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通用13篇)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1

一、健全完善制度,着力提升依法统计水平

1、配合省局开展《省统计管理奖惩办法》立法调研活动。

2、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和清理工作。

3、探索开展县、乡政府统计事务委托代理试点。

4、制订《市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企业统计规范化认证工作,推动企业(单位)统计基础建设。

二、深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统计法影响力

1、通过媒体宣传、集中培训、在线学习、送法上门等形式,广泛宣传《条例》。

2、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将《条例》纳入地方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3、扎实推进统计“六五”普法。继续做好经济普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点的普法宣传。做好统计普法考试、登记,全面完成统计“六五”普法任务。

三、强化检查指导,不断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1、按照“群众有举报的必查、弄虚作假的必查、拒绝配合的必查”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企业作为重点,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反映发展成果。

2、加强对源头数据监督核查,杜绝对数据生产中间环节的非法干扰,强化责任追究。认真做好三季度国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的准备工作。

3、结合统计双基建设,以为统计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基层统计部门服务、为统计各专业服务,为统计调查对象服务为出发点,加强对重点地区(单位)的行政指导。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2

关键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科学管理

高校教育统计是通过高等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数量表现, 客观反映学校各方面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反映高校的现状, 体现高校的实力。高校教育统计是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高校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方法,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可以了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并可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的问题出发, 参照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 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控制, 发现和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 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因此, 高校教育统计是展示高校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监控仪”。

1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够, 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管理体制。首先,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不属于一线工作, 一般由校办公室负责, 校办给各单位下发统计报表, 由各单位组织填写基础数据上报后, 校办再根据各单位的报表内容汇总、审核、上报。这种模式弱化了部门及系一级的统计功能, 他们只是将报表填写后上报, 而未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 往往会出现数据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 影响了统计质量。其次, 缺乏对高校统计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不能按要求组织、指导高校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对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导致高校统计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因此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 每年教育部布置的“普通高校学年初统计报表”,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有些高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 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 对统计口径把握不准, 报表平衡不了, 少数统计人员则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 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1]。另外, 很多高校的统计人员多是兼职, 职责不够明确, 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参加报表布置会议的是一个人, 参加报表汇总审核的是另一个人的情况。人员的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知识, 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 统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不能做到准确、及时, 从而影响高校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影响高校综合统计的上报, 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其次, 高校教育统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它涉及经济学、数学、教育测量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 因此, 统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现有的统计人员, 大多数不是统计专业毕业, 且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不能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 加之兼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 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 更无精力钻研统计业务, 也就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1.3 源头统计力量薄弱, 统计部门协调不力

统计工作比较复杂, 它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2]。由于高校统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各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职责, 没有全局观念, 担负不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 不能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在基础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加之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不到位, 时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汇总工作, 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

有些高校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 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忽视应用系统建设。

2 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 我们必须完善统计工作制度,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更好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服务。

2.1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学校应把统计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管理体系之中, 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岗位, 明确专人负责, 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建立教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既要督察统计行为, 也要复查数据的真实性, 并提出科学的矫正数据的依据[3]。各基层单位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 对收集的本单位有关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审核, 以确保完整、准确, 实现对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学校综合统计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审核, 严格把关, 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统计质量。

2.2 加强高校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稳定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前提, 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统计队伍的现状, 一是要充实高校统计队伍, 选择热爱统计工作、知识面广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 确保统计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要提高高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和定期在岗教育培训, 强化高校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三是强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务实奉献精神的培养, 使其认清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法制意识。高校统计人员更要自觉抵制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3 加强基础数据统计, 协调好部门统计

各相关部门要依据统计法律规定, 主动承担职责, 自觉履行义务, 树立全局意识, 及时、准确地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 建立统计台账, 力促统计基础数据与教育报表指标项目接轨, 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校教育统计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统计工作, 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 要严把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等环节,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4 加快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应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 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使数据更新、更准, 效率更高, 效果更好, 以提高统计质量, 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 可随时进行信息互通、交流,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创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新局面。

总之, 高校教育统计是社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对教育现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高校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制定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高校统计人员应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 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 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真正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利梅.加强高校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路[J].统计与预测, 2003, (3) :10.

[2]李红梅.论高校统计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统计教育, 2004, 3:23.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事业 统计 数据质量 核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6-02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教育部为了正确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而制定的年度报表统计制度,涵盖了各个学校基本情况、学生、教职员工和办学条件等信息,综合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速度。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统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核查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基本调查单位,是数据的来源。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根植于各高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统计意识薄弱。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是各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反应,是各高校及上级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大多数高校领导只将统计当作是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来被动完成。部分领导由于缺乏统计业务的知识,统计法律意识薄弱,对统计数据质量没有把好关,甚至为了要符合办学指标而瞒报、虚报数据,严重影响到了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

2.统计人员队伍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统计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统计工作的定期性和短期性,更换频率也较高。统计人员大多是非统计相关专业,同时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统计的指标、流程及注意事项缺少认识,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

3.缺乏统计工作机制,统计数据利用不高。高等教育事業统计是高校每学年初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工作机制。大多数高校在日常中管理中没有注意收集与整理数据,没有建立能与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直接对接的数据库。统计的意义大都局限于上报数据,缺少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没有及时公开数据,没有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二、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性

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方案(试行)》。2013年,教育部开展了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并构建“国家抽查、重点核查为指导,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查为基础”长效工作机制。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是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宝,也是解决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问题的利器。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有利于引起高校对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统计工作;二是促使高校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把好数据质量关;三是促使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加快统计台账、统计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四是有利于全面分析影响数据变动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掌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三、如何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包括国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自身的核查,以开展经常性的数据质量自查、抽查、重点核查活动的形式进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数据来源,要以高校自查为主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1.加大统计宣传,依法统计。高校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及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自上而下普及《统计法》的学习,加大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牢牢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提高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促使高校领导及统计人员认真统计、谨慎统计,自觉抵制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的行为。

2.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一是加强统计队伍的管理,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通过上级业务培训、统计上岗培训、专门的业务指导、总结交流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加强统计体制机制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统计台账,明确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审查、核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和责任,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3.强化统计分析,科学统计。统计分析是统计的灵魂,不仅要从全局数据着手,分析高校整体发展水平,而且要分析重点指标数据,如在校生、专任教师和聘任教师、图书馆藏、校舍建筑面积(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其中教学仪器设备)等数据,查找薄弱环节和有利优势,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找寻影响数据变化的内外原因,既有利于杜绝低级错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又有利于高校掌握自身的办学水平,进行科学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王丹,张萌萌,王文革,杨嵩松.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提高有力决策参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13.

新学期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 篇4

切合我局工作实际,深入贯彻区第五次党代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和区五届人大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全区统计工作。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涉农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搞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一)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力完成经济普查的机构成立、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调查试点等各项阶段性工作,落实人员、经费。

(二)继续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各项后续工作,完成农业普查的数据资料开发应用、分析研究、普查总表彰等各项后续工作。

三、顺应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趋势,强化统计服务

(一)认真搞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积极适应服务业统计改革的需要,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切合统计工作实际,建立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以全面、系统、及时地实施对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准确反映全区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及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情况,切实解决服务业统计缺乏统一管理、统计方法滞后以及统计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管理提供基础保证。

统计普法教育工作方案 篇5

局各科室、队:

为认真组织实施我市统计“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根据《x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20××年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开展“每月学法”活动。

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列入每月学习计划之中,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每月学法”活动,并做好学法记录,全年干部职工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半天为4学时),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落实。

二、抓好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工作。

重视抓好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把法制学习列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之一,年度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不少于4次,并做好学法记录。

三、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

上半年将举办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请省统计局、市政府法制办和法院的有关专家对统计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关知识进行专门辅导,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取经,以提高我市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能力与水平。

四、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统计普法工作。

根据省统计“五五”普法规划的安排,今年统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争取当地党委、人大、党委组织部门、普法办、党校的重视和支持,将依法统计知识纳入今年当地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人大法制讲座、领导干部培训班及公务员普法考试的内容之中,并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五、抓好基层企业统计人员普法教育工作。

将统计普法列入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之一,抓好对基层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普法培训、考试、发证工作。

六、积极推进统计调查对象普法教育工作。

结合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业务培训、统计稽查、统计年报会等工作,面向基层和社会公众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把统计普法宣传教育融入统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律素质。

七、组织开展《统计法》颁布二十五周年宣传活动。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6

关键词:企业统计,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统计工作渗透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作用绝非财会或其他管理、核算活动所能替代。企业统计不仅要有明确的统计对象, 而且统计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 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不少人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字加加减减而已, 就是填几张报表, 其实, 企业统计数据是生产经营成果的反应, 准确、及时的企业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政治思想素质

统计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员要按照“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有强烈的事业心才会不断地充实自己, 严格地要求自己, 从而产生一种必须做好工作的驱动力, 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

(二) 精神素质

据了解在价格监督检查系统都不愿意做统计工作, 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因为统计工作枯燥、乏味、特别是基层统计员很辛苦。这就说明统计人员的人选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选一个乐于工作、业务素质高、工作扎实并有文字功底的同志来搞统计工作。

(三) 作风素质

一个良好的作风, 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统计是由《统计法》规范的一个学科。对于统计人员来讲, 要做到办实事、报实数, 真实地提供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要遵守职业道德, 坚持统计工作原则;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四) 专业知识素质

统计工作现代化, 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现代计算技术, 来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 统计报告制度和指标体系及报表格式以后还会有调整、还会不断更新。

二、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 统计意识淡薄

企业经营者很少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减或汇总, 是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 对企业来说属“无效”劳动。所以,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单位连统计岗位一职都未设, 造成企业统计人员的不稳定性。

(二)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 产值与产量不匹配等情况, 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

(三) 统计人员业务不熟, 素质不高

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加工, 不能有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四) 法制观念淡薄

一部分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 主要表现:一是瞒报, 上报的数据偏离实际;二是迟报, 找不到人, 屡次催屡次迟报;三是虚报, 统计员不计算, 只在去年基础上随意加个数。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

(一) 加强依法统计

加大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 对各类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处理, 促进全社会遵守统计法。

(二)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体制与运行方式, 严把统计数据真实关, 使企业统计部门能有效发挥其职能, 有效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逐步实现以企业为核心, 最大限度地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着力点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统计人员可与其他同行保持联系, 彼此取长补短, 巩固统计理论, 熟练掌握现行统计业务。统计人员要深入基层, 收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有效地对基础数据整理, 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 使企业统计工作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 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二是统计资料的审核、档案管理等事项要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三是严格落实“统计人员先交接, 后调动”的原则, 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四、抓好统计工作重点, 提升统计工作效能

(一) 努力提高统计能力

统计能力建设是统计部门工作水平的全面体现, 它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与统计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二) 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 我们应从实际工作中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 不断提高统计公信力

提高数据质量, 维护企业统计的公信力, 我们应时刻把“真实可信”这四个字装在脑海里, 落实在行动上。

浅议统计技能教育 篇7

关键词:统计技能 趣味性 数据质量 实践

在信息量急遽膨胀的时代,了解点统计方法,掌握一定的统计技能,不失为解决困扰的有效途径。但是,以当前的各阶段统计教材而言,坐而论道者众,身体力行者寡。何来此言?君不见充斥图书市场的关于统计的教材,多数是新瓶装旧酒,即便是有些案例,也是某某企业、某某股票,与我们的生活搭不上调。有人说,学统计就是自虐,看此类书,感同身受。其实,培养统计技能、建立统计思维,目的就一个:让学习它的人能用少量数据,对重大问题作出明智的决策。还有人说,“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这句话也有很大的市场,以至于造成我们这些搞统计的,如同江湖术士,专事数字游戏的小丑。

那么,怎样才能把统计技能教育变成愉快的时间旅行呢?

一、提高授课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殊途同归,此二法,都能增加一个人的知识和阅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如先从认人、读人、识人的步子上引申开去,也就是要让学习它的人,先从各个方面了解它,比如统计能干什么,统计干了什么,给人类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和麻烦,凡此种种,让后学者对统计应用有个大致的印象。接着,突出统计方法的优势,也就是通常说的重要性,让后学者喜欢它,如果不喜欢,还理它干嘛?所以,提高授课的趣味性,让人喜欢它是十分重要的。

二、重视对研究对象的研讨

我们掌握信息的重要目的就是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之后利用它满足自身的需要。“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很多人干什么,就说什么重要,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很少告诉对统计学好奇(当然,也有被迫的,比如需要那3~4个学分来个文凭)的学生,统计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我也承认,如果学深了,它就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方法论。但就一般大众来说,如果不掌握一两个具体的对象,仅仅掌握所谓的统计技能,也不过是屠龙之技。所以,在想要搞明白的事物面前,我们要满怀敬畏之心,本着谨慎质疑的态度,积极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然后用各种方法(当然包括统计方法)来解剖它、分解它,进而掌握它的基本规律。

三、重视数据的质量

其实这方面,上至國家,下至百姓,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我这里只是强调一下,此处所说的数据质量,一方面是数据的质,其意有二,首先是这些数据能不能把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都包括了,有无缺漏,有无多余。要知道,信息是有成本的,要把费用谋划放在心上。再者,数据的收集方法是不是妥当,能不能很好地控制信息的偏差,这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否则,你的分析方法再好,也是一场数字的游戏。我想,这两年的“被增长”“被就业”等事件,特别是近期的GDP数据打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是数据的量。数据量要足够,尽量不用小的样本去推断总体,当然,小样本推断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不过,此类现象属于小概率事件。

四、注重方法选择的“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统计技能也是如此。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一是谎言,二是该死的谎言,三是统计数据。”这并不是说统计真的会撒谎,撒谎的是搞统计数字的人。而这个人有可能故意撒谎,也可能是无意的过错。这主要问题的症结就是每种统计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要告知后学者。比如我们近期一直讨论的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的发布,认识它的真实性要考量平均数的适用范围,没有这个判断,这个数据的优劣是发现不了的。

五、让后学者充分实践

石井小学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8

现将我校2015年教育事业统计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做好今年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数据质量。为了使教育统计数据真实,在培训时带领大家学习了统计法,使大家认识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时有法可依的。

二、加强培训工作

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了教育事业统计的水平。

三、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加强对基层学校教育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下去查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制度和网络建设,全县教育统计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作成绩非常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四、做好培训工作

按照教育局要求,我校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为今后的统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确保教育统计数据准确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中心任务。我校教师认识到,学校是教育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分析全市教育事业的基出。因此,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可靠非常重要,我校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和 把关非常严格。

六、加强教育统计资料管理

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统计数据按要求整理,装订整齐,保管规范。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统计法制建设是政府统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构建和谐统计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创新”:

重点人群 一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加强乡、镇主管领导及统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直接面对统计调查对象,是实施调查任务的执行者,其行为对统计调查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为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大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能力。三要加强统计调查对象的法人、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合法诚信经营,促进企业依法统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资料。

重点区域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宣传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便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统计工作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因此应将宣传的重心放在工业企业的集中地和商贸流通业的发达地。比如各类型的工业园区,发达的商业区,还有城内的主要商业街、商贸区等。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是法制宣传教育薄弱区,也是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空白区。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农村又是农民工的输出地,因此要将统计法制宣传与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等内容打包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重点内容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要最大化,内容十分关键。宣传的内容要紧贴形势,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统计系统的中心工作,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2010年是人口普查年,统计普法宣传就要紧紧围绕人口普查,利用人口普查这个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挥普查的社会动员力量和载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既宣传了统计法律法规,又提高了普查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创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源泉。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和体现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在法

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上,应以满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二是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是法治工作的一部分,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三是要树立“大部门”、“大资源”的观念。统计法律法规毕竟不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因此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其他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借以社会资源为补充,实现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

创新机制 机制创新是统计法制教育工作创新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呼应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要成立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乡、镇和部分企业的主管领导一并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上有号召、下有行动,上有支持,下有作为。为做到优势互补,还要强化部门间联动,构筑和完善各法制宣传成员单位间的联络制度,确保运转顺畅,各方积极响应。其次是形成培育专业统计法制队伍的人才机制。以统计局干部为骨干,各乡镇统计干部为枝叶,鼓励法律相关专业的人才从事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挑选责任心强、积极上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统计执法队伍中来。通过学习培训、执法实践,全面提高队伍的法制宣传教育水平、执法办案能力。第三是引入考核评估机制,逐步在绩效管理上寻求突破。

统计工作浅析 篇10

关键词:统计工作;职能;任务

一、统计工作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的最基本职能,它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存贮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为公共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决策提供服务。

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统计的监督职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评判、检验和调整决策方案,它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资料,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进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指运用统计手段对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和预警。

二、统计工作的任务

任何学科的实践都是为了解决主观对客观的认识问题。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工作,这种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过程。

1983年12月公布施行的,并经1996年5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第2条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四项:

(一)为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计划的编制,都离不开对各种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掌握各种情况需要信息,而统计工作提供的统计资料就是信息,它是制定各项正确方针政策、方案规划的有力保证。(二)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监督在实施各项方针政策、方案规划时,也离不开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就可以及时了解执行情况、效果。如发现问题,也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为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提供资料。运用统计资料可以逐日、逐旬、逐月地公布生产进度,以便随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统计资料,还可以开展统计评比,以激励群众主动关心企业命运、参与企业管理,从而为管理和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资料。(四)为进行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统计要加强国内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做好统计资料的积累工作,加强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反映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客观的数字资料,也为国际社会通过统计数据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加强国外经济发展各方面统计资料的了解和研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部分,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使用提供资料依据。

三、统计工作的过程

和人类其他所有的认识活动一样,统计活动也要经过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矛盾的特殊性到普遍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具体的统计认识活动来看,统计工作是由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四个环节组成。

(一)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個方面和各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它的结果表现为各种标准、规定、制度、方案和办法,如统计分类标准、目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普查办法、统计整理或汇总方案等。

统计工作是一项高度集中统一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统计总体范围、统计指标的口径和计算方法,还是统计分类和分组的标准,都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只有科学地进行统计设计,才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步骤、统一行动,使整个统计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质量。因此,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先导。

统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和统计分组的设计、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设计、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联系、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

(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方案的要求,采用各种调查组织形式和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所研究总体的各个单位进行观察、登记,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统计认识活动由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客观、全面、系统、及时,直接影响到统计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三)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和汇总,将分散的、零星的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各组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统计整理是将对总体单位特征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在统计工作中,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数量分析,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进而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咨询建议,以及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

一般来说,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是依次进行的,各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同时,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失误,都会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的大局。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从整体上取得良好效果,各阶段也可以相互渗透、交叉进行。例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实行边设计、边调查、边整理、边分析;有时,在调查、整理阶段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或者对原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改进;有时,在统计分析中现有资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调查、加工整理和计算工作等。

浅谈统计继续教育 篇11

一、统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 继续教育是统计从业人员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在充满竞争的新形势下, 统计从业人员原来掌握的统计知识, 已远远落后于统计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参加统计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创新能力,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继续教育是统计从业人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以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二、统计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 对统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人员不能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统计, 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认为继续教育的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 会增大本单位的成本或者个人的经济压力, 不愿对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时间投入或是资金投入, 这在不同程度都影响着统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2) 统计继续教育模式落后、流于形式。目前统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还停留在人工面授阶段, 教学多数局限于“读本+黑板”、“宣读+板书”的单一形式, 基本是“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 很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另外, 现有的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往往就是搞三两天的集中学习, 学员能否接受, 学习效果、实用性怎么样, 并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考核或考试制度。不但学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而且不能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或者总结, 无法为下一期培训提供好的借鉴。难怪在继续教育中总是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交了钱, 发了书, 就算过了关”。

(3) 统计继续教育针对性不强, 内容设计不够科学。在目前的统计从业人员队伍中, 正规学历、职业水平层次不一,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也参差不齐。

统计继续教育内容一般局限于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法规制度的培训, 没有考虑统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论是什么学历, 也不管什么职称, 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是千篇一律, 课堂上明白的、听不懂的同样都感到索然无味, 这种状况, 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 还影响统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继续教育的内容一般偏重于统计专业知识, 涉及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的不多, 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涉及甚少, 造成内容设计上不科学、不够全面, 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对复合型统计人才的要求。

三、搞好统计继续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提高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实行统计继续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体, 加大对统计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意识, 使广大统计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统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

对于统计人员继续教育, 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 还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 使统计人员认识到如果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将很难做好本职工作, 无法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 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创新开展工作

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 教员面对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在职人员, 应该用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方式。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黑板+粉笔”、“上面讲下面听”教育形式。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 可采用如多媒体教学、实例演示、案例分析等等形式, 还可采用研讨会、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办法, 下课后师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总之, 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又结合实际的培训教育形式。

与此同时, 还要注重对培训的评价。培训班结束, 不论教员还是学员都不能一走了之, 教员应主动征求学员的意见, 解答课内遗留问题。学员也应积极配合, 做好信息反馈, 对培训的情况 (包括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员水平) 作出真实、准确的评价;管理组织部门则应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教训, 以便在下期培训中做出改进。

3. 继续教育要分层进行, 各有侧重

统计继续教育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对象, 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 要各有侧重。

对高级统计专业技术人员, 侧重培训本专业、本学科最新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使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提高分析和创造能力, 成为本学科、本专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中级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则要结合本职工作, 重点培训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使其更新知识, 扩大知识面, 培养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应主要进行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 使其提高业务水平,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统计的信息及监测预警职能愈来愈强大, 统计从业人员应适应统计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继续教育培训, 努力成为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的统计专业人才, 从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知识总量激增, 应用周期缩短, 需要统计从业人员要有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智能结构。而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加以解决。

关键词: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余小途.关于统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浙江统计, 2007 (2) .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12

2017年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在教育统计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做好教育统计工作,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教育部(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了本校教育统计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我校教育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二、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为做好我校的教育统计工作,成立了一支精干的教育统计队伍。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工作成绩非常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三、开展教育统计专题调查

“十三五”时期,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渠道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推动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等。针对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统计工作,我校组织教育统计人员有开展调研,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统计的方法和措施,保障了教育统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确保教育统计数据准确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教育统计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是教育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分析教育事业的基础,因此,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可靠非常重要,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和把关非常严格,每年都要撰写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五、加强教育统计资料管理

建立了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统计数据按要求整理,装订整齐,保管规范。

单县浮岗镇初级中学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流程 篇13

计工作的思考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技能专、时效性快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统计工作经历了由过去单一的手工录入、珠算汇总到微机操作报表汇总直至目前由党员和党组织信息数据库直接统计的演变过程,做好新形势党内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报表质量,为领导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内统计工作现状

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充分认识到党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统计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的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强化领导,不断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充实配强专职人员,为党内统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统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级组织部门为党内统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物资帮助。在办公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实现办公场所共享。克服办公经费紧张的困难,购臵党内统计专用设备。特别是集中汇总阶段,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必须的硬件设备,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极大的提高了统计效率。

2、统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为确保统计工作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各级组织部门专门挑选了政治素质高、责任

1心强、精通组工业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历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从事党内统计工作,使统计干部队伍逐步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学历化。很多党内统计工作人员直接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党组织设臵、发展党员、党员队伍结构状况比较熟悉,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有组工业务技能,基本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3、统计报表质量明显提高。统计工作由过去简单的手工录入、珠算的原始方法逐步改进到目前由机器自动汇总直接生成统计报表,减少了过去人为因素导致的计算失误。各基层党组织在集中汇总阶段,通过自查、互查、反查等多种方式,对照统计项目和指标解释,逐个审核逐条分析,采取纵向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报表新增项目,数据变化较大的,反复检查、深入分析、认真推敲,提高了报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4、统计作用发挥明显增强。统计报表中党组织数量分布情况,特别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党组织情况,为科学设臵党组织,扩大党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消除党建工作盲点,提供参考资料;党员职业分布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年龄结构、发展对象职业情况,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党员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农村党员情况为村“两委”换届,提高交叉兼职比率提供决策参考。有了党员和党组织信息数据库,党建工作效率也明显加快,以往要某一口径的数据,需要翻阅档案人工计算,费时

费力,现在只需点点鼠标,数据很快就可以提供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统计工作有了明显改善和规范提高,但各级组织部门在开展工作中也存在不平衡,分析起来,既有思想认识、统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硬件设施配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级组织部门重视程度不平衡。基层党组织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决定了统计报表的质量,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统计工作存在偏见,片面地认为统计仅是玩“数字游戏”,对这项工作缺少理解和认识,因此在人、财、物力配备上重视程度不够高。

2、硬件设施配备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党内统计工作需要高性能的微机设备,特别是党员和党组织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对党内统计工作硬件设施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器配臵高低、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统计工作的速度与质量。

3、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个别组织部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由于工作需要,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又不能保证严格的交接程序,导致工作“脱节”,业务生疏。

4、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一年中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集中1—2个月就可完成,这对统计工作者来说,缺乏一种经常性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无法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策建议

要确保统计报表中每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杜绝“有水分”的报表,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性数据开始,认真审查,层层把关,严格上报。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自觉性。各级领导要把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自觉做到“三到位”。一是明确责任,确保精力投入到位。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制, 不仅要明确统计人员直接责任,还要强化分管领导具体责任。二是划拨专项资金,确保经费投放到位。党内统计工作对硬件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配臵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建议各级组织部门每年列支一定比例专项资金优化统计设备。三是严格奖惩,确保考核监管到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统计报表质量完成较高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给予一定表彰;对敷衍了事、态度不认真的要给予严肃通报批评。

2、选好配强人员,提高统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严格标准选人。统计人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统计质量。建议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由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熟悉组工业务的人员担任,且从事统计工作不得少于3年。二是强化措施育人。工作中,要加强对

统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学习更新,做好 “三个结合”,即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与对下业务指导相结合,业务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三是科学合理用人。党员和党组织信息数据库普及后,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维护与更新,特别是网上接转党组织关系在部分地区已有试点,下一步推广使用将是必然趋势。因此,要选用一名靠得住、责任心强、精通组工业务的优秀年轻人才专职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发挥应有作用。

3、加强网络建设,确保数据库信息交换的快捷高效。合理利用现有的统计设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域内党员党组织关系网上转移,既做到单位与单位之间信息交换及时,又避免出现数据无法对接、增大统计人员工作量的情况,确保人员调出不漏管、信息接收不延误、数据资源不浪费。

上一篇:垃圾处理协议下一篇:工作总结思想学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