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精选10篇)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1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创新;问题;建议;对策

技术的进步与其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分不开的,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设计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设计的概念和对象也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而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集想象和意念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并能赋予产品全新的品质和形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基于工业设计的全球竞争也相继展开。为了进一步抢占科技市场,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比如,日本提出了科技创新之路,日本的经济也是在创新之路开展后逐渐复兴的。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发展工业设计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1工业设计本质

1.1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强调的是两种融合模式:一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种是环保和节约资源及资源利用的结合。工业设计是指以美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细致的设计。工业设计也被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学,这一学科中人们经常提到的设计分支有造型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和动画设计。而工业设计就是通过结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实现相关创造活动的设计。

1.2设计领域

工业设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其中狭义的工业设计主要是指专门的产品设计,比如家具、电子等方面的设计,这一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人对自然开发中所具备的工具需求的真实响应。广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用的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全设计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产品设计,还包括产品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两个领域。

2工业设计发展

我国工业设计起步相对较晚,这导致很多领域的发展成熟度不是很好,在吸收、消化和创新的道路中,我国还处于中国制造的阶段,而非中国创造,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应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1缺乏创新意识

在整个工业设计上,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意识动力不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一大环境下,还是有很多的企业由于资金及政府扶持等影响因素,自身的创新发展缺乏动力,达不到创新发展的要求。第二,缺乏工业设计创新理念。一些资本有限的企业模仿大企业的发展方式生存,使得我国的特色设计创新理念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不仅会阻碍我国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一个全新的工业设计体系,这一体系的创建并不是为了表达生活,而是为了表达企业产品的自身价值。第三,工业设计创新中缺乏民族底蕴。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主要集中在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引进,另一部分是模仿,而这种工业设计体系并不能真正促进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像美国设计带有的创新性,法国设计的严谨性,这些都以其独特的形式把自己国家的工业设计推向了更高层次,有效促进了国家发展,而我国的工业设计也只有尽快创造一个拥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特征,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2地区差异大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水平主要依靠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很多省市都创建了文化创新园区,让工业设计能够得到集中式、互动式的发展,不过,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比较广泛,但是主要分布区域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带、交通干线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了工业设计发展的地区差异。我国工业行业发展最初是伴随改革开放开始的,一些沿海城市最先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得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因此工业设计产业也最先在沿海城市生根发芽,利用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优势,带动了其他省市地区的工业发展。

2.3缺乏品牌建设

品牌代表着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产业的知识产权,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品牌是当前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工业设计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类企业,这些企业的产量虽然巨大,但是整体产值却是非常低的,基本上还没有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以瑞士手表为例,瑞士手表的产量在世界上的比例不足3%,但是其产值却达到了惊人的40%,而我国的钟表企业整体产量达到了世界比例的80%,但是整体产值却只有10%。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要想真正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进而向着中国创造的方向发展。

2.4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2

( 一) 工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韶关市是广东的地级老工业基地,但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工业经济总量与周边的清远、河源、郴州和赣州等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韶关市工业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14年全市产值超10 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13 户,超50 亿元的仅3 户,超100 亿元的仅1 户。

( 二) 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韶关市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钢铁、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和玩具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低、能耗较高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缺乏能够体现韶关特色与优势、具有高成长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工业经济仍处于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2014 年,韶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 16% ,远低于全省2. 40% 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重仅为7. 5% ,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究机构。

( 三) 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产业间缺乏协作

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产业政策等限制,韶关市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等支柱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比较分散,块状经济内同质化现象严重,低价竞争形势严峻。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速度慢,“集”而不“群”问题仍较突出,很多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从有色金属产业来看,凡口铅锌矿、韶关冶炼厂和丹霞冶炼厂等龙头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环节,而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制成品以及终端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很少。从钢铁产业来看,韶钢虽然已开始生产特钢产品、船板、工业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与本地下游产业链企业,如汽车零部件、液压油缸、铸锻件、发配电设备、矿山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缺乏相互协作,以及对下游产业链企业培育不够,造成本地企业对特优钢产品的二次制造需求少。

( 四)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项目引进难度大

韶关市属于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市、县( 区) 的财政资金都非常有限,对产业园区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活配套发展缓慢,导致招商引资的“软硬件”都存在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引进落地,特别是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韶关市产业园区引进世界500 强和全国500 强企业为空白,投资超10 亿元项目仅5 个。最大的示范性省级产业园———东莞( 韶关) 产业转移工业园虽然引进了300多家企业,但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7 家,绝大部分都是传统制造业企业; 新成立企业260 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09 家,占投产企业比重不足50% 。

二、推动韶关市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

1.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充分利用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实施“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特色轻工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到韶关投资,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等资源为韶关工业发展服务。完善投资审批办证制度和重大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和考核奖励的有关政策,使招商引资的政策更加切合实际、举措更加得力、成效更加明显。

2. 主动配套服务珠三角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实施《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5—2025 年) 》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 2015—2020 年) 》的战略机遇,加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与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对接与产业协作,引导一批项目主动配套服务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此扶持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推动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等行业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为珠三角制造业发展提供先进基础材料配套; 推动汽车及基础零部件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力争在珠三角汽车制造企业配套合作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粤北汽车基础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液压油缸、大型铸锻件、齿轮传动装置的生产技术优势,开发高端智能产品,拓展配套新领域,力争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提供关键零部件配套。

( 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 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实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一批有实力的工业骨干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等重要研发平台。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扶持、行业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机制,积极鼓励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资金、科研机构、人才、政策等方面帮扶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范围内,选择一批在关键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技术标准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培育发展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

2. 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合作设立研究中心或创新基地、联办博士后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以及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建立紧密的关系。大力推进与广东省科学院的战略合作,积极发挥华南理工大学韶关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韶关学院新兴产业研究、液压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功能,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高性能特种钢铁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围绕特色园区、特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液压油缸、铝箔、有色金属材料3 个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仪器共享协作、检验检测等开放性服务。

3. 大力发展新型企业孵化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前孵化器、大型孵化器,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启动韶关市科技创业园( 孵化器) 二期项目建设,创新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孵化器,依托科研机构创建有机材料专业孵化器。鼓励支持大众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客中心,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培育创新意识和创业文化,鼓励“草根创新”、微创新、微创业。

( 三) 力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1.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BOT、TOT、PPP及其组合等多种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主导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工人培训、特色功能仓储物流设施、产业特定要求的管网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以园区特色功能吸引特定产业集聚入园发展。催生和吸引相关配套服务业和中介机构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电子商务和工业设计等,降低企业生产营销成本。

2.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向特色园( 基地) 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各类开发区专业化和特色化,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特色专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莞韶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曲江华南特钢深加工科技产业园、新丰稀土特色产业园、韶关市紧固件产业园和曲江食品专业园等特色园建设,积极建设华南120 万吨优特钢精品基地、乳源铝箔特色产业基地、韶关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将特色专业园( 基地) 打造成为全市产业的聚集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试验区、城市的新城区、和谐的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3. 加强园区功能整合提升

按照“规划先行、功能叠加、产业错位、空间整合、城乡统筹”的原则,结合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广东省生态工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分阶段有序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整合提升,通过整合功能雷同、特点互补的产业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推进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完善,实现园区的错位发展、功能叠加和优势再造。

( 四) 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按照“固龙头、强龙身、带龙尾”原则,以壮大企业规模、带动中小企业和提升工业经济实力为目标,大力培育与引进一批主业突出、业内领先和潜力巨大的龙头( 骨干) 企业,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

1. 着力培育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

制定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政策措施,鼓励韶钢、韶关卷烟厂、东阳光、旭日、韶关冶炼厂等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联合、协议转让、参股并购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密切与国家部委、世界500 强企业、大型央企、内地优势企业、知名民企的联系对接,力争引进1—2 家规模大( 产值超50 亿元) 、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

2. 大力扶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在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选择若干总部在韶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和带动性强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辐射、质量保障、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专心做强核心业务,主动调整剥离上下游配套部件生产业务,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完善的协作配套生产体系。

3. 积极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

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投资,在信贷担保、项目资助、平台建设、政策优惠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继续建设韶关市科技企业创业园、韶关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仁化县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南雄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信贷担保、安全保卫、办理证照等全程服务,并提供厂房租金、水电规费、工商税费、人才优惠等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创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落实韶关市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1]田丰,杨兴锋.“双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调研报告[J].学术研究,2011(7):15-25.

[2]曹姣星.韶关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论坛,2015(4):83-86.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问题建议

1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低。一是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缺失。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内部制度的不完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关于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硬性要求不够,对于必要的硬性指标规定较少。如资本金规定不规范、决策机制不顺畅、现代化服务手段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司的低效管理,竞争力差。二是风险控制水平不高。贷款制度不完善,未建立相应的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制度,增加了贷款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管理人员偏少,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方式相对薄弱粗放,业务审核、流程控制等操作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加大了操作风险和控制风险。只贷不存,融资来源有限增加流动性风险。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未相应提高,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与缺失,阻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特别是随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控制能力并未与业务规模的高速扩张同时提高,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出资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认知度较低,法律地位不清晰。从国外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来看,国外的小额贷款公司本着低风险、高回收的宗旨,贷款对象主要是低收入人群,符合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初衷。相比之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认识程度有限,他们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是为了得到高额的利润回报,逐利性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的决策,进而偏离稳健原则,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地位。但是,该文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并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公司的身份经营贷款业务,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全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由此造成经营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致使小额贷款公司处于缺乏有效规则的运行状态。

1.3 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匮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但其在招聘与筛选员工的过程中,招收的从业人员与成熟的银行机构人员相比,专业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由于公司内部从业人员之间形成的是非正式组织关系。公司内部的工作是分配到各个具体的人员,对于公司内部的人员,为了减少因为个人开展的贷款业务而为公司带来损失的责任,会存在不贷或者少贷,若员工间形成一种“默契”,这种情况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开展无疑百害无一利。

1.4 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能否快速持续发展。但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看,制度创新有一定欠缺,业务创新研发力度不够;据调查发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方式未与国际接轨,创新能力较低。同时,其信贷产品与管理模式多沿用一些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类似的传统产品,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基本主要是在商业银行无法贷款的客户,所以仅仅依靠其现有的产品难以达到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扩张,提高收入,控制风险等目的。

1.5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压力大。根据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必须遵守“只贷不存”的规定,资金来源仅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不超过净资产5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作为贷款机构,充足的资金是保证贷款业务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由于其贷款对象是农户以及小微企业,整体贷款的周转期较长,小额贷款公司的回收期较长,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规模的发展。

1.6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缺乏配套的优惠政策。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对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从事小额信贷、农户贷款等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小额贷款公司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所负担的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等比金融机构高,导致经营成本加大,降低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 解决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建议

2.1 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要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业务管理、审批制度、业务操作制度,财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行政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设定严格的指标,防范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管系统,明确部门责任,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依旧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并未接入征信系统,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控制,加强征信系统的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实现信用资源的共享,使小额贷款公司在担保制度中占有更多的优势,降低业务风险。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无有效监管的问题,确立指导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法规,在确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的同时,监管者也应该相应确定,以消除多头监管的弊端。明确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职责,统一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防范制度等,加大现场以及非现场的检查力度,监管资金的利用率,防范经营风险。

2.2 明确服务对象,明晰市场定位。在确定市场定位时,必须明确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农村实体经济,支持“三农”建设。在制定具体战略目标时,必须针对“三农”问题、小微企业特点,积极创新服务“三农”新产品,不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新渠道,大力提升“三农”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因地制宜为农村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2.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金融业务知识和金融案例,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确立科学严格的业务考核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量化指标,讲求实效,完善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一些贷款调查、发放和管理环节的关键岗位人员,可以用不同方式,从金融同业外聘一批成熟的高素质人才,减少人才断档期限对于业务的影响,带动培养储备一批自已的金融人才。

2.4 在保证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主要在贷款产品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要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加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创新研究,设立研究小组,重点开发具有市场的贷款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信贷资金需求。在担保方式上,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农村宅基地抵押、林权抵押等担保方式,以解决农民及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2.5 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应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采取引进外资或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按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融资来源仅有三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小额贷款公司应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采取引进外资或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尝试建立小额信贷批发基金,对小额信贷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展同业市场拆借、资产证券化等新的业务模式。

2.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给予税收政策优惠,适当放松利率管制。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构,对于现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标准明显偏高,为使其降低税收成本,政府可参考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的税收标准,重新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比例,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盈利来自于较高的利率水平,所以在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往往趋向于规定的上限,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利率的确定,国家可以在不影响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明确制度规范,财税优惠。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可与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联系制定。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农村银行的前景,适当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的门槛,有利于转制实现。针对转制后可能出现的国有银行控股小额贷款公司的问题,可以采取“双转制”方式,即现行的小额贷款公司先转制为村镇银行,再将成熟的村镇银行有条件地转制为小额贷款公司,这样有利于解决转制以后小额贷款公司背离初衷的问题,并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为.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郎溪银达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进展情况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0(26).

[2]王艺臻.小额贷款公司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1(24).

[3]陈艳平,高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支持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04(05).

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篇4

2015/12/2 8:52:00 陕西统计局

近年来,随着安康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全市服务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至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29.04亿元、152.03亿元、172.49亿元、199.83亿元和225.4亿元,年均增长11.1%。虽然全市服务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逐步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全市服务业起步较晚,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问题入手,力求寻找出促进安康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存在问题:

1、宏观看,全市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速度逐年下滑,与毗邻地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自2009年以来,全市服务业速度逐年下滑,增速从2009年的15.5%,经2010年的13.9%、2011年12.6%、2012年10.5%、2013年的9.5%,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9.1%。

与毗邻地市相比,全市三产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毗邻襄阳市三产增长11.0%、十堰市增长9.6%、南阳市增长9.6%、荆门市增长10.5%,达州市增长10.9%,安康增长9.1%,位居最后。

在全省各地市中,全市服务业发展靠后。2014年全市GDP增长11.7%,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排名第2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在全省排名第7位。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占比逐年下降。近几年,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进入了全市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在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扩大,三次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二产工业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35.2%提升到2014年的55.1%,提升19.9个百分点,三产服务业则由2009年的40.9%下降到2014年的31.4%,下降9.5个百分点。与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2009年全市三产服务业占比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到2014年反低于全省水平3.7百分点,而一产占比过大,2014年全市一产占比13.5%,高于全省约4.6个百分点。

从生产领域看,工业的快速发展,挤占了服务业比重上升空间。目前全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7.1%,分别高于GDP与服务业增长速度5.4个和8.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工业占GDP比重也大幅度提升。由于产业间的比重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服务业本身的发展速度,还取决于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服务业比重的高或低有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或低的影响,还有可能是工业发展速度更快或慢“挤压”或者“放大”了服务业比重,全市的情况则属于工业的快速扩张使得服务业比重提升的空间相对收窄。

三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发展过度倚重传统行业。2014年全市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5.3%,比全省65%高出15.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卫生类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高达到35.8%,比全省高出9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如金融业占服务业的8.3%,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只占整个服务业的8.1%,低于全省比重3.1个百分点。

2、从各级政府层面看,抓服务业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

近几年,安康市突出以投资引领、工业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投资、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都有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当中对投资、工业重视度较高,对于服务业发展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

一是政府对服务业发展信息掌握不完善。目前,受服务业发展滞后及重视程度低的影响,尚未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服务业发展信息体系,导致政府不能全面、及时掌握服务业发展信息。

二是宏观指导缺乏抓手。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服务业包含15个门类49个大类,涉及面多、覆盖范围广,牵扯的政府主管部门多,没有综合协调机制,使得政府在宏观决策时缺乏抓手,对服务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引领。

3、从市场主体看,服务业发展存在“小、散、难、快”特点。“小”是指服务业发展的普遍规模较小,往往是根据市场发展进行判断而投入,几个人成立一个机构即可运营;“散”管理分散、行业分散;“难”发展难、壮大难,各方面扶持力度不如农业、工业的力度大,政府及金融、税收等扶持发展政策不健全;“快”是指行业发展变化快,尤其是家政服务、广告服务等新兴行业变化快,企业生老病死快。

4、从统计角度看,统计制度还不健全,现有的服务业制度还跟不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家制度规定进入全面统计的规模以上服务业,除2个行业门类要求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或从业人员达50人及以上,其它门类要求企业年营业收入达一千万,或从人员50人及以上。进入全面统计的门槛较高,全市大部分服务业企业都处于发展阶段,收入和人员根本达不到规上标准,从而也就进入不了月报统计范围。规模以下服务业虽然省局进行抽样调查,但因人员等原因,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

二、建议

1、强化政府层面的服务业发展与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灵敏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常务领导主抓的服务业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区域服务业发展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推动政策,扶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强化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本行业发展推进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促进本行业服务业发展的责任;三是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推进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的责任。

2、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健全和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一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建立一支强有力服务业统计调查队伍;二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体系,加大行业调查力度,扩大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覆盖面;三是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制度,整合部门服务业统计力量,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补充完善调查资料;四是切实利用抽样技术手段,加强限下服务业抽样调查工作,客观反映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5

进入21世纪和加入WTO后,我国农业会进一步对世界开放,国内传统农业与国外现代农业将直接进行面对面的竞争,必然面临巨大的困难,但同时也将是我国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由量的发展进入质的发展、由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的一个机遇。由传统农业进入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现代农业,对灌溉用水管理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设施园艺农业,采用滴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之一。现代滴灌技术由以色列的奈特菲姆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明,但直到70年代才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在农业上大力推广应用。我国从1974年开始接触引进滴灌技术,并积极地加以研究和使用,应该说,截止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已算不上“高、新、尖”技术,但其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质量低下、不顾条件盲目推广、滴灌工程效益不佳、管理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滴灌技术的顺利发展,需尽快加以解决。1.设施园艺应用滴灌技术的特点设施园艺主要是指温室或大棚蔬菜、花卉、果树等的栽培生产。设施园艺应用滴灌技术,较之传统沟灌和畦灌,具有显著的优点。1.1节水、节肥、省工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

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1.2控制温度和湿度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臵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1.3保持土壤结构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

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1.4改善品质、增产增效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2.目前设施园艺滴灌存在的问题分析2.1设备质量问题目前在设施园艺滴灌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设备质量问题。通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已能独立生产相对成套的滴灌设备,部分滴灌设备产品性能水平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一些关键设备,特别是首部枢纽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来讲产品品种少,缺乏系列化,配套水平低。如我国生产的滴头、滴灌带或滴灌管等产品在压力补偿、抗堵塞、灌水均匀度和材质的抗老化等方面质量一直不稳定;管材配套性差,容易漏水;过滤器主要以筛网过滤器为主,使用寿命较短,过滤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导致灌水器堵

塞,甚至工程报废的直接原因之一;普遍使用的压差式施肥器,密封性差,不好控制,施肥浓度很不均匀;目前虽有文丘里施肥器、射流式施肥器生产,但数量少,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上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另外目前滴灌设备市场混乱,鱼目混珠,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价格无序,售后服务差,也制约了滴灌事业的顺利发展。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细灌溉技术,对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口滴灌设备质量虽好,但由于其价格原因,限制了它的使用。绝大多数滴灌工程还主要是立足于国产设备或国外关键设备配套使用,这也是长久之计。因此,尽快提高我国滴灌设备产品技术总体质量水平和配套水平,不断开发系列化新产品,是当务之急。2.2设备管理问题我国滴灌工程往往存在着一边建一边丢的现象。经在山东一些发展滴灌较早的地区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菜农在安装了大棚滴灌后,使用不长时间即成了摆设,有的拔掉滴灌带(管),但继续使用输水主管道,成了“管灌”;有的则直接放弃不用,又恢复了沟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管理不善。在筹建滴灌工程之初,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多方筹资,四处备料,尽快施工安装。一旦工程投入运行或应付上级检查过之后,一些地方领导便不再重视,没有及时组建基层专门技术管理机构,无人组织配套设备的供应,无人进行设备维修和养护等服务工作。农民对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只能停止使用。如滴灌对水质要求较高,不但需要配备质量较好的过滤器,还需要定期冲洗过滤网和滴灌带,若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滴灌带(管)的堵塞,导致出水量变小,灌水不均匀,甚至造成整个滴灌系统瘫痪。另外许多工程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参与建成的,产权不清,农民不但不爱惜,还可能进行人为破坏,这也是许多地方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由于管理不善而搁臵起来或废弃的工程占有相当的比重。2.3设计问题由于基层水利部门科技人员紧缺或理论水平较低,不能进行工程的规范设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聘用专业设计人员,大多数滴灌工程只能模仿粗略设计或根本不设计,直接照搬别人模式,致使工程从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问题。安装时往往又是组织临时队伍进行安装,故很难保证质量。另外片面追求降低工程造价,往往设计选择低质、便宜的微灌设备或省却一些不该省却的设备,如调压设备、过滤器、施肥器等,导致系统配套性差;输水主管道设计太细,前后压差变化较大导致灌水不均;在较宽的畦面上只布臵一条滴灌带(管),使灌水时间太长,或水分分布不均。或为搞样板工程,不考虑实际生产水平或经济效益,选用高档设备,造成不应有的浪费。2.4使用技术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滴灌灌溉制度,仍沿用传统的灌溉制度,一次灌水量过大或灌水时间过长,灌水定额过大,与传统沟灌方式没有多少差别,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越性。另外目前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手工追肥紧接灌水的传统,即使设计安

装了施肥装臵,也很少使用或不用,形同虚设。对于滴溉的理解仅限于灌水任务上,由于基本上仍然使用固体颗粒肥料,并需事先溶解,不但增加了堵塞灌水器的机会,且由于施肥器一般容量较小,每次施肥量有限,在目前大多数菜农仍采用传统肥量的基础上,显然觉得太少,也太麻烦。因此使用滴灌后,必须相应改变原有的灌水制度和施肥制度(包括肥料用量、施肥次数、施肥方式、肥料类型选择等),才能充分发挥出滴灌的优越性。3.建议3.1要坚持因地制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发展灌溉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业作物布局和管理水平都差别较大,在充分考虑各地现有园艺设备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宜上则上,时机不成熟的不要盲目发展;在发展规模、速度、档次上更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一哄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任何先进技术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否大面积推广,关键在于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支撑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是很难长久维持和发展下去的。滴灌工程投资相对较大,可以说是一种昂贵的先进灌水技术,必须要高产出、高效益来支撑,施工前必须做好投资分析和经济评价,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的投资。滴灌作为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与

其他农业先进技术相结合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这一点,单纯就节水效益来抓滴灌,在任何情况下是很难推广的。因此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滴灌工程的首位。3.2重视规划设计安装工作无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滴灌工程,还是一个单独的温室或大棚滴灌系统,均应重视规划设计以及做好安装工作。从设计上来讲,首先要考虑当地水源、土壤、作物种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微灌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仔细设计,出具设计图纸,若有条件,最好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或进行指导。二是要注意系统设备的完整配套性。过滤装臵、施肥装臵、调压控制装臵、压力表等设备应该是必备的,缺一不可。若条件充许,自动控制设备也应考虑上。设施园艺滴灌是最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的滴水方式,能把其优越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在一些生产花卉、高档蔬菜的温室或大棚中安装水分传感器以及自动控制设备也是发展的趋势。三是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设备。为减少投资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减少配套设备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工程安装更要精心组织,最好选有经验的专业安装队伍进行安装,避免留下安全隐患。3.3重视滴灌制度研究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滴灌方式,必须配以先进的灌水技术才能发挥其优越性。灌水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灌水制度,包括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灌水起始点、灌水上限、灌水定额的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等等方面。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6

发布时间:2008-01-17 编辑:总会信息部 陈敏 来源:《中国会展研究所》

一、问题的表象

(一)展馆建设过热,资源浪费严重

1、展馆建得过多,且势头不减

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大建展馆、会展中心的热潮。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全国共有212个展馆(世界公认的展览业“王国”德国仅有21个展馆),比2001年增长81%。截止2003年底,全国已建成的展馆建筑面积达601万平方米,可供展出面积251万平方米,分别比2001年增长131%和133%,建筑面积和可供展出面积已分别超过展览业发达的美国和德国。而目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展馆还还难以计数。

广东省展馆的建设就非常典型。广东省目前展馆已多达56个,其中广州市2002年以来新建的就达到8个。东莞市现有6个展馆,多个镇都建有展馆,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其中厚街镇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占地500亩,第一期展馆建筑面积就达到15万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北京目前最大的展馆国际展览中心可供展览面积仅为5万多平方米)。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7

1.1 报告编制

1.1.1 基础资料不准确

在对水利建设进行设计的时候, 其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地貌、气象、水域、资源等各种数据, 不管是哪一个因素的数据不精准, 都很可能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对于水利建设的设计就要将实地的情况与设计相结合制定方案, 确定其参数与公式等。其中一些特殊的工程在实施的时候, 因为时间并不多、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 对现场并没有实行实地的勘察与检测, 不一样的坝段是由不相同的团队进行的勘测, 使得在设计过程里每个坝段的坐标都不统一, 这样施工团队的测量工作就是延后, 使得工期变长, 在施工的时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变动, 使得施工时的难度增加, 工程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1.1.2 编制大纲理解不清

设计工作者不能深刻的理解报告的编制, 使得设计的结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在小型的水利建设的实际之中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 例如:报告的编制与初步定的报告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对于标题的理解不透彻, 使得不相同的标题在不同的地方多次出现、内容都差不多、但是核心的问题却没有表达清楚。此外有一些大纲的规范之外的水利建设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去调整设计, 最后使得水利建设的设计里, 报告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很重复单一、在重要的章节却是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对于这些问题审批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了, 对于之后的施工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1.3 对比不足

不管是处于可研阶段还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计设计阶段, 对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是由于在对比分析环节里, 可以综合衡量这个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 以保证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符合。设计好的水利工程方案经过综合、仔细地对比分析后, 则能够确保方案在经济、技术、性能、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指标上达到完美结合。对比方案时可从工程选址、总体布置、建筑构造等多个方面进行, 从而针对施工工期、成本投入、社会经济收益等方面展开比较, 以选择最佳方案来进行施工。某些工程设计在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案时, 仅仅阐明A方案的成本投资低于B方案, 就选择A方案施工, 对于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等方面并未深入考虑, 导致设计方案在实际工程上无法实施。

1.1.4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简单

部分设计单位对于设计成果没有认真审核, 导致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过于简单。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是否具体则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后续工作的多个环节, 进而影响了施工工期、投资甚至质量。某些水利工程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方面, 仅仅用套话简略的描述一番, 对于施工中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说明, 如外运土运距、料场位置、交通条件、施工环境、材料性能、截流措施、人员安排等等, 这些内容的缺失将会给以后的施工造成严重隐患。

1.2 图纸残缺

图纸设计过程中, 尺寸标注不明、不规范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很多设计者对于工程设计图纸的细节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许多特征点无剖面图或尺寸标注不完整, 这就给工程量计算、施工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影响工程进度。另外缺少必要的性能要求和标准说明, 如选用机械的型号、特殊工艺的操作说明等等, 这些都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3 投资概算不准

1.3.1 编制说明描述不清。

水利工程的概算编制说明主要涉及到了工程概况、主要材料价、编制依据等。在设计环节里, 有些设计人员对于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没有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直接套用之前所做项目的编制说明, 这就导致了工程预算审定人员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审定金额与工程实际造价不相符, 使工程投资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1.3.2 单价分析不合理。

工程在确定其单价的时候没有将实际情况相结合, 没有相应的依据进行分析。很多的设计人员在单价的确定的时候, 没有明确如今市场的情况与工程地的实际情况, 知识参照以往的价格;不一样的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的价格也不一样, 必须根据参照的价格随时调整, 否则会使得单价确定后与实际情况差异大, 严重降低的工程投资的难度。

1.3.3 设计费计算不准确。

当前, 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必须要根据国家建设部门规定的文件标准执行, 其明确指出: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加以调整。以确保费用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但在各项指标的系数选择上, 勘察设计费用常常会由于计算失误而导致费用过高, 导致工程概算失真。

2 优化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专业培训, 提高水平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 使得设计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就需要设计部门定期的给设计工作者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 让设计人员能够将科技与技术相结合, 比如:计算机、勘测技术等。设计人员在经过培训之后, 很明显的能看出来设计水平大幅度的提高。

2.2 端正心态, 增强责任

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对于设计的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端正自身的态度, 将设计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做好设计。另外, 管理者必须加强设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设计人员拥有正确的设计意识, 提高设计的质量。

2.3 扩大团队, 分担任务

因为工程建设的设计量很大, 并且设计的要求精细。各种设计的任务使得设计者压力很大。这就需要设计单位广纳人才, 增加工作人员, 进行设计的分工到位, 这样每个人的工作量就得到有效的削减。使用高新科技技术, 增加工作效率, 必要的时候还必须请专家指导。

2.4 添加硬件, 优化效率

信息化步入了我们的生活, 高新科技也在工程建设中有广阔的平台, 计算机是在水利建设的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设计部门必须为设计者提供多种科技设备, 例如:计算机、打印机与绘图仪等等。这样对于设计的质量也是一种保障, 也缩短了设计周期。

3 结束语

水利建设的勘测与设计是很复杂的, 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不过设计还是需要科学性, 合理设计, 使得竣工之后能够有发电供水防洪的效果。这就需要各位设计工作者加强责任感, 在不断的学习之后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 确保设计的质量。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情况, 在收集资料与设计工程的时候必须报以求真务实、高强责任心的态度, 对于工程的预算情况必须考虑到, 确保工程的预算与实际的资金情况差别不大, 这样设计人员的设计才算是有一个完整的结果。

摘要:对于水工建筑来说本身就是专业性, 一般都是水利工程师来进行设计, 不过因为经验与技能知识有限, 很多中小型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存在, 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弊端非常大。要想保障水利建设的顺利收工以及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施工的高质量高标准就是必然要求。所以, 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条件来实行全面的规划与布局、放眼全局、科学治理, 将“以人为本”作为中心思想, 建设与保护环境共同进行, 这样就能满足目前我国对于水利建设的要求。文章将根据情况, 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景龙, 董刚.试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3) :140.

[2]桑仁喜, 潘伪军.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优化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4) :89.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8

关键词:公路设计;问题;建议一、前言

在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根据车辆性能、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现代交通车辆快速行驶要求、安全平稳的公路,是摆在公路路线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项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随着公路建设从城市向外现身,越来越多的山区、丘陵等复杂的建设条件出现,限制条件及影响因素也逐渐增对,对路线设计人员更具有挑战性。若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周密的公路设计,解决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将会给设计带来全新的改变。

二、现代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结构构造存在缺陷

公路设计最为重要的任务和目的,是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找出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将结构进行分析与构造连接,并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系数指标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与建设速度,最终完成公路的建设。然而在当前公路设计领域,对于规范等理论基础拿捏不到位导致了大量设计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公路设计施工和使用期限的安全性方面,有诸多问题暴露出来需要得到改进。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设计人员抛开了实际施工环境,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知识盲目的参考规范。以安全系数方向为例,在设计中往往采用当地最低安全标准需要,忽视了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和结构构造、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将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中,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抛在脑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这个公路系统的结构安全结构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出现在我国公路设计过程中要求不明朗,使得公路在结构耐久性能力方面存在缺失。混凝土强度低、碾压不到位、路基承载力差等都对安全和实用性造成了消极的形象。整体性、延性、抗压性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反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刚刚投入使用五到十年的公路就出现了安全性问题,然而再进入质量缺陷调查阶段时,并没有发现严重的设计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设计人员对于设计要求过低,卡线设计的现象只能满足设计规范强度的纸面要求,没有做到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点值得公路设计人员注意,重视起来,对结构的自身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从材料、构造、施工环境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周全考虑,从根本上保证机构的强度和耐久性需求。

2.2 设计中施工周期变短带来的隐患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着大力发展,公路作为根本建设环节,施工也越来越多,各类大段公路完工也越来越多。然而,却也逐渐出现一种趋势,那就是在公路的设计中,施工速度越来越快,施工周期越来越短。长期以往,诸多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安全问题很可能也会随之而来。公路作为服务国民出行的基本设施,对安全性、耐久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设计施工周期太短,势必会减少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很多隐患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产生。比如有些施工方因为承包价格较低,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经常会采取将工程分包给资质低、经验不足的工程队,以此降低成本,如果层层分包,就会发生较多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工程质量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公路的安全性也就得不到绝对保证,更别说必要的安全冗余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于设计中不断缩短的工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周期和公路完成质量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应当拉长周期,给承包单位以施工空间,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使得公路的最终完成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

2.3 在设计中缺乏系统的后期维护部分

公路再投入使用后,由于自然条件、通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将公路带入维修和养护阶段。良好的维修养护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公路时刻保持安全畅通的使用状态,对于使用寿命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公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公路设计的现状往往对维护部分缺乏系统性,不能对公路全寿命过程进行管理,对耐久性不足有很大的影响。公路的维修很多时候是在不得不修或者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再进行维修,这就已经拖延了维护和修理的最佳时间。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就引入后期养护和维修的相关概念,打好提前量,把区域内的公路作为一个单独的设计部分来完成,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做好维修和养护的规划。

三、公路设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陈述的几点公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在建议和改进意见方面提出以下几点:

3.1 提高对于结构设计中耐久性的重视

公路在投入使用之后,会受到车辆、地震、超载、疲劳等多方面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加上公路自身路面和竖向结构的功能性退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机构的损伤和劣化。尽管近年来在这方面,我国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设计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施工段出现大面积沉降、裂缝的现象很少,但仍有许多公路的耐久性问题不得不提前进行预防,在影响正常使用,对公路畅通造成不利影响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经济成本。由此可见,增加公路设计中耐久性的重视程度已经刻不容缓。有研究表明,在材料和施工方面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设计上的缺陷对于耐久性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公路耐久性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材料和数据分析的层面,对于设计方面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还要加强重视,站在定量分析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耐久性问题。

3.2 对于超载问题加强重视

公路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超载的情况,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特别关注由于通行车流量超过原设计最大流量,多引起的公路质量问题,因为这已成为我国道路运输的普遍问题。超载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造成公路的疲劳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公路疲劳盈利幅度增加,以致损伤加剧,长此以往,极易造成路面结构病害从而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因为超载所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修复难度很大。这对公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很大的威胁。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

3.3 加强后期维护和疲劳损伤的研究

近年来,后期维护和疲劳损伤逐渐成为设计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问题。公路从结构上而言,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和车辆荷载都属于动荷载,这些荷载会在公路结构内部产生循环的应力,引起结构的振动导致疲劳损伤。路面部分也会产生裂痕或者沉降。加上施工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微小缺陷,在循环荷载应力的作用下被不断放大,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带来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对于疲劳损伤和后期的维护工作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就设计而言,还应该再对此方面加强针对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设计的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设计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也会慢慢得到解决,进而将公路建设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高潮。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9

自加盟我们公司以来,及对公司发展历程的粗犷了解,就我们公司现在的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的配臵现状,想要尽快推出自己的水钻设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在管理上尚存在许多问题:

一、战略实施上。意图很明确,以水钻设备的研发生产定位为公司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发展生产水钻产品作为公司的配套产业,以同行业产品资源相互推广的产业格局,来占领水钻行业,成为巨头。这样的布局策划是科学的。且符合产业链市场化经营。然而,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切实推出属于自己成熟的水钻设备。导致公司至今没有水钻设备推上过市场并获得认可。严重制约了企业战略实施的进程。问题显然是我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规范且有效的企业管理,不能完成预期时间段的工作重点与成果。

二、水钻机械设备研发生产管理过程控制不力。纵观公司水钻设备研发生产以来,均不断在设计生产过程中更新设备的结构乃至性能。其实任何设备的更新换代都有其成功的基础,然后结合市场需要或是相应的信息反馈来完善改进的。而不是做一个,发现不足又去开发新的,又或是市场竞争需要等理由。其实设备研发的时效性、性能的前瞻性、功能的稳定性、效益经济性等,均是我们在设计研发时都必须考虑相对成熟,且通过可行性论证。绝不能在试制过程中不断更改,那样是很难从整个设计研发理念中发现问题,更有失设计研发的严谨性。还有我们在研发试制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这一点非常关键。

管理上抓紧时间把握机遇,质量问题上虚心接受,做到及时跟踪 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备研发的时效性,以占领市场。

商品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获悉、把握好市场动态,用最佳的工作效率,快速适应市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公司管理体制欠理顺与明确。既然定位以生产水钻设备为公司的主导产业,从而发展生产水钻产品的经营格局。那么就目前公司的运营实际状况来说,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如何尽快推出我们成熟的水钻生产设备来推进公司的战略进程。

为什么这样说,纵观公司水钻设备研发生产历程,向无一成熟设备推上市场,可以说一直处于研发试制生产过程。这样的设备交给所谓的水钻部使用是不成熟的,以致出现象现在这样的状况。

当然,到底是水钻生产管理调试人员的水平有限(这一点我也不否定存在差距),还是我们的设备本身就存在问题呢。在此,我举一个案例。法拉利轿车大家都知道是国际品牌车,其生产都是按客户订单来做的。像这样一个国际品牌车的生产企业,其生产工艺技术肯定是OK的。然而,其车辆的后期质量检测,在组装好整车以后,不是直接发给客户。而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公路上测试车辆的各项性能,合格后再交与客户。目的以保证产品交给客户是无缺陷的。

值此,就我们公司把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出来的水钻设备,就直接交给水钻部,这样的管理运作是欠客观可取的,从管理实际操作及业务技能上也是不理顺的,值得推敲。如以水钻设备试生产试验中心这样定位,公司的管理协调和工作执行力就会相对高效。而不会像现在机械部推水钻部做不好,水钻部鉴于公司运作实际而又苦于言表。

是否如此,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机械部把设备组装起来就以合格 的产品定位,给水钻部进行调试生产。我想大家都明白,机械生产是不是设计组装出来就可以。它是否需要试验检测合格才能投放市场。事实,水钻部在生产过程中就存在的实际问题反映给机械部,是否得到过切实有效的解决。结果就是水钻部不能使用维护好自己公司制造的设备,没有人才能调试。试想如果公司当时定位的是水钻设备试生产检测中心,大家会是怎样的思维和认识。又或是直接卖给客户,将又会是怎样的后果。其实答案是肯定的。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篇10

过去,人们种地靠天收,“种不种在我,收不收在天”,造成种子、种苗已经播种,恰逢天公不作美,导致作物减产甚至颗粒不收的现象。而今,针对这种现象,在退耕还林地或坡地实行 “林—药” 间作,即在核桃或花椒树下因地制宜种植药材,两者长势互不影响,大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一家种发展为家家种、村村种。政策宣传到位,百姓积极性高、种药材氛围浓厚,这是好事。但在下乡入户指导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农民对药材的认识不够、中药材种植方式较为原始,中药材生产管理不太规范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3 方面:2.1对药材的认识好多人一开始以为种药材可以使大家在一夜之间甩 掉贫困帽,这是对药材认识得不全面。首先,如果,同样 667m2地种药材比种庄稼要挣钱,这就是收益。其次,种药材也需施肥与管理。一般人认为,种药材有 2~3 年的,不用施底肥,只要播好种栽好苗,就万事大吉,坐等收货,也可获得好的药材产品。殊不知,不施肥苗不壮,不管理只见草不见药材。毕竟,对农民来说,种药材不同于种庄稼,不能用对庄稼的熟悉来对待药材。

2.2对药材品种的选择首先,应该因地制宜选品种,不可盲目跟风。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的药材品种。例如选种丹参时,就应看看当地土壤厚度是否在 35cm 以上,因为丹参的入土达 33cm。其次: 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比如,今年柴胡行情不错,来年一拥而上种柴胡,就可能导致价格猛跌甚至滞销,打击百姓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最后,充分考虑药材的品性。多数药材都不能连坐,要求轮作。比如牛膝、桔梗、荆芥和黄芩的轮作期在 5 年以上

2.3对药材产品的认识不同的药材品种,入药的部位不一样,所以,采收药材的部位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例如: 连翘采收时既要考虑成熟度,又要考虑可再生,不可掠夺式的采取,导致来年产量下降。发展药材种植的建议3.1选种因地制宜,选品种。当地有什么药材品种就种什么,当地有种植的样板就应参考。不同的品种对土壤的质地、当地气候等环境要求不尽相同,最好就近原则选品种建议一个村不可超过两个品种。如一般春季药材播种的季节,降雨量偏少,可选择耐旱的射干、知母等种植,核桃树下可适当发展种植丹参,柴胡是该县的道地品种,比较适合。

3.2

生产实行工业化生产。引导建立品牌药 材企业,实 行“公司+农户或基地或合作社 ” 的模式,严格遵守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采收,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变为职业化的药材工人。如: 整地时,底肥要施足,施肥尽量施用农家腐熟肥,尽量不用化肥; 病虫害用药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治疗,避免使用药残高的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等。3.3产销实行订单农业。第一、以村为单位,和药材公司签订供种(苗)合同,实行统一收购。第二、借外力来发展中药材。由于该县地处边远山区、信息、销售、技术力量、财力有限。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形式使外面的制药企业,中介营销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来投资、联合种植开发,实现产销零距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积极向上争取,列入国家、省级的中药材计划 项目。第三、建立药商和药农的诚信卡,通过网络媒体,共同接受社会的监督。目前,偏城镇已经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签订 0.67 万 hm2荒山种植连翘合同,值的借鉴、推

广。3.4监管成立中药材协会,进行行业监管。质检部门负责抽检药材种子和种苗,确保种上放心种(苗)。法国的 《药用和芳香植物生产管理规范(GAP)实施条例(草案)》 中 从种子和繁殖材料、栽培、灌溉、收获、初级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设备、人员和设施、书面记录、教育以及质量保证 11 个方面作为全面具体的规定。如: 种子 的繁殖材料中规定 “播种材料性能必须通过植物学鉴定说明其植物变种、栽培品种、化

上一篇:igcse中文写作下一篇:4a景区公共厕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