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小组简介
同学,你知道神马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吗?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由同龄人担任心理辅导员,一是可以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同学们较为简单的心理困扰,二是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又不及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但却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
朋辈心理辅导涉及范围广、发现问题及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也利于自身成长。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
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
2、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
3、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4、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5、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设置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青年期逐渐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心理世界复杂多变。在某些问题上,朋辈心理辅导员更有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1、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普通同学们的知心好友
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情感、性格、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自我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往往不知道主动寻求帮助。这时候,同伴的功能就容易凸现: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比较熟悉,很多问题上容易产生“同病相怜”;他们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考试过后,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个别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的同学。朋辈心理辅导员地适时介入,及时给予开导,改变了学生原有认知,缓解了同学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同伴的安慰、鼓励、劝说、建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既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的干预力量
在各班级中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班团干部之一,一般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当前,培训和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朋辈心理辅导员越来越成为高校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的干预力量。
4、朋辈辅导员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多方面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舒缓学生在情感、就业、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后,学以致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朋辈心理咨询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香港学校心理学博士崔日雄所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朋辈心理咨询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
21世纪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将兴起“自力更生”的热潮,即自我改善、自助、互助等模式将受到更多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朋辈心理辅导等就是很好的例证。作为一名学生,校园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和同学。而同学彼此之间接触频繁,其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同辈之间容易沟通、防御性较低、共同性大、互助性高,利用这些优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更为容易。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明确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助人一自助一互助”的功能和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和“健康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通过严格选拔、认真培训、积极实践, 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善于倾听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 但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灌输性较强、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较少关注朋辈辅导员本身心理的成长。为此, 我校引用“成长小组”的形式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 旨在体验中、实践中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能力, 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和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是同伴之间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和助人技巧所进行的同龄人之间的心理互助、激励、支持、指导、训练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有效调控行为,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发挥潜能。这里的“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 其中“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 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 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1]。这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又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2]。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 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相互性和有效性等特点[3]:⑴自发性。作为群体或集体生活的人, 在自身无法克服心理困扰的时候, 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 使“朋辈心理互助”能自发地产生。⑵义务性。朋辈辅导是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 是一种利他行为。⑶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通常是随着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⑷有效性。大学生在年龄、价值观、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情感体验等都较相近, 能更容易地发现学生中的心理异常者,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使这些同学能得到及时关注, 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二、“成长小组”的概念与内涵
成长小组是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 广义地说, 凡通过小组形式, 在小组工作者协助下, 运用有目的的小组经验, 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与彼此成长的活动, 都可称为成长小组。但相对于一般的小组活动而言, 成长小组更侧重于人生成长阶段的转变, 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4]。大学生“成长小组”一般采用老师理论和实践指导, 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自主成长的模式, 协助学生在成长小组模式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通过活动体验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实施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鉴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能力的限制, 而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心理健康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 所以高校要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必须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前, 高校一般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 包括引导阅读专业书籍、听专家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开会交流心得、观摩心理电影、模拟咨询等。我校在这方面也做过积极的探讨, 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 大学生的被动受教情况较严重, 导致缺乏主动性的心理朋辈辅导员提升不大。“我们听过的、看到的会容易忘记, 但是我们体验过的会深留心底”, 因此, 我校引进“成长小组”的培养模式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真正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 实现“自助助人”的培训目的。
(一) 确定“成长小组”组员
由于朋辈心理咨询是义务性的工作, 朋辈咨询者应具有热情、真诚、共青的助人的态度。我们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选拔, 通过面试、笔试、SCL-90测验及自编考卷, 对朋辈辅导员的人生态度、精神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倾听能力进行评估, 最后选拔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方面在乐群性、稳定性等因素上较好的学生作为培训的对象。根据成员人数分为若干个成长小组, 一般8-10人为一组, 各成长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固定的成长时间和地点, 每人轮流做组长开展小组成长讨论。
(二) 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
以成长小组形式开展自我成长、学习, 需要有老师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我们通过知识讲座、专业授课等形式让小组成员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咨询辅导技巧和相关职业知识, 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任务和职责、职业道德、保密规范、咨询伦理与法律等。
(三) 制定成长目标和方案
目标是开展和实施计划的航标。心理辅导成长小组主要通过共同体验、共同讨论、共同经历, 从大家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 从小组讨论的智慧火花中学习, 提高小组成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技巧的熟练把握, 进而加强自身心理成长, 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促进小组成员的个人自我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成长小组组成后, 经过组员的熟悉、磨合到充分信任三个阶段, 形成了共享成长点滴、畅谈心理困惑并积极寻求帮助的充分信任的氛围。这个成长方案的实施一般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
(四) 积极实施小组成长方案
在成长小组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小组顺利过渡三个阶段, 要求每个组员积极参与, 每期有一位组员做组长开展成长课程, 充分调动组员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自我成长。成长小组培训内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初步构建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结合个案和朋辈辅导员自身发展来展开, 加强自我认识, 增强对心理辅导的信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五) 加强反馈, 及时调整方案
根据成长小组成员在每期成长活动的表现以及信任程度, 我们对成长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 由于每组组长是轮流值日, 为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在成长目标和训练方法上与值日组长进行商议, 选取学生中常见心理困惑以及朋辈辅导员如何进行辅导等作为讨论的成长课题。通过适当调整, 使小组成员能主动配合组长参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成长活动, 从而促进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加强辅导技巧的把握, 达到预期成长目标。
四、朋辈心理辅导员“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评估
通过一期的“成长小组”的培训, 在小组成员反馈和朋辈辅导的工作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可喜的成长: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悦纳程度、换位思考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相互信任的程度、激励自我的能力、开导他人的能力等等都有显著变化;他们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并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一般心理困惑, 对学生中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也能学会辨识且及时向老师反馈。我们希望在“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推广中, 能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更好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辅导技能,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国海, 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6 (4) .
[3]刘艳.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探新——以浙江大学朋辈会心团体为例[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4 (1) .
[4]刘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 2011 (1) .
社团历史
学雷锋小组成立于1987年3月16日,19年前的大学校园中,学雷锋活动乘了风,三月里来四月里去,不但不被理解还受到了冷嘲热讽。学雷锋小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学生自发成立的。
在学校团委的关怀下,在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院团委的支持下,学雷锋小组由廖明辉`,鲍红。李敏,范永彪,冯广平,顾常斌,李忠虎,韩强明,彭日光等9名同学自发成立。并明确了我们的活动宗旨是“学雷锋精神,树社会新风,做四有新人”。
小组成立初期的活动是在秘密中进行的。他们以“五保户”`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校附近的瓦流村,东社乡等地残疾人和“五保户”,为他们带去了温暖和欢乐。渐渐的,学校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学雷锋小组,但冷嘲热讽接踵而来。。。但学雷锋小组并不为这些所动摇,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理解和尊重。学雷锋小组的动人事迹就被新闻媒体获悉,《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个由地下转为公开的学生组织”进行了报道,接着,《山西日报》在显要位置发表了题为“重院(太原科技大学原名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故简称重院)三届学雷锋小组”的报道,感人事迹受到了山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当时任省委书记的王茂林同志亲自来到重院看望了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学雷锋小组“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
在荣誉面前,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并没有丝毫的骄傲情绪,他们认为: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对我们的鼓励,今后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要像雷锋同志一样,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
学雷锋小组一直以残疾人,孤寡老人为服务对象,对残疾人送去了温暖,献上了爱心!风风雨雨走过了23年,如今到了第二十四届学雷锋的成员们。
每年大四学生即将毕业时,学雷锋小组都要组织面向全校主要是大四的献爱心捐衣物活动,每次募捐都筹集衣物千余件及其生活必备品,小组成员都将这些衣物送到十余名残疾学生手中,使他们感到我校大家庭的温暖。学雷锋小组从刚成立的步履维艰到初露锋芒,再到受到尊重,始终以“学习雷锋精神,树社会新风,做四有新人”为活动宗旨,直到今天她依然在我校坚守这一方阵地,传承着精神文明的火种,同时把文明的春风吹出校园吹向社会。
社团现状
社团现在的成员,大家都本着向雷锋学习的宗旨参加到社团中来,虽然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已经对雷锋精神有所淡化,但社团成员的每个人都怀着对雷锋的敬仰加入到我们中来,都为了重新让雷锋精神回到社会,回到大家心中的想法,希望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大家也希望在这个社团能够继续学习雷锋的事迹,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大家都怀着一颗诚心去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去学习他的吃苦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面临问题
虽然我们社团已经成立了很长时间,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在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当今社会不管做什么
都需要钱,可是每次我们的活动都面临资金紧缺的情况,甚至连一块宣传板都没有。还有就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对雷锋精神的淡忘,很多人不愿意赞助我们去活动,这就是我们的很多好的想法无法实现。其次,现在社会上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借着做好事去骗人,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去学雷锋,也不愿意去相信还有雷锋的存在,而即使我们作十次好事也不如骗子一次的记忆深刻,这也给我们去弘扬雷锋精神带来很大阻力。还有就是我们每个社团都缺乏必要的联系,这给我们更好的协作带来很多困难
特色活动
为了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我们组织了大家去双塔寺烈士陵园扫墓来缅怀故去的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老人是祖国的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的骄傲,我们应该尊敬老人,努力为他们服务,关爱老人,让他们在健康幸福中安享晚年,我们学雷锋小组组织了去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的活动,用我们的热和爱、用我们的真挚、真心去温暖一颗颗孤独、失落、干凅的心灵;用我们手中一点微弱的烛光,去导出他人心里的光,一起同发光芒,步向康庄,用心中暖流与寒风对抗„„温暖孤寡老人的心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当遇到大灾大难时,整个民族就会显示出那种团结的精神。学雷锋小组也秉承着这种优良的传统,在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西南抗旱的斗争中积极表现出了雷锋精神,同时也很好的宣传了雷锋精神。
当我们披荆斩棘,成为狭路相逢的勇者后,走在大学的校园,却似乎忘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与誓言。为了激发大学生的斗志,点燃我们的激情,让有梦想的人展翅高飞,同时也丰富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学雷锋小组举办了太原科技大学励志电影节。
每年新生开学,我们学雷锋小组都会在世纪广场设立迎新志愿服务处,帮助新生到后勤处领取个人物品,帮助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带领部分家长新生看看校园,介绍学校人文特色,帮助新生搬运行李等志愿活动,并设立咨询处,给新生提供必要的答案和方法。
发展方向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是考察被评价者的领导才能,评价者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方面对被评价者的领导力进行打分评估: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可以考察被评价者的一些个性特征如:自信心、热情度、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甚至是个人魅力等。
程序:
① 引领被评价者在一个安静的房间,自行就坐于会议圆桌边。
② 阅读讨论材料,作五分钟发言准备(如果材料较复杂,可以稍微延长一点时间)。比如我们可以采用下面这个简易的例子作为讨论材料“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请你说出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一些关键要素并进行排序。”实际上,这个讨论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它主要考察应试者思考问题时是否全面,是否有针对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新的观点和见解。
③ 正式发言,畅谈见解,参与讨论,呈现自我,这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最重要的环节。在评价者“不指定任何人为主持人、不宣布任何讨论规则、不给定任何讨论会的限制”的前提下,放任小组成员即被评价者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互相争辩。这样,被评价者可以郑重宣布自己的看法,也可对他人的某一观点与方案进行分析或提出不同见解,更可在对大家提出的各种方案比较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一般地,在讨论会不断进行的时候,小组中会自然地冒出一个领导者,他也会很天然地扮演着会议主持人的角色,引导着会议不断地前行,直至小组达成一个一致意见。在此期间,评价者坐在不太显眼的地方,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次数进行记录,并根据讨论评价表中的评价维度方面对各成员的关键发言进行打分评估。④ 角色模拟,总结发言。在小组讨论达成一个一致意见后,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个一般无领导小组讨论不太进行的环节,评价者要求每人以组长身份进行3分钟的简短会议小结,这样既可以使得我们能够发现小组中领导能力最强的自然呈现的会议主持人,更可以在每人总结发言时对其它成员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清晰度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此时,很多小组成员所犯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局限于还在谈自身对小组意见的看法,而没有对整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体的点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布置一个类似于演讲台的桌子,配之以麦克风,让小组成员站在上面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对被评价者进行包括仪表风度、领导气质等各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会前,对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流程、评价维度的设置和所包含的意义、评分标准、观察技巧以及其它对评价有负面干扰作用的心理现象(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评价者内部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评价者的数量一般要求3人以上。
⑤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把各位招聘主考官员的评估分数进行汇总,可以得到无领导小组中成员的表现得分,誉写记录在案。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过程中,还有几个细节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人数不能过多,一般
5-9人为佳,并且个数最好为偶数,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真正目的显然不在于想得到讨论问题的答案,而是考察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的自我才能展示,它是一种重在过程而非结果的测评方法,所以,评价者显然希望看到一个持久热烈的讨论场面。可是经常会碰到的情况是,当小组内部争论非常激烈、势成骑虎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会提出采用投票表决、多数获胜的方法来决策,而实际上,对于碰到迟疑不决的争论的时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协调、组织、创新和引导等关键性能力,无疑,小组成员为偶数无疑大大增加了小组讨论的冲突的概率,也能大大降低通过投票这样简单地解决问题的现象。还有,最好保持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即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在性别、年龄甚至是个性等方面具有均衡的搭配,小组成员同质性太高有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这也是一般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的基本要求。
经典题目一:沙漠求生记
一、内容
1、在炎热的八月,你乘坐的小型飞机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机身严重撞毁,将会着火焚烧。
2、飞机燃烧前,你们只有十五分钟时间,从飞机中领取物品。
3、问题:在飞机失事中,如果你们只能从十五项物品中,挑选五项。在考虑沙漠的情况后,按物品的重要性,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解释原因。
二、沙漠情况
1、飞机的位置不能确定,只知道最近的城镇是附近七十公里的煤矿小城。
2、沙漠日间温度是40度,夜间温度随时骤降至5度。
三、假设
1、飞机上生还人数与你的小组人数相同。你们装束轻便,只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运动裤和运动鞋,每人都有一条手帕。
2、全组人都希望一起共同进退。
3、机上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四、物品清单
请从以下十五项物品中,挑选最重要的五项:
1、一支闪光信号灯(内置四个电池)
2、一把军刀
3、一张该沙漠区的飞行地图
4、七件大号塑料雨衣
5、一个指南针
6、一个小型量器箱(内有温度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7、一把45口径手枪(已有子弹)
8、三个降落伞(有红白相间图案)
9、一瓶维他命丸(100粒装)
10、十加仑饮用水
11、化妆镜
12、七副太阳眼镜
13、两加仑伏特加酒
14、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动物》百科全书
专家解题:
一位專家在沙漠研究求生問題,搜集了無數事件和生還者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1.化妝鏡: 在各項物品中,鏡子是獲救的關鍵.鏡子在太陽下可產生相等於七萬支燭光;如反射太陽光線,地平線另一端也可看見.只要有一面鏡,獲救機會有80%
2.外套1件: 人體內有40%是水份,流汗和呼吸會使水份消失,保持鎮定可減低脫水速度.穿外套能減低皮膚表面的水份蒸發.如沒有外套,維持生命的時間便減少一日.3.四公升水: 如有以上兩項物品,可生存三天.水有助減低脫水速度.口渴時,飲水可使頭腦清醒.但身體開始脫水時,飲水也沒有多大作用了.4.手電筒: 電筒是在晚上最快最可靠的工具.有了化妝鏡和手電筒,24小時都可發出訊號;而且可用電筒作反光鏡和玻璃做訊號,亦可作引火點燃之用.5.降落傘: 可用作遮蔭和發出訊號,用仙人掌做營桿,降落傘做營頂,可減低20度.6.大摺刀: 可切碎仙人掌或切割營桿,也有其他用途,可排於較前位置.7.膠雨衣: 可做(集水器),在地上掘一個洞,用雨衣蓋在上面,再在中間放一小石塊,使之成漏斗形.日夜溫度差距可使空氣的水份附在雨衣上:將雨衣上的水滴在電筒中儲存.這樣做一天可提取500毫升的水,但也可消耗兩倍可收集的水份.8.手槍: 第二天之後,說話和行動已很困難.彈藥有時要做起火之用,而國際求救訊號是連續三個短的符號.無數事件是因為求生者不能作聲而沒有給發現.還有槍柄可作槌仔用.9.太陽眼鏡: 在猛烈陽光下會有光盲症.用降落傘遮蔭可避免眼睛受損,但用太陽眼鏡更舒適.10.紗布一箱: 沙漠濕度低,是最少傳染病的地方.,但身體脫水會使血液凝結.有事例紀錄,有一男子身體內失去水份,而身上的衣服已撕破,倒在仙人掌和石上.滿身傷口但無流血.後來獲救,飲水後傷口再度流血,紗布可當繩子或包紮保護之用.11.指南針: 除用其反射面作發訊外,它並無用處,反而引誘了人離開失事地點的危機.12.航空圖: 可用作起火或廁紙用,亦會引誘人走出沙漠.13.書一本: 最大問題是脫水而非饑餓,打獵所得相等於失去水份,沙漠中也沒什麼動物可見.進食亦需要大量的水以幫助消化.14.伏特加酒:劇烈的酒精會吸去人體水份,更可致命,它只能用作暫時降低體溫之用.15.鹽片千片:人們過分高估鹽的用途.如血液內鹽份增加,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水以降低身體內的含鹽量.经典题目二:月球求生记
背景资料
假设你现在是一名太空飞行船的队员,任务是与母船相约在月球上光亮一片的地方集合,但因机件故障,你的宇宙飞船在距离约定地方200公里之外堕落了,除了15件器材外,其余的器材都在堕落时坏掉了,你们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你们能否到达母船,所以你和你的同伴要决定那15个仪器对你们的生存至为重要。
请将以下十五件物品按重要性排好次序,并附上简单的解释。
一盒火柴浓缩食物五十呎尼龙绳降落伞的丝质布料
可携式发热器两支点四五口径手枪一盒脱脂奶粉
二百磅氧气桶星际地图救生艇磁力指南针
五加仑水讯号火箭急救箱连注射用针筒
太阳能FM无线电收发器
解析:
项目正确答案及原因
一盒火柴15 由于月球没有氧气助燃,所以火柴差不多是完全没有用 浓缩食物4 有效的能量补充途径
五十呎尼龙绳6 可用于攀爬悬崖,亦可用于运送伤者
降落伞的丝质布料8 阻隔太阳射线
可携式发热器13 除了在黑暗的一边月面外就没想到用
两支点四五口径手枪11 一个可能的推进方法
一盒脱脂奶粉12 只是浓缩食物的翻版,但体积大得多
二百磅氧气桶1 最迫切的生存需要
星际地图3 基本的领航方法
救生艇9 军用救生艇的二氧化碳气樽可用作推进剂
磁力指南针14 月球磁场没有分成两极
五加仑水2 补充在月面有光一面的大量体液流失
讯号火箭10 与在视线范围内的母船发出讯号
急救箱连注射用针筒7 配合宇宙飞行服上的接驳口
太阳能FM无线电收发器5 提供短距离通讯
经典题目三:荒岛逃生记
题目背景:
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
角色分配:
1、孕妇:怀胎八月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医学家:经年研究爱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4、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流浪汉
参考理由:
流浪汉:“驾驶热气球去求生很危险,你们几个人要么对人类有贡献,要么是一尸两命;与其让你们冒险,不如让我去冒这个险,我一定会带人回来救你们的。”
宇航员: 受过专门的生存训练,那也就意味着他搭乘热气球之后,活下来的机会最大。那么他找来救援人员以救活其他人的可能性也最大。此外,剩下的四个人,却正好组成一个最佳的团队,也只有这些人通力配合才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等到宇航员找来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