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
一、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加以推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汇总各市州上报数据,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比增长76.5%,其中:高效节能产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约800亿元。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比20增长4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较2010年翻了一翻。总体来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初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骨干企业。
在高效节能领域,有从事电力能源装备的长动集团、武汉南瑞、三环发展、合康变频、大力电工、孝感大禹、襄阳万洲、追日电气等,从事蓄热式燃烧的仙桃神雾,从事节能窑炉的华窑集团,从事三联供空气源热泵的武汉朗肯,从事半导体照明的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匡通电子,从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的武汉沃尔浦等。长动集团20万千瓦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神雾公司占有国内高温空气燃烧应用份额50%以上;宜昌匡通电子在国内LED封装行业居于龙头位置。
在先进环保领域,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中钢天澄、凯迪水务、武汉华电、中碧环保、天虹仪表、方元环境、华丽环保、创新环保、合加环境、东之盛、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等。都市环保自主研发的“氨硫铵烧结烟气深度脱硫”技术和“双循环三段式脱硫塔”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研发的可热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决废弃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管式超滤膜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钢天澄是国内除尘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马、法利莱、江南实业、宜昌立帝、华山水产、华新水泥、黄石大江集团等。格林美是国内城市矿产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荆门、武汉、仙桃等建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大难题,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并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
(二)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显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呈现出依托骨干企业向重点园区和区域集聚的发展格局。
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以西门子、阿海珐和国电南瑞公司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了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应用装备产业基地。黄冈节能窑炉的发展颇具特色,华窑集团、中洲窑炉、中亚窑炉等行业领军企业正抱团推进“绿色工业窑炉”省级标准制定,填补国内该项标准的空白,黄冈逐步成为“窑炉之乡”;襄阳以大力电工、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企业为龙头,建立了襄阳软启动产业联盟,成为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生产基地。
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凯迪电力、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中钢天澄、绿世界、芳笛环保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电力环保、水处理、节水技术和设备、环保工程总承包等领域门类齐全、优势突出。20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收入789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一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初步构建了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已形成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200万吨、年处理利用各类再生资源130万吨的能力,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黄石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山工业区内武钢、武石化之间实现氮气和氢气资源互补,武钢、青山电厂与利用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工程机械装备再制造园区聚集了龙工、三一、千里马等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生产与再制造厂家,形成了再制造产业集群。格林美在荆门高新区打造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13年产值超过23亿元。
(三)社会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增强
我省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企业年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约17亿元。每年争取国家支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资金近15 亿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不仅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推动了建材、化工等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武钢集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节能环保为主攻方向的企业,如武钢金属资源公司对冶炼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生产矿渣微粉等产品,年产值超过80亿元。中节能等央企也开始在我省投资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拟建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近12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备力量。
(四)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逐步加大
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制定了节能产品推广、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出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办法,安排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引导资金。鄂州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依托高新区建设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荆门市出台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立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襄阳市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拥有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东风康明斯国家再制造试点等一系列“国字招牌”,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超额完成 “十二五”规划目标。同时,发展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两小一低”。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5%,产值仅为江苏的四分之一,浙江、山东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具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技术水平偏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高端设备制造的企业不多,大多属于一般加工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在高效锅炉、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和汽车拆解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撒得不开、聚得不够”,部分市州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成熟。
(三)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节能减排总体上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动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相关的目录清单、资质资格认定较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以为市场接受并得到应用推广。现有的节能环保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资金积累缓慢,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四)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一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没有把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二是在需求牵引方面,国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来推动节能减排和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广使用本地产品,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发力。三是在投资促进方面,主要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省级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节能环保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只有变换主题申请有关部门的其他专项资金,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甚至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对一些新兴的服务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确、法律规范不健全,影响了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在组织协调方面,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影响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
三、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明两年生态环保重大工程中,仅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重大工程投资就超过8600亿元,市场潜力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兄弟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呈现万马奔腾、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以我省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5年时间有望培育成产值500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占据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下一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场结合文章,把促进推广应用作为关键环节。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锅炉、电机、老旧汽车等,扩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空间。“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目标,以政策拉动需求,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三是引导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工程、“以旧换再”、“能效领跑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政策措施,开展全民行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对获得国家节能环保标识、进入国家相关目录名单的省内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省内企业研制的首台(套)节能环保装备在省内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财政对生产企业及用户给予补助。五是支持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发展再制造服务,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再生资源企业,各地方政府可将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此,国务院文件有明确要求,但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仅省经信委在新增专项资金中,对资源循环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议从开始,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节能环保产业扶持资金,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绿色信贷、抵押担保、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对引进的节能环保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三)支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效电机、高压变频、无功补偿、高效锅炉(窑炉)、蓄热燃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半导体照明、工业化建筑、碳捕捉等技术和装备。在环保产业领域,以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我省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体废弃物、稀贵金属、农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以及再制造为重点,加快研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明显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同时,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四)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国家在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把这些试点示范抓好了,就能为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培育产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进我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我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双百工程”等国家级节能环保各类示范试点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园区循环式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加快实现“三网融合”, 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要抓紧制定标准, 完善政策,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 推广节能技术, 运用节能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 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推广污水处理回用。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 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关键词: 节能 环保 发展 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 U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29-02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000万辆,汽车在我国能源消耗和大气排放中均占较大比重。其年耗油量已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数量最大、累积性最强的毒气。汽车尾气中的CO、HC、NO、NO2等,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极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按照近年来的汽车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5亿大关,年耗油量将突破2.5亿吨,大气污染也将更加严重。能源和环境将受到更严峻的考验。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曾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一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无疑对在生产、销售及售后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的汽车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企业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肩负着重大使命。
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对于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既要有汽车企业的自身努力,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1 汽车企业自身要实现节能与环保
1.1努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发展节能环保车
传统燃油汽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企业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与实际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能源车型的研究。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锂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奥运期间,我国已成功示范使用了新能源电动汽车。接着,国家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使用了新能源电动车。车企应重点推进小型电动轿车的产业化发展。小型电动轿车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电动汽车本身的发展规律。我国有丰富的锂资源、稀土资源和镁资源,可以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原材料提供资源保障。而且我国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的生产历史和技术经验,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目前虽已量产,但市场接受程度偏低。和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优势不言自明。但是一谈到价格,这款车显然并不占优势。过高成本导致目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难以推广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除了以往的动力装置外, 至少还必须安装电池, 其成本不可能降至普通汽车的水准。因此,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的首要难题是降低成本, 这也是有待车企解决的最大课题, 特别是必须降低动力电池、电机驱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的成本。这样,混合动力车的销售量才会提高,才会真正为节能和排放做贡献。在研发锂动力电池技术方面,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性能好等优点,得到各汽车企业的一致认可,是目前车用电池的产业化热点。锂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主要有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和磷酸铁锂四种。由于我国铁资源丰富、铁价格低廉并且无毒,因此,磷酸铁锂是目前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而且长远来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2009年解决了磷酸铁锂材料改性和规模生产方面的难题,自主设计建成了年产500吨的磷酸铁锂生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磷酸铁锂的规模化生产,推动了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动力电池这一新兴领域占据技术和市场先机。锂电池的价格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车用燃料电池性能好,环保,但价格昂贵,尚未产业化,有待继续研发。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电池的安全性是首要指标,研发出安全性高、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电池技术的根本性突破,才会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领先机。
当今,传统燃油汽车仍占据主流地位。就核心技术和研发水平来说,新能源汽车还难以与其抗衡。但是在低碳环保大势所趋的环境下,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车企应该坚持的战略选择。因此,汽车企业应保持清醒头脑,把产品技术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从为吸引受众眼球和争取政策补贴的忙碌中摆脱出来,认认真真地投入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之路并非平坦,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怎样?是否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怎样降低成本,让百姓能够早日接受?有没有过硬的售后服务?等等。我相信,技术革命,水到渠成。通过车企的不写懈努力,这些问题都将得以解决。
1.2 车企必须重视生产过程的节能与环保
推动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不仅仅是研究新能源,而是涉及整个汽车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既要做到产品是低碳的,要在车辆械性能的优化、气动外形的调整、改进汽车设计降低风阻、采用新型环保轮胎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在厂房的建设、能源动力站房的建设也应是绿色、低碳的。这在现有燃油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也是必须做到的。
1.3 产品终端的节能与环保不可忽视
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采取更多的节能措施。如采取更科学的物流方式,减少运输次数等。
现有的燃油汽车的生产必须通过降低油耗来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减少尾气排放来提升环保性能。当然,这些性能的提升都会带来企业汽车生产成本的提高。但面对环保,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2 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政府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建议政府将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加大对产业配套资金的投入,鼓励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推进新能源电池的产业化 。第二,制定战略和标准,促进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第三,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对买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池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税收返还政策;第四,加大政府对节能环保汽车的一些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第五,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为节能和环保汽车提供良好的道路环境;最后,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培育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3 结语
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成为主旋律,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城市的运转在很大程度是完全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炭、天然气、水等能源的日益减少支持着我们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大多以生活办公中的能源消耗为主而办公能源消耗占主要部分,办公室节能成为节约能源的一大战场。
一、现在的办公室场所不但建筑面积宏大而且中央空调、装饰灯具成为必备设备。一到晚上或是重大节假日,灯火通明煞是好看,殊不知需要耗费多少电能?我认为要在办公楼或着说办公室中做到节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支持,对办公场所的内装外装饰用灯具和空调及耗电设备的大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超标配备的给予罚款或其他处罚。对于执行相关标准的办公场所给予奖励。
2、提倡办公场所的建筑材料必须用节能环保材料,对于用节能环保材料的给予资金奖励或税收方面的减免。
3、可以探索对整个办公楼或商场等大型楼群实行用电总量控制,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计算总量。
4、延伸到其他行业也是这样例如企业也要在政策和法
律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对采用新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的企业给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现在环保系统执行的以奖代补等政策就非常好,建议将这一政策扩大行业支持。使之成为覆盖全行业的鼓励使用情节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好办法。
二、水资源缺乏正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办公场所或大型商贸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现在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从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措施。
1、我认为对这种公共场所应该实行水量的总量控制,每月或每季度不能超过多少立方。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1.1 环保产业相关概述 1.1.1 环保产业的定义 1.1.2 环保产业的分类 1.1.3 环保产业的性质
1.1.4 环保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1.2 2016-2018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2.1 行业整体综述 1.2.2 总体分布格局 1.2.3 产业发展特点 1.2.4 产业运行现状
1.3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1.3.2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不足 1.3.3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弊端 1.3.4 阻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1.3.5 环保危机中政府监管的不足 1.4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
1.4.1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1.4.2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1.4.3 国家应加强环保产业的政策指导 1.4.4 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1.4.5 中国环保市场定价策略
第二章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分析 2.1 山东省环境状况 2.1.1 水环境 2.1.2 大气环境 2.1.3 声环境 2.1.4 辐射环境
2.2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2.1 山东省发展环保产业的战略意义 2.2.2 山东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2.2.3 山东努力推进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 2.2.4 山东积极支持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2.3 2016-2018年山东省节能减排发展分析 2.3.1 山东省节能减排进展迅猛 2.3.2 山东用价格杠杆推进节能减排 2.3.3 山东节能减排财政支出情况 2.3.4 山东出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2.4 山东省工业污染物减量排放状况 2.4.1 山东污染物排放量的特征
2.4.2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绩效分析 2.4.3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中的难点问题 2.4.4 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政策与建议 2.5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
2.5.1 促进山东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5.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2.5.3 加强山东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2.5.4 加强山东环境保护的对策
第三章 2016-2018年山东省污水处理行业分析 3.1 山东省水资源概述 3.1.1 水资源量 3.1.2 蓄水动态
3.1.3 水资源供需状况
3.2 2016-2018年山东省污水处理行业现状 3.2.1 山东污水处理厂实现全面覆盖 3.2.2 山东污水处理厂基本运转良好 3.2.3 山东推进污水处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2.4 山东不断创新污水处理监管机制
3.3 2016-2018年山东各地区污水处理进展情况 3.3.1 济宁 3.3.2 德州 3.3.3 高密 3.3.4 济南 3.3.5 潍坊
3.4 山东农村污水排放与处理情况 3.4.1 生活性污水 3.4.2 生产性污水 3.4.3 家庭污水
3.5 山东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对策 3.5.1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3.5.2 积极稳妥推进改企改制工作 3.5.3 完善污水处理行业服务考核体系
第四章 2016-2018年山东省垃圾处理行业分析 4.1 2016-2018年山东省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概述 4.1.1 山东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分析 4.1.2 山东垃圾发电项目建设进展 4.1.3 山东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情况 4.2 山东省农村垃圾处理概况 4.2.1 生活性垃圾 4.2.2 生产性垃圾 4.2.3 家庭垃圾 4.2.4 农村垃圾
4.3 山东省电子垃圾处理分析
4.3.1 山东省对机关单位电子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4.3.2 山东电子垃圾网上热卖
4.3.3 山东临沂成立专门机构回收电子垃圾 4.3.4 山东电子垃圾处理建议
4.4 山东省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与对策
4.4.1 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4.2 山东省垃圾管理存在的不足 4.4.34.4.4 加强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 第五章 2016-2018年山东大气污染防治分析 5.1 大气污染的基本概述 5.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5.1.2 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1.3 大气污染的危害
5.2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概况 5.2.1 山东大力整顿大气污染
5.2.2 山东济南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5.2.3 青岛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5.3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5.3.1 大气污染的治理
5.3.2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总体综述 5.3.3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法分析 5.3.4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2016-2018年山东省主要地区环保产业分析 6.1 济南市
6.1.1 济南市环境治理现状
6.1.2 济南建成省内首个环保产业研发基地 6.1.3 济南市采取三项措施加强环保力度 6.1.4 济南市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孵化平台建成 6.2 青岛市
6.2.1 青岛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6.2.2 青岛开发区积极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6.2.3 青岛市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 6.2.4 加快发展青岛环保产业的建议 6.2.5 青岛环保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6.3 潍坊市
6.3.1 潍坊加快构建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6.3.2 潍坊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 6.3.3 潍坊市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6.3.4 潍坊市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6.3.5 潍坊市发展环保产业的主要措施 6.4 临沂市 6.4.1 临沂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6.4.2 临沂逐步完善环保产业市场机制 6.4.3 临沂市强化环保监管力度 6.4.4 临沂市主要环保任务 6.5 淄博市
6.5.1 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基本状况 6.5.2 淄博节能环保投资工程分析
6.5.3 淄博市环保项目对接国家拉动内需政策 6.5.4 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5.5 发展淄博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建议对策 第七章 2016-2018年山东省环保业重点企业 7.1 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经营效益分析 7.1.3 业务经营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竞争实力分析 7.1.6 公司发展战略 7.1.7 未来发展前景
7.2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经营效益分析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财务状况分析 7.2.5 竞争实力分析 7.2.6 公司发展战略 7.2.7 未来发展前景
7.3 青岛银河集团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7.3.1 公司简介
7.3.2 银河水务产业的发展进程
7.3.3 银河水务创新污水处理三项技术 7.4 其他企业介绍
7.4.1 山东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7.4.2 山东华星环保集团
7.4.3 山东新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7.4.4 青岛海斯顿环保有限公司 7.4.5 安丘康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7.4.6 山东川一水处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章 山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 8.1 中国环保产业投资概述
8.1.1 中央环保投资达历史最好水平8.1.2 我国环保行业投资状况 8.1.3 我国环保投资规模预测
8.1.4 中国环保投资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8.2 山东省环保产业投资概况 8.2.1 山东打造环保产业投资情况 8.2.2 外资看好山东能源环保业
8.2.3 山东最大外资项目获30亿元环保投资 8.3 未来环保投资机会分析 8.3.1 环保产业的主要盈利领域 8.3.2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热点 8.3.3 节能环保项目成投资亮点 8.3.4 节能环保领域受国际投资青睐 8.3.5 IT环保市场蕴含投资机遇
第九章 山东省环保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9.1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9.1.1 中国环保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9.1.2 中国环保业市场规模预测 9.1.3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2.1 山东环保产业发展市场广阔 9.2.2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9.2.3 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9.2.4 2018-2022年山东省环保产业发展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附录三: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附录四: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附录五: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附录六: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2016-2017年)
图表目录
图表 我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
图表 山东省五大经济区域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情况 图表 山东省各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对工业产值弹性 图表 山东省企业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支持情况 图表 影响企业减量排放的因素
图表 山东省农村各类生产性污水排放情况 图表 山东省各类生产性污水处理情况
图表 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垃圾来源与处理情况 图表 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图
图表 各国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物对大气污染比例 图表 汽车排放污染物构成比例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2015-2018年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各市(州)经委、各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有关领导指示精神,加快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尽快编制《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川经环资函〔2009〕931号),启动了我省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本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夯实规划编制基础,正确指导产业发展,需对有关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全面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范围
凡涉及到节能环保产业相关装备、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示范及节能环保装备、产品推广应用工程建设,节能环保产业服务等均在本次普查范围内。(详见附件1)
二、普查方式
采取表格调查方式进行。表格见附件2《节能环保产业情况调查表》(表格1-6)
三、时间安排及要求
请各市州经委快速行动,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开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川经环资函〔2009〕
931号)的有关精神,仔细研读《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附件1)有关内容,全面掌握节能环保产业真正内涵。并按属地化管理要求,及时转发本通知至区县经委,以及属地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精心指导有关单位正确填写普查表格。在汇总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意见,并于3月31日前将本地区调差汇总表及《重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情况表》报省经委(环资处)。
附件: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2、节能环保产业情况调查表(附表1-6)
联系人:晁浏宏 徐凯 86267557 86266575 电子邮箱:zyc666@yeah.net
1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1.1 绝对市场巨大而相对市场容量有限
严格意义上讲, 节能环保并非是一个完全新兴产业,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节能环保才被提高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 节能环保产业扩张程度不可能像一个全新的产业那样, 其市场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或者可以这样说, 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绝对市场容量是巨大的, 但是相对市场容量仍是有限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容量可以承受目前行业内的企业, 但是对于新的参与者, 市场机会并不是很大。节能环保产业是个大蛋糕, 但是分吃这个蛋糕的人有很多。
1.2 市场风险性
节能环保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其风险性来源于节能环保产业的非独立性和受政策影响的波动性。节能环保产业的特点是:本身并不生产用于消费的产品, 而是用于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环境有害的副产品, 以及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富裕能源。这就决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非独立性, 且与其它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当主业兴隆时, 配套的节能环保产业才能真正发展。相反, 主业萧条时, 很难再有足够的物力、人力从事节能环保工作。
另外, 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很明显的受政策导向的特征, 政策的稍微波动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节能环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则意味着风险。
1.3 资本决定市场
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的控制。资本运作已经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这就对节能环保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对于新兴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每个节能环保企业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2 节能环保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2.1 节能环保企业经营模式
节能环保企业的经营模式分为三类:资本运营类、技术集成类和设备产品服务类。
资本运营类。国内的一些大型水务公司或是节能公司都属于此类别。这些公司通过先期投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设施, 为客户提供长期的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这样的经营方式不仅需要节能环保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 而且要有对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的经验。
技术集成类。这一类别包括了大批的中小型节能环保公司。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往往是以工程总包或设备集成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项目投产后, 收回资金、赚取利润。这样的经营方式需要节能环保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和环保设施的建设能力。
设备产品服务类。这一类别的企业主要是为客户, 包括终端客户和工程公司直接提供具体的节能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呢?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 资本运营类是非常适合的模式。技术集成类, 符合众多工程公司、节能环保小公司的特点。设备产品服务类适合长期从事节能环保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
2.2 碧水源模式的探讨
碧水源是节能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其经营模式是否可以成为节能环保企业未来发展的模式呢?
2.2.1 碧水源模式分析
碧水源模式是以资本运作为龙头, 开拓市场;以自己本身的技术和产品为支撑, 占领市场;与多个地区的城投或水务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其实就是与地方优势企业结成联盟, 进一步加强了这些企业的地位以及自身的地位。照此发展, 碧水源将有可能最终从一个科技型企业向资本运作型的企业转型。利用资本追逐市场, 与靠科技研发开拓市场相比, 优势是明显的, 利益也将更大。从企业追求利润的角度出发, 大力发展资本运作, 是无可非议的, 让人担忧的是, 最终结果将是资本大鳄垄断水务市场, 科技创新将随着“垄断”的出现逐步弱化。
2.2.2 碧水源模式并非大部分企业发展之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环保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处于劣势, 只有少数跨国水务巨头, 如威立雅、GE等可以进行这样的“游戏”。如果只有少数企业参与竞争,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这少些数企业划分势力范围, 共同占领、垄断市场。
总的来说, 现今的碧水源模式, 不利于行业内展开竞争。能否首先将碧水源的水务资本运营部门与其科技研发、生产部门剥离, 成为两个独立的企业进行运作。另外, 从法规角度加以界定, 应当限制水务企业与现有的城投或水务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这样更加有利于开展市场竞争, 促使市场的优化, 最终促使中国水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3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3.1 预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热
自从国家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以来, 随着政策的频繁出台, 可以看到各省市都在兴建自己的所谓环保之都、环保之乡。环保产业好热呀!可是如果逢人就谈环保, 这就要引人深思了。
环保的高速发展最适宜的时机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也是主体经济形势较好的时期。在该时期内, 国家制定严格的政策, 企业利润相对较高, 也愿意拿出一部分的利润兴建环保设施。等到环保成为企业的习惯时, 一切也就成为自然了。换而言之, 如果环保措施已经与企业生产密不可分了, 环保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相反, 主体经济或者说是实体经济发展艰难的时候, 鼓励企业上环保设施, 恐怕更多的看到的是环保配套项目的缓建, 或者就算建了可能也不会去真正投运, 甚至成为一些投机者向国家换取优惠政策的筹码而已。
另外, 还要注意到, 目前的环保市场其实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 而是一个半封闭的市场。各地都兴建了自己的环保工业园区, 最终会导致地区间的行业壁垒。
3.2 节能环保鱼龙混杂, 应设置入行门槛
现今的节能环保企业可谓鱼龙混杂, 不少新兴企业功利心、投机心极强, 抱着侥幸心理, 打算乘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形势明朗、市场前景看好之机, 短期内狠狠捞上一笔, 之后再看大势定自己的走向, 或留或退, 根本没有长远的企业规划。此可谓是企业发展之大害, 也是产业发展之大害。
节能环保产业实际上具有双重属性, 它既有跟随市场导向、追逐利益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公益性的一面。
公益性的一面决定了节能环保不是暴利行业, 获得的是长期的、稳定的、合理的收益。如果企业抱着极强的功利心和投机心,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企业就会想尽办法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没有长期规划也就不会注重研发和自身实力的培育, 而是想办法抄袭别人的技术成果或是服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 应当考虑设置严格的资金、技术等行业资质门槛, 以控制进入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确保节能环保企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从而使行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3.3 思考环保行业发展之未来-环境服务业
读三国, 品味当前环保行业之现状, 似乎环保行业也在演绎着三国演义。目前的环保行业有三股力量在争夺市场, 分别为资本运作、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商以及环保工程公司。
资本运作一方, 手握雄厚的资金, 在市场内最能呼风唤雨, 可以将其看做三国中的曹操, 占天时而不可与之争也。资本运作方常常想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经济优势, 兼并环保设备制造商和环保工程公司, 一统天下。
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商一方是环保设备的生产者和供货者, 相对而言是真正掌握环保核心技术的一方, 环保项目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商, 在环保行业内有很大的话语权, 可以把其看做三国中的孙权, 占地利也难与之相斗。环保设备的生产与供货, 仍处整个产业链下游, 因此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商最想联合环保工程公司, 做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也想着可以对抗强大的资本方。有时候也想着和资本方合作, 但又不愿意被吃掉。
而环保工程公司一方, 资金相对缺乏, 很多设备也并非自己设计、制造, 市场话语权也是最弱的, 可看做三国中的刘备。刘备靠的是人和, 该如何理解环保工程公司的人和呢?对外搞好营销、搞好服务、联系好环保设备制造商, 对内优化设计、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环保工程公司又常常想做大, 但又非常难做大。好比蜀汉, 小国有雄心, 然最终不得志。环保工程公司常以环保产业真正主导力量自居, 怒斥资本之贪婪, 也常找环保设备制造商搞联合, 但也始终勾心斗角, 矛盾重重, 因为各自均有自身的利益所在, 很难真正紧密合作。
历史上的三国最先灭亡的是蜀汉, 其次曹魏, 最终孙吴。照此规律理解, 环保行业的资本运作方, 将首先吃掉环保工程公司, 形成一个集资本运作和工艺设计、工程服务为一体的新实体。然后这个新的实体最终将拿下环保设备生产制造, 拥有整条产业链, 形成完整的环境服务业。
3.4 现代化环保企业需要专业化的商业资讯服务
专业化的环保商业资讯服务商往往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 能联系大量行业内的专家, 这些专家包括了高等院校的新工艺研发科技专家、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专家、资深的设备供货技术支撑人员以及现场的点检、运行、维护人员。环保商业资讯服务商应能对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了如指掌, 时时掌握发展动态。环保商业资讯服务商应积极参加各种行业学术会议和相关的政策发布会议。
专业化的环保商业资讯服务商不一定能提供项目的精准信息, 但应能根据国家行业政策和市场发展准确的预测出行业内的新兴亮点和出现项目的领域, 同时还应掌握相当一部分的新技术信息, 供环保企业选择。
3.5 环保产业需要创意设计
常人看来, 环保项目的工艺流程是基本确定的, 设备配置是固定不变的, 系统是模式化的。环保产业的企业竞争通常就是价格竞争, 基本没有什么创意可言。其实环保产业更需要创意设计, 没有创意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环保产业的创意设计可以包括功能创意设计、品牌创意设计和服务创意设计。功能创意设计是基础, 服务创意设计是关键, 品牌创意设计是最终的升华。
功能创意设计主要应优化、简化工艺流程, 使工艺流程更趋节能化, 使运行维护工作简单化, 使运行成本低廉化。
服务创意设计主要是进一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简化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让使用者更为便利的接受环保服务。
品牌创意来源于功能创意和服务创意的升华, 是环保产业诸多成功创意成果的体现。品牌创意设计反过来也能引导功能创业和服务创意的进一步发展。
3.6 如何做好技术营销和企业推广工作
要做好企业, 首先要抓住市场。抓住市场应做到两点:一是让客户知道我;二是我如何能寻找到合适的客户。
2012年,随着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定位的日益清晰,节能环保产业利好的政策频频出台,这个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节能环保产业主体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具体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技术产品开发、节能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
节能环保产业具有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的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带动其他产业并行发展,因此在新经济发展中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中,随着《“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和“十八大”中对“美丽中国”大方向的指引,我国节能环保行业在2013年的新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事 件】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颁布
2012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此外在金融财税、土地政策等方面,《规划》也提出了一揽子的支持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等。
此外,《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等。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决策层非常清楚目前中国国内经济所面临的困境。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制造加工业亟需告别过去那种以量取胜的路径;生态环境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迅速恶化;此外我国在市场经济制度环境、高新技术以及金融和管理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切都需要我国经济进行转型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0年已经明确了中国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趋势,即中国经济在2010年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转型和政策调整时期。正是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节能环保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窗口。
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均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节能、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但业内专家都表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体还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并且只有在突出重点、防治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表述的提出,寓意着中国领导层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而“美丽中国”也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的经济发展主题,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将为中国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凸显出其重要性。
【背 景】
政策密集出台,资本趋于理性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时,节能环保产业便被寄予了厚望。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为2.3万亿元,从业人数约3000万人。目前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中国与发达国家节能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的节能市场主要依靠技术和资本两大驱动力量,而中国的节能仍然更多地依赖政策支持。正是在2012年,有关节能环保的政策持续出台,大量政策连续出台对环保行业各领域发展有了具体指引。但受政府换届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环保行业的投资出现了一定的观望迹象。
根据EnvironmentalBusinessJournal的分析,环保产业的发展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市场初步发展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监管加强阶段、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市场工具加强阶段。我国目前环保产业仍处于基础设施发展阶段。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工业现代化、城市化、高污染的现状是中国环保产业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一社会特征对节能环保产业有着旺盛的需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但市场配置节能环保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各种资本越来越趋于理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规模约达1.5万亿元,其余1.9万亿元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或大型企业牵头发起环保产业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包括PE、VC以及一些信托资金等,投入到环保产业。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额度大,收益回收时间长,风险较小,目前社保、保险、国外资金、基金等各种社会资本在市场和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向节能环保产业靠拢。2012年4月,中宸基金落户广州,这是国内首只专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基金。该基金将协助地方政府搭建金融创新平台,重点在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投入。按照计划,基金总规模三年内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在2012年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透露,发改委环资司正在与财经司协商,酝酿成立一只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专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于此同时,银行业的资本也对国内的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有效地支持。如为了支持桑德国际水务项目,2012年3月,招商银行与桑德国际有限公司签订授信规模为6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用于支持桑德国际水务项目所需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以及桑德国际在境外承包水务工程所需工程保函、融资保函、贸易融资等业务。2012年11月5日,中持环保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开展推广工作,结成战略合作。
可以说,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在资本市场融资、社会资金投资等方面均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此外在各地区的具体规划中都可以看出政府在引导和拓宽节能环保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渠道,并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给予节能环保关企业更好的发展道路。
【焦 点】
污水处理和大气治理面临技术变革
污水处理和大气治理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两个子行业,这两个行业在最近几年维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年增长率高于10%,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成长速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2年6月2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针对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报告的专题询问中表示,要落实生活饮用水强制标准中规定的106项卫生指标。2012年7月,全球聚偏氟乙烯(PVDF)市场的领导者,阿科玛公司宣布投资超过7000万欧元,将其法国Pierre-Benite工厂的PVDF产能提升50%,以满足高增长应用领域客户的需求。PVDF是污水处理工艺中超滤膜的主要成分,这也预示着环保产业中技术正在加速转型。而在2012年9月份,科技部印发《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5至8种关键膜材料实现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膜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达到千亿元规模,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力争上市公司达到10家以上。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相信在2013年中,随着技术的进度,膜技术和膜材料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在大气治理方面,环保部于2012年12月5日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十二五”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污染排放负荷大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业内专家普遍预计,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将在2013年普遍启动,对工业源、面源、移动源将进行综合治理,区域各城市间的大气治理工作也会提上日程。这对我国的环保产业来说,将带来“化蛹为蝶”的变革。
【启 示】
政策驱动下市场运营机制方式变化
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条件都在不断完善之中。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政府提出了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四是完善进出口政策,五是强化技术支撑,六是完善法规标准,七是强化监督管理。但如何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踏踏实实调查研究、经济积累和科技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市场究竟该如何反应成为未来一年企业家和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固体废物处理(垃圾燃烧发电、污泥处理)行业,由于资本门槛高,运营时间长,在新的发展时期内,已经具有品牌优势和工程运营经验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污水处理行业,目前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区的青睐,很多政府部门开始从自建自营、委托代建后赎回等方式向BOT模式发展。由于BOT模式下企业在建设初期需垫付建设资金(一般≥1.5亿人民币),所以规模大的企业容易获得大项目,且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成本控制优势决定了其具有更好的盈利收益。此外,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也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碧水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技术,解决了膜材料制造、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的国际性技术难题,因此得到了许多中小型污水处理项目。
而在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原来企业更多采用的是EPC(设计-采购-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了全部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工作,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但投资压力和日常维护成本都较高。所以从2007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及环保总局推出了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新机制的试点,主要原因还是EPC模式将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交给专业化脱硫公司,有利于促进电厂集中精力抓好主业。在2012年中,我们看到特许经营模式占据了较多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份额。例如国电清新2012年12月6日与河北大唐国际丰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燃煤电厂签订了14台共5240MW燃煤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合同,主要原因就是国电清新拿到了我国首批特许经营试点资格,且技术成熟,项目经验丰富。所以在2013年里,特许经营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应用。
21世纪世界环保趋势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
新世纪我国的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21世纪我国环保产业必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环保发展的趋势,迎来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时期.
作 者:宋乃平Song Naiping 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116018刊 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ANNING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年,卷(期):15(1)分类号:F401关键词:生态 环境保护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命题。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作为节能减排主力军的节能灯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事实上,以节能灯为核心纽带的照明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产业经济中的一股生力军。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节能灯市场,怎么评判目前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已经进入该行业或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合适的市场竞争战略?本文从战略角度为该产业中的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些思考。
10年磨砺,产业格局初成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节能灯生产大国,节能灯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产能30亿只节能灯中,中国制造的占到八成。然而,我们也要清楚,中国只是产能上的大国,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灯强国,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节能灯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基于终端市场的话语权,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节能灯企业几乎全在为飞利浦、欧斯朗、通用电气等国际照明巨头做贴牌,每只灯赚取一两毛甚至一两分钱的微薄利润;第二,高端的节能灯生产技术、专利基本上都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手中,中国在节能灯领域中所拥有的全球高端技术专利少之又少。
国内节能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格局。在地域上,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省份。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初步建立优势地位的企业包括雷士、欧普以及老牌的佛山照明、浙江阳光等企业。相关资料显示,上述企业的年销售额均早已超过10亿元,并正逼近20亿元规模。雷士、欧普作为行业领先品牌,基本完成了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产品涵盖了光源、电器、灯具、电工等各系列产品,市场触角也延伸到了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工程照明等各领域,成为节能灯市场的综合供应商。这些企业在继续朝着扩大优势的方向走去,而史福特、勤上光电企业等则主攻LED产品领域,在LED领域建立了领先的产能,研发的投入也非常大。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雷士与欧普这两家快速成長的企业,仅用短短10年左右时间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了快速崛起。二者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节能灯企业。之外,规模相对稍小的例如TCL照明、雪莱特、史福特、三雄·极光、勤上光电等企业的市场优势已经渐趋明显,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例如史福特在LED领域,三雄·极光在工程照明领域等都已拥有其优势的竞争力。节能灯市场的竞争格局见表1。
行业集中度低,成长空间巨大
目前的节能灯行业还是一个高度分散的产业,以中国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而言,规模超过3亿元的企业为数并不多,包括雷士、欧普、佛山照明在内,大约不到20家,而规模在1亿~3亿元之间的企业数量大概有四五十家。即使雷士、欧普这样的行业老大,其市场份额也不到总体水平的5%。而在家电产业,无论是空调、电视机,还是冰箱、洗衣机等都已经到了由3~5个企业左右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的境地,少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占到了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例如,在电视机领域,长虹、创维、TCL、康佳4个品牌占有国内市场份额在70%以上;在空调领域,格力、美的、海尔3个品牌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
作为一个高度分散的产业,节能灯市场所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从市场端看,企业众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根据相关统计,目前行业内各式各样的节能灯企业有几千家之多,从小作坊式的工厂到像佛山照明这样的老牌企业等各层次企业都有。由于数量众多,加之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力量不大,消费者无法对品牌进行认知聚焦,由此带来了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消费时更多是被动选择。第二,从企业间的竞争看,市场处于较为无序状态,恶性竞争比较突出。恶性竞争产生的恶果是价格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从根本上说,作坊式的工厂、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有生存空间,是因为有质量保证的品牌企业产品还无法全面覆盖各个终端市场,特别是三、四线市场,使得低劣产品有可乘之机。换句话说,假如品牌企业最终能够将产品覆盖到三、四线市场的话,那么可以想象其成长的空间有多大!
假设按1000亿元市场规模计算,如果前20家企业的销售额占到50%(CR20=50%,CR20是指20个最大的企业占有该相关市场的份额,依次类推),那么其总额是50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销售额可达到25亿元,目前来看,没有一家达到此水平。更进一步大胆设想一下,假如前5家的销售额占到40%(CR5=40%),即400亿元,那么那时候至少有两家企业规模超过100亿元。这,就是节能灯企业的机会!
具体分析,从产品领域看,LED假如成本能够普降,那么有着轻巧、耐用、环保特性的LED灯将成为节能灯的主流产品,市场的产品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也将把节能灯行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空间巨大;从市场层面看,随着一线市场的相对饱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二、三级城市将是未来5年里重点开发的市场;从品牌竞争角度看,虽然雷士、欧普已经成为领先的品牌,但并不代表其他品牌就没有机会,在行业集中度如此之低的市场里,只要勇于开拓,战略得当,一定会有机会成为新的领先者。
节能灯企业的下一步
国家节能减排推动节能灯的发展,居民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对灯饰产品的需求增大,两大因素决定了中国的节能灯行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作为节能灯生产大国,国内企业供应着全球大部分的节能灯产品,出口市场是支撑国内大批企业的生存基点。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的业务造成很大冲击,包括台资灯企在内的出口企业意识到需求巨大的国内市场是自己要着力开发的重要阵地。
在大家看好未来的发展势头下,雷士、欧普、史福特等品牌都已经纷纷提早进行了产能的布局,例如雷士除了惠州生产基地外,已经分别在山东临沂、重庆万州、浙江建立生产基地,而欧普也在今年投巨资建设江苏生产基地。
产能的扩张必然要释放到市场,所谓“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未来5年中,在市场大发展的同时也必将迎来一场行业的大整合,展开节能灯行业的第一轮淘汰赛,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变。直接的结果是:5年后主要竞争品牌都将各就各位,占领各自的地盘(包括产品领域、市场区域),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成为首轮格局竞争的胜利者,更多的小企业将在未来5年中逐渐衰落直至从市场上消失。
毋庸置疑,竞争优势必将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具体来说,近几年节能灯企业必须从战略上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继续保持领先或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
规模和速度
快速将自己的规模做大是各节能灯企业的必然的战略选择。速度是规模扩大的条件。在产业竞争中有一个3倍速理论,即如果该企业始终能够以高于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的3倍速度增长,那么该企业将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也就是说,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企业的规模扩张必须大大高于行业平均发展速度。
當然,有量没有质,就如将房子盖在沙滩上。在追求发展速度以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扩张的质量。这里所谓有质量的规模和速度是指企业所有的规模必须是有市场需求的,没有市场需求的任何速度、规模扩张将最终让企业进入一个死胡同。
加速品牌化
品牌化的后面是清晰的市场定位和系统的品牌宣传与推广策略及其有力实施。品牌化首先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然后才是美誉度。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仍然是节能灯企业的一个战略性的重要任务。试想一下,目前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有清晰的品牌形象的节能灯又有几个?
欧普、雷士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在行业中较早地进行品牌VI的规范化,并且敢于投入资金进行品牌宣传。然而欧普、雷士在整个行业中毕竟属于凤毛麟角,更多的企业品牌意识非常薄弱,例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很多企业没有像样的网站甚至连基本的网页都没有,足以看出其品牌的塑造力是多么的薄弱。
加速推进资本化运作
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一个行业的发展常常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极速推动。经济型酒店、体育用品、IT等行业在前几年都因为得到资本的青睐而实现高速发展。
节能灯作为一个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除了浙江阳光、雪莱特已在国内A板上市,台资企业真明丽在香港主板上市外,只有雷士获得了PE的投资。而节能灯产业要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得到更多的资本支持。对行业中的企业而言,应该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企业上市,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提升企业实力,增强竞争力。
设计与渠道并驾齐驱
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产加工型节能灯企业一定是没有生命力和前途的,虽然光源技术特别是LED上的突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但企业个体假如没有良好的灯具、电器设计和技术实施能力,其最终的产品将不具有竞争力,不断实现升级的产业竞争需要以设计和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也最终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当节能灯市场越来越走向终端化消费时,对渠道的建设和把控显得越来越重要,“渠道为王”的真理在十几年前由家电企业提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节能灯企业都要牢记这一句话,把渠道的规划、建设作为战略性的任务来抓。
管理提升,打造软实力
很多节能灯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市场网络、产品技术等业务方面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但是规模总上不去,老板成天忙得不可开交,而底下的员工却总是无所事事或是在旁边干着急。而且企业总是留不住人,员工流失率非常大。为什么?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
【节能环保产业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01-07
照明的节能环保10-31
环保产业可行性报告10-03
节能减排环保的活动09-14
学校环保节能综合实践主题的活动方案01-07
节能环保09-20
节能环保文章06-11
节能环保分析06-17
节能环保论文09-11
节能环保技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