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知识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股市知识

股市知识 篇1

除权除息日是指上市公司发放股息红利的日子,股权登记日下一个交易日即是除权除息日。

除权除息日买进的股票不再享有送配公告中所登载的各种权利。如果在股权登记日已拥有该股票,在除权除息日将该股票卖出,仍然享有现金红利,送红股及配股权利。

XR:意为除权;XD:意为除息;DR:意为除权除息。

如果是分红利现金,称做除息,大盘显示XD××;如果是送红股或者配股,称为除权,大盘显示XR××;如果是即分红利又配股,称为除权除息,大盘则显示DR××。这时,大盘显示的前收盘价不是前一天的实际收盘价,而是根据股权登记日收盘价与分红现金的数量、送配股的数量和配股价的高低等结合起来算出来的价格。具体算法如下:

1、计算除息价:

除息价=股息登记日的收盘价-每股所分红利现金额

例如:某股票股息登记日的收盘价是4.17元,每股送红利现金0.03元,则其次日股价为:4.17-0.03=4.14(元)

2、计算除权价:

送红股后的除权价=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1+每股送红股数)

例如: 某股票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是24.75元,每10股送3股,即每股送红股数为0.3,则次日股价为:24.75÷(1+0.3)=19.04(元)

配股后的除权价=(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配股价×每股配股数)÷(1+每股配股数)

例如: 某股票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为18.00元,10股配3股,即每股配股数为0.3,配股价为每股6.00元,则次日股价为(18.00+6.00×0.3)÷(1+0.3)=15.23(元)

3、计算除权除息价:

除权除息价=(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每股所分红利现金额+配股价×每股配股数)÷(1+每股送红股数+每股配股数)

例如: 某股票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为20.35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送1股,配2股,配股价为5.50元/股,即每股分红0.4元,送0.1股,配0.2股,则次日除权除息价为(20.35-0.4+5.50×0.2)÷(1+0.1+0.2)=16.19(元)。

现金红利发放日,即派息日,就是现金红利发放的日子.以上市公司具体公告为准。红利于派息日计入股东账户。

所谓“内盘”就是以买方的价格成交的,也称买盘。“外盘”就是以卖方价格成交的,也叫卖盘。

内外盘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是买卖方的强势程度。假如内盘大于外盘,说明买方比较强势,价格大多由买方订,股价也就被压低了(假如你是买方的话,你肯定希望价格低一些,而这时候你比较强势,左右你肯定会出第一点的价格啊,于是股价就压低了);反之,假如外盘大于内盘,说明卖方比较强势,价格大多由卖方订,股价也就被抬升了。当然,这也不是一定的,反应的是一个趋势 内盘:以买入价成交的交易,买入成交数量统计加入内盘。外盘:以卖出价成交的交易,卖出量统计加入外盘。

也就是说:内盘是上面所有买家相加的总和,外盘是上面所有卖家相加的总和,内盘+外盘就是成交量。

内盘,外盘这两个数据 大体可以用来判断买卖力量的强弱,若外盘数量大于内盘,则表现买方力量较强,若内盘数量大于外盘则说明卖方力量较强。通过外盘、内盘数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资者通常可能发现主动性的买盘多还是主动性的抛盘多,并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庄家动向,是一个较有效的短线指标。在使用外盘和内盘时,要注意结合股价在低位和高位的成交情况以及该股的总成交量情况。

1、股价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下跌,处于较低价位,成交量极度萎缩。此后,成交量温和放量,当日外盘数量增加,大于内盘数量,股价将可能上涨。

2、股价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上涨,处于较高价位,成交量巨大,并不能再继续增加,当日内盘数量放大,大于外盘数量,股价将可能继续下跌。

但是外盘、内盘的数量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有效,在许多时候外盘大,股价并不一定上涨;内盘大,股价也并不一定下跌。庄家有可能利用外盘、内盘的数量来进行欺骗。

1、在股价阴跌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外盘大、内盘小,此种情况并不表明股价一定会上涨。因为有些时候庄家用几笔抛单将股价打压至较低位置,然后挂卖单在卖

1、卖2上,并自己买自己的卖单,造成股价暂时横盘或小幅上升。此时的外盘将明显大于内盘,使大家认为庄家在吃货,而纷纷买入,结果股价还是继续下跌。

2、在股价上涨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内盘大、外盘小,此种情况并不表示股价一定会下跌。因为有些时候庄家用几笔买单将股价拉至一个相对的高位,在股价小幅下跌后,再挂买单在买

股市知识 篇2

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 也更复杂, 使不成熟的金融投资者难以把握, 同时,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结构的改革, 已引起了决策的持续转移, 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承担更多的责任。个人有足够的经济素养和金融知识吗?为了调查个人掌握金融知识的程度, 并评估其与金融决策的关系, 本文设计一些问题清单, 用于调查和区分不同层次的金融知识, 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为经济决策和教育计划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查分析过程

本文使用2010年西安市住户调查数据, 覆盖人口和经济特点的信息, 侧重于财富和储蓄数据。第一个模块2028户家庭中共有1508户完成问卷, 这意味着74.4%的反应率。第二个模块1508名受访者中1373名完成问卷。受访者掌管家庭财政。在样本中受访者的年龄从22岁至90岁 (平均年龄为49.6岁) , 51.5%的受访者是男性, 34.5%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家庭组成方面, 56.8%的受访者已婚或同居, 三分之一家中有儿童。整体而言, 18.4%的受访者已退休 (包括提前退休) , 10.8%失业, 4.4%是自雇人士。

(一) 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调查分析

本文设计了两组问题来调查和评价金融知识。第一组问题旨在调查基础金融知识。第二组问题旨在调查深层次的金融知识。要求被调查用户不借助额外信息或不使用计算器来回答问题。如图1、图2所示:

第1个问题测试简单的计算能力, 第2个问题测试复利的运作, 第3个是关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4个关于贴现问题, 第5个关于受访者是否有货币幻觉, 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金融交易、金融计划和日常金融决策的基础。

这些问题的答案见表1 (A组) 。更多的受访者正确地回答了第1个问题, 错误答案的比例占5.2%。对于复利计息、时间贴现和货币幻觉这三个问题, 正确答案的比例有些下降, 比70%多一点, 在测量货币时间价值和货币幻觉的时候错误答案的比例在24%左右。还要注意的是, 许多受访者正确地回答了每个问题, 正确回答所有5个问题的受访者的比例是仅仅40.2%, 见表1 (B组) 。因此, 虽然一些受访者对金融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表1是对基础金融知识的调查结果, A组报告了对5个基本问题中的每个给出“正确”、“不正确”和“不知道”三个答案的家庭。B组报告了针对5个问题给出“正确”、“不正确”和“不知道”三个答案的数目的分布。

表2是对深层次金融知识的调查结果, A组汇报了对于11个更深问题中的每一个提供“正确”、“错误”和“不知道”这三个答案的家庭的比例。B组汇报了对于11个更深问题中的每一个提供“正确”、“错误”和“不知道”这三个答案的数目的分布。

显然, 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加复杂。目的是去测试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 这跟投资和投资组合的选择密切相关。设计这些问题是为了评估金融资产的知识 (例如股票、债券和基金) 、不同资产的回报和风险、股票市场的运作、受访者是否懂得基金的运作、债券价格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表2 (A组) 显示。答案的格局更加不同于前面的问题。例如每个问题正确答案的比例更低, 仅仅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知道债券价格, 仅仅30%的受访者知道长期债券如何运作, 不到50%的受访者知道股票型基金比公司股票更安全一些。不仅相当多的受访者错误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而且很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一个长的时间段里哪一种资产的回报最高, 对于这个问题30%受访者的答案是错误的, 22%的受访者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对于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关系, 37%的受访者回答是错误的, 同样有高达37.5%的受访者不知道答案。对于债券、股票和基金运作这些问题, 许多受访者答错了或者不知道答案。表2 (B组) 显示仅一小部分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这部分问题, 然而给出不正确答案和“不知道”的答案比例是很大的。这是重要的发现:因为现实中, 很多投资组合产品, 都是假设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很高, 并且消息灵通。事实上, 表1和表2的研究显示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者具备这些金融常识, 有相当多的投资者是很盲目的。

(二) 金融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因素分析依然是针对两类问题:基础知识问题 (第1组的5个问题) 和深层次知识问题 (剩下的11个问题) , 分别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两类指标:第一个指标与基础知识有潜在的关系 (注意, 在这部分里没有关于股市、股票和债券的问题) , 第二个指标测量更深的金融知识, 而且是关于股票、股市和其他金融工具。利用这些信息去区分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认这两类指标的有效性和它们的特征, 报告了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金融知识指标的分布, 例如教育、年龄和性别, 见表3。正如预期的那样, 基础金融知识随着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提高。基础金融知识处于最低水平的那类人集中于受教育程度最低那一类: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反过来, 受过高职教育或大学教育的人下降到基本知识指标的最高四分位数。表3也显示出在基础知识里因性别有很大差异:女人比男人的基础知识更差。

在表3 (B组) , 就更深的知识而言, 发现知识跟教育的关系。小学文化的受访者中有很大比例 (48.3%) 是处于知识的最低水平 (第一个四分位数) , 当知识水平到较高的四分位数时, 文化程度高的受访者的比例上升, 但当研究大学文化的人时, 仅43.4%的人在更深知识的顶端 (当研究基本知识时比例在70.9%) 。因此, 即使文化知识高的受访者也可能显示出金融知识的低水平 (大学文化的受访者中30%多在更深知识分布底端的两个四分位数) 。因此, 教育对金融知识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更深的知识在年轻人中是低的, 在中年受访者中是最高的 (特别是40岁到60岁) , 更高年龄时跌幅轻微 (61岁或者更老) , 这表明, 可能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在不断学习, 并逐渐参与金融市场。当涉及更深的文化时, 性别差异更加尖锐。女性中的大部分知识水平低:34.5%的女性在知识分布的第一个 (最低的) 四分位数, 而仅12.1%在第四个四分位数。而男人的相应数字分别是15.9%和37.2%。

表3是金融知识跨人口统计结果, A组报告了在不同的教育水平、年龄组和性别时基础知识测量的分布。本文将基础知识的测试组合成四个四分位数, 在每个知识四分位数下, 给出在教育、年龄和性别三个子群中家庭所占的比例, 以及平均四分位数的数目。表3显示出加权平均数, 及零假设下的Pearson卡方统计检验, 检验四个知识的四分位数的家庭分布和教育、年龄、性别是无关的 (括号中是报告的p值) 。B组报告了针对更深知识的测试使用相同的统计原理。

为什么很少的家庭持有股票, 在调查的样本中, 23.8%的家庭持有股票和基金。正如表4报告的, 持股随着受教育程度急剧上升。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仅一小部分持有股票。尽管如此, 连有大学文化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不参与股市。因此持股的障碍超过了受教育的程度。注意, 在研究基础和更深知识指标的时候发现相似的结果, 连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金融知识方面的得分也不是都很高。这显示出学校教育不是获得金融知识的必要条件。股市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持股的年龄集中在40岁和年龄更大的人。而那些大于70岁的人持股的比例很大, 可能只是因为在较穷和较富的家庭中死亡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的股市参与度更低。股市参与随着收入和财产水平强烈增长。

表4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下、不同的年龄组下、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婚姻状况、不同的家庭可支配净收入、不同的财产、及基础知识和更深知识状态下的持股状态。收入、财产和知识被组合在四个四分位数下。此表报告了加权平均数, 持股是指拥有个人的股票和 (或) 基金 (N=1, 189) 。

在知识方面持股不足的解释还没有很好的探索, 是因为股票是复杂的资产, 许多家庭不知道或不懂得股票和股市的运作。在表4的底端, 报告了不同金融知识水平下的持股状态。持股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呈现强烈的增长。我们发现在基础知识上得分高的人参与股市的很多。当研究深层析知识指标时这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参与股市集中在更深知识的人群 (第四个四分位数) , 而在更深知识的第一和第二个四分位数仅8%和15%的受访者参与股市。

本文实证规范研究承认有很多持股的决定因素, 研究了调查中可用的更多变量。除了考虑人口统计资料, 如年龄、教育、性别、婚姻状况和子女的数量, 等因素外, 还有退休、自己创业、收入等因素,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结论

从调查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 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不具备基础金融知识, 更不要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 如各类金融资产及投资组合, 虽然一部分人参与金融投资, 但很多人是盲目的, 这也是我们试图去解决所谓的持股难题, 即为什么很多家庭持有房子而不持有股票。研究表明, 许多家庭不敢涉及股市, 因为他们对股票知识、股票市场的运作和资产定价等知识知之甚少。

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影响, 首先, 不像想象的那样的投资者有足够的金融知识, 相反很多投资者对金融产品一知半解, 对很多复杂的模型更是知之甚少, 我国大多数家庭拥有的金融知识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第二, 金融知识因学历、年龄和性别会有很大不同。这表明, 针对特定人口群体设置金融教育计划很可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Agnew, J., Szykman, L., 2005.Asset allocation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The in?uence of information display, asset choice and investor experience.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6, 57–70.

[2]Agarwal, S., Driscoll, J., Gabaix, X., Laibson, D., 2009.The age of reason:?nancial decisions over the lifecycle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 51–117.

股市知识 篇3

历届APEC会议主要成果及股市表现一览

会议及主办国 上证指数 举办地点 会议召开日期 会议结束日期 会议主题 第22次 中国 0.24% 北京 2014-11-10 2014-11-11 主题:迈向适应与增长:重塑全球经济重心 第21次 印度尼西亚 2.46% 巴厘岛 2013-10-07 2013-10-08 茂物目标、互联互通、可持续和公平增长 第20次 俄罗斯 3.92% 符拉迪沃斯托克 2012-09-08 2012-09-09 主题:为现代化改造而合作 第19次 美国 -1.87% 夏威夷 2011-11-12 2011-11-13 APEC第19次会议领导人宣言称各国承诺加大区域经济合作,使经济和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造福各国人民。APEC的主要任务仍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扩大贸易规模。 第18次 日本 -4.60% 横滨 2010-11-13 2010-11-14 发表了《横滨宣言》旨在推进APEC地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成员体之间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和开放;推进世界贸易机构(WTO)多角贸易的交涉;继续反对保护主义,将反保护主义措施条约延续到2013年。发表了《成长战略》《2010茂物目标评价》《亚太自由贸易圈(FTAAP)》三份声明 第17次 新加坡 0.75% 新加坡 2009-11-14 2009-11-15 发表了《新加坡宣言》,讨论了经济增长、多边贸易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气候变化等问题 第16次 秘鲁 -0.86% 利马 2008-11-22 2008-11-23 发表《利马宣言》和关于全球经济的声明,重点阐述了各成员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多哈回合谈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问题达成的共识 第15次 澳大利亚 1.12% 悉尼 2007-09-08 2007-09-09 发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 第14次 越南 4.70% 河内 2006-11-18 2006-11-19 通过了旨在实现茂物目标的《河内行动计划》,签署《河内宣言》 第13次 韩国 2.46% 釜山 2005-11-18 2005-11-19 发表《釜山宣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世贸组织多哈发展议程谈判的声明》、《亚太经合组织流感大流行防控倡议》等

股市沙龙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通过建立主题交流活动圈子,利用社交化营销方式,拓展潜在客户资源。随着此圈子的逐渐庞大,参与人员的不段增多,达到提高公司各项业务转化,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作用。

二、活动方式:茶话座谈交流。

三、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9:30-11:30

四、活动地点:公司会议室

五、活动参与人员:公司员工邀请的客户,新老股民以及对股市感兴趣的非股民。

六、活动内容与形式:

每期一个主题(如: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操作技巧等),参加活动人员围绕主题轮流发言交流(设主持人控场)。以经验分享、学习探讨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家对股票操做的兴趣。

七、活动推广:微信朋友圈宣传,豆瓣、58同城、天崖社区等论坛发帖宣传。

八、收档方式:建立“股市沙龙微信交流群”,到场参与活动人员可以扫二维码加群,以及通过朋友介绍还未参加活动的人员,也可以加群交流。(注:设群管理,杜绝推销和同行挖客户行为)

宣传文案:

为了给广大股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特举办“股市沙龙活动”。

活动内容:每期一个主题(如: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操作技巧等),参加活动人员围绕

主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进步。活动中会有私募精英、牛散、顶尖分析师成功经验分享!欢迎对股票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加!!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9:30-11:30 活动地点: 联系电话:

股市沙龙策划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作为开展营销的一个服务项目,许多新开的客户和准客户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是营业部有没有定期的交流会,我们的营销代表一般都会说有,但是一直没有开展并持续下去。

2.加强营销代表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营销代表自己约见客户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营销代表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惰性,也不知道约见客户后该讲些什么,这样形成一个大型的交流会,效果会好一些。

3.对我们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进行介绍,包括融易网、财富泰山等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只有将客户约到营业部,进行一对一的介绍,才能使其完全体会并利用起来。这是推广我们的服务产品最有效的方式。

4.对我营业部近期开展的营销活动进行介绍。

5.对基金进行介绍,告知客户在证券公司买基金比在银行买基金更优惠。对近期发行的基金进行介绍,并告知我们的优惠措施。

二、活动安排

第一次股市沙龙定于2011.3.5号周六的上午09:00。作为第一次股市沙龙,主要针对我们的老客户,后期可以加入我们的潜在客户,每位营销代表预约两名客户到营业部参加报告会。

1.对本周的股市行情进行分析,可参照公司的投顾日志,再加入个人的见解。

主讲人:。。。预计用时:15分钟

2.介绍我营业部的服务体系,对融易网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过程中客户现场注册融易网、定制财富泰山将有精美礼品赠送。

主讲人:。。。预计用时:30分钟

3.对炒股大赛进行介绍和宣传,对周冠军的收益数据进行公示,并颁发周冠军奖。

主讲人:。。。预计用时:15分钟

4.对高端客户财富俱乐部进行介绍和宣传。

主讲人:。。。预计用时:5分钟

5.对基金进行宣传,告知客户在证券公司买基金有哪些优惠,对。。进行详细介绍,已经购买。。基金的客户可以现场抽奖,现场颁发。有意向购买。。基金的客户也可以参与抽奖,在认购基金之后兑现其抽取的奖品。

主讲人:。。预计用时:30分钟

6.与客户互动,共同讨论股市的未来走势,帮助客户对个股进行分析。

主讲人:。。。。

预计用时:15分钟

三、活动成本及需求

1.投资者报告会条幅

2.一次性水杯、茶叶

3.笔记本电脑若干台

4.客户现场注册使用融易网、定制财富泰山赠送礼品价值(10~15)元每人*25人=(250~325)元

5.炒股大赛周冠军颁奖 200~300元豆浆机

股市知识 篇6

现今, 世界成熟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以及金融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 而我国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融入这股一体化浪潮中。这种一体化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各国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 我国的金融市场与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市场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外来风险。本文旨在研究在金融危机当中, 全球主要股市之间的波动率的溢出效应。通过研究, 对于我们今后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着一定的意义。

波动率溢出效应是指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波动从一个市场传到其他市场。本文选取美国标准普尔指数、日本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沪深A、B股指数, 分别采用GARCH类模型进行拟合, 得到股市收益率变化的条件方差 (波动率) , 然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判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

选取标准普尔指数、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B股指数在2008年1月2日到2009年12月31日的日收盘指数的对数差形成的连续收益率为研究对象, 经单位根检验均为平稳序列。

(二) 股市收益率的波动率的计算

对各组数据分别用ARMA (M, N) —GARCH (P, Q) 类模型进行拟合, 其中均值方程的M、N通过收益率的ACF和PACF来确定;方差方程中的P、Q通过ACRH检验、ACI、SCI准则来确定。根据拟合的模型得到收益率变化的波动率序列。

(三) 波动率溢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首先, 我们对各波动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七组序列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接着, 我们进行两两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注:表示前者的所有滞后项对后者的联合显著影响。括号里面表示P值。我们选用了从1到10的滞后期, 在5%是水平下检验结果都是是无差异的, 表为lag=10的结果。

三、结论和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标普指数和日经指数对我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虽然没有直接的波动溢出, 但是它们可以通过香港以及B股来对我国股市造成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B股和香港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外国股市和我国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之间的波动溢出在10%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已经存在一定的波动溢出, 并且我国B股已经可以对美国和日本的股市有波动溢出的效应。

摘要: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了金融危机中, 沪深股市和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之间波动溢出效应是强烈的, 日本和美国的股市对B股有波动的溢出, 中国香港股市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也有直接的波动溢出, 也可以发现, 中国股市对国外股市的波动溢出开始呈现。

关键词:金融危机,GARCH,波动率溢出

参考文献

[1]洪永焱, 成思危, 等.中国股市与外国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经济学季刊, 2004 (3) .

[2]张瑞锋.多个金融市场对单个金融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统计与决策, 2007 (1) .

股市感悟 篇7

几乎每个股民都会收到大量荐股短信,特别是在行情上涨的时候。典型手法如下:

第一步,吸引你:“昨日推荐的某股票今日大涨百分之五”。你通常会在盘后收到此类短信,一般也就随手删掉,谁都可以随便拿一个今日大涨的股票说自己昨天就推荐了。短信目的不是让你相信,而是吸引你的注意力。

第二步,挑逗你:“今建仓某某股票,静待明日精彩表现”。短信还是在盘后发,通常会提及2-3只股票。你的自然反应是先看看再说(不再删除短信,机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第二天早盘如果推荐的某只股票表现好,短信马上到:“昨日推荐的某股票今强势拉升”,你可能开始对该机构感兴趣了。但请注意:

1、盘后推荐股票是让你当天无法操作,第二天上涨了你会心痒痒,如果下跌也不要紧,机构会在第三天乃至第N天该股表现好时再提醒你;

2、同时推荐多只股票比只推荐一只更容易锁定你,只要有一只上涨就可以继续对你展开营销,而且你的注意力都在最近一个短信提及的上涨股票上,很少想到机构昨天推荐的其他股票表现并不好。

第三步,诱惑你:“建仓的某股票两日大赚百分之十五,午后奉送牛股,欢迎致电某号码或登录某网站”。短信上午发出,将牛股诱惑真实地摆在你面前。如果前两步还不能促使你主动咨询,估计此时你很难不掏出电话了,反正不花钱,试试有什么不可以呢?一旦你表达意向,无休无止的电话营销将天天陪伴着你,直到你交钱成为客户。

对于荐股机构而言,即使向你推荐的股票表现差强人意,也无所谓,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发短信;最重要的是,机构面对的是大量股民,一网下去,总会捞到鱼。例如大盘走势,机构连续五天给32个人发短信,必定会有一人认为机构是“股神”:第一天,给16人发上涨短信,另16人发下跌短信;第二天,再在收到正确预测结果的16人中,8人发上涨,8人发下跌;以此类推,到第五天,总有一股民会整个一周都收到准确预测短信。你若连续收到令你心痒难搔的荐股信息,你可能就是那大分母之上的唯一分子,该说你幸运还是不幸呢?

当然,随着股民的日益成熟,这种纯粹以概率手段诈骗的公司已经不多,但其蒙蔽性依然存在。

股市感悟二:股票咨询机构,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在大多股票咨询培训机构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在大量招募有经验的股市高手,加强研发能力,有些甚至能像券商研究所一样经常发布研究报告。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充分信任他们呢?还是先看看一旦成为其客户,你会有什么遭遇。

首先,你将会被继续营销直至多交钱成为高级客户。既然收了钱,机构就觉得有义务向你提供大量个股信息,你也自然认为花钱获得的信息更有价值。机构不是按你是否能挣到钱为标准提供信息并收费,而是按信息量的多少作为收钱的理由,好处在于,向你提供的大量个股信息总有一些表现不错的股票,你没挣到钱只能说明你没有抓住机会,想挣钱就多交会费升级为高级客户,享受所谓高级服务,比如实盘操作信息等等。

其次,你原有的交易体系会被打乱,逐步成为一个短线交易者,交易频率高。短线交易并非不好,但若你原来经常做长线,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投资理念无所谓谁好谁坏,关键是要适合你,尤其是你的性格心理),那赔钱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机构易于采用短线甚至超短线交易的原因在于:

1、短线交易获利快,只要众多操盘手中有一个成功的,也会成为宣传营销的亮点,即使那些总体业绩不佳的操盘手,只要某笔短线交易成功,也会被大肆宣传;

2、大量频繁操作带来的交易量使机构在与券商谈判佣金时处于有利地位,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短线交易的盈利影响更大;

3、人们倾向认为短线交易者更可能成为高手,技术分析相对基本面分析更受推崇,更满足股民迅速致富的愿望。

再次,即使你是一个短线交易者,也别幻想获得机构操盘手的成功。股民成为客户的梦想是:“我跟着高手做,还不行吗?”对不起,很难!理由是:

1、相对拿自己钱操作的客户,操盘手更容易接受操作失误亏损出局的现实,而及时止损正是短线交易的关键;而客户亏损出局的次数稍多,必然对机构不满,尤其是在偶尔坚持自己判断并获得不错结果后,更加深与操盘手的裂痕;

2、短线操作的股票大多是热门的中小盘题材股,股性活,价格变化快;即使步步紧跟,也难以获得操盘手的结果,经常是买得更高,卖得更低。

最后,更严重的情形是,如果市场转为熊市,机构本该多强调风险,以不操作少操作为宜;但为吸引股民,机构反而愿意在大盘不好的情况下逆势操作,似乎熊市挣钱更能体现操作功力,熊市挣的100元比牛市挣的100元更值钱。如果再与其他资金勾结,玩“抢帽子”的游戏,这只会让你挣小钱,陪大钱,加速你的亏损进程,扩大你的亏损幅度。

对于那些正规咨询培训机构,或囿于政策限制,或过于突出理论,大多只提供一些从网络上能轻易获得的重复信息,于实际投资效果用处不大。

一个股市新手,真正该学的是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以后再谈),而非将精力全部放在如何操作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你也买到了不错的股票,但最终却亏损离场。大量机构都将服务重心放在如何挑选股票,如何买卖上,很少分析操作的主体——你自己,是人而非股票决定投资结果。

股市感悟三:最好别做请人咨询股票操作的蠢事

人在社会,难免会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有时多听听智者长辈的建议有好处。但炒股,尤其是涉及具体操作时,问别人大多是自寻烦恼,没事找事。

首先,你的出发点可能有问题。人们一般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挑选的股票胜过随机选择,就像买彩票,自己选一组号码就觉得中奖的概率大,有一种操控情势的感觉。你请他人评价你准备买入的股票,其实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最好说出你尚不知道的理由,从而坚定你买入的决心。别人不看好该股也就意味着否定你的能力,否定你为选股所做的分析工作,你一定会辩解的。你买入后该股上涨,你会归于自己判断准确;如果下跌,你会埋怨是他人让你买的,至于劝你别买的人,你只想躲着他!你没买,道理一样,对是你的,错是别人的。对于目前持有的股票,如果上涨盈利,你问别人其实有不少炫耀成分,间或夹杂一些考考别人的心理。如果亏损(请人咨询股票的事大多是这种情况),你更想听到的是持股不动甚或补仓,人总是不愿接受亏损的事实,不卖就意味着有翻盘的可能。

显然,由于上述心理现象,不难想象你向别人咨询股票操作时,他会如何回答。对于你准备买入的股票,无论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最稳妥的建议一定是:“还行,不过最好看看再说,要买就少买点”之类。“还行”意味着若该股上涨他没说错,“不过最好看看再说”意味着若该股下跌他也没说错,“要买就少买点”意味着无论你踏空还是被套,都起到减轻你埋怨的作用。这些不痛不痒的建议其实对你没太大的影响,关键是在你已经买入后的建议,往往害人不浅。

对于你已经获利的股票,最常听到的建议就是“逢高减仓”。为什么挣钱的股票要减仓呢?股市持续盈利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让利润再飞一会”,获利意味你的判断正确,你选择该股的理由得到支持,“逢高减仓”更可能使你错过一段相当涨幅,从而在更高价位追回后被套。如果说担心此后回调侵蚀利润,你可以将止损点或卖出点提高作为保护,当然如何设置取决于你的交易系统。“逢高减仓”其实是一个免担责任的建议:减仓可以兑现一部分利润,即使再上涨你也保留了一部分仓位。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稳妥的建议,但放在你整体操作的大背景下,你就知道赔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挣的大钱没有挣到,本来是一些小赔的操作最终变成了大赔。

“大赔”的原因也是你经常听到的建议:“先拿着吧,别着急卖”。亏损的股票别人是不会轻易建议你割肉离场的:如果继续下跌,你仍然可以等待反弹,而且人们总认为跌得越多反弹概率越大,全然不顾你是在相当高的位置买入的;如果真有反弹,劝你割肉的人准会被你恨死,而且无论是明日还是下周甚或下月,只要割肉股票有表现,你都会抱怨劝你割肉的人!究其根源,还在于当初买入时没有设定止损点,或虽设定了但执行不坚决,抱有侥幸心理。股民有一种心理倾向,很难接受大量次数的亏损,比如同样亏损1万元,相对分10次每次亏1千,一次亏1万更容易被接受;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在短时间里承受全部痛苦好过长时间经历这些痛苦。但股市操作就要求你经常性的小额止损,等待大鱼上钩;与其追求操作的成功率,还不如追求尽量放大成功操作的利润,同时避免大额损失,即便失败操作的次数更多一些。

如果一定要请人咨询,请找你信任且熟悉你的人,不会因为建议失误就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更可能得到别人的真实想法。

股市感悟四:高手的真本事难以学到

论坛上活跃着不少炒股高手,发帖目的不一:或相互交流,或展示实力,但也可能为所在机构造势或为自己代客理财创造条件。不管怎样,只要不是那种事后分析的伪高手,就值得我们散户学习。但若指望学些本事或跟着实盘操作获利,恐怕就大失所望了。

看高手发帖,基本就是介绍他们实际做了什么——选了哪些股票,做了哪些操作,负责的高手会给出原因分析;但对于他们如何做到的,则很少提及。可能是故意隐瞒,但更可能是高手大都不明白其行为本质是什么;即使他们明白,在将信息传递给你时也存在困难,说不清楚。

股民一直在寻找好股票,始终在探究买入时机,以为这两者就是炒股赚钱的关键。股票选择及入市时机的确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同样一只股票,同样的买入时间及价位,高手可以赚钱,而你最终却可能赔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就在于你的思维方式与高手是不一样的,高手的性格心理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个人觉得,要想从高手身上学到东西,必须跟在高手身边一段时间(当然前提条件是他愿意教你),通过实际操作仔细学习其交易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磨练自己的心态。

股市感悟五:构建成功交易系统的关键因素

一套成功的交易系统不能保证你每笔交易都获利,但能确保在较长时间段内获得稳定盈利,牛市获利丰厚而熊市不亏损或少亏损。尽管交易理念及方法各不相同(趋势跟踪或波段操作,长线或短线,基本面分析或技术分析),但构建成功交易系统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交易的成功率。这是我们散户最为关注的因素,每笔交易都力求成功获利,所以就不断地探求如何选到好股票及何时买入。在均衡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以第二天股价涨跌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随机入市的成功率一般也应该在50%左右。

2、成功交易的平均盈利规模相对失败交易的平均亏损规模的比率。每位赔钱的股民都有成功获利的经历,即便交易成功率超过50%,甚至更高,也可能最终赔钱,为何?因为少数几笔交易亏损巨大导致整体赔钱。反之,高手可能交易成功率不高,甚至低至30%,也可能因为少数几笔交易就扭亏为盈,“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3、交易频率。即使交易的成功率高,平均盈利/亏损比率高,也可能因为交易频率太低导致获利不大。一般而言,短线投资者的交易频率高,但交易成本也高,会侵蚀利润。

4、仓位选择。在前三个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满仓操作肯定比半仓操作更能放大盈率或亏损占总资金的比率。重仓操作未必就比轻仓操作风险大,只要止损点设置合理。

一般而言,长线的趋势跟踪投资高手会设置较宽的止损点,避免被庄家打压洗盘时洗出去,从而提高交易成功率;尽管失败交易的亏损大一些(止损点宽),但会通过成功交易获取相当大的一段涨幅以弥补交易次数低的不足。

比较而言,短线波段交易的投资高手会设置较窄的止损点,失败的次数多一些,交易成功率降低,但每次亏损都很小,所以成功交易盈利相对亏损的比率就会相当高,再通过频繁交易获得较大的盈利增幅。

股市感悟六:成功交易系统的组成部分

理论上没有谁不适合炒股,人人都可以成为股市的成功者,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结合自身情况(资金来源、职业状况、知识技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理念。交易理念是交易系统的基础及出发点,但本身并无优劣之分,长线短线、趋势波段、基本面技术面等等并不矛盾。无论采用何种理念,一套成功的交易系统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股票选择。股票无所谓好坏,每只股票都可以赚钱,也同样可以赔钱,股市盈利的关键不在股票而在人。短期大幅波动个股(暴涨暴跌)适合波段操作,但趋势投资者肯定把握不好;缓慢爬升个股(慢牛走势)适合趋势跟踪投资者,而短线客就难以挣到钱;即便是处于下跌趋势个股,也会吸引空仓耐心等候者的关注。

2、入市时机。无论选择技术图形指标、价值分析,还是其他方法作为入市时机依据,只要熟练掌握,都是可行的。方法在于精而不在多,集中学一两个,太多方法反而影响操作。

3、退出设置。这是交易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股民最容易忽视的,成为高手的关键正在于此。每只股票买入前,务必想好如何退出,即什么情况下卖出,卖出多少;对于散户而言,设置止损点比获利点更为重要,而且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做到执行坚决。几乎所有的深幅被套,都跟没有设置止损点或虽设置但没严格执行有关。

熊市中深幅被套普遍存在,这与股民片面追求交易成功率,不愿接受交易失败亏损出局的结果密切相关。其实质就是设置了一个巨宽的止损点(理论上为零或亏损100%),仅为了获得一个解套或盈利微小的机会,当然好处就是保证每笔交易都成功,可又有什么用呢?被套这么长时间存银行还有利息呢!中国股市为什么从熊市中恢复得慢,操作不止损大量筹码深度套牢绝对是原因之一。

4、仓位控制。通常股民有用仓位控制风险的观念,比如一成仓就只冒10%的风险,这不准确,还是缺乏止损设置的表现。有些短线高手每次都重仓操作,看似风险大,但只要设置了止损点就控制了风险,比如止损点为股票下跌达到5%,满仓操作的风险为5%,半仓操作风险只有2.5%。正常做法是先按总资金的一定比例控制亏损风险,再结合欲操作股票的止损点,决定应购买的股票数量,仓位具体是多少有赖于买入价。简单使用仓位控制并不能说明该笔交易冒亏损总资金多少比例的风险。

5、动态调整。股民都爱预测个股走势,一旦走势偏离预期,即便是盈利操作,也会就是走是留加仓减仓惴惴不安。而高手知道股价难以预测,什么都可能发生,交易系统一经投入使用,就会根据个股走势做出及时调整。股价上涨,就会提高止损点以减少风险,继续上涨导致止损点超过买入价成为获利点,就利用获利点锁定利润,逢高减仓有违让“利润滚动”原则(短线波段操作者可能会在压力位减仓)。股价下跌,不会降低止损点导致风险扩大;如果因止损点过窄导致震仓出局,仍会密切关注该股寻求再次买入的机会。

格言警句:股市投资 篇8

研 判 篇

选股不如选时,善买不如善卖。

低价格的股票,要比高价格的股票变动的幅度大。

凡领先股市上涨的股票,必会领先大势下跌。

大宗交易的出现,表示大量的换手。换手正是股价趋势反转的开始。

最徒劳无功的行为莫过于试图去猜测大户与炒手的心理。

股价的短期变动与经济变化及公司业绩毫无关联。

任何股票操作的理论,都有其缺点,最值得信赖的是股民自己。

绝大多数人看好时,股市就要下跌;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要上升。

成交量可显示股价变动的情况,当成交量开始增加时,应加以注意。

对于一件事具有兴趣,您就成功了一半。

股价上涨三步曲--盘底、突破、飞涨!

股市中的资金总是朝最有利的方向流动。

谁掌握了股市变化的“趋势”,谁就是赢家。

经验可以培养灵感,但灵感却不能完全依赖经验。

任何公司无论是长期或短期债务,均不宜太重,否则除了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之外,还会因不能再度举债而坐失更佳投资机会,逐渐走上萎缩之路。

问题股,就是问题股,明知不对,少动为佳。

专买与经济专家观点相反的股票,也是一种别致的投机方式!股票市场只有相对性、原则性,而无绝对性。

股价在低档盘旋愈久,上档的幅度愈大。

人老生病,会先发烧,同理,由成交量可以看出股市是否生病了。

掌握不同行业的特性,才有获利的契机。

股价的升降并非漫无规则的!

买入获利潜能稍差但股价偏低的公司股票,可能比购入获利能力稍好,但股利偏高的公司股票划算。

买卖股票切忌过多的转换,犹豫不决时不要轻举妄动。

股价变动过程中,有一种习性,即出货常在以前高价边,进货常在以前的底价边,所以过去所造成的最高价或最低价,易成为以后的顶价或低价。

大跌之后成交量随股价的继续低落而增加,是买进时机。

在购买股票时,要注意公司未来的获利潜力与目前股价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行情。

长期领先上涨的股票,必随之有大幅度的下跌。

股价指数连续三天更新,但成交量却依次递减,后市可能不妙。

买入的时点是股票投资中最重要一环。

成交量激增,价位不动,是股市近顶的讯号。

投资股票要切实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可被一些不实数字所蒙骗。

洞悉力强,快人一步可能稳操胜券。

判断股票的成长或衰退,要看它与时代潮流的差距而定。

市场充满悲观气氛,利空消息频传,股价连续挫落几十个停板,尤其是投资性股票也出现跌停板时,可考虑买进。

犹豫不决时,即应停止行动,这正表示行情尚未明朗。

不因小利益而耽误了大行情,不因小变动而迷惑了大方向。

股价涨幅日渐缩小,成交量又每况愈下,是股价接近顶部的明显征兆。

不可用自己的财力估计行情,不应以赚赔多少而影响决心。

所购的股票,迟早都要卖出。就算公司的业绩再好,还要时时注意股市的行情,评估自己所购买的股票。

经验显示,技术因素市场所经历时间一般较短,约为基本因素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股票市场上真正赚大钱的人,还是能透彻分析公司本质及股票价位是否过分偏低、能逢低买进、有实力且有耐心的人。

任何公司能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都要看其是否具备稳定的财务基础,而你必须要准备的就是学好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测定股票的投资价值,应以市盈率(股票价格A每股税后利润)或股价收益率(每股税后利润A股价)来作为投资选择的参考,只有当股市的平均股价收益率与一年期银行利率相当时、股票才有投资价值。

天天有不同的行情,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行情的变化是有轨迹可寻的,股民若掌握了这种轨迹,必能百战百胜。

如果股民不去分析和比较公司财务状况,购买股票全凭自己摸黑,万一选择了错误的投机对象,一生辛苦和积蓄就会泡了汤,落得个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基本分析可以告诉你那些股票具有“内在美”,而技术分析则告诉你挖掘这些股票的最佳时机。

在分析目标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时,只有与整个行业平均效益作比较,才能得到更正确的结果。

财务效益不佳的股票,其应付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差,尤其是问题股,切忌认为价码低,空间大,而介入投机,须知一旦反转,抛出困难,跌幅也以倍论。

上市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者,股价变动率小,采用实盈实发者,股价变动率大。

股市从无过去可言。即过去的股票价格记录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能也不要去简单地套用过去的操作经验。

研究行情,分析走势,本身不能先参与交易,以兔被切身利害锁住脚步,要保持客观立场,才能洞察全局,考虑周详。不要东问西问,要自己冷静,靠本身的智慧去研究分析。

判断行情容易,下定决心困难。

如果指数尚处于低迷盘旋阶段,但创高价的股票数与日渐增,这表示短期内股价指数可能变动。

如果股价走势是进二退一,而且配合着股价升腾、量增、价落、量缩的现象,这便是盘上之局,股民可以开始分批进货,以捷足先登。

小心大跌后的反弹和急升后的调整。

多头市场分两波上涨,第一波可涨四分之三,第二波涨幅过后,多头市场即宣告结束。

反复演练历史图形资料,可培养股民对股价起伏变化的灵敏性,能大大提高以股价线路图来预测走势的能力。

 股市的气势盛衰全取决于股民的信心强弱,而这项信心强弱指标,可以用股市对新闻报道所反映的敏感度来测定。

股市·楼市 篇9

针对创业板的近期表现,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 创业板的企业存在被过度炒作的情况, 应从风险提示、完善交易规则、稳定宏观调控环境等三方面途径来加强监管:首先, 证监会应对投资者有充分的风险提示;第二, 证监会应对创业板的交易规则有很好的规定;第三, 政府应提供一个比较适度的宏观环境。吴晓灵说, 中央银行不能放“水”太多。如果世界上流动性太多, 到哪儿都会有泡沫出来, 政府需要提供一个稳健的宏观调控环境。此外, 任何一个监管当局都无法来规范每一个投资者的行为, 最后还是要创业板投资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避免过度的炒作。 (摘自:《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0日)

金岩石:未来半年创业板跌幅或达50%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 目前的创业板市场呈现出非理性的疯狂。在开盘前集合竞价, 计算数据显示, 28家开盘均价涨幅为76%。但是开盘后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推高, 很明显, 这是开盘后买进所致, 并非打新股的资金。金岩石称, 从数据来看, 集合竞价市盈率55.7倍, 开盘市盈率98倍, 午间收盘市盈率28家都超过了100倍。以午间收盘市盈率计算140倍的概念, 相比估值模型算出来的翻了一倍。从28家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成长性的来说, 支持75倍的市盈率。然而盘中却达到了140至150倍的市盈率, 这已经是非理性的表现。非理性的疯狂会在激情之后退潮, 未来3至6月内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跌幅会达到30%, 甚至50%。不过, 无论是以盘中市盈率, 还是按照预测的3至6月内跌30%到50%来看, 股指仍然很高。创业板的市盈率将会稳定在70至100倍之间, 从而会带动主板向上移动。 (摘自:《证券日报》2009年11月2日)

谢百三:创业板“退烧”后再介入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透露, 创业板开市前两周,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就严令公募基金不能参与创业板的炒作;并把全国排名前20名的私募大鳄列入监管“黑名单”。但监管层对创业板不管头只管脚。谢百三认为, 不管发行市场, 只管二级市场是自相矛盾的。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创业板“高烧”退下去之后, 选择总股本很小, 公积金、净资产、成长性高的创业板企业, 中长线持有才会有厚报。 (摘自:四川新闻网2009年11月2日)

点评:创业板首批28只股票的市场表现, 表明其“投机板”、“杀猪板”的称号并非夸大其词。过度炒作终要自食其果, 丧失其融资功能。中小板爆炒的前车之鉴, 值得吸取。

祁斌: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IPO市场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IPO市场, 今年中国市场IPO约900亿, 远远领先于其他市场, 但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多机制上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结构问题、机制问题和文化问题。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是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针对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 祁斌表示, 将在以下方面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第一, 加强创业板的监管和可持续发展;第二, 加强场外交易所的规划与建设;第三, 支持PE发展;第四, 加强债券市场发展;第五, 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质量;第六, 加强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第七, 多层次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1月9日)

屈宏斌:A股还有30%上涨空间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放在全球相比较的角度来看, 中国的这一轮应对危机的措施是最成功的。中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 避免了经济硬着陆。如果把中国目前资产的表现放在全球范围来讲, 很难得出结论中国资产有泡沫。以巴西与俄罗斯为例, 巴西股市今年已经涨了80%, 而它的实体经济刚刚有望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开始由负转正, 还停留在如何走出衰退的问题上。同样的道理, 俄罗斯的经济也在下降, 但是股市也涨了百分之五六十。现在中国在讲是经济增长9%还是9%以下的问题, 完全是不同的级别。因此, 说中国股市涨了70%就有泡沫是简单化了。A股平均估值还在10年平均PE之下, 所以现在市场上对于泡沫的担心有点脱离实际。在目前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增加的背景下, A股大势向上的格局不会变, 还有20%到30%的上涨空间。短期内, 比如未来3个月内, 对股市来说最大的政策风险是第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第二个风险就是财政政策的调整。 (摘自:新华网2009年10月16日)

点评:弱势美元和通胀预期使得资金竞相流向股市和楼市, 也许这才是两市强势上扬的主因。问题不在于是否有资产泡沫, 而是资产泡沫何时破灭。

黄湘平:股指期货即将成为新焦点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表示, 2008年我国共有107家证券公司, 资产规模达到2887.70亿元。我国证券公司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 包括以前积聚下来的全行业2850亿元的风险都已经被化解了。他同时表示, 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 使得证券行业有不断创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创业板的开板和开市, 使资本市场出现新的增长点。创业板不仅直接产生了保荐上市、证券承销、证券经济、证券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 从发展来看, 创业板又有再造一个市场的前景。融资融券, 股指期货、国际板和国内债券市场以及QDII的扩展都将成为证券行业的新的发展机遇。股指期货即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摘自:《证券日报》2009年11月7日)

谢国忠:买房不能抗通胀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 中国楼市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喜欢“讲故事”。所谓的刚性需求, 政府保房地产, 这些都是“故事”。楼市大涨需三个因素, 一个是巨大的需求, 主要和人口挂钩;一个是人民收入大幅提高, 这个主要靠工资;还有一个则是资金链和银行的利息、信贷相关。现在中国楼市的大涨只有一个因素, 就是资金链, 完全是靠银行里的钱支撑起来的。只要银行里面还有钱, 那就什么“故事”都能讲。许多人通过购买房产来对抗通胀, 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房价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速度呢?现在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谢国忠预计, 今年四季度的时候, 房价会有一个调整, 但这不是最后的调整, 因为银行还有钱。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认为美元要贬值, 人民币要涨。如果哪一天认为人民币要贬值, 美元要涨了, 就意味着银行没钱了, 房价要大跌了。 (摘自:浙商网2009年11月5日)

陶冬:央企蜂拥进入房地产是产业空洞化的先兆

上一篇:关于台灯的广告词下一篇:三年级二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