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五年级作文(推荐13篇)
道路上的环保时时刻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世博场馆中的环保车无不让人惊叹,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加的环保;城市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但人们仍大量地使用私家车,世界无车日也不例外……
生活中的环保无所不在。一种又一种的再利用物品都问世了:废纸变成了再生纸,地沟油变成了飞机燃油,废弃的物品变成了模型……这一切都使我们变得更加环保,也使废物变成了新的有用的物品。
我们还需要珍惜自然资源:水,矿产,土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节约水资源,不浪费在不需要的地方。我们应该热爱环境,保护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己——人类。
本次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享受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通过校园花式篮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篮球、认识篮球、热爱篮球。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乐趣,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理评价,寓教于乐,课堂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达成健身益智与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校园花式篮球是新兴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益智健身、趣味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们喜爱。本课主教材安排了两手同步运双球,该项技术是校园花式篮球练习的一个基础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针对性训练突破重、难点,即手对球的协调控制及手臂、指腕的柔和用力完成向下按压球与向上迎引球,提高两手运双球的能力,促进大脑的均衡发展;游戏《串糖葫芦》集素质训练、团结协作及趣味益智性于一体,本课选自校本教材《校园花式篮球》双球教学内容的两手同时运球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三、学生分析
该水平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单手运球技术,对单手运球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弱侧手对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左右手运球能力存在差距,因此,需要增强弱侧手运球能力,让两手同步运双球更加熟练与协调。小学生对校园花式篮球充满着好奇,两手同时运球练习让学生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达成运动参与的目标。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讲解示范、分层教学、组织比赛等循序渐进的组织过程,促使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的自练、观摩、互动、比赛等学习过程,让全体学生掌握两手同时运球技术动作,能够连续运球10次以上,其中30%的同学能够达到熟练运球20次的优秀等级。
四、教学安全措施
教师在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设计规划活动地点及器材的摆放。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检查学生服装,明确提出课堂要求,强调课堂常规,提醒学生练习时注意安全,发生丢球、跑球时要及时捡回。课中发现安全问题时及时解决,随时排查安全隐患。课后做好课堂评价,总结教学活动表现出的优缺点。
五、教学流程
作者简介:翟国胜,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唐山市名师,唐山市“十佳教师”,多节体育课荣获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二十余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发表,出版专著《校园花式篮球》,完成三项省市课题研究。
点评:
一个大胆的尝试冲破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纯竞技运动技术进行教学”的思维模式,值得点赞。一个有益的实践凸显了一个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的辛勤耕耘,值得学习。一个朴实的设计彰显出一个学校一节常态体育课的真实味道,值得品味。
回看教案,学习目标可观测性较强,教学流程较为清晰自然,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明确而到位。在“趣”字当头上,融入几个游戏活动,趣味性高;在“花”字串联中,围绕花式基本动作的学习,针对性强;在“实”字处理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球”字活动中,内容与过程的设计均能围绕着“球”来练习,一物多用。
抱着学习的态度,再领会文章的设计意图,也有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值得探讨。第一,从纵向上看,关于教学内容部分的撰写,是否都是内容,是否与教师活动或者学生活动相混淆,值得细细思考;关于运动负荷部分的撰写,在次数与时间的基础上是否要加上“强度”一小栏,可以慢慢讨论。第二,从横向上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是否要一一对应,值得研读。第三,在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学习的基础上,可否将球类运动技能的教学融合于一些比赛或者游戏情境中进行。在小学阶段,可以将一些带有攻防意识的游戏设计贯穿于单个技术的练习之中,以期提高球类教学的趣味化程度、促进学生球类技术动作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以上文字,算是一个多年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老师与作者的一个共同研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毕竟本人的水平也有限,未能达到点评的层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点评人: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袁志欢
一、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体育新课程性质与理念
1.教师“通过开展校园花式篮球的两手同时运球与游戏练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实践性”与“健身性”要求,即“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和“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要求。
2.教师“以‘趣’字当头,各环节的设计通过激情导趣,让学生快乐体验,合作学习”的思想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二、教学目标具体,可观察与可评价
“三维目标”明确、简洁、具体,课时层面“目标引领内容”体现清晰。尤其对技能目标的设计非常具有操作性、可观察与可评价性:如,“通过学习,掌握小篮球两手同时运球的动作技术,能够达到连续运球10次的标准”,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非常清晰,明确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所要到达的程度是“连续运球10次”,检测性强。
三、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1.开始准备部分规范务实。除一般课堂常规外,既有“队列练习”的要求,又有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蛇形慢跑”、“接力取球”、“趣味球操练习”共设计持续“5分钟”活动时间,为《校园花式篮球—两手运双球》的学习做好身心准备。
2.基本部分的内容搭配合理,关注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既有“两手运双球”教材内容,又有“课课练”—“串糖葫芦”游戏,在学习“两手运双球”的过程中既有“自主练习”、“结组练习”、“学生示范”,又有“模仿练习、集体练习”等,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与主导和谐并存”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策略得当,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主
在本课的《校园花式篮球》的学习过程设计来看,教师没有拘泥于“技术细节”的学习,而是通过口诀的归纳总结,学习“两手运双球”基本“范”,这从本课技能目标“连续运球10次”也可反映教师的设计意图,体现了体育新课程要求的“降低运动技术学习的难度与广度,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思想理念。
五、改进建议
1.关注“准备活动”内容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针对本课学习“两手运双球”,是否应该有“运球”的练习,而不仅仅就安排一般的球性练习。
2.“两手运双球”的学习环节,除了原地的练习外,是否应该考虑多种形式与变化的练习,如,次数的变化、方向的变化、位置的变化、频率的变化、距离的变化等。通过类似2~3种的变化练习,不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能与花式篮球的实践运用性。
1911年,“慈爱保姆传习所”由美国碧卢夫人在广州西关创立,奠定了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基础。1916年学校正式启用“协和”的名字,取“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并定址广州西山至今。1952年,廖奉灵校长将学校献给国家办师范教育,广州市立师范学校迁入,改名为广州市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后期,广州市师范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师范学校。2001年,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广州市优质高中学位不足,把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复名为“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现更名为广州市协和中学)。从此,百年老校迎来新的机遇,焕发出新的生机。
虽然,协和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但是,摆在协和人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是转制之时,协和教师绝大部分是师范教师,没有普通高中的教学经验,高中管理体制还没建立起来;二是社会上对高中教育认识已经根深蒂固——对传统名校向往,加上没有自己的初中,生源较差,每年招生的总体成绩在同组排最后一位;三是协和的校舍破旧、课室及活动场所不足,教学设置是师范的模式;四是从大专配置编制的人员到高中的压缩,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所有这些不仅是制约协和的发展,甚至是影响协和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生存。转制之初,虽然全校努力拼搏,但是收效甚微,面临第一届的高考之时,师生还信心不足,彷徨不安。
一、指导思想的前瞻性
2003年,重新组合的学校班子,没有以强硬的措施,用死板的制度管理学校。而是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以“和”为核心的“协和教育生态思想”(该思想确立之初是融合教育生态学、协和“和”文化,后来不断发展,又融合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思想)为办学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去发展学校。在“协和教育生态文化思想”上,以协和特色的“和”文化为主干,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如图1),建立有协和特色的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如何让师生真正认识到该办学目标的精髓,特别是“教育生态”一词的理解,就必须以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加以表现,而建设“生态式”校园就担负起这种作用。
生态式校园的建设,她不仅仅是为学校建造一个符合生态学的环境,更深层次上看,只有在物质基础建设的层面上体现生态的理念,由于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园,使师生在其中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在欣赏到生态美景和在体验到生态功能同时,学习到生态学的知识,促使师生去理解学校、及个人的“生态式的发展”,促进了协和教育生态的构建和发展。实现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学校环境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生态式校园建设的研究以专项课题和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通过师生、专家共同开展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交建设领导小组,应用于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验证研究成果,或提出新的研究项目。在这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政治、语文、艺术甚至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均参与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相关课题达上百个。这样的“全民参与”与“车轮滚动式”方式,推动校园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德育、科研等方面,给学校的发展产生“螺旋式”提升的效果(图2)。
由于有“协和教育生态思想”的指引,由于前期经过专家和师生的充分讨论,加上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所以在6年的研究及建设中,协和避免了大量的返工、复工和停工的可能,节约了由此引起的大量浪费。同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校园、实施“节能减排”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不谋而合,也大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的创新性
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校园只是绿化、美化方面,而协和建设的生态式校园是在校园开展生态式布局、生态式建筑、生态式园林、生态式网络等全方位的建设①,注重“和谐、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和以人为本”,同时更注重发挥自然及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图3)。
1.生态式布局
校园的布局要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能找到自己的空间感觉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生态布局在水平分布上除注重校园景观轴的设置,在场所设置上要考虑公共性,功能性,同时适当考虑师生的私密性需要。在学校整体建筑规划上,我们以不同的功能分区及场所构建,打造出满足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环境绿洲”:在横向上,学校设置学习场所、体育娱乐场所、静思场所、群体交流场所、个人独处场所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场所;在纵向上,构建垂直布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把教学、实验、阅览、级组科组管理、信息交流和选修活动放在同一区域进行,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2.生态式建筑
建筑作为凝固的文化,反映出“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的设计理念。学校的建筑始终贯穿着经济、适宜、安全、保健(灰尘、噪声、通风和卫生等)、畅通、灵活、效率的生态思想,也从美的意念渗透协和文化传统来建设,让建筑传递着“和”文化,教育着师生。而大楼灯光、通风、强弱电的线管、各功能室的配置等,都因地制宜,力求符合环保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室环境和办公室环境方面,学校则充分考虑光线的需求、噪声的控制、座位的舒适、学习和工作的需求等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
3.生态式园林
有自然之理,才有自然之趣。因此我们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无为而治”思想,采用自然式的园林设计,减少人工式的园林设计,避免日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我们摒弃“圈地式”生物园和地理园的设计,将整个学校通过全盘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实现天文、地理、自然、经济的一体设计,使校园成为一个大生态园和自然博物馆。
4.初具节能减排及环境和谐的生态效应
科学发展观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核心,考虑协和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建设过程中,协和高中紧紧围绕着以下问题开展研究与建设:如何保护原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何将资源再生并进行重复利用?经过努力,以上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并成为协和大生态系统的特色。
其中,“校园水资源净化及重复利用”的研究与实施是最大的亮点。如今,学校园林景观和绿化用水已经使用回用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其用水的来源有5个方式:一是利用珊瑚砂生态过滤水池,可几年不用换水;二是利用水草的自然净化作用,也可长年不用换水;三是利用微生物曝气处理教学楼污水(每吨水处理成本为0.08元,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开号:101186385),一年中水净化回用3000多吨;四是利用防空洞积水;五是实施雨污分流,收集利用雨水,一年可收集雨水近万吨。以上方式一年为学校节约用水近2万吨。现在,学校正在研究第6种节水方式,是以生物强化吸附曝气方法处理学生宿舍区的生活污水,包括化粪池水、厨房废弃水等(广州市环保局科技示范项目),每天处理污水100吨。除此之外,太阳能应用、T5荧光灯替代T8荧光灯、无频闪日光灯、LED冷光源灯、PLC智能化园林控制系统、空气热能热泵热水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即将建成的智能化温室、能耗数据实时自动采集的节能监测管理平台等,使学校朝着“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迈进。
三、生态效应的辐射性
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环境优美的校园,还是一个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在生态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来。如:在校园的建设中,学校部分园林的建设由学生设计、全体师生员工动手一起完成②;研究中有3个评为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均由学生主体参与研究、设计和实施;学校各个园林的管理由学生以班为单位竞标形式获得管理权③ ……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现在的协和生态式校园建设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效应,生态校园的建设注重学科课程的渗透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参与研究和建设的学生与指导老师都认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打破过往那种说教的形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刻了。生态式的校园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师生们尽情地去观察、去了解、去研究,去拓展。真正体现了协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④所倡导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原则。在动态分析中,师生通过科学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发现更多,更具意义的新思路、新见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它的影响面通过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传播,辐射到许多师生也关心学校乃至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教师在参与生态校园的建设,更激发他们开展生态式教学⑤、生态式发展⑥的研究,党委及各支部正开展“协和教育生态”指引下的党委及支部课题,生态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得到延伸与发展。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协和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校园建设的一枝奇葩,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和支持,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基地,到访者络绎不绝。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如:创建“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研究组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团队;生物科组被广州市总工会推荐为“广州市工人先锋队”;近3年,学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ESD)全国优秀课题成果3个一等奖,获得联合国ESD项目全国优秀案例评比6个一等奖,以及全国及省市各级奖项近50个;学校先后受邀在全国森林城市论坛、ESD项目国际论坛、全国ESD项目第九次国家讲习班上发言;在团中央及全国ESD执委会组织的“协和生态建设现场会”、广东省ESD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节约型校园建设现场会”、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示范高中建设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2008年,学校还被全国ESD委员会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ESD)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的称号,被广东省ESD委员会授予“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的称号。
从转制至今短短的几年时间,协和中学通过市一级、省一级评估,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学校连续获得广州市高中高考工作一等奖,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结语
“思想有多深,行动有多远”。
协和有着悠久的历史,协和校园沐浴着和谐的春风,协和人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协和人更有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精神,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兄弟学校的关爱下,必定能不负众望,更上一层楼!
①《协和大生态园建设的研究》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②其中,瘦园的建设由2004级江河洁同学设计,全校2500名师生用了一年时间,搬砖头、挖湿地、植树造林而建成。
③协和校园面积近6万平方,共有三个广场、九个园林,由于有学生管理园林,整个校园绿化只需要3个管理运动场的工人兼职管理,一年节约管理经费10万元。
④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评为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
⑤2008年12月,生物学科《高中生物生态式教学——以协和高中为例》已立项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项课题。
春天,花园里碧绿碧绿的,春姑娘乘着春风来到了人间,悄悄的来到了三叶草的旁边,说:“三叶草,快醒醒,春天来了。”三叶草伸了个懒腰,探出头来,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春姑娘又来到白玉兰身边,用温柔的声音说:“白玉兰,快醒来和我玩吧。”白玉兰也绽开花朵,身上挂满皓白的祝福。月季花也不甘落后,带着五颜六色的花瓣,赶去迎接春天的聚会。
夏天,夏哥哥乘着太阳车来了,花园里热闹非凡。杨树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为我们送来一片阴凉。这时,蘑菇亭也成了大家喜爱的地方,有的同学在玩耍,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摘花。
秋天,秋姐姐上班了。一阵秋风吹过,树木和三叶草都换上了金色的礼服,好像在迎接秋的到来。
冬天,冬妹妹跑到了人间。阵阵北风刺肌骨,树木都穿上了白白的棉袄,唯独四季青还穿着夏天的单衣。房子白了,校园白了,整个世界都白了,蘑菇亭也变得更加俏丽了,远看就像一朵白蘑菇。
进入校门,走上左边的楼梯,就看见了操场。操场真美呀!赤红色的跑道围绕着绿色的“草坪”,红绿相间,让人意犹未尽,看上去很宽广、一尘不染。操场边围绕着一盆盆兰花,随风摇曳,就像一个既可爱又调皮的小精灵在翩翩起舞。兰花的叶子又细又长,中间是淡黄色的,淡得都快成白色了。外边一圈是“绿宝石”打磨的花边嵌在了上面一样。放眼望去,主席台两边镶嵌着两片绿茵茵的草地,上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些小花真美啊!你瞧,有的花像绚丽多彩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有的花低着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怕“陌生人”会把它“绑架”了一样;有的花含苞欲放,饱胀得好像要破裂似的。
操场左边是“爱心长廊”,又名“风雨走廊”。爱心长廊也非常具有特色,里面专设有“兰韵爱心基金箱”,你可能会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箱子吗,有什么好说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别看它只是一个箱子,但可有意义了!嘿嘿,这里面,可包含着同学们那浓浓的爱心呢!这不是,同学们用来帮助贫困学生的基金,都安安静静地躺在箱子里“睡大觉”嘞!虽说每人只捐了零碎的几元钱,可“礼轻情意重”嘛!长廊里还设有跆拳道室和武术室,同学们在里面学习跆拳道和武术。你看,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架势,好像不把体育老师打趴在地上决不善罢甘休似的。
一眨眼,我就是五年级的高段学生了,随着我的成长,校园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丽,校内教学设施也变得越来越先进。
记得我刚入学时,教室里的设备比较少,只有课桌、椅子、视频、黑板等工具,再从教室里走出来,便看到许多绿盈盈的花草树木,在那些花草树木中留下了许多同学们快乐的笑声。
再往里走,便看见宽阔的大操场,体育组的老师们拿着各式各样的运动器具供我们训练,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
走到头,看见了一幢很大的房子,那就是餐厅。一到中午,我们就可以在这儿吃到丰富营养的大餐。在那里留下了同学们狼吞虎咽的“馋样”。
到了今年,我们的教室换上了先进的`立体投影仪。使同学们看到更清晰的教学画面。校园内又增添了一幢宽敞明亮的新大楼,里面配备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好的上好科学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自然变化;有了它,我们就不用像以前那样一直在教室里上音乐课啦;有了它,我们可以引发我们无限的想像力,画出更美、更生动的图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复兴,领略生态文明校园的风采。
每一面墙壁诉说本真的话语
“浑圆的人文球,象征着远古的文明;古雅的祥云图案,圆转的篆字仁、志、贤、惠、美、德、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四本书叠加做为支撑,寓意经典文化需从书中汲取;双手托球,表达我们要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华奉献给孩子;环绕人文球正中的“以文化人以爱育人”八字,正是我校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
讲解员解说的是一尊具有青铜器艺术风格的雕塑:四本书支撑一双手,一双手托起一个球,球上有纹饰,纹饰中有篆字。整个雕塑古色古香,浑厚凝重。
“再看这两面景观墙。左面墙上雕刻的是扇枕温衾、桃园结义、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曾子杀猪故事,分别阐释的是仁、义、礼、智、信;右面墙上雕刻的是屈子、孔子、老子、司马迁像,以及经典古籍《离骚》《论语》《道德经》《史记》,展示的是诸子风采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走在其间,犹如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不用人解说,你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周礼国风气息。此园叫“人文园”。
这是复兴区岭南路小学的一处“风景”。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复兴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而且每所学校都不止一处。复兴人将它们称作“教育功能园”。
复兴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校园环境一定要赋予相应的教育功能,要让校园每一处场所都润泽生命,让每一个角落都启迪智慧。”复兴区文教体局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在他看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
复兴人对于校园环境建设是上心的。
后郝村小学教学楼后原来是块荒地,一到夏天,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味难闻。师生拓荒除草,种上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又栽植了桃树、石榴树、枣树和玉兰、海棠等,昔日的卫生死角成了今日的“育禾园”。当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庄园”中赏景、劳动时,教育就变得自然而微妙了。
孙振军副局长说:我们要办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所以,学校环境建设不能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都要找准自己的“点”,“各美其美”。
复兴区各学校将校园环境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让它们同频共振。百花小学的“养习园”,前进小学的“探园”,复兴路小学的“儒韵园”,每一处“风景”都是一个教育主题,都在展示着这个学校的独特风采。
复兴人不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而且尽力让每一面墙壁说本真的话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百花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在如茵的绿草上奔跑。这可不是仿真草!弓彩玲校长提起这处“风景”,显得很陶醉: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群鸟儿在草地上嬉戏,在操场上空盘旋,那景色,真的美极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让人放心的。
管理是为了成就人
在复兴区的校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上课,有人跟着;老师备课,有人陪着。这个如影随形的人,不仅看,还说。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个人“品头论足”之后,老师不但不恼,有时还“眉开眼笑”。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可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区里的教研员。
复兴区教研员对基层学校实施的是“低位管理”,他们“将办公桌搬进学校”,对老师进行业务指导。
刚开始,学校老师很抵触。百花小学的马红娟老师说:“我原以为他们是来监督我们的,所以很不欢迎他们。”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些专家真的是来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水平的。我们在一起探究,心贴得很近。”
在复兴,管理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复兴区文教体局裴献堂局长说:“完全按制度去约束就是僵化的管理。只有根据对象的特点,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管理才能顺畅,人与人之间关系才能和谐。”
在岭南路小学校长贾维秀看来,管理的基点是关怀。去年11月的一天,她来到老教师李青春的办公室,捧上生日蛋糕: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这让从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的李老师感动不已。
在百花小学马红娟眼中,管理的关键是尊重。她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发现小宇利用大家不在教室的空当儿,翻别人的抽屉。他在班里表现一直不错,我信任他。我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利用晨会课指出班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翻别人的东西。
后来,我从小宇日记中了解到,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成语词典,但又碍于面子羞于向同学借,所以趁大家不在翻了别人的词典。他写道:马老师,您虽然发现了我翻别人抽屉,却没有将我的“丑行”公之于众。谢谢您的宽容。我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成就人。这是复兴人的理解。
在管理上,复兴人追求的是“不管之管”。先锋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卡”,上面详细记载着他的美德行动,并附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王润和校长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心理暗示记录。长期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心里都会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里的管理,是心与心的交融。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将潜水艇沉浮过程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原理的探究欲望。
然后,设置“三关”,由学生闯关。第一关,快速抢答。演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浮”、什么是“沉”。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抢答。第二关,常识比赛。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浮沉。当经验和事实不一致时,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关,智力大比拼。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再后,揭开潜水艇沉浮的奥秘,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最后,提出新问题: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漂浮?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这是小学三年级《沉与浮》的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复兴区生态课堂的一个缩影。
生态课堂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题海战术、满堂灌的的僵化课堂模式。
百花小学顾慧敏老师这样来理解生态课堂:在生态课堂上,教材是师生对话的桥梁,师生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教室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力和享受童年乐趣的地方,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生命价值的地方,一句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融;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更好地成长。
每个老师都在用心实践着生态课堂。先锋学校翟继枫老师参加区“生态课堂节”大比武活动时,发现一个学生局促不安。他有点口吃,却很想展示自己。翟老师俯身轻声说:“没关系呀,只要一字一顿地说,就可以了。”他惊奇地说:“老师,真的可以吗?”翟老师给予他鼓励的微笑,说:“可以,当然可以。”这位同学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话筒,看着同学,说:“我知道的含有颜色的词语有: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他真的是一字一顿说的,虽然有些含糊,但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脸红通通的,眼睛闪着亮。孙振军副局长说,课堂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做到了这点,就算及格。
在复兴人的探索中,复兴区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生态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百花小学六(1)班的学生杨嘉欣说:我喜欢现在的课堂气氛,我问问题、发言都没有害怕的感觉。通过查资料,课下小组交流,在讲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知识,学习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
活动让美德悄然绽放
做一件好事,“银行”里就会有一笔“储蓄”。这个“银行”叫“美德银行”,所在地:岭南路小学,“储户”:学生。
冯金彤是六(1)班的“美德小富翁”。这个称号可来之不易。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跑在前面;每当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端着重重的水盆时,她都会主动跑上前去帮忙;每次捡到钱和物品时,她都会主动交给老师;她有时还会帮助一些学习差的同学补习功课。她“银行”里的“储蓄”越来越多,最后成了“小富翁”。
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争当美德小富翁”成了孩子们的主动追求。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德银行”让美德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德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形成的。复兴区各学校以生活化的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人民小学的“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学生在模拟市场中体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先锋学校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大朋友都要去小朋友宿舍,教小朋友穿衣、叠被等。薛雨铭同学说:“我愿意帮助小弟弟,因为帮助是一种责任,它使我感受到快乐!”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反哺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德育是空洞的。”
在复兴人看来,时时是育德的时间,处处是育德的空间,育德有时就在不经意间。贾维秀校长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两只燕子在楼道的横梁上搭窝。褐色的泥巴,褐色的草棒,成了墙壁上一个“污点”。值日生不知它们要干什么,将燕窝捅了下来。燕子衔泥重来。我对学生说,燕子是益鸟,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我和老师、学生一起找来硬纸板,用画笔在上面描绘出树枝、树叶,然后将画裁下来,用它来装饰燕子的新家。于是,白色的墙壁上斜逸出一根黄色的“枝桠”,燕窝赫然地挂在翠绿的“树叶”间。这道景观,立刻吸引了全校的师生。小燕子孵出来了!孩子们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家子,笑脸灿灿的,目光柔柔的。这是在不经意间,以爱唤醒了爱。
美德的形成需要引导,引导需要评价的拉动。复兴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升学的依据。
“怎么评价,学生就怎么做,评价引导行动”。王润和校长如是说。先锋学校开展了“双十佳评先”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有效张扬,每一种美德都得到有效彰显。
生态让校园如此美丽。
责任编辑/张红灵
荷花池呈葫芦形,是用一颗颗光滑的鹅卵石砌成的。池中间有一座人造假山,假山上种着一株株小松树,还镶了许多陶瓷模型。有老人钓鱼、老人喝酒和下棋等等。其中,高高在上的是一座土黄色的玲珑宝塔。
咦。
咦?那么大热的天,哪儿来的雨呀?哦!原来是假山上的那股小喷泉,正所谓“近看似雨,远看如烟”呀!有时候阳光很强烈,照在喷泉上,还会出现彩虹呢!
荷花,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清晨的时候,这正是荷花开放的好时候。那粉红娇嫩的花瓣慢慢张开,露出了柠檬般黄的花蕊。瞧!喷泉开放了,荷花与荷叶上也出现了小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喷泉就由小露珠变成了好像断了线的珠子。
说到主角,当然是池里的小鱼了。这些小金鱼有红的、白的、黑的,真是五彩缤纷。它们有时候在纤尘不染的碧中穿梭;有时候在假山底下嬉戏,让我们享受到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跨入学校,我们经过用石砖铺成的小路,一直往里走,大约走十几米就进入一楼的大厅。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假山,上面还刻着六个红红的大字。周围是用一些凹凸不平的石墩儿组成的。假山上还有一个深槽,深槽里面还很巧妙地安装了一个微型喷泉,池水就是从那里流出来的。假山旁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小假山,它们连在一起,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句子:学校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学校的假山真绿啊,像翠绿的屏障。
看完了假山,咱们来看看假山旁的小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池水中有小鱼,它们在池中欢快地游着,有些小鱼儿看到我们来了就浮出水面,用圆溜溜地眼睛看着我们,好像在和我们说话呢!池子旁还有一株凤尾竹,真不愧是凤尾竹,它的“尾巴”像凤凰一样绽放。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周围有些大小不一的树墩,仿佛这里原来是一片碧绿地大森林呀!
一、依托生态资源.创设体验式的特色环境
环境的创设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更应弘扬校园文化,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因此,以“生态体验”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瞄准一个“异”字形成特色。紧扣一个“绿”字打造生态环境文化,突出—个“优”字大力弘扬“科研引领、环境潜澜、体验感悟”的教育思想。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
1.布置自然生态的环境氛围
合理构建大型生态体验场。在布置环境中,我们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活动室内外,原生态的石、竹、树根、树木等在师生的巧手下,成为了打扮幼儿园优美环境的最佳材料,体现了重实、重节和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2.创设游戏体验区活动
为了满足孩子喜欢模仿的心理需要,幼儿园的老师结合体验式课题,动足脑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大量孩子喜欢的游戏材料。如,烧烤店内栩栩如生的烧烤架、各式美食;健身房的跑步机、举重器等等形象逼真的物品,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提高了孩子游戏的水平,提升了我园环境文化的品位。
二、关注体验,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
积极寻找生态体验的核心理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从“情境体验、角色体验、主题体验”等多个教学场景中,努力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互动对话和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样态,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1.回归生活,融人自然,营造自然生态课堂
教学的“自然生态”强调的是简单、自然,追求的是真实、有效。如在户外的“笼中鸟”体验活动中。在“鸟笼”中,幼儿体验到关心、照顾同伴的快乐,体验到互相关心、帮助的快乐,及战胜困难后的欣喜与快乐。在这样的体验活动,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感悟,爱的萌生。
2.沟通交流,平等对话,创造类生态课堂
所谓类生态是指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园教师十分重视在课堂中为孩子营造一个与他人交往的类生态环境,沉浸体验,张扬个性。在大班音乐《对山歌》活动中,引导孩子与歌手“阿妈妮”对唱、男女生对唱、想象创编……一系列互动,为孩子的創造、合作提供了机会。
3.全身投入,打造内生态课堂
大班体验活动《有朋友真好》中,教师为孩子们创设了一次神秘的旅行。活动中,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戴上眼罩做蒙眼人,另一组做搀扶者。孩子们互相依扶,共度难关。很多孩子在搀扶朋友时,小脸蛋上充满了责任,走到障碍“山洞”的时候,会用小手轻轻按下朋友的背让他弯着走;走到“独木桥”那里时,会小声提醒走中间些,小心掉下河。这一环节,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信任、支持的情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种人性的感动,将会以稳定的状态定格于孩子内心,并将伴随他们终身。
三、绵延生态之韵。开拓体验新境界
1.节日活动设计妙
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利用各节日活动,开展了活动室以外的体验式课堂。例如:“9月16日世界臭氧日”活动中,幼儿们身着各种环保服饰在广场上作秀,倡导大家力争做净化空气的小能手;“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活动中,幼儿们做小小宣传员,号召大家“植绿护绿,天天环保,共享张家港的碧水蓝天”……通过这些园外体验式活动的巧妙设计,正常展开,我们的体验式课堂空间拓展得更广,幼儿的情感也越来越丰富。
2.亲子体验形式新
大胆创新,开展了多类亲子活动。如:重阳节老少同乐会、母亲节亲子联谊会、世界无烟日爸爸爷爷签名活动……多种活动使教师与家长相互适应、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引发了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教育是一种幸福,我们在追寻幸福的途中,聆听着每一颗心灵发出的童音;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启动体验式教学工程,一路赏景,一路体验幼儿快乐成长……
我的学校——-新区三小座落于美丽的太仓新区。春天到了,校园里生机勃勃,我带你们参观一下这个美丽独特的校园吧!
步入校门口,左手边是“银杏林”,这里有许多的银杏树,这些银杏树长得十分高大,排成一个整齐的长方形“树阵”,它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小彩扇,翠绿嫩黄。微风吹过,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这时,我总爱站在树底下,静静聆听这美妙动听的《春之歌》。银杏树之间还有一条条红丝带随风飞舞着,那是我们把对新学期的期望挂在了那里。
继续往前走,你会发现一栋大楼,那是“墨香大楼”,是老师们工作的地方。一楼是医务室、队室还有图书馆,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校长室。
穿过“墨香大楼”继续往前走,再拐一个弯,你会看见一个长廊,那是“紫藤长廊”,里面种满了紫藤。现在正是紫藤花开之时,一串串珠帘一般的紫藤花,像风铃一般摆动摇曳,紫藤花发出阵阵清香,引来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在紫藤旁边有一棵树,紫藤竟爬上了那棵树,让那棵树也“染”上了紫色。课余时间在那里休息,别有一番风味。
春天,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生机勃勃,我们也在老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这些都构成了校园里独特的风景。
五年级春天的校园作文 篇2
春天来了,让校园更加显得美丽多彩。
校园旁两棵松树吐出了新的绿苞。春风吹到土地上,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了,变成了尖尖的小嫩芽,用手一摸软软的。
花坛里,迎春花开了,黄黄的小花长在树枝上,春风一吹,花正眯着眼睛向同学们微笑呢!樱花可算是花中的王后了,雪白雪白的花瓣在树枝上随风舞动,芬芳扑鼻的花朵引来了许多蜜蜂,小蜜蜂见了樱花姐姐高兴地说:“樱花姐姐,你还好吗?”“我还好”樱花姐姐说,春姑娘见了,微笑着点了点了头。
杏花可真是高兴呀,瞧!她正在和小草弟弟一起唱歌呢!月季花好像喝醉了,脸像个火盆似的。最可爱地要数紫荆妹妹了,她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紫色的小花长在树杆上,小小的叶子长在树枝的最顶上,紫色的小花给紫荆树穿上了紫衣服,美丽极了!
我喜欢美丽的校园,更爱春天的校园!
五年级春天的校园作文 篇3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她让校园充满了活力。现在,大家就跟我走进校园,一起感受春的气息吧!
在学校旧食堂前的草坪上,来了许多春天的“使者”:嫩绿的小草,可爱的野花,高大的树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紫叶李花了。她的枝头长满了半红半黑的叶子,在叶子的海洋里,又冒出了许多小小的.白花,从远处看,全身白里透粉,多么的柔嫩,多么可爱。走近些,你就会闻到一股清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在学校小河的两岸,也有春天的足迹。你看!一棵棵樱花树在河边苏醒,在春风中舞蹈。一身雪白的舞者们一会儿上下摆动,一会儿左右飘摇。花儿跳上空中,又翩翩落一地……让我仿佛看到《西游记》蟠桃大会上百花仙子起舞的美景。
就连操场上的草儿也争相做着早操,一阵风吹过,一株株小草伸展着身体,轻轻晃动,像是在说:“春光多好,你也一起来做早操吧?”
春天的校园,就是那么美。
五年级春天的校园作文 篇4
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桃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小河里的水,也解冻了那校园里的风景又是怎麽样的那?,请跟着我的指引,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吧。
校园里的柳树长出嫩路的小芽,好像在说:“欢迎你再次回到校园。校园里的迎春花也正开放的争奇斗艳。我站在校园往四周看,好像校园里增添了勃勃生机,我然后看到了小树旁的小草正在充满了力量想往上钻。这样使校园内的风景更加美丽。
然后我想看一下学校的全景又是怎麽样的那,随后我上了楼,跑上了楼,趴在窗户旁,看校园内的风景,我觉得从窗户看到的春景,比我从楼下看到的春景还要美丽,校园里一片绿油油的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果你走进了校园一定会被校园里的春景所迷住,真是春天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
我觉得春天的风景实在是太美好了,我真想永远都是春天。
五年级春天的校园作文 篇5
春天回来了,又回到了我们的校园。
在花坛里,我们找到了五彩兵分的春天。再发出了点点绿色的枝丫上,在朵朵花瓣上,在一棵棵树的绿叶上。其中,我最喜欢的花是一串红。它没有叶子,只有串串红花。像一挂挂鞭炮迎着春风,傲然而立,像是向人们证明,春天来了。
在跑道上,我们找到了顽强的春天。在黄沙吐下,小草奋力的挣脱大地的束缚,钻了出来。虽然它那么渺小,但它依然冲出地面,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接受春雨的滋润。时常也会被人踩倒,也会慢慢的一次一次的站起来。啊!我欣赏它的坚强,我佩服它的勇敢。
在我们的教学楼上,透过水泥丛林,可以看到我们美丽的龙泉湖。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春波荡漾的春天。春风徐徐吹过,湖面上波光粼粼,俏皮的鱼儿跃出水面。河边的柳树婀娜多姿,垂着长辫,像姑娘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小蜜峰嗡嗡地叫着,似乎在伴着柳树姑娘的舞蹈而唱歌。
在操场上,我发现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同学们脱掉了笨重的棉袄,换上了漂亮的春装,就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在我们这美丽的校园里快乐成长。
初中生活,简直就像打仗一样,课业慢慢加重,压力一点一滴往我肩膀堆积,日子不像小学般自由自在。在功课方面,我表现得不如预期,成绩像坐溜滑梯迅速下降,压力却快速增加,有时被书压得喘不过气,我甚至想自我放弃,但是因为有妈妈的要求、奶奶的鼓励、爸爸的加持,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打起精神、鼓起勇气,继续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升上初中,原本开朗的我,笑容一点一滴消失,渐渐变得沉默,可能是课业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应该要成熟、稳重一点,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乌龟,悄悄躲在龟壳里,不想出来——也出不来。但我很希望把过去的我找回来。
我想把之前那个开朗,快乐的我找回来,但现在已经濒临期末考试了,我只能把学业放在主位。
一、完善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合理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以及环境中蕴涵的人文气息是必不可少的。生态校园本身就是育人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这应该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共识。校园环境的塑造应具有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充分赋予校园内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学校的个性与精神。生态校园的环境建设,重点是体现自然和谐、健康环保的理念,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方便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二、在校风建设中突出生态理念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校园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一致的、具有自己特色并且相对稳定的、在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气。良好的校风能有效发挥教育功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生态环保理念融会于其中,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广泛深入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学术、科技、文娱、体育及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注重全方位的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使其充分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增强自信心。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员工提供必要的、能发挥和表现个人才能的条件和接受教育、训练的机会,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德育影响,使其产生育人的功能作用。
四、“内化”制度文化建设,把制度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和学校各级组织对校园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使这种外在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个体意识的过程。要制定适应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各种校园文化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体现国家的政策,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要体现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可行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并把握好尺度。
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化,即被师生员工自觉遵守、认真执行,这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宗旨。校园制度虽然是校园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校园制度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校园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功能能否体现主要看是否被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学校制度的宣传,并用以指导全体师生员工的行动加强管理,强化检查和监督,从而真正发挥校园制度文化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基础教育改革在学校的落实和推展,必然重视更新教育观念,培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仅仅重视这些,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目前学校正在实行的教育改革,在本质上讲是学校文化的重建。而重建学校文化的依据只能是与时俱进,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在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校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校园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的结果。在积极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建设小学校园生态文化,应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应以正确理念为先导,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乐园。
【校园生态五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11-16
建和谐美好的生态校园06-30
生态文明校园广播稿09-13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方案11-17
生态校园建设绿化管理06-29
杨林学校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工作总结05-23
绿满校园五年级作文07-13
我爱美丽的校园五年级作文10-02
五年级描写校园景色的作文11-20
秋天的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