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通用11篇)

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代表最好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活动】: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计算4与-3之间想减的方法来归纳总结。

步步探索,形成概念:

P22探究

【定义】: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为:

a-b=a+(-b)

【例题1】:计算:

1、(-3)-(-5)

2、0-73、7.2-(-1.8)

4、(-3111)-5244

【例题2】:

1、比2℃低8℃的温度。

2、比-3℃低6℃的温度。

【思考】:同桌之间相互探讨,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只有a>b或者a=b,我们理所当然会做,那么,在a

【例题3】: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和减法,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为:(-20)+(+3)+(+5)+(-7)

【思考】:这里这个计算将会用到什么运算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设计可以是学生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由此可以归纳出:a+b-c=a+b+(-c)

【问题4】:对于计算(-20)+(+3)+(+5)+(-7)我们可以如何去理解?前后同桌讨论。

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例题3】:计算:

1、1-4+3-0.5;

2、-2.4+3.5-4.6+3.53、(-7)-(5)+(-4)-(-10)

习题1.3:

必做题:1:(2)(4)(6)(8)。2:(2)(4)6、9、10、11、12 选做题:

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2

关键词:有理数加减法,运算错误,建构主义,教学对策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若能及时得到纠正, 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英国数学学会会长R.L..Schwarzenberger在《错误的重要性》中提到:错误在数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 错误帮助了数学的发展;错误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数学错误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数学错误对 教师而言, 可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工具, 由此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知识结构, 从而使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错误的纠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从中不仅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 更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这对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生作业的典型错误

“数与运算”一直都担负着“数学启蒙”的重任 , 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有理数运算既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运算, 又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 同时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在数学领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这个挑战?笔者一开始是按照课本《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授课的。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 再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 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 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 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 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要掌握好这个法则, 必须熟练掌握绝对值和相反数;而对于大部分学生,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 负数、绝对值和相反数是非常抽象的。于是, 当这些概念出现在加减法法则中时, 学生就晕头转向了。

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有以下几类:

典型错误一:不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对负号视而不见。

题1:-4-7

错解1:-4-7=-3

错解2:-4-7=11

正解:-4-7=- (4+7) =-11

错误分析:学生无法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典型错误二: 加括号的作用只是在书写上突出先计算的部分。

题2:-3+5

错解:-3+5=-8

正解:-3+5=+ (5-3) =2

错误分析:通过访谈, 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路如下:-3+5=- (3+5) =-8。学生完全不考虑去掉括号和添加括号时括号内数字的符号是否受到影响, 认为加上括号只是在书写形式上起到重点突出的作用, 想要先计算的部分直接用括号括起来就可以, 结果经常因为符号问题出错。

典型错误三:相反数与倒数的概念混为一谈。

题3:5- (-7)

错解:5- (-7) =5-1/ 7 = (34) /7

正解:5- (-7) =5+7=12

二、造成学生作业错题的原因

从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 我们不难发现出错的根源在于, 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无法准确判断绝对值和相反数。应用课本所给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运算时, 学生必须先判断是否同号, 绝对值是否相等。而这两步令很多学生顾此失彼, 因为在小学阶段的运算中, 不需要这么麻烦。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小学计算没问题, 而上了初中后计算能力却下降的原因。

因此,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得到的。在建构主义中,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熟练掌握非负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年级的有理数加减法只是在这基础上多了负数的运算。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我们只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 学生就可以建构起新知识。

三、解决学生作业错题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何把有理数的加减法变成小学的加减法? 事实上, 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 教科书和教师课堂教学中专门讲解了算式简写后的读法。如, (-20) + (+3) + (+5) + (-7) 简写为-20+3+5-7后, 可以读作“负20加3加5减7”, 还可以读作“负20、与正3、与正5、与负7的和”, 按后一种读法时就意味着把它们都看做加法, 可以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即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运算。

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有理数加减法运算, 经过加法交换律的变换后, 可以变为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其中A、B为非负有理数) :

(1) -A+B=B-A;

①当B>A时, 结果是正数。如题2:-3+5=5-3, “5-3”是小学的知识, 学生很快就可以算出正确答案为“2”。

②当B<A时, 结果是负数。如:-7+3=3-7, “3-7”是小学六年级的内容, 小数减大数, 学生也可以很快得到答案是-4。

③当A=B时, 结果为零。如:-5+5=5-5=0。

事实上,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并不需要学生记住A、B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题目, 具体判断分析, 得出答案。

(2) -A-B=- (A+B)

如题1:-4-7=- (4+7) =-11。

比起课本给出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这两种情况更简洁, 并且容易记住。为了变成这两种情况, 学生只需要掌握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及加法交换律, 而这些知识在小学已经学过, 学生普遍掌握得较好。换句话说, 添括号、去括号及加法交换律就是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

我们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后, 发现学生运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计算速度也有所提高。学生不再恐 惧有理数的加减法,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其实不过是小学的计算问题。

四、针对有理数教学的建议

(一)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1.加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 没有必要对加法和减 法分开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数学老师对课本的利用率并不高, 特别是《有理数加减法》这一章。教材的编写, 把加法、减法区分得太清楚。根据教材, 学生必须先学好加法, 才能学减法。事实上, 减法只是加法的逆运算, 尤其是在引入负数以后, 减法也可以当成加法。

2.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 在引进有理数加法之前, 正 式介绍添括号、去括号法则。

虽然添括号、去括号法则在小学已经学过, 但是课本上没有正式介绍, 学生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当括号前面是减号时, 去 (添) 括号后, 学生总是忘记“括号里各项要变号”。对于去 (添) 括号的内容 , 七年级的数学教材安排在《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才正式介绍。 这样的教材编写并不合理, 应该在学有理数加减法之前就给出详细的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二) 对教师的建议

1.灵活处理教材, 而不是照本宣科。

新老师容易受教材的影响, 习惯依赖教材, 不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尽信书不如无书”, 新老师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必要时重组教材, 力求使教材内容适合所教的学生。

2.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这堂课怎样讲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诸如此类的问题,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因为学生是本节课的受益者。多与学生沟通, 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通过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法理解掌握教材。

参考文献

[1]张莹.七年级学生关于有理数运算的错误概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丁琪萍.有理数运算中学生常犯错误的分析[J].抚州师专学报, 1999, 3.118-119.

[3]郑毓信.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帮你彻底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3

一、灵活运用有理数的两个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两个法则都是课堂上老师通过举例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的,应该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而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各种运算法则中也以加法法则最为复杂,所以对加法法则的准确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做有理数加法的题目时,应注意遵循“一定、二求、三和差”的步骤,即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一个加数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如,计算下列各式:(1)(-4)+(-5);(2)(-8)+(+3).

运算过程如下:

(1)(-4)+(-5)(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4+5)(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9.

(2)(-8)+(+3)(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8-3)(和取负号,因为-8的绝对值大,绝对值再相减)

=-5.

注意:在第2个小题中,不能只顾计算8-3,而丢掉“-”号,应该按照法则逐步思考,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二、加减混合运算有技巧

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先把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采用不同的技巧处理,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有理数加法要做到“四先”:

(1)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

(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可以先行相加;

(3)有相反数可以互相消去得0时,可以先行相加;

(4)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即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最后再把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

例如,计算:(1)(-6)-(+5)+(-9)+(-4)-(-9);

(2)2--+--2.

运算过程如下:

(1)原式=(-6)+(-5)+(-9)+(-4)+(+9)

=-6-5-4+9-9

=-6-5-4

=-15.

注意:把减法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括号和加号.把互为相反数的-9和+9结合在一起,可以消去这两个数,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2)原式=2+-++---2

=2---2

=2-1-2

=-1.

注意:把同分母的数结合,结果的“-”号不能少.

当然,除以上运算技巧外,还有凑整、拆分相加、倒序相加、巧妙组合、错位相减、分配律的逆用等方法,采取何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注意克服在小学学习中形成的某种思维定势

在小学学习时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会影响现在的学习.例如,两个加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有的同学可能会误答为“正确”.由于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从正数和零扩大到有理数,当两个加数都是负数,或其中一个为0时,两数的和一定不大于某一个加数,如(-6)+(-7)=-13,(-4.5)+0=-4.5.因此上述说法是错误的.这种“举反例法”是说明错误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一练:1.有一只蜗牛在井中沿井壁爬行,第一天它前进了1厘米,第二天它后退了2厘米,第三天又前进了3厘米,第四天它又后退了4厘米,以此类推,过了100天,蜗牛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

(参考答案:过了100天蜗牛后退了50厘米)

2.计算:1-+-+-+-.

参考答案:计算结果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4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课-标-第-一-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2=0 得:a=0 且 b=0

强记:a0=1(a≠0);(-1)2=1;-12=-1;(-1)3=-1;

-13=-1;(-2)2 =4;-22=-4;(-2)3 =-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5

一、绝对值

要求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首次学习不易过难,在后续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其中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有理数的加减法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

一、绝对值

1、概念:

我们把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记作|a|.

①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即当

②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当

③0的绝对值是0,即当

时,时,时,.

由①②③可知,; [注]①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

②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它们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 ⑤绝对值为a(a>0)的数有两个,它们是a和-a;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2);(3)0.

[分析]首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再求它的绝对值.

解:(1)

2、(1)

(2);(2);(3).,则_________;,则

_________;

(3),则_________.

[分析]a表示一个有理数,所以应分a是正数、0、负数三种情况讨论.

解:(1)当x为正数时,当x为负数时,综上,.,;

[小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而且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法1:

法2:

(3),或

,或

3、填空

(1)若|a|=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若|a|=-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若|-a|+a=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时,; ;

;当

时,(即),解:(1)当

(2)

(3)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正数中,绝对值较大的数较大;

两个负数中,绝对值较大的数反而小;

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4、比较这四个数的大小.

解:因为,且

二、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

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

②两个负数相加;

③异号两数相加;

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

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

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

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

用法则中的哪一条;

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

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4、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因此,.,则,.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

5、计算

(1);

(2);

(3);

(4).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6、计算:

(1)

(2);

(3)

[分析]适当运用运算律.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小结](1)尽量把正数分成一组,负数分成一组分别计算;

(2)遇到分数运算时,尽量把异通分的分为一组.

7、计算

(1);(2);(3).

[分析]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8、计算:;

有理数加减法教案 篇6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2)-3+(-7);

(3)-10+(+3);(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例题1、2)]

例1 计算(1)(-3)-(-5);(2)0-7;

例2 计算(1)7.2-(-4.8);(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2)(+4)-(-7);(3)(-5)-(-8);

(4)(-4)-9(5)0-(-5);(6)0-5.

2.计算

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教法之我见 篇7

其实,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早就有了一些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知识,只是这种潜意识还没有被唤醒和总结出来.

笔者对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用下面的办法来进行教学.

一、由“小-大=负”来引出负数

学生在小学学习时,都曾有过“不够减”的疑惑,笔者认为这是引出负数概念的最好时机,不管该知识是安排在小学讲授还是安排在初中讲授,我们都可以用“小减大结果为负数”来引出负数概念.

总之,生活中需要负数,生活中也存在负数,例如,天气预报等.

用“不够减”来引出“负数”时,我们最好选用两个较小的自然数来求差,例如:

①1-2=?——因不够减,故差为负;又因为1与2之间相差1,所以1-2=-1.

②5-13=?——因不够减,故差为负;又因为5与13之间相差8,所以5-13=-8.

引出负数之后,对负数的结构可以描述为:算术数前有一个负号.

教学之初,“大”和“小”均指“大正数”和“小正数”,且正数前面的“+”号可以省略,但随着知识的加深,“小-大=负”中所说的“大”、“小”可以是满足大小关系的一切有理数.

二、借助相反数的意义来简化计算式子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仍是0.学习相反数之后,可以对双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如

-(+8)=-8,-(-6)=+6,-0=0.

这样,虽然“+”和“-”都有表示数的性质和运算双重意义,但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借助相反数的意义来简化带有双重符号的计算式子,把计算式子中的括号、多余的“+”省略,使运算式子变为代数和形式.如:

(+12)+(-25)=12-25=……

(-2)-(-6)=-2+6=……

0-(+9)=0-9=……

三、确定两个有理数加减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代数和形式下,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只有十二类:

第①,⑤,⑦,⑧,B11,B12类都是小学已学的旧知识.

第②类有三种,“小-大=……”、“大-小=……”和相等两数相减,而后两种也是小学已学的旧知识.

第⑥,⑨,⑩类的运算结果可以很容易得到,相当于把0及其前面的“+”和“-”抹掉后留下的数.总之,含有0的运算式子,包括第⑤,⑥,⑦,⑧,⑨,⑩,B11,B12类共八种,其运算结果均相当于把0及其前面的“+”和“-”抹掉后留下的数.我们可以把此规律简称为“见0抹0”.

经过上述筛选,留下来的教学重点、难点只有三类:

“小-大=……”;

“负+正=……”;

“负-正=……”.

四、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规律

对于“小-大=……”,已经在前面作了阐述,可在负数引入时消化这个难点,用“小-大=负”来表达其运算结果,该负数的算术数就是这两个大数、小数的差.

对于“负+正=……”,需分两个阶段来教,第一个阶段是利用生活中“先亏后赚,最后亏多少还是赚多少”来确定结果;第二个阶段是利用“取算术数较大前面的符号,再求两算术数的差”来确定结果.

上述两种运算的规律可以表述为“异号相抵”.

对于“负-正=……”,也要分两个阶段来教,第一个阶段是利用生活中“亏后再亏,最后亏多少”来确定结果;第二个阶段是利用“取负号,再求两算术数之和”来确定结果.这种情况的运算规律可以表述为“同号相并”.

五、两个有理数加减规律的解释

“同号相并,异号相抵,见0抹0”之规律适用于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加减.

同号相并——“同号”之意为“两个同号有理数的代数和”,式子化为代数和形式之后,其“外貌”上表现为两算术数前面同为“+”、或同为“-”.“相并”之意为“互相合并”,即:符号照抄,再求两算术数之和作为结果的算术数.(注意:不能用“合并”来表述“相并”,因为“合并”一词与“合并同类项”一词会产生混淆.)

异号相抵——“异号”之意为“两个异号有理数的代数和”,式子化为代数和形式之后,其“外貌”上表现为两算术数前面异号.“相抵”之意为“正、负数互相抵消一部分或全部”,当两算术数相等时,两个有理数互相抵消;当算术数不相等时,算术数较小的有理数被完全抵消,算术数较大的有理数仍有“剩余”,其符号为结果的符号,再求两算术数之差(大算术数减小算术数)作为结果的算术数.(注意:不能用“抵消”一词来表述“相抵”,因为“抵消”之意一般是指一对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或者说相等两数相减结果为0).

见0抹0——“见0”之意为“两个有理数的代数和中出现了0”,“抹0”之意为运算结果相当于把0及0前面的“±”抹去,保留下来的有理数就是所求的结果(当两个算术数均为0时,结果当然为0,小学生也知道0±0=0).

六、两个有理数加减规律的应用

【例】 计算

(1)(+12)+(-25);(2)(-18)+(-3);(3)(-2)-(-6);(4)0-(+9).

解:(1)(+12)+(-25)

=12-25………首先省略括号和多余的“+”,化为代数和形式,式中算术数前异号;

=13…………应用“异号相抵”,取大算术数25前面的负号,再求25与12的差.

(2)(-18)+(-3)

=-18-3………首先省略括号和多余的“+”,化为代数和形式,式中算术数前同号;

=-21…………应用“同号相并”,符号照抄,再求算术数18与3的和.

(3)(-2)-(-6)

=-2+6………首先省略括号和多余的“+”,化为代数和形式,式中算术数前异号;

=4…………应用“异号相抵”,取大算术数6前面的正号,再求6与2的差.

(4)0-(+9)

=0-9………首先省略括号和多余的“+”,化为代数和形式,式中含0;

=-9…………把0抹去,保留下来的有理数-9即为结果.

有理数加减法口算百题 篇8

2-3=

0-(-1)=

+9-6=

(-34)+(+89)=

-21-(+4)=

70-90=

-5+(+6)=

1-89=

(+56)-(+73)=

12-(+9)=

(--6)+8=

20+(+7)=

(-12)-(-9)=

-6+9=

+3-(-54)=

-3+(+7)=

9-(-1/4)=

3.2-8=

66-88=

-66-(+88)=

-66+88=

(-36)-7=

(-36)-(-7)=

(-36)+(+7)=

丨-2丨+(-4)=

-(+7)-(+8)=

+9-(-7)=

+9-(+7)=

-2-(+9)=

15-(-8)=

-2-(-9)=

-2+(+9)=

-2+9=

-81+29=

23-35=

-4+6=

-3-4=

8/9-16/15=

-3/4+2=

-1.2+(-2/3)=

-1÷(+1.2)=

丨-72 丨-(-2)=

+5-(-6)=

丨-9+3 丨 =

-(+5)-(+8)=

-3+()=-7

丨-6丨+()=-9

()+(-30)=-40

()-30=40

丨-3丨+(-3)=

-6+()=-9

-6-()=-9

-12=()+(-5)

2/9-(+5)=

+7+()=-2

-3.2+(+1/3)=

()-7=-27

(-35)-(+35)=

+35-(-35)=

-2-(-4)=

-6-丨-3丨=

-25-(+26)=

-5-6=

+8+(-5)=

-8-9=

-2-(-5)=

-78+6=

-78+(+6)=

-78+(-6)=

-78-(+6)=

8-90=

-78-(-6)=

+78+(+6)=

+78+(-6)=

+78-(+6)=

+78-(-6)=

-9+7=

78-6=

78-(-6)=

4-()=-1

4-()=1

()-4=-1

()-(-4)=1

()+(-4)=-1

40-()=-1

8-(-40)=

1-(-2)=

2-5=

-2-5=

-2+5=

-3.6+(-4)=

-3.6-4=

-3.6-(-4)=

3.6-(-4)=

+3.6-(-4)=

+3.6+(+4)=

-9.2-()=-2.6

+2.3-()=5.4

-2.3-()=-5.4

丨-3丨+丨-3丨=

-丨-3丨+(-3)=

-22-丨-3丨=

丨-3丨+(-3.1)=

(-6)-丨-3丨=

8-12=

8-(-12)=

8-(+12)=

8+(-12)=

-8-(-12)=

-8-(+12)=

30-67=

-30+67=

-4.5+2.7=

-8-14=

-8+(-14)=

(-8)-(-14)=

2-7=

+7-2=

-7-2=

1-2+3-4=

-1+2-3+4=

8+(-30)-(-6)=

-2-3-5-6=

(+7)+(+5)+(+2)=

初一上有理数的加减法 篇9

1.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2.教学重点/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引入

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度吗?

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先请同学们计算以下式子:(1)4-(-3);(2)4 + 3(4)9-8 ;

(3)9+(-8)(6)15-7 ;

(5)15+(-7)

三、由上面的材料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题1(1)(+10)-(+3)=______ ; 2)(+10)+(-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10)-(+3)=(+10)+(-3).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1)(+10)-(-3)=______ ;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四、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计算:

例2 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课堂练习

2.口算(1)3 – 5 ;

(2)3 –(– 5);

(3)(– 3)– 5;

(4)(– 3)–(–5);(5)–6 –(–6);(6)– 7 – 0;(7)0 –(–7);(8)(– 6)– 6(9)9 –(–11)训练提高

1.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

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

D.-3减去5

2.(-2)-(-4)=

;

0-(-3)=

.3.计算:

(1)(-3)-(+7);(2)0.3-(-0.2);

(3)-3.4-(-4.7);

(4)(-5.9)-(-5.1);

(5)(-20)-(+50)-(-5);

(6)23-17-(-7)+(-16)

4.通常人们将摄氏零上温度记为正数,零下温度记为负数,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8℃,最低气温是零下2℃,下列计算这天温差列式正确的是()

A.(+8)+(-2)

B.(+8)+(+2)

C.(+8)-(-2)

D.(+8)-(+2)

5.比-1小-2的数是

.6.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队进行游戏,每队的基本分为100.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后,各组的得分如表:

(1)红队比黄队低多少分?(2)白队比蓝队高多少分?(3)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4)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课堂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课后习题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 口算(1)(-4)+(-7);(2)(+4)+(-7);

(3)(-4)+(+7);

(4)(+4)+(-4);(5)(-9)+(+2);

(6)(-9)+0

2.口算(1)3 – 5 ;

(2)3 –(– 5);

(3)(– 3)– 5;(4)(– 3)–(–5);

(5)–6 –(–6);(6)

– 7 – 0;(7)0 –(–7);(8)(–6)– 6(9)9 –(–11)训练提高

1.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

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

D.-3减去5

2.(-2)-(-4)=

;

0-(-3)=

.3.计算:

(1)(-3)-(+7);(2)0.3-(-0.2);

(3)-3.4-(-4.7);

(4)(-5.9)-(-5.1);

(5)(-20)-(+50)-(-5);

(6)23-17-(-7)+(-16)

4.通常人们将摄氏零上温度记为正数,零下温度记为负数,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8℃,最低气温是零下2℃,下列计算这天温差列式正确的是()

A.(+8)+(-2)

B.(+8)+(+2)

C.(+8)-(-2)

D.(+8)-(+2)

《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篇10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3.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交流,发现运算规律,归纳运算法则。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教学难点

转化过程中符号的改变。课前准备 计算:

(1)4+(+3);(2)(—3)+5(3)0+(—7)(3)7.2+4.8(4)(-3)+(-5);(6)7+(—3)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都知道,今天,贺州的最低气温是15℃,最高气温是21℃;北京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4℃,那么我市今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多少?北京的呢?

(—)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 活动一:

(一)提出问题:由上面问题可知,计算北京这天的温差可列式为:4—(—3)如何计算:4—(—3)呢? 4—(—3)=? ?+(—3)=4 因为 7+(—3)=4 所以 4—(—3)=7 问题:我们每次进行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都要这么想吗? 由上面练习知:4+(+3)=7 因此 4—(—3)=4+(+3)

问题:观察上面等式从左到右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把—3换成—5,—9,—11看看你的发现还成立吗? 减数是正数结论还成立吗? 被减数是负数呢?

把—3变成8,10,13;把4换成0,—1,—5试试结果如何? 问题: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吗?

(二)归纳法则

师生共同得出: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用字母如何表示这一法则呢? a—b=a+(—b)活动二: 例题学习:

例1.计算

(1)(—3)—(—5);(2)0—7(3)7.2 —(—4。8);(4)(—3)—(—5)解:(1)(—3)—(—5)=(—3)+5=2(2)0—7=0+(—7)= —7(3)7.2 —(—4。8)=7。2+4。8=12(4)(—3)—(—5)=(—3)+(—5)=—8。

小结:由计算可知有理数的减法,被减数不变,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变为其相反数。练习: 计算:

(1)—1 — 2 ;(2)(+4)—(—7);(3)(—5)—(—8);(4)0—(—5)

(5)(—2。5)—5。9(6)1。9—(—0。6)例2: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多少米?

解: 8848—(—155)=8999(米)

答: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8999米? 轻松一刻:8848米有多高?你能用你身边的具体事物比较吗? 练习:

1、计算:

(1)比2℃低8℃的温度;(2)比—3℃低6℃的温度

2、某河流的水位第一天上升8cm,第二天下降7cm,第三天又下降了9cm,则第三天水位比刚开始的水位高多少厘米? 本课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困惑吗? 布置作业 P25 3; 教学反馈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 — = — +。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有专家对新课程的专题分析讲座;对课例的讲解;也有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收获不少,受益多多。现将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改变过去如何讲授结论,如何发现定理,公式,法则使学生理解,记忆,然后运用的教学方式,过去也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但这只是教师的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走,跟着老师学会,新的教学方式是要使学生会学。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按预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探索问题,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有意义的学习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使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学习材料必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生活实际和数迷的发展都是有用的,另外,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要具有适当、可以与新知识进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知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新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度适当,新知识对学生既有智力的挑战,又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赢得挑战,新知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处于最近发展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成功一半。

三、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学生通过在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发表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有个性的过程。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从重功能。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地重视起来。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再次,改变了教师支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课来。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对于本次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当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也可以说,它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是互动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篇11

丁沟中学何志伟

一 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

1、例

2、例3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

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4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7)-(+3)=+4(+7+(-3)=+4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7)-(+3)=(+7)+(-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4)-(-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减数变号

3、出示小黑板,讲解例题2和3.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的练习,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随堂练习第1题口答,知识技能第1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64习题2、3、4、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上一篇:(定)关于做好采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下一篇:35kV变压器缺相运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