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海星的命运(精选15篇)
当有人需要你伸出援助之手时,你是感叹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帮助他们而失落、袖手旁观,还是抱着尽力而无悔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去帮一个是一个呢。
有一个人到美丽的墨西哥旅游。一天黄昏,夕阳无限好,他便在一个海滩边上悠然自得地漫步,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在不停地蹲下、起立、然后再甩手,好像在跳舞似的。走近些时,他发现原来是一位土着人在沙滩上拾起一些东西,然后用力地抛到海里去,并且重复不停地把拾起的东西扔到海里。
他觉得很好奇,便再走近些,他看清楚原来这土着人在不停地拾起由潮水冲到沙滩上的海星,用力地把它们抛回大海去。
他好奇地走过去,向土着人说:“晚安!朋友,我不明白你在干什么。”
那人说:“我把这些海星抛回海里。你看,现在正是退潮时,海滩上这些海星全是被潮水冲到岸上来的,如果不把它们送回大海去,这些海星很快便会因缺氧而死去!”
“我明白。不过,这海滩有数不尽的.海星,成千上万的,你是不是有能力把它们全部送回大海呢?如果你真能做到,试想,这海岸还有很多海滩,你又哪有这么多工夫去处理呢?你可知道你所做的作用不大啊!”
那位土着人微笑着,没有理会,继续拾起另一只海星,一边抛一边说:“但起码我改变了这只海星的命运呀!”
你知道吗:
墨西哥是拉美第三大国,为中美洲最大的国家。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境内多为高原地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万木常青,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均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公元前兴建于墨西哥城北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这一灿烂古老文化的代表。
哲言哲语: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其中,“怒绝亭长”73字、“漂母饭信”55字、“胯下受辱”60字,这三个小故事,传记中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后文都有呼应: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开篇三个故事草蛇灰尘线,其迹可循,深掘其中,我们可以一窥太史公写人之生花妙笔。
一、怒绝亭长
“怒绝亭长”的故事背后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细察。
第一、韩信的“怒,竟绝去”,表现了他有傲气,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于屈辱之中的韩信,骨子里依然存有一份自尊,这是一位人杰的精神底色。
第二、韩信之“怒”包含了因误判而导致的忿懑情绪。韩信原以为南昌亭长是他的生死之交,现在竟连一顿饭都不愿给他吃了。或许以为,“所交非类”,才会“怒,竟绝去”。假如他原先没有把南昌亭长当作知己,就不会有“怒”这个强烈的心理词语。
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回归故乡时,对南昌亭长说了一句话:“公,小人也,为德不卒。”“为德不卒”四字,需要仔细体会。我们还可以和后面的“胯下之辱”相互参看。韩信受到淮阴屠中少年更大的屈辱而没有杀死这个无赖,也没有动怒;寄食南昌亭长家,却“‘怒,竟绝去”,这是他对自己看朋友看走眼的忿懑。
第三、从文化上来解读。古时有天色计时法,共12时段,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可知,古人一日两餐,“朝食曰饔,夕食曰飨”,朝食在辰时,这个时段叫“食时”;夕食在申时,这个时段叫“晡时”。“晨炊蓐食”是“清早做饭并饱食”。亭长妻子清早做饭吃,意味着至夕食的时间延长了,故须饱食才能耐饥。而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很可能一天才去一次,也可能一天才吃一餐饭。这天早上,去了亭长家,人家嫌弃他,早已饱餐过了,那么,韩信这天断了一次炊,对他而言,就不是一天没吃饭了,可能是两天、甚至更长时间。
综上,从生理上来说,是韩信饥饿难耐;从心理上来说,是韩信因交错了朋友而自忿;从情感上来说,是韩信失去了自尊,受了愚弄。这三重打击,因而导致了韩信“怒,竟绝去”。
二、漂母饭信
“漂母饭信”的故事暗含了韩信性格中“义”的一面。
这是韩信知恩图报的佐证,也为后文项羽为摆脱困境而拉拢韩信却遭拒绝埋下了伏笔。
正因为韩信知恩图报,才有项羽与刘邦军力旗鼓相当之时,项羽几次找人拉拢韩信三方“三足鼎立”,韩信都是一口拒绝:
第一次是龙且被杀,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第二次是武涉已去,齐人蒯通以相人之术及“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游说韩信。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第三次是蒯通几天后再次以“时不再来”游说韩信。“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韩信在最得意时没有叛变刘邦,在失意时也不会铤而走险反叛刘邦,最终定下的韩信谋反的罪名,仅仅是“莫须有”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莫须有”,当韩信死于吕后之手后,刘邦得知情况才“且喜且怜之”。
三、胯下之辱
那么,“胯下之辱”的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第一,韩信“胯下受辱”,体现了他的容忍风度。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韩信想要将来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注定了他必须要隐忍,韬光养晦。容忍,奠定了韩信成大事的基础。太史公在《淮阴侯列传》结尾如此记载:“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可见,韩信青年时期的最高理想就是做一位功成名就的大将。
我们还可以将“胯下受辱”,与施耐庵《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相参看。两个情节何其相似也,结果却大不一样。杨志受不了泼皮奚落,杀了牛二,虽然自首,却也被充军,最终被逼上梁山。而韩信却“孰视之”,一忍再忍,直到时机的来临。
第二,韩信“胯下受辱”不仅是一时之辱,其影响是长期性的。
项梁的军队经过淮河,韩信立刻投入项梁军中:“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结果,过了相当一段时间,韩信并没有受到项梁的重用。
项梁是识人的,“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也是一位善于采纳计谋的将军,当范增要他拥立“楚王”时,项梁马上“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都盱眙”。
淮阴(韩信老家)、宿迁(项羽祖籍)、沛县(刘邦故里),相距不远,都属苏北地域,而且淮阴与宿迁接壤,宿迁与徐州接壤。即使在口耳相传的古代,人们对稗官野史、街谈巷议,尤其是奇闻异事,也很感兴趣,这么近的距离,也许,项梁可能会听到一些韩信“胯下受辱”的笑话。
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韩信胯下之辱的笑谈,能在项梁耳中传闻,那应该更会在项羽耳中生根。因此,虽然韩信“数以策干项羽”,(从后来韩信担任刘邦大将后,使用各种各样的计策,我们可以推测出韩信给项羽的这些计策,应该大多是“阴谋诡计”)以项羽光明正大、叱咤风云的品行,项羽对此肯定不屑一顾,甚至深以为耻,当然就不会采纳韩信之策,也就对其难以重用。
也许是惺惺相惜,项羽一向喜欢光明磊落之人,不论是敌是友,皆为如此:鸿门宴上,当樊哙没有号令、非法无礼闯入大帐,项羽最终不以为罪,反而另眼相看,称之为“壮士”,赐肉赐酒,对其礼遇有加,甚至有种英雄相见恨晚之感。
大丈夫项羽心底里根本瞧不起韩信,则理所当然不会欣然采用他所献的计策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韩信也知道,在项羽的手下,他即使待的时间再长,也是虚度光阴,不会再有任何出路了。
遗憾的是,韩信在转投刘邦后,依然不温不火: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而刘邦对项羽手下“投诚”的陈平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可谓礼遇有加: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史记·陈丞相世家》)
“生死一知己”,在韩信的人生舞台上,真正给他带来了转机的人物是萧何,“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但是,萧何虽向刘邦数言韩信之能,刘邦仍不理不睬。以萧何与刘邦的关系,不可能置若罔闻,唯一可能的原因,依然是“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在刘邦的耳中作祟。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史记·高祖本纪》)
对刘邦而言,只有他侮辱别人的份,这也许是天生的,担任泗水亭长即如此。曾经“胯下受辱”的韩信,刘邦当然看不起他。但自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在特定的形势下,劝刘邦与韩信数语,使得刘邦真正认识了韩信。至此,韩信遇到了伯乐,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只可惜,即使韩信有灭魏、亡赵、定齐赫赫之功,但在武夫的眼里,韩信依然是鼠辈,对其所为的“阴谋诡计”,不以为然。
第三,韩信“胯下受辱”,以致敌人对他战术上极端轻视,这在战场上,未必不是一种极大幸运。
在重要战场上对对手掉以轻心,结果常常是致命性的。也正因为敌方主帅的极端蔑视,才一次次成就了韩信的威名,收魏、灭赵、杀龙且,皆如此。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到了战争后期,项羽方的主将还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连项羽手下大将龙且都在这方面也吃了大亏,导致项羽集团迅速走向崩溃:
人或说龙且曰:“……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史记·项羽本纪》)
龙且的轻敌,是韩信的大幸,成就了韩信的业绩丰功。最终,韩信利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策略,逼迫项羽乌江自刎。
第四、韩信能忍“胯下受辱”之名,在隐忍的吕后那里,却引发了更大的悲剧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对“胯下受辱”的韩信,吕后则迫不及待地欲杀之而后快,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投射心理。吕后,她将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行为推测到了韩信身上。吕后,她也是一位隐忍的高手,刘邦在世时,戚夫人作威作福,她对其忍之任之,而刘邦一死,她便立刻做出行动,对戚夫人母子施以打击报复: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后本纪》)
这种惨剧让人惨不忍睹,连吕后亲身儿子孝惠帝在观人彘后,大哭,声言“此非人所为”。
也许,正因为韩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太过出名,吕后才忌惮韩信强大隐忍的心理。“人心隔肚皮”,在吕后心里,刘邦在世,韩信不敢反,如果刘邦死了,韩信又会作何打算?因此,趁刘邦在世时,宁可错杀,也要除掉韩信。
总之,在刘邦、吕后眼里,韩信不象没有军权的谋士张良、陈平,威胁不大;作为“三杰”的唯一武将,韩信功高震主,不仅善于用奇谋,还善于隐忍,可谓集三重身份为一体,此人最为危险。帝后对于这样一把悬于头顶之剑,心惊胆战。遇到刘邦、吕后这样的主子,韩信纵能隐忍,徒唤奈何?
有选择才精彩所以,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我每周六的上午都会去钢琴老师家心不甘情不愿地学琴一小时。这两年中,我一共有过两位钢琴老师。第一位是年轻的女老师,非常严格,动辄训斥我,甚至用尺击打我的手掌。我恨弹钢琴,更恨被打手掌。回到家,我有时会向母亲抱怨,但是我得到的是再一次挨打。第二位钢琴老师也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但非常有耐心,即使在我反复犯错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我喜欢她,但是我仍然不喜欢弹钢琴。两年后,母亲规定我每天在家弹琴一小时,雷打不动,毫无商量的余地。我讨厌这样的生活,但也没有办法逃避。后来我上小学了,要学的东西多了,就更不能忍受弹琴这样的事情。我哭闹,终于,我得到了外婆的同情,她与我母亲吵了一架,我的“音乐生涯”就此止住。那年,我8岁。
现在回想那段时光时,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有那样的两年时光?”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现在答案很明显: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我痛苦了两年。
去年我在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时认识了一位女士,一来二去,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她对我说,她碰到了一件烦恼的事情。她的`男友向她求婚了,但她还没有答应他。我问为什么。她说她没有感到他就是她心目中的另一半。我然后问她是不是因为相处时间还不够长。她说,无论与他相处多久,她可能都不会产生那种放电的感觉。她想离开他,交新的男友,但是她下不了这个决心。
“是什么让你下不了决心呢?”我问。
她说她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问。
“他不会让我离开他。”她回答。
当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没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允许他们这样做。
她对我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容易相处,也体贴人。他非常爱她,对她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但是,她总感觉到他们之间缺少一点什么,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成为夫妻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离开他,会发生什么事呢?”我问她。
她回答说,他会不断地来找她,央求她,而她则最终会心软。
感情的事,我不便妄加评论。但是我在心里说,尽管选择很难,但她并不是没有选择余地,因为她不是小孩子。我们的命运有时就是因为一次选择发生了根本变化,无论多难,也要敢于选择。
曾经有几年的时间,我经常将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除了整天躺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做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我在忧郁中变得更加茫然和消沉。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让我来到这个世上成为一个行尸走肉,有时我真希望晚上睡下后第二天就再也不会醒来。
有一天,我的母亲掀开我的被子,对我碌碌无为的表现一顿斥骂,然后扔给我一份广告。我对母亲的态度充满了逆反,但是广告的内容让我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某公司培训推销员的广告,我觉得我挺适合做一名推销员的,我不能因为与母亲赌气就放弃这样的机会。就是这则广告,让我开始走上了优秀推销员的成功之路。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幻想着发财的农村小伙儿,来到深圳找工作,所带的盘缠都用完了,他所希望的那种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他不得不露宿街头。
一天晚上,他蜷缩在人行道上打盹儿,他的形象落魄而邋遢,与露宿街头的乞丐很有几分相似。一个过路妇女扔给他一元钱,算做施舍。就在他即将捡起那张纸币的时候,他身边一个擦皮鞋的女孩儿却极快地跳了过来,抢先一步拾起了它。
“这钱是我的!”女孩儿脸都不红地说。小伙子气坏了,站起来与女孩儿争执。
“那位妇女为什么要给你钱?你俩非亲非故,除非„„你是乞丐!”女孩儿眨巴着眼睛望着他,“你如果承认你是乞丐,这一块钱就给你。” 承认自己是乞丐?他顿觉心中一惊:我怎么会是乞丐呢?他有些愤怒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只有选择放弃。他悻悻地转过身去,打算离开。但女孩儿叫住了他:“我知道你已经饿坏了。这样好不好?我将我那擦皮鞋的摊位让给你10分钟,10分钟内如果你揽到了生意,你就可以挣到一顿饭钱。”
他不相信这个女孩儿。女孩儿诚恳地说:“我说的是真的,这与接受那一元钱性质不同。你如果接受我的建议,就是凭劳动挣钱„„”他心中一颤,眼眶禁不住有些发热。
你别说10分钟内,他还真揽到了一笔生意,一位擦鞋的中年男人给了他3块钱,他用这3块钱买了两块面包。
当他狼吞虎咽地吃完这两块面包之后,吞吞吐吐地向女孩儿提了一个请求:“你能不能„„再帮帮我,帮我„„买一套擦皮鞋的工具„„我也想擦皮鞋。”女孩儿笑了。
第二天,女孩儿的摊位旁边又多了一个摊位。后来,他与女孩儿结了婚。再后来,他与妻子双双进了一家皮鞋厂打工。再后来,夫妻双双从皮鞋厂辞职,开了个皮鞋加工店。再后来,皮鞋加工店发展成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皮鞋厂。而这昔日的小伙子,就是如今重庆市远足鞋业集团的董事长何秋平先生。
又是一年的大年初三,按故乡的习俗,今天可以探亲拜年了。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外婆家——黄二合屯里的一座老式房子。房子在屯里祠堂的右侧,祠堂前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一年四季常晒着农家谷物。料峭初春是被硫磺熏得黄白的淮山片,炎热夏季是金黄的稻谷,干爽的秋天是水滴绿的蔬菜,寒冷的冬天是哑光黄的竹竿。新春佳节则铺满象征吉利的大红炮纸。
近些年来,新年气息消逝得快,祠堂前的鞭炮碎屑稀稀拉拉的只是走个形式,不似往年般喜庆。只有穿红戴绿拖着长鼻涕的孩子沿袭他们的传统,弓着身子在炮纸堆里寻找未燃着的炮,一根棍子这挑挑,那挑挑。旁边摆这个掉漆的大油桌,纸牌居上,一堆从广东打工回来的青壮年呼呼喝喝着赌钱,从大年初一一直到大年初十,这儿永远人声鼎沸。若是这年哪家添了儿子往祠堂上挂了长明灯,他们就能借着灯光赌到深夜十二点往后。
听着大人磕叨家长里短,我无聊的拨弄指甲。忽然间,想起我那有趣的表妹,就问外婆:“方兰回来过年吗?”外婆漫不经心的回:”不知道,你去她家瞧瞧呗。“我便踱步到她家,准确的说,是她的外婆家。三层未刮腻子的长形楼房蹲在村尾,张牙舞爪的红砖在一色外形灰白建筑中格外显眼。踏脚进屋,无人,一股鸡粪便的气味扑鼻而来,左边几只母鸡闻声伸头瞪直眼看我,脖子微微耸动,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墙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掉了颗钉子,弯了一角下来,底下一张长椅随意的摆放着几件衣服。我踮起脚尖跨过地上的粪便,穿过狭道,往楼上喊:”方兰在吗?”无人应我,我又接连喊了两声。大概过了几分钟,她外婆尖刻的声音回响在楼道:“方兰没回来,留在广东打工了。”
二
走出门来,望着不知被雾还是烟掩映的一片片浓绿的淮山田,我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回了小时候。
我打小和方兰一块长大,我是表姐,她是表妹。可从小她就长得比我壮实,我俩出门常反着辈分介绍自己。全村的小孩里,我只爱和方兰玩。她大胆,热情,自由,无人约束。敢做我当时极羡慕的勇事,比如拿棍子挑逗大狗,独自一人上街,去大坝摸鱼,跟男孩子回家玩,竞选班长……这些事我是绝不敢的,不仅是因为胆小,还因为家里管得严。越是这样,我就越爱和方兰黏在一块儿。一到星期天就眼巴巴的盼望着妈妈送我回外婆家,心里又焦急又不敢说。因为在大人眼里,方兰是个出格的孩子,她会带坏我的。
方兰不是屯里的人,屯里人姓黄,方兰是贵州山里人。据说那是个比黄二合屯还要贫穷的地方。她的外婆常常控诉,九姨顶着大肚子独自走了两里山路才找到医院生下的她。方兰身上掺着一半山里的血,自带一股野性,可劲的贼吸引人了!脑袋灵光,考试前抱个佛脚就轻松拿到第一名,眨巴两下丹凤眼,一堆“馊主意”就冒出来了。当她犯一点儿错误,她的外婆总会揪着她的耳朵骂道:“再不听话,看我不把你送回贵州去……送回贵州去……让你在山旮旯挖虫子吃。”她也不哭,揪痛了也只是龇牙而已。我外婆常打趣她:”送你回贵州,乐不乐意?“她笑嘻嘻的也不回答。外婆自讨没趣的道:”贵州可穷哩,没吃没穿的,山里人只能用树叶做衣服,你妈妈可是……”
贵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我隐密的想,为什么村子里的人都爱问方兰愿不愿意回去呢,脸上还挂着一副鄙夷的神情。她们是瞧不起比自个儿穷村落还穷的地方出来的人呢?还是瞧不起那穷地方?无论是什么,总归是瞧不起穷吧,但她们自个儿也是穷人啊。
我虽小,但我也知道自己是绝不能问方兰可愿回贵州的。有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心,问了在河边捣衣的方兰:“兰,你愿意回贵州吗?那里真的都是山吗?”只听“咚”的一声,捣衣棒掉进了水里,水花溅到我和方兰的脸上,许是初春的水还凉着,冷得方兰瑟缩了一下。这次她没有笑,沉默的瞥了我一眼,捡起捣衣棒。“嘭,嘭,嘭”断了的声音又续上,棒子打在棉衣上发出沉闷的呜咽声。我张大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刚刚的行为,讪讪的走了。大概被人鄙薄自己的故乡都不是件让人舒服的事吧,寄居他乡,也只能沉默着应对。
三
方兰一年中能见到父母亲的机会只有新年那几天了,有时甚至两三年也见不到。方兰的每一年的新年都是在黄二合屯过的,外公外婆更像她的父母。可父母就是父母,谁也不能代替他们的位置呀。
我喜欢和方兰趴在被窝里讲悄悄话,她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述她的父母相爱的过程:在广东的一家工厂里,下了晚班,工厂里的男女三吆四喝,相约去羽毛球场打球。在一场对决中,她的父母相遇了,这场球赛不知怎的,一向敏捷,发挥良好的小伙子意外输给毫无经验的小姑娘。就这样,一个来自贵州的穷小伙和一个来自广西的穷姑娘结合了,于是方兰就出生了。那时我就幻想,方兰的父母定是对温柔又慈祥的夫妻,急迫的想要看看他们的样子。
又一次过新年,我下了车急急忙忙的向外公外婆道声新年好,就猴急的冲去方兰家。我那副小身板吃力的推开厚木门,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肥头大耳、胡子拉杂、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弓背坐在高脚椅上抽烟,当即吓得我掉头就跑。事后,方兰顶着未发育的小胸脯自豪的和我说:“那就是我爸,大大壮壮是不是很威风!”我木木的点点头,想起前几次找她玩,都会被她爸爸暴躁的斥骂声吓不敢靠近。
在方兰小学三年级时,她的第二个妹妹方茜出生了。九姨,也就是她的妈妈,把方茜养到一岁半就扔回娘家,让方兰照顾。有了方茜,我和方兰玩耍的时间明显变少了。方兰要给妹妹喂奶,洗尿布,哄睡觉……俨然一个小大人。等茜茜能摇摇晃晃走路的时候,九姨从广东回来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急吼吼的炙烤着大地。我和一群小伙伴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方兰拽出来玩木头人游戏,她已经好久没有和我们一块玩耍了!经过我们极力的怂恿,方兰带着刚学会走路的茜茜来到离她家不远的空地上。上面有刚铺上的小石渣,由于泥地会扬起灰尘,我们就选了这里。尽管有些硌脚,但也阻挡不了我们玩乐的步伐。方兰许是久未出家门,把妹妹引到一旁后就撒开脚丫子跑,扯着大嗓子喊。因为有了方兰的加入,游戏更是激烈。谁也没有注意到,茜茜被我们的游戏吸引,支起身子摇摇晃晃的走过来了。
家境贫寒的徐朝林靠四处借来的600元钱和弟弟抬着两个酥饼炉子,在偏远的浙江临安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这是当时临安唯一的一家酥饼店,由于酥饼确实做得好,生意相当红火。一年后,兄弟俩就小有积蓄,于是又在临安县城的闹市区重新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徐朝林发现,临安人主要买现烤的热酥饼当点心吃,要外出送礼,还是会买临安当地的土特产,很少有人会买金华酥饼作礼物。真正喜欢酥饼的人又觉得正宗的金华酥饼肯定要到金华才买得到,所以要做大酥饼生意,还必须立足金华。徐朝林毅然关掉生意不错的临安酥饼店,再次回到故乡金华。
1993年4月,回到金华的徐朝林在金华默相街开起了酥饼店。徐朝林借开店的默相街名,又把“相”字改成“香”,一字之改,使得这个酥饼牌子顿有意味。1995年,徐朝林向当地工商局申请注册了金华酥饼行业首个注册商标“默香酥饼”。为了让顾客放心,徐朝林请人设计了一张质量跟踪卡,向顾客承诺:如果吃到有焦、油、不酥不脆的酥饼,或给默香酥饼店提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的顾客,将给予加倍的赔偿或奖励。
这一举措,很快赢得了顾客的信赖,甚至出现了排队购买酥饼的现象。有时早上5点钟就有人敲门买酥饼,到中午11点一过就没酥饼可卖了。
延续数百年的金华酥饼名声在外,但金华上千家酥饼店的经营者,没有谁能想到给这个行业定个产品生产标准。1995年,24岁的徐朝林参照食品卫生标准及金华酥饼的传统工艺要求,在金华市质监局的协助下,首家对酥饼的水分、脂肪、微生物等含量规定了具体的数据,制定并通过了金华酥饼“企业产品标准”。
为让酥饼走得更远,迎来送往拿得出手,徐朝林开始对默香酥饼的外包装进行升级换代,从牛皮纸、塑料袋到纸盒。如今,他又请广州的专业设计师为默香酥饼包装量身定制了精美的礼品盒,设计品牌LOGO(标志),使产品礼品化,一看就让人爱不释手。徐朝林借助互联网技术,于2000年创办了默香酥饼企业网站,并于2001年抢先注册了金华酥饼网络实名。人们打开电脑,输入金华酥饼4个字,就可直达这一网站,有关金华酥饼的历史、特点和默香酥饼的有关内容就可一览无余,全国各地爱吃酥饼的人还可通过互联网购买酥饼。2001年,默吞酥饼获得了中国(杭州)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
现在徐朝林与杭州华商集团签约,把默香酥饼打入了省城杭州华商集团名下的150多家世纪联华连锁超市和华润万家连锁超市,在杭州市场占了一席之地,成了杭州市民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酥饼品牌。
故事2:把画印在桌上,把钱挣到兜里
龙清向,贵州人,2001年到成都,先是帮人做装修,然后来到一个家具厂打工。由于龙略知油漆技术,被安排做油漆工。作为装饰,有些桌子在油漆的时候会在中间想办法弄上一张画。老办法是先在经过处理的桌面中央刷胶水,再贴画,画面容易起泡,时间长了容易脱层,影响家具的质量。
龙清向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画直接印在桌面上?他发现将某种树脂和草酸与另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经过简单处理后,就能将画报中的彩色画脱印到任何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包括瓷砖、大理石、玻璃、墙壁、木板等都可以。操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先在欲上画的物体表面刷上配制好的脱画剂,然后将画报对着贴上去,过几分钟再把画报揭起来,原来的画报变成了白纸,彩色画就脱印在物体表面上了。这项技术的好处是画面色彩鲜艳,耐酸碱,可以用水清洗,即使表面不加上玻璃层作保护,也可做到历久不褪色不变色。
自从发明了这项技术后,龙清向就辞了工,专心创办自己的事业。他将主攻方向定在做工艺挂匾上,将各种山水画、人物画、明星画直接“脱”在经过处理的木板上,安上框架就成了工艺匾。由于制作成本低廉,销售随行就市,很受顾客欢迎。
这项技术用途广泛,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除装饰装修市场外,根据此项技术的特点,在青年人喜爱的DIY市场也有一定潜力。除成品外,脱画剂本身亦是一项不错的产品。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技术,将“脱”画变成可以“脱”相片,市场前景将会更加可观。
股市3:“教人吃饭”也能赚钱
两年前,于清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很多用人单位都以不需要为由将她拒之门外,原因便是她学的专业——人类营养学。
有一次,于清和一位做生意的老板闲聊的时候提到了有关健康的话题,于清告诉那位老板:疾病往往都是由不规律的饮食以及不科学的膳食结构引起的。然后她又从因肠癌去世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谈到了所谓的“总裁病”,说其实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通过饮食来预防的。看到那位老板仍然半信半疑,于清便亮出了自己的营养师资格证书并免费为他制定了一份食疗方案,告诉他只要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定去吃,一个月便能见到成效。果然,一个月后,于清便接到了那位老板的电话,说自己的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已经好了很多,并且要求聘她做自己的私人营养师,专门负责自己和家人的膳食问题,月薪2000元。于清欣然应允。后来那位老板还把自己生意场上的几位朋友介绍给了于清。
营养的问题不仅成人需要,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前一段时间,于清的表姐告诉她,自己上幼儿园的儿子体质非常弱,经常生病,而且还偏食,对青菜连碰都不碰一下。别人说是缺营养,于是表姐就给儿子买了很多营养品,有补钙的,有补铁的,还有补锌的,花了不少钱但却不见成效。表姐没办法便来向于清请教。于清告诉她:“并不是吃补品就是有营养,也不是贵就是有营养,营养的摄入是有一定比例的,吃多了一是浪费,二是可能还会物极必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针对孩子的心理,于清让姐姐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了许多花样,比如把番茄做成花的样子,把黄瓜和胡萝卜做成小动物的形状,不但好看而且好吃,有营养,她还告诉表姐怎样搭配菜品,怎样烹饪才能减少菜的营养损失,怎样做才能色香味俱全,结果时间不长,表姐的儿子便胃口大开,身体变得非常结实了。
通过小外甥的事,于清发现了孩子原来也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但是却缺营养,因为现在的家长并不知道让孩子“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于是于清便跑了附近的几家幼儿园,向园长说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完后几位园长也都表示支持,但由于经费的问题还需要和孩子的家长们商量一下,并让于清留下了联系电话。
几天之后于清便接到了其中两位园
长的电话,告诉她幼儿园已经决定聘请她做兼职营养师,专门负责孩子们的饮食问题。于清的工作是:每周为幼儿园拿出一份综合的营养食谱,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体质弱的孩子重点制定一份家庭营养食谱。
现在于清还在一家健身减肥中心为客户做营养方面的规划,为顾客量身设计完善的菜单。她的业务越来越忙。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于清这份教人吃饭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
故事4:小照片,浓缩大商机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老照片翻新、新照片设计、数码冲印等等需求开始涌现,各种各样与照片相关的商业点子层出不穷,演绎着一个个经典的创业故事,小小照片蕴涵着无限的商机。许多人拿出来的老照片各个年代、各种背景的都有,一些甚至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前来修复照片的人,对老照片都倍加珍惜。除个人珍藏需要外,还有一些单位为保存历史资料也会前来要求修复一些老照片。
因此,开一家老照片数码设计店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投资小贴士:
1.选择交通便利、靠近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人口居住稠密区或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地区,如超市、商业街、影剧院、公园、名胜、娱乐、旅游地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要做好设计室的装潢设计工作,因为客户群主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所以布置一定要朴素淡雅,尽量不使用特别时髦的装饰品,可以在设计室摆放一些经典老照片。
3.可以增加老照片合成婚纱照、制作电子相册VCD的业务。还可以把老照片经过图像处理以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挂历和日历来增加收入。
故事5:给服装加香,有“钱程”
市场:现代人在讲究仪表的同时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体味,渴望馨香常在。但无论多么昂贵的香水,喷洒后其香味最多只能保持一天,若开家服装加香店,市场前景一定看好。
服装加香店利用专业的技术及设备为顾客提供衣物加香服务,经过处理的衣物其香味可保持3N6个月。此外,还可对宾馆、酒店房间、汽车驾驶室及学生校服、各商场待售的服装批量加香。
投资:租间10平方米大小的店面,月租金300元;简单装修店面需1000元;添柜台、挂衣排架等物500元;学习加香技术800元:购置加香机一台300元;雇帮手一个月工资500元,办理营业执照及各种杂费约400元;印制彩色宣传画1000份需800元;香料存货:国际香、白兰香、皇宫珍品香、茉莉香、檀香、玫瑰香等,每种1公斤,每公斤50元,共需400元,总投资在5000元左右。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狱长给他们三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赛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第二个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地方高级间谍被将军抓获并判处死刑。尽管这是个严厉的判决,但那个将军其实并非嗜杀之人。
多年来将军一直采用一种奇特的惯例,在每一个死刑案例中,他都会给被判死刑的人最后一次选择:或由行刑队迅速枪决,或者是碰运气去通过一道神秘的黑门。
死刑执行前片刻,将军让惊惧万分的间谍自己选择:“你选什么?是行刑还是黑门?”对于这个间谍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选择,每当他的手一动到厚重的黑门门环上,他那发抖的手总是不敢去打开门。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行刑队,因为他害怕,不知道开启神秘黑门后面将面临什么样的恐怖。
几分钟后,步枪发出的齐鸣声表明死刑已经被执行了。将军望着原发,转向他的副官说到:“你看到了吧!相对于未知事物来说,他们总是宁愿选择已知的,即使我给那个男人机会,他还是无变化的选择死亡。”
副官问:“那在黑门后面究竟是什么呢?”
一只青蛙为了逃跑掉到井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只能看见井口那样大的天。
有一次,一只天鹅到那喝水,青蛙马上问:“大天鹅,你能到我出去吗?”天鹅说:“可以。”天鹅驮着小青蛙,带青蛙飞走了。他们飞过树林,来到果园上面,小青蛙说:“好美啊!”可是它却掉到树上,吃了个果子才爬下来。它走啊走,它走过果园,游过珠江,来到河边,它在叶子上呱呱的叫着,一只只鱼儿把青蛙叫到水里去,它在水里说:“好久没玩了。”它又飞快的游走了,还把鱼儿吓了一大跳。这只青蛙马上跳出水面,它到车子下面仔细的看,把奇怪的东西画下来,带回家用电脑查这是干吗的。后来,它学会了很多知识,变成了大家喜欢的青蛙。
——凯恩·格兰特,盖亚公司新闻发言人
“人类首次实现行星级地球化改造,星际殖民的穹顶时代或将结束?”
——《星球时报》
“……半个世纪以来,蓝海星的表层环境系统运转良好,居民数量持续增加。毫无疑问,这里将成为人类世界最为活跃的新兴市场……”
——《环宇经济观察》
“蓝湾海域接连发生硫化氢溢出事件,中毒人数仍在统计中。”
——《星球时报》
“我们的星球正在崩溃!”
——马可,蓝海星居民
“委员会已决定放弃蓝海星殖民地。我们将动员一切力量,尽快撤离仍然滞留在那里的民众!”
——《星际殖民委员会公告》
“由于债务缠身、饱受指责,盖亚公司已于昨日宣布破产!”
——《环宇经济观察》
1
海面向远方铺展,直到视野的尽头与天空交汇。凡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显得安详而宁静。但罗海青知道,这样的安宁不过是一种假象。
在环境防护服的面罩下,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事实正被一一显示出来:蓝海星表层的氧气含量只剩下地球水平的十分之一,它的大气与海洋中充满了剧毒的硫化氢。人工形成的臭氧层早已破坏殆尽,致命的紫外线正在行星表面到处肆虐……在大崩溃发生后的第三年,这颗星球已然变成了一片死地。即便你只是到外面随便走走,也要先给自己套上一件笨重的防护服才行。
“罗老师,您在甲板上吗?”通信器里突然传来安东的声音。他是罗海青的研究助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安东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是大崩溃调查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他的举止仍然带着一股很重的学生气,在其他同事面前也总是显得小心翼翼,就像一个担心犯错的孩子 ——这很难说是什么优点,不过却让罗海青倍感亲切,因为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在蓝湾大学任教的日子,还有他班上的那些学生。他至今仍然十分想念他们。
“我在。有什么事吗?”罗海青打开了自己的通话器。
“没什么大事儿。只是想告诉您一声,咱们就快到家了。”安东的声音听上去有些兴奋。罗海青知道,这个年轻人并不是特别喜欢外出考察,因为它意味着你必须离开穹顶的保护。对于大多数地外殖民者而言,那些内置有独立环境系统的穹顶是他们生活的保障,是让人感到安全舒适的“家”。但罗海青却不同——他是出生在蓝海星的人类,已经在开阔的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余年,因此很难适应那种封闭的生存空间。罗海青十分怀念这里原先的样子,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生机勃勃的世界,也是除了地球以外唯一不需要穹顶的地方。
当然,那都是在大崩溃发生之前。
就在罗海青胡思乱想的时候,他所乘的考察船已经缓缓驶入了蓝湾腹内。这是一个几近圆形的海湾,在数亿年前由一次陨石撞击形成。海湾的北缘有一座城市,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露天的地外殖民地。但是现在,整座城市就和它所在的星球一样被人遗弃。如今那里只剩下一些空荡荡的巨大建筑,远远看去犹如一堆无人照料的墓碑。
“十分钟后进港。”广播里传来通告。
罗海青朝着岸边张望,看到漫长的海岸线正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在船头右前稍远的地方,有个巨大的穹顶像是从天而降,把陆地突向大海的一角完全罩了起来——那里就是安东所说的“家”,它曾经是盖亚公司地球化改造中心的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了大崩溃调查组的驻地。而那个与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的穹顶,则是在调查组到来之后建成的。
“真是讽刺……”
“您说什么?”安东问道。
“没什么。”罗海青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蓝海星改造工程本是为了淘汰这些罩子,结果反而帮它们在这里安了家。
“对了,刚才中心发来一条信息。”安东告诉罗海青,“伊恩·佩奇正在会议室等您。”
2
伊恩·佩奇是星际殖民委员会的人,也是整个大崩溃调查组的总负责人。虽然安东说他正在会议室等,但实际上伊恩并没有真的待在那里。此时此刻,这位负责人正安坐在星系外围某间舒适的办公室里,出现在会议室的只是他的全息影像而已。
不过即便只是投影,罗海青仍然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上散发出的焦躁气息。“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进屋之后,罗海青首先表示了歉意。
“的确是等得够久。”伊恩埋怨道,“一星期之前你就该向我汇报了。”
“我们返航时遇到了风暴,为了避开它而耽搁了一些时间。”罗海青解释说。
伊恩随口应了一声,显然对推迟的原因不感兴趣。“你那边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他问。
“我们刚刚完成了第1362次考察航行,并且采集了……”
“别跟我谈这些琐事。”伊恩挥手打断了汇报,“告诉我你有没有得到什么结论性的东西。”
罗海青叹了口气,“佩奇先生,大崩溃是一次全球性的环境事件。你不能指望我从某个小水坑里取些样品,然后第二天就告诉你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可我们没有时间了。”伊恩说,“其实我是来通知你的,对蓝海星的调查将在三个月后结束。”
“三个月?”罗海青感到有些意外,“可按照原计划,我们至少还要……”
“忘掉原先的计划吧——官方的最终报告将在下个月发表,其余的收尾工作也要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结束。”
“等一下!您说的报告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伊恩告诉他,“在你出海考察的时候,我们这边召集了专家组,对蓝海星的事情下了结论。”
“结论?”
“他们分析过你之前传来的数据,认为这颗行星在十年前进入了地质活跃期。那时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它们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最终引发了大崩溃。”
“可您说的数据都是去年的啊!”罗海青皱起了眉头,“从我们最近采集的证据来看,蓝海星上的硫化氢应该不是来自火山。”
“最近的证据?”
“是的,主要是硫稳定同位素方面的证据。”罗海青说,“在蓝海星内部,质量数为32和34的两种硫同位素之间大致维持着一个特定的比例,而火山活动所释放的含硫物质大多继承了这种比例。但我们从大气和海洋中采集到的硫化氢样品却普遍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征。也就是说,那些导致大崩溃的气体一定有着其他的来源。”
“那个来源会是什么?”
“我想很可能是这个——”罗海青走到一台终端前,伸手在屏幕上敲了几下。眨眼之间,一些杆状的微生物影像跳到了空中。
“这是什么?”伊恩问道。
“硫酸盐还原细菌。”罗海青说,“我们发现蓝海星近年新形成的硫化物内明显富集硫32,其数值很像是这类细菌活动的结果。”
“所以你认为是微生物毁掉了蓝海星?”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微生物一直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人类建造的第一个封闭生态系统就是毁于微生物失控。”
“可它们是怎样毁掉一颗星球的呢?”
“那得从蓝海星的大气改造工程说起。”罗海青挥手将细菌的投影换成了一个简化的海陆环境模型,“就在我们往大气中充入氧气的时候,有氧风化过程也会一同启动。氧气会与蓝海星地表原有的还原态物质发生反应,其产物之一就是硫酸盐……”当他讲到这里的时候,飘浮在空中的海陆模型已经发生了变化:大气中的氧俘获了岩层中的低价态硫,形成了一些带有硫酸根标志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风与水的作用下与地表的岩石剥离,落入到虚拟的河流当中,最终又汇入了大海。“……这些硫酸盐大多会溶解在海水里,或者是在海盆中沉积下来。这本身并不会引起什么问题……”
“但是当硫酸盐还原细菌加入这个系统后,一切都将变得不同。”伊恩接话道,“是不是这样?”
罗海青点了点头,然后将图像聚焦到海洋深部的水层。在那个地方,代表氧气含量的曲线已经跌入了一个几乎为零的低谷,“这里就是那些厌氧细菌生活的区域。硫酸盐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养料。它们消耗这些物质,然后排出硫化氢。这些有毒物质迅速向上层海水扩散,很快就杀死了我们投放到海水中的光合藻类。至于后面的事情,我想您应该都知道了——整个星球的表层环境系统逐渐向缺氧一端倾斜,直到再也无法供人居住。”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伊恩说,“但问题是,你能够证明这些细菌就是大崩溃的最初诱因吗?我是说,当人们察觉到那场灾难时,它实际上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而你开始同位素测试则是更晚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厌氧细菌有可能是在有氧环境崩溃之后才乘虚而入的,它们排出的硫化氢很可能已经覆盖了大崩溃初期的记录?”
罗海青沉默了片刻,然后承认道:“我知道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但这正是调查必须继续下去的原因。”
“我说过,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伊恩说,“官方报告将按计划放出,而你刚才所说的一切不能公开出去。”
“您不能这样做!”罗海青几乎是喊了出来,但伊恩却不为所动。
“这没得商量。”这位负责人说道,“我们必须尽快给公众一个答复。”
“我们必须给他们真相。”
“你不要太任性了。”伊恩显然失去了耐心,“我很敬重你这样的学院派。但这里不是大学或研究所,我们也不是在搞科研。大崩溃是一起公众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牵扯到许多事情。总之,我们不能全都迁就你个人的愿望。”
突然之间,罗海青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不是外面有某位大人正在担心自己的前途?”他问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整件事情才……”
“够了!”伊恩没有让罗海青继续下去,“我只是来通知你的。调查即将结束,经费也不再继续发放。所以你尽快开始收尾的工作吧。”在中断通信之前,他又补充了一句,“还有,如果你仍然在乎自己前途的话,就不要向外面胡说些什么。”
3
罗海青感觉心情差到了极点。
离开会议室后,刚才的那场争论仍然在他的脑中盘旋。在想象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说服伊恩,使得研究可以继续下去。可他心里十分清楚,调查工作已经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这个无奈的事实让罗海青十分气馁,心不在焉的他在走廊上险些撞到迎面走来的安东。
“怎么了,罗老师?”安东问他,“有坏消息吗?”
“他们要中止调查。”罗海青想要大骂几句,但突然又觉得没了力气。他也没去听安东是否又说了些什么,只顾低头走回自己的住处。
这是一套陈设简单的宿舍,房间内摆满了蓝海星的资料,占据了本应放置装饰品和家具的空间。他把这些数据复印件放在家里,以便随时查看。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罗海青倒在沙发上,意识逐渐变得模糊。在半睡半醒之际,他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那时大崩溃刚刚发生。在某一个下午,他走进蓝湾机场的候机大厅,迎面碰上了一队匆匆而来的医务人员。他们推着一张带轮子的大病床,像阵风似的穿过不断分开的人群。罗海青心生同情。他也像别人那样躲到旁边,以便为医生和病人让出一条通道……但突然间,他自己也变成了医生之一。他低下头,发现那张床上躺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似乎是一张十分熟悉的面孔。那孩子神志不清,双目紧闭。他的喉部已经被切开,切口处还插着一根从呼吸机伸出来的塑料气管。
“他怎么了?”罗海青听到自己问身旁的助手。
“硫化氢中毒。”那人的声音有些耳熟,“已经太迟了,你救不了他的。”
“但我们必须再试一试。因为这是我的病人,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
……
金秋来到,新学期,新气象。我们被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改变让大家对其都可谓是强聒不止,有人怕她会和上一个语文老师一样带我们死读书,有人觉得她会是一个文学素养极高的“大神”,总之,所有人对这个老师都浮想联翩。刚开学的两个星期,这位老师的行为作风便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叮叮”上课了,语文老师温文尔雅地站在我们面前,高大的身躯显得她十分稳重。这一堂课,我们几乎是在读课文中度过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认为我们读书太缺乏感情了,而也许是因为我们从未有注重朗读的习惯,跟着老师那富有感情的朗读,我们仿佛也静下心来,似婴儿学步般从基础做起。这样一节独具风味的第一节课,让大家伙都变得好像文雅安静了许多,如此“疗效”,怎能不顶一下 除了上课时,她不急不慢,连布置作业都与以前老师大相径庭。 “我作业从来都是挑着写的,今天就《评价》前4题吧!”就这样,寥寥几句就改变了我们对作业繁重的印象。就这样,我们几天的作业都是少得很!虽说作业少,但和以前相比却少了些什么!抄词!对,以前这可是一项重头戏,怎么如今都不见踪影。其原因,在那天我终于知晓了。
一天下午,老师来讲作业时,一位同学问:“老师我们不用抄词什么的吗?”谁知,老师一本正经地和我们说道:“孩子们,我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像这种课内的基础我应该不用烦的,如果还需要我来督促你们抄这抄那,背这背那,把时间全花在这种无用功上,那你们语文也得不到提高了,再说,我本人也并不喜欢这种硬性教学,不过,我还是会不定期抽查一下的!”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都震惊了,也许你觉得这是本应该的,但也许是功利性学习遮蔽了我们,幸得老师即时改变了我们的错误观念。老师的言行所体现的不正是语文之魅力所在吗?也许我们以后都不会“学语文”了,因为真正的学习是自由的、快乐的。老师的改变,改变了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也改变了我们“为读书而读书”的思想。
还没有享受够做饭的乐趣,却发生了一件事,给我造成了创伤。农忙的时候,爸妈很早就出去干活了,只有我和哥哥在家。某一天早上,我来到厨房准备做饭,看见煤炉上放着一个很大的煲水的锅,本想着把它顺利地弄下来,没想到太重了,我一只手没抓稳,整煲水像瀑布一样洗涤着我的双腿,我顿时吓呆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然后撕心裂肺地叫起来,邻居听到叫声赶忙跑过来,看着我通红的双腿,急忙跑去找我妈,隔壁的医生马上用冰块给我敷上,并准备好消炎的针水。我头一次感到恐惧,我好怕自己以后不能和小伙伴跳皮筋了,那是我最喜欢的活动。
妈妈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心疼地看着我的腿,轻轻地叹道:“叫你不要做,在家好好呆着,你偏不让!”我低着头不敢说话,我第一次看到妈妈那么焦急。幸亏那水还没开,我烫得不是很严重,医生说过一个星期之后就会好。妈妈替我向老师请了假,我在家里打着吊针,刚开始觉得双腿灼热灼热的,慢慢的钻心地痛,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妈妈拿出我的奥数书,对我说:“你看看书吧,看着就没那么疼了!”自从上次竞赛没拿到奖后,我就把它扔到一边,没理过它。既然妈妈这样说,我乖乖地接过书,静静地看着。
奥数题非常灵活,要转很多个弯,因此我必须很专注地思考那些问题,注意力慢慢地转移到书本,感觉不怎么疼痛了,以致后面妈妈帮我涂高山茶油,用药水帮我驱痒,我都没怎么留意。经过一个星期的煎熬,我对数学重拾信心。回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我备感温暖。虽然缺了多次课,我的数学成绩不降反升,之后的几次考试我都拿到了满分,并一直保持着自己在数学上的优势。看着试卷上的勾勾,我高兴地哭了,轻轻地摸着腿上的那道疤痕,我默默地感激它点燃了我的斗志。
初中一年级,爸妈去窑厂出货,在回来的路上一辆摩托车失控撞到了我爸的车上,司机受到重伤,虽然这不是我爸的失误,但由于是乡道,线路规划不标准,又没有监控器,爸爸要承担责任。当时我在家焦急地等着爸妈回来,却接到一通急促的电话,妈妈让我叫邻居听电话,我偷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吓傻了,交通事故意味着要赔很多很多的钱,爸妈该怎么办,我越想越害怕。爸妈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我隔着窗帘的缝隙看到了他们红红的双眼,担心不已。
那些日子,爸妈要四处奔波,看伤者、去交警局、向亲戚借钱,家里的生意没人打理。妈妈叫我放学回来后在店铺做作业看着货,遇到不熟的客人不要赊账给他,不知道价钱的也不要卖。为了卖多一点东西,我拿着一个小本子,把货物的价格记下来,下课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开店门前速看一遍,睡觉前再记一遍,几天下来就记住了。可是记价格容易记住顾客难,那些叔叔阿姨长得差不多,只是记脸不容易记住。我便试着从他们的发型、衣着、开的摩托车的款式、说话的声音来辨识。很快,我能在路上能一眼认出他们,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都夸我懂事,以后都常来我家店铺买东西。
一段时间下来,我的记性越来越好,辨识能力越来越强,在大人面前也更加从容淡定。爸妈处理完那件事后,叫我去叔叔家玩一下。叔叔家附近有一家大型的工厂,主要做服装生意,我没事就跑那里逛,有一次看到那里贴着招助理的公告,我自信地走向经理的办公室去面试,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你还小,干不了这活!”我大声地说:“我可以的!你给我两天的时间试试,不行的话再赶我!”经理拗不过我,勉强答应下来。隔天,我跟在经理后面出席了厂里的会议,快速地记下重要内容,并把客户的资料认真地看了一遍,很好地完成了分配给我的任务。听到经理对我的称赞,想起那场飞来横祸,我感慨不已。它给我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却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没有了它,兴许我还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
高考的时候,满负重望的我大失水准,跌入谷底。我心灰意冷,听到周围的同学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伤心地扯掉了电话线,在房间哭了两个多小时,心酸、无助笼罩着我。爸妈用他们温暖的双手把我从绝望中解救出来,鼓励我、支持我。
我战战兢兢地擦干了泪水,把自己的悲伤全部吐在了格子上,用黑色的墨水倾诉着我的凄凉,用肆无忌惮的字体抒发着我的心情,而后用键盘定格在文档上,塞进投稿邮箱。没想到,隔两天报上刊登了我的文章,我对高考的诠释、对考生内心的剖析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她还发邮件给我加油打气。当时的我犹如在深不可测的井中看到了一丝光明,颤抖着沿井壁一步一步地爬上来。
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练习,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热衷数学无意写作的我一下子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看到报纸上接连好几次刊登了我的文章,我更受鼓舞。一个月后,我收到稿费单,我兴奋地拿去复印了好几张,把它夹在笔记本上,任由它发酵蔓延。确实,高考的失利让我错过了很多机会,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亮点。
我们熟悉的组织,如公司、军队和政府,通常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底层听从中层指挥,中层接受高层领导。想要击溃这样的组织,最好的办法是擒贼先擒王,把“司令部”消灭掉。
可是在网上反盗版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人们常用的迅雷、电驴、BT等下载工具,都是基于P2P(个人对个人)技术。这种下载方式是去中心化的:不经由中央服务器,人们自由下载,随意分享。这样的情况应该关谁的电脑呢?每个文件都同时存在于多个电脑中,哪怕关掉一批也很难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美国商业咨询师Ori Brafman和CATS软件公司前CEO Rod A. Beckstrom 2008年出了一本研究去中心化组织的书:《海星与蜘蛛:无领导组织不可阻挡的力量》(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作者用蜘蛛和海星比喻两种组织模式:传统组织如同蜘蛛——智力集中在大脑,斩首即会死亡;去中心化组织则如同海星——根本没有头,其智能分布在身体各处。所以,杀死海星比杀死蜘蛛困难得多。
难以征服的阿帕奇族
历史上,去中心化这种古老的分权体制早就显现过威力。
当初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洲,轻易就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这两个帝国都是蜘蛛式的组织结构,权力集中在统治者手里,中央政府一倒全国立即崩溃,“竟无一人是男儿”。
可是当西班牙人打到北美洲,面对更加落后的阿帕奇族时,却打不下去了。
阿帕奇族是个海星式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各部落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阿帕奇的英雄并不直接指挥调动大军,他们只是作为战斗榜样从精神上去感召别人。因此,即便有几个部落被击溃,剩下的族人仍然能继续战斗。结果,阿帕奇族跟白人抗争了几百年,一直到19世纪才向美国政府投降。
到了现代,政府和公司往往是集权的,去中心化反而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1995年,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Netcom公司的CEO Dave Garrison到法国去跟投资者见面。法国投资者一直问Garrison:谁是互联网的主席?Garrison解释说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没有集中的领导机构。可法国人不明白去中心化这种结构,被逼无奈之下,最后Garrison说他自己是互联网的主席。
互联网没有主席。整个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基础设施,所有计算机都可以接入和扩大它,并没有哪家公司或哪个国家拥有和指挥它。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组织不再限于政治和人。比特币没有中央发行机构,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开采和私下交易;维基百科的内容贡献者都是不要钱也不接受指定任务的志愿者。
去中心化组织的成员只是因为某个共同的理念或者需求被联系在一起。这种组织的信息和智力分布在所有成员中,并没有统一的发展计划,最好的主意往往来自第一线而不是中央。这使得去中心化组织能快速演化,有时候成长的速度极其惊人。
干不了大事儿的去中心组织
不过去中心化组织有个关键的弱点:这样的组织很难赚大钱。
美国电信史是个很好的例子。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Tim Wu在The Master Switch一书中总结,美国电信史就是一部在分权和集权中摇摆的历史。初生的新事物往往是去中心化的,比如最早的无线电台都是由业余爱好者设立,每个电台的功率都很低,只能覆盖有限地区。在这个阶段没人能赚大钱,直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把电台业务一统江湖,能做到一个节目同时覆盖全国各地,电台才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所以,去中心化经常是一种适合原始阶段的组织方式,干不了太大的事儿。比特币交易平台资质不一,维基百科内容质量饱受诟病,就连看个电影,用BT下盗版也不如直接交钱给视频网站方便。
恐怖组织是去中心化的。他们干不了统治国家这样的大事,甚至也不可能分裂国家,但是他们干的“小事”足以给社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本·拉登的确策划了9·11,但大多数情况下,基地组织并不直接谋划和指挥恐怖袭击。各地恐怖分子因为伊斯兰主义这种意识形态(不是伊斯兰教这种宗教)而实施恐怖袭击,基地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给恐怖分子提供培训和榜样。各地的恐怖分子可能形成小圈子,但这些小圈子并不受基地组织统一领导。甚至有的恐怖分子拿了基地组织这个“品牌”就自发行动,比开个麦当劳连锁店都容易。
从公开报道来看,中国境内的部分恐怖分子是因为接受了极端宗教思想、看了暴力恐怖音视频而采取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要消灭的是海星而不是蜘蛛。
有纠纷找真主党
怎样杀死海星?《海星与蜘蛛》给了三个策略。这些策略后来被其他涉及反恐论述所印证。
第一个策略是改变环境。既然组织成员是靠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那就消除这种意识形态的市场。
以提出“北京共识”而闻名的英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对此有精妙论述。他在The Age of the Unthinkable(中译本《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书中说,当面对一个变化的系统时,人们往往关注那些快速变化的因素,比如人对森林的砍伐;但对系统影响最大的,却是那些变化很慢的因素,比如气候和环境。
黎巴嫩真主党的秘诀就在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他们在黎巴嫩的村落里不仅造炸弹,也建学校,修医院,盖房子,搞社区建设。碰到社区纠纷,黎巴嫩人首先想到的是去找真主党。真主党把对西方的仇恨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群众基础,有很强的韧性,形成了“变化很慢的因素”。
乌鲁木齐“5·22”暴恐案的恐怖分子来自新疆最穷的地区。当地人学汉语的热情不高,而宗教势力非常强大,这可能就是恐怖分子在中国的典型环境。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在南疆实行免费高中教育、确保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之类,就可以改变这种生存环境。
第二个策略是先把海星变成蜘蛛,再杀。美国人最终是怎么打败阿帕奇部落的呢?美国人给阿帕奇部落首领发牲畜。有了财富之后,这些部落首领就有了实权,各个领导之间开始争斗,最终一个集权化了的部落就容易对付了。利益可以使分权组织变集权,但把这个规律用在反恐上恐怕不太合适,谁也不想让恐怖组织做大。
美军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最后一个策略是把自己去中心化。并不是说非得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而是要借鉴去中心化组织的分布式智力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这方面,美军在伊拉克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很多人看来,2008年之前的驻伊美军就像是个笑话。美军在进攻阶段总阵亡139人,但在重建阶段竟有超过4000人阵亡。蜘蛛式组织的萨达姆政权倒台后,去中心化的当地武装迅速兴起,游击战风起云涌。一般认为,美军占领伊拉克完全是一个战略错误。
但是,经济学作者蒂姆·哈福德的Adapt: Why Success Always Starts with Failure一书,发现这个所谓的战略错误其实可以用战术来弥补。
哈福德说,2008年之前,拉姆斯菲尔德非常相信中央指挥的力量。美军的作战方法是用计算机精确模拟战场,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然后让士兵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事实证明这根本不好使,真正使得伊拉克形势在2008年迎来转折的,是来自第一线的底层官兵的智慧,而不是来自五角大楼。
这些经验是什么呢?哈福德特意提到一位“H上校”的故事:H上校发现大部分伊拉克当地人之所以不愿意跟美军合作,并非因为仇恨美军——可能他们更恨萨达姆。这些人不合作是因为害怕被报复。毕竟美军可能打完就走,而他们要长期面对游击队。
H上校的策略是在自己负责的整个城市中建立29个哨所,这些哨所条件很差,但美军士兵在里面长期驻扎绝不后退,给当地人一种可靠感。
最初美军为了守卫这些哨所伤亡很大,但坚持下来以后,当地人的态度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愿意跟美军合作了。
H上校的种种措施包括要求手下必须尊重当地人。一个叫乔治的士兵贡献了一条经验:美军应该留胡子。因为他发现伊拉克人喜欢留胡子的人,而很难相信没胡子的人。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密切联系群众”吗?跟正牌基地组织、真主党和伊拉克游击队相比,我国境内的恐怖分子就算是海星也只能算最小的海星,而我们的群众基础更胜美军百倍。只要切实掌握恐怖分子的活动规律,充分吸收第一线的经验,再加上密切联系群众,反恐效果可期。
记得五年前,我在送给一个孩子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命运,而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自由自己。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又各自组了新家,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把这个孩子当作累赘一样抛给了年迈的奶奶。而孩子的奶奶同样也早年被自己暴富的丈夫抛弃了,独自一人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度日。
孩子还算聪明,但是特别怪异,每一次缴费,他都是很长时间地拖着,我隐约地感到:孩子有什么苦衷。第一次踏进他的家门,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居住过的老屋:发白的泥土地、青砖椽子的屋顶、粉灰斑驳的砖墙,共两间,两间的隔墙上半部是通的,一间作大厅,还有一间算是房间,里面只有两张床,一张简易的书桌,两顶老式的衣橱,还有一只已不多见的马桶,我猜想这大概就是孩子的书房兼卧室。心情忽地沉重了起来。
他的祖母显然没有想到我会登门拜访,显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样招呼我。我顺手拉过一把竹椅坐下,小心翼翼地自我介绍、询问他们家的情况,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显得“怪异”,总交不出钱的原因。老人反复地强调:欠学校的钱她会想办法交上,只是需要些时间,请求老师谅解。言谈之间,没有半点卑微,也没有半点埋怨。我不禁佩服起这位老人来,被丈夫抛弃,被儿女抛弃,其命运何其悲哀?!但是,她却毅然担着抚养和教育孙子的责任。我想她无非是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同样过着悲惨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给这孩子买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再也不曾催缴过他的各种费用,实在不行的时候就先垫着。周末,我来回地奔波于他的父母之间,转达着孩子的`近况,呼唤着他们归来。终于有一天,他的父亲先答应了支付抚养费,母亲也愿意来看望他了,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毕业的时候,他说:谢谢你,老师。我告诉他:如果你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即使你的命运再悲惨,也没有人会同情你,更不会帮助你。所以说:是你自己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你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坚强!
现在的他已经靠着自己的勤工俭学在读大二了,我想他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成功靠自己拼搏: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到失败,才能领悟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就像初学溜冰的时候,就算有人在带你,可是也免不了多次的摔跤,但最主要的是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的掌握溜冰的技巧与禁忌,最后平衡地滑行在冰场上。所以说爱拼才会赢,惟有自己在拼搏中才能碰上机遇,才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晋级,最终抵达成功的颠峰;
幸福快乐靠自己创造: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同,但每个人都会追求幸福的人生。谁也不甘心整日活在痛苦与失望中,谁也不甘心枯燥乏味的生活,关键是你如何在其中创造幸福和寻找快乐;只有自己真的寻找了,创造了,幸福和快乐才会真正降临;
苦难是靠自己摆脱的: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无数次坎坷面前强者会找到新的起点,我们可以在往事中醒悟,但不可以在往事中痛苦,为了明天,必须勇敢地接受今天!或许一个人活得很一般,但不要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自己,只要自己找到自己在做什么,就够了,要找到一切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了;
命运是靠自己去改变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名句“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掌握我灵魂的船长。”我当时深受影响,他最终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因为我们有力量控制我们的思想;
2016年6月,农村公益慈善家杜聪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分享了他救助艾滋遗孤的心路历程。那时在河南农村,有些非法血站违规经营,导致很多贫困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当时已经是华尔街投行精英的杜聪,因为项目原因来到当地考察,走访之处,几乎家家都有艾滋病人。有一位躺在病榻上的母亲,瘦得肋骨突出、眼窝深陷,杜聪来看她时,她紧紧握住杜聪的手,求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孩子。
回到工作岗位,杜聪总忘不了在艾滋病村的見闻。那些花季孩子们背负的沉重苦难,那位母亲见到他时的渴望眼神,让他彻夜难眠。他想做点什么帮助孩子们,但是他也知道,相对于全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他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杜聪彻夜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一度濒临崩溃。
一次聊天时,哥哥开导他:“你还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维多利亚湾玩耍的情形吗?那天很多海星被潮水带到岸边搁浅,你一只只捡起来扔回海里,可力气太小,抛得太近,海星就又被海水带到岸边。当时我还劝你不要救了,白费功夫。可是你一直坚持,还告诉我说,不放弃每一只海星,每救一只,对这只被救的海星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家人的鼓励让杜聪重新点燃了希望,这一年,他辞去年薪百万的银行工作,发起成立智行基金会。“智行”就是要把智慧付诸于行动,帮助不幸的人。
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杜聪深知教育在改变人生命运中的巨大作用。他不限制资助名额,每到一个村,凡是符合受助条件的家庭都能得到帮助;他不限制学习方向,有的孩子去了北大清华读书,有的孩子在培训学校获得了一技之长,还有的孩子自主创业,帮助更多同伴。他唯一要求的,是孩子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每年假期,都有几百名受助学生以艾滋孤儿的身份,回到家乡支教、家访等,用亲身经历鼓励弟弟妹妹们。
一天,杜聪在学前班看望孩子们时,被一个小女孩的连环画震撼了,第一张画上,她请求卧病在床的妈妈卖了自己,这样就有钱治病了。第二张画上,她告诉妈妈不要难过,因为自己长大后会回来找她。看着稚气而又懂事的文字,杜聪泪湿眼眶,他深深觉得,比资助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勇敢面对艾滋病,克服被歧视的阴影。于是,他发起了面向低幼孩子的艺术疗伤项目,通过画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他还组织农村的艾滋孤儿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参观名企、高校、博物馆,或者在五星级大酒店喝下午茶。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世界、树立奋斗目标。
2006年春节期间,有个受助孩子的父亲,在鞭炮厂打工时不幸因爆炸事故身亡。听到这件事,杜聪思考了很久,他意识到,艾滋遗孤的产生根源不是疾病,而是农村贫困问题,救助艾滋遗孤,就要从帮助农民找到健康可持续的职业入手。
随着智行基金会的名气越来越大,有很多国内外大品牌想通过基金会直接给艾滋病感染者捐款。杜聪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劝说他们把这笔钱用来投资办厂、生产环保用品和雇佣感染者。在他看来,慈善不是施舍,感染者们通过自食其力获得有尊严的收入,通过多劳多得改善自己的生活;生产利润可以长期用于资助艾滋遗孤。杜聪每年要在国内外高校、公益组织和企业进行四五十场演讲,还时常要在全世界飞来飞去筹资,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们说说心里话,聊聊QQ、微信,帮他们选择专业和介绍就业机会等,而他最坚持的,是亲自面试每一个申请资助的大学生,借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继续帮助更多的人。
杜聪曾经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公益慈善大奖——拉蒙·麦格赛赛奖。在他看来,每一位艾滋遗孤就是一只小海星,“无论他们受到过多少歧视,被多少贫穷、疾病等影响过,只要我们不放弃每一只海星,他们就可以通过爱心、鼓励、栽培获得很好的发展。我相信他们会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编辑/张金余)
【哲理故事--海星的命运】推荐阅读:
一只猫的命运童话故事05-24
你的命运你做主寓言故事11-09
哲理故事书里的故事07-14
挫折的哲理故事10-01
外国的哲理故事11-27
父亲的哲理故事12-05
短小有哲理的故事06-23
哲理的励志小故事06-28
哲理故事:画家的感悟09-08
哲理故事:陌生的魅力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