总转变为超级汇总。9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统计业务开始大规模、大范围地应用计算机,从此计算机成为统计业务人员的必备工具。

随着计算机开始大规模使用,其应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在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上表现最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虽然大量统计业务已应用计算机来完成,但应用方式单一,企业需每月到统计部门报送纸质报表,统计人员收审录入报表到计算机中,再将数据打包上报。在当时,一个办公室内集中十几台计算机,业务熟练的录入员右手盲打录入、左手掀翻报表,这种景象现在已极难见到。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统计部门的计算机应用也开始转变。工作在统计部门的人们不会忘记,1999年开始,每个统计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计算机并以网络连接,通过网络能快速查阅到各种信息,一下子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这种便捷、快速的手段让当时的每个统计人欢喜和满足。同时,企业无需跑腿,联网填报,统计人员网上审验,使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革。从最初完全人工的统计业务到统计办公人手一机,从单机处理到网络应用,从人工录入到网络填报,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统计人不可缺少的工作方式。

现在,人们已习惯了身边计算机和网络的存在,但它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依然在变化。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它已成为现今社会、每个家庭的日常所需。同时,电子政务也逐步渗透到统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并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过去,人们仅仅将计算机当作一种计算工具来使用,而现在,人们用计算机来帮助规范工作流程,记载工作过程。以2005年建设的统计核心业务系统为典型实例,该系统不仅为企业提供网上填报等统计服务,还建立了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了统计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了统计数据即时共享。

在计算机被统计工作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在企业报送统计报表前采用语音短信提醒,城镇住户由纸质记账变为电子记账,农作物面积和产量估产采用卫星遥感统计,消费品价格采用PDA(掌上电脑)采价,移动技术使统计工作实现移动办公和移动数据查询,通过网络视频召开会议,等等。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掌握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能则是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以现代的通信技术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信息技术还将使统计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带来更大的变化。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篇4

生产统计工作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为规范xx公司统计管理工作,如实反映生产情况,保证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生产统计管理规定,结合xx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1、xx公司统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各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原燃料采购及消耗的过程中进行统计资料收集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为公司考核提供数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及统计部门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数据的采集。

2、本制度主要包括统计岗位职能设置和工作职责,原始记录及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培训及统计工作考核等内容。

二、统计岗位职能设置及工作要求

1、xx公司总经理为统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关xx公司涉外报送的报表及有关材料必须经其批准后方可外报。

2、xx公司生产技术部未通过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下设统计室,指定专人负责公司生产统计工作,在部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各单位统计人员在业务上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根据对需上报集团公司的报表进行上报。

3、xx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为本单位统计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制定具体工作负责人,确保本单位日常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工作职责

1、收集整理各车间入炉矿石、焦炭、无烟煤的过磅单和生铁入库单,并对单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监督;

2、收集整理各车间值班记录表、卷扬机下料记录表,并对表格记录的规范性进行监督;

3、根据记录表和单据编制、上报各类生产统计日报表;

4、根据各级统计部门的要求负责编制、上报各类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

5、负责单据、记录表、报表的管理工作;

6、确保所编制表格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7、完成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xx公司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四、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

1、必须建立健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满足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所需要的各类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载。

2、根据集团公司《生产统计工作管理规定》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的统计日报必须每日一报,次日16:00以前报送上一日报表;统计月报表每月一报,上报时间为当月盘库后第二日16: 00前;临时性调查表按相关要求及时上报。

3、原始记录、内部报表和统计台帐的记载必须真实、完整、连续、准确,字迹要清晰端正,签字手续必须齐全。

4、原始记录、内部报表、统计台帐要逐步采用电子文档形式。

五、统计资料的管理和上报

1、企业必须按时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和集团相关部门所要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数字、资料,所提供的统计资料,须经本单位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有关财务统计资料由财务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提供,并经财务会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

2、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资料必须真实可靠,相同指标的口径范围及核算结果必须一致。

3、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统计资料,应由企业统计机构会同企业档案管理机构,按照资料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立卷归档。

六、统计分析

1、上报月统计报表的同时,必须随同上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要求依据准确,方法得当,分析透彻,并有预见性、前瞻性的结论和建议。

2、统计分析要紧扣集团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结合企业经营进展和发展前景进行测算、对比、论证,要具备符合公司现状的规律性的东西。

七、统计工作考核

1、统计人员必须按照集团公司统计管理规定上报相关统计报表,在上报过程中出现虚报、瞒报、伪报、拒保、屡次迟报的将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2、日常报表中因统计人员疏忽造成数据错误的按照xx公司一号文规定对每一个错误数据进行50元的处罚。

八、附则

1、本办法由xx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内容 篇5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1

1.跟踪生产进度、收集、统计生产日报。

2.负责对生产日报的核对,产量计算。废料分类称重、废料的录入和分析。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21、协助生产主管排生产日计划;

2、跟踪生产进度,收集、统计生产日报;

3、分析生产状况,包括生产效率、品质状况、物料耗用状况等;

4、生产车间工时统计;

5、生产部员工考勤记录;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3

1.统计车间每日成品生产的数量,今日统计昨日数量,统计完成后将相关数据以微信截图方式发给车间领导。

2.每月25号协助财务部与仓管部一起进行盘库,与财务部、仓管部同事共同做好相关的盘库记录。

3.每月2号将上月日报表打印上交人事行政部。

4.每月2号将上月的月报表打印上交到财务部。(月报表由日报表自动生成)

5.完成其直属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41、负责车间操作工作人产量统计和汇总,制作相应统计报表;

2、负责生产日报统计;

3、领导安排的其他事项。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5

1.按要求做好各种报表,并按时汇总报告。

2.根据生产要求及时领取辅料和生产相关的物料。

3.负责日常生产维护工作(包括生产及其他部门领料和低值领料;不合格品及生产余料退库;每天生产数据汇总分析;周、月材料及在产品盘点及核对;物料闭合、材料分配表;月底车间原材料成本核算等)

4.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仔细核对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和统一。

5.做好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61、负责好本部门的生产任务的统计工作,跟踪工作。

2、负责生产数据收集、汇总、分析。

3、负责部门文件整理、制作、发放管理工作。

4、协调部门主管对生产的各项监控。

5、督导库存管理,督促仓库做好存货管理,做到及时、准确、保证存货质量。

6、准确、及时、系统的完成各种统计报表。

生产统计员工作职责71、收集、统计生产部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

2、生产报表的编制;

3、月底与财务部核对生产数据;

4、与仓管交接数据;

5、负责供应商信息统计,分析供应商管理数据;

生产统计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篇6

一、生产统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 生产统计的基本内容。生产统计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处于重要地位。在电力企业生产统计中, 主要包括制定生产计划、跟进生产进度、确保生产数据。生产统计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统计报表, 定时向相应主管部门进行报送。生产统计工作有专业的统计人员执行。生产统计有统一的表格和填写方式, 在提供资料时要进行统计分析。生产统计有时间限制和程序要求, 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呈报方式。生产统计贯穿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作为一种调查组织形式, 生产统计的内容与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

2) 生产统计的主要特征。生产统计工作的主要特征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统计内容的准确性, 一方面是报送时间的时效性。电力工作要求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一份电力生产统计报表, 项目内容要精确, 要如实反映生产活动中的真实情况。只有统计的数据准确, 才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生产活动资料参考, 企业才能根据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变化, 调整生产方法和经营策略。只有内容正确, 改进生产的方案才能适应生产活动发展。同样, 生产统计具有全局性意义。在制定完毕统计报表后, 要按规定时限及时报送到主管部门。统计工作是要有严格的纪律作为保障的。对于一些原始记录和凭证, 在统计时要积极进行调查研究, 整理分析后形成统计报告, 体现生产统计的集中信息处理模式。

二、生产统计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 生产统计可以促进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和效益提升。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 安全稳定是基础, 提高效益是目的。在电力企业运营中, 要注重效益和生产的双重提升。电力工作者要在生产活动中完成各项指标的搜集、整理、分析。在生产经营中, 对电力资源利用、电气材料使用、电力生产工艺提升、节约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记录。生产统计以直观的形式表达了企业是否安全运营, 是否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 生产统计关注企业整体效益的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生产统计可以明确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因素, 在指标质量和产量发展方向上, 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安全生产的基础就是企业的稳重求进, 实现安全与利益的双重进步。

2) 生产统计可以使生产设备管理精细化、现代化。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营中, 基础设施是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任何企业都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设备出现老化, 运转不规范, 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电力生产统计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生产设备的计量和检查。对于有问题、有异议的设备, 企业要根据生产统计报表中的数据, 对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 对容易造成损失的设备及早更换, 让企业生产经营不受基础设备的限制。生产统计除了直观反映设备的状况外, 还会显示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每年每一批次引进的设备的使用年限、功率、效能、技术标准都不同, 利用率也不同。生产统计的优势就是可以把这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数据反映真实情况。

3) 生产统计保障了企业人员与产品产量的完整性。安全生产中重要一项内容就是人员的安全和产品产量的安全。其中, 人员安全是重中之重。生产统计中对人力资源的计划具有独特的要求。人员在生产活动中, 要根据统计数据情况进行安置和调整。生产统计是保障人员合法合理工作的参考标准。在产品产量安全上, 生产统计贯穿了产品产量生产的全过程, 让产品产量从生产到出厂都有秩序的进行。

4) 生产统计可以为企业生产安全提供检查监督的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安全生产是我国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在安全生产上, 给予了广泛关注。生产统计就是监督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生产统计强调了对生产活动的安全保护, 是劳动者实现安全生产的政策支持。生产统计通过责任划分、监管措施, 把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平衡科学。

三、结论

在我国经济结构中, 电力工业占有主导地位。企业是工业产业链中重要的元素。生产统计工作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生产统计对与安全生产的作用体现在人、财、物的总体效果上。加强电力企业生产统计, 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程度, 在基础环节上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 为电力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聪.试论生产安全事故中统计分析的作用.甘肃冶金, 2012.

[2]刘云云, 邓媛, 江山.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统计工作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顾艳.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中国市场, 2011.

[4]郑琼.电力企业统计工作的要求与任务.发展研究, 2008.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山西省;生产资料;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20

山西省固定观察点成立于1986年,其主要职责是对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设在我省应县、临丘县、定襄县、太谷县、平定县、柳林县、乡宁县、临猗县、平顺县和高平市的10个固定观察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000个固定调查户生产、生活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直接从农村基层了解农村改革和各项建设的新动态,以便于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对比中进行长期连续固定的综合研究,为国务院、农业部制定各项农村政策提供依据。每年中央一号文件所用数据,都直接来源于全国固定观察点的调查。

1 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为1996年~2012年,调研样本涉及山西省所有地区,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共调查953个样本户,样本分布如图1家庭常住人口3628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人。

2 购买生产资料渠道状况分析

2.1 购买农作物种苗费用分析

在购买生产资料渠道情况分析中,购买农作物种苗费用在2012年最高,为284929.5元,其次是2011年的243359元,两个年度相差41570.5元。同时1996年最低,为15331元,其次是1998年的20422元,两个年度相差18889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269598.5元和2011年的222937元;2006年和2007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12年的136713.5元和2011年的81424元,高于1996年的132885元和1998年的141513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农作物费用变化趋势符合y=16448x-1.7E+5;购买园地作物种苗费用在2008年最高,为102219元,其次是2005年的5312元,两个年度相差96907元。同时2003年最低,为230元,其次是1997年的484元,两个年度相差254元。分别低于2008年的10989元和2005年的4828元;2007年和2009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08年的100098元和2005年的2087元,高于2003年的1891元和1997年的2741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园地作物种苗费用变化趋势符合y=1051.9x-10105。

2.2 购买化肥和农用柴药金额指标分析(见图2)

在购买生产资料渠道情况分析中,购买化肥金额在2012年最高,为1544000元,其次是2011年的1412148元,两个年度相差131852元。同时2002年最低,为236873元,其次是2001年的309312元,两个年度相差72439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1307127元和2011年的1102836元;1997年和2010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12年的1065606元和2011年的834040元,高于2002年的241521元和2001年的268796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化肥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65030x-5.3E+5;购买农用柴油金额在2012年最高,为599450元,其次是2010年的112833元,两个年度相差486017元。同时2002年最低,为10468元,其次是1996年的28382元,两个年度相差17914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588982元和2010年的84451元;2005年和2011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12年的526519元和2010年的34110元,高于2002年的62463元和1996年的50341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农用柴油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15514x-1.9E+5。

2.3 购买塑料薄膜和农药金额指标分析(见图3)

在购买生产资料情况分析中,购买塑料薄膜金额在2010年最高,为30546元,其次是2012年的29904元,两个年度相差642元。同时2001年最低,为8743元,其次是1996年的9921元,两个年度相差1178元。分别低于2010年的21803元和2012年的19983元;2004年和2006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10年的28994元和2012年的14023元,高于2001年的6809元和1996年的5060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塑料薄膜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1144.5x-4198.9;购买农药金额在2012年最高,为384442元,其次是2011年的357357元,两个年度相差27085元。同时2002年最低,为27449元,其次是1996年的45424元,两个年度相差17975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356993元和2011年的311933元;2005年和2006年处于中间水平,分别低于2012年的267320元和2011年的217371元,高于2002年的89673元和1996年的94562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购买农药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19102x-2.0E+5。

3 结语

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民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也可以反映投资状况。从调研结果来看,购买农作物种苗费用呈现出快速升高的变化,表明农民自行进行种苗培育的情况正在降低;购买园地作物种苗费用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农民在这一方面投资量相对较低;购买农用柴油金额快速升高,但是随着国家限购汽油、柴油措施的出台,并且购买散装汽柴油需要到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盖章等复杂手续的出台,这一趋势将会很快得到扭转;购买塑料薄膜金额快速升高,除了与原材料上涨有关之外,还与农民用量较多有关,随着环保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相信这一趋势能够有效得到遏制;购买农药金额仍然处于快速升高的趋势,这与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使用农药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农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情况仍然需要大力引导。

把握统计思想 做好统计工作 篇8

【关键词】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在统计工作中,把握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的几个方面

(一)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二)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三)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四)相关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六)归纳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二、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发布等五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

统计工作的五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发布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发布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三、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 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 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 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 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 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 就会裹足不前。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各部门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会跨上更高的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9

采油厂统计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为经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目前, 采油厂每季度编写销售签约季度分析、采购签约季度分析、应收账款季度分析、库存业务分析, 并印发季度简报, 为经营业务提供更多的指导;制订月快报模板, 于每月初按时印发简报, 便于大家及时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定期发布重要项目执行情况简报, 了解主要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向采油厂决策层提供正在跟踪的项目情况简报, 及时掌握海外市场开发情况。通过充分利用各项统计数据, 不断提高研究分析能力, 更好地指导、服务公司的经营工作。

一、统计决策

统计决策在信息传递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需要针对原油生产状况、市场秩序环境及采油厂本身的投资经营状况做出分析。完整的统计决策取决于统计工具的科学性。石油统计部门掌握的信息数据用以保证技术开发、科技进步以及员工培训等重要工作的进行。在石油陈本变动过程中, 对于石油经济效益的分析需要结合统计分析的体系, 发挥统计部门的重要作用。对于决策来说, 首先应该取得准确的数据资料, 因此在产品竞争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能够把握更多的数据是统计决策的根本。

石油经营活动通过大量的数据来体现, 石油统计工作起着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在石油生产统计的各个环节上, 应该逐步解决统计难题, 解决统计瓶颈问题。对于统计的细节问题, 不能忽视, 需要根据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决定。同时要求石油统计能够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定期的检查, 对于统计决策的可行性方案, 需要按照统计的实际进行设计, 采取科学化的统计方案, 对于影响统计效率的因素, 需要进行有效分析, 提出分析意见, 加以修正。

二、统计制度与效率

1. 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的建立要按照采油厂的整体部署, 按照综合性的原则, 加强专业统计体系的建立。在采油厂发布的服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上,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确定统计工作的标准流程。并根据采油厂的实际需要, 按照统计的统一管理方式, 进行有效的分工, 成立以综合统计为中心的体系。确保在整个工作体系中, 不出现工作疏漏, 不产生工作流程上的遗漏。

根据统计法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采油厂的特殊情况加以修订, 使得采油厂能够适应统计工作的各个范畴。加强对数据的审批和管理, 同时要求管控工作能够适应统计的要求, 对于敏感数据和采油厂决策数据, 要具有保密性。在具体的年度计划中, 对统计的流程进行细致的梳理, 加强工作规范的管理, 加强工作管理办法的执行力。

2. 实施信息化手段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公司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内控的重要手段, 更是实施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公司及时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 结合自身业务特点, 定制开发了一套针对国际贸易业务的专业管理软件。业务管理系统将公司经营管理规定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关键控制点贯穿于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 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全面整合管理, 并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功能, 是公司经营管理和内控管理的主要平台之一。

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随着采油厂的总体发展而逐步提升, 这其中对于统计的影响非常大。实现统计的全面信息化是体现采油厂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统计数据的公开化, 必须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建立统计的统一查询功能, 以供更多的数据参考之用。提高统计信息的采集力度, 是信息化发展的体现, 在信息化功能体系上, 按照基础查询的功能,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加以整合。

三、拓展统计服务

统计人员的服务水平能够体现采油厂的整体效益, 在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层面上, 加强对统计的完善, 使得统计能够为更多的层面服务。便于实务性工作的开展, 必须要求统计工作走服务化的道路, 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 使得服务能够从简单的人为服务转化到信息服务上来, 对于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是统计队伍的发展要求, 从统计报表上, 往往可以看出服务水平的高低。一个高的服务队伍, 能够对各种统计报表了如指掌, 对于专业的服务队伍来说, 统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而是将数据的整合与服务的体系结合起来, 发挥数据在服务中的先导作用。

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 能够实现石油统计的新模式的快速转化。在统计人员素质培训方面, 要求对技术过硬, 对人员管理有效。使得技术为开发服务, 技术为数据服务。在强大的数据流面前, 能够为每个统计人员配备更为合理的统计工具。脱离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 使得统计人员的素质与采油厂的发展紧密相关。按照石油统计人员的发展要求, 需要在更深层次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杨婷婷.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 2010, (8) :68, 70

[2]任芙蓉.浅谈规范石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 :102.

火电厂生产统计指标管理策略探究 篇10

1 当前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现状

火电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转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 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也呈现出其弱化的一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产统计内容与方法滞后而缺乏应变性。

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之下, 生产统计的功能注重于“唯上”, 只作为向上级汇报的报表形式, 在生产统计的内容上仅仅体现出产品产量和资产规模等, 而涉及火电厂的生产质量、经济效益与竞争性指标的统计内容偏少, 这使得传统的生产统计显现于记录与汇总阶段, 而缺乏对市场反应的多变, 对与火电厂企业相关的市场变化反应不灵敏, 无法体现生产统计对火电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预测与决策性的作用。

1.2 生产统计中的成本管理控制意识淡薄。

由于生产统计的传统附属性地位, 它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不成为管理考虑的范畴, 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即可, 火电厂企业在多年的运行当中, 没有运用生产统计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意识, 也没有精打细算的经济市场竞争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1.3 计划统计系统的开发缺乏可度量性。

在传统的计划统计方法中, 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规范, 使统计文档的编排随意而散乱, 缺乏规范化, 致使整个开发过程不可控, 难以进行精确的计量和预测。还有一些相对静态的功能, 如: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数据的简单统计等, 其功能还是过于简单化, 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火电厂企业进行生产统计指标管理的策略性分析

2.1 强化管理决策层的生产计划统计概念。

首先, 要进行火电变革意识下的概念转变, 突出生产计划统计的独立性功能, 转变过去单纯向上级汇报的形式转为对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从附属的地位和职能转为独立性的地位和辅助管理职能, 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把握与分析, 预测市场运行变化情况, 进行辅助性的生产计划统计, 从传统的“后台”走向“前台”, 为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2.2 增强火电厂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功能。

在诡谲变幻的市场风云里,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多端, 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在时刻发生改变, 为了应付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立足于市场, 火电厂企业就要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清醒自己的头脑, 不依赖于计划任务, 用自己的成本控制来增强竞争力, 加强生产计划统计的各项指标的辅助性功能, 将成本控制纳入生产统计考核范畴, 用科学系统的生产成本控制理论, 来指导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2.3 构建科学、全面而高效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

要建立闭环式的综合计划管理控制系统, 将计划与目标进行有机结合, 加强火电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七个模块的内容对综合计划管理系统进行构建, 这些模块相互依存, 互相联系, 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为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服务。

(1) 整个系统的维护模块, 它对火电厂企业的计算机用户进行权限设定, 普通的用户只能进入查询、申请等界面, 而特殊的系统用户则可以进入系统, 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运行设定。该模块对系统的初始化进行定义, 并对统计指标进行分解与组合。

(2) 综合计划模块。它对火电厂企业内部的各项子专业系统进行数据审核与汇总, 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报表填报, 然后再根据火电厂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 进行平衡与调节, 完成计划的上报与分解和下达任务。

(3) 数据接受与采集模块。这是一项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模块, 它负责接受上级的计划指示, 同时根据火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录入, 完成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

(4) 综合统计模块。在上述模块的基础录入数据的构架之上, 用该模块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分项与综合性报表, 从各分项报表的内容中掌握计划的完成情况, 并最终进行统一的汇总处理, 以实现对外界的统一统计口径。

(5) 经济活动分析模块。用综合统计的分项与汇总结果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 再执行相关的计算程序, 以柱形图表或数据的直观表达方式, 多维化地体现火电厂企业的各生产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 准确而具体地为管理决策层提供统计数据支撑。

(6) 分析预测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分析, 从而对市场形势之下的统计指标分析和预测, 采用其中关键的重要预测值, 为火电厂企业进行未来的预测支持。

(7) 数据上报及发布模块。根据上级行业部门的要求, 必须按期对企业的生产计划统计报表进行上报, 并进行公开化的统计信息查询工作。

3 结束语

火电厂企业事关重要能源, 其电力资源的服务性高低程度决定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火电厂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产计划指标统计的重要性, 用统计中的成本控制计划来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比率, 在经济生产运营活动中, 运用科学的信息技术和手段, 构建统合计划管理系统, 通过对生产计划和统计的预测性分析, 进行统计数据的数字化录入与查询, 用各分项的统计报表控制和汇总的统计报表, 实现火电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化, 用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满足火电厂企业日益复杂的计划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摘要:我国的火电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当中, 随着电力行业的垄断被逐步打破, 原有的火电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呈现了弱化的管理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火电厂的主辅机的运行状况, 掌握火电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 要从综合计划、综合统计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 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性管理, 通过建立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整合优化各资源, 基于NET平台上采取分层构架的模式, 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提高火电厂的生产经济效益。

关键词:火电厂,生产,统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曹彦玲.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统计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03) .

[2]霍丽敏, 崔和瑞.火力发电厂成本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 (05) .

[3]吕雪.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改革[J].时代金融, 2007 (05) .

生产统计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基层统计;重要性;主要问题;建议与措施

一、基础统计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与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发现与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趋增大,重要性日益增强,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经济、经贸、金融和管理等许多学科领域的重要手段。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况的总体情况,找出问题与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近年来,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难点与问题。

1、基层统计工作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素质不是很高,责任心不够强,队伍不稳定,团队精神不强。

2、部分領导对基层统计工作不够重视,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觉得统计工作可有可无,认为统计是“闲职”,只是数字的加加减减,是每月的几张报表,无关紧要。有的领导甚至不懂得统计是反映客观规律的主要手段,还缺乏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科学决策的意识。

3、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是却身兼数职,一直承担着“双肩挑”或者“三肩挑”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他们的中心工作之后,统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乡镇两级承担的人员力量与统计任务存在悬殊。目前县、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汇总、审核任务尤其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人员配备力量和统计工作量之间存在着矛盾。

5、基层经费紧张一直是制约基层统计工作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了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经费之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镇府的财政资金,但是县级财政资金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网络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三、基层统计工作中主要问题与难点的建议与措施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对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增强业务人员的素质。

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大统计工作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力度,加大投入,统筹安排,逐步建立联通县、乡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一步一步改变基层单位统计数据的报送方式,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的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统计数据库,努力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大对其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建立一套长效的学习机制。

2、进一步增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首先,各级领导者应转变原有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业务统计人员应该树立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必须克服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因此必须下大力度,真正解决好领导者的认识问题。

3、进一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构建分工合理,职能明确的政府统计体系

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要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明确统计工作职责,理顺统计工作关系。

乡镇各部门和实施垂直管理的行业在县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协调、组织、实施本部门(行业)内的统计工作。县级统计局负责协调、组织、管理、监督全县范围内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的核算。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4、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

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建设,一是应加强宣传力度;二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三是提高统计人员在政治和物质上的地位;四是统计人员要自立自强;五是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动力,稳定队伍。其次,必须增加经费投入,建立专项经费,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统计工作的开展就不会总是产生经费紧张的情况。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统计信息的质量。

5、加强统计执法的规范基础工作与管理

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依法统计的能力,要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协调性、互补性和整体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报表、统计台账的档案化、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0期

上一篇:一棵枯树的倾诉优秀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国旗下成功在于坚持主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