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务虚会制度(通用9篇)
为了做好工作的规划和分析,制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建设预期目标,探讨促进和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推进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制定领导班子务虚会制度。
一、会议形式
领导班子工作交流务虚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年年初。
二、会议内容
1.由领导班子成员交流上一分管工作的主要情况,针对具体工作提出各方面需要协调与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分析研究本各项工作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进展情况,制定各项工作的具体指标。
3.针对工作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整体把握、具体分析,探讨解决办法。
三、与会人员 领导班子成员。
四、会议要求
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务虚会,在会议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达到相互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共同促进发展。
五、会务工作
采用这种方法, 模拟的相似程度与所得结论的准确性成正比, 对领导环境模拟得越相似, 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
现在, 选拔领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考察, 一种是考试。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 都属于上面所说的“模拟领导环境”的方法, 只是模拟领导环境的方法不同而已。考察是利用低级领导的工作环境来模拟高级领导的工作环境, 如用县长的工作环境来模拟市长的工作环境, 用市长的工作环境来模拟省长的工作环境, 等等, 组织部门通过观察一个人在低级领导职位上的表现来判断其是否能胜任高级领导职位;考试的模拟方法则是在试卷上列举领导职位上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组织部门用给试卷打分的方式评估候选人的领导能力。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能对领导职位的工作环境作一定程度的模拟, 但因为相似程度不高, 所以结论的准确性也不高。
能不能找到相似程度更高的模拟方法呢?我们可以把一个现实的领导职位上的各种信息, 通过信息技术快速地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在那里复制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领导环境。这样复制出的领导环境, 由于和现实的领导环境非常接近, 因此可以让处在其中的候选人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那样进行工作,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 而组织部门也就可以根据候选人的表现, 对其领导能力作出准确性相当高的结论。
为了能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选拔进领导职位, 也为了让将要走上领导职位的人积累工作经验, 应该在原来的考察、考试等环节上, 再增加一个环节:让候选人担任一定时间的“虚拟领导”。所谓“虚拟领导”, 就是指让候选人在复制的领导环境下进行工作。在担任“虚拟领导”时, 候选人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那样, 接收上级、下级发来的各种文件,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只是这些处理意见不是发到责任人那里, 而是发往上一级的组织部, 由组织部根据这些处理意见, 对候选人的领导能力作出评价, 为选拔提供依据。
这种复制领导环境的方法, 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评定候选人的领导能力、让候选人积累工作经验, 而且还能对现任领导起到激励的作用, 这是因为, 现任领导的工作与其他多个候选人的工作形成了对比, 迫使现任领导努力做到更好。
不久前, 为了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云南省罗平县在本县的林业局、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计生局、农业局、旅游局开展了名为“一周局长”的活动。所谓“一周局长”, 即是由局里的干部职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 一周一换。这种做法, 虽然锻炼了干部队伍, 但也给政府的工作造成了混乱, 因而很快就在各方的压力下中止了。如果罗平县的领导使用本文里介绍的方法, 在县里搞“虚拟局长”, 那就可以达到锻炼干部队伍的目的, 又不会给政府工作造成影响, 两全其美。
这种虚拟领导环境的方法, 不仅政府可以使用, 大专院校也可以用在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当中。复制一些领导环境, 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像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那样进行工作, 而教师则根据学生担任“虚拟领导”时所暴露出的问题, 及时进行纠正, 这样做, 既让学生提高了管理水平, 又让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
摘要:对领导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 通过观察候选人在模拟的领导环境下的表现,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此人的领导能力。采用这种方法, 模拟的相似程度与所得结论的准确性成正比。
一是团结。大家都非常珍惜共事的这段缘份,邹市长作为班长,放手支持每一位同志的工作。各位副市长也相互配合,形成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工作,我感到很舒心。
二是勤政。班子成员都能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勤奋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创新思路,开阔视野,提高了驾驭工作的能力。特别是邹市长白天调度工作、解决问题,晚上到办公室批阅文件。这种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精神,激励我们较好地做到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三是务实。我感觉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在办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上狠下功夫。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减少综合性会议,多开现场会、调度会、观摩会,每一次会议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批实质性的问题。
四是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抓工作肯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注重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在经营城市、发展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成功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的经验。
五是依法行政。工作中,不断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严格按规则、按程序办事,落实执法责任制,努力营造了规范的服务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较好地树立了政府形象。
六是廉政。一年来,我们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厉行节约,压缩开支,勤俭办一切事业,狠刹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规范公务接待应酬行为,切实做到了该花的钱一点也不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严肃廉政纪律,每一位市长,都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正是因为我们牢固地树立了团结意识、勤政意识、务实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廉政意识,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保持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全市人民群众面前形成了党和政府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也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四点:一是对有些工作缺乏深入研究探讨,进展不快。特别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克服困难,做好经营城市、管理城市、改造旧城等工作方面研究不透,力度不大。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也缺乏大胆创新。二是在廉洁自律方面把关不严,还存在参加非公务宴请的问题。三是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能按时参加市委理论组的学习,但平日忙于事务,自学时间不多,对一些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急用现学,研究不够透彻、深入;四是到部门调研、研究工作较多,下乡镇机会较少,对小城镇建设指导不够。在下步工作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更大的改进:
第一,增强学习意识,提高驾驭能力。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加强学习,是保持思想境界、工作能力与时俱进的基础。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不学习就要落伍,不学习就不能成功地开展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今后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充实自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第二,增强争创一流意识,大胆解放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必须解放思想,增强危机感,以广阔的眼界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眼界宽,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人之堑长己之智,找到解决问题发展自身的良策;眼界窄,关起门来造车,好的东西学不到,还滋长骄惰之气,失去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实现重进全国百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的目标,就必须跳出A看A,跳出(上级市)看(上级市),只有这样,进取的意志就会更加强烈,发展的道路就会更加通畅。
第三,增强求真务实的意识,狠抓责任目标落实。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为载体,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继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力争早日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经济强市。
第四,增强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要切实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要做到认真学法,严格执法,善于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并加强同人民代表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好议案、提案,不断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在xx市专门召开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xx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面临形势任务,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
大家知道,上海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上半年全市举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专门用4天半时间,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各县市区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可以说这次培训班对做好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xx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xx书记多次深入城市街道、社区、两新组织调研。xx部长在今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要求“要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形成共驻共建管理体系”。xx省的要求,xx市委的部署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上午,xxx同志传达了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我们也对应安排xx个示范县区市组织部部长都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材料我也提前作了学习,总的感觉,各地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方面热情比较高,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思考,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城市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探索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共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认真落实今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四是积极改革创新,在加强街道社区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创新完善,不断改进提升。
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各地实践,我就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两大阵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性、战略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示范市,更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思想行动自觉。
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号召全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城市改革发展,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填补了以往街道社区党建空白点,增加了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各族群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城市基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另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挑战,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城镇化进程提速,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加速转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下岗失业、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城市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必须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补齐短板、强基固本,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奋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规律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上海会议后,按照xx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调研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工作上的实质性变化和进展还不明显。作为示范点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切实加深对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解,更新观念,把握特点,找准抓手,取得新成效,当好排头兵。
(一)牢固树立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认识到了,行动才能有效跟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又再次进行强调,共有三句话。一是“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这句话高度凝练指出了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本质。二是“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是这一工程的主体架构”,这句话点明四级联动是贯穿和主导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三是“与街道社区党建相比,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极大丰富和拓展,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这句话简明扼要指出城市基层党建和街道社区党建的区别。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界定和阐释,要深刻理解把握,及时转变思路观念。
(二)正确把握新特点。从我市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功能突出。城市基层党建始终围绕形势任务要求开展,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二是组织架构立体。城市基层党建不仅有传统的市、区、街道、社区“树状”组织架构,扁平化的横向组织也在快速构建,横竖组织之间交叉互联、立体呈现。三是整体效应凸显。城市基层党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运转起来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四是共融共享共促。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城市基层党建为联结,开放共融、互联互动,共享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提高,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五是集约便捷高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信息渠道互联互通,网络互动交流、大数据挖掘利用等,推动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群众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
(三)积极展示新作为。当前正处在从街道社区党建向城市基层党建转变的关键节点,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一要大胆解放思想。着眼全域党建理念,切实转变街道社区党建思想,以系统思维来看待城市基层党建,牢固树立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观念,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适应。二要敢于攻坚克难。针对影响和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和发展的各类因素,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找实问题,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发展。三要勇于先行先试。要明确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方向,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保证各项部署安排既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又适应长期发展需求,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
三、把握目标要求,奋力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xx省明确提出,要深化探索实践,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在全市专题培训班上,xxx同志明确要求,xx作为全市示范点,通过一年努力,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街道改革要有实质性进展,一定要改;第二,互联互通、条块结合的机制要基本建立;第三,四级联动体系要完善,要真正用起来,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一定要有初步想法,至少要推。同时强调,这也是今后全市调研的重点方向。我理解,就是要适应新变化、贯彻新部署、落实新要求。
(一)稳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按照xx市委要求有序安排部署。作为示范点更要抓住机遇,适时启动街道改革工作。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经验,进一步给街道明责、赋权、增能,调整优化内设机构,一是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按照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原则上,根据实际优化机构设置,统一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抓党建专职副书记。二是推动街道职能转变。取消归并不合理职能,让街道聚焦“抓从严治党、抓基层治理主责主业。三是赋予街道相应职权。如:街道对辖区内突发事件相应的处置权、事关群众利益和重要项目的建议权、城市区域规划和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履责的督办权、相关人事任免使用及考核的建议权。这些措施大家可以研究,有些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可以先试点再推开。总的原则是,要确保街道权责对等,有职权、有能力协调各方、维护稳定、服务群众。
(二)建立互联互通条块结合机制。打造多层次、融合式组织架构,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组织连接起来、统领起来,着力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的利益共同体。一是观念上要强化共驻共建。发挥党组织的纽带作用,倡导“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共抓维护稳定、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实现互融共通、合作共赢。二是体制机制上要坚持双向用力。赋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实质性内容,坚持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管理重点企业、双向评价干部这几个有效抓手,大力推动条块结合,加强协调性协同性。三是方式方法上要落实开放共建。以组织共建、稳定联保、资源共享为纽带,采取街道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街道主动提供服务,驻区单位积极开放资源等办法,推动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整合起来、集约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三)健全系统高效联动体系。着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把四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各地党委要把关定向,履行主体责任,负责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市区党委是“一线指挥部”,要履行第一责任,负责提出思路和整体推进,推动工作落实。街道党工委是“龙头”,要履行直接责任,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抓好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要履行落实责任,负责组织动员和管理服务,落实各项任务。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四)加强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xx市坚持每年为xx名社区人员解决事业编;采用同工同酬的方式提高社区非在编工作人员待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要进一步激励广大社区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把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各地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考核等具体措施,为社区发展撑起一把“人才伞”;要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要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通道,通过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定期调岗调级等办法,让社区工作者发展有前景、进步有渠道,使他们真正安心社区、扎根社区、奉献社区。
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示范市既要有荣誉感,又要感到压力和责任,要加倍努力、勇于探索,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压得紧,任务才能落的实。城市基层党建涉及面大,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各级党委是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示范点建设成效好不好,党委和党委书记重视是关键,特别是党委书记,一定要知责履责、尽心尽责,牢牢地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大家要主动向党委书记汇报,引起重视、取得支持,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坚持协调联动,注重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有新气象新作为。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人社、民政、财政、工青妇等部门职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合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完善情况通报、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一是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学习实现常态化。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发挥一把手的导向和牵动作用,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和组织专题讲座相结合;调查研究与学习讨论相结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与参加研讨活动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在学习内容上,认真学xxx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领导的重要指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企业经济发展与上级的政策、部署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时间上,领导班子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2个小时,全年自学时间不少于200个小时;
二是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学习实现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学习档案,做到集中学习有考勤,学习内容有记载,集体研讨有记录,学习成果有检查。实施科级领导干部述学、考学制度,即:领导干部年终述职时要有述学和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情况,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把学习情况作为考察内容。出台《凤县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以多种手段把干部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今年以来,先后选调68名领导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13名党组织书记和共产党员标兵赴北京培训,59名领导干部赴河南、重庆观摩学习,举办“凤县大讲坛”5期,培训干部3000余人次,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领导干部“先审后提、先审后离”的含义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含义
根据《规定》的相关内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规定》同时指出:“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2、“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制度的具体含义
“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审计监督滞后、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进行的一种创新机制。它是在领导干部提升、离任之前,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一方面,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提升或离任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另一方面,发现存在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不得提升或离任,应当先追究其经济责任。“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带病提拔”现象,是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目前,领导干部“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制度已在军队系统展开有效实践。
二、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时机滞后
由于领导干部的任免主要由组织部门负责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则是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进行制定的,这样一来,往往是“先提后审、先离后审”,导致了审计时机的滞后。审计时机滞后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是难以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合理有效依据。先离后审虽然也可以成为组织部门考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依据,但由于领导干部已经离任或到新的岗位,审计后无法对领导干部任用产生直接影响,影响了审计的效果。二是增加了工作难度与审计风险,削弱了审计结果的效力。一方面,一些已经离开原来任职岗位的领导干部在配合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重视程度不够,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同时由于已经不在原单位任职,相关资料也难以获取,直接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与该项目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即使经过审计发现了已离任领导干部存在的经济问题,但责任落实则要由新任领导干部承担,实际执行中,新任领导干部往往不愿意接受处罚或承担责任,导致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削弱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
2、审计力量欠缺,实施被动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确立是由组织部门进行了,审计部门受组织部门委托,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委托多少,审计部门就审计多少。这样就造成了当领导干部密集调整的时候,审计任务就会十分繁重。特别是对提升使用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往往希望审计工作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给审计取证、核实工作及客观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当审计项目多、任务繁重时,审计力量欠缺的现实问题也显露出来。当前,审计人员力量与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及紧迫的时间要求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导致有的项目质量达不到要求,审计评价依据不充分,增加了审计风险。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内涵广、操作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政策水平。而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的机制、经济工作方式方法不熟悉,但相当部分审计人员从事的是财务会计、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不足,也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展开。
3、结果运用不充分
《规定》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及其处理大多还局限于部处级领导层面,有些问题的公开范围甚至更小,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干部选拔任用与审计工作不同步,审计通常都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形成了审计只是流于形式,作为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的审计结果难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造成审计结果运用的不充分。
三、领导干部“先审后提、先审后离”的意义
1、有利于前移审计关口,增强审计时效性
说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就是对“先审”还是“后审”的选择,即到底是离任前、提拔前审计还是在离任后、提拔后审计。因此,审计关口的选择对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先离后审、先提后审”往往都是在领导干部已经提拔或者离开工作岗位并完成实质性的交接之后才对其进行审计。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难以及时发现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违规、违法事实,或者虽然能够发现,但被审计对象已经离开原单位,不能达到有效的“揭露”作用。在采取“先审后提、先审后离”的方式,先对拟提拔任用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再根据审计结果和其他综合考评决定任免,能够在第一时间“揭露”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增加审计的时效性。
2、有利于发挥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审计质量
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质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先审后提、先审后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预防作用上,“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审计模式使审计关口前移,能够及早发现并纠正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提醒,提前发出预警,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其次,从揭露作用上看,“先审后提、先审后离”能够全面及时监督和揭示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为干部考核、任用发挥作用;最后,从抵御作用上看,“先审后提、先审后离”能够及时对发现的问题作出灵敏的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响应和成功的抵御,修正目标偏差,完善约束机制,提高审计质量。
3、有利于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标
1、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每月两次以上的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教育法规、学校管理经验,研究学校阶段性工作。
2、每开学初要制定学校领导班子学习计划和班子成员个人学习计划,并全面做好落实。
3、学习要做到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学校确定必学书目和自选书目,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4、领导干部要按时参加全校教职工每双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
5、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好学习笔记,带头交流学习体会、经验。
6、领导干部要自觉按上级规定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理论学习班,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①领导班子会议由校长召集,主任作会议记录。②领导班子会议在每周三下午召开,有重要事项时,也可临时召开。
③领导班子会议实行签到制度,原则上不准请假,杜绝迟到。
④每次会议有中心议题,目的明确,形成决议的坚决执行,加强会后决策的执行监督和反馈。⑤班子成员每次开会时首先汇报本部门一周以来工作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本部门下一周的工作要点。
⑥提倡班子成员对学校工作及重大问题提出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集思广益,达到共识,严禁会上不说,会后乱说。
新 民 学 校
2007年3月
领导班子会议制度
新 民 学 校
2007年3月
廉政建设工作制度
党的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
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谋求私利和不正之风。
1.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上级党委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2.经常学习党纪国法,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依法执政、依法执教,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规范行政,提高廉政和自觉性。警钟长鸣。
3.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秉公办事的良好职业道德,纠正待业不正之风。
4.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工作、生活上是否有违反政策的行为。
5.模范遵守财经纪律,不借故游山玩水、不超标准招待客人,不以任何借口滥发资金和实物。
6.建立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办事透明度,经常小深入各个部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举报箱、校务公开板,定期向教职工通报学校的重大事物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提高提高反腐斗争的能力,赢得群众的信任。
新民学校校委会 2007年3月
廉政建设工作制度
新民学校
2007年3月
民主生活会制度
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效地实施党内监督,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为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化、规范化,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根据本党支部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民主生活会应遵循的原则
1、参加会议的人员要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沟通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真心诚意帮助同志的态度;
3、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4、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从而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民主生活会应紧密围绕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要遵循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政治性和原则性,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互相监督、改进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不能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汇报工作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
二、召开时间
党内民主生活会按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两个层次进行,党内民主生活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随时召开。上半年的民主生活会一般应在四月底前召开,下半年的民主生活会一般应在十月底前召开。遇有特殊情况需延期召开的,必须报告上级党组织同意。
三、民主生活会的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2、加强领导班子和党支部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3、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情况;
4、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
5、上级指定的内容及其他重要问题。
四、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
1、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召开日期及议题,应提前三天报告上级党组织,以便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日期和议题,应提前通知到参加会议的党员,以便参加会议的同志作好准备。
2、民主生活会召开前的准备工作程序:
(1)确定中心议题。要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民主生活会的要求,联系本单位的实际,确定民主生活会的议题和需要解决的一、二个突出问题。
(2)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个别谈心,以及民主评议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由组织部门汇总。党支部可委托组织委员通过个别谈心或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3)发出会议通知。党支部应提前将确定的会期报告上级党组织,并及时通知到有关人员,做好开会准备。
(4)作好发言准备,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党员要根据议题,对照《党章》、《准则》及上级组织的要求,认真做好个人发言准备。支部成员之间应事先互相谈心、沟通情况,交换意见。
3、民主生活会召开程序:
(1)指定专人做会议记录,所有到会人员在出勤本上签到。
(2)民主生活会分别由党委、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召集和主持。主持人要说明本次民主生活会的议题、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
(3)学习上级有关文件。
(4)党支部委员、党员发言,对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成员提出批评或建议。
因故缺席的人员应提交书面发言。书面发言在会上宣读并列入会议记录。会后,主持人或由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人员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
(5)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并研究会议上提出的而又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请参加会议的上级组织领导或代表讲话。
(6)对会议进程、会议谈话做好详细记录,经支部书记签名后妥为保存。
4、民主生活会后落实阶段的程序:
(1)制订整改措施。对于党员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应在一个月内制订好整改措施,并由分工领导干部具体负责落实,主要领导加强检查督促。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重要问题,需上级组织帮助解决的,应及时向上报告;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重要问题,党组织没有及时研究解决和向上级报告的,应追究民主生活会主持人或召集人的责任。
(2)及时汇报。党委和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情况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用书面形式向上级党组织汇报。
(3)及时反馈。要用适当的方式将民主生活会的有关情况和整改措施,向党内外群众反馈,以便取得群众的监督和帮助。
五、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无故不参加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党支部的成员要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广泛听取意见,并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决不允许对提意见者实施报复,违者以违犯党纪论处。
新民学校党支部 新民学校校委会 2007年3月1日
民主生活会制度
新民学校党支部 新民学校校委会 2007年3月1日
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校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实。学校级领导班子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全局的领导水平,以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特制订如下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不断改进和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领导班子在理论学习中除了自学,还一直坚持中心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考勤,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推行重点发言人制度等。
二、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效果
在理论学习中,领导班子要把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把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等,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 领导班子要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大力推行依法治校。通过加强管理,着眼于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职工,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既符合法规的要求,又能更好地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领导班子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保证校长依法行政,书记和校长自觉按党性原则和组织原则,相互支持,团结共事,每隔一段时间就学校下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分别与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签订了责任书。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门和负责的工作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把履行责任制情况作为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每年在年终考核述职述廉中,学校都邀请教师、党风监督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代表、校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委员会成员到会,一起测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每次开民主生活会前,分别召开干部、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参加的多个座谈会,听取意见。每次开会,书记、校长都能和班子其他成员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从团结愿望出发,班子成员开展相互间的批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七、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工作
一是抓好思想作风,把党的思想路线落到实处。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路线,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确定“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指导思想;二是抓好领导作风,发扬党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传统和作风。领导班子坚持每周接待群众、接待学生制度,坚持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通报情况制度,强调多搞调查研究、多办实事好事;三是抓好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新 民 学 校 2007年3月1日
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一、现行大学组织结构与决策制度的一般模式
现代大学组织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复合的社会组织机构。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一个运转高效的行政系统; 学术系统是组织的核心功能体系,与之相辅,也需要一个运行有效的行政系统来支撑与服务学术系统的发展。 从理论上说,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大学管理效能的发挥,也决定着组织系统中领导决策的方式及制度安排。 “组织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微观的制度安排。而且这种微观的制度安排会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更高一层的制度安排。可以说,不同的组织结构往往要求不同的制度安排。 无论组织间还是在组织内,制度安排与组织结构必须相适应。 ”[2]大学组织结构从管理模式上一般包含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以及委员会制等基本形式,从中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普通高等学校一般选取直线-职能制作为大学行政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
直线-职能制是在一个组织系统内把决策指挥权与咨询执行职能分离,各行其职、各负其责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部门分工的基础之上,由校长为首的班子负责宏观决策,而微观执行则由专门性职能部门来进行,以此传达指令到基层组织机构。中国大学组织的一般运作模型为:大学党委、行政领导班子作为组织的顶层机构, 构成大学对外联络、对内管理的学校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下设各个相应的专业性职能部门,协助领导班子执行大学党务及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外事交流、后勤保障等行政事务的职能; 大学组织的二级机构是学院及分属的学系、部等实体机构,这是大学进行党的建设及实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主要业务职能的基层组织。这样的组织形态从组织机能上一般可以理解为两个层级、三个要素的大学管理决策制度。
除此之外,与行政组织体系并行的还有大学的学术管理体系与民主管理体系,分别由大学的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等代表学校的学术权力与教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力行使职能。大学学术管理与民主管理也是现代大学依法办学、依章执教的重要内容,教育部第35号令《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2014年)与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2011年)分别对其决策制度、决策内容、决策形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此不做重点阐述。
二、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的实证考察
以上大学组织结构及决策系统的构成展示了大学领导决策制度的一般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状态如何、内容与效能怎样,是探寻大学管理运转机制问题的切入点。为此,本研究从组织结构的第一层级入手, 根据获取资料的状况,选取部分样本大学的“两会”即党委常委会(注:不含党委全委会)与校长办公会的议题内容作为考察点,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大学领导决策制度及执行状况如何,决策内容是什么? 第二,大学领导决策如何形成,程序如何、参与者是谁? 第三,大学决策系统中两个层级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 大学 “两会 ”议事规则和状态 ———如何执行 ? 中国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管理工作机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学“两会”即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 为此,2014年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发布文件《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 要求 “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 ,制定全委会 、常委会 、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
笔者选取国内重点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可获取资料的情况, 按照研究样本和参照样本的分类, 抽取研究样本A大学三年的资料和参照样本10所大学一年的资料,对大学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表1数据显示,大学的“两会”会议制度作为大学领导管理机制的基本制度,承担着大学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与议事、决策的职责。 按照大学年均工作日进行统计, 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频率均次为每两周一次,一些大学把这样的会议制度写入了大学章程,成为大学管理的基本制度。 通过对部分大学实地、电话及网络的调研,大学参加“两会”的成员基本情况是:大学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是“两会”的主体成员,“两会”或为一套班子成员,也有交叉人员。 同时,党办、校办主任列席党委常委会,校纪检处长、校办副主任列席校长办公会,校长办公会也会视议题情况列请有关人员出席。
2. 大学 “两会” 议题的内容 ———研讨和决策什么? 笔者选取A大学三年的会议资料并根据会议议题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
图1、2、3分别显示,A大学2011—2013年3年间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共计81次,提交会议讨论和决策的议题273项;其中,党委常委会47次议题117项;校长办公会34次,议题156项。 从议题内容看,党委常委会研究议题频次最高的是机构与干部问题,共57项议题,占3年常委会议题的48.72% 其他议题分别是“报告、制度、方案”审议(16.24%) 重点工作汇报部署 (17.09%)、“上级会议、 文件、讲话”精神传达(11.97%)、群众路线活动(5.98%)。 校长办公会议题频次最高的是“报告、制度、方案”讨论审议, 共53项议题, 占三年办公会议题的33.97%;然后 , 按议题内 容的频率 , 依次分别 是条件保 障 (21.15% )、 人事人才工作 (15.38% )、 教育教学 工作 (12.82% )、 学生工作 (5.13% )、 对外合作 交流 (4.49%)、学科科研工作(3.85%)、其他事项(3.21%)“两会” 特别是党委常委会的议题比较充分地显示了 “三重一大”问题在党委集体决策制度中的集中体现。 如“干部问题”是常委会中一个频次很高的重要议题, 也是一个在大学范围内比较敏感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遵照严格的程序,经个人报名、公开遴选、组织考察、校内公示等程序或环节,最后上报人选由党委常委会在票决制度的基础上,由党委统一研究决定干部任命。
为客观考察大学“两会”的普遍状况,笔者也对参照样本大学的两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随机抽取 “985工程”高校T大学和“211工程”高校X大学,分别对其2013的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的议题内容统计分析,如图4、5、6、7所示,图中显示的议题内容及频次分布与研究样本A大学相似。
3. 大学 “两会 ” 议题的来源———由谁提交与参与? 大学“两会”议题提出的一般程序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议题,经由分管该领域工作的党委或行政校领导同意,然后提交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由党办、校办审定后列为“两会”会议议题,提交“两会”讨论、审议并做出决策。 笔者在考察“两会”议题内容的同时对议题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对大学管理的中心工作以及管理决策机制的决策的参与要素进行分析。
以研究样本A大学为例, 图8显示了该大学2011—2013年 “两会 ”议题的提交来源或涉及部门按议题提交来源及涉及部门频次统计,党委常委会从高往低分别是党委组织部、校领导、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党委宣传部、校工会、团委、财务处、教务处、保卫处等;校长办公会按从高往低分别为人事处、教务处基建处、资产处、财务处、科研院、学生处、研究生院校领导、后勤处、学科办、国际合作处、校企办、产业处等部门。 图8表明,“两会”会议制度的决策主体是党政班子成员, 议题提交与参与者主体是学校党组、党宣及人事、教务、科研、研究生、财务、资产、后勤等职能部门。因此,可以判定,大学“两会”议事的范围基本上限于学校组织结构的第一层级,即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构成了大学组织的领导决策系统,而大学组织结构的第二层级———学院不在此列。
事实上, 随着大学面向社会办学的日益广袤性综合性和多面性, 大学需要面对和处置的行政事务 (包括人、财、物等方面)日益繁多而复杂,仅由职能部门提交议题及方案已逐渐显现了其局限的一面,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是需要。 如哪些议题需要上会? 哪些制度、方案需要班子审议? 哪些议题在上会审议之前要经过专业论证与法规审查程序?这个问题在各个大学具体执行层面是呈现多种样态的。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普遍缺乏诸如专家论证、法律顾问、科学评估等方面的统一规范程序或制度,这影响了大学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有效性。 在就此问题对学院层面教师群体的随访中,也显示出在教职工层面上对大学决策不同程度的 “不关心”“不了解、不知情”或“无参与渠道”的普遍反映。
4. 大学学院 (系 、部 )的领导决策 ———学院在干什么?图8所展示的大学“两会”的议题内容及来源分布证明,大学组织的领导决策系统主要由第一层级校党政领导班子及其各职能部门构成,学院(系、部)处于学校行政组织结构的末级,属于大学决策的最终执行者。 那么,作为第二层级的大学学院的组织运行如何进行?
注:系列 1 为校长办公会议题频次,系列 2 为党委常委会议题频次。
学院的决策机构是学院(系、部)的党政联席会。 研究中, 笔者选取A大学下属的10个二级学院,针对其党政联席会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第一,从制度上,10个学院都建立了党政联席会制度,参加人员一般为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等学院党政领导干部。但从制度执行情况来看,规范程度不一、运行状况也不相同; 第二,从研究议题上,随机抽取6个学院2013年的会议议题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归类分析,发现6个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的问题趋同,如图9所示: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和处理的主要事务为学院的党务、行政及相关业务工作,从议题频次的分布来看,依次分别是学院党务、行政工作,学生工作, 人事、人才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校会议、 文件、讲话精神传达等,表明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运行体,负责学院的办学活动及组织运行。
三、分析与思考: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的问题探析
“现代大学的复杂化使领导决策成为影响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关键之一”[1]。 目前,我国拥有2549所大学, 各个大学起步与发展的历史不同、道路不同,办学状态更是千差万别。 但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组织,以大学党委会与大学校长办公会“两会”会议制度为主的领导决策制度无疑是所有大学决策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研究样本大学 “两会”会议制度及内容、执行现状的实证分析,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对之进行深度探析。
(一)大学党、政决策的关系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基石和根本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大学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方针、 原则、机制、规则、内容等在法令层面给予了明确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政策指导。 但在操作层面上,大学在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党委与行政在领导决策制度中的关系及“两会”议事规则的制度设计方面;而在决策程序与执行效能上,大学领导决策与学院(系、部)管理的关系仍然面临着问题。
第一,从大学“两会”研究的主要内容看,以A大学为例,图1显示:学校2011—2013年“两会”议题讨论的主题以“制度、报告、方案”讨论审议为最高频次占29.67%; 处于第二位的是机构与干 部研究与 调整 , 占22.34%;然后依次分别为人事人才工作(9.16%)、条件保障工作 (8.79%)教育教学工作 (6.59%) 上级会议、文件、讲话精神传达学习(5.13%)等。 由以上三年“两会”议题的分析而可以作出的基本判断是:A大学是一个处于快速建设发展中的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学校过去几年来党政工作的主题。 在此过程中,呈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从议题内容来看,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分别占据比例的最多的“干部”与“人事人才”议题,证明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人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与“人才”在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学校的基本条件保障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方面反映出一个建设发展中的大学的工作主线,另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国家近几年对高校在基本条件与教育教学工程的支持力度。
第二,从大学党委与行政的议事范围看,图2、3显示:两会的议题有交叉内容,但更清楚地呈现党委领导与行政议事的主要脉络。党委常委会占最多比例的议题是机构与干部研究调整问题,其次是“制度、报告、方案”的讨论审议、“上级会议、文件、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等,充分显示了学校党委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重大问题、“党管干部”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而校长办公会研究的主要议题分别是“制度、报告、方案” 讨论审议、条件保障、 人事人才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对外合作交流、科研工作等,显示了以大学校长为代表的行政领导团队在大学办学的主体任务和具体事项上发挥了核心作用。 图4、5、6、7显示的T大学与X大学 “两会”的情况也基本反映了这条主线。
第三,从大学“两会”的议事规则看,党委常委会会议的议事成员基本是党委常委班子成员,非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列席会议,基本形成了两周或三周一次会议频率、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在重大问题如干部议题中往往实行票决制,这一点突显了大学党委“集体领导”的原则。校长办公会的会议执行情况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议事成员分“行政班子”“行政班子+党委书记”“行政班子+党委常委”“行政班子+党委常委+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 等几种情况[3]。 值得提出的是,2014年由中组部、教育部联合颁布的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在第三条“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第8款中首次明确提出,“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这个条款突显了一个精神,即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领导团队,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独立法人的主体身份充分行使独立的行政办学主权,根据办学内容可确定校长办公会研究议题并独立召开决策会议。 这是国家层面的法规文件在关于如何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问题上首次提出的一个议事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在大学在党管方向的前提下校长依法独立行使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意义。这是各个大学在制定“两会”议事规则的操作办法方面具有改革意义的法规依据,也是工作的难点所在。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标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这是大学组织顶层议事决事机构的制度设计原则。 从目前大学“两会”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有几个值得研究与探索解决的问题:
1. 党委与行政的分工与协作问题 。 大学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型是大学党委突显“领导”作用而大学行政切实发挥“管理”效能。 在实践中,大学决策制度的难点在于大学党委与行政在高度一致的战略目标下的分工与整合问题,大学校长及其团队如何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法人的主体作用,是大学制定“两会”议事规则并在实际操作层面要把握的关键之处。
2. 大学 “两会” 议事规则的改革与有效补充制度。 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办学的多元主体在依法治校、 民主监督的环境下将会更加充分的显现,大学现行组织决策制度将不能充分满足新态势下的办学需求。 大学在制定“两会”议事规则的同时,必须以新的思维探讨议事制度的有效补充,完善领导决策过程中“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比如,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规范性文件科学评估机制以及调研论证、法律顾问、意见咨询、集中表决等制度或路径的研究探索,这是保证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推进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公平、效率和民主的必要内容。
3. 大学领导决策与二级学院管理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大学领导代表行政权力进行决策,学院管理同时代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因此,学院的管理只有与学校的领导决策对接才能实施,“教授治学”也需要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基础上才能得以落实,这是理论研究通常忽略而管理实践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上研究表明, 在基础层面上学院缺乏参与大学决策的机制,由此延伸的问题是:大学决策对学院管理的影响及效力如何? 大学决策与学院管理的关系如何? 大学决策的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的实现路径在哪里等,这些问题是探讨大学组织决策系统和决策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明晰的问题。
(二)大学决策系统中有关“职能部门”的问题
职能部门是大学组织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实务性行政机构, 也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在大学组织管理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大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本身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与社会方方面面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大学内部行政事务变得繁多而复杂,客观上要求学校有一套行政系统来处理大学的日常事务”[4], 这也是伯顿.R.克拉克在《学术权力》(1989)一书中提到的大学“数量增长”的进一步后果———“学术官僚机构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大学管理事务对专门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管理更加强调职能分工的重要性,因此职能部门逐渐发展成大学组织结构中日益重要的管理组织。
第一, 职能部门是大学领导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图8、9表明,大学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题来源90%以上来自于党、政各职能部门,内容涉及管理制度、教学改革、科研管理、学生事务、后期保障、条件建设、学位审议等各个方面。 职能部门作为大学办学的专门职能执行机构,参与大学领导决策的方式是通过向“两会”提交专项议题或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参与或列席相关议题的会议来行使职能。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的参谋职能机构,职能部门具有与组织决策第一层级直接对话的机制。 按照大学直线-职能制的严格意义,职能部门对第二层级的学院并不具有指挥权,但在实际行使决策执行权的过程中,职能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职能部门是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者、学校决策的发布者和执行者。职能部门作为大学连接上下的实务性职能机构,兼有连接上下的职能。 以“两会” 议题的具体内容为例, 如 “研究有关干部人选事项” “审议《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审议 《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方案》”“审议 《教职工考核办法及岗位津贴调整方案》”“审议某年度学校进人有关事宜”“讨论确定教师及专技人员岗位聘任方案” 等,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职能部门担负着专项方案的提出、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出台等职能,在提请“两会”审议通过之后,职能部门即成为相关制度、方案、办法的发布者、执行者、推广者、监督者,通过代表学校发布相关文件,向学院(系、部)及其他部门行使以上职能。 由此,在现代大学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成为大学领导决策系统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中枢机构,也形成了中国大学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一个庞大的 “中层干部现象”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特征。
所谓中层干部主要指大学行政组织系统中各职能部门的专职管理干部,也包含学校的“双肩挑”干部以及参照相应级别管理的科研平台干部,这是大学行政组织系统中担负重要职能的专门管理团队。随着大学管理复杂化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组织中行政团队的数量与承担职责的重要性均成正向比例增长大学“管理精英”团队与“学术精英”团队一样成为决定大学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两个团队之间的“区隔”与矛盾使管理的价值与效能受到严重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越来越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权掌握在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手中,一方面,这是维持大学行政系统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组织机能,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引起大学“行政化”诟病最集中的区域。
从组织模型来看,中层职能部门作为大学决策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枢组织机构,其“版块”与边界的不断加大,加剧了大学领导决策的第一层级与第二层级的区隔,使大学决策不再沿着“扁平”的结构取道 “最佳”路径,这样在实践中导致了很多问题。 按照直线职能制的理论设计,“职能部门对下级领导者和下属职能部门无权直接下命令或进行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5],但是在实际中,职能部门往往代表学校行使某方面的职权,一批中层管理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相应的行政权力,加大了大学“行政化”的文化特征。 在这样的条件下,职能部门的定位以及与二级学院的关系就是大学管理价值与效能的重要评价尺度在现有的决策制度中,如何进一步做好职能部门的功能定位,使其充分彰显专业性、参谋性、指导性、服务性的职能,构建服务型的专业化职能团队,这是大学治理体系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大学决策制度与二级学院(系、部)管理
学院作为大学的办学实体,具有专业性、学术性与行政性、科层性的多重属性,大学管理的目标和归宿最终还是落脚于学院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般遵循“自上而下”的制度决策模式,作为大学办学实体的学院(系、部)在组织决策系统中处于末级位置———最终决策的执行者。 从理论上来说,大学决策制度的要素应包含决策的利益相关者,而学院(系、部)既是承担大学教学、科研主体任务的教研实体组织,也是包含党政工团一切事务的行政单位,理应是大学决策的最大利益相关体。因此,从治理结构来说,学院在保持学院内部事务决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也应该成为大学决策系统的主体参与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大学管理重心下移”是大学组织决策制度的一种路径,同时也是大学治理的一种目标。
现行的大学管理体制中,学院处于大学组织行政决策链条的末端,既有中国大学组织的体制性“惰性因素所致,也是各个大学以及大学各个学科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果。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改革的方向来看,由“大学办学院”发展到“学院办大学”应该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路径之一。可以断言,在未来大学发展中,二级学院的治理将会成为中国大学管理问题的核心领域。 其中,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形成大学管理重心下移和推行学院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构建以学院为主体的治理结构,这是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大学在管理理念和治理结构上的同步推进。 在这个方面,有许多问题在现行的实践中没有解决。 比如, 大学在学术、评价、考核、人事、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学院下放自主权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大学领导决策制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学院自身治理体系问题由此对学院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学院治理不能完全效法大学管理。比如,作为学院最高决策机构的党政联席会的规则与效力,学院院长与书记的权力分配、协作与治衡关系, 学院治理与大学管理决策、 学院发展与职能部门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研究中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摘要:大学组织领导决策制度是大学治理体系的核心制度。从大学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会议制度来考察大学领导决策制度,可以对大学行政组织与决策系统两层级、三要素的运作机制、相互关系及管理效能进行解析,以此对大学党、政班子领导的决策职能、学校职能部门的功能定位以及大学二级学院(系、部)管理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同时提出了有待继续探索的重要视点,即大学党、政决策及与二级学院管理的对接问题、议事规则的有效补充制度、大学决策系统中“中层管理干部”的突显现象以及大学管理重心下移的基础与条件问题。
【领导班子务虚会制度】推荐阅读:
班子务虚会发言摘要05-26
学校领导班子民主评议制度07-24
翁塘小学领导班子例会制度06-21
市卫生局领导班子决策议事制度06-16
侯马市南上官幼儿园园领导班子例会制度06-12
自来水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07-27
领导班子履职07-19
新支部领导班子06-23
明确领导班子分工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