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组工作总结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组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医疗组工作总结 篇1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认真按照“核心制度”内容,促进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确实按照制度管理目标,切实落实,加强管理,使医疗组全体人员了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制度,有了工作目标及规范了自己的医疗行为。各科室严格执行落实首诊医生责任制,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急患者抢救,会诊,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

2、规范了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的质量。

今年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病历书写制度,对病历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对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及完整性及时跟踪,及时纠正。将病历书写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加强药事管理制度学习,保障用药安全。

组织全体医疗组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南”等知识制度,提高了各级医师的用药知识水平,加强全组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各项制度的学习,做到了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三、优化服务环境,给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以数字化门诊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此项工作,积极完成了本院各科室的调整,优化了各科室的环境,给患者有了能及时、方便、快捷就医的印象;积极规范医疗组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医疗规范,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保持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

四、积极完成了医院安排的各项临时性业务。

根据医院安排,今年医疗组积极参与了全镇老年人查体,学生查体等各项工作,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五、积极参与医院发展规划。

根据医疗组实际,为医院发展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及意见,为医院科室建设,医院发展规划积极献言献策,促进了全院的和谐发展。

总结工作,吸取经验及教训;成绩的取得,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患者的信任,同志们的同心协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保持更大的耐心,戒骄戒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继续保持更好的医德医风,保持更好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医院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组工作总结 篇2

1合理分流

医院急诊既担负急诊患者院内急诊和部分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 又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 因此需要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分诊, 合理分流患者。对于重症患者要优先治疗, 对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先抢救后收费。

2及时抢救

这也是急诊医学一直强调的理念, 在对患者发病急、病程短、既往史不明确的情况下, 要先稳定其生命体征, 再查找病因。例如心跳骤停患者, 尽早及时给予心肺复苏,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再行各项检查以明确病因, 进一步治疗。

3危重症监护

对于危重患者收入病房前进行积极救治、密切监护, 在病情允许条件下, 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进行各项检查, 检查过程中要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随时评估, 随时进行相应治疗, 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医师护士交接班时要认真细致。

4全面检查

患者常常是刚起病便来急诊就诊, 因而很多患者并无典型的疾病演变过程。例如上腹痛患者, 可能是心脏疾病、肺炎、胰腺炎、肠梗阻, 也可能是阑尾炎等。要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 如相关科室开展的急诊检验、检查项目, 诊治时考虑要周全, 以免漏诊, 加重或延误患者病情, 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 检查更要细致、全面, 以免漏诊合并症。

5医护配合

在急诊工作中, 医师与护士的配合尤为重要, 患者就诊后, 经过护士准确的分诊、医师初步检查后, 开出输液、检查单, 重症患者需紧急输液、护士全程陪同检查。医师督促护士的工作, 护士要有足够的经验, 及时而准确地协助医师抢救患者, 及时纠正医师不恰当的医嘱, 以免发生医疗差错。

6协调各科室人员

急诊医师专科知识不够全面, 遇有疑难、重症患者, 在积极抢救的同时, 要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 共同完成检查、救治工作, 涉及多科疾病的患者, 可请多个科室协助诊治, 尽快收容危重患者入院治疗。与各辅助科室多沟通, 对于患者的病情与技师多探讨, 有利于患者的各项检查及时地得到准确结果。与临床科室多沟通, 有助于危重患者的收容, 以免长时间在急诊滞留, 这个过程中也会向各科室学到许多专科知识及经验。

7医患配合

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 对于某些特殊或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治疗或处置, 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对于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时要耐心劝导,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 耐心细致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8请示汇报

遇到特殊情况, 如突发事件、群发事件积极处置的同时及时向上级医师及医院请示汇报。对于无家属的急诊患者, 应边全力救治边向医务科汇报, 积极联系家属, 必要时请求警察的帮助。

9加强业务学习

在急诊每天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 有的患者病情复杂, 这就要求急诊医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掌握各系统急症的处理, 加强应变能力, 在急诊救治中争分夺秒, 抢救患者生命, 为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10注意语言艺术

急诊科室是医院的窗口, 也是社会的窗口。对于各种突发事件, 在处理工作中要尊重患者, 注意礼貌用语, 在履行职责的时候, 对于个别患者的过激言行, 不要太过计较,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医疗组工作总结 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于2015年底前合并实施,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

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各地要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按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财社〔2013〕217号)的要求,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

(二)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要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医疗救助对象中,要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

(三)资助参保参合。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给予定额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具体资助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等因素研究制定。

(四)规范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卫生计生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

(五)完善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住院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及时给予救治;医疗救助经办机构要及时确认救助对象,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看病就医。

三、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在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扩大政策覆盖地区,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对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直接予以救助;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先由其个人支付,对超过家庭负担能力的部分予以救助。合规医疗费用主要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已经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地区,也可以参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

(二)合理确定救助标准。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原则上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高于低收入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高于其他救助对象;同一类救助对象,个人自负费用数额越大,救助比例越高。对重点救助对象应当全面取消救助门槛;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可设置起付线,对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给予救助。

(三)明确就医用药范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等,原则上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对确需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跨县域异地医院就诊的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履行转诊或备案手续。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可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救助。

(四)加强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高效联动,将救助关口前移,主动对符合条件的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进行救助。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相关基础工作。

nlc202309021004

四、健全工作机制

(一)健全筹资机制。各地要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县级财政要根据测算的资金需求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省级和地市级财政应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区的资金补助力度。中央财政在分配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时,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各级财政筹资情况的考核力度。各地应根据年度筹资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做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享、公开透明,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救助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部分,救助对象只支付自负部分。结合医保异地就医工作的推进,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管理机制。

(三)健全救助服务监管机制。要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民政部门要与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委托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以及双方的责任义务,制定服务规范,并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及商业保险机构做好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对违反合作协议,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要终止定点合作协议,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各地要加强医疗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规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救助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形成工作合力。要从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出发,帮助他们寻求慈善帮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心理疏导、亲情陪护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医疗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经济负担、缓解身心压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进度安排,落实管理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和能力建设,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医疗救助方案设计、政策调整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难作用。对于医疗救助政策难以解决的个案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救助协调工作机制,专题研究解决措施,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

医疗组工作总结 篇4

一、接到卫生局关于《转发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后我院领导十分重视,立即召开了动员会议,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自治区卫生厅及市卫生局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认识。

二、按照文件的精神及检查内容对本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于本月进行自查并进行了分工,实行负责制,由业务副院长抓落实,分工到科室,到具体责任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重点对抢救室制度、工作流程再次检查;对急救药品、物品进行了再清点,要求做到无遗漏、无过期。同时还安排两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题培训课程,对我院相关员进行多项急救知识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人人熟悉,其他人员人人了解。

2、对供应室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达标;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科室要求严格按制度执行,确保无交叉感染发生、无过期失效药剂及试剂、消毒严格。

3、毒麻药品按规定制定专人严格管理,并再次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规范毒麻药品使用与管理的再培训,确保无乱开乱用现象。

4、药品、器械、医疗事件等由相关监管组织长期监管,并建立由相关的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并记录在册,定期检查。

5、放射科、检验科按制度严格管理,经多次抽查没有发现剧毒试剂、危险品的存放。

6、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监管人员进行了工作调动并及时补选,已详细的做好交接班。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健全、监管到位,每月有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疗工作总结 篇5

2013年是充实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完成了个人的多项考试,对待工作我始终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以肯学肯钻、脚踏实地的工作心态完成各项工作。

现在我将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如下汇报:

一、首先注重理论学习和政策专业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细致工作,我们必须要随着服务对象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应对来自于各方面的责任和压力。

二、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年初按照科室领导的要求负责完成网上药品采购的培训准备、开办两期共计96家两定机构网上药品采购培训班,后期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开展网采,并针对网采过程中各机构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答疑咨询。及时追踪各定点机构网采执行情况,召集未开展网采的机构进行约谈和情况讯问。

第二、负责两定机构服务协议的签订工作,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通过服务协议的签订,完善两定机构基本信息的维护,不断进行修正,确保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的准确无误,以便为各部门需要时提供准确信息。

第三、收集整理的定点医疗机构纸质资料的整理归档,为日常工作所需查询提供有力保证,也为日后两定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做好一定的资料准备。

第四、处理我科领导安排的部分信访信件、网络答疑等回复工作,及时发现不利于我们社保医保工作的言论信息,为参保人员解答政策方面的疑惑,适时的宣传医保社保的政策。

第五、核实重点民生建设工程参保人在我市参保缴费的情况,查实正常缴纳城镇居民医疗费用,通过核实共计支付该项工程医疗费用160余万元。

第六、配合领导完成我科两定机构培训工作,共组织全市100家定点医疗机构共3.40名医保经办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共举办了5期“医保政策知识培训班”,通过参与医保培训,不但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更有针对性的了解到两定机构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有利于调整一部分工作的重心

第七、完成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定点信息维护、录入、联网、通知等工作,及时答复上述机构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见的各类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第八、完成我科信息报送工作,2014年共完成信息报送24篇,通过信息的方式将我科一年来不同时间的工作重点和亮点进行宣传和汇报,这些信息密切联系医保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医保管理的各种措施和成就

回首2013年,的确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在诸多的业务工作中,我不但圆满完成了原岗位的份内工作,也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经过这样忙碌有序的一年,我感觉个人工作技能方面有了大幅提高,忙碌使得我在工作中更善于计划和总结,应对各项事务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晰,张弛有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领导和同事交办的事情,同时一定要

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篇6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医疗服务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切实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院职工及患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并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入手,强化管理,积极消除不安全隐患,全面加强医疗安全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管理组织,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职责,负责全院的医疗安全,对医疗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陈洪亮具体医院的医疗质量、消毒管理,医疗垃圾管理,传染病管理,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各科室负责人确认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登记、签名制度,特别是医疗急救设备,救护车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及医疗保障。

二、加强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医院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搞好医院安全生产的基础。我院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每一名在岗职工必须熟悉岗位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使全院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细致的工作,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医疗安全工作。

三、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为确保我院的医疗安全工作,我院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安全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了本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了消防、用电、压力容器、医院感染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为实现我院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消防设施,消除隐患。

医疗机构属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为落实市局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的要求,我院组织各科室负责人认真学习文件会议精神,并在重要科室配备了灭火器,对各疏散通道进行障碍物消除,保证在突发情况时畅通无阻。并于每月安排专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五、加强设备安全检查管理。

对消毒锅、电器设备等进行了集中重点安全检查。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意识教育。另外,对毒麻药品强安全管理,制定了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六、院感管理。

加强医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置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净化医院环境、创建绿色医院、确保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相关科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要求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垃圾分类制度,各科室有专人负责登记管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七、加强急诊急救及临床用药。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一线医务人员及相关科室严格把关,认真贯彻落实,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处方由业务院长把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医疗组工作总结 篇7

1. 新医疗体制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医院中各项设备配置现状

对于医院来说, 医疗设备的配置状况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求医院对自身所具备的医疗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很多情况下, 由于设备配置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合理配置的难度较大, 造成很多家医院的医疗设备都存在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多数医院存在医疗设备配置以及应用资源浪费或紧缺的情况, 医疗设备资源配置不够合理[1]。这主要体现在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不够充足, 而医院中的高端医疗设备却出现使用不足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说,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新农合以及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不完善造成的。另外, 多数医院推行的是企业管理的方式, 一味注重经济效益, 导致医疗设备在配备上出现头重脚轻, 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久而久之, 不要说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 即使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都很难得到提高。

1.2 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看, 医院中使用的各项设备日益得到完善, 且市场投入方面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相比较其他行业的设备增长情况而言, 医疗行业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产业增长速度明显更快一些。但是, 由于医疗设备的管理上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管理失当等问题时有发生。现如今,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点整治工作中。而对于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来说, 其管理水平现今还处于低速发展的行列, 整个行业中对于设备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都相对较低, 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2]。

1.3 管理人员的分配及工作现状

医院中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也是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现今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配置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研究显示, 大多数的医院并未在医院职能部门中专门设置医疗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 而是在医院中配置1~3名采购员、维修员或设备保养员[3]。此外, 部分医院设备在日常工作以及使用中并无专业的人员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以及分析, 管理人员对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不够明确。照目前来看, 不仅医院中设备管理人员数量达不到要求, 就是管理质量也很难达到标准, 多数人员在进行设备管理时, 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 导致人员管理需求无法满足。

2. 新医疗体制下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措施

2.1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提高设备配置合理性

在新医疗制度之下, 要求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设为首要任务。首先, 就需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采购制度。在对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 需要在医院中建立专业的采购计划以及执行部门, 并且将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作为集体决策进行推进。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避免个人对采购工作产生影响, 从而使得采购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 在整个采购过程中, 应该积极组织院内各职能部门以及医护人员直接参与到采购工作中, 使得采购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得到明确, 合理进行设备购置与分配管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在采购之前, 还应该就采购工作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 并对医院中各科室的实际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在采购的时候要做到合理科学采购, 避免盲目采购的现象。无论是采购人员还是计划人员, 都应该保持发展眼光, 考虑到之后的诸多情况, 做好积极的打算。不然的话, 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的时候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还导致设备购置不科学及使用不合理等问题。

2.2 构建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 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效率

医疗设备中涉及到的技术含量较高,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可能会对设备造成程度不一的损伤。这时, 为了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就需要建立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制度, 定期对使用到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测。在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中一般采用三级保养制度联合周期检定方式, 也就是将日常的保养工作、二级保养工作以及周期计量检定工作联系在一起。采用这种方式可对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行有效检定, 并使得设备平均故障发生率得到有效缩短, 促使在日常使用中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这种方法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防患于未然”, 防止故障发生, 最大程度减小故障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制度还能使得相关医护人员在使用设备的时候, 改变从前的被动响应模式, 而改进为主动为设备服务的模式, 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贴合临床工作, 更好地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服务。另外, 在购入医疗设备之后, 还应该在其中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使得设备得到更好地利用[5]。尤其是对于一些贵重的医疗设备来说, 需要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内, 从而使得各项设备的基本情况都得到明确。在进行设备管理的时候, 应根据反馈的结果, 选择设备管理的合理方法, 并建立起科室医疗设备的流转制度, 使得院内的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做到物尽其用。

2.3 强化设备使用前技术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水平

由于医疗设备的要求较高, 对其精度以及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 医院在购入这些医疗设备的时候, 大多花费了不菲的成本。而要想这些设备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 医护人员对于设备科学正确有效的使用。但很多情况下, 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 经常出现医疗设备使用不良事件, 或出现医疗设备使用事故, 导致诊断结果或治疗结果都受到很大影响。技术含量越高的医疗设备, 在使用时越需要掌握相关的使用知识, 减少使用事故的出现, 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在院内建立整体的医疗设备使用制度, 明确使用前培训制度[4]。由医院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医疗设备的使用, 并形成系统的设备使用学习情况考核办法, 对医护人员使用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达到标准之后, 才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相关的医疗设备。

3.小结

综上所述,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关系到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从现代医院管理标准来看, 医院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而医疗设备是其中重要的子系统, 要想使得医院的有序运行得到保证, 就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以及技术, 保证医疗设备的良性管理, 使得医院中的各项医疗设备得到物尽其用, 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 如何对医院内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现今体制下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新医疗体制下医院开展的医疗设备管理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新医疗体制,医疗设备管理,开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旋, 张和华, 任庆恵, 等.探讨4P医学模式下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J].医疗卫生装备, 2016, 37 (3) :138-140.

[2]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2) :84-87.

[3]李正祥, 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3) :57-59.

[4]刘晓华, 田金, 许锋.RFID定位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2) :39-42.

医院医疗统计工作现状及发展分析 篇8

【关键词】医疗统计;现状;发展方向

作为医院进行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医疗统计工作是医院统计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医疗统计在使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设计、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具体的医疗统计数据是医院医疗水平、工作效率与医院管理成效,促进医院工作的有序、规范进行。近些年来医药卫生制度与体系的逐步改革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医院管理的大幅度变革,除此之外,医院医疗统计工作的结构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滿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发展需求,迎合医疗统计理论与规范要求,将成为未来医疗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导向。

一、目前我国医疗统计工作现状及不足之处

在我国的医院医疗体系中,对于医疗统计工作的规范和意识都不够全面,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一个比较科学的医疗统计意识。目前,我国的医疗统计工作所运用到的科技设备和实施方法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出现了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此外,由于医院的各部门的职责分配较复杂,使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医疗统计系统中管理权责分配不当,规范制度不全面、人员素质较低,统计技术和方法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等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医疗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对医疗统计重要性认识较低

医疗统计作为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对应的规范要求。现在很大一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对医疗统计的重要性认识较低,认为不能通过其获取经济利润,所以对医疗统计工作缺乏重视和耐心。而很多医院中用于医疗统计的软件是在制定财务管理程序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由于其没有严格遵循医疗统计规定的标准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所以存在统计数据来源存在偏差的问题。

2.统计数据存在误差

信息技术在医院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都在计算机上被记录和管理。一般病人的就诊程序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产生的信息数据是密切相连的,一个环节中的存储数据出现失误就会降低整套程序数据的准确度。而每个环节数据的录入是由对应人员负责,多个人员记录就更容易出现理解、记录方面的差错,进而产生很多问题,例如,由于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出现误差而导致漏录、错录,病历首页填写不完整,致使统计分类困难,使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收到影响。疾病分类编码人员编码失误,使得疾病统计分类不够准确。一些医生缺乏对抢救成功次数的客观认识导致对其数据误填或漏填,使得抢救成功率的统计出现失误。

二、医疗统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方法

1.实现统计数据存储的智能化、精确化

传统的医疗统计工作需要通过人工记录、存储、整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这耗费了统计人员的大多数时间。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革新,统计工模式开始逐渐向智能化管理转变。平时的信息统计工作可以通过智能的信息存储系统来完成,系统可以自动从数据的初始源头录入和整理数据。而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将主要放在对原始信息进行核对和系统运作的监控上。

2.统计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统计信息的传送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建立在医院自身拥有的局域网上,通过统计软件、办公自动化等网络传输工具能够使院内各部门不同种类的统计数据进行便捷的共享。有了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医院可以使用电子化的网络报送方式向上级部门进行数据的报送,不同级别的统计机构也能够在国家联网直报系统中进行统计数据的电子化传输与共享,还可以实现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分享。

3.形成综合型统计团队

现代医院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使医疗统计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全面的医学知识、较好的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熟练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统计软件。因此,统计人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建立全面、细致的统计知识框架,及时获取新型的统计信息和技术要点,增强自身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综合型的具备全面技能的通集团对,促进医院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4.扩展医疗统计管理范围

医院医疗统计工作是一项涉及医院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工作,因此统计人员只有在充分掌握其他部门运行情况并与其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统计数据在最大程度上被全面、准确地收录在数据系统中。由此可见,医院需要提高医疗统计人员对于医院管理系统中各部门信息的掌握权限,增强对各部门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各部门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相互的协调与整合,确保数据录入后的完整性、精确性,防止出现个别部门信息记录误差的问题。除此之外,这样也有助于统计部门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统计分析与研究,生成科学、有效、含金量高的统计分析报告。

三、结语

医疗信息统计是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和革新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面了解医疗统计目前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结合统计理论知识与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来预测医院医疗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这样在促进医疗统计工作取得飞跃性进展的同时,更能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与革新。

参考文献:

[1] 谭英.加强医院医疗统计的质量管理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13(12).

[2] 李雪梅,梁捷. 有效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1) .

[3] 李雪梅,梁捷. 浅析我院医疗统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2).

作者简介:

2012医疗工作总结 篇9

一、医疗安全:

规范了纠纷处罚管理办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医疗纠纷,共接待服务质量及医疗质量投诉33例,解决医疗纠纷27例,均已圆满解决。

重新按标准制定了死亡讨论和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记录表格,制定了手术风险评估表格,重新制定了麻醉前访视及麻醉后访视记录,规范了首次病程记录格式。

重新制定并下发医院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患者安全目标。

为严格控制和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举行纠纷情况分析会,讨论纠纷发生的原因及整改办法,消除医疗隐患。每季度对全院医生及护士长进行今年以来医疗纠纷总结,总结根据医疗纠纷性质进行分类,深入剖析纠纷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整改措施,对医疗安全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产科两个病房及外科两个病房顺利完成搬迁,新分娩室投入使用,完成急诊科和外科、骨科专科门诊的改造及搬迁。

二、医疗质量

积极参加“三创” 和 “诚信服务杯”竞赛活动活动,按照标准自查整改,医务部每月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的形式,以期真实掌握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组织纪律等存在问题。对发现不按时限、不按要求完成医疗文件书写,服务态度生硬,三级查

房不够规范等现象,不合理检查极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在院行政例会上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

成立了病历质量检查专家组,每月进行全院医生运行及归档病志检查,对于有问题的医生进行处罚,促进了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院非常重视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整治活动,与各科室签订了责任状,对于滥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理。定期对抗菌药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进行处方和医嘱的点评。对用药不合理的给予处罚,不规范的进行整改,使抗菌药应用情况逐步规范。

对全院医生进行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侵权责任法等的考试,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

三、青年医生三基训练考试侧重于急诊急救,为青年医生重患抢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参加全市急诊急救竞赛获得全市第五名,2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一人获得个人优秀奖。

四、组织全院执业医师报考工作。对新入医生进行上岗前培训。与科教科联合依托临床科系主任,加强新入医生对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五、对全院医生进行2010-2011医师定期考核,上报及核对医师信息,进行工作成绩及职业道德的评定。

六、今年新增加15种临床路径,现在共有30个病种实施了临床路径,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培训,定期检查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信息。

七、医务部组织内科、电诊科、康复理疗科及外科专家到大张医院医疗对口支援。并赠送了医疗器械。

八、到目前为止,体检人数8182人,总收入260余万元,有582人做司法鉴定,总收入75万余元。

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篇10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医疗服务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切实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院职工及患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并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入手,强化管理,积极消除不安全隐患,全面加强医疗安全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管理组织,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职责,负责全院的医疗安全,对医疗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院内感染办负责医院的消毒管理,医疗垃圾管理,传染病管理,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副院长具体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确认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登记、签名制度,特别是医疗急救设备,救护车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及医疗保障。

二、加强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医院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搞好医院安全生产的基础。我院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每一名在岗职工必须熟悉岗位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使全院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细致的工作,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医疗安全工作。

三、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为确保我院的医疗安全工作,我院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安全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了织金县人民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了消防、用电、压力容器、医院感染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为实现我院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消防设施,消除隐患。

医疗机构属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院在各楼层均配备了消防栓、灭火器,在住院处还增配了灭火器,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了使用讲解。在消防栓上方张贴“四懂四会”宣传牌,要求注职工做到“四懂四会”。楼道及大厅内均标识有“安全出口”夜光指示牌,各疏散通道消除障碍物,保证在突发情况时畅通无阻。

五、加强设备安全检查管理。

对锅炉、消毒锅、养气管道、电器设备等进行了集中重点安全检查。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意识教育。消毒锅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参加了全市统一组织的考试。ct室、检验科、b超室、药房等科室的电器设备进行了线路检修,确保了用电安全。

我院还配备有发电机组一台,在供电部门停电后,保证医疗正常用电。

六、危险物品、部门管理。

放射科x光室、及ct室安装了铅门、铅玻璃,配备有防护服,与北京蓝道尔公司合作,为操作人员配备了放射技量监测剂,每季度定期反溃监测结果。我院还制定了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与工作制度,要求按规程操作,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另外,对药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室加强安全管理,配备防盗门窗,制定了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七、院感管理。

加强医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置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净化医院环境、创建绿色医院、确保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相关科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要求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垃圾分类制度,各科室有专人负责登记管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八、加强急诊急救及临床用药。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了市医院协会组织的“三基”培训及考核,要求一线大夫及相关科室严格把关,认真贯彻落实,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处方由业务院长把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加强急诊科室建设,规定24小时在岗值班,畅通“绿色通道”,简化服务流程,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就治。今后,我院将一如继往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将医疗安全工作做好、落实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心、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篇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2010-02-17 09:33 2009年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2009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在市卫生局党组及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医疗环境得到了改善,门诊病人数和住院病人数都比上年有较幅度的增加。在病人增加的情况下,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始终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地完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医疗安全。

一、成立管理组织,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职责,负责全院的医疗护理安全,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制定改进方案,院内感染办负责医院的消毒管理,医疗垃圾管理,传染病管理,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副院长具体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确认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登记、签名制度,特别是医疗急救设备,救护车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及医疗保障。

二、医疗管理、医疗质量检查及学习情况 一)、医疗管理

为配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把医疗安全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根据院领导安排,我们学习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考核标准,并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制定我院医疗管理工作制度若干,为确保我院医疗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每月份组织检查中发现,比上一年度的医疗质量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取得了较好成绩。二)、学习、活动情况

坚持业务学习,加强继续教育是我院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这一年中我院共组织相关医疗安全知识学习20余次,其中包括:《xx市卫生局关于医疗安全专项检查》文件,并落实到位;学习如何预防医疗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河南省医疗核心制度》、《有关医疗安全、医疗文书书写》、《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在2009年5月份前举办了“护理核心制度知识竞赛”,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按照卫生局要求开展每月一次“医疗安全讲评”很活动,结合我院以往教训,分析不同时期媒体报道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从而提高了我院职工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医院还派出两名科主任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防范专题讲座会议。三)、抓好落实、促进安全通过对医疗安全意识的认识,医院加大了医疗安全管理的力度,完善了科室管理规章制度,先后给妇产科、急诊科、内科更换了最新抢救流程图,给内、外、急诊科护理更换了最新药物配伍禁忌表。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核心制度,加大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力度。为了确保我院的医疗安全,在5月16日晚8时我院组织了一次应急演练,全院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在不同的地方赶到医院。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及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是医院的首要任务。严格按《河南省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标准》,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并组织医生护士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通过每个月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全年组织医疗安全大检查11次,检查结果向全院通报公示8次,院方全年拿出6000余元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做得差的进行批评和处罚,罚金达4000余元;通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活动,我院医疗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我院医疗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管理。

一年来我院领导重视,严格执行卫生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狠抓医疗质量,使我院在一年的医疗安全工作中,没有出现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煤业集团职工医院

2009年11月26日篇三:2013年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汇报 2013年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汇报

2013年我院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我院大型基础建设,美化了就医环境,增添了现代化诊疗设备。服务能力、诊疗技术同步提升,医院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院领导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从抓硬件建设重心转移到抓医疗质量安全上来,调整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机构,增加了质控管理人员,增添办公设施,更新和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合同,从而使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纠纷较往年显著下降。全院上下形成了事事讲质量,处处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院领导将医疗质量看做医院生存之本,把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疏漏或缺陷都将铸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求管理部门抓要害,员工抓细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一)注重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1.结合我院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医院特聘请了新阳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刘希良教授来院,做“好医德、好医风、好人生”专题讲座。全院300多人深受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做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除具备精湛诊疗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

2.年初纪律整顿时,召开了全院职工安全警示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了《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分析了上年度不安全事件,激发职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重温事件发生时各自的心里感受,充分认识到抓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开展案例教育活动,8月初召开了医疗纠纷案例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剖析某院一起高额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败诉赔付原因,并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案例,剖析产生纠纷直接根源。

(二)开展专项整治 注重实际效应

今年8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围期2周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成立排查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制定排查活动方案,明确了职责,确立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是本次排查活动第一责任人,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集思广益,全院共计排查出较大的安全隐患33件,涉及到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医院针对排查出隐患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人,使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整改。

二、健全管理机制 狠抓措施落实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诊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才能有条不紊,抓住关键环节,抓住工作重点,抓住要害,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一)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医疗质量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办法》,从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落实,医疗重点环节管理,抗生素专项治理,年度目标责任书落实,患者安全十项目标,手术安全核查等六个方面抓起,特别是抓好医疗环节“六查”,一是主管医生每日查房不少于两次;二是上级医师对新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病人重点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三是主任(副主任)或科主任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核新入院、危重患者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四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每月按医院医疗质量自查表自查一次;五是值班医师对全科病人必须巡查一次,危重随时查看;六是科室护理部每月护理大查房一次,重点查护理服务,护理措施落实,护理操作技能等。

(二)提升服务满意度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医院工作的唯一金标准是患者满意,因此,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中,制订了《提升服务满意度实施办法》,其目的是通过征集,改进,落实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来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逐人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元月至9月份共发、放回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569张,回收率达99.5%,住院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使每位住院患者都有权利间接参与医院管理。二是发放“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技工作者”调查问卷,元月至8月份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6859份,评选出满意医务工作者125人次,均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发放护理质量调查表,每季度发放一次,共发放调查表770份,全面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四是开好病陪人公休座谈会和社会义务监督员会议,征集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对征集到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五是发放医院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临床医生、护士以科内住院病人数为基数,医技人员以临床医生、护士、住院病人数为基数,窗口服务人员以临床医技人员、护士、住院病人为基数进行综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全面了解其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先进个人和科室评选主要条件。

(三)加强投诉处理 严格奖惩兑现 制定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健全了组织机构,指定了专人负责,明确了工作职责,明确处理流程和办法,元月至9月份接待较大投诉三起,被投诉三名医务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处理,共处罚金7200元,同时书面检查,大会检讨,通报批评。本办法实施以来收到显著效果,全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四)注重医疗环节 抓好质量安全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工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医疗安全,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为了便于熟记核心制度,医院将核心制度汇编成歌诀,定制成卡包,发配到每位员工手上,从而使广大医务人员核心制度铭记率显著提高,违背核心制度的人或事明显下降。为加强环节管理制订了《医疗质量自查督查月报制度》,临床、医技科室每月将自查情况以自查表(临床35个项目,医技20个项目)形式逐项自查上报质控科。职能科室结合职责范围,每月由分管院长带队深入科室督查,对存在问题,利用次日晨会予以通报。涉及共性问题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进行点评,并定期下发督查通报。

(五)加强无缝隙化管理 保诊疗环节连续性

上一篇:麻醉精神药品回收与销毁下一篇:马云致股东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