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09版(精选6篇)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如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对提高准确程度确实有作用的是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10.(12分)一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1V,内阻为1000Ω,现将一个阻值在5000﹣7000Ω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7V,内阻不计)、一阻值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导线若干.(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2)连线完成以后,当S1、S2均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0.90V;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0.70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V,电动势为 V. 11.(14分)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12.(18分)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1.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13.(22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中,过原点的直线OC与x轴正向的夹角φ=120°,在OC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右边界为y轴,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y轴的虚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正电荷q、质量为m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A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O点射出,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θ=30°,大小为v,粒子在磁场内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2倍,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已知粒子从A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响.求:
(1)粒子经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和A点到x轴的距离;
(2)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3)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所用的时间.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 B.tanφ=cosθ C.tanφ=tanθ D.tanφ=2tanθ 【考点】43:平抛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8: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φ为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anφ为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
θ为平抛运动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anθ为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
【解答】解: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φ=,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
tanθ==,故tanφ=2tanθ,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
2.(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匀速运动 【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2: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小球和小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方向,得知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从而知道小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知小球所受的合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小球和小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知小车具有向右的加速度,所以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小球和小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处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m和xb=5.5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当t=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当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考点】F4:横波的图象;
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由波动图象,分析质点的振动情况,判断质点a、b的速度方向,分析两位移的关系. 【解答】解:A、由图λ=4m,xb﹣xa=3m≠,则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不在波谷。故A错误。
B、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0时,a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运动,t=时,a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B错误。
C、t=0时刻,b点振动方向向y轴正方向,当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故C正确。
D、由于<xb﹣xa<λ,位移相同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不可能同时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识别、理解波动图象的能力,根据波动图象,分析质点的振动过程是应具备的能力. 4.(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 B.2 C.20 D.200 【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8: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分别列出太阳与月球的引力的表达式,地球与月球的引力的表达式;
两式相比求得表示引力之比的表达式,再由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来提供分别列出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的表达式.进而分析求得比值. 【解答】解:太阳对月球的万有引力:﹣﹣﹣﹣﹣﹣﹣①(r指太阳到月球的距离)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②(r2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r1表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因r1=390r2,因此在估算时可以认为 r=r1(即近似认为太阳到月球的距离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则由得:=﹣﹣﹣﹣﹣③ 由圆周运动求中心天体的质量,由地球绕太阳公转:﹣﹣﹣﹣④(T1指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T1=365天),由月球绕地球公转:=r2﹣﹣﹣﹣﹣﹣﹣﹣﹣⑤(T2指月球周期,T2=27天)由可得:﹣﹣﹣﹣﹣﹣﹣﹣﹣﹣﹣﹣﹣﹣﹣﹣⑥ 把⑥式代入③式 可得 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首先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出太阳的地球的质量,然后再列出太阳和地球分别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定律方程. 5.(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考点】JJ: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意写出核反应方程,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和核电荷数守恒来判断各选项. 【解答】解:A、设原子核X的质量数为x,电荷数为y,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原子核Y的质量数为x,电荷数为y﹣1,原子核Z的质量数为x﹣3,电荷数为y﹣2.由此可得X核的质子(y)比Z核的质子(y﹣2)多2个,故A错误;
B、由A可得X核的中子(x﹣y)比Z核的中子(x﹣y﹣1)多1个,故B错误;
C、X核的质量数(x)比Z核的质量数(x﹣3)多3个,故C正确;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2y﹣2)是Y核电荷(y﹣1)的2倍,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应仔细阅读题目,一步一步向下分析. 6.(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2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A.4×1016 m3 B.4×1018 m3 C.4×1020 m3 D.4×1022 m3 【考点】82:阿伏加德罗常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4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专题. 【分析】大气压强是由地球附近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产生的,根据大气压强和地球的表面积求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分子的总质量,再求出空气体积. 【解答】解:大气压强P0=,地球表面积s=4πR2 则地球周围空气质量为:;
由于标准状态下,一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即摩尔体积为V=22.4×10﹣3m3;
故空气密度为:;
空气的总体积为=;
代入解得,V′=4×1018 m3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注意大气压强与容器中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不同,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 7.(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BB: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D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3B:电磁感应与图像结合. 【分析】由右图可知B的变化,则可得出磁通量的变化情况,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的方向;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电动势,即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由图可知,0﹣1s内,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故0﹣1s内电流的方向相同,由楞次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即电流为负方向;
同理可知,1﹣2s内电路中的电流为顺时针,2﹣3s内,电路中的电流为顺时针,3﹣4s内,电路中的电流为逆时针,由E==可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恒定不变。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B﹣t图的含义,才能准确的利用楞次定律进行判定。
8.(6分)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从下表面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逐渐由0°增大到90°的过程中()A.t1始终大于t2 B.t1始终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考点】H3:光的折射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4D:光的折射专题. 【分析】根据结合关系,结合折射定律n=,n=,求出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与折射率的关系,从而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比较. 【解答】解: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由折射定律n=,且n=,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联立解得t2∝,红光折射率较小,θ为零时,t1<t2,θ为90°时,趋近渐近线,初步判定该函数为单调函数,通过带入θ为其它特殊值,仍然有t1<t2,所以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折射定律n=,以及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 二、(18分)9.(6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如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对提高准确程度确实有作用的是.(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考点】M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实验题;
52E: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要验证m1、m2的增加的动能和m1、m2减少重力势能是不是相等,所以我们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块的质量m1、m2;
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或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2)如果绳子较重,系统的重力势能就会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造成实验误差;
绳子不宜太长,长了形变对实验的影响越大;
m1、m2相差越大,整体所受阻力相对于合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物体末速度v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出的,故要保证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这些都是减小系统误差,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做法.(3)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绳子伸长量尽量小,可减少测量的高度的准确度. 【解答】解:(1)通过连接在一起的A、B两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否相等,A、B连接在一起,A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B上升的距离;
A、B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的,故不需要测量绳子的长度和B上升的距离及时间.故选①②或①③均可以.(2)如果绳子较重,系统的重力势能就会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造成实验误差;
绳子不宜太长,长了形变对实验的影响越大;
m1、m2相差越大,整体所受阻力相对于合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物体末速度v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出的,故要保证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这些都是减小系统误差,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做法.故选:①③(3)实验误差来自测量:所以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又绳子伸长量尽量小,可减少测量的高度时的误差. 故答案为:(1)①②或①③;
(2)①③;
(3)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或绳子伸长量尽量小等.(意思对即可)【点评】此题为一验证性实验题.要求根据物理规律选择需要测定的物理量,运用实验方法判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12分)一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1V,内阻为1000Ω,现将一个阻值在5000﹣7000Ω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7V,内阻不计)、一阻值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导线若干.(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2)连线完成以后,当S1、S2均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0.90V;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0.70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7 V,电动势为 6.3 V. 【考点】N6:伏安法测电阻;
NA: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实验题;
535:恒定电流专题. 【分析】构造电路,据全电欧姆定律得含有R1,E的方程组,可求解问题. 【解答】解:(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若S1与S2都闭合:E=U1+R1=0.90+9×10﹣4•R1﹣﹣﹣﹣﹣﹣(1)若S1闭合S2断开:E=U2+(R1+R2)=0.70+7×10﹣4•(R1+R2)﹣﹣﹣﹣(2)量程为 U=Ig(RV+R1)﹣﹣﹣﹣﹣﹣﹣﹣﹣﹣﹣﹣﹣﹣(3)由(1)(2)(3)式得 U=7V E=6.3V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7 6.3 【点评】全电路欧姆定律要注意构造两个电路,得出方程组求解问题上. 11.(14分)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考点】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2: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对AB段、BC段时间相等,分别用位移关系公式列方程求出加速度和初速度,再由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有O与A的距离. 【解答】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l1=v0t+at2① l1+l2=v0•2t+a(2t)2② 联立②﹣①×2得 a=③ v0=④ 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 l=⑤ 将③、④两式代入⑤式得 l=. 答:有O与A的距离为l=. 【点评】本题是多过程问题,除了分别对各个过程进行研究外,重要的是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列出关系式.本题求加速度,也用推论△x=aT2直接求解. 12.(18分)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1.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
65:动能定理;
6C:机械能守恒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2K:动量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综合. 【分析】(1)从小球由静止释放到滑块与挡板接触前,小球和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两个守恒定律列方程,求出滑块与挡板接触前小球与滑块的速度大小.根据动量定理求解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和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求解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解答】解:(1)对系统,设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1,此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2,滑块与挡板接触前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mgl=mv12+mv22 ① 由系统的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mv1=mv2 ② 对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为:
I=mv2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I=m 方向向左④(2)小球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设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为W,对小球由动能定理:
mgl+W=mv12 ⑤ 联立①②⑤解得:W=﹣mgl,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大小为mgl. 答:
(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为I=m,方向向左;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是﹣mgl. 【点评】本题是系统机械能守恒和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的类型,再加上运用动量定理求冲量、由动能定理求功,都是常用的方法和思路. 13.(22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中,过原点的直线OC与x轴正向的夹角φ=120°,在OC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右边界为y轴,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y轴的虚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正电荷q、质量为m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A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O点射出,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θ=30°,大小为v,粒子在磁场内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2倍,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已知粒子从A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响.求:
(1)粒子经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和A点到x轴的距离;
(2)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3)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所用的时间. 【考点】AK: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CI: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6:压轴题;
53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1)结合运动的轨迹图象,判断出圆周运动的圆心即两虚线的交点,再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粒子的速度和A到y轴的距离;
(2)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点返回磁场区域说明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电场方向必与v相反;
根据时间关系求出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进而求出电场的强度和方向;
(3)粒子出磁场后到进入电场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轨迹图象,就可以求出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时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2倍,如图做运动的轨迹,则圆周运动的圆心即两虚线的交点.进入磁场时速度必垂直于磁场边界,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R=,A点到x轴的距离为:,(2)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T,则:vT=2πR 所以:,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点返回磁场区域说明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电场方向必与v相反,再次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也与v相反,将向y轴负方向偏转做圆周运动,运动的轨迹如图1所示:
运动时间为,则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那么在电场中的运动有:﹣v=v﹣t2,求得:
(3)粒子出磁场后到进入电场是匀速直线运动,达到电场的距离为(如图2),所用时间为 答:(1)粒子经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平行于X轴,A点到x轴的距离,(2)电场方向与v相反,大小;
2、试卷各部分解析
①选填题: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团队认为,今年选择填空的考点设置与全国Ⅰ卷大体一致,选填难度偏低,考点常规,充分体现了新高考回归课本的导向,符合新课标全国卷的要求。
选择题以及填空题前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渗透数学文化并注重数学应用。其中第14、15题涉及向量垂直、导数求切线问题,均是去年出现的热门题型,考生应注重常规题型的熟练求解;第8题考查指对互化,体现新高考回归课本的趋势;第3题胡夫金字塔类比去年的断臂维纳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第5题结合统计案例与函数图象,考查方式较为灵活;第16题考查数列综合问题,需要挖掘式子规律,技巧性较强,计算难度较大。
②解答题:
今年解答题的考点有所波动,时隔四年,解三角形重返大题舞台。立体几何大题渗透平面几何定理,考法以及背景较为新颖,但解答题总体难度适中。
第18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以及解三角形。重在考查考生对于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简单运用,难度不大。
第19题的知识模块为立体几何,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以及三棱锥体积的计算。题目是以圆锥的几何特征为载体,涉及圆锥侧面积公式以及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法新颖。要求学生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导数与圆锥曲线这两道大题顺序与去年相同。导数大题的第1问考查函数的单调性,难度不高;第2问考查函数的零点问题,分类讨论或者参变分离法均可解决问题,体现了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核心思想。
第21题将圆锥曲线作为压轴题,考查背景一反常规。近五年来,文科数学卷第一年以椭圆为背景进行命题。第1问考查曲线方程的求解;第2问考查直线的定点的问题,计算量偏大。体现了对考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的考查。
③选做题:
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1问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第2问求曲线交点问题,但此题考法不常规,需换元再联立求点坐标。
第23题不等式选讲,第,1问考查的是绝对值不等式的图象问题,第2问则是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可利用图象快速求出解集,难度适中。
总体来说,今年试卷立足“四基四能”,考点稳定,且相对常见。
建议新高三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回归基础。在高考题中,基础题型占比70%左右,压轴大题的考法也较为常规。在即将到来的一轮复习中,学生要注重基础、回归教材,重视通法通解。
②立足生活,思考问题。近年来,试题越发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四基四能”的立足点。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③培养核心素养,锻炼关键能力。学生应立足学科基础,想清数学问题的本质,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考全国卷Ⅰ数学(理)
反观20全国数学理科I卷,试题的题型风格与20有较大差别,与的相似,重点考查双基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与年全国I卷相比,整体难度持平,其中选填整体难度降低,大题难度跟去年较为相近,但难点分布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差异。
1、试卷各板块占比——趋向稳定
由模块占比可知,整套试卷在六大板块的考查比重上有所调整,概率模块比重下降,其他模块趋于稳定,依然非常重视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2、试卷各部分分析——选填、大题稳中求变
①选填题:
选择填空部分的考点设置与2019年全国I卷相比略有调整,难度有所降低。第3题考查考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巧设变量可以减少运算量;第11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灵活地转换条件是本题的突破口,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第12题考查的是函数与不等式,需要构造函数并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函数与方程的核心素养;第16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题目不难,但考生比较难还原图形中的边长信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解答题:
解答题部分,考点比较常规,难度有所降低,题型分布回归常态。第17题数列考查了等差中项性质及等比基本量计算;第二问考查错位相减法求和;第18题立体几何第1问,线面垂直证明,条件较多,若用几何法,学生需要捕捉关键长度信息,较为复杂。而用向量法则相对简单;第2问求二面角,建系便可解答。第19题概率相对往年题号有所前移,题目材料新颖,但整体知识考查相对单一,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建议用列举法辅助;第20题圆锥曲线,第1问考查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第2问考查直线过定点问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可由特殊到一般,先猜后证;第21题导数回归压轴,第1问求单调区间,导函数为超越方程,猜根简单,但需严谨证明;第2问含参函数恒成立问题,参变分离思想简单,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本题是以指数函数作为命题背景,构造e^x f(x)或f(x)/e^x ,则会使得计算过程变得简单,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③选做题:
选做题部分,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1问参数方程化直角坐标,第2问求曲线交点问题,但此处考法不常规,需换元再联立求点坐标。
第23题不等式选讲,第1问,考查的都是绝对值不等式的图像问题;第2问则是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可利用图像快速求出解集,难度适中。
整体来说,今年考题考点常规,依然需要考生注重基础,回归教材,理解知识本身内涵的同时,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灵活性。同时,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专家团队认为:2020年全国I卷在平淡的表面下深藏凶机,暗显探索能力,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3、给考生的建议
数学填空题答题技巧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数学填空题是一种只要求写出结果,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的客观性试题。解题时,要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要求推理、运算的每一步骤都正确无误,还要求将答案表达得准确、完整。合情推理、优化思路、少算多思将是快速、准确地解答填空题的基本要求。
高考数学答题方法
认真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含义,并从中找到隐含条件。在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理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没结果常常溜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全国卷难度怎么样
实用全国卷的省份有很多个,而这些实用全国的省份还有1、2、3卷的区分,所考试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时候,都是全国卷1比较难,全国卷3相对容易一些,全国卷2就是中等的,但是也并不是每年都这样,有些年份可能全国卷123难度会有不同,也有可能全国2卷是最容易的,而且各个科目的难度也不一样,有可能全国2卷数学的难度较大,但是其他科目简单,也有可能全国卷3理综难度较大,其它科目简单,所以这都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材料+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所采用的基本作文样式之一,如2017年全国卷Ⅲ、2011、2012年江苏卷。“材料+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之间往往存在解说关系、导入关系、限制关系等,写作时要二者兼顾,弄清关系;审视材料,明确写作方向;把握命题,准确界定写作内容。
“材料+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两者兼顾,弄清关系
在“材料+命题”式作文中,“材料”与“命题”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 1.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
如2017年全国卷Ⅲ,试题中材料的内容对命题“我看高考”“我的高考”进行了解说,提供了写作背景。材料意在从以下几点引导考生思考命题中“高考”的意义和作用: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成长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发生等。又如2011年江苏卷,作文材料的内容对命题“拒绝平庸”作了解说,“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材料阐释了命题所包括的内涵和所涉及的范围。
2.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
如2012年江苏卷,试题中的作文材料是古今中外有内在联系的三则名言,这三则名言都包含有“忧”与“爱”的内容,从而引出命题“忧与爱”。这三则名言也对写作具有明显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3.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例如: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很多同学也许以“珍惜”为题,去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但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即“自己要懂得珍惜自己”。
二、审视材料,明确方向
材料有可能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审题时,要学会从材料中挖掘对写作有指向作用的相关信息,如限制性的信息、关系性信息等。例如: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
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这个话题富于哲理性。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说白了就是败有退路。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事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要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的概率肯定小,因为,留有退路的时候,就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发展到最后,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到了这一步,“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则是强调了做事尽量求得事事成功,这样做是负重前进,给自己加压,挤掉“懈怠”“自我毁灭”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项羽的“破釜沉舟”即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范。论述时一定要体现出辩证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本命题不是要求一般的去谈“退路”与“出路”的关系,因为材料中对这二者有了明确的限制,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条件关系,那就是“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三、把握命题,准确界定
把握命题,就是要对命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要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性,也要特别注意区别“邻近概念”和“近义概念”。必要时,可以通过“增补信息”的方法来增加概念的内涵、缩小概念的外延。例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都会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特定的角色。然而个性与角色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就在个性与角色的和谐与不和谐中,人生演绎出一幕幕得失、荣辱、成败的精彩戏剧。
请以“个性与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它是事物的特殊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的、暂时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张扬个性就是着意强调和突出自身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具有优势的方面,我们提倡张扬个性,发展个性,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全面和长远的发展,从最大意义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角色都是由富有个性的我们来充当的。当社会需要我们时,我们的个性就有了用武之地,个性与角色处于和谐之中,我们就会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也许,有很多人看中了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某一个角色,并有能力去扮演它,这时个性与角色就处于矛盾之中。
要处理好个性与角色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并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使之和谐统一。[范例感悟](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名师析题】
(1)看材料信息,拓宽思路。
可粗略对材料加以分析。前两句,从社会国家角度谈高考的积极意义;第三句,从个人角度谈高考的影响——激扬梦想,牵动喜忧;末句,从历史的角度写出高考改写历史、创造历史等意义。
(2)看写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
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故题目要用心拟,争取出彩。
如果写“我看高考”,关键词是“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理解,注意结合材料,运用历史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谈出自己对高考的独特理解,此题最适宜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如果写“我的高考”,关键词是“我”,要写出“我”与高考的关系,即高考对“我”的影响、启示,“我”对高考的理解、感悟,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抒情散文。
(3)参考立意: ①高考成就踏实人生。②高考成就坚强、忘我品格。③人生处处是高考。
④高考意味着用拼搏赢得尊严。⑤以高考的公平公正来规范社会准则。【例文】
高考让我驶向更浩瀚的海洋
——我看高考 四川考生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在《更浩瀚的海洋》一文中说,梦想在更浩瀚的海洋里。要想实现梦想、扼住命运的咽喉,应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命运之舟驶向更浩瀚的海洋呢?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
“知识能改变命运。”是的,知识能提升人的素养和品位,从而改变人的命运。通过高考,能培养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帮助莘莘学子乃至一个民族、国家改变命运。
“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能让每个有志青年的命运之舟驶向更浩瀚的海洋。古人“学而优则仕”,通过读圣贤书,代圣人立言,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通过刻苦读书,格物致知,修身养性,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点燃我们激情燃烧的火热青春。高考,这个目前最公平、最正义的选才方式,能让我们不论贫富、地位,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那些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成为国家的栋梁;让有志青年的命运之舟,在更浩瀚的海洋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高考能让整个社会的命运之舟驶向更浩瀚的海洋。一个社会,是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决定着这个社会进步与退步、文明与落后、科学与愚昧的分野。我国有着灿烂的文化、领先西方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这与自古尊师重道的传统分不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恢复高考,使亿万知识青年通过高考,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今天我国驶入知识、财富大增长的“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社会命运之舟的航向因此改变,可以驶向那更浩瀚的海洋。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高考能让整个国家的命运之舟驶向更浩瀚的海洋。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看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则是培养奴仆,扼杀创新。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日益落后,文化日益迂腐,而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迅速崛起,科学战胜了蒙昧,连弹丸小国也能因此成为强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刀俎”面前,大清帝国只能任人宰割。恢复高考以来,通过高考,选拔和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张艺谋、陈凯歌、俞敏洪、马云等人,都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整个社会,也形成了知识崇拜的良好风气,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强民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国家的命运之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狂飙突进,正驶向更浩瀚的海洋。
此刻,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上,为实现梦想而指点江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笔疾书。我坚信:乘坐高考这艘命运之舟,我一定能驶向更浩瀚的人生海洋。
【点评】 作者既抓住试题材料对高考意义的阐释解说,又紧扣题目“我看高考”来审题立意。文章开篇点题,由纪伯伦的话引出为梦想而拼搏,再由爱默生的话引出中心观点,统领全篇;正文部分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分论点,而且都采用以名言警句引出分论点的模式,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篇末点题,回扣题目中的“我”,升华了中心论点。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明晰,逻辑思路一目了然。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比起今年重点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来看,多了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由于“任务”的消失,同时也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2016年在高考作文备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主角,老师、学生可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和写作上,漫画作文的出现也并非“奇葩”,漫画只是一种形式,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仍然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所以正如《考试大纲》中所说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好文章,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在思想、生活、语言和观察等方面尽可能多积累素材,只有这样考试才能厚积薄发。
【教师下水】
唯分赏罚,教育之殇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了100分,脸上赏了一个吻;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罚了一个掌印。而当第一个孩子只考了98分之后,便由“吻”变“掌”;第二个孩子考上61分,由“掌”变“吻”。这一简单粗暴的赏罚举动的背后,或许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论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体现。可叹,教育之殇!
唯分赏罚,反映出社会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许多跟风的家长们。此风不止,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教育成长。第一个基础稍好的孩子由100分变为98分,其中原因是什么?是考试难度大了,还是孩子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抑或是上课时不专心所致?第二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发挥,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抑或只是猜测蒙对?家长们不由分说,直接玩“变脸”---晴转过云或多云转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脸或盲目高兴。而家长们就做了孩子人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里的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
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
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们。不管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或许只是更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更多维深厚的文化熏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规划,更正确适当的一个“吻”和一个关键犯错时候的“掌印”。明晰赏罚,不唯分论英雄,教育之殇才有可能变为教育之幸!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不囿分数殇教育,喜怒哀乐皆人生”。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点评】
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以下简称“试卷”)遵循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核心价值引领,突显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检测考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基本要求。试卷整体稳中有新,彰显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创设新情境,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注重基础综合,引导“中学教学”
必备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试卷以核心主干知识、课堂实验为蓝本,注重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
例如,考查考生对细胞呼吸、群落、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培养等核心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考查考生对课内基础实验的精确记忆和运用。
二、重视“关键能力”,助力人才培养
关键能力是高水平人才的必备素质,试卷通过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运用题考查思维认知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如设置试题,以农作物生产、药物探究为情境,给出表格、文字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探究分析能力;以实验探究形式,设置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最后概述总结,考查思维认知能力。此外,还设置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立足情境创新,突显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试卷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能否在新颖和陌生的情境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成为创新型人才。
例如,有试题以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新冠疫情为情境,考查考生运用病毒和灭菌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中耕松土的农业生产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问题分析能力。
总的来说,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体现了“稳中有新、注重基础、突显能力、素养导向”的命题思路,加大回归教材的力度,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评析
一、总体评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试卷生物试题(以下简称“生物试卷”)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展开,在考查生物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生物必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
在考查方式上,保持生物试卷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倡导学以致用。在考查内容上,重视核心概念与主干内容,强化基础,引导教学回归本质,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试卷结构
三、试题特点
1.重核心知识纵观整套生物试卷,对于必备知识的考查突出基础性,重视核心主干知识。
如第2题、第4题、第29题,依次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面上对免疫、变异、遗传的分子基础三部分核心知识进行了考查,对学生生物知识积累和深度理解提出了要求。
2.重知识在情景中的应用
在情景中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考查生物学科素养也是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
如第1题、第6题、第31题、第38题,设置了生活及科研中常见的情境,试题较为灵活,既考查基础也考查思维。第1题结合社会热点,在考查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在向社会传递问题解决要以科学知识为依托的信号。
3.重实验应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始终是一个热点。本套试题从教材基础实验及实验探究两方面进行了考查。
教材基础实验方面,如第3题对必修一中涉及的多个基础教材实验进行考查。再如第30题则将教材中的一种实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考查。
实验探究方面,第38题结合选修知识考查了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实验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4.重新技术与生态治理
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落实社会责任。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如第38题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问题,创设无废弃农业、污水净化灯等情境,考查考生对生态工程、生物净化的理解和运用。
【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09版】推荐阅读:
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09-07
高考全国Ⅱ卷数学试题综合解析06-03
2024高考试题——政治(海南卷)解析版11-30
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试卷试题与答案解析09-14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1卷)07-16
2024全国课标卷高考作文解析11-26
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试卷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