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考核实施方案(精选9篇)
为深入推进单位效能建设,正确评价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履行效能建设规定的情况,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目标和原则
坚持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核心,以落实单位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为重点,进行考核。通过开展效能建设考核,进一步强化单位工作人员的效能意识,促进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单位管理体系。
二、考评内容及标准
(一)办公室考核内容和标准
1、考核内容:
(1)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
(2)负责责任分工及履行情况;
(3)各项制度分解、落实的情况;
(4)参与单位各项创建活动的情况;
(5)完成领导交办其它工作的情况。
2、考核标准:
优秀: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且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解决工作难题。达到不仅能提前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对工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良好:工作积极主动,能提前按标准完成任务。 一般:工作处于一般状态的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 较差:工作处于落后状态,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进程。
(二)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和标准
1、考核内容:对单位工作人员考评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考核。
2、考核标准:
优秀:工作积极主动,并且乐于协助他人解决工作问题。不仅能提前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对工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良好:工作积极主动、勤于思考,能够提前完成任务。一般:没有工作热情,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较差:工作态度恶劣,并影响他人,不能按时按要求完 成工作任务。
三、考核方法和结果运用
1、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把效能建设督察情况和征求意见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考勤、群众投诉、互评意见等),确定最终的考评意见。
2、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年终考评不能评为优秀;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当年考核为不称职。
.5.4
相关阅读
庐江县制定镇及园区法治建设考核细则
近日,庐江县印发《20法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社区矫正)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考核对象为乡镇和园区。
( 一)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概念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 是以建设地方法治政府目标为宗旨, 以评价地方政府法治状况为切入点, 能够对法治政府内在要求进行定量整合而形成的一套政府法治评价指标。在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从细微处着眼, 对地方政府的法治实践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抽样统计, 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 简称《纲要》) 中法治政府的建设要求和目标的精神内涵, 在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民众中, 得到更加具体的、深刻的理解。
( 二)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内容的设定
考核标准的具体内容设置是对法治政府进行量化评估的核心环节, 标准是否准确和全面决定了评估结论能否真实反映法治的水平和现状。设定地方法治政府考核标准时应该持一种“取其精华”的态度, 对各地的成功、独特之处要借鉴过来, 同时克服考核标准设计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使地方法治政府考核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操作性。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应体现“有限政府”的理念, 应体现服务型政府旳要求与特点, 应体现信赖保护原则, 应体现责任型政府的要求。地方政府法治指标体系的设立, 采用外部测评与内部测评相结, 测评主体社会多元化的方式, 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量化考核。
( 三) 地方政府法治建设集体的考核标准内容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内容, 要按照内容设定应遵循的核心价值标准。按照地方政府法治指标的内容结构进行划分, 指标内容可以由必然性指标和选择性指标构成, 必然性指标主要是对《纲要》的要求进行细化、量化而设计出来的, 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法治政府建设基本状况的指标。根据《纲要》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设定一级指标分别为: 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依法行政领导; 普及法制教育等八项内容, 这八个是法治政府评价的必然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再具体设计二级和三级指标。
二、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具体实施对策
法治政府考核标准作为一种评价体系, 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性。考核评价标准是人设计的, 其一定包含了大量的主观信息, 且这些信息会因为设计者身份、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观性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在选取考核主体时就要尽量多元化, 在搜集考核数据时尽量真实、准确, 考核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就要做到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保障地方的法治政府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 一) 选取适当的考核主体
目前, 我国的法治政府考核基本上都是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编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部门等政府部门为主导开展的。一般都设有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 但是均是以内部考核为主, 外部考核所占的比重过小, 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考核主体是确保考核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 因此, 在选取考核主体时应该尽量使参加考评的主体多元化, 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可靠性。笔者建议将考核的主体划分为四个部分: 政府内部评审组、专家组、中介组织评审组及社会公众。
( 二) 规范考核程序
四组考核主体中, 政府内部评审组、专家组、中介组织评审组的考核标准应该一致, 各组的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依次对各项进行打分, 得出各自的得分。每个考核组分数取各个成员的平均分值, 如果有某一项得分过高或过低, 由作出该判断的人员写出评分理由。对社会公众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要设置不同的档次选项, 由接受调查的社会公众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出分数, 最后社会公众的分数也是取平均值。另外,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项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指标, 让社会公众自己表达其对本地区法治发展或者某部门的行政行为的感受或者意见, 此项不计入最后得分, 但是, 可以作为最终评分后的附加项, 此项可有可无, 仅作为定性分析之用。
( 三) 提供实施的保障措施
保障地方的法治政府考核标准落到实处, 真正发挥引导和考核的作用。
1. 建立实施法治政府考核的制度
考核对象要根据考核标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完成考核的配套措施, 落实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等各项措施, 同时,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考核标准的内容。为法治政府考核提供专项财政经费, 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树立法治政府考核结果的权威性
目前的政府绩效考核中法治政府建设所占分值过低, 不能引起考核对象的足够重视。应该提高法治政府考核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应该设立法治政府考核结果使用制度, 对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优良的政府及政府部门给予表彰; 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给予批评, 取消评优资格, 并责令整改, 连续两年仍不合格的, 其主要负责人要负行政责任, 给予撤职或责令其引咎辞职的处分。
摘要: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政府, 是目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但是如何判断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成果, 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全面、权威的考核标准, 以此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关键词: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生帅.地方法治政府评价指标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4) .
关键词:法治政府;公众满意度;政绩考核;比较法研究
一、政绩考核体系有待形成统一标准
政绩考核,全名“政府绩效考核”。政府绩效作为政绩考核的内涵,其定义并不统一。在西方,政府绩效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其字面意义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从事某项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既包括政府“产出”的绩效,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过程”的绩效,即政府在行使只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政府绩效考核,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1]在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及政府考核评价,政府考核评价是指科学合理地给政府行为和绩效打分。在我国,考核即导向,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下发一整套的考核文件,目的就在于将绩效考核作为抓手,来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2009年7月16日,中央下发《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三个文件,对地方政府考核的原则、基本程序、结果的评定及其运用做了原则性规定。
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则是在原来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法治”的内容,将政府机关的各种行政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的社会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建設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而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任务。构建地方法治政府绩效考核办法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地方政府考核从原来的“唯GDP”论变为“GDP为主,绿色GDP为辅”的考核标准,鲜有对政府法治状况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往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仍存有问题尚未解决。例如: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设定存在泛经济化趋向,过度追求社会经济指标;在经济绩效考核、评估中,又严重偏向GDP评估;评估主体多为上级行政机关,缺乏广泛参与;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设置不合理,存在评估凭主观印象、感觉、人际亲疏的现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给统计数据掺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该列为考核指标的生产性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例如把企业或社会组织的产值、利润、税收作为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等等,使不少地方政府和干部为了应付庞杂的职能疲于奔命,不能集中精力管好政府应该管的事情。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是期望通过绩效考核、评估来改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属于政府运行机制优化的范畴。从系统组织整合理论角度看,这种运行机制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但由于运行机制是在体制基础上发挥作用,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作用和效果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进行研究。由于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规模庞大,本文只选取公众满意度作为研究视角,其原因如下:“法治”源于亚里士多德法治国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本身应该是良好的法律”。而如何衡量一部法律是良法以及一部法律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遵守,最有话语权的是社会公众。如果按照卢梭的观点,现今政府是由公民的契约而构成,那么如何做到让公众满意则成为政府机关的首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将社会公众满意度纳入地方法治政府绩效考核,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其自省。
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之特点与优点
(一)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起源和发展
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受西方古典政治理论的影响,政治体制的设计是理论和社会环境互动的产物,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也不例外。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市场至上”和“社会契约”为思想基础的美国民众积极参加政府管理,对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到了20世纪,受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美国政府管理越来越注重效率和产出,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由此产生并发展。寻根溯源,美国的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发端于1906年纽约市政研究院的绩效考核、评估实践,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其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00~1940)
这个阶段,强调效率,以好政府为目标。经济和效率委员会、全国市长标准委员会等机构相继设立。政府开发设立评级制度以评价行政工作和公共服务的业绩。
2.第二阶段(1940~1970)
此阶段以控制开支为目标,为预算阶段。二战前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政府大幅扩张,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行政效率的问题日渐突出。这成为了政府改革的重点,从而推动了政府绩效预算制度的发展。
3.第三阶段(1970~1980)
在此阶段,效率和效益成为了新的目标。人们日趋深刻的认识到了政府服务的有效性的重要性。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由账目转到了行政效率和有效性上。尼克松政府时期设立了国家生产力委员会,政府同时还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力测定方案”,制订了三千多个绩效指标,以使绩效考核规范和系统。福特总统时期对绩效评考核、评估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4.第四阶段(1980~1992)
私有化阶段,精简政府成为目标。为应对经济的严重衰退,里根政府大力缩减政府规模和职责,强调公共服务由私人承包和提供使得民营化成为了促使公共部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工具。
5.第五阶段(1992~)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政府业绩与结果法》(GPRA),从法律高度规定了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基本要求。该法案强调对结果、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公共责任、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益、内部管理的评估.设立绩效目标以明确项目活动要实现的绩效水平,并以客观、量化和可测量的方式表达绩效目标,描述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类资源,确立用于测评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指标,并提供项目的实际结果与绩效目标相比较的测评手段。除了《政府业绩与结果法》以外,还有《联邦采购简化法案》、《联邦财政管理改进法案》等。1993年,克林顿发布12826号行政命令“设置顾客服务标准”。许多州议会都参照《政府业绩与结果法》制定了相关的法案。如伊利诺伊州的《机构绩效评审法案》,路易斯安那州的《1997年路易斯安那政府绩效责任法案》等。这些法案极大地推动了绩效测评的制度化及其指标选择的规范化。另外,从美国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看,一般是先由筹划指导委员会依据政府绩效的理论和参照国外实际经验设计总体框架,再由各工作小组设计开发具体指标,在评估整个过程中,注重各政府、政府与专家研究机构、政府与相关实践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2]
(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特点:多元的评估主体
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美国地方政府采取多元评估主体的方式,此也是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一大特点。
1.立法机关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通过立法与预算控制政府。绩效预算的实行,以GPRA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政府的运作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鞭策。根据GPRA的规定,政府必须定期向国会提交战略计划和执行报告,从而使立法机关能够成为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的主体并发挥重要作用。
2.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以及各相应机关
GPRA规定,联邦各机构要定期向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提交年度绩效计划,用以建立绩效目标、量化标准,计划执行过程和有效组织资源。同时,这些部门还要定期向总统和国会提交前一财政年度的计划绩效报告,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估。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建立起来了类似的体制。
3.公众
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公众的意见能很好反映出政府活动的绩效水平。美国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估重视让市民参与进来,在实践中突出顾客导向性,把人民满意度视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民间机构的介入又是美国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一大特点。如著名的坎贝尔研究所开展了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活动,获得了政府部门和民众的普遍认可。
(三)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优点
1.以公众为中心的原则
美国高度重视公民自身的权利,公民自身监管政府工作的意识也很强,加之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带来了顾客导向理念的深入人心,因此美国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重视民众的意见,并且以民众对于公共服務的满意度为重要指标。这点抓住了绩效管理的关键,从而使得评估和管理遵循着正确的指导理念进行。
2.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主体是多元的,既有政府专职部门,又有立法机关(即国会和各级议会),还有民众与民间机构。多主体进行评估,有助于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也避免了评估内化造成的流于形式。
3.高效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在美国政府的运行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高效的电子信息系统对于各种行政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输、分析和反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系统的强大促进了政府运作的公开和透明,便捷了各种评估和分析,大大方便了政府绩效的评估和管理。
4.有序的评估和管理组织
美国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体系较好的与三权分立的体制以及地方自治、限制政府职权的政治文化融合在了一起,确立起了有序、高效制度。科学的评估程序,完善的指标模型也大大促进了评估和管理的实践过程。
5.完善的法制保障
以GPRA为核心,美国建立起了一整套法律体系用于确立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评估过程。正是由于政府绩效的法制化,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和管理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同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绩效文化。
三、我国现今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现状
(一)国内地方法治政府绩效考核办法
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是国家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法治政府评价的标杆和基础。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五项目标指向:规范行政立法,科学民主决策,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政务公开和明确有力监督。围绕上述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尝试构建法治政府评价体系与机制。
(二)非政府机关主导的第三方法治政府绩效考核
1.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评估报告”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政府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发“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机构职能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等7个一级指标组成。同时在7个一级指标下设立30个、60个三级指标(观察点)。
2.“法治中国”建设指标体系(草案)
2012年7月,湖南大学中国法治评价研究中心接受湖南省委小组的委托,围绕《法治湖南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并形成《“法治中国”建设指标体系(草案)》。该体系第九项“一级指标”高度重视社会公众总体评价:社会评价体制机制得到健全;社会评价平台窗口建设规范;公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客观公正;等等。具体内容有:公众参与法治建设评价的代表抽样率不低于辖区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社会评价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评价平台窗口建设到位等等。
四、中国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之区别
(一)中美法治政府考核的区别
中国与美国法治政府考核的主要区别在于公众参与方式的不同。美国公众参与绩效考核、评估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参与为主,间接参与为辅的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顾客导向和质量为本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政府绩效考核、评估也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评估主题也相应的由政府组织扩展到社会公众。
我国公众参与主要是以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随着我国教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以及法治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内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的影响,普通公众在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能力显得不足,难以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众的参与,只能以简洁参与的方式参与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
(二)中美法治政府考核公众参与差异的原因
1.中美文化基础不同
西方政府在績效西方政府在绩效考核、评估中倡导顾客导向的理念,美国的行政文化崇尚民主、平等和自由,受其影响,其行政人员受到来自政治人物、上级、同级、下级以及民众等各方面的监督,因而能积极参与绩效考核、评估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美国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行政文化,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以“官本位”观念为主导的行政文化。
2.中美政治基础不同
美国的分权化的政治制度是美国公众参与绩效考核、评估的政治制度基础。政治架构中纵向的中央与州、地方政府的分权,以及横向的三权分立和民众与精英的监督与控制,则为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添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在基础因素的作用下,美国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发起阶段,方案设计力量的一元化使设计呈现理性化特色;而多元化社会基础又为多支力量发起评估提供了机会,结果又赋予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实践持续性特色。
3.中美指标体系建设
目前美国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一级政府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政府部门或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从美国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看,一般是先由筹划指导委员会依据政府绩效的理论和参照国外实际经验设计总体框架,再由各工作小组设计开发具体指标,在评估整个过程中,始终注重公众的参与,各政府、政府与专家研究机构、政府与相关实践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评估公众参与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投资环境评估,生活质量评估政风行风评估和工作任务评估。投资环境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适用于评估地方政府的领导班子;政风行风评估适用于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评估,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工作任务评估很好的体现了政府工作的结果导向,不仅适用于评估具体职能部门,也可以用于评估政府领导班子。
五、中国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采取公众参与制度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一)可行性分析
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指标设计中,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但这一问题又经常容易被简单化。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通行主观指标,而国内则相对重视客观指标。是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单纯采取法治主观指标?还是继续沿用国内的做法,更多地重视法治客观指标?或是实行法治主观指标与法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做法?如果采用最后一种做法,又应该如何结合?
目前国际上,法治主观指标之所以占据主要地位,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主观指标直接反映了人们对法治的内心感受,测评效度高;第二,在选举政治中,主观指标能够反应选民的真实感受,影响选票;第三,主观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官方数据造假行为有验证作用;第四,主观指标的设计、编制和数据收集成本相对较低。
当然,法治主观指标也是有局限的。主要是,第一,主观指标易受舆论及时事热点的影响,本身具有非理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第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内心中普遍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部分社会群体的主观挫折感强,主观指标容易被“拉低”。[3]
根据上述法治主观指标设计的优点以及缺点,结合我国实践,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政绩考核体系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种做法是以客观指标为主、主观指标为辅的权重安排。即在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中,将主、客观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分别测评、统一计分。较典型的是2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提出:“在客观指标中,要有反映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效果的客观数据;在主观指标中,社会公众对依法行政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程度评价的指标分值不得低于考评总分值的20%”此种做法引发的问题是,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各自权重的合理分配界限在哪里?公众的主观评价占20%是否合理?会不会占40%或是50%以上更为合理呢?对此,这在理论上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
另一种可能的做法或意见是,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权重比例。比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对主观指标的认可程度较低,可以采取“客观指标为主、主观指标为辅”的做法。在未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向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靠近,即调整成为“主观指标为主、客观指标为辅”,甚至最终完全采取主观指标。在这样的安排中,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权重分配界限,不是由某一个固定的理论标准所确定的,而是由社会发展进程和相应的人们对主观指标的接受意愿所决定的。
(二)实现途径
1.完善绩效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当前,我国公众在政治上的地位决定了公众不仅可以,而且有权利参与政府绩效考核,但我们缺少的是法制保障政府绩效考核中公众参与的制度,使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公众参与多以非制度化形式出现。“如果制度准备不足,扩大政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为了使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公众参与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保障公众参与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从立法上明确政府绩效考核中公众参与的地位,使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公众参与不受任何部门或组织的干预,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享受。另一方面要对公众参与的范围、形式、内容和方式等诸多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使公众参与有科学的法律依据和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依法确定科学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政府绩效考核中公众参与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把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公众参与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强绩效制度,明确公众的参与主体地位,将绩效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和技术方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仅有利于绩效考核、评估的统一推进,而且有利于绩效考核、评估的规范性和连续性,从而弥补公众在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方面的制度性缺失所导致的障碍。
2.营造公众参与的行政文化氛围
中国现有的政府的行政文化方式习惯于以“管制”为主,严重缺乏“服务意识”,政府官员“公仆”意识比较薄弱,使得官员和公众产生距离感,导致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评估严重缺乏公众参与。纵观美国政府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美国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在政府再造理念的行政文化的环境中有效进行,公众参与在推行绩效管理改革方面逐渐改进:我国行政文化要体现新时代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营造富有“公民精神”的行政文化。首先,加大对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宣传力度,对于目前公众对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认识了解不足情况。其次,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础就是公民积极、有效的参与。现代行政理念倡导的是公民作为独立的个体.与政府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3.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评估的公众参与渠道的多元化会为公众广泛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便利条件,而目前在我国公众参与渠道则比较单一,参与渠道的多元化将会大大增加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机会,为公众的参与行为提供便利。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创设多元化的参与途径,将网络评议、热线电话、问卷调查、短信评议等方式也纳入到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的渠道中来。将公众个体的零散参与变为一定组织化的参与,以增强参与的影响力和提高参与的力度。通过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的共同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实践中的合作互动,从而提高公众整体的参与能力和参与力度。同时,应当逐步形成以网络参与为主,兼顾其他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参与渠道体系,为公众的广泛参与行为尽可能多的提供方便和机会,从而使更多人参与到政府绩效考核、评估中来。
六、结语
虽然将公众满意度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会花费时间以及金钱,但是此举措简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更有用,并更有意义。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应当关注领导的业绩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结果,还应当侧重于民生的改善。对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改进政府的服务,让政府对于民众的需求更富有责任感。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公众对于政府的执政、行政能力相当满意,并且通过公众满意度这么一个表达途径,使得政府对于民生问题以及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所有侧重,那么民众就将更愿意拿出他们的税款支持政府。这也是政府執政正当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安秀梅主编.《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从政府公用支出的角度创设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4页
[2]王玉明.美国如何构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党政论坛》,2007年06期
[3]蒋立山.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法学家》,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社会管理创新和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将法治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二、创建目标
法治企业的创建活动在全市所有企业中展开,重点抓好200人以上的骨干企业。通过努力,法治企业创建的达标率确保在去年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法治企业合格单位创建工作确保走在市同行的前列。指导培育好市供电公司、市电信公司、晨牌药业有限公司、英力科技公司等典型。
三、实施步骤
6月份,各单位督促企业制定好年度创建方案、充实完善创建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并对照创建标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10月底,各单位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发改委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份,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复查、综合评估,并将复查结果和拟定达标单位名单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备案。
四、法治企业创建工作规范
(一)环境建设
1、张贴1—2条宣传标语:例如“大力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法治化水平”,“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设置厂务公开栏,栏内主要内容:
①厂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机构,配以负责人照片、联系电话;
②企业年度工作指标任务;
③企业重大事项公告、重大活动通知;
④企业职工上月(或本月)工资福利发放情况(工资表)、职工社会保险办理及险费缴纳情况(参保职工名单、上月或本月缴费凭证);
⑤职工评先受奖及处罚、解除劳动关系情况。
3、开设法制宣传栏:粘贴最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摘编、法制漫画等。
(二)制度建设
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汇编);
2、企业职代会制度或章程;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学法制度、年度学法计划;
4、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网络、责任制度;
5、其它应当依法建立的制度。
(三)阵地建设
1、建有职工法治学校或职工法制教育活动室,并做到有企业普法工作领导组组织、有教育培训制度,有普法资料(法律知识读本、宣传小册子及职工维权明白卡、有普法教员,有日常活动资料);
2、依法建立工会组织,设立职工维权站(挂靠工会办公室),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有工作台帐;
(四)法治活动
1、建立落实职代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
2、开展集体协商活动,企职双方代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等专项集体协议;
3、做好职工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工作。
(五)台帐资料
1、上述有关工作形成的台帐资料;
2、本企业“法治企业”推进工作领导(指导)机构、日常会议记录(参加上级有关会议记录,本企业领导组议事记录等);
3、年度创建活动计划及小结;
4、其它相关台帐资料。
五、创建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目标,分工专人负责,认真履行各自职能,加大人财物的有效投入,努力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要经常分析形势,努力探讨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寻求创建的新思路,创造出新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法治企业新成效。
2、加强交流沟通。
要围绕法治建设的整体进程和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条块结合、齐创共建”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信息交流,经常通报工作情况,要多与企业沟通,适时指导企业创建工作,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协力共建的工作局面。
3、注重典型培育。
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培植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先进典型,力争在市乃至全省推广。在培育典型过程中,各单位要按规范建立好创建台帐,督促其做好日常资料的积累。同时,要注重典型引路,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全面推开法治创建工作。
4、营造创建氛围。
为切实做好2013年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制订2013年昆明市口腔医院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医疗卫生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有效开展2013年昆明市口腔医院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确保活动组织有序、成效明显,成立昆明市口腔医院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平安院区综合部、希望院区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时间安排
2013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四、活动目的动员全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切实提高全系统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为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宣传方式
(一)张挂标语广告。以展板、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宣传活动。
(二)突出点面结合。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相结合,做到长流水、不断线。要通过行业系统平安创建等有效形式,扩大宣传影响。
(三)注重典型引导。积极总结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六、活动具体安排
(一)9月在卫生局领导下组织《》普法考试。
(二)10月11日邀请消防人员做消防安全讲座,并开展一次消防演练。
(三)11月邀请政法人员做法制报告,集中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12月下旬召开“2013年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总结及2014年活动规划会议”。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是 — 2 —
当前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院领导充分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对于动员全社会参与平安法治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分管领导、具体人员的责任,落实经费等保障,一级抓一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挖掘宣传素材,组织好本单位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三)严格宣传纪律。严格遵守宣传纪律,重大敏感问题的宣传报道按统一口径稳妥把握。宣传要全面准确,引用数据要出自权威部门,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重要稿件要按规定送审。
“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法治余杭”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增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建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增强各村(社区)广大干群的法律素养和民主法治意识,全面加快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扎实推进村(社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到今年底,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较去年有所提高;继续巩固现有的市级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成果,培育清波村争创省级民主法治村。
三、主要任务
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一是依法开展民主选举工作,健全和规范居民自治组织;强化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完善村(社区)居民大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二是完善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实行村(社区)事务和财务公开,加强村(社区)服务协调功能,依法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健全收集和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和及时有效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加强村(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四是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村(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
四、总体要求
1、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开展
整个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镇“法治乡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平安、司法、劳保、民政、区域发展等部门要紧密配合,主动参与。各村(社区)应明确专人负责,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创建任务的完成。
2、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
各村(社区)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阵地,大力宣传“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和要求。各单位在宣传发动中,应组织村(社区)干部、党员、居民代表讨论研究制定本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分解任务,明确工作内容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成员、村(社区)成员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建有岗位责任制度,例会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居务、党务和财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村(社区)建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居务和财务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
(2)依法完善民主自治机制。“四个民主”制度健全完善并正常坚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改补充居民自治章程。以财务为主的居务公开按季进行。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活动正常。无因决策失误或权力决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无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依法治理,居民自治的制度上墙,各类软件资料齐全。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普法骨干队伍人员;制定全年学法计划;探索设立村(居)民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阵地,设立固定法律图书室(角、柜),并确保拥有200册以上法制类书籍;针对不同人群、行业特点,结合街道、村(社区)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力求广泛性、针对性、时效性三者统一;村(社区)干部带头学法;法治宣传资料齐全;法治宣传教育经费有保障。
(4)扎实推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健全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为村(居)委会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制度;健全纠纷登记、排查化解制度,纠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不低于98%;治安防控机制健全,无严重治安案件发生;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网络和制度健全,无帮教脱节、无重新犯罪;积极协助做好村(社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和帮教工作,无脱管漏管现象、无再犯罪。
(5)无违反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现象发生,无违章搭建、乱占耕地,无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无刑事案件,无失学儿童,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赌博、吸毒等现象,无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无非法婚姻、非法收养,无偷税漏税,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环境整洁优美、卫生,居住环境良好,秩序井然。
五、实行“以奖代补”配套奖励
一.活动组织:
本次文化节系列活动将吉林市科委和吉林市教委共同组织,本着普及网络知识,增强信息意识,弘扬网络文化,提高网络建设水平,推进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一系列网络教育活动。活动将以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为依托,充分借用其优越的网络教育优势和先进的网络教育环境,发挥资源共享、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校的网络建设,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将历时一个学期,开展以下各项活动:
1.网络教育文化节开幕式暨全市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会。
2.全市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大奖赛。
3.网络建设、网络教育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
4.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参观访问活动。
5.网络教育征文活动。
6.网络教育文化节闭幕式暨“全市中小学生雾凇IT冬令营”活动。
三.具体安排:
(一)网络教育文化节开幕式(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会)
时间:20xx年10月14日。
地点:
内容:
1.文化节开幕式。
2.吉林市基础教育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市初等教育电子开放教室、吉林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吉林省兴华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仪式。
3.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开通剪彩。
4.吉林市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会。
5.校园网络教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全市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大奖赛
时间:20xx年10月~12月
内容:
1.中小学生网页制作评比。要求自选专题进行现场制作,总页数不少于5页,形成一个小的专题网页,开发和制作的工具不限。
2.中小学生电脑绘画评比。创作的工具不限,如画笔、金山画王、PHOTSHOP等,画面尺寸不限,内容不限。
3.中小学生电子小报制作评比。要求使用WORD进行创作,A3纸样,要求文字和图片比例为3:2,自选内容进行现场创作。
4.中小学生网络知识大奖赛(电视公开赛)。其中包括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由主办单位下发大赛的内容。
具体要求:
1.20xx年10月为各校选拔时间,由主办单位下发参赛内容、范围及规则。
2.20xx年11月为各区选拔时间,根据主办单位下发的参赛内容进行选择,然后组成代表队。
3.竞赛分中学组和小学组,以县(市)区为单位,即分吉林市九县(市)区,外加吉铁、吉化共十一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要求30人,网页制作10人,电子小报10人,电脑绘画10人。
4.条件允许的中小学也可单独组队参赛。
5.综合竞赛安排在1月份进行。网页制作、电子小报、电脑绘画为上机操作,网络知识大赛为现场比赛。
奖励办法:
1.本次活动中学组和小学组分评,评出中学组团体前3名,小学组团体前5名,颁发证书和奖品。
2.本次活动还将评比个人单项奖。
网页制作: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
电子小报: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
电脑绘画: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
网络知识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本次活动还将评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若干名。
(三)网络建设、网络教育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
时间:20xx年10月28日
内容:以电脑公司和学校为基地,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及学生参与活动,提供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技术咨询、免费服务活动,提供免费上网活动,增强家长和学生的网络意识,充分认识计算机和网络,认识现代化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
地点: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门前及电脑公司。
(四)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参观访问活动。
时间:11月18日
内容:以吉林市科贸商城、吉林市物华电脑城、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为基地,在上述三个地点开展参观访问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们充分感受计算机文化,了解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增强网络教育意识,提高认识,提高我市家长及学生对现代化手段的认识水平。
(五)网络教育征文活动
时间:10月28日至11月17日。
内容:以“网络教育法制建设”为主题,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我与电脑”,“我与网络”,“我看INTERNET”等与之相关的系列征文活动,征文可以用文字形式参评,也可以直接在“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和“吉林市雾凇网上学园”网站上参评。外省市的学生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参评。征文将以全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一上报评比,评出优秀组织奖和征文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者将发给由吉林市科委和吉林市教委联合下发的获奖证书。获奖征文还将在“吉林市教育信息网”“雾凇网上学园”上公布,并择优刊登在《家庭教育指导》刊物上。
(六)文化节闭幕式暨“雾凇IT冬令营”活动
时间:20xx年1月中旬。
内容:
1.文化节闭幕式。
2.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奖赛颁奖
3.网络教育征文活动颁奖
4.“雾凇IT冬令营”
凡在各项评比中获奖的学校、教师、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并参加本届文化节组织的冬令营活动。在冬令营期间,将开展下列活动:
1.参观访问活动。
2.免费上网及网络实践活动。
3.游“江城”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将历时半年,范围包括学生家长及教师和中小学生在内。关于各项活动的具体通知另定,望各校能积极准备,届时参加文化节系列活动,使我市的教育信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只有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让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才能在时代大潮中让全面依法治国在崭新的神州大地上激情绘就。时代呼唤法治,人民期盼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纷繁复杂,如何能立善法,让法律成为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利器,这需要大智慧。法治是我们从欧洲国家学习来的产物,但就像社会主义,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加工,要取精去粕,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再合理运用,不断跟踪完善;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基础是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以法律的制定既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根据全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总体部署,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校园”为宗旨,以“文明守法,诚信责任”为主题,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法治理念,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以校园法治环境建设、民主法治学校创建等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园法治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增
强学校法治文化内涵,使法治文化融入师生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师生法治信仰,丰富师生法治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和水平,提升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形成校校依法治、班班树文明、人人讲诚信的教书育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三、活动内容
(一)开设法制教育课。全市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按规定将法制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做到法制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经费“四落实”。在形式上采取专题教育和相关学科渗透相结合,在内容上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科学设计和有效建设学校环境文化、楼廊文化和班级文化,并与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布置一个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展室,并适时更新,不断丰富法制
教育内涵,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三)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全市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重点时段,积极开展“月讲一法”、法制漫画手抄报、普法三字经、法制演讲、书法比赛、法制小广播、法制黑板报、法制教案、法制论文、法制竞赛等多种活动,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市评比与展示,通过评比与展示,扩大法治文化宣传效果,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
(四)开展民主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指导学校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着重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逐步建立并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民主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时间安排
全市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自2013年4月开始,至2013年10月结束。
(一)活动准备(2013年5月)
各学校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积极指导学校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计划。
(二)组织实施(2013年5月—9月)
各学校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学校按照本学校的“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计划认真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和市教育局将组织系列校园法治文化活动评比与展示,并于9月份召开现场交流会。
1.开展全市教育系统普法三字经征集和法制小广播、法制黑板报活动(6月1-15日)。活动围绕学校学法用法和青少年遵纪守法、安全自护知识,以及公民意识和道德规范等内容,普法三字经要求内容丰富,语言鲜活,合辙上口,便于记忆,每学校限报1份。法制小广播和法制黑板报作品。法制小广播以广播稿形式,法制黑板报以照片形式,每学校限选报1份。上报截止日期为6月15日。
4.开展全市教师优秀法制教学设计评比活动(6月16-30日)。本次活动对象主要为全市中小学(含中专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骨干学科(包括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等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和相关学科(语文、生物、物理、化学、体育等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的学科)的任课教师。各区、县(市)按照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筛选1节完整的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并填写《哈尔滨市中小学法制教育优秀教学设计申报表》(一式三份)和《课堂教学设计》(一式三份)后,报区教育局安全办。上报截止时间为6月末。
5.开展全市教师法制论文评比活动(7月1-15日)。各区、县(市)要按照《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校长教师和青少年普法宣传等方面工作,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本区域教育法制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对今后教育法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严禁抄袭。每学校限报1份论文,上报截止时间为7月中旬。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校园法治文化建
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各学校要加大对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力度,要及时将本地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的突出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并配以活动图片上报市教育局,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法治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法治建设活动方案07-19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心得感悟范文06-08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06-24
石首市工商局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方案10-31
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10-28
建设法治乡村案例07-18
法治化建设12-17
法治文化建设发展06-06
法治建设年情况汇报07-05
法治工商建设汇报材料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