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体检工作制度(精选8篇)

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篇1

前台查对制度:

1.根据体检顾客提供个人自然信息,及时将其录入体检系统,录入后认真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2.按体检套餐检查项目进行系统录入:在相应检查项目前予以确定,完成项目录入后,按照套餐内容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

3.按照系统录入内容,填写体检单顾客个人信息,并在相应体检项目前划勾,填写完成后进行核对,确保填写准确。

4.顾客增加检查项目,接到申请单与顾客进行核对姓名,无误后将增加项目录入体检系统该顾客账号内,核对无误点击“保存”,引领顾客到收银处缴费。

5.客人体检完成后,收回体检单,再次核对,确认体检项目全部完成后,将体检单交与收银处。

检验科查对制度:

1.依体检单个人信息进行采血前核对,根据检验项目准备试管。2.血常规试管及尿标本容器,填写体检号后,与体检单再次进行核对。3.采血前,再次核对顾客姓名,无误方可采血。4.采血后,与体检单核对体检号无误方可放入试管架。

5.将检验结果输入体检系统前,核对顾客信息是否与检验标本一致,无误后方可输入。

6.输入的检验结果应与所测报告值进行核对,核对无误检查者签名,点击保存。

7.检验报告必须有上级主管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电子签名,报告方可发出。影像科检查查对制度:

1.接到陪检人员递交的体检单,核对体检单是否与本科检查项目相符。2.按照体检单呼唤并核对顾客姓名,同时询问年龄,是否与申请单一致。3.核对顾客是否按照检查要求进行准备,满足检查要求后,方可进行项目检查。4.如果单侧肢体检查,按照要求摆正体位后,再次与体检单进行体位核对,同时与顾客共同核对体位,无误后,方可进行检查。

5.将检查结果录入体检系统前,持体检单体检号与系统进行核对,无误后输入检查结果,再次将报告结果与输入内容进行核对,无误后输入操作者电子签名,点击保存。

6.上级医生必须对检查结果进行再次核对,无误后签署审核者电子签名,方可发出检查报告。

专科专项(血压、身高体重、内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体格检查查对制度:

1.持体检单进行反向查对(询问顾客姓名、年龄),核对无误,将顾客体检号及姓名填写在检测表上,嘱顾客做好检查准备。

2.测得数据及时填写在检测表该顾客栏内,并再次与仪器所测数据核对,确保准备无误。

3.持检测表与系统内顾客信息进行核对,无误后将该顾客检测数据输入体检系统,核对无误点击“保存”。

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453人, 其中男性290人, 女性163人。年龄20~40岁88人 (19%) , 41~60岁266人 (59%) , 61~87岁99 (22%) 。

1.2 方法

检查项目有:病史询问, 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心电图、胸部正位片、腹部B超 (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 、乙肝五项、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等, 女性增加妇科B超、妇科检查、宫颈刮片、乳腺彩超。检查结果由体检医院收集整理, 做出查体结论。同时提出合理的防病治病建议及措施, 反馈给个人, 从而指导工作人员有的放矢地采取保健措施。

2 结果

体检概况:在453名体检者中, 男性290名, 女性163名, 其中未检出任何疾病者92例, 占体检人数的20%;发现各类疾病患者和指标异常者361例, 占体检人数的80%, 其中男性占70%, 女性占30%, 有298人患2种或2种以上疾病, 发现各系统病症47种。

3 讨论

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篇3

【关键词】妇女;儿童;健康体检;人性化管理

妇女儿童属于特殊人群,在其健康体检中融入人性化管理措施,是保障体检顺利完成及其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妇女儿童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妇女儿童健康体检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00例妇女及100例儿童进行本次研究,100例妇女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8.92±4.31)岁;100例儿童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89±2.10)岁。按照抽签方式将200例入选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人群在体检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内容包括接受咨询、登记资料、约定时间、告知注意事项、发放及回收表格、告知结果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人性化管理措施。记录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其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措施、环境、服务态度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年龄较小儿童可由家属代为调查)及体检完成所需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人性化管理 ①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如体检中心管理制度、医师工作职责、护士工作职责等,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②根据医护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高质完成体检工作;③提供温馨舒适的体检环境,病房以暖色调为主,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待检室提供书籍、电视等物品,缓解体检人群紧张情绪;④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及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保健知识宣教,内容包括均衡营养、生长发育状态、心理行为评估、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等,宣教形式包括展板、宣传页、手册、视频等;⑤由于对院内环境不熟悉,应指派专职人员全程引导体检,使其感受到贴心服务的同时节约体检时间;⑥提供热水、毛巾、凉茶等物品,尽量满足体检人员合理需求;⑦体检过程应对患者资料严格保密,维护患者隐私,使其提高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⑧若体检指标异常需进一步复查及治疗,应主动及时为其预约复查时间,真正让患者受益;⑨体检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体检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完善体检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妇女儿童健康体检人群经不同护理服务后,两组体检过程所需时间及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体检人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体检过程所需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也随之上升,现代医学服务理念已由“生物—心理”过度为“生物—心理—社会”,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治疾病目的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服务模式。

研究表明[1],人性化服务是近年来在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新型服务模式,其内容为:医护人员进行诊治时应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患者创造有安全感的融洽就诊氛围,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温暖,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就医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不适感。因此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树立“以人為本”的服务意识,牢记“和谐奉献、优质安全”的服务宗旨,把体检客户满意度作为服务终极目标,用亲情和爱心全程全方位为体检客户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服务。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服务后,其护理满意度较低,且体检所需时间较长,服务效果并不理想;经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服务内容,研究组体检所需时间显著减少,而其满意度则显著提高,服务效果较为满意,与方惠霞[2]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健康体检主要应对的人群是健康人群,即使是在体检项目中某些指标异常,都是一次性的发现,不能根据一次检查结果即做出确定性临床诊断,提示健康体检后服务的重点在于异常指标的进一步确认及科学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因此,若健康体检指标异常时,应提出针对性的科学建议,告知其复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树立“体检一次,服务一生”的观念,提高体检人群满意度[3]。

综上所述,对妇女儿童体检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措施,可显著减少其体检所需时间,提高体检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甘小玲,陈庆瑜,刘小珍等.人性化服务模式在健康体检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 2012,5(20):164-165.

[2]方惠霞,黎瑞莲.开展人性化体检服务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 6(5):59-60.

全民健康体检工作 篇4

实施方案

一、上半年已经查村的查漏补检 1.上半年体检工作汇总比对

留守医院的人员要认真统计,上半年各村各社已体检人员名单。对照各村社需要参加体检人员名单,查找出未参加体检人员,并将这些为体检人员名单发放到各村社干部手中,安排这些人到医院免费做健康体检。2.于镇党委政府、村社干部的密切配合

要和镇党委政府、各村社干部紧密配合,左后未体检人员的通知、体检工作。

二、下半年全民健康体检方案 1.前期准备

做好要检查村社需体检人员的名备份工作。体检前的宣传动员工作,建议提前一天村社进行宣传工作。体检前针对新体检表格的培训工,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参与体检的医务人员的安排工作,估计8月雨水多,天气热建议体检安排分为4小组进行,每天下去2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社。具体安排名单如下:

第一组 樊旭涛 张亮 刘洋 姚豫 罗曦 苏洪玲 第二组 成功志 邓军 陈琼华 蒲玲 裴贝 符玲 第三组 钟基德 毛启兰 余培 余凤 宁霞 郑成良

第四组 周静 田利华 徐辉东 张梅 蒲蝶 江露 每组设组长一名,第一组由樊旭涛担任,第二组钟基德,第三组郑成良,第四组周静。每天下乡前,各组组长要拿到前往体检社的需要体检人员名单,在进行体检工作时,要和所长多进行联系,让队长或者前来体检的村民负责通知未体检的村民,下乡体检人员需带上处方签,如遇到情况比较严重的人员,就地处方,并可以适当带一些降高血压的药下乡。增强村民对健康体检的信任度。2.体检安排

具体体检时间安排工作,经过讨论后在作定夺。但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参与体检人员的培训工作,8月1日-2日。

二、资料准备工作,需要镇政府各村社人员花名册,此项工作8月1日—3日必须完成。

三、体检开始时间、8月4日正式启动下半年全民健康体检工作。3.纪律保障工作

所有人员下乡人员,在下乡当天取消一切休假,包括正常的起休。

因为下半年体检工作任务重,故此每次下乡的时候对体检工作小组工作质量和工作量必须做出硬性规定。每个小组入社时间是1天,所以对体检年作出一个强行规定,每个社必须保障在50%以上。体检工作开始后,如果遇到个人有特殊情况,必须向院长请假,取得院长同意后才行。

三、未参与体检工作人员安排

未参与下半年健康体检工作人员,负责补检上半年未体检人员的体检工作,此项工作在医院开展,每天通知一个社的人员到医院进行体检工作(最好下午),医院安排专用房间(放射科)进行。考虑到医院目前心电图机器只有两台,是否到其他医院借用一台?

此项工作由樊旭涛、周静、郑成良轮流负责,哪位通知在医院就可以全权指挥医院留守人员进行体检工作。院长要对此事进行强调,要求留守医院人员必须服从工作调配。否则在经济上作出处罚。

四、院长及其他中层干部职责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 篇5

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方可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2、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3、健康体检须到食品药品行政监管部门认定的具备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4、健康证专人专用,不得转借、涂改、倒卖,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或悬挂明显处以便群众监督;

5、在体检中凡查出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6、用人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工作中应随时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碍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疾病,及时治疗或调离,职业禁忌调离率达100%;

7、食品药品行政监管部门应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检查作为经常性监督的常规内容,督促健康体检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个人卫生制度

1、坚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被褥、勤洗换工作服、帽)。

2、仪容仪表符合要求(按规定着装、上班不带戒指、耳环、男不留长发、女发不披肩、化妆淡而大方)。

3、操作时不吸烟、工作时不做有碍服务形象的动作,如抓头发、剪指甲、掏耳朵、伸懒腰、剔牙、揉眼睛、打哈欠。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等。

4、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者必须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5、凡患有五种传染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时停止操作食品工作,进行治疗,经医生证明确已治愈无传染性后才能恢复工作。有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如流涎、肛门瘘、膀胱瘘等,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2、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须定期体检,持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

3、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五不(即:不随了吐痰,不抽烟,不用手抓食品,不对食品打喷嚏,不直接用勺尝味)。

4、洗碗池、洗菜池及时擦洗疏通,餐厅每日三擦三扫,做到清洁、舒适。

5、严格执行双墩、双刀制,生熟分开制,杜绝交叉感染。

6、餐具、茶具、炊具、灶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7、采购各种肉类,必须坚持索要检疫证件及屠宰证明等。

8、环境卫生要做到无脏、无异味,泔水桶、垃圾车、废品堆、下水道要及时处理清运,保持整洁,厕所应经常冲洗,防堵防漏。

9、各餐厅及环境卫生要执行分片包干、定人定物、责任到人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

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除残渣→ 碱水(或餐洗净)→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

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餐洗净、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将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

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6、洗刷餐饮具的水池专用,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冲洗拖布。

7、洗刷结束,要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洁卫生,无油渍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

8、定期清扫室内环境、设备,不留死角,保持清洁。

食品加工管理制度

第一条

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厨房:

1、厨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相关要求。

2、墙壁应有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应有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

4、配备有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设备设施。

凉菜间:

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摄氏度。

蛋糕间:

用于制作裱花蛋糕的操作间,应当设置空气消毒装置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更衣室及洗手、消毒水池。

第二条

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

2、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3、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行为。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服务人员应当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

第三条

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第四条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 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第五条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等工具或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六条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第七条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

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第八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

第九条

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凉菜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

3、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

4、加工凉菜的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5、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6、制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当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第十条

奶油类原料应当低温存放。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应当在10摄氏度以下或6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储存。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

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

第二条

在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第三条

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①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的。

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③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害及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是否标警示标记或中文警示语。

④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⑤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⑥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⑦进口食品是否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

⑧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五条

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

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七条

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餐饮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

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按规定开展清洁工作,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随时保持清洁。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第二条

应建立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三条

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第四条

采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再次受到污染。

第五条

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第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对象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一般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培训一次。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个体户由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组织培训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责任协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培训工作,并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考试,对成绩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按规定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方可申请开业。

消费者投诉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构筑入市商品质量安全防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时公正处理消费者投诉,特制定投诉处理制度。

第二条

本店特设立投诉处,在市消费者协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本店质检员负责承担。

第三条

质检员负责消费者投诉接待、记录、调查、处理、反馈等投诉事宜。

第四条

要认真作好投诉记录,并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店主汇报情况,主动处理投诉事件。

第五条

对于消费者投诉应登记投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名称、联系方式、投诉事件等一切与投诉事件有关的资料。

第六条

对于投诉事件,质检员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店主请示,在做出处理意见后再作处理。

第七条 对投诉者的局面答复应载明下列事项:

1、被投诉事由;

2、调查核实过程;

3、基本事由及证据;

4、责任及处理意见。

第八条

消费者投诉处理情况要定期向工商部门报告。第九条

消费者直接投诉到市消费者协会的,质检员应积极配合市消协妥善处理,不留后患。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一)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采取防臭、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二)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单独收集、密闭储存;

(三)不得将餐厨垃圾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和厕所;

(四)不得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五)不得将废弃食用油脂或者其加工产品用于食品加工和销售。

学校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篇6

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学校全体学生的健康检查。

具体内容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检查工作,视力每学期检查二次。

二、体检中对有疑问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复查,以明确诊断。

三、按照《学校卫生档案》的`要求,根据形态测量指标做好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评估。

四、根据体检结果和评估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采取统计报表形式,向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生健康检查结果。

六、采用《学生体检结果通知书》的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反馈其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发现疾病情况的信息,有利于提高保健意识和疾病矫治。

七、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对学生常见病进行矫治。

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篇7

1 系统设置功能和应用流程

功能设置有登记预约 (R) 、医生检查 (E) 、主检审核 (I) 、体检报告 (R) 、统计查询 (F) 、系统设置 (S) 、业务字典维护 (D) 、其他8个模块。

1.1 登记预约 (R)

1.1.1 体检组人员收集各单位上报的体检人员信息, 包括单位名称、人员职务、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ID号, 并运用“军字一号”门诊综合查询系统对人员信息进行确认, 无ID号人员建号。

1.1.2 导入单位人员基本信息→建体检号→根据人员类别、职级设置体检套餐→按单位打印体检指引单、检验标本条码标签。

1.1.3 体检人员报到 体检条码标签打印后护士贴管装袋并报到。

1.1.4 人员体检项目修改 部分干部有疾病需要查体检套餐外的项目或在门诊就诊、住院和其他医院查体有缺项时可加查项目和完善体检套餐。

1.1.5 人员预约修改 因部分干部有临时任务或出差, 部分检查未做完, 又超过了预约体检时间时可修改预约, 保证体检项目顺利完成。

1.2 医生检查 (E)

设置有分科医生检查、检验结果浏览、检查结果和影像浏览查。体检干部只需凭体检指引单到各专科, 就可进行相应的检查, 物理检查部分由体检医生直接将检查数据现场录入。

1.3 主检审核 (I)

系统有自动采集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功能, 初审医生根据系统提供的体检数据信息, 提出诊断和建议→终审医生再次审核体检结论、建议无误后形成体检结果→干部健康体检手册, 给出本次体检所有检验、检查数据、体检结论和提出防治建议, 并交代生活中注意事项。

1.4 体检报告 (R)

根据参检干部的体检号打印个人体检报告, 包含干部的姓名、性别、单位、体检次数、体检日期、联系电话、体检编号、ID号、体检结论并附有本次体检的所有专科体征描述和检验检查报告, 最终绘制成干部健康体检手册, 一起发放至单位和个人。

1.5 统计查询 (F)

1.5.1 统计

包括医生工作量、体检科室收入、项目组合收入、疾病统计 (按时间及多条件查询) 、按体检单位统计疾病和阳性发现、项目完成情况统计。

1.5.2 查询

包括体检单位、体检人员、体检预约、单位体检信息、个人体检信息查询、体检转住院、体检报到查询。

1.6系统设置 (S)

设置包括体检使用单位、科室、医生、中心编码范围、项目、项目组合、套餐、项目和检验对照、项目组合和检查对照、项目组合和试管对照、检验试管、指引单等设置。

1.7 业务字典维护 (D)

有项目属性字典、项目属性描述设置、疾病设置、疾病分组设置、科室对应疾病分组、科室常见疾病、科室常用小结、建议和生活指导、主检常用建议指导、恢复预约状态。

1.8 其他

有指定打印机、口令修改功能。

2 应用效果

2.1 优化干部查体工作流程, 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2.1.1 体检流程更简单、便捷 干部体检本一般使用时间是5年, 体检信息系统使用前, 体检对象要先领取干部体检本和手工体检单, 并拿着走完体检全程, 由于多种原因, 体检本未发放到体检者本人或体检本、手工体检单丢失, 造成体检流程不顺畅;采用体检信息系统后, 体检者只需体检当天来取体检袋, 根据一张体检指引单即可参加完全程体检。

2.1.2体检准备更充分, 优化了采血流程, 减少护士工作失误率 采用体检信息系统前检验标本为手工开单, 采血时护士在检验单、体检本上现场手工填写体检编号, 采血后再按分类送标本, 由于多名护士参与采血操作, 采血项目多, 出现编号重复或错误、体检速度慢、标本丢失和整理错误, 造成体检结果的不准确性。

2.1.3 体检信息准确率提高, 提高了医师的工作效率。

2.2 提高了参检干部体检意识, 体检率明显升高

2.2.1 应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 医护工作效率提高, 有更多的时间跟干部交流, 加上体检指引单上的温馨提示, 干部觉得亲切、自然, 让干部意识到体检不光是任务, 更是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1]。

2.2.2 体检扎堆、排队现象减少, 体检全程时间缩短干部体检时间比较集中, 以个人领取体检袋为体检开始时间, 以个人交体检指引单时间为结束时间, 随机统计150人次, 该信息系统应用前整个体检时间波动在2.0~3.1 h, 应用后波动在1.5~2.0 h, 时间缩短, 而且整个时间段体检秩序良好。

2.2.3干部年度体检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 参检干部看到健康体检整个流程的规范、严谨和便捷, 对自身健康有益, 由原来的被动体检变为自觉参检, 从而提高了干部参检率。

2.3 干部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更科学, 更便于干部门诊就诊或住院时医师调取体检数据应用于临床

2.3.1 本系统依托“军卫一号”与医院各检查、检验系统连接, 体检数据可自动返回体检系统, 避免了人工录入时出现的差错, 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3.2 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应用于临床 干部门诊就诊或住院时, 临床医生可查阅干部的体检结果,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3.3 统计查询功能不仅可以统计参检人员到位、未检、项目完成情况, 还可以按时间及多条件进行疾病统计查询和按体检单位统计疾病和阳性检出发现, 以查询干部个人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 督促干部及时参检,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2.3.4 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储存更系统、更科学 体检信息系统可自动保存每个干部的健康体检资料, 对体系内少数干部在本院住院或在外院完成部分或全部体检后, 可在信息系统内补录体检结果, 未完成部分体检可根据情况补检, 最后形成和批量体检人员相同体检报告, 改变了以往体检资料光是纸质保存的管理模式。健康体检资料可终生存储, 随时可调阅, 真正做到健康管理, 提高了体检者满意度。

本院预防保健科作为军队干部年度体检的组织和实施者, 建立了干部健康体检电子档案, 对体系内参检干部的健康状况有了系统的记载, 为下一步进行干部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 有针对性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

摘要:本院自主研发的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流程以及在军队年度干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应用该信息系统, 优化干部查体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参检干部体检意识, 参检率90.08%上升至99.03%;干部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更科学, 方便临床调取应用;体检数据上报更加准确、便捷。

关键词:体检信息系统,军队干部,健康体检

参考文献

[1]杨琼玉, 张艳, 刘俊, 等.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12, 10 (2) :108-109.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 篇8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3-0130-04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仍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之下,本文从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尝试论述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完善问题。

一、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健康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存在很大问题。使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缓慢甚至下降,健康公平问题突出,它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严重缺失

健康保障制度是指通过个人、集体(包括单位、集团、行业)和政府多渠道筹集基金,按约定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该基金,用于保护和增进健康支出的规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共同筹集基金,对其成员在防治疾病上出现的费用风险,实行互助共济、共同分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农村卫生制度以健康保障制度为核心,而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以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合作医疗曾惠及多数农村居民,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缓解农民医疗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医疗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政府投入及补贴与农民自愿参加相结合的方式,农民按规定缴纳费用。其实质还是把医疗保障问题定位为私人消费品。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最贫困的农民是弱势群体,事实上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保。这不仅与健康保障制度需要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一般性原则相矛盾,而且违背了健康保障制度设计需要突出的对贫困者进行转移支付以缓解不平等的原则,导致农民的健康特别是贫困农民的健康保障处于“断层带”。政府支持的不足使其难以根本解决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缺失,实际上等于提高了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疾病负担和风险,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

(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严重缺位

2006年,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而且从理论上讲,在农村健康保障领域中,公共卫生服务所具备的以预防为主降低公共健康风险的功能,由此在整个领域中占据最优先的位置。因此,政府必须行使维护公共健康安全使命这一基本职能。事实上,在现行的分级财政体制下,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主要依靠的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又力不从心,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地方政府财政吃紧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地方政府维持基本的机构运作都出现困难,根本没有财力投入农村健康保障,在农村几乎是市场化的运作。这种缺乏政府支持的市场化使全国大部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不仅供给不足,有限的卫生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现象。在现实中,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就医和护理压力日益严重,而且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医疗服务的不规范性以及道德风险导致卫生资源过度使用等问题,严重影响新型合作医疗的质量和公共政策信誉。

(三)健康保障存在很大差距

健康保障主要存在两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与卫生资源的差距,一方面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另一方面是卫生资源的差距:由于政府在较长时期内比较偏重于对城市卫生机构的投入,中国城乡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加剧。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卫生资源却仅占30%左右,而70%的国家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乡卫生资源处于“倒三角”格局。上述分析表明:农民个人疾病经济负担的比重明显高于城市人口。2.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孕产妇死亡率由2007年36.6/10万下降到2008年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7年15.3%。下降到2008年14.9%。2007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25.2/10万,农村41.3/10万;城市婴儿死亡率7.7%。农村18.6%。上述数据表明:从宏观上看2008年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城乡之间仍呈较大差距。

地区差距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应地农村健康保障形式、范围、层次、水平差异很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地区收入的差距决定了不同地区农村健康保障的差距。东部沿海属于高收入地区,这一地区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不仅个人筹资水平比较高,而且集体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尤其注重住院保险报销比例高,城市和农村健康保障制度逐步并轨。中部地区属于中等收入地区,这些地区农村健康保障的筹资和管理模式在地区间差别较大,但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家庭筹资。与高收入地区的健康保障相比,中等收入地区的风险分担能力要小得多。西部地区属于低收入地区,尽管这些地区农村的医疗需求量大,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处于中国农村健康保障中最为困难的境地。相应地,西部农村基本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安全卫生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指标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而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公共卫生指标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而且由于资金和组织资源有限,低收入地区的居民其自身发起和维持健康保障的能力最差。

二、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农民而言,和谐社会应该是没有歧视的社会,是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体面地生活并得到发展的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从农村健康保障方面看,突出地表现在农民健康保障的公平性。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农村脱贫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农村、农业和农民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现在正在成为健康中最大的弱势群体。贫困人口是农村中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卫生服务支付能力弱、卫生服务利用低的人群,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最需要保护的人群。

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收入的差距决定健康水平的差距,并由此决定了收入的差距,形成一种循环。由于不良健康状态与贫困状态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的关系,两种状态互动的后果则很有可能形成不良健康状态与家庭贫困,呈现一种恶性循环。因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仅导致贫困,也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障碍。

贫困的消除,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生产力。然而没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疾病会导致家庭更加贫困,而家庭愈加贫困的状态将导致这种不良健康状态的持续时期更长、更加恶化。要更有成效地消除贫困,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健康保障属于公共政策领域,并体现为一系列具有维护健康安全作用的制度安排。健康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健康投资,其作用不仅仅在于防范全体国民可能遭遇的公共健康风险,实现基本健康公平,而且还在于保护和提高全社会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度与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健康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乃至农村脱贫的根本保障

(二)完善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健康需求的能力;在满足本区域人群健康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人群健康需求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系统内,人类健康是判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与否的标尺。

如前所述,人的健康与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健康状态是贫困的内容,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一方面,贫困造成了人们健康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状况恶化加速了贫困化的进程,而疾病又直接导致了贫困的升级。农村贫困人口则很容易陷入健康贫困状态或者重新返回到贫困状态,即常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消极影响是广大农村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基本原因,或者说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障碍。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只有通过广泛的经济发展,才能最终消除贫困。但发展经济只是消除贫困的前提条件,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必须通过改善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重新调整对贫困人口的资源配置,大力完善使广大农民得以满足健康需求从而降低健康风险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探索真正能够预防疾病、减轻疾病带来的损失,应对灾难性后果的脱贫健康保障制度,并在扶贫中把完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作为降低健康风险的新机制。因此,完善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三)健全和完善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协调的公平公正的社会。按照公平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救困机制,贫困人口、落后地区能够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享受国家与社会的温暖。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标志。

从我国目前的条件和现状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调整重大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从健康保障看,公平社会应当是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国民健康待遇,不因民族、性别、职业等等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限制。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逐年拉大,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出发,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缩小利益差距,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不仅是保证城乡居民和谐相处的迫切要求和最基本条件,更是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是调整重大利益关系,如果把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范围外,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基本健康权利都不能得到保障的话,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一个针对广大农民的公平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就会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或者说,离开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就无法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对策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尤其是在农村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切合实际的健康保障制度,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保障农民健康。

(一)转变政府政策理念,增强农民健康意识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以防病为本、健康为目标的安全制度。完善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减少社会动荡的“稳定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要重建农村健康保障,必须转变健康理念,即由“疾病治疗”转为“预防为主”。

一方面转变政府的政策理念是关键。政府应积极探索和落实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设计与财政支持;有效地将投资前移为预防,更多地关心农民的亚健康问题,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农民提供最广泛的基本健康保障。另一方面增强农民健康意识是前提。建立以预防为核心的农村健康保障机制,还有赖于农民健康意识

的增强和自身保健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和组织部门要强化宣传,全面增强农民健康保障意识;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农村健康教育和指导的规划,开办多种形式的保健教育讲座,普及保健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运动和膳食指导,逐步培养起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一系列使农民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有益于健康发展的策略,降低农民风险因素,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的侵害。把农村健康保障事业列入当地社会规划,优化配置健康保障资源,并将建立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充分体现制度公平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特征是社会性、福利性、公平性和法制规范性等。而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只有政府积极介入到社会保障事务中才能确保社会保障基本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要求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事务,主要表现在保障对象的社会性、保障资金筹集方式的社会性以及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性等方面。政府作为农村健康保障的主导者,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村健康保障过程中的巨大功能,以保证农村健康保障资金筹集的稳定性、管理的高效性和服务的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性要求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事务,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事业通常都是非营利或微营利的,是以造福全体社会成员为宗旨的。政府作为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设者,应成为农村健康保障的筹资主体,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应成为健康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保障贫困人口的健康权和医疗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要求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事务,主要体现社会成员享有保障资源的公平性。政府作为农村健康保障产品的供给者,要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公平供给,让广大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平等的医疗权利。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规范性要求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事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二是政府的强制力也是由法律来规范的。政府作为农村健康保障的规范者,要健全、完善、规范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发挥整体效益;要加大法制化力度,完善农村健康保障相关法规体系。

(三)加大预防保健投入,重建医疗卫生体系

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健康保障,使其达到最好的健康水平,并使卫生资源在广大农民中公平分配,是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在我国,农民的卫生状况对国家稳定、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的健康保障顺序首先应是预防保健,其次是基本医疗服务,最后才是住院和大病服务。后者属于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经济成本最高的保障防线,积极预防才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主导方式。为此,政府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体系和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和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尤其是加大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村两级预防保健体系和医疗机构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健康服务的基础条件,真正使其承担起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免疫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在大力培养农村适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同时,引导、鼓励医科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增强农村卫生服务力量,并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农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预防保健医疗的需求。最后,要加快农村卫生改革步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在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实惠的卫生服务。

总之,关注农民健康,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平等获得预防保健和医疗卫生的权利,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造福农民的一项重要工程。这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青少年成长夏令营下一篇:公交卡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