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精选11篇)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1

2011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部署。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特别是党内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在探索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启示。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领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是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学习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

二、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学习过程中实践。

三、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注意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时处处把自己的表现与六查六看标准进行对照,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照好镜子,把好尺子,找准差距,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工作上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对个人要求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要具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使足劲,脚踏实地、埋头若干。第四、思想上坚持严以律已,严格约束自己,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做敢于负责的模范,做善于团结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模范,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自己要时刻意识到肩上沉甸甸责任,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要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献身事业,不畏压力,勇挑重担,切实肩负起神圣使命。在学习工作中不求名利、不求得失、不计报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2

经过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 当前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 要把握住以下重点:一是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由总体回升向平稳较快发展转变, 使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区间。特别是市科协直属的企事业单位, 要尽快适应新形势, 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二是着力开展深入广泛的科普宣传, 强化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理念的科普宣传, 以重庆科技馆为依托, 向公众普及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3

蒋建国同志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首要政治任务。对各行业类专业类报刊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各报刊出版单位要深入学习理解,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宣传阐释,力求深入浅出;深入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工作。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握好正确导向;要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以好作风、好学风、好文风作保证;要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从党员干部抓起,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蒋建国同志指出,深入贯彻十八大,必须坚持改革不停步,加快推进行业类专业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发展,力求在四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转制,要加快推进转企改制,能转企的要转企,已转企的要改制,条件具备的要推向资本市场;二是转型,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数字化生产,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三是转营,要加快转变经营方式,扩展受众市场,开展分众服务;四是转战,要加快转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

蒋建国同志要求,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发展秩序,必须依法依规强化管理。2013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行业类专业类报刊出版单位的管理力度:一是抓导向,运用行政工作方式,将宣传十八大、开展“走转改”纳入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内容,纳入对新闻记者的考核内容,纳入群众对报刊的评议内容,纳入对报刊年度核验内容,纳入对报刊综合质量评估内容;二是抓规范,要创新内部管理,规范采编行为和流程,重点解决转让出版权、买卖报号刊号、承包版面、一号多报多刊多版以及记者站违规、滥发记者证等问题;同时,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特别是重点治理虚假新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违法有害广告、报刊摊派发行行为等问题;三是抓队伍,要在全员培训、考核基础上,换发新版记者证,严格入口,敞开出口,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4

会议特别指出,将研究取消房地产销售的所有限制政策。

会上,副市长邓忠首先传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十三五”即将开局,决战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期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时隔37年中央对新时期城市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精准号脉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当前城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施治。的重要讲话客观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成绩,具体务实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这些重要讲话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的思想与行动指南。

会上,岳进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工作要求,结合三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逐条剖析,确保政策落地。岳进指出,三亚的城市建设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一脉相承,但三亚城市管理上有短板,存在硬件发展快、软件跟不上等情况,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吹响了冲锋号,三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岳进表示,三亚在青少年宫等文化建设上不够完善,文化改革任重道远。同时,三亚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岳进特别指出,近年来三亚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尤其高铁、机场、凤凰岛邮轮港等加快建设,交通更加便捷,但三亚同时存在山体破坏、河流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城市病”,三亚已先行一步提出“双修”“双城”的治理思路,针对沿海岸线、水系、山体等修复开出了一剂良方。

岳进要求,参会单位要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利用有利时机,加大对“双修”“双城”的宣传力度,落实“双修”“双城”项目的推进工作,同时做好棚改、危房改造及房地产促销等各项工作。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5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共同构成了指引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做好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切实增强战略自信和政治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深化对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本领。

会议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舟山实际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切实抓好明年经济工作。要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坚定必胜信心,全面查找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对风险挑战做好充分准备,拿出明年补短板、强弱项的具体工作意见和举措。要认真分析明年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总体目标和明年工作任务,狠抓“十二件大事”和“九方面工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早准备、早部署、早见效,努力完成市委全会提出的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6

第一,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城市的本义就是人类生活、生产集聚之地,如果失去了宜居性、宜业性,也就失去了城市最根本的生命之源。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房价虚高、管理粗放以及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也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第二,精明增长,集约高效。“精明增长”是由美国规划协会提出的一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就是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实现集约高效的精明增长,就必须要适当减少生产空间,适当增加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不适宜在中心城区的生产性企业搬迁到城市外围的卫星城,让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更大效益。

第三,尊重自然,绿色低碳。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将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确定城市生态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节水、节电、节能、节地和循环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排放和污染。

城市发展为了市民,城市发展依靠市民,城市发展成果由全体市民共建共享。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应当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要把城市规划作为主要抓手,增强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融合”,科学谋划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要把公共服务作为主要职责,推进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主要准则,按照法定程序规划、建设、治理城市,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动力,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场作为利益调节的主体,应当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城市各类资源要素既具有公共属性,又具有稀缺特点,必须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性,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比如城市土地是高度稀缺的资源要素,必须通过市场公开出让,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杠杆性,为城市建设发展聚集资金聚合力量。比如,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领域应当逐步放开,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要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一些大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引入 PPP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7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回应了人们热切关心的形势判断、政策基调、主要任务、重点难点等重大问题, 可以用五大任务、四个“牢牢把握”、四个“保持”、四个“着力”来概括。

对于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央认为,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困难和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形势, 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我们认为, 四个“牢牢把握”是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六大工作目标的思想保障和思想遵循;只有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行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四个“着力”, 具体说, 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着力”与四个“牢牢把握”紧密关联, 内容上是一致的, 但侧重点不同。四个“着力”是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抓住重点来说的, 重在落实。四个“牢牢把握”是从如何坚持正确方向、确保不偏离轨道来说的。

四个“保持”, 主要是针对今年经济社会工作总基调而言的。中央明确要求,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之所以强调“突出把握好”, 正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为了适时而稳健地推进改革, 为了在波动的世界环境中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中央用四个“保持”来强调“稳”的内涵, 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第一个“保持”是概括了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 后三个“保持”是阐述“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到四个“保持”, 是为了更好地“进”。“进”则是针对“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言的, 具体说,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五大任务”是: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说, 五大任务是“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具体抓手;而完成好五大任务的衡量标准, 就是能否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为此, 中央特别强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会议指出, 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 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我们认为, 此次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不仅体现了扎实务实的精神, 并且有着极其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做好今后的工作, 时刻都要坚持稳中求进, 时刻都要坚持稳定性、连续性、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时刻都要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对于资本市场发展, 会议上有三处表述值得关注:一是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段落中, 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二是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段落中, 强调“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三点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至少说明, 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重要, 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 资本市场改革要与宏观改革特别是利率汇率改革相协调。

“稳中求进”提法的真正内涵在于“机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焦点不仅局限于经济工作, 而是将今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重点结合在了一起。会议提出, 为了“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从会议公报中, 很多人解读出“中央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速放缓”的基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保增长”。市场预期货币政策不能转向适度宽松, 流动性枯竭局面难改, 股市当然以下跌应对。我们以为, 会议透露出了“不能容忍经济增速过快放缓”的战略意图, 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2012年货币政策的特点将是更加“灵活”, 房地产政策也将随机应变。正所谓名义上不变, 实际是“善变”。

为什么如此解读?“稳”的第一要义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且“稳”与“进”是密切相关的, 不进难有稳, 不进将错失“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注意到, 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都强调了“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哀鸿一片”, 欧债危机深不见底。正因为欧债危机的存在, 美债危机也可能浮出水面, 才使得欧美列强都需要中国, 对中国的追赶步伐会“适度容忍”, 加上伊朗、俄罗斯的平衡作用, 中国的发展并不显得那么咄咄逼人, 这就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实际意义。这个时期用好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可以再上台阶。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是“求稳”, 保证社会稳定是必要一环。要促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促改善民生, 都需要钱, 而钱从哪来?中国似乎有的是钱, 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好像是全世界“首富”;但A股市场很差钱, 这大概也是全世界投资者统一的认识, 否则怎么会最熊呢?其实中国很差钱, 在四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加快的背景下, 上市公司市盈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小微企业生存困难, 国企也很缺钱, 财政收入怎么可能保持高增长?

10月份财政收入增长只有16.9%, 比一季度回落了近一半;11月份增长只有10.6%, 出现快速回落;而进入12月, 有些 (收入) 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下滑征兆。如果考虑到年末中央财政还将大量拨款弥补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亏空, 2011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要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收入, 钱从哪来?必须实现优质增长, 高效增长,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这些都需要投入。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也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靠发债券, 搞赤字?都不靠谱, 还是要保增长。

目前很多人一听“保增长”就与保房地产商连在了一起, 其实保增长只是保实体经济, 通过更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激活企业活力, 通过实体经济开工率的提高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使被流动性困扰的企业扭亏为盈。尤其要保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 还有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平稳。

对房地产调控不能松劲, 但也不能只靠限购限贷, 未来改变的一定是这种只靠非市场手段压制房价的局面, 要研究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重在改变思路, 强调稳中有变, 稳中渐变, 在市场交易活跃的背景下实现价格稳步回落。现在各级财政都没有钱, 保障房无法按计划完工, 同时, 我国各大城市已经积压大量商品房, 现在还有更多的房子建好了, 却卖不出去。怎么平衡两者的缺口呢?政府通过赊欠或发行特种债券的方式收购开发商的商品房, 当然是低价收购。这就是平准, 可以搞活滞压在房地产市场的大量资金, 也可以少建很多“建成负担”的“保障房”。将建设保障房的大量资金拿出一部分, 用于开发全国住房联网系统。这个网一建, 全国房价肯定大跌, 政府正好低价收购将建设保障房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还是那句老话:防范危机的前提条件是预见危机。现在再加上一句:防范危机的最好办法是求变。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预期就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稳中渐变。

“五大任务”对执政理念及操作提出要求

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工作任务来看, 短期内中央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长期来看, 中央希望通过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寻找一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 确保“十二五”期间经济有效增长, 民生福祉持续提高, 经济战略转型基本完成。无疑, 五大任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采取切实措施打造以内生性增长为主动力的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 但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横向对比层面上看,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仍不乏亮色。去年前三个季度GDP保持着9.7%、9.5%以及9.1%的增速, 这在主要经济大国中非常难得。但不能不提到的是, 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 更大层面上依然沿着既往的路径, 如何在增长中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依然是困扰各级各地政府的迫切命题。我们认为, 尽管“十二五”期间经济或许还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谁都知道, 如果不彻底改革增长模式, 不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增长模式无法实现质的跨越, 粗放式的增长其本身的有效性与福利效应不仅不会与经济规模呈正相关, 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病的进一步恶化;倘若中国经济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早在几年前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 则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之后, 有可能会迎来痛苦的爬坡期。

另一方面, 正如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高度关切的, 中国经济面临的可能危险还在于:内外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外部发展环境的可能恶化, 使得中国在愈来愈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 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 中央特别提到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万不可有任何疏忽。否则, 中国真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搭建完毕的情况下, 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而基于收入差距扩大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管理成本。事实上, 今天的中国, 经济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亦很严重,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 必须格外小心资产泡沫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如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局部风险的扩散和累积将有可能演变成系统的经济与金融风险, 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如若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 很有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 如果不能找到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的相关动力, 不能有效调动各个层面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则今后五年乃至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周期的红利与要素趋减的情况下,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既要着眼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结构调整与民生福祉, 更要正视宏观经济风险不断累积以及经济内外失衡持续加剧的事实, 致力于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相关约束条件, 切实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尤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思路。

我们曾说过, 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应是一种内生性选择, 依赖于市场主体基于既有的约束条件追求成长空间的持续扩大。因此, 唯有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 且基于这种增长路径的财富积累能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时,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有经济学意义和国家意义。

这些年来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仍不彻底, 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未及时实现增长动力的切换, 相关改革进展缓慢, 尤其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趋于停滞, 已成经济迈向内生性增长的最大障碍。

因此, 决策层在具体的政策施行中不应过于看重短期经济增长势头可能下滑, 而是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确立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总体思路, 来推进结构性改革。政府理应切实扩大竞争性投资领域, 让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为了使宏观领域的政策改革能更好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 政府亟需消除土地、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价格方面的扭曲, 改变由行政机关定价或者受行政机关影响的定价机制, 真正做到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反映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

我们冀望, 在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 政府既要通过制度改进和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更要切实把握自身转型的时间窗口, 着力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全面改革, 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形成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地,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转移支付, 实现财富积累由政府、企业和部分个人向广大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适当转移, 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特征及政策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减弱的背景下, 需要高度重视挖掘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潜力, 以此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中等收入人群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教育程度较高。教育程度越高, 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越强, 获得的收入也相对越高。二是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而且也是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从人口分布看, 中等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城镇。三是金融资产较多。中等收入人群的财产多以住房、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 财产的金融化特征非常明显。

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高, 但主要集中于基本消费, 如食物和衣服, 消费对产业带动作用不强。而中等收入人群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消费之外, 如耐用商品、汽车、文化娱乐等, 其消费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 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制约中等收入人群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就业稳定性下降。二是财产性收入下降。三是住房贷款利息负担也对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消费。比如, 引导企业采取减薪的方式替代裁员以降低成本开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团体消费, 允许企、事业单位通过代购卡形式发放部分福利费, 并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府以减免税费的形式鼓励中等收入人群的电动汽车或耐用品消费等。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强调经济增长基本面的稳健因素, 稳定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政策基调决定2012年楼市将继续深度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社会都关注的楼市宏观调控, 中央也确定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

2011年, 以不断加码的“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为先导, 以渐行渐近的保障房和房产税为标志, 全国楼市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最严厉楼市调控持续将近一年后, 高企的房价终于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对于民众关于楼市调控会否放松的猜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工作, 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此番表态和中央之前精神一致,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央“铁了心”坚持调控, 限购、限贷的政策不会放松。

准确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篇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三项举措之一,不仅凸显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还为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件首先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核心,就是提高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必须围绕核心和服务核心。

其次明确了总的要求,就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小了不行,规模小了就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无法解决农业科技从研发到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会对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三是明确了主要措施,就是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行业的作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大包大揽,独打天下。以前各行各业都做了很多工作,实施了很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计划、工程等项目,但还不够,还必须加大实施力度,主要是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标准。

四是明确了分类培训的重点对象和目标。第一类重点培训对象是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对这些人的培训目标是“农村发展带头人”;第二类重点培训对象是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对这类人员的培训目标是“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第三类重点培训对象是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对这类人员培训的目标是“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五是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不仅要把现有的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后继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使他们发展壮大,成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9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刚刚开罢,本应坐下来,对会议文件认认真真地学习,反反复复地研究,仔仔细细地消化,吃透精神,把握要义„„哪知,初学以后,即感受到新疆进入新时期的曙光、迈向新阶段的敦促、奔向新里程的召唤,情涌在胸,话哽在喉,不吐不快,遂匆匆写下初学之后的浅识,以“新时期”、“新阶段”、“新里程”名之,以求教正。

一、新疆大发展进入新时期五月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发展历史上,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竖起了一座高耸的里程碑。之所以说广阔,是这个平台之上,国计民生同时起飞,新疆一己之力不逮,还有全国发达的十九省市援手。之所以说高耸,是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大视野的,把新疆工作放到世界的背景下考量;是大胸怀的,把新疆发展融入全国一盘棋布局;是大手笔的,把新疆民生做了从眼下到未来的设定;是大战略的,把新疆目标锁在全方位、多侧面、广覆盖、立体化、重持续的基点上。为此,提出:一个“目标”:“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跨越式”让人喝彩。不是要发展、努力发展、加快发展,而是“跨越式发展”。“跨者”,抬腿迈大步、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界限之谓也;“越”者,跨过、不按一般次序之谓也。“长治久安”让人叫好。“长治”,不是治表;“久安”,不是权宜。这是天荒地老之要求。这个目标是何其令人欣喜期盼!两个“共同”:“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把国家意志和国民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十九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意即在此。全国像一个大家庭,眼下的三十一个兄弟,十九个日子好些的帮助一个困难些的,把这个帮助当做家里的规矩办,当做兄弟间的情谊办。增强了祖国大家庭和各民族兄弟感情的凝聚力。这样,新疆的发展,举国关心,全民关注,这是一种无形而且巨大的力量。三个“关系”:“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的一切,早已不再是局部,从形势看,关乎大局;从政治看,关乎国家;从未来看,关乎复兴。“关系”二字,将“系”紧每个人的心。四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的成果就是从心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心底的这个“好”树牢了,坚持才是不恍惚、不犹豫、不动摇的“坚持”。五个“始终”:“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前提”。始终者,从始至终也。即全过程夯基础、强动力、重民生、实保障、抓前提。古往今来,“靡不有初,鲜克其终”者众。只要做到“始终”,则无事不可为。六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建设”要取得成果,一是要认清历史方位,二是要结合新疆实际,三是要事事真抓实干。全国都在抓“六大建设”,如何做到“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共有之情,出此笔而独隽。”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七个“局面”:“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这七个新局面的形成,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当这一天到来时,谁能不说新疆人的幸福指数在全国是令人羡慕的呢!当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远不止这些,仅此,就足以让人激动、让人兴奋、让人感怀的了。

二、新疆大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天,新疆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下达了新的进军令,吹响了新的冲锋号。进军令:定位高、目标新、措施硬。冲锋号:吹醒了山川大地,吹起了万丈豪情,吹暖了百姓民心。新疆的大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坐标一个个闪亮、政策措施一项项有力。请看:时间表和路线图:时间为至2020年的十年。年际的刻度是:前五年每年有“刻度”要求,后五年有总体目标。路线的图表是:前五年总体达到四个“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整个大发展期是四个“加快”:加快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快促进南北疆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到2020年实现七大指标: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政策扶持: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学习党中央精神心得 篇10

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9月28日,中央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作风建设抓到底、抓出成效。10月24日,经开部组织民品子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共同学习了全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通报材料,以及多省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截至8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12099起,处理1399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14人,反映出党中央切实纠正“四风”的坚定决心。

通过认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理当时刻比照党章,对照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的“八项规定”,想一想,自身思想是否有偏差、工作是否有疏漏、服务群众是否到家、作风是否有不足,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考虑群众的感受,珍惜自己的名誉,努力做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行动务实、敢于负责的力行者。

常怀不足,常思己过,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省,发现自身不足和缺点,不断调整、提升、完善自我,在日常的工作中按照八项规定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

一、厉行勤俭节约。/

21、日常工作中厉行节俭,从珍惜一笔一纸的细节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2、在生产中贯彻节约,在生产加工和原料采买环节下功夫,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原料浪费;

3、严禁公款吃喝、娱乐,不在单位报销审批流程完成前动用任何费用。

二、轻车简从,简化接待。

1、严格遵守公司用车制度,杜绝公车私用;

2、严格执行公司招待报销申请、报销流程,并遵守招待费和招待费数量标准;

3、严格控制出差人员、时间,禁止出差期间旅游、娱乐等行为。

三、改进文风、会风。

1、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篇11

袁钢明:投资无法推动经济回升

《新财经》:对于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

袁钢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基础作用重要还是关键作用重要,很模糊,但从实际的政策安排来看,关键作用应该是更重要。在三中全会决议中,“基础”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弱的表述方法,而“关键”比“基础”更有利、更有效、更直接、更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有一条,是出口的支撑作用。调结构的重点就是以消费为主导,要把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和出口比重过高的结构调过来,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把结构调整的方向搞错了,如果无视投资比重过高这个压力,一定会造成经济越来越难回升。

《新财经》: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来使经济企稳回升?下一步是不是还要用加大投资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方式能持续吗?

袁钢明:我认为,用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是错误的,如果再不改变以投资为主导方向来推动经济回升的话,中国经济很难持续。这次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2008年4万亿元投资从高峰下滑的过程,4万亿元投资规模过大,规模大了以后就会形成投资比重过高,投资比重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一个国家如果长期投资比重过高的话,它能够体现出来的经济增长效果就非常弱,要用很多投资才能实现很少的增长效果,这种高投资一定是为了未来而牺牲当前。因为长期项目在开始投资的时候,会拉动一些配套企业的生产活动,但不代表可持续的拉动增长,这样的项目一旦投资,很多年以后才能收回资金。主体投资收不回来,就会造成银行贷款收不回来,银行没有了资金就不能继续贷款,造成资金紧缩,资金周转中断,经济下滑,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所以,想让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就应该把投资放得稍微弱一些,增加周转周期短、见效快、负担轻的项目,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回升。

《新财经》:2013年,整个中国银行业出现了两次钱荒,是不是货币政策太紧了造成的?

袁钢明:货币政策的松紧度是2014年经济能不能回升的关键,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太紧了,比如今年6月和10月出现的钱荒。现在M2(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是14%,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时期。但缩减M2的增长速度,就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越下滑,反而货币存量越多的状况。

这就造成了一个误区,M2是一个专业性指标,为了控制通胀要缩小M2,但没有考虑到货币政策,M2实际上是一个双重值目标,既要控制通胀,还要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或者说要适应经济增长,所以M2的增长速度一定要兼顾控制通胀和促进增长两个双重目标。

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遇到了非常严峻的问题,一般控制货币的时候是控制通胀。现在的问题是,控制货币是为了解决之前过多的货币发行造成的后果,只要能完成货币回归正常位置的目标就行,但这个目标比控制通胀还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所以在控制货币量这个目标压力下,经济就很难回升。

《新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4年货币政策有怎样的描述?新的一年货币政策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袁钢明:201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处在矛盾中,货币的调整空间已经没有了,高也不行、低也不行。李克强也表示,我们的货币量增长速度不能紧也不能松,这个说法很好,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来判断。比如中国现在还比较依赖民间借贷,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还不能做到靠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合理运转。在货币结构不能得到完全调整的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是非常可笑的。

而企业目前的微观情况也反映了资金紧张情况,银行金融系统的资金紧张程度在目前也非常严重。我们不能用货币的紧缩来倒逼结构调整,那样反而会造成危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持货币的合理增长,这样的说法非常好。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不能一味地控制货币增长速度,而是要合理的增长,希望这个说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会议还强调了货币和信贷的结构性问题,我认为说法很好,但实际做不到,因为中国的投资很多都是投资在周转慢的大项目上,这种存量的调整做不到。

朱善利:城镇化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新财经》: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期比往年长,而且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城镇化的工作会议,这意味着什么?

朱善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关于城镇化的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以前我们国家比较重视农业工作会议,但今年关于城镇化的会议,中央七个常委都参加了。这说明中央对于城镇化问题非常重视,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的一项最主要工作。

城镇化涉及很多方面,以前我们总是单独谈农业问题,就农业谈农业,谈“三农”问题:农业、农民和农村,而农业问题实际上是和城镇化相联系的。如果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通过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财经》:未来的城镇化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朱善利:现在的城镇化改革主要是要做到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未来走的是一条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城乡统一的土地建设、土地市场。原来土地不能称之为市场,因为土地不可以抵押、不能够交易,所以谈不上市场。土地市场问题实际上和户籍问题、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是相关的。一个是劳动力市场要统一,前提条件是户籍改革;还有一个是土地制度改革,这就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

nlc202309040340

未来,城镇化实际上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问题来解决。当城市发展了,农民工大批转入城市,农民的收入也会提高。如果指望农村自己解决农民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现在农村人口太多,将来农民转移到城镇以后,农村才会产生规模经济。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农民的收入才可能提高,否则,小农经济一家一户,不可能通过经营农业来实现收入的增加。

《新财经》:未来户籍会取消吗?除了户籍问题,城乡还存在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问题,未来会随着户籍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统一吗?

朱善利:户籍问题未来应该是分类解决,中小城市的户口将来要放开;对中等城市,将来要有序地放开;大城市将来要看情况制订入户条件;特大型城市,比如北京、上海,还是要控制人口规模。中国人口问题长时间积累得太多,分类、分步解决比较稳妥一些。预计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户口统一登记,未来的目标是按照居民常住的地方落户,常住户口要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居所。未来城乡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城里人可以去农村买房子,农民也可以到城市买房子。城乡福利统一了,户籍就不那么重要了。

现在城乡的差别主要是农村不如城市,但也存在少数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农村比城市好。要消除城乡差距,未来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城市增量部分就需要财政来投资。现在很多农民流动到其他城市劳动,即使拿了工资,但社会实际上没有给他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东西,他们还交了税,但老了以后还要回到原籍,这是不合理的。未来必须把城市发展增量纳入进来,比如学校,投资应该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中,凡是当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福利,让常住人口也能享受到。一定要制订一个时间表,比如到2020年必须统一纳入到地方去。

在城市投资方面,政府应该向中小城市增加投资,而不是大城市。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如果福利比中小城市好,大家肯定都往大城市跑,所以中央财政要增加中小城市的投资,这样很多人就愿意留在小城市,社会保障也和大城市一样,而且环境可能比大城市还好。

《新财经》: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进城问题,农村人口和土地也需要合理的规划,未来农村的土地和房产该如何规划?

朱善利:农村也要做好前期规划,未来哪些土地作为耕地用,哪些作为建筑用地。农村盖房子也要有规划,不能想盖就盖,要把城市和农村统一纳入到整个规划体系中,农村的房子也可以有产权,可以上市场交易,前提是要做好规划,不能把农地拿来盖房子,还要严格保护耕地,做到同地同权。

现在很多北京郊区的土地都是雇外地人来种,精耕农业都向大城市发展,比如大棚蔬菜,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这样农民在大棚里种菜,比在城市里做一般的工作收入还高一些。将来城市里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就业,如果未来有80%的农民来到城市,20%的农民经营土地,则土地的比较收益很高。所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工业品去交换,不种地也可以。但中国还是要保护耕地,必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如果把农民转移到城市,农村就可以节省出很多土地,现在很多农民的房子都没有人住,非常浪费。如果这些人被城市接纳的话,就不会去农村盖房子了。未来实现城镇化以后,很多农民在城市常住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城市就应该接纳他,农村的土地也可以解放出来。

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如果将来农民不愿意种地,国家会有很多措施。比如,可以有土地占有税,这个土地不能盖房子,只能种庄稼,如果不种,就要交税;种了粮食可以给农业补贴;抛荒是要被惩罚的,要交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城乡统一,城市人想到农村去也可以,农民想在城市也可以。这是我们的目标模式。

上一篇:高考语文语言连贯题下一篇:暑假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