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精选8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 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A.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A.创造环境 B.创造意识
C.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
6.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源性归因的是()。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8.一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 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现象可以用()原理来解释。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为()。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A.好奇 B.兴趣 C.焦虑 D.悲愤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 2.社会认知 3.元认知策略 4.迁移
5.表现性教学目标设置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的学习的基本特性是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3.通过学习,个体的行为和能力应当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4.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6.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1.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8分)2.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8分)3.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8分)4.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5分)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C 2.ABCD 3.BC 4。ACD 5。BCD 6.B 7。AB 8.B 9.AD 10.AB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元认知策略也称为计划和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如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或理解状况,估计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4.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表现性教学目标设置是教学目标设置的表述中的一种,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适用于检测缓慢变化的行为或情感,如元认知能力,对学习的兴趣。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2.(X)3。(√)4.(√)5.(X)6.(X)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2分)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分)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1分)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2分)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分)(2)寻求解答的方案(2分)’(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2分)(4)对结果进行检验(2分)3.(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1分)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具备课堂运作能力。课程运作能力包括:洞悉、兼顾、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能力。(1分)(2)教师的移情(1分)移情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1分)(3)教师的期望(1分)教师的期望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促使学生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1分)(4)教师的焦虑(1分)只有当教师的焦虑处在中等程度时,他才会努力改变课堂状况,有效而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断努力以创造最佳课堂气氛。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维持适度焦虑的关键因素。(1分)4.(1)前习俗水平。(1分)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1分)(2)习俗水平。(1分)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1分)(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1分)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1分)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2分)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1分)为了促进学生形成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1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2分)产生式知识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的程度,变成一种心智技能。(1分)(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2分)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导致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1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1分)(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2分)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智力技能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多样,注意举一反三。第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2分)2.(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1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2分)(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分)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1分)(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1分)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1分)(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1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1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分)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1分)(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1分)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1分)(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1分)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1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应用科学
D.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2.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是()的鼻祖。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强化控制论 D.社会历史论 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会骑自行车 C.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
巳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4.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5.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6.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的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深入访谈法 2.学习3.学习策略 4.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2.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3.简述创造性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案例分析题(12分)英语期末考试结束了,三个玩得要好的同学拿到了各自的英语考试成绩单。
“小林,你这次考得怎么样?”小兰问。
“糟透了,还是不及格。”小林回答说,“英语对我来说太难了。”
“我也没考好,只得了及格。叫、兰说,“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考好,只是因为我最近老是迷恋电脑游戏,学习不够努力。考前我就知道这次考试肯定要出麻烦。”
小明则拿着成绩单说,“嗨,我本以为这次考不好,结果却得了个良好。我没复习到的那些部分这次都没考到。”
以上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出现的问题,请你依据教育心理学中所学的有关学习动机的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D 2.B 3.BE 4.BCD 5.A 6.D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采分点:完整准确地解释概念给4分,按照自己理解解释概念按具体情况给1—2分)1.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备选答案对问题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
2.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3.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①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③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对于以上3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3分,全部答对给8分)2.(1)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2分)(2)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2分)(3)进行有效的示范与讲解。(2分)(4)积极参与练习与提供恰当的反馈。(2分)3.(1)协同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对于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4.(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且使这种观念同一定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2分)(2)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2分)(3)要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既要注意到广度,又要注意到深度的发展。(2分)(4)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2分)
四、案例分析题(12分)①这个问题可采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解释。(1分)②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2分)③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努力或运气这些稳定性不强的原因,那么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与这一次成就行为的实际结果可能不一致;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能力或课题的难度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那么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往往与这一次成就行为结果是—致的。(3分)④归因还会使人出现情感反应。把成就行为归因为内部原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应,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尊,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但如果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3分)⑤其中小林把英语考得不好归因为英语对他太难了,因此,既感到羞愧,又感到无可奈何,他知道下次考英语还是照样考不好。小兰则不同了,她将英语没考好归因为努力不够这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她相信以后用功学习,英语就会考好。小明将英语成绩归因为运气,是一种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因此没有表现出太强的情感反应。(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2分)(1)提供概念范例。(1分)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提供范例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例一规法,即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他们总结、归纳出一个定义。另一种是规一例法,即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定义,接着呈现几个正例和反例。(3分)(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1分)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图”,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念。(2分)(3)消除错误概念。(1分)学生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2分)(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分)学生每使用一次概念或在新的丰富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
念,也就是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要领的理解就更完全、更深刻,尤其是模糊要领的教学更是如此。而运用概念于实际就是这种概念具体化的过程。(2分)2.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人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2分)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1分)(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1分)(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分)(4)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1分)(6)保持健康的身体。(1分)(7)学会调控职业压力。(1分)(8)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1分)(对于以上8个要点能够联系实际展开恰当的论述另加5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注意品质的好坏体现在()。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转移 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A.发现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试误说 D.接受学习理论
4.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开始和结尾部分 5.下列选项中的内部学习动机有()。
A.通过好成绩寻求较高的社会地位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D.努力赢得老师的表扬 6.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A.好奇 B.兴趣
C.愉快 D.焦虑
7.在学生失败以后,容易使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归因方式是(‘)归因。A.运气 B.努力 C.能力 D.任务难度
8.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
A.堆式 B.马蹄形 C.环形 D.兴趣站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为()。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A.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B.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认知风格 2.创造性 3.成就动机 4.习俗水平 5.智力技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遗传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影响儿童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营养、睡眠和适宜的运动。()2.“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这一说法有科学依据。()3.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是由“如果/则”构成的产生式。()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5.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言语和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6.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1.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什么?(8分)2.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分为哪些类型?(8分)3.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8分)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试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15分)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ABD 2.A 3.AD 4.B 5.BC 6.ABCD 7.C 8.BC 9.AD 10.BC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3.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
4.习俗水平: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品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的阶段。习俗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服从各种准则。
5.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2.(√)3.(X)4.(X)5.(√)6.(X)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1.行动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1.5分)(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1.5分)(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1.5分)(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1.5分)行动研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行动研究一般是以具体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少。(2分)2.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对小学生的学习类型进行划分。
(1)知识的学习,(1分)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1.5分)(2)技能的学习,(1分)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1.5分)(3行为规范的学习,(1分)主要是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这类学习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复杂的学习。(2分)3.(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对于以上五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对于以上五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分)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3分)(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2分)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3分)(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2分)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 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3分)(4)赞扬其他学生。(2分)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3分)(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2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3分)2.(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要想得到快乐,必须先给学生快乐;教师要得到爱和温暖,必先给学生爱和温暖。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穷乐趣。
(7)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
从积极预防的角度谈教师的心理调控所涉及的领域是系统化的心理训练,是通过提供心理调节的策略、技巧形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保障体系,这是一种实现自我帮助的有效途径。
(对于以上7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1分,如果能对每个要点都展开论述的另加5分,如果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进一步论述的再另加3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l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超常规发展原则
2.加里培林认为,处于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智力活动,它的关键在于()A.讲解 B.示范 C.展开 D.概括
3.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抄写 B.列提纲 C.作笔记 D.组块
4.吉尔福特认为个人创造性的核心特征是()。A.超常的智商 B.从众心理强 C.聚合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有()。
A.通过好成绩寻求较高的社会地位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D.努力赢得领导的表扬
6.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自律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动作技能 2.自我调节学习 3.他律 4.教师反思能力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哪些区别? 2.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关于学习迁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强化训练有哪几种形式? 4.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安排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12分)育红幼儿园开园,中班新来了一名叫龙龙的小朋友,龙龙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王老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就对所有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谁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准就不能玩玩具。”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跑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试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所学的心理发展理沦对这位 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l,ABC 2.CD 3.BD 4.D 5.BC 6,B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采分点:完整准确地解释概念给4分,按照自己理解解释概念按具体情况给l~2分)1.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口标,土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4.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改进教育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才能扬长避短,创造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①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
②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③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对于以上3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3分,全部答对给8分。)2.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上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故该理论又称概括化理沦。(2分)
贾德在190s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1分)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突破了桑代克相同要素的局限,第一个将相同要素的范围上升到更抽象的原理原则,同时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共同原理原则的概括作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从而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3分)这一理论对教学实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2分)3.①奖赏训练:依随于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2分)②取消训练: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2分)③惩罚训练:依随于做出某反应进行负强化。(2分)④回避训练: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负强化。(2分)4.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上,那么,儿童无需帮助就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恰好落在最近发展区内,那么额外的帮助刘于儿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儿童的学习准缶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下,那么,即使有额外的帮助,儿童仍然难以取得学习的成功。(2分)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应提供教学支架,也就是通过提供教学支持给学生提供教
学支架。比如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提供线索等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独自完成学习任务。(3分)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时耍注意适可而止,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足够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多,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少,学习仟务刘学生的挑战太大,学生可能会失败并灰心丧气。因此,有效的教学支持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要能适合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的需要。(3分)
四、案例分析题(12分)①幼儿园老师采用的是斯金纳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3分)②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3分)③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物,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3分)④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采用的是“积极强化”;谁今天中午不睡
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采用的是“消极强化”。(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运用现代信息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2分)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间的一种简单联结。(2分)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加涅还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巾的内部活动。(2分)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3分)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表现在:应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以解决问题,重视个人的知识过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指导学习,主张给学生以最充分的指导,使学习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3分)并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八个阶段组成,教师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在教学上注意激发学生回忆以前学得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有心理准备;直接提出种种适当的刺激;反馈的准备等。(3分)2.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3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1)创造性意识(1分,对此要点展开论述另加3分);(2)创造性人格(1分,对此要点展开沦述另加3分);(3)创造性思维(1分,对此要点展开论述另加3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桑代克 B.詹姆斯 C.罗杰斯 D.巴甫洛夫
2,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A.3岁 B.6岁 C.9岁 D.12岁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A.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A.划线 B.列提纲
C.记笔记 D.画关系图
5.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A.命题 B.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图式
6.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家庭环境不良 B.社会文化不良 C.经济条件较差 D.学校教育失误
7.情绪对于学习的主要作用表现为()。A.信号功能 B.支配功能 C.动机功能 D.组织功能
8.一名学生早上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被老师看到后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这个学生经常早到校打扫卫生。这种结果可以用()原理来解释。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什反射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道德健康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威型教师领导方式下的学生表现有()A.自律性强 B.高度焦虑 C.互相指责 D.学习效率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无意注意 2.学习策略 3.高原现象 4.定势 5.心理健康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称作概念同化。()2.学生的课后练习过程都属于问题解决过程。()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的效果。()4.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的重要因素。()5.小学高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6.学习与回忆时的情境越相似,回忆的成绩越好。()
四、简答题(从以下4小题中任选3小题完成,每小题S分,共24分)1.简述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2.简述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基本思路。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五、论述题(共30分)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5分)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l,A 2.D 3.B C 4. B 5.A C D 6。A B D 7.C D 8.B 9.A B C D 10.B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l。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3.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4.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5.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下列回答也正确: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X 2.X 3.√ 4.X 5.√ 6.√
四、简答题(从以下4小题中任选3小题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1.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意汜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1分)1—3年级学生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效果。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成绩。小学高年级学生记忆的目的性、抗干扰性越来越强,且能够自己确定汜忆任务。(2分)(2)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1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2分)(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1分)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来学习。但意义记忆也有明显的增加,他们学会
了用多种记忆方法和策略来促进意义记忆。(1分)2.(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以上7个要点中,每答对—个要点给1分,全部答对给8分。)3.(1)了解学生的需要。(2分)(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2分)(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2分)(4)建立课堂规范。(2分)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以上5个要点中,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1分)(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2分)(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2分)(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分)(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足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2分)(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2分)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2分)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奉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分)2.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1分)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征来引发的。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2分)(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1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2分)(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1分)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2分)(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1分)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时,不宜只按团体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2分)(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1分)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无沦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批评或训斥),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进而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依据。(2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1.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遭度受()因素影响。A.年龄 B.原有注意的紧张度
c.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 D.刺激物的持续时间 2.布鲁姆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几个领域. A.道德品质 B.认知 C.动作技能 D.情感
3、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看法,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学科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4.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A.长期性 B.复杂性 c.多面性 D.创造性
5.创造性评定的基本方法是()。A.创造性测验法 B.创造性实验法 C.作品分析法 D.主观评定法 6.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A.表面特质 B.外在特质 c.根源特质 D.内在特质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学习迁移 2.成就动机 3.教学反思能力 4.自律
三、筒答题(从以下4个小嗣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1.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创造性培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4.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12分)赵老师是某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他最近遇到了教学上的团难。他一贯好用的“奖励小虹花”方法现在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而这一方法在三年级以前是非常有效的。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知识对赵老师的做法和问题加以分析。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e分)1.试论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2.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形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采分点:多选题中,答对但答案不全的只给1分)1.ABC 2.BCD 3.D 4.AB 5●ABCD S.A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采分点;完整准确地解释概念给4分,按照自己理解解释概念按具体情况给1—3分)1.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2.成就动机;指个体追求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3.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才能扬长避短,创造出先进的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4.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每小题s分,共24分)1.①注意过程(2分)‘②保持过程(2分);③复制过程(2分);④动机过程(2分)。2.①协同性原则。②主体性原则。③活动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兴趣性原则。(对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3.①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②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③教师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④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⑤教师是心理卫生工作者.
(对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4.①提供概念范例(2分);②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2分);③消除错误概念(2分);④在实践中运用概念(2分)。
四、案例分析题(12分)1.赵老师是在使用外部强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是没有错的。(3分)2.但不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强化物,其关键在于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3分)3.选择有效强化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学生所喜欢和想要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他行为。(3分)4.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强化物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强化物.(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分);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2分);
③个体的认知结构(1分);
④个体的认知技能与策略(1分)⑤心理定势(1分);
⑥学习态度与方法(1分);
⑦智力与年龄(1分);
⑧教师的指导方法(1分).
对以上各要点展开恰当论述另加5分。
2.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1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同时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规范、调整着课堂学习的模式与步调,但在倡导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如下三方面作用:
①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3分)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分)③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起到关键作用。(3分)联系实际并对以上要点展开恰当的论述另加5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选择题
1.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A.九营养 B.睡眠 C.适量的运动 D.遗传
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教师心理 B.个体差异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
3.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等方面。A.发展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 4.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A.布卢姆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丸
5.学生品德不良主要包括的类型有()。A.过失型 B.品德不良型 C.攻占型 D.压抑型
6.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A.能力归因 B.运气归因 C.努力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
7.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A.促进师生心理健廉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C.整顿班级秩序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8.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A.内部动机 B.认知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的动机 9.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A.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 B.获奖情况
。C.教师评语 D.学生作品 10.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学习B.情绪 C.行为 D.社会适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 2.原理学习3.成长记录袋 4.学习动机 5.任务促成的纪律
三、判断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2.知识的应用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筒答题
1.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2.简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30分)1.试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分)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A B C 2.A B C D 3.A C D 4.B 5.A B C D 6.A 7.B D 8.C 9.D 10.A B C 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种研究方法。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问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3.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4.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5.任务促成的纪律址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 2.√ 3.X 4.X 5.√ 6.X
四、简答题(从以下4小题中任选3小题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1.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的过程,(2分)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1)认知阶段。(1.5分)(2)分解阶段。(1.5分)(3)联系定位阶段。(1.5分)(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1.5分)2.(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1分)(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2分,(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1分)(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1分)(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2分)(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1分)3.(1)好奇: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 产生好奇。(2分)(2)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2分)(3)愉快;愉快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2分)(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2分)4.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上5个要点中,每答对—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五,论述(共30分)1.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开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注定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学习的情境性,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仙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
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十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厂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小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什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2.创造性由多种成分构成,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也就有很多。既涉及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也涉及环境因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要克服一些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观念。比如过分追求高分数,不鼓励学生提问,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性发展。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过程.广开思路就是要有利于鼓励和培养小学儿童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3)发展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快速联想的能力,是保证思维流畅性的基本条件。(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
原型是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学生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多彩,重y且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8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属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1.一个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之判断。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属于(). A.场依存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场独立型
2。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几个过程。A.获得 B.认知 C.转化 D.评价
3。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可将学习策略分为()。A.资源管理策略 B.认知策略 C.自我监控策略 D.自学策略
4.臭苏伯尔认为,学习迁移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原有认知结构的()。A.稳定性 B.可辨别性 C.系统性 D.可利用性
5.程序教学可以按程序教材的编排方法分为两种(). A.阶梯式程序 B.直线式程序 C.螺旋式程序 D.分支式程序 6.陈述性知识通常以()方式来表征。A.命题 B.比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概念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发现学习2.动作技能 3.总括学习4.功能固着
三、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每属8分,共24分)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言语指导有哪些作用? 3.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形成可分哪几个阶段? 4.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12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喜欢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爱岗敬业,公正平等,平易近人地对待学生的老师,往往受欢迎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反之,对那些他们反感的教师及所教学科则持相反的态度。与此同时,学生还极易模仿教师的各种言行。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教师心理和社会学习理论的知识对上面的现象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论述题(每小15分,共30分)1.结合实际谈一谈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2.试举例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属3分,共18分,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采分点;多选题中,答对但答案不全的只给1分)1.D 2.ACD 3.ADCD 4.ABl)5.BD 6.A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采分点:完整准确地解释概念给4分,按照自己理解解释概念按具体情况给1~3分)1.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2.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4.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热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
三、筒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每小属8分,共24分)1.①感知运动阶段(2分);②前运算阶段(2分),③具体运算阶段(2分),④形式运算阶段(2分)2.①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掌握原理后所达到的行为表现的描述.(2分)②言语指导能唤起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本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回忆。(2分)③言语指导可以提供不需要对整个原理做出准确词语表达的言语线索。(2分)④言语指导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演示或证明原理。(2分)3.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④无
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对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4.①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2分);
②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3分):
③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3分)。
四、案例分析(12分)1.这个问题可以用教师的威信对学生的影响和班杜拉有关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加以解释。(1分)2.教师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2分)3.教师威信对学生的影响:在认识上学生确信教师的指导和影响的正确性,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导和要求,较容易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引发起积极的自学行动:在感情上,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精神感召能唤起学生悔悟、自责和内疚的心情,在行为上,威信高的教师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理想的形象,被学生视为楷模,他们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处处以教师为榜样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3分)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3分)5.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良好的教师威信,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作用。(3分)
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 1.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三条主律和五条副律(2分)。(1)学习的三条主律是:
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1分)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1分)③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 果而减弱。(1分)(2)学习的五条副律是: ①多重反应原则(1分),②倾向和态度原则(1分),③选择性原则(1分),④同化或类化的原则(1分),⑤联想交替原则(1分)结合实际进行恰当论述另加5分.
2.①生物因素(1分)。通常这个因素是指遗传.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生物特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因为他们直接联系遗传系统。(2分)②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2分)。这个因素紧密联系着儿童的一般社会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2分)③教育因素(2分)。一方面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一方面是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和有系统的教育。(2分)举例说明另加4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9
一、选择题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桑代克 B.詹姆斯 C.罗杰斯 D.巴甫洛夫
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 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3.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A.发现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试误说 D.接受学习理论
4.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刚。A.计划和监控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提出的。A.奥斯本 B.基克 C.杜克 D.卢钦斯
6.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入超习俗水平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源性归因的是()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8.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A.每天跑步 B.记住英语单词了 C.不怕见生人了 D.个子长高了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有()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是因为其心理有“病”
B.由于智力和遗传关系密切,所以智力不属于教师心理辅导的范围
C.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掌 握自我调整的技能
D.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心理咨询
二、名词解释 1.认知风格 2.品德 3.元认知策略 4.课堂评价
5.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
三、判断题
1.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智力发展水平相关很高。()2.技能的贮存呈现网络性,技能的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3.通过学习,个体的行为和能力应当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4.由于惩罚是对个体施于心理上不愉快的反馈刺激,所以惩罚不能作为品德教育的手段。()5.不管是什么程度的焦虑,对学习都具有损害作用。()6.对小学生而言,重要的监控策略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四、简答题
1.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2.为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4.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五、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2.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A 2.ABCD 3.AD 4.C 5.A 6.B 7.AB 8.BC 9.AD 10.AB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策略,如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或理解状况,估计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课堂评价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5.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 2.X 3.√ 4.X 5.X 6.√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魉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1.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1)知识的学习。(1分)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知识,并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2分)(2)技能的学习(1分)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1分)(3)行为规范的学习(1分)其中包括一般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2分)2.为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以上5个要点中,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1)把握愉快的四因素。(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
(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以上5个要点中,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4.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分)(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2分)(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2分)(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5分)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1分)(1)形成程序性知识。(2分)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1分)为了促进学生形成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1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2分)产生式知识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的程度,变成一种心智技能。(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2分)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导致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育语表达。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2分)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智力技能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多样,注意举一反三。第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1分)2.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15分)(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1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2分)(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分)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秉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1分)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火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豪、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1分)(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1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分)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t;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1分)(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1分)对于那些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又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的学生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1分)(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1分)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绐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问题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1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律是——、练习律和——。
3.小学生的品德不良的主观心理因素表现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表现异常,还表现为——和 ——。
4.记忆一份材料时,——的记忆效果优于 ——,这一心理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的倾向组成,它们是——的动机和——的动机。6.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和——两方面。
7.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他人的某种情绪时,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这种心理现象称做——。
二、选择题(每小题L 5分,共15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中)1.西方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是()A.卡普切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C.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D.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2.注意品质的好坏体现在()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转移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划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5.儿童在知道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后,再学习“铁”、“铝”等,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6,“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反映的是品德心理结构的()A.统一性 B.矛盾性 C.独立性 D,兼容性
7.情绪X》于学习的主要作用表现为()A.信号功能 B.支配功能 C.动机功能 D.组织功能
8.一名学生早上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被老师看到后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这个学生经 常早到校打扫卫生。这种结果可以用()原理来解释。A.自我强化 B.替代强化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操作性条件反射 9。下列选项中,屑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有()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B.心理健康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C.暂时的心理健康不等于永远的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b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9分,共15分)1.认知风格 2.创造性 3.高原现象 4.精加工策略 5.趋一避式冲突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研究发现,大约从9岁左右,儿童逐步形成“人比物重要”的概念,自我评价开始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性质。()2.智力发展水平与学业成绩高相关说明,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他不聪明。()3.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是由“如果/则"构成的产生式。()4.学生的课后练习过程都属于问题解决过程。()5.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本质上是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6.皮亚杰认为,9一10岁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7.学习与回忆时的情境越相似,回忆的成绩越好。()8.微波效应是指教师贵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五、简答题(共20分)1.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 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六、论述题(共30分)1.试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准备律 效果律
3.意志薄弱 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4.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 5.追求成功 避免失败 6.选择 组织 7.移情
二、选择题(每小题L 5分,共15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C 2.ABD 3。DC 4.CD 5.‘D 6.B 7.CD 8.D 9.AD 10。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2.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3.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在随练习而产生的总的进步过程中,出现练习的成绩时而进步,时而退步,有时甚至出现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4.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5.趋一避式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冲突中,这是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最大的一种冲突。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L√ 2.X 3.√ 4.X 5.√ 6.√ 7.√ 8.X
五、简答题(共20分)1.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有哪些影响?(5分)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1分),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杜会问题(1分),学会按照同伴团体的标准建立合适的反应模式来组织自己的行为(1分),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1分);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1分)2.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1)个人的知识背景。(1分)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的差异方面的研究,说明了拥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对问题解决的影响。(1分)(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1分)智力水平的高低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解决问题较易取得成功,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解决问题较容易遭遇失败。认知特点和认知方式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1分)(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1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也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1分)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4分)(1)了解学生的需要;(1分)(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1分)(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1分)(4)建立课堂规范。(1分)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5分)·。
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1分)(2)智慧技能的学习。(1分)(3)认知策略的学习。(1分)(4)态度的学习。(1分)(5)运动技能的学习。(1分)
六、论述题(共30分)1.试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分),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2分)(1)学习的主动性(1分),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分)(2)学习的情境性(1分),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分)(3)学习的社会性(1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中学生的智能大赛, 这项竞赛为各国表现本民族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合适的舞台, 因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面对高科技的浪潮, 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掌握未来的英才, 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培养他们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型的知识结构;开拓探究型的智能;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本人经过多年来对竞赛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从中领悟到了竞赛数学的真谛, 就其潜在的教育功能而言, 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竞赛数学的多种潜在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使学生在竞赛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能力, 而且磨励了意志与品质, 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介绍我的一个课案, 通过对一道不等式竞赛试题几种不同思路诱导出的几种各异的证法探究,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追求真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
二、实施与赏析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各种方法, 最基本的证法有哪些?
生:不等式的基本证法有:比较法, 分析法, 放缩法, 调整法和局部不等式法等.
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解法.
分析:引导学生猜想t的最小值.通过对t的表达式的观察 (关于x, y, z是对称的) 猜想, x=y=z时t取得最小值为, 因此我们只要来证明即可.
赏析1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式结构的对称性, 从而诱导出一个可能正确的结果:.这样一个猜想的得到不是随意的, 而是建立在对条件结构的观察、分析之后的一种合情推理.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数学发现的关键步骤:观察分析与归纳猜想, 使学生知道数学发现之初并非是通常的严密推理, 而是合情猜想, 当学生有了猜想, 就会有新的发现, 才可能有创新.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多一些猜想, 学会猜想, 尽管它不是严密的结论.
2. 如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首先, 对其作等价变形, 可化为
其次, 要证 (1) , 放手让同学们讨论后, 归纳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思路:
(1) 直接求差比较通分来证明.
(2) 利用调整法, 不妨设x≥y≥z>0, x+y+z=1, 先证
再证 (2) 的右边不超过即可.
(3) 建立局部不等式:
λ, μ为待定常数, 再将 (3) 式求和即得 (1) .
(4) 其他方法, 如放缩法等.
3. 通过讨论判断, 对可行性较大的思路 (2) 与 (3) , 要求班上学生分为两大组, 分别探求 (1) 的证明.
赏析2 (1) 与 (2) 是两种较为自然的想法, (3) 是一个好的思路, 但第一种方法计算太冗繁, 难以实现;第二种方法也有较大的计算量, 但调整后只要证含一个变元的不等式, 可行性很大, 值得一试;第三种方法中的 (3) 是否成立要探索, 且λ, μ分别为何值也要探究, 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总之, 几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但都不易证出此题, 这的确是一道困难的问题!
解答:下面是A, B两组学生分别按思路 (2) 与 (3) 探求 (1) 的证明的过程.
再证 (2) .但 (2) 式因计算量大而想中途放弃.这时我激励同学们要坚持算下去, 面对困难更要设法战胜它, 不仅要敢算, 而且要巧算.注意到 (2) 关于x, y对称, 由
将右边平均分成两个式子分别减到左边的两个式子上去, 记差为Δ1, Δ2, 则
Δ2可由Δ1中对换x与y的位置得到.
于是 (4) ⇔Δ1+Δ2≤0
圳 (y-x) 23x1-+2x+y-22x2-3y1-+2y+x-22y22≤0圳2 (y-x) 2 (x2+4xy+y2-3x-3y+1) ≤0. (5)
所以 (6) 式成立 (因, 因此 (2) 得证.
赏析3让学生坚持硬算,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也磨励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懂得做事情要有毅力, 有恒心, 也要自信, 才可能取得成功.让学生注意巧算, 锻炼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学会从题目条件 (或结论) 中露出的蛛丝马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里对称起了向导的作用) .因此研究解决数学竞赛问题, 仿佛在攀登一座前人从未爬过的山峰, 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开拓出一条通往顶峰的路来.
B组:学生们很快定出了, 这可由时, 局部不等式等号成立得出.而对的值的的定却一筹莫展.我告诉学生, 此时, 有的学生很快验证了局部不等式的正确性:
至此 (3) 得证.对 (3) 关于x, y, z轮换求和, 即得不等式 (1) .
至此给出了不等式的第二种证明.但λ的值是如何得到的呢?这作为一个课外思考问题, 希望大家给出解答.
赏析4这是一个较具悬念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 都想解决.因为让人太难以琢磨了, 不知因何而来, 而真正要得出λ的值, 不仅需要扎实基本功, 而且还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师:上面两种解法都很漂亮.但似乎还不够优美, 如此优美的不等式 (1) 要是有一个简捷优美的证明那就太妙了!下面我来介绍一个新的证明:因为
赏析5上面的证法巧用了一步放缩, 将原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分式和不等式, 这为利用柯西不等式去分母创造了条件.其中将 (x+y) 2拆成是利用了等号成立条件.这个证明与前面两个证明比较, 前者像放水捉鱼, 后者似垂竿悬钓, 两者均能得到鱼, 但后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更要有灵巧的头脑.这个证明让学生欣赏到了数学思维的美妙, 体验到了创新思维的快感, 激发了学生渴望创新的潜能.
最后布置作业:
1.探求 (3) 中λ值的求法.
2.设a, b, c>0,
三、效果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亲历了一回数学发现的全过程: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推理证明;不仅能综合运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解决问题,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懂得要想取得成功仅有灵巧的思维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忍的意志, 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本节课在这些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诚然, 只通过一节课就想完成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是不现实的, 只有在今后的竞赛培训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并举的做法, 长抓不懈, 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字理教学 实用字义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93
安徽省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小学语文学科有三道试题,其中一题是案例分析。霍懋征老师给低年级学生教“聪明”一词时,不是直接讲解词义,而是说:“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了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她让学生猜四则谜语,谜底分别是:耳朵、眼睛、嘴巴、脑子。接着,她分析字形:“聪”的左边是“耳”,右上方两点代表眼睛,右边中间是“口”,右下的“心”代表脑子,四件宝合起来就是“聪”字。最后,霍老师说:“‘聪’字后加个‘明’字是因为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就会聪明起来。请各位老师结合《当前学生学法指导的几个问题》和《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谈谈这次教学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
此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试题,我觉得不妥,现提出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识字教学慎用“水煮”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辑录了全省部分地市14539份学员的作业,其中推出581份优秀作业,涉及此话题的优秀作业是189份。这189份作业无一不认为霍老师“聪明”识字教学是“情知交融、渗透文化、养成习惯、方法巧妙”。笔者随机试着与其中部分老师电话联系,沟通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聪”字是什么意思。老师们的回答令人惊讶:“‘聪’就是‘聪明’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察也。从耳怱声。仓红切。”《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礼记·乐记》也记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亦有“六根”之说法,指人有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不难发现,“聪明”一词中“聪”字取其本义,指的是“听觉灵敏”,而单独的“聪”与“明”均不是表达合成词“聪明”的意思。
于是,我想到现在流行的一种文化,叫“水煮文化”,就是以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地叙说严肃的事情,形义识字法可算作是“水煮文化”。有不少老师认为,形义识字法不拘泥于“六书”的解释和造字的本义,依照儿童的思维方式,用他们观察事物的眼光和他们习惯的言语,将汉字这种智慧符号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很多汉字中已经支离破碎的形、义、音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儿童学得活,记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为提早顺利进行大量读写铺平道路。
识字教学中文化性的扩张和丰厚是整个语文教学文化性的根基,也是一个完全的人的发展根基。所谓的形义识字法并没有注重表意文字自身的特点,只是单纯地在字形的识别上进行解剖和想象,把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看成一种简单的符号,把表意文字“因义构形”这一灵魂核心给丢掉了,造成了识字与文化生命的割裂,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字理教学拒绝“实用字义”
学术研究应该传承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价值,字理教学一定要拒绝“实用字义”。“聪”是形声字,属第一批简化汉字。这种“实用字义”使许多一线教师产生了误解。这样的案例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成果中比比皆是。
镜头一:“春”字教学片断
师:春天到了,温暖的阳光(日)普照大地,人们三人一伙地结伴而行,踏青赏花。这就是“春”。
如果说“春”是三人一伙结伴而行,那么“秦、奉、奏、泰”又该怎么分析?恐怕只能另加解释。学生对此会问:同样是“春”字头,为什么有的是三人结伴而行,有的又不是三人结伴而行呢?
镜头二:《欢庆》一课的识字教学片断
师:大家都会读生字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字形的?
生1:“广场上有一个大人”就是“庆”。
生2:“献”字是“南方有一只猎犬”。
生3:“帜”字是“毛巾围着一只鸡”。
生4:“曲”字是“太阳被射了两箭”。
不难看出,上述解释汉字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声旁表义,一个是同音相通。声旁表义就是把形声字讲成会意字,把不表意的声旁说成是表意成分。把形声字当做会意字析解实际上背离了“六书”的理论。这样的识字方法,不但会给学生许多错误的汉字知识,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做学问无非就是随便联想。
依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就必须凸显字理,使汉字音、形、义紧密结合就必须凸显字理,通过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凸显字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字理是识字教学的根本。
1.认知学徒制
2.自上而下的知识及自上而下的知识
3.人本主义心理学
4.个人建构主义
二、填空
1.建构主义者的理论共识是()、()、()。
2.维果茨基认为,人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心理机能,其核心特征是人类能够利用()工具。
3.()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4.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
三、选择
1.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A.练习B.反馈C.学徒关系D.经验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是()
A.经验论B.先验论C.预成论D.渐成论
3.随机通达的教学是由()提出的A.斯皮罗B.马斯洛C.维特罗克D.列昂节夫
四、简答
1.情景式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进行情景式学习的?
2.谈谈你对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
3.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为学习活动搭建支架?
教育心理学
一、论述题(每题10分)
1、说服---------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3、知识概括
二、简答题(每题6分)
1、群体动力的表现
2、行为目标的表述
3、影响问题的因素
4、倒U曲线说明
5、认知差异的教学含义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
1、罗森塔尔效应
2、学习策略
3、教学评价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四、填空题
1、外界强化自我强化代替强化
五、选择题
1、可逆性补偿思维------------形式运算阶段
2、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联系律
3、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内部动机
4、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5、生成性学习----------精细加工策略
6、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行为成分
7、自律道德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著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著作不曾做到的。
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著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D.第四阶段:潜伏期(6—
11、12岁)。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9.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
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 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
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D.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12.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现,4—20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α波逐渐增加。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第一次于5—6岁左右,第二次于13—14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在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A.遗传决定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B.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C.调和论——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D.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14.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15.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6.幼儿想象和发展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第二,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表现出脱离现实或混淆现实 第三,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第四,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一,幼儿想象的内容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第二,无论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从本质上看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 17.婴儿内部言语发展经历阶段(1)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3)内部言语阶段
18.依恋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特定的依恋阶段(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9.婴儿身体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而下原则(2)由近及远原则(3)由大到小原则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 20.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2)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21.思维发展的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在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 22.内部语言的发展阶段 1)出声思维阶段 2)过渡阶段 3)无声思维阶段
9、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建自己行为发展 23.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 1)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相互性角色采择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24.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 第二、运动需要显著增强
第三、出现了心理上很行为上的一些不协调性 第四、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25.青春期初中生心理表现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26.初中生思维发展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
4)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27.中学生社会发展任务 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 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 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28.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1)性反感期
2)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浪漫的恋爱期
29.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
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 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30.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
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的特点
1)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期的前端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 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 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3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5)自尊心强
33.自我意识法杖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 2)自我否定型 3)自我矛盾型 4)自我扩张型 5)自我萎缩型
34.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
1)应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定智商所得的智商值为70或70以下 2)应用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判定其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 3)年龄在18岁以前发现 35.智力落后的病情类型
1)轻度: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困难,特别是数概念差,计算有困难
2)中度: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简单的话或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3)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36.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1)激发学习积极性
2)因材施教
3)加强直观性教育 4)循序渐进
5)多练习
3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目标 1)职业的适应
2)社会的适应
3)个人的适应 38.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五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3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有以下特点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不用时处于一种潜伏状态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在7+-2单元之内;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用表象表征,也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表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将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一般以命题网络表征,后者以产生式系统表征。
另一种观点是双编码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编码。40.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 1)准备律 2)效果律 3)练习律
41、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42.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必要性
1)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2)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3)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能够促进学习的迁移 4)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5)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43.布鲁斯认为发现法的作用 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发现法有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4)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4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心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45.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 2)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46.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 1)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 2)教师的教学技巧
47.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性质有何不同:
1)从输入输出来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和输出不同。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储存。3)从激活与提取来看,前者提取速度慢,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和遗忘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48.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 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3)及时反馈。
49.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起的作用:
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2)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
3)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最相适应,从而选择最佳学习方法。
4)使得同学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50.动作技能的特征: 1)准确性
2)动作的速度加快。3)多余动作的减少。4)灵活性。
51.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
1)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2)示范。3)反馈。
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歇。
52.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1)可用性变量。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2)可辨别性变量。
3)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
53.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2)世俗水平
。第三阶段:社会习俗的定向; 第四阶段:秩序和法规定向。3)后世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54.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
1)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的助人的行为就越多。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 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 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的动机源,三是移情。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增强助人行为。
4)动机,目的转化为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
55.小组道德讨论法是由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品德教育模式,他认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判断,拒斥低于自己品德阶段同伴的判断。称“布莱特效应。小组道德讨论涉及三个要素。
第一是课程要素。内容由引起道德冲突的两难故事组成。第二是班组要素。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的讨论组。
第三是教师行为要素。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还要鼓励学生讨论他人的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 56.造成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①父母的溺爱,迁就②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③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单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 ④家长缺乏表率作用,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⑤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
2)社会方面3)学校方面
57.造成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4)性格上的某种缺陷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58.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⒈原有知识背景。⒉元认知水平。⒊动机。⒋归因模式。⒌自我效能感。
2)外部条件。⒈训练方法。⒉外显的操作步骤。59.学习动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
1)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学习注意。
2)其次,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
4)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60.学习动机的培养:
1)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
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6)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积极归因。
61.为了充分发挥竞赛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要注意学习竞赛的合理组织: 1)在组织学生个人竞赛的同时,可适当开展一些团体竞赛。2)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
3)提倡个人的自我竞赛和团体的自身竞赛 62.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代理的角色和研究的角色。6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4.教师的教育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2)处理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65.教师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2)浓厚的兴趣3)热烈的情感 4)坚强的意志5)良好的性格 66.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
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与随机应变 3)方式多样与对症下药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
67.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68.测量与评价对学习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指导功能2)学习功能3)管理功能4)研究功能 69.估计信度的方法: 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4)内部一致信度 名词解释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遗传的来的。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7.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的,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
8.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切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9.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10.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优势地位 13.(25——40岁)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
1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敏捷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不断斗争 17.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18.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只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适应性能力: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20.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2.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23.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组成
24.(瞬时记忆)是保持在(0.25——2)秒钟的记忆 25.连接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6.动物学习:是一个通过多次尝试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其实质时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动作(S-R)之间的联结。
27.斯金纳揭示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28.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29.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和及时强化
30.顿悟: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的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有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31.认知结构: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32.(发现法)布鲁纳首创 33.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
34.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反应极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35.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37.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38.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9.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40.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41.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根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42.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43.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44.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5.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46.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47.道德信念: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48.品德不良:个体具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德。
49.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0.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后者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耻辱)的倾向性。
两者相互冲突。个体可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但是其水平不一定相等。
52.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53.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5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55.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教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
56.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由韦纳等人日臻完善。)
5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是以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等四种因素作为失败的主要原因。
58.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59.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60.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其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1.测量:根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62.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是(根据解释测验结果的方式),即每名学生的测验分数参照哪种标准进行解释来区分的。
63.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64.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65.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66.效度: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1.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 必须准备的用物是
A.开口器
B.食醋
C.石蜡油
D.溃疡散
E.吸水管
2.在给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做特殊口腔护理时发现病人出现肝臭, 提示病情为
A.肝功能逐渐好转
B.病人出现消化不良
C.病情无变化
D.肝昏迷前兆
E.合并其他腹腔疾病
3.为一糖尿病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若发现其呼气中含有烂苹果味, 提示病情可能出现
A.酮症酸中毒
B.高渗性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
D.低血糖昏迷
E.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4.口腔p H值中性时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1%过氧化氢溶液
B.0.02%呋喃西林溶液
C.4%碳酸氢钠溶液
D.0.1%醋酸溶液
E.3%硼酸溶液
5.口腔p H值中性时为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3%过氧化氢溶液
B.4%碳酸氢钠溶液
C.3%硼酸溶液
D.生理盐水
E.0.1%醋酸溶液
6.口腔p H值<7.35时, 可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生理盐水B.朵贝尔溶液
C.2%碳酸氢钠溶液
D.0.1%过氧化氢溶液
E.0.02%呋喃西林溶液
7.下列关于朵贝儿溶液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口腔, 改善舌苔情况, 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
B.遇有机物时可释放出新生氧气
C.可轻微抑菌, 消除口臭, 适用于口腔pH值中性时
D.适用于真菌感染时
E.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时
8.朵贝尔溶液的化学名称叫做
A.生理盐水
B.0.02%呋喃西林溶液
C.0.2醋酸溶液
D.0.5%醋酸溶液
E.复方硼酸溶液
9.治疗真菌感染有特效且适用于口腔p H值偏酸性时的漱口溶液是
A.朵贝尔溶液
B.复方硼酸溶液
C.生理盐水
D.4%碳酸氢钠溶液
E.0.1%醋酸溶液
10.口腔p H值>7.45时, 应选择的漱口溶液是
A.0.1%醋酸溶液
B.0.2%醋酸溶液
C.0.1%硼酸溶液
D.0.2%硼酸溶液
E.1%醋酸溶液
11.口腔p H值中性, 并有口臭, 选用有轻微抑菌作用的漱口溶液是
A.4%过氧化氢溶液
B.复方硼酸溶液
C.0.01%呋喃西林溶液
D.2%碳酸氢钠溶液
E.0.1%醋酸溶液
12.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义齿取下彻底洗刷后, 处理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A.放于温开水中保存, 每日换水1次-2次
B.放于75%乙醇中消毒浸泡
C.放于冷开水中保存, 每隔1日-2日换水一次
D.防于冷开水中保存, 每日换水1次-2次
E.放于温开水中保存, 每隔1日-2日换水1次
1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擦拭动作快且有力
B.从门齿放入开口器
C.棉球尽量湿润, 以便擦拭效果更好
D.如有义齿, 取下后防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
E.用血管钳每次只取一个棉球, 挤出多余水分
14.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操作中应特别注意
A.擦拭动作宜轻柔, 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B.义齿取下后置于冷开水中, 每日换水1次-2次
C.棉球不可过湿, 防止溶液误吸入气道
D.每次擦拭前应清点棉球个数, 防止遗留在口腔内
E.选用朵贝尔溶液做口腔护理液
15.卧床病人头发纠结成团, 使其湿润梳通时应选用的最佳溶液是
A.肥皂水
B.汽油C.生理盐水
(1)求点的坐标;
S
(2)以点为圆心的动圆与
S
Sx轴分别相交于A,,延长,分别交抛物线于,.
BSASBCPQ
(i)判断直线的斜率是否定值,并说明理由;(ii)(略).
原解答如下:(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点的坐标为(1(过程略).
.
翻阅全国各地的模拟及高考试卷,这种题型随处可见,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题型加以研究.笔者探索出下面的解法,不妨称作“组装构造斜率”法.
2 解法探究
2.1 一种新的构造解法
罗增儒教授指出:“数学解题无禁区”.针对本题
==.
5 一点感悟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自主招生乃至竞赛试题中,圆锥曲线综合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更是热点问题,尤其是定值(定点)问题是命题专家最青睐的聚焦区,已经成为高考、自主招生、竞赛试题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入研究会发现几乎每一道圆锥曲线综合问题背后都蕴涵着普遍的规律,正是因为这样,命题专家总是从一个看似特殊的数字入手来构建试题,看似偶然的特殊的数字其实背后蕴含着本质与规律,这已经成为命题专家命题风格和惯用的手法.
【教育心理学试题】推荐阅读: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看试题05-27
大学心理学试题05-26
服务心理学试题10-02
人格心理学试题和答案10-27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b06-01
教育管理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10-30
教育管理心理学重点06-08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06-11
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06-18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