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在我心中的作文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制在我心中的作文(精选6篇)

法制在我心中的作文 篇1

阳光不能摆脱影子独行,人类必须靠严格的法治来束缚感性。从巴比伦时代升起在天际的名叫法制的星,古人仰望,今人探索,白云苍狗,风云变迁,它的轨道在时间的蜿蜒中无限地接近最平凡的土地,甚至今天,我一个高中生,也可以在纸上浅谈自己心中的法制。

发质也许不是一个以我那微薄的阅历可以信手拈来的话题,但在我曾有幸探寻的书海一隅中,也许有法制的一个侧影。

公元前18,一群来自古巴比伦宫廷的奴隶在烈日下磨平一块即将创造历史的石头的棱角,他们用粗糙的手指紧捏石刀,在石面上刻下一个个昭示着人类历史里程碑,却也昭示着他们悲惨命运的微凹符号。如今,它静静地立在大英博物馆的玻璃展橱里,柔和的彩灯下,它还留存着两河流域阳光炙烤的痕迹,但石面不再剥落呛鼻的石灰,奴隶滚烫的汗水也已经风干,唯一留下的,是它肃穆的黑,以及讲解员口中它身负的早已不是秘密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几千年后,人们这样称呼它,不是以那将它扛出高山,将它打磨成现在模样的人们,而是以那个遥居宫廷,早已陌生了两河的阳光的王来命名。在法制出现的最初一段时期里,人们说:“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刀斧也。”无论是仁厚,或者是严酷,那时的法治都只做、是统治者手中可以歌唱也可以喋血的傀儡。它离真正生活着的人们那么远,离我心中的法制,更是遥不可及了。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心在觉醒,法制的完善与延续还真是没有尽头。几千年后,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一张令箭,掷地有声,我未曾亲睹包公风采,但我相信,那一刻这个流芳百世的英杰黝黑的面孔必然是严肃的,沉静的,满是对法制的敬畏,敬仰。亲侄儿的血溅在公堂的牌匾上,长嫂在啼血。大义灭亲的故事之所以能被传唱千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法制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法治不议,则民不相私。”正义是唯一的信条。然而,从小受最主流的传统教育熏陶的我,一向最仰慕包青天刚正不阿清名的我,今天行文至此,居然也像那些批评家,那些诟病包拯的`人一样迟疑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包拯一样的抱负和胸襟,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法制的最终目的,是法治,法治治下的,是人。然而,绝对公正的法制,却在违背着人的本性,淡化着天理伦常,在逼迫着人们在良心和正义之间抉择。这就是真正的法制吗?

我听说近些年来,法律作出了修改,允许了“亲亲相隐”,这是何等的创举。

我很庆幸自己是活在当下的,在这个法制逐步健全的社会里,法制在以更近合人性的方式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更仁厚的方式对待恪守道德与法规的人们,在以更强硬的态度捍卫着正义和底线,在以更合理的条款制裁着心存恶念的凶徒。

法制在我心中的作文 篇2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作文教学中。特别是要注重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关注学生自身实际的体验和感悟, 指导和引领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下面以《祖国在我心中》这篇演讲稿的教学为例, 具体谈谈在作文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做法。

一、价值观:向人心喊话———范文聚焦正能量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 模仿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模仿能产生表象, 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 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 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中的仿写教学, 是历来最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 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作文教学手段, 它不仅能为学生纯熟运用语言打基础, 还能让孩子们在学习别人佳作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和感悟, 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文章立意上有所拔节。

《祖国在我心中》这节课要求学生写演讲稿, 对于刚上六年级的孩子来说, 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 都是很大的挑战。怎么办?只有借助范文, 让孩子们在学习范文中慢慢了解“祖国”这个题目该如何选材, 同时学习该如何写演讲稿。

1. 悟———精心的取材穿透价值观

取材是习作中第一环节, 它决定文章立意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学习范文的取材, 恰如给了他们一根拐杖, 可以帮助其拓宽思路, 多角度思考。

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中, 教师呈现两篇范文, 第一篇是《我是演说家》冠军得主梁植的演讲稿节选。他以《回家》为题, 以土尔扈特东归历史为引, 表达了“回家不需要理由, 不回家才需要理由”的博大情怀, 情动两岸。让孩子们了解到梁植心系祖国统一, 就是把祖国放在了心中。这篇范文本身就翻开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 没有说教, 就是通过从自己民族的故事说起, 说到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谈到台湾问题,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用演讲的形式传达给孩子们, 让他们了解演讲稿不仅要结合具体事例表达观点, 还被演讲者梁植那真挚而深沉的爱国热情所打动, 产生对于“爱国”和以往不一样的想法。第二篇以孩子的口吻写自己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立志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这篇演讲稿的选材还可以写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也是把祖国放在了心中。因为有范文做参考, 孩子们的思路慢慢被打开了。很多学生选材的角度相当的独特, 他们一方面是在模仿范文, 一方面又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简要摘录两篇:

“我爱读中国的古典诗词。小时候跟着妈妈念: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上小学时我沉浸在‘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好意境中……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就是把祖国放在心中。”

“天空不再湛蓝, 空气中充满雾霾, 保护我们的环境, 让我们同在蓝天下, 拥有纯净天空。”

2. 学——巧妙的构思承载价值观

文章的整个框架, 一般孩子都很难在落笔前明确的构思好。两篇演讲稿范文, 都有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学生听梁植的演讲视频, 总结出“回家”是他的观点, 土尔扈特东归, 香港、澳门回归是他表达观点的具体材料。他就是这样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的, 孩子们顿时清晰了解到写演讲稿的窍门所在。第二篇范文的教学, 改变了视频播放的形式, 直指文字表达, 出示演讲稿全文配以朗读, 孩子们在听的同时, 更关注演讲稿的结构和表达, 再次强化演讲稿“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这一要义。这么一来二去, 孩子们对于之前很陌生的演讲稿的写法特点, 就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 仿——恰当的表达诠释价值观

很多学生可能有很好的构思, 取材内容也相当精彩, 可内容写出来干瘪乏味, 不够生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表达技巧。语汇的积累和灵活的组合运用都是靠平时的多读, 而读后有意识的模仿能够让他们掌握技巧, 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梁植的《回家》在写法上, 处理材料详略得当, 详述土尔扈特部落东归, 简要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事例作为补充。“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一片浓雾白茫茫”梁植一开头就引用土尔扈特部落的民歌吸引观众。第二篇演讲稿不仅引用了名言“立志宜思真品格, 读书须尽苦功夫。”还运用了排比列举数据的方法:老师说, 今年, 我们12岁;6年后, 2021年——建党100周年, 我们18岁;34年后———2049年, 建国100周年, 我们46岁……我们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使演讲稿颇具气势, 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鉴范文进行仿写训练, 让他们掌握演讲稿的一些基本技巧技法, 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以读促写, 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价值观:向信仰膜拜———思辨凝聚正能量

立意的思辨色彩是高年级作文一个关注点, 也是中小衔接的关键, 要想孩子在中学有思辨能力, 写出具思辨色彩, 强调理性思维的文章,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课堂就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思辨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行, 要想写出好作文也很难。

什么是思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认识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等关系。思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是人立身处世和迎接社会挑战的必备武器, 掌握和运用它, 会使人终生受益。笔者认为, 有思辩作前提, 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会多一些体验而少一些说教。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渗透其中, 实为一举多得。

许多作文题, 都暗含了哲理思考的因素, 只要我们跳出题目, 反观命题的意图, 都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思辨性因素。《祖国在我心中》就是一篇极具思辨色彩的作文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多让学生思考事物间“大与小”“远与近”“正与反”的关系。

谈到“祖国”, 学生一般就会谈到祖国幅员辽阔、大好河山、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等令人骄傲自豪的层面, 写出来的演讲稿就会如出一辙, 都是高大上的赞歌, 离学生生活很远, 大多是大话空话甚至假话。其实, 祖国, 可以从环境保护带来的重大意义来谈;可以从社会存在的文明层面来谈;也可以从学习传统文化来谈。为了把“祖国”这个大的题材拉近到学生身边来, 教师告诉学生说:“祖国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从未离开。梁植心系的是国家大事, 但是, 不同的人在谈这个话题时, 角度不同, 请看一段新闻采访。”教师在课堂上播放CCTV在国庆节对市民关于爱国问题的采访片段, 片段中一个游客说爱国就是帮一个没有带钱买门票的老人垫付;一个菜农说爱国就是卖放心蔬菜……于是, 爱国在孩子们心中变成具体的行为, 大的话题立刻化成了身边的小事。

一般来说, 当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爱国的“骄傲与自豪”的感情后, 当孩子们的思路已经从名人、名胜和国家大事转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来, 就可以动笔了。但是笔者在教学到此处时, 宕开一笔, 抛开“骄傲与自豪”不谈, 借网络青年作家周小平的视频《你好, 我是中国》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那里有清澈的河水也有被污染的河水;有湛蓝的天空也有雾霾漫天;有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也有在贫困山区生活的孩子;有扶盲人过马路的文明中国人也有在海滩随地乱丢垃圾的中国人。视频最后的一句“她老旧凋敝她也焕发新生;她让人揪心也让人安心”———引发孩子们思考。在讨论中, 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深沉, 有的孩子甚至思考改变农村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 有的则想到文明就该从身边做起, 做文明的游客, 做环保卫士就是把祖国放在心中。这就是思辨的力量。显然, 这样的立意细化得多, 深刻得多, 思辨性强得多。

法制在我心中的征文 篇3

每当我穿过马路,总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群人走在斑马线上,而此时的红灯已经亮了,一辆辆车疾驰了过来,一个个师傅被迫踩下了急刹……

“你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应该把法制放在心中,哪怕只是一点儿违背法律的事,也坚决不能做。”每当我站在马路边,总会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这句话。

爸爸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和爸爸去大商场,坐在爸爸的车里,看着一个个老人,孩子冒着红灯的危险,跑向马路的对面。每当这时,爸爸总会叹气,摇头。他的双目注视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车子缓慢的开着,心中似乎在想什么,脸色显得十分严肃,让人有些害怕。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望着周围的红灯闪烁着,人们快速穿行着,看着,看着,心中不觉感到有些晕。

漫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汗水一滴滴地流了下来,我又如何能忍住呢?开始大闹,大叫催促爸爸快点开。可是,爸爸却仍然紧握方向盘,小心翼翼地转动着。

终于,商场出现在了车窗上,让我有些兴奋,爸爸见了,对我笑了起来:“要到了,要到了,可别再板着脸。”我又怎么会?有好吃的,当然开心啦!我已将当时的烦闷抛向了九霄云外。

而就在我的开心和爸爸的分神中,我们把商场遗忘了。刚过了商场,爸爸突然反应过来:“过了,过了!”虽然他心中有些急切,但车子已经过了,要到商场就得绕一个大圈子呀!我紧张的叫到:“老爸,快掉头,反正就这么远了,回去吧,反正这儿也没有摄像头。”而此时,爸爸的脸色映照在了车上的反光镜上,看起来十分严肃:“这是爸开车的底线,遵守交通法规,爸爸希望你做事要守得住两条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我记得,他的脸崩得很紧,让我无法忘却。但那时我还小,还不懂老爸说的深刻含意。只好静静地看着他……

几年后的我,回想起那天的事,不禁让我想起刘备对儿子刘禅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名句。没错,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尽管所违背的法律再小,也不能为之。

法制在我心中征文【荐读】 篇4

当我在看“动物世界”时,有一期讲的是北极熊,北极的“王者”,可是如今,“王者”的领地在不断缩小,为什么?因为人们不断地砍伐树木,并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冰开始融化了,水位上涨,也许再过几十年,“北冰洋”将要变成“北汪洋”了,北极熊也会随着北极的消失而灭绝!

唉!多么一件可怕的事啊!人类的错误有可能毁灭地球。但有的人已经开始醒悟了,许多人开始行动了起来。

广州已正式将垃圾分类放置入明文规定,再近一个月的运应期后,违者将会受到处罚,这是多好的方法啊!用法律这个强硬手段介入,害怕什么,没有人会乐意触犯法律,它是一睹金刚墙,把绿色安全地包裹进来,这个行动应将会在中国普遍,绿色将会在中国蔓延!

3月23日,上海首次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一些城市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站了出来,巴黎,伦敦,纽约,雅典,悉尼,罗马等88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看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悉尼在夜晚灯光下绚丽的照片,另一张是没有灯光的照片,在我眼中,第二张更美:少了张扬,多了成熟;少了绚丽,多了自然。我想这才是城市最美的时候吧!不久的将来,我也许在上海的夜空中我也能够看到灿烂的星空。

法制在我心中的作文 篇5

为了进一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2018年4月18日上午,柳垭小学开展了“法制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活动,每个演讲选手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从身边小事内容出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讲。在演讲中,同学们用昂扬激情、声情并茂的演讲,表达了他们自己对“学宪法讲宪法”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政教处对本次演讲比赛做了总结,对成绩好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了鼓励,望他们再接再厉,下次争取获得更佳成绩,并宣布由五年级的苟怡秋和六年级的罗佳宇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城北教育督导办里的“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

此次活动在今后还会继续进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法制教育,让同学们做到“人人懂法,人人讲法”。

责任就在我心中 篇6

一、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 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是搞好教学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以心换心, 以诚对诚, 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都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 深入了解学生, 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 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这样教师的要求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他会不需要任何论证就按照教师的教导去做, 因为他信任你, 相信你。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 学生自然会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教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 各行其事, 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的班级, 作为教师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富于同情心, 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 学生就会与教师亲近, 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 学生也愿意和教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 心就会往一块儿想, 劲就会往一处使, 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只晓理, 不动情, 干巴巴的说教, 枯燥乏味, 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 这时教师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 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 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 教师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五、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

爱是联结师生心灵的纽带, 是进行成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也说到:“我们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工作, 热爱学生, 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学生服务。

(1) 课堂是教师, 课下是朋友

课上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课下主动和学生谈心, 深入到学生当中, 和学生一起聊天、讲故事、玩游戏, 让学生感到教师很容易接近, 和蔼可亲。学生有什么话都能和教师说, 把教师当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所说的:“要让学生喜欢学习, 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

(2) 教师的行为时刻都感染着学生

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都影响着学生。一个温情的眼神、一个爱抚的举动、一句深长的话语, 都感染着学生。当一次次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时,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无动于衷, 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在与教师的接触中, 学生们也增加了爱的积累, 他们会逐渐懂得什么是爱, 以及爱的意义, 进而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别人, 对待社会, 对待人生。并会在此基础上产生回报爱的需求, 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 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 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最终由一个爱的接受者成为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从而学会了怎样做人, 做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 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提高, 最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用爱点燃希望

教师不但具有驾御课堂的能力, 还要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像磁铁, 学生如同铁屑一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当中, 教师教的活, 学生学的轻松、愉悦。注入师爱, 用爱点燃希望。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 首先自己心里有阳光”。爱是教育的核心, 要发自于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情感需要是实施教育的条件, 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基础。

上一篇:1000字高二年级叙事作文:南京印象下一篇:乡镇廉政党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