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之辨析题(通用6篇)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则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和,其中包括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思想,而这些不正确或错误的思想则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其他领导人尤其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科学著作中,也体现在党的历史文件和主要领导人的科学著作中。
2、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只有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答:错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所以通常把思想路线简要概括为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答:正确。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的僵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所以,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官僚资本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答: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斗争形式。
答:错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也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但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答: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和平赎买就是由国家支付私营企业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答:错误。和平赎买是变革所有制的一种方式。即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根本不同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一定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使少数人发财致富。命题只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要发展生产力的现象,而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阻碍的一面和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与社会主义根本不同。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答:错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最重要的。但这是暂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答: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答:正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是一场革命。
答:正确。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改革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革命。
2、我国现阶段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答:错误。在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在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上,我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而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的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对于那些虽然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而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成分发展。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市场经济是一种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经济形态。
答:错误。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它在封建社会已经萌芽,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存在,因此,它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
2、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具有优越性,应当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答:错误。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具有优越性,应当从一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3、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答:错误。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答:错误。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着根本的不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2、民主、自由、人权是不分国界的。
答:错误。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是,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范畴,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也不同。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因而也存在为少数人服务的民主和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根本问题。人权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人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1)这句古语的意思是: 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3)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既要看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又不能夸大文化作用,滑向“文化决定论”。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有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滑向“文化决定论”。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
答:错误。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从社会性质方面对社会的划分。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它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一种社会理想,而不是社会形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本质属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答:正确。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
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3、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答:错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
答:错误。“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个别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
2、“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正确。(1)邓小平说过,如果“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来的。(2)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构想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这是一个创造。“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答:错误。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不能因为坚决主张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不能用一种现象掩盖另一种现象。
2、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正确。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边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要求我们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就是无条件地团结一切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
答:错误。新时期统一战线建立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基础上,要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要以爱国主义为条件,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只要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符合这样条件的一切力量我们才可以团结。
2、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改变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答:错误。劳动力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它的配置将逐步实现市场化。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既是国家或公有制企业的主人,又是自由支配自己劳动能力的所有者。这不仅对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而且对劳动者自主择业、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改善自己的社会处境和物质生活待遇,也是有利的。它将使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强化。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体制和管理上的不健全,在某些方面难免出现一些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对这些问题,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以维护全体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答:正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一、以一当十——高效利用高考资源
当前, 有关高考复习资料漫天飞舞, 良莠不齐。成语辨析的复习的确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而不少老师用心良苦, 费心费力收集资料, 我们同学为了减少遗漏, 搞题海战术, 但是始终穷于应付。笔者以为, 考生可利用的最规范、最权威的复习资料莫过于历年的高考试题。试想, 高考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考试, 哪一道题目不是经过了专家组的精心研究、反复讨论推敲、层层筛选、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因而高考出现过的每一道题目都有“一以当十”的作用。但是, 我们的不少同学, 往往以“已考过”或“已作过”为由, 忽略了对最珍贵的复习资料的充分研究与利用, 这无疑是最大的浪费, 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所犯的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低级错误。
二、望、闻、问、切——摸索试题特点
子曰:“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成语辨析的复习也如此。当我们面对题目时, 不要急于去寻找答案, 而要进行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观察2007年的全国高考成语辨析题: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007年全国卷)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 远离繁华, 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 但是他们一个个, 毫无怨言。
B、近年来, 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 许多学生也跟着, 纷纷选学这一专业, 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 高楼拔地起, 小路变通衢, 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 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 真是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 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的小事。
题干要求考生选出“不恰当”选项, 意味着有三个成语的使用是恰当的。可采用排除法。“无足轻重”与“举足轻重”意义相反, “甘之若饴”中的“饴”与“糖”意义相同, “沧海桑田”形容变化很大, 结合语境, 不难判断它们的使用是恰当的。“蠢蠢欲动”是一个贬义词, 属于成语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相协调的问题。
拿到试题, 考生首先要整体观望, 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有灵敏的嗅觉, 感受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搜索大脑储备, 追问是否存在比所考查的成语更为常用或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成语;仔细把脉, 比较对照, 排除干扰, 准确判断。
通过对10多年的高考试题的“望”、“闻”“问”“切”, 仔细研究, 不难发现此类题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考成语辨析题重在考查考生的辨析、运用能力, 抗干扰能力, 所以所考查到的多为常见的且又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比如1995年所考查的四个成语“无所不为、半斤八两、首当其冲、想入非非”, 1996年考查的近义成语“目不暇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1997年考查的“莘莘学子” (复数成语用于单数环境中) 、“不孚众望” (容易与“不负众望”混淆) 、“万人空巷” (让人误认为“空无一人”) 、2004年的“事倍功半” (容易与“事半功倍”混淆) 、2005年的A项“百里挑一” (误用为“鳞毛凤角”) 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2) 命题者多从以下角度设置障碍:或故意曲解成语的意义 (如望文生义、顾名思义、不考虑成语使用范围而随意搭配、任意扩大缩小语义等) ;或故意混淆成语感情色彩, 以次充好;或张冠李戴, 指鹿为马;或断章取义、割断古今等等, 以达到混淆视听、搅乱考生思维的目的。考生若能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研究, 便可明确此题型特点, 并逾越障碍, 找出题目的突破口, 进而有的放矢地选择、确定正确答案。
(3) 分析成语辨析题的题干要求, 从1997年开始, 要求选出“恰当”选项的有7次, “不恰当”选项 (分别为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7年) 的有4次。2003年之前, 题干多要求正选, 这有利于汉语言的规范与纯洁;2003开始多要求选出“不恰当”选项,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难度, 也从一个侧面体现高考从选拔性向大众化逐渐转变的轨迹。
(4)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成语辨析题的观察, 我们还不难发现, 考试范围在进一步扩大, 不回避考查常用的惯用语、俗语、歇后语。比如2007年浙江省的高考题就考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马尾巴串豆腐’等俗语。考试范围的扩大对考生提出了关注生活, 从群众中学习语言的要求。
三、辨证施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中医给病人诊断注重望、闻、问、切, 对不同病症, 乃至患同一病症的不同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成语辨析中也应力求做到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 思考成语的意义。
(1) “一词多义”型成语的辨析。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的现象, 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也是如此。一个成语孤立地理解其意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它一旦被置放到特定的语境中, 其意义便被确定下来。
例: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 看到把各种责难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 他又轻声念起来。
“体无完肤”一般情况下用于形容人体受伤程度, 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比喻论点等被全部驳倒或文章等删改很多。例题中显然是采用了第二种用法。
又如:前面提到的2000年的高考题, 不少考生只是片面的理解B项中的“淋漓尽致”只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而不知它还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 所以误认为这个成语的使用是不正确的。
(2)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把握。
像前面提到的1997年高考题中的A、D两项中所考查的“莘莘学子”“万人空巷”, 都很容易让人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对于前者, 很多考生把“莘 (shēn) ”读成“ (xīn) ”音, 进而也就把它的意义等同于“辛苦”的辛, 所以也就不理解整个成语是“众多的学子”的意思。对于后者, 根据字面, 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街上空荡荡的, 路上没有行人”, 而事实上, 它是指街巷居民都出来了, 多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给吸引住了的场景。
再如:他给杂志社的稿子退回来了, 大家取笑为不刊之论。
辨析该成语, 关键是对“刊”这一语素的理解。有些同学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刊”即“刊登”, 而不知道“刊”是“删除”的意思, 进而便误解了整个成语的意思, 还有比如“文不加点”、“空穴来风”等词语经常为人们所误用。
类似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的辨析最忌主观臆断, 考生在复习中应该做到“四勤”, 即勤查词典、勤质疑、勤归纳 (典型例子) 、勤制卡片。
(3) 考虑成语的适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很多成语也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在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
以上两例分别是1999年高考题B项和2000年的A项, 都是成语运用不恰当的选项。两者的共同毛病在于搭配错误。“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 然而例题中则把它用来形容花鸟虫兽、人物形象上;“汗牛充栋”的意思是书多得堆满屋, 往外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后用该成语来形容书籍或资料很多。例题中拿它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很多, 显然失当。
诸如美轮美奂、汗牛充栋、良莠不齐 (用来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于区分, 较参差不齐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 等成语, 辨析时不妨考虑它们的搭配对象或使用范围, 也可采用成语的替代方法来确定其使用是否正确。
2. 考虑成语及其所在语境的感情色彩是否协调一致。
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在的语境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是成语辨析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1995年—2007年的全国高考卷试题中, 涉及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占了绝大多数。比如:1995年的A项 (无所不为) 、1997年的C项 (趋之若鹜) 、1998年的B项 (处心积虑) 、2006年的C项 (拍手称快) 、2007年的B项 (蠢蠢欲动) 等成语多为贬义词, 命题者故意把它们用在褒义的语境中, 这就造成了成语的感请色彩与语境的感情倾向的不和谐。当然还有褒词贬用的情况, 考生要注意辨析。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⑴谭嗣同愿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 相比之下, 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⑵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 高楼林立, 机声隆隆, 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⑶他出狱后, 仍不思悔改, 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 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例题⑴中的“始作俑者”常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语境中则蕴涵着对谭嗣同的由衷的赞美, 二者不和谐。题例⑵中的“面目全非”也是一个贬义词, 与语境不符。例题⑶中的“同心同德”则是个褒义词, 而语境讲的是罪犯间相互勾结, 共同犯罪, 显然成语的色彩与语境的倾向是不协调的。
由上述的例子, 我们不难发现, 成语的辨析离不开对其本身和语境的感情色彩的分析研究、比较对照。
3. 追本溯源, 探究成语的来源, 避免断章取义。
例:我厂的改革任重道远, 堪称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一语出自《庄子·秋水》, 讲的是燕国有一个人, 看到赵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美, 就跟着学起来, 结果不但没有学好, 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 只好爬着回去。现用来比喻模仿别人的东西不成, 反而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给忘了。了解了这一典故, 结合具体的语境, 考生便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类似于邯郸学步、相濡以沫、叹为观止、火中取栗等有着渊源的成语的辨析, 我们必须追本溯源, 考察它的出处, 这样方能避免断章取义。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⑴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⑵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一、正确使用实词
对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近义词的辨析上,它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择词语。近义词辨析要点在于对其“应用”环境的辨识,其对策有:
1. 理解词语的含意。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即“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 明确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囊括、包括”意思相近,“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 注意词语色彩。 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它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情况。高考一般不会考查感情色彩很鲜明的词语,而感情色彩比较隐蔽的词语则要特别留心。如“效尤”和“效仿”,“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含贬义;“效仿”的意思是效法,中性词。
词的语体色彩指词语带有的适合于一定场合、体裁的特点。它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分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语体色彩中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要依据语言环境恰当使用词语,使表述协调。如“家乡”和“故乡”,“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
不过,词语的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贬词褒用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高考题一般不会涉及。
4. 辨析词语用法。从用法上看,主要表现在搭配对象不同和词性、句法功能不同两个方面。如“留传”与“流传”相比,“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财产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搭配的对象是故事、消息等。“猛然”与“突然”相比,“猛然”只能做状语,因而是副词,“突然”不仅能做状语,还做定语、谓语,因而是形容词。
二、正确使用虚词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往往结合实词进行考查,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近义虚词辨析及关联词语等易混虚词的辨析是难点和重点。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常考误用类型有:位置不当、误判关系、词义不清、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虚词、漏用虚词等。应对策略:
1. 从词性角度辨析。如“诚然、固然”,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例: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例: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从意义看二者较难区别,但如掌握“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诚然”除此外,还可作副词,那么这二者的界限就相对明显多了。
2. 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例如谦敬副词、常见易混介词“对、对于、关于”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辨析。
3. 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如:“尽管”表示让步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
4. 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⑴辨识搭配。关联词语均为成套使用,如在句中只出现一个,我们需要仔细判断是否有遗漏;⑵体察语气,进而明晰逻辑思维关系。如“难道”与“莫非”。
5. 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如“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例句: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各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此句的“进而”符合递进的表达需要。
三、正确使用熟语
近五年的广东卷均设题考查这一知识点,其重要性无需赘言。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新增的考点,该考点表述由过去2004年以前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熟语不仅指成语,也包括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惯用语等,表明考查的范围扩大了,语文进一步开放地贴近了生活。常考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八种类型。考查题型一般为两种:一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近义熟语。正误辨析题占大部分。应对策略:
1. 以成语备考为重点。其他熟语意义比较单一,辨析的难度较小,只要基本熟悉其意一般可以选对,而成语的形成、特点、意义、用法则较为复杂,更能考查学生的积累程度和运用能力,故成语依然是各地区命题中使用和考查频率最高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现将近五年广东高考熟语命题罗列如下:2005年广东卷:莘莘学子、抛砖引玉、毕其功于一役、难以释怀;2006年广东卷:无所不至、不堪设想、众人拾柴火焰高、冰山一角;2007年广东卷:间不容发、妄自菲薄、名噪一时、南辕北辙;2008年广东卷:扣人心弦、怨声载道、义无反顾、怒形于色;2009年广东卷:莘莘学子、运筹帷幄、首当其冲、栋梁之材。不难发现成语题所占的统治地位。
2. 掌握成语的一般特点。⑴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首当其冲”的“当”,只能读dāng,而不能读dǎng或dàng,因为它是面对、遭受的意思,这种题在字音辨析题中常常出现。⑵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栋梁之材”常用其引申义,是形容人才难得,而不能理解为木材好;“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⑶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莘莘学子”是指众学子,“莘莘”是用来形容众多的书面语。
3. 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点是考查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如: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考题)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 扣人心弦 B. 怨声载道
C. 义无反顾 D. 怒形于色
分析:答案选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此题考查的形式较为灵活。同时,近年命题的趋向也体现了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特点,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4. 熟语(以成语为重点)的运用要注意三个层次的问题。⑴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⑵细致了解熟语感情色彩、适用语体、适用对象、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等语用要素;⑶认真分析熟语与整体语境的逻辑、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的协调关系。
结合近年各地考题和我省考题的特点,可以看出该考点备受命题者亲睐。2010年我省高考试题此考点的题量变化应不大,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考查可能会有命题,单设题考查的可能性小于结合熟语考查或单设题考查熟语。考题形式会更加多元化,在基础题部分会结合考查词语的字音、汉字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其他的语言运用题可能也会有所涉及。命题形式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比重会适当增加,将词语、成语结合起来混合考查的可能性会增加,需要我们加强此类型的训练。考题的选材会更加贴近时代、生活,会更加通俗化,决定了考查内容多是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的词语(包括熟语),语境也更强调生活的实际运用,生活气息更浓,故生僻的词语和有争议的词语应不会出现在考题中。
此观点正确。第一,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辨析题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
1、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碍,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这句话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在二三十年代,为了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会主义新体制。第三,改革在对“旧的那一套”的抛弃的同时,是党的路想路线,开创了不同于苏联城市中心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国线、方针、政策的重新选择。第四,改革不是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后,毛泽东同志在胜利面前冲昏头脑,骄傲自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听不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五,改革 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进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不同意见,并冠之于“走资派”,对党和国家落后状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引起了我国社 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严重违背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说经济、政治生活和人们观念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第六,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可见制度建设对保障党的思想路线至关重要。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也影响世界。正因为如此,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的。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是错误的。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此此观点正确。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前更多的是照搬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虽然毛泽东同志曾提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出“以苏为鉴”,但并未做根本 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既不适合苏联国极力维 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情,也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对旧体制进行 了根本性改革,坚决主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张走自己的路,才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家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走市场经济之路都是邓小平同志的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创举。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 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
3、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就是完全否定毛泽东时代的一切体制。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 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这句话是不对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以采,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一再强调了发看,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 著名论断,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遗留的很多历史问题,认真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 是硬道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义的理论和政策,这并不是对毛泽东时代一切体制的否定,而是扬弃。毛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 东时代的体制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好的方面,我们当然要保留。和谐社会建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 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设的政策无不体现着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光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坚决的需要.主张要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工作生活4 中国加入 WTO 也是改革。
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对。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入WTO则是对外开放的最重要
1、解放思想就是敢于否定一切。举措。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
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思主义的胡思乱想; 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答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努力。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会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绝对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所以,解放后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思想并不是敢于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是一样的。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命题错误。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理论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与实际相统一。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本命题错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理论体系的精髓。一方面,他们都是把握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果;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全过程,并体现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观点正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 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结果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 标,共同此命题正确。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统一的结果。这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上全面 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走出了几十年来流行于国际共运中片面追家的权力。
求抓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而忽视生产力决定性作用的误区,又防止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了那种单纯只讲生产力,不讲生产关系,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此命题错误。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指的错误倾向。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多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是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此观点正确。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历史角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度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化,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辑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曾行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建立全国政权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政权性质,但它是过渡性质的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这种职果,它制约规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使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能立即中止。人民政协按其性质,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关的权力与职能。但是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民主党派能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事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哪般的人民团体。
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先把物质文明搞好了,有了物质基础,然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再去抓精神文明就容易多了。
(1)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此观点错误。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否定精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能动作用,孤立地对待物质文明,片面地抓经主义体系。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济工作,这既违背经济规律,又不符合历史辩证法。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段。两者既有历史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在理论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实践必然延误、弱化和虚化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主要有:①经济结构发生了神文明建设。实践已经证明,撇开精神文明建设而孤立地抓物质文明,不仅根本变化,社会 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②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不能真正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反因增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而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消灭。变得极不经济,最终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两个文明建设绝不能分先后。③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也相应地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
3、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是完全一致的。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此命题正确。(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精神生活、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社会风气,你不抓,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广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对人民的法律权利的切实保护是依法治国的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1.(2010.云南大理)九年级(l)班以“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为主题展开了如下讨论:
甲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乙同学说:各民族亲如兄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没有必要。请简要评析以上同学的观点。
2.(2010.贵州贵阳)请你评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实行了改革开放。
3.(2010.福建泉州)案例剖析启迪感悟
一天,八年级学生春风放学回家。途中,夏雨和秋云把他强行拉到僻静处,抢走他身上的50元钱,还狠狠地踢了他几脚,并威胁他不得告诉父母和老师。春风十分气愤,第二天找了几名同学把夏雨和秋云暴打了一顿。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对这一案例进行评析。
4.(2010.广东中山)背景材料:上自习课时,班主任刘老师发现小浩同学的座位下有一堆纸团,要求小浩捡起来。小浩不捡,老师就批评了小浩,小浩觉得很委屈,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老师生气地捡起了纸团后,发现不是小浩丢的。
请你辨析小浩同学的上述言行。
5.(2010.四川宜宾)中学生小华和小西利用“五一”假期参观了上海世博会,他们对吉祥物海宝和世博会会徽颇感兴趣。
小华:“海宝”设计得好,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凸显中国文化特色,这也正好说明中国文化才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优秀的文化。
小西:“会徽”设计也很有特点,形似汉字 “世”,并与数字“2010”英文“EXPO”“SHANGHAICHINA”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不再具备某一国特点,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正由多元走向一体化。
请你对小华和小西所持的观点进行评析。6.(2010.江苏扬州)材料一:2009年江苏省及沿海三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图
材料二: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升格为“国家战略”。此时,同学之间有不同议论,甲同学认为:这一规划强调协作,充分说明发展离不开合作。乙同学认为:这一规划没有强调竞争,而竞争能够促进发展。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请选择甲、乙同学中一方的观点,运用所学合作与竞争的知识进行评析。
7.(2010.内蒙古包头)道德模范朱邦月在朋友临终前作出承诺,照顾朋友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单腿残疾的朱邦月20年如一日,照顾得了绝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母子三人。
某班社会调查小组对九年级60名同学进行 “诚实守信”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其中哄骗过家长和老师的5人,考试作弊的6人,抄袭过作业的8人,不守承诺的6人,和家长发生过冲突的6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8.(2010.浙江丽水)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生活中的两段经历。
请回答:
(1)运用公民权利、义务知识,简要评析小张同学的行为。
(2)结合小张的认识,说说他在认识自我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9.(2010.浙江宁波)2010年4月26日是我国第十个知识产权宣传日。全国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了“绿书签行动2010”主题晚会,提出“加入绿书签,分享正版生活”的口号。
对于“绿书签”行动,同学甲与同学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辨析。
10.(2010.云南楚雄)中学生小兰从小爱好写作,近期她的小说正式出版,并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在稿酬支付单的“备注”一栏写着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实得稿酬4 662元。小兰:“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凭什么扣我的税?“奶奶:哎!人家给你钱已经不容易了,你小孩子嘛!”思想品德课老师:“对的,缴完税后,才是你应得的稿酬。”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看待奶奶、老师的观点?
(2)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评析小兰的观点。
11.(2010.湖北枣阳)【权利义务伴我人生】
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请回答:
(1)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我们今年即将初中毕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你打算怎样履行义务?
12.(2010.四川乐山)刘某于2002年成立某工业制氧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前三年,每年可盈利4万多元。刘某嫌赚钱太慢、太少。想快发财、发大财的欲望,使他同妻子李某(当地某医院负责人)相互勾结,从2005年开始,将工业氧气当做医药氧气出售给妻子李某所在医院。今年1月,某省食品药品监督厅在知情人举报下,会同当地公安局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证实刘某因此而多获利110多万元。今年3月,公安机关将刘某、李某抓获归案。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请回答:
(1)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刘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2)根据对(l)的回答,你认为应当怎样获得财富才是正确的?13.(2010.湖南常德)进入中学以后,个人的心理变化很大,自我意识大大增强。有一次,七年级的小祥和小丽讨论“怎样认识自我”这个话题时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小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自我评价最重要。
小丽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嘛!他人的意见才可靠。
你认为小祥和小丽的观点对吗?请予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14.(2010.云南昆明)【歌词赏祈】“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相扶风雨中,危难见真情。疾风如劲草,烈火炼真金。你我一家人,爱才那样深„„歌曲《一家人》在新疆 “7.5”事件后,在全国迅速传唱。
(1)阅读《一家人》歌词,谈谈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数据信息】
(2)上图反映了什么现象?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写出四个方面即可)
【活动参与】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小虎:维护民旋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杰:维护民族团结也就是要尊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请你参与讨论,你会对他们的观点做出怎样的评论?
15.(2010.山东济宁)在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81岁高龄 的哈米提·艾合买提,面对暴徒临危不惧,让自己的家成为那一 夜的避风港。在老人救助的人中,有抱着孩子的维吾尔族妇女,有 拄着拐杖的残疾人,也有惊恐万分的汉族同胞。老人说:“不管是 汉族还是维吾尔族,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应该好好过日子。”
(1)请你评价哈米提·艾合买提老人的言行。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之后,初中生小明的爸爸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援疆工作。小明也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爸爸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现状的资料,并就促进新疆发展给充分肯定。
(2)你认为小明会提出哪些“金点子”? 16.(2010.浙江嘉兴)【绿色创富】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浙江省立足省情积极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浙江省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表
材料二:2011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全线投产。2010年,来自新疆的天然气将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浙西、浙中、浙南等地的居民家中和厂矿企业里面。
材料三:我们是造纸公司,在企业发展中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治污和脱硫。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产生的污泥和硫化氢,用于生产纱管纸和提取单质硫。
我是水稻种植户,在生产中只使用了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稻草和秸秆也都烧在田里了,减排与我们农业无关。
(1)材料一显示,目前浙江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存在什么问题?
(2)联系材料一、二,分析浙江省在节能减排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3)对材料三中企业家的做法或农民的想法,请选择一种加以评析。
17.(2010.江苏连云港)2010年5月,中央指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要求全国19个援疆省、区、市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援疆的有效机制,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中央决心以举国之力解决新疆发展的基础问题,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在10年内,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赶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不仅是新疆的发展战略,更是全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你认为党和政府为何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2)有人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18.(2010.江苏苏州)材料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前曾对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现在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法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材料二: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州市教育局继出台了《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之后,又在全市倡导学生假期“三会”,即“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素质教育的“苏州经验”在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关注。
材料三:2010年1月13日,包括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3月25日,苏州市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明确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请回答:
(1)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创新,就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上述材料对当代中学生未来的成才和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1.(1)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片面的)。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够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的权利。2.(1)观点错误。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春风、夏雨和秋云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违法行为。因为:夏雨和秋云侵犯春风的财产权和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春风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用正当途径来解决,结果侵犯了夏雨和秋云的生命健康权,也是违法行为。
(2)①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用法律手段加以维护,不得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4.小浩同学这种做法不对。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要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向老师作出解释,要从老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1)小华观点是片面的。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为中华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要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小西的观点是错误的。会徽由汉字“世”数字 “2010”英文“EXPO”“SHANGHAICHINA”的巧妙结合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经济的全球化,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于文化多样性,而不是由多元走向一体化。6.提示:(1)地区发展不均衡。
(2)略
7.(1)朱邦月老人一诺千金,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他人,信守承诺,诚实守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主动承担责任;品德高尚,学习榜样。
(2)部分同学缺乏诚信意识;不能恰当地处理与老师、家长的关系;不能依法履行受教育义务。
8.(1)行为①:小张没有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小张的行为侵犯了班长的人格尊严权。行为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小张同学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2)小张能够及时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探索)反省自己的缺点。他还善于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
9.(1)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 主体(或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在消费时有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但是购买盗版损害他人的知识产权,没有承担应尽的法定义务。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拒绝盗版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是忠实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10.(1)奶奶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有合法财产所有权,但是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行使。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需要缴纳税费,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于法定义务,公民是必须要履行的。
11.(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我们绝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2)履行义务应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2.(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生产经营者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刘某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违法行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来支撑。刘某的行为还违背诚实经营原则,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利益,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是自己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2)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应当依靠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来获得财富;在获得财富过程中,要走合法的生财之道,依法从事经济活动;要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义”字当头,不能见利忘义。
13.小祥和小丽的观点都不对。因为,只有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小祥的观点只强调自我评价而忽视了他人评价,小丽的观点只强调他人评价而忽视了自我评价。
14.(1)我国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2)①在1953年、1978年、1999年这三个少数民族八省区GDP增速低于全国GDP增速,但差距在逐渐缩小;2008午少数民族八省区GDP增速已超过全国GDP增速,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②主要原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环境;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等。(写出四点即可)
(3)他们的说法错误。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都应自觉履行这一义务。维护民族团结不仅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或依法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等)。
15.(1)具有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维护社会正义珍惜与尊重他人的生命。
(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I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 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全国各地的支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如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16.(1)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能源短缺严重;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的比重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利用科技,提高煤、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本省水电、风电和核电等的开发和利用;依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尽量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3)企业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做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农民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在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稻草、秸秆等在田里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
17.(1)第一,党和政府重视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第一,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特别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即在国家的引导下,促进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力度,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第三,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即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少数民族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少数民族人民的自身努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8.(1)①以上观点是片面的。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毛概复习之辨析题】推荐阅读:
毛概题辨析题12-06
毛概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精华版10-27
毛概课后题答案05-24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11-28
毛概复习提纲整理06-21
毛概期末复习试题11-18
毛概复习题不定项选择10-16
毛概大题06-25
毛概专题09-20
毛概完整课件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