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高一化学-高旭)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论文(高一化学-高旭)(精选6篇)

教学论文(高一化学-高旭) 篇1

高一化学高旭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将要看一本好书,如果它写在第一页的内容简介或者书的开头,写得十分精湛,你肯定会产生一口气想把它读完的愿望。因此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材,简单介绍六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肥皂泡炸弹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如在离子的检验一节中,请同学们来做演示实验,从而引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温故知新”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氯气的工业制法时,可以由复习提问水的电解内容开始,再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的它的制取上来。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

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氯气》一节的开始,介绍二战时期德国利用氯气制作毒气弹的故事;在讲原子结构时,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从而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趣味”导入法

化学教学中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如在学习《物质的分散系》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大雾中,汽车的雾灯会照射出两条光束;而雾天晚上,路灯会更亮„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效果交好。

五、“激趣”导入法

1、“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南昌市游泳馆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失误,在泳池中有人的情况下通入氯气,而导致多名儿童中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工作人员又为什么向泳池中通入氯气。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质疑激趣”导入法

学始于疑,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往往能挑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引发学生进入“愤”“悱” 状态,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的境界。例如在《溶液的配置及分析》一节中,让学生完成下面题目:将1mol某物质溶于1L水中,请

想一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吗?于是大家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3、“形象激趣”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视频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水分子的构成时,可以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 趣。

六、“创设情景”导入法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提起“艺术”这两个字,大家总是想到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等,而实际上艺术是无处比在的,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导入中。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就有不同的感受,而 同一堂 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产生共鸣,则教师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而创设情景恰好可以解决此问题。创设情感情景、创设趣味情景导入新课,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学目的。如果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和真情实感去感染人熏陶人,让学生产生共鸣,也能使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变得自然真挚。因此在导入一些抽象概念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教师如直接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学生会感到突然,难以理解。如果创设情景,可举例说明“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有多少?如果让一个人日夜不停地以每分钟数100个的速率去数,要数多长时间呢?我们在生活中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计量单位,如一辆汽车的质量为3吨,不会说是 3×106克。再如做某事花去10分钟时间,我们不会说成是用了1.9 ×10-5年”。学生意识到用宏观的量表示微观粒子,数值非常的巨大,使用不方便,近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论文(高一化学-高旭) 篇2

1. 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看来,化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他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有意义。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 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要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再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 切实研究和把握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教高一的往往是年轻教师,老教师比较少,这就要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切实把握住教学大纲,把握住教学时的重难点,过浅则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过难则学生学得吃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学习。这样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5. 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由于高一课时非常紧张,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之外,对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初中的化学内容,应充分掌握,充分把握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目前的心理状况。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6. 教师应将传统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化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新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将化学学好。

7. 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在教授新课前,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并针对提出的要求和规律,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我在上新课前一般按以下几点介绍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课本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结论,让学生体会熟读课文的重要性。

其次,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清楚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一般有:(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教师演示实验中的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等内容。(3)课本附有插图而教师未演示的实验仪器、现象、结论。(4)课文中“问题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高一化学教学心得 篇3

化学科组吴伟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年的时间随着日历的翻新早已飞灰烟灭。回头想想一年过来,虽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但在校长的悉心指导和办公室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使我这个刚走出校园,又重新走进校园,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新教师学会了很多东西,这是一笔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

现把我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把我的学生教好,于是无论多么忙,我都会经常挤出时间去听本校年长有经验教师的课,去听优秀教师观摩课及讲座,并且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代三个班的化学,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就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一些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这样不仅使优生的信心大增,学习更有劲,而且使后进生的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不失为两全其美。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三个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班还取得的了年级组第一的好成绩,真是感到很欣慰!

一年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顿涌教师自身形象素质的提高是获得学生钦佩和信赖的关键,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年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 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担任高中化学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4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角色的变化,我认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杂草或小草。

二、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三、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维目标的老路。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5

根据新课程的计划、新教材的特点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1.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研究性学习,要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对重点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探索欲望,从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

2.对不同内容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的计划

针对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我认为,对不同教学内容应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氧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部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连接与过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比如在学生刚接触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先给学生介绍有关元素知识学习方法:重点元素包括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重点物质包括结构、制备、性质、用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总结时同时融入具体的学法指导。如研究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个性的比较及共性的归纳等

4.加强实验

实验教学功能,应由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向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转换。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鼓励学生设计和创新实验。

5.学科活动的开展

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和基础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拔高、补差。

6.作业

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微 篇6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做中学

学习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其分类更是包罗万象。从学习所使用的媒介和对象方面来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要的四种不同类型,即观察学习、交往学习、知识学习和操作学习。而我们通常所讲的“做中学”,就是指操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操作中学习。操作学习以其特有的超强实践性而有别于其他三种学习,相较之下,这是一种具有主体主动性和过程动态性的学习方法,尤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它需要学生手脑并用,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去感知相关知识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度积极参与来有效改变目前中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说教、观课”的古板式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课堂中有效地应用“做中学”原理呢?对此,笔者有几个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进行“做中学”学习活动,提出问题是起点

“什么”是一种富含智慧的思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发展都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要获得突破,提出问题无疑是必要的第一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做中学”以问题的提出作为导入,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深入教学,以圆满解决所提之问,最好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可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开启“做中学”之门的唯一钥匙。当然,有效的提问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为课堂导入教学问题之外,更应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贴切可行的问题,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所提问题的现实性问题,即所提之问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认知规律,切忌问题的“大和空”,切记脱离真实的现实场景。这正是“做中学”的提问之精髓所在,也是其智慧之处。

二、有效进行“做中学”学习活动,心智活动是基础

学习提倡“四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和口到,归纳起来,便是“思”与“做”的结合,正如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所言:“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这无疑道出了操作学习的精髓:将思维和心智与自身的实际活动和经验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在“做中学“的教学原理中,注重对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其关键一步。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接触到一个问题的最初阶段,会形成思想上的困惑与冲突,并产生试图消除困惑和冲突的探寻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基于自身所积累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提出一系列为解释问题而产生的猜想与假设,以及与之相关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构想阶段”,也是思维的主要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有效引导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构想”,更应注重深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寻“构想”的现实依据所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以及系统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有效进行“做中学”学习活动,动手操作是核心

在化学课堂中,学生根据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实践的活动被称为动手操作。它涉及到试验中的每一道程序,包括进行事先的实验设计、试验器材的选择,实验中的数据以及现象的记录,收集相关信息等。在这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试验表格的设计和安排十分重要,并根据步骤的进行做好表格记录和调整。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做中学”注重遵循尊重客观事实以及严谨科学的原则,要求学生重视原始数据的保管,学生可以根据已得数据,结合自己所学,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加工。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推理、判断、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就现实数据、现实与理论之间进行合理正确的解释。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实践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学习过程,“做中学”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操作,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真正内涵。

例如,在进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依次进行五项试验:将氯化钡和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硫酸铵溶液、硫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然后得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实验一和二表现的现象相同且与其他实验的现象相异。然后,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实验一、二中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呈现相同现象;从实验三、四、五可以知道硫酸盐可以排除硫酸根离子和碳离子的干扰;而从实验五可以得出硫酸根会受到银离子的干扰。将这一系列结论填入表格,进行分析,最终就可以得出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即在取样后对其滴加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加入氯化钡溶液,最终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肯定其是硫酸根离子。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一步步的有序操作中不断排出干扰,解开谜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做中学”的魅力所在:创造真理。

在实践中学习,是“做中学”的智慧所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它提倡学生在学科学的同时去做科学,使学生爱科学,最终有效地运用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并使其有效付诸于学生的实践行为,实现实践中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路石,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2年11期.

上一篇:幼儿教育 积极看待儿童的逆反心理下一篇:期末文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