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建设用地(精选8篇)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城市防洪工程作为国家安居惠民工程,有效的保障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受城市的包围式结构影响,一旦洪水积累成灾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洪水虽然属于自然灾害,但是在灾害面前,如果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便可以化险为夷。多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城市防洪建设的重要性,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时便无从下手,是我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一大败笔。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体现在防洪设备不齐全、防洪意识不强,防洪渠道损坏严重、防洪抢险能力不足等方面。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充沛)、地形地势低下(城市一般位于地形平坦地区)等方面。所以城市防洪工程必须克服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
城市防洪与防洪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防洪与防洪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建筑属于聚集扎堆的构建模式,洪水“易进难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面临的现状。由于城市建设的地势低下,雨水丰富,为城市的洪涝灾害创造了自然条件,造就了积水成灾的必然性。为此,国家成立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机构,主要针对城市内部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但是由于城市防洪技术不完善,防洪管理制度不健全,城市居民防洪意识不强,防洪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一度制约了城市防洪工程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周边的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大,造成“热岛效应”加剧,加强了城市洪涝灾害的恶化。可以说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洪涝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处于不断加剧的趋势。防洪工程建设也因为技术落后、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城市防洪与防洪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损坏严重。城市在建设和规划初期,有专门的排水网对城市积水进行有效排出,这种简单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地形的高低进行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顾及城市的美观,防洪排水渠道一度被规划到地表以下,但是地下排水措施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后期维护和管理,造成大面积排水渠道堵塞,无法完成正常的排水工作。
2、防洪工程老化与现代城市发展脱节。过去传统的防洪措施采用人工排水,以及沙堤等简单设备进行防洪,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城市的防洪需要。陈旧老化的防洪措施制约了防洪工程建设的发展,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排水。
3、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防洪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建设工程包括对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要安装防洪设备;及时梳理所有排水管道;加强城市外围河流湖泊的水循环等一系列措施。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防洪设施被损坏,不仅浪费了资金还严重威胁到汛期城市的稳定安全。
4、淡化防洪工程的重要性。由于城市防洪过程属于预防型建设,突发性较强,频繁性(经常发生)较弱,所以相关部门容易忽视其重要性,在管理时会有意淡化,不愿意作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对象。所以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时,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是目前城市防洪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城市防御洪水的工程措施
城市防洪工程主要从城市外部的蓄水(河流、湖泊)系统和城市内部的排水系统两方面进行改善和建设。蓄水系统是为了均衡城市内部的水循环,可以提供城市用水资源,排水系统是为了保障城市内部的积水及时排除,不影响城市的道路和居民的正常作息。只有当蓄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相互协调的时候,才能保证城市不受洪水的“洗礼”。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城市防御洪水的工程措施。
1、加固城市外围堤坝建设。堤坝是传统的防洪工程措施,堤坝作为城市与河流的间隔线,如果足够坚固,就可以有效的阻拦洪水向城市涌入。由于城市位置较低,所以要加固堤坝的稳定性,保证汛期到来时,堤坝能够有效的阻拦洪水。
2、加强城市外围河流的分流建设。对于有主要河流经过的大城市来说会加大城市的排水困难,河流水位一旦上升,城市内部的积水就无法排出。所以必须要加强河流的分流建设,保证在汛期时能够把城市周边河流的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内部的积水可以及时排除。
3、梳理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一般呈网状覆盖在城市每个角落。每当雨量较大的时候就会看见地面积水,说明排水系统受阻或堵塞,无法正常排水。排水系统与下水道直接相通,只要定期对下水道进行清理就可以保证排水管道畅通,从而加强排水速度和排水量。
结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遭遇的各大洪水灾害不计其数,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城市建设地处平原地区,为雨季积水创造了先天条件,所以后天必须要建立有效的防洪工程维护城市的防洪救援工作。虽然一再强调城市防洪的重要性,但是一直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防洪工程建设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全面的排水系统;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视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洪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投资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发展空间还在不断上升,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力求真正做到安居惠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叶永忱,叶婧怡.城市防洪与防洪工程规划建设问题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0月第10期
[2]刘松柏.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水运.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防洪工程,防洪效益,沙河,漯河
防洪工程经济效益是指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与有防洪工程情况下实际洪灾损失的差值。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沙河、漯河以西区域相继兴建了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孤石滩水库和泥河洼滞洪区, 修建了沙河、澧河、北汝河河道堤防, 这些工程共同组成了沙河、漯河以西区域防洪工程体系。研究分析、量化该防洪工程体系及其单个工程的防洪经济效益就是笔者要研究的课题。
1 主要依据和处理方法
依据《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 (SL 206—98) 和流量连续性原理, 采取错时段叠加的方法还原漯河控制断面洪峰流量, 并统计分析调查收集的洪灾资料, 以2008年为基准年, 分析计算出漯河以西防洪工程体系1967~2008年累计防洪经济效益以及防洪工程体系内单个工程分摊的防洪经济效益。
2 确定计算范围、控制断面、计算期、计算期起始点以前的防洪能力
2.1 计算范围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的计算范围应包括流域内建成防洪工程的各受益地区。这些地区兴建防洪工程前防洪标准较低, 洪灾频繁且严重, 兴建防洪工程后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沙河左岸在1921~1948年的28年内决口13次, 平均约5年决口2次;沙河右堤在1910~1944年的35年内决口19次, 平均约5年决口3次。以上资料表明, 在没有修建防洪工程之前, 洪灾频繁发生。自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以来, 随着泥河洼滞洪区、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孤石滩水库、河道堤防等五大防洪工程相继建成, 沙河两岸 (除1975年特大洪水外) 很少决口, 说明以上防洪工程建成并联合运用后, 河道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1]。
本次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的计算及洪灾调查只考虑漯河以西范围。另外, 由于资料有限, 仅计算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泥河洼滞洪区、河道堤防等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
2.2 控制断面
漯河是沙河、漯河以西防洪工程体系保护区的中心, 沙河、漯河水文站也是沙河、漯河以西防洪工程体系的一个总出口水文站, 因此选择漯河为控制断面。
2.3 计算期
泥河洼滞洪区工程于1955年7月竣工, 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工程分别于1959年6月及1966年8月竣工, 并相继投入运用至今, 因此, 区域防洪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期选在1967~2008年。
2.4 计算期起始点以前的防洪能力
区域计算期起始点以前的防洪能力是分析计算区域防洪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直接影响区域防洪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的结果。本次计算期起始点以前选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 那时河道上游还没有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 下游河道的初始防洪能力较低。根据文献[2]和洪灾损失调查统计资料可知, 以漯河水文站为控制断面, 其初始防洪能力取河槽安全泄量1 900 m3/s。这个数据作为致灾与不致灾的水文参数。
3 洪灾资料的选取
洪灾统计资料是分析计算防洪工程体系防洪经济效益的基础, 原则上采用归口部门的洪灾统计资料, 但限于当时的统计口径与现在进行区域防洪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所要求的统计口径不一致, 为了正确反映洪灾的实际情况, 洪灾资料主要来自文献[2,3], 漯河、平顶山两市统计年鉴, 漯河、平顶山两市防汛指挥部报灾资料等。对收集到的洪灾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划分洪涝灾害等级, 以提高资料的可靠度。
4 假定无防洪工程时洪灾损失的计算
4.1 受水库调洪影响的洪水还原计算
受水库调洪影响的洪水还原计算主要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式中:Q始, Q末为时段始、末的入库流量, m3/s;q始, q末为时段始、末的出库流量, m3/s;Δt为时段;ΔW为时段Δt内的蓄洪量, m3。
由历年实测水位及出库流量资料反推入库流量过程, 把受水库影响的洪水还原为入库洪水过程, 再依据上、下游站流量连续性原理, 对上下游相应洪水过程错时段叠加, 计算出区间洪水过程, 然后加入滞洪区分洪流量, 以计算出漯河站还原流量。
根据历史实测统计, 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之间洪水演进时间约为4~6h, 白龟山水库与漯河之间洪水演进时间约为21~22 h[4]。
由漯河站年最大流量减去错时段相应的白龟山水库下泄流量, 可计算出白龟山水库、漯河区间相应流量;由白龟山水库历年实测水位及出库流量资料, 反推相应入库流量;由白龟山水库相应入库流量减去错时段相应的昭平台水库下泄流量, 计算出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区间相应流量;由昭平台水库历年实测水位及出库流量资料, 反推相应入库流量;由昭平台水库的反推入库流量加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区间流量, 得出白龟山水库的洪水还原入库流量;根据泥河洼滞洪区历年进洪资料显示, 从1967年至2008年共有9年进洪[4], 将白龟山水库相应的洪水还原入库流量, 加上相应的白龟山水库、漯河区间流量和泥河洼滞洪区分洪流量, 得到漯河站洪水还原流量。
4.2 确定致灾洪水年
根据以上还原分析计算, 漯河站还原流量超过初始防洪能力1 900 m3/s的年份共19年。
4.3 确定成灾面积
可先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相关数据计算, 然后利用计算结果求成灾面积。成灾面积与洪水流量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洪水流量, m3/s;Q平均为洪水多年平均流量, m3/s;A为成灾面积, 万hm2;A平均为多年平均成灾面积, 万hm2。代入相关数据r=0.74。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漯河站洪水流量与成灾面积关系密切。
成灾面积A与漯河站洪水流量Q的回归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RA/Q为回归系数。代入相关数据, RA/Q=0.008 1。
成灾面积A与漯河站洪水流量Q的关系方程式为
将各致灾洪水年漯河站的还原洪水流量代入方程式, 即可求出相应成灾面积。
4.4 确定综合损失单价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大洪水和一般洪水的综合损失单价采用文献[5]的测算结果;20世纪90年代大洪水和一般洪水采用平顶山、漯河两市防汛指挥部1998年和1996年的报灾资料数据, 其综合损失单价分别为15 067元/hm2和7 851元/hm2; 2000年仍采用平顶山市、漯河市防汛指挥部的报灾资料, 其综合损失单价为36 771元/hm2和11 754元/hm2。各年代水灾综合损失单价情况见表1。
注:“75.8”特大洪水, 许昌地区有专项洪灾调查资料, 其综合损失单价为7 140元/hm2[5], 而根据文献[3], 该年综合损失单价加大50%。
4.5 直接洪灾损失计算
根据以上成灾面积和综合损失单价可计算出直接洪灾损失。其中, 1968年, 1975年, 1982年采用大洪水综合损失单价[3],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4年采用实际的综合损失单价, 其余洪灾年份均采用一般洪水综合损失单价, “75.8”特大洪水采用10 710元/hm2的综合损失单价。
4.6 间接洪灾损失计算
间接洪灾损失通常包括防洪抢险、灾民安置、疾病防治、社会安定、商贸滞缓、灾后恢复等各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不利因素所造成而又不便统计计算的损失, 是分析计算防洪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通过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来计算。但间接洪灾损失占直接洪灾损失的比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取费标准供选用, 只有参考以下数据。国外, 间接损失占直接损失的比例大致为:住宅区15%, 商业37%, 工业45 %, 公共事业10%, 公共产业34%, 农业10%, 公路25%, 铁路23%。国内, 长江三峡工程论证中, 通过对荆江地区1954年洪水的灾情调查和对洪水前后历年农业发展情况的分析计算, 不计入城镇二、三产业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内的农业间接经济损失约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8%;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在遭到1975年8月洪灾损失后, 农业生产的恢复期约为5年, 不计入城镇二、三产业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内的农业间接经济损失约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6.2%[6]。
借鉴以上国内外资料, 可仅考虑农业间接洪灾损失。但由于间接洪灾损失随着直接洪灾损失的增长而增长, 因而视灾情取用不同的比例, 本次研究所取比例在10%~25%之间。
4.7 无防洪工程洪灾损失的计算
无防洪工程的洪灾损失等于直接洪灾损失与间接洪灾损失之和。
5 有防洪工程时洪灾损失的计算
5.1 直接洪灾损失计算
5.1.1 确定实际致灾洪水年
沙河、漯河以西防洪工程体系建成后, 沙河、漯河安全泄量达到3 000 m3/s[3]。根据洪灾资料统计, 1967~2008年漯河实测流量超过安全泄量的年份有1975年, 1982年和2000年, 没有超过安全泄量的年份有1996年, 1998年和2004年, 但澧河已超过安全泄量致灾, 因此, 把1975年, 1982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4年确定为实际致灾洪水年。
5.1.2 确定实际成灾面积
实际成灾面积依据实际调查统计资料来确定。
5.1.3 综合损失单价的分析计算
计算综合损失单价采用表1数据。
5.1.4 直接洪灾损失结果
把以上实际致灾洪水年的成灾面积与综合损失单价相乘, 可得直接洪灾损失。
5.2 间接洪灾损失计算
间接洪灾损失等于直接洪灾损失与间接洪灾损失占直接洪灾损失之比的乘积。
5.3 防洪工程负效益计算
所谓负效益, 是指因兴建防洪工程而淹没和挖占的土地因失去利用机会而历年累计减少的农业净收入。本次计算只考虑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的淹没、挖占土地和泥河洼滞洪区在运用年份被淹没所引起的负效益。
5.3.1 农业净产值计算
农业净产值指标, 也就是淹没耕地每年平均损失的指标。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均在平顶山市行政区内, 根据《平顶山志》提供的调查资料, 选取1986年为调查年, 经换算得出1986年的农业净产值为2 552.55元/ (hm2·a) 。非调查年的平均损失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 一般损失增长率为3%[4], 换算公式为
式中:PF为非调查年土地面积平均损失;PD为调查年土地面积平均损失;n为调查年前后的年数 (调查年以后为正, 以前为负) 。
5.3.2 白龟山水库防洪工程负效益计算
白龟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其防洪高水位为105.22 m, 相应库容为4.675 0亿m3;正常蓄水位为103.00 m, 相应库容为3.018 6亿m3;防洪限制水位为101.00 m, 相应库容为1.856 5亿m3;死水位为97.5 m, 相应库容为0.662 4亿m3;纯防洪库容V纯防=1.656 4亿m3;纯兴利库容V纯兴=1.194 1亿m3;防洪兴利重叠库容V重=1.162 1亿m3;防洪分摊重叠库容V重防=0.675 3亿m3;死库容V死=0.662 4亿m3。其防洪分摊系数r防可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得到白龟山水库防洪分摊系数值为0.498 8。
白龟山水库工程104.00 m高程以下淹没和挖占土地0.562 6万hm2, 防洪分摊土地0.280 6万hm2。每年的种植净效益乘以防洪分摊淹没挖占土地面积得到白龟山水库防洪工程负效益。
5.3.3 昭平台水库防洪工程负效益计算
昭平台水库是集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为一体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按库容比例对淹没、挖占的耕地进行防洪与兴利分摊。其防洪高水位174.66 m, 相应库容4.185 3亿m3;正常蓄水位174.00 m, 相应库容3.939 1亿m3;防洪限制水位167.00 m, 相应库容1.787 2亿m3;死水位159.00 m, 相应库容0.358 2亿m3;纯防洪库容V纯防=0.246 2亿m3;纯兴利库容V纯兴=1.429 0亿m3;防洪兴利重叠库容V重=2.151 9亿m3;防洪分摊重叠库容V重防=0.316 3亿m3;死库容V死=0.358 2亿m3。其防洪分摊系数的计算公式同白龟山水库, 计算结果为r防=0.134 4。昭平台水库工程淹没和挖占土地0.235 9万hm2, 防洪分摊淹没、挖占土地0.031 7万hm2。每年的种植净效益乘以防洪分摊淹没挖占土地面积, 就得到昭平台水库防洪工程负效益。
5.3.4 泥河洼滞洪区负效益计算
泥河洼滞洪区在漯河市行政区, 自1967至2008年共有9年启用分洪。泥河洼滞洪区负效益计算, 1982年以前采用文献[3]的数据, 将区内实际洪灾淹没损失作为负效益;1998年滞洪资料不全, 根据其最大进洪流量, 参考2004年数据确定其淹没的耕地面积;2000年根据其最高滞洪水位和淹没耕地关系, 确定淹没的耕地面积; 2004年根据泥河洼滞洪区的滞洪水位与淹没面积关系而得淹没耕地面积。而各年综合损失单价通过漯河当年实际调查数据而得。
5.4 有防洪工程体系的洪灾损失计算
从以上洪灾年的直接、间接损失及历年的防洪负效益, 可计算出有防洪工程体系的总洪灾损失。
6 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分析计算
由以上2种情况下的洪灾损失, 可逐年计算出防洪工程防洪经济效益, 其累计年效益为整个防洪工程体系的总效益, 见表2。
注:有防洪工程的洪灾损失包含了防洪工程挖压占地造成的负效益。
因综合损失单价以当年物价为准, 为了消除价格差异, 统一计算口径, 本文将2008年确定为基准年, 利用河南省及平顶山市统计局提供的物价指数, 根据折算公式P基=P当×I基/I当 (P基为基准年价格, P当为当年价格, I基为基准年物价指数, I当为当年物价指数) 进行计算。把当年价格的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换算为基准年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经济效益, 最终得出该防洪工程体系总的防洪经济效益为727.43亿元。
7 单个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泥河洼滞洪区、河道堤防各自在防洪工程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将求得的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经济效益, 根据各工程实际抗御的洪峰流量及在此洪峰流量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洪灾经济损失, 在上述各工程之间进行分摊, 具体情况为:防洪工程体系总经济效益为727.43亿元 (按2008年价格) , 多年平均效益为17.31亿元;昭平台水库应分摊的防洪经济效益为221.87亿元, 多年平均效益为5. 28亿元;白龟山水库应分摊的防洪经济效益为230.30亿元, 多年平均效益为5.48亿元;泥河洼滞洪区应分摊的防洪经济效益为41.61亿元, 多年平均效益为0.99亿元;河道堤防应分摊的防洪经济效益为233.65亿元, 多年平均效益为5.56亿元。
8 结 语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 把受水库调洪影响的洪水还原, 得出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的入库洪水过程, 再利用流量连续性原理错时段叠加, 用还原入库流量置换出库流量, 计算出漯河站还原流量。通过分析研究和量化计算, 充分证明沙河、漯河以西区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沙河昭平台、白龟山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要点报告[R].郑州: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1981.
[2]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沙河区域防洪规划要点报告 (漯河以上) [R].郑州: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1963.
[3]吴天镛.中国水旱灾害专著系列:河南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8.
[4]河南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河南省防汛简明手册[M].郑州:河南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1994.
[5]徐英三.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淮河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
关键词:质量建设 质量控制 措施办法
一、前期工作中抓好质量應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质量监控人员,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为质量控制做好组织准备。根据招标技术规范,制订质量检查实施办法,与各作业队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状,并落实了奖惩措施,在接受建设、监理、质监单位监督检查的同时,为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做好准备。
2、择优选择承包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确保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在工程实施阶段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施工招标,认真审核投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案能否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作为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在此前提下以合理报价择优选择承包商。
3、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为按设计要求施工打好基础。主体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熟读图纸、规范往往会发现各种对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在设计交底会议中得到研究与处理。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参加,通过会议磋商使各方明确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参数,经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图纸、设计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澄清歧意,最终形成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纪要,指导工程施工。
二、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机构
1.建立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施工单位与工程质量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其活动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工程质量。强有力的项目部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高效、多能的项目经理部显得非常重要。根据项目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择优选用技术能力高、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提高工作效率;项目部要成立必要的下属机构,确定以项目总工为首,技术科、质检科、财务科和实验室为辅的技术管理系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总工为首、专职质检员为主、以质检员和施工员为骨干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完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实行逐级检查逐级签字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
三、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
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技能训练,严格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并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作业环境,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严格管理项目部成员,明确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务。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成员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项目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形成有效的内部团队机制,使项目部能够高效运转。
四、 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搞好施工现场管理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重点,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控制好工序质量就是应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实施监督操作,设置工序质量检查控制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应实施重点控制,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的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每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而要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就是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制定有利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完善现场检查的验收程序,自觉接受监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从单元工程质量控制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目的。
五、 严把控制好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关
原材料、半成品是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也就形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材料的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然后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管上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及时掌握材料的价格变化、供货能力等信息,选择信誉好的供货厂家,取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材料的存放,对用量大、进货渠道畅通的材料,可定期进料;对用量较少供货紧张的材料,适当多进或一次进足,确保不误工需。进场材料要求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化验单,质量人员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严把进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六、施工设备的精心准备重要性
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及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选用施工机械,使设备性能和工程要求相符。施工期间,注重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使机械设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使用,并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做到人、机之间的合理搭配,减少设备的空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七、 施工地理环境的管理
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它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作业环境等内容。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环境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用预测预防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的控制,应根据工程要求,分析基地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如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控制方案;对天气方面水利条件,应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的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
要保证黄河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还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将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合起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共同保证工程质量。
防洪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土质、水文、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如使用土质的差异将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防洪质量隐患。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赵星.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水平[J].土木工程,2009,12.
1前言
近年,控导整修、险工改建、黄河标准化堤防等防洪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使许多水毁和常年失修工程得到了及时恢复和整修加固,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水平明显改善。
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效之关键,而工程造价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方都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初期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算细账,控制的目的不够理想,在一些特殊项目上甚至出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2造成工程造价“三超”的基本原因
2.1一些匆忙上马的新建工程,如汛前应急加固项目,由于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标准估计不足,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展经常发生,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造成资金缺口。同时,也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程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投资方和承包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2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有2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有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有5%~35%.很显然,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设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采用增加钢筋含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
2.3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些承包方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虚报、多报工程价款时有发生。监理方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予以高度重视,但有些监理单位对造价的控制相对薄弱,这也是工程造价超计划的一个原因。
3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作为投资方要加强管理,力求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技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3.1项目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对拟建项目的各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的投资估算,它是工程建设中在各阶段预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依据。在投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科学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以及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必须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3.2设计阶段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采用优化设计,经济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推行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成本节约相结合办法,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节约成本设计者给予一定比例分成,从而鼓励设计者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现象。
(2)进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方案的竞标,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最佳设计方案。为了克服一些设计人员不精心计算,增大概算基数,增加投资,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在设计中对每个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核算。
(3)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设计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掌握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原则、各项经济指标,方案的比选,把初步设计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其限额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个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上。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经济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3.3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定价程序是我国用法律方式规定的一种定价方式,是由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人进行报价竞争,中标人中标后与招标人通过谈判签订合同,以合同价格为建设工程价格的定价方式,这种定价方式属于市场调节价,也是企业
自主定价。因此,严格衡量和审定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水利工程招标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也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在本阶段建设方必须做到:(1)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熟悉投标人工程投标报价的形成和计算方法,防止施工质量差、财务状况差、信誉差的施工单位参加投标;(2)建设方对项目的合理低价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3)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格式要规范、文字要严谨,避免留下日后扯皮、索赔的伏笔,以利于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工作。
3.4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建设方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杜绝投资浪费。
(1)加强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与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勘察设计工作不够,以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招标文件中没有考虑或估算不准确的工程量,因而不得不改变施工项目或增减工程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如自然或社会原因引起的停工或工期拖延等等。工程量变更有可能会使项目投资超出原来的预算投资,所以必须严格予以控制。
(2)加强工程结算的控制与管理。工程结算的控制与管理,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核对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工程是否经验收合格。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工程结算;其次,应按规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三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进行验收、签证;四是按图核实工程数量,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五是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的设计图纸、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六是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标规定的计价原则执行。
3.5竣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竣工决算是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项目法人办理工程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3.6后评估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工程后评估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的一种延伸,通过系统地对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误的教训,为今后同类项目的决策提供参照和分析依据。
4结束语
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建成。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了建成以来首次较大洪水的考验,通过精细调度、科学调控,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汛后,三峡水库首次实现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的目标,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作用。
一、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1.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
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出现时间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果气象异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暴雨量大、历时长,则导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防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干堤进行全面加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长江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城陵矶以上干流和洞庭湖的汇合洪峰流量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均超过100000m3/s,而目前上荆江的安全泄量为60000—68000m3/s、城陵矶附近约60000m3/s、汉口约70000m3/s、湖口约80000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三峡工程兴建前,荆江河段如果遇1860年或1870年型洪水,运用现有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后,尚有30000—35000m3/s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不论荆江南溃还是北溃,均将淹没大片农田和村镇,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特别是北溃还将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
(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实施计划分洪十分困难,一旦分洪损失大;湖区及支流堤防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堤防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落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2.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m3,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荆江地区若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水库拦蓄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0m,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0m,从而保证荆江河段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由于水库拦蓄、清水下泄,使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可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洞庭湖的调蓄寿命。
(2)城陵矶附近地区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上游洪水,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若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型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
(3)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此外,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除了原有的蓄滞洪区容量外,增加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221.5亿m3,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二、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及调度实践
1.汛情特点
(1)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后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主汛期发生了4次相对集中的强降雨阶段,且持续时间长,强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移动。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6月16—24日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位于信江和抚河一带;7月8—15日主雨区略有北抬,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7月15—25日强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渠江;8月12—25日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各阶段最大暴雨中心日雨量均超过250mm,如鄱阳湖进贤站6月19日雨量达329mm,7月8日安庆站雨量达291mm、鄂东北英山站雨量达287mm,嘉陵江通江站7月16日雨量达277mm, 8月18日岷江杨柳坪站雨量达254mm。
(2)汛情来势猛、范围广。主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仅统计上述4次集中性强降雨阶段,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39.8万、46.3万、61.4万和69.1万km2;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7.1万、10.1万、6.5万和2.6万km2。与历史同期降雨量相比,6—8月长江流域偏多1成,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6月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多,7月长江下游干流偏多约1.6倍、长江中游干流和汉江分别偏多6—7成、嘉陵江偏多3成,8月岷沱江、汉江和长江下游干流分别偏多约2—3成。受强降雨过程影响,长江流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涨水过程。
(3)洪水涨幅大、超警多。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大部江段和抚河、信江、嘉陵江、汉江等多条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均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且水位涨势迅猛。鄱阳湖水系昌江渡峰坑站最大日涨幅5.41m,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4.25m;干流寸滩站7月19日24小时水位涨幅近5m,从接近警戒水位到超过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库水位最大日涨幅4.06m,最大日拦蓄洪水量24.68亿m3;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水位最大日涨幅11.39m,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汉江干流白河站水位最大日涨幅12.46m,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流量从4610m3/s猛增到21400m3/s。
(4)洪灾类型多、损失重。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类型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山洪灾害数百起,大量县(市)城受淹,洪灾损失惨重。
2.调度实践
(1)优化调度方案。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以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中下游用水等各方面都对三峡水库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方案》在防洪调度方面,考虑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调度的方式,重点是防御荆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高,难以适应中下游地区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拟订荆江与城陵矶不同补偿方式以及分析其对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保证枢纽大坝安全和不降低荆江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
《方案》提出的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m3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库容约56.5亿m3,用于城陵矶地区防洪,相应库水位为155.0m;第二部分库容125.8亿m3,用于荆江地区防洪补偿,相应库水位为171.0m;第三部分库容约39.2亿m3,用于防御荆江特大洪水。在遇到三峡上游来水不很大而城陵矶附近(主要是洞庭湖)来水较大,迫切需要三峡水库拦洪以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运用预留的56.5亿m3防洪库容(库水位145—155m),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水位34.4m(保证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在运用上,首先用第一部分防洪库容调蓄洪水,按控制城陵矶水位不超过34.4m进行调度;蓄水155m后,即不再考虑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要求,改按只考虑荆江地区的防洪补偿要求调度;蓄水171.0m后,则按遭遇特大洪水时荆江河段在分蓄洪措施配合下安全行洪进行调度。
(2)实际调度运行。2010年汛期,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实践,即“当长江上游发生中小洪水,根据实时雨水情和预测预报,在三峡水库尚不需实施对荆江或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时,三峡水库可以相机进行调洪运用。”
为应对主汛期长江洪水,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拦洪调度,累计拦洪230多亿m3。其中,7月20—22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m3/s,通过控制下泄流量,为下游防洪削峰约30000m3/s,库水位迅速上涨,22日19时上升至158m,拦蓄洪水约73亿m3。
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160.2m。9月30日8时蓄水位为162.55m,10月10日8时蓄至168.85m,10月16日6时库水位达到了前两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72.8m,10月26日9时首次蓄水至175m。本次175m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做好充分准备,蓄水过程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
(3)调度效果与效益分析。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不仅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
在防洪方面,有效避免了长江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比如,7月20日8时,三峡迎来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70000m3/s,长江防总通过滚动会商、精细调度,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0000 m3/s,削减洪峰流量30000m3/s,削峰40%以上,从而降低长江中游干流沿线水位0.45—2.55m,使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警戒水位,中下游干流堤防无一处险情发生,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蓄峰,这次洪水过程将使沙市和城陵矶的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沿线需要调配大量人员巡堤查险,防洪的压力、消耗与风险将明显增大。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库拦蓄洪水期间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161.01m,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与同期相比,6—8月三峡水库增加发电量30多亿kwh。
在航运方面,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 /s,分两次疏散了积压在三峡至葛洲坝之间的中小船舶,仅7月31日8时—8月1日20时,就疏散了滞留在三峡河段的船只500条(艘),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稳定了船员情绪。
在水库提前蓄水和对中下游补水方面,2010年9月10日提前蓄水,保障了10月底成功蓄水至175m目标的实现,水库具备了枯期为中下游补水165.5亿m3的能力。10月26日蓄水至175m后,自12月下旬开始加大出流,对长江中下游实施补水,截至2011年2月底,共向下游补水约70亿m3。由于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成,对保证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用水需求、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畅通、抵制咸潮入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长江防总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洪水的科学精细调度,较大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2010年三峡防洪调度合理兼顾了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这一有益尝试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m,表明三峡工程将会按照规划发挥其综合效益。三、三峡水库调度相关问题探讨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化调度。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调度的深化、优化、精细化研究至关重要。
1.入库洪水与动库容调洪
三峡水库动、静库容调洪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但水库建成后,楔形库容是客观的,在今后的水库调度中应积极完善三峡入库洪水动库容调洪计算模型。入库洪水过程线由回水末端的入库洪水与区间洪水两部分组成,应进一步增加对区间洪水的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水库洪水资料。
水库调洪计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坝址洪水静库容法和入库洪水动库容法。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相比,具有洪峰峰值增大、出现时间提前、洪量集中等特点。动库容能较好地反映洪水进入水库后蓄水量的实际情况,但动库容除与库区河道地形有关外,还与入库洪水类型及组成、调度方式、坝前水位、水库特性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复杂。
以往对动、静库容调洪的研究说明,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时虽然三峡水库的动库容拦洪量小于静库容拦洪量,但枝城的最大流量百年一遇洪水时均为56700m3/s,千年一遇洪水时均小于80000 m3/s,且三峡最高水位控制在175m。亦即三峡水库221.5亿m3防洪库容是偏安全的,即使采用动库容调洪,也能够达到规划制定的防洪要求,从而满足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体系的需要。
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立三峡水库MIKE11水动力学预报调度模型,模型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模拟库区水面线的变化来实现动库容的调洪计算。在2010年三峡水库运用的实践中,对动、静库容调洪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成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动、静库容调洪具有较好的精度,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如要进一步分析水库调度后库区水面线的实际情况,则需要采取动库容调洪方法。因此今后还需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库容调洪模型,并考虑适当增加入库控制站,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入库洪水资料。
2.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泥沙冲淤及回水的影响
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的减少对减轻库尾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有较大作用。但水库蓄水也会相对增加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特别是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的水库蓄水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持续加强观测。
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在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尚未受三峡水库壅水影响,属自然条件下的演变。
试验性蓄水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较小。2008年9月—2010年6月,全河段淤积泥沙295万m3,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朝天门以下河段;2010年6月11日—9月5日,全河段淤积泥沙244.6万m3,从冲淤分布来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分别淤积泥沙127.9万m3、131.7万m3,嘉陵江段则冲刷泥沙15.0万m3。
据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的观测资料分析,当三峡坝前水位低于160m时,寸滩以上库段基本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9月中旬—10月中旬重庆主城区河段仍然保持较强的走沙能力,泥沙主要淤积在清溪场以下库段;汛后当三峡坝前水位超过160m时,壅水逐渐影响到主城区河段,特别是当坝前水位超过162m时,朝天门以上河段受壅水影响明显。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重庆主城区河段天然情况下汛后河床冲刷较为集中的规律则因水库充蓄、水位壅高、流速减缓而改变,河床也由天然情况下的冲刷转为以淤积为主,汛后的河道冲刷期相应后移至汛前库水位的消落期。
由于目前泥沙观测时间尚短,对于库尾局部淤积碍航规律还需进一步观测验证。从数学模型分析结果看,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还应注意水库蓄水方式,尽可能增加汛后走沙的时间。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将减少更多,库尾段(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情况将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变动回水区洪水位也将明显降低。
3.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
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对城陵矶补偿预留的防洪库容还有条件进一步增加。
2010年汛期,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现实需求,三峡水库5次拦蓄洪水,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虽然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尚未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34.4m进行防洪补偿调度,但从控制调度过程和效果看,兼顾对城陵矶的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是现实可行的。
三峡水库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只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对不同地区补偿的库容,拟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在现阶段长江水文预报技术水平基础上,可以做到既不影响荆江地区设定的防洪标准,又可进一步降低城陵矶的洪水位。
实施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几率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库区泥沙淤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城陵矶水位超过34.4m的年份较多地出现在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分别为1954、1996、1998、1999、2002年),经对20世纪以来的洪水年份进行还原后推算,按城陵矶(莲花塘)水位34.4m为控制补偿调度,三峡水库平均约10年运用1次。分析表明,三峡水库采用对荆江或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对库区泥沙的淤积差别很小。
鉴于上游已建和在建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使得三峡入库泥沙减少,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越来越大等情况,在既保证荆江河段防洪目标的实现,又不增加库区淹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潜力,在长江中下游遇到大洪水,中下游防洪形势较为严峻时,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推算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2—3天的水位误差基本上在厘米级,并可通过滚动预报和分析不断进行校验修正,为三峡水库高效发挥控泄作用、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洪效果提供了保障,使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达到了比较精细的程度。从现阶段各控制站水文预报的技术水平保障看,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也是可行的。今后,应结合上游水库的不断建成,深入研究对城陵矶补偿的控制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扩大第一部分防洪库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对一般洪水调度水库蓄水几率增加后的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的冲刷问题。
4.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
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不断增加,水库蓄水与防洪以及水库群之间的蓄水矛盾会加大,为此,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及行政两方面协调水库防洪与蓄水、三峡水库蓄水与上游水库蓄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获得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
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的上游水库主要为有防洪任务水库,同步蓄水库容目前为20.1亿m3,2013年溪洛渡、向家坝投运后将达66.6亿m3。遇上游发生枯水水情,估算上游其他水库还将增加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21.0亿m3。按不利的来水情况考虑,2013年上游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分别为41.1亿m3、87.6亿m3。
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对上游水库防御本支流洪水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预留的防洪库容做了整体安排,总规模300多亿m3。为协调水库群汛后蓄水与防洪调度,防洪规划提出上游水库以拦蓄洪水基流的方式配合三峡拦洪,也就是防洪库容分期预留,水库在7—8月可开始逐步蓄水。在金沙江下游4梯级及上游其他支流水库的调度运行设计时,各水库按9月底以前完成蓄水任务来设计水库运行方式。
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当水库群具有一定规模后,水库兴利蓄水与防洪、下游用水需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抓紧进行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方式的研究。受来水、工程建成下闸蓄水等多方面影响,每年的汛末蓄水量都在变化,为协调上、下游水库蓄水关系,需要尽快建立信息通报渠道,为三峡水库做好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有效利用好长江水资源,需尽快建立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控制性枢纽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
5.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三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与拦沙后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情会带来影响,清水下泄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中下游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与研究,当前应关注水库蓄水对中下游特别是两湖的影响。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入海总水量没有改变,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中下游9—1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较建库前减小,12月至次年5月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尤以最枯季节增幅较大。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增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因水库蓄水及荆江河道冲刷影响,致荆南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
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和10月,拦蓄水量相对较大,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较天然情况降低。如遇来水偏少年份,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将更加突出,同时,干流水位降低导致两湖出流加快,相应湖区水位下降,使得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枯水时段延长。
随着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拦截大部分泥沙,三峡水库出库泥沙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期、长河段的冲刷,冲刷强度从上段向下段逐步发展。由于中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各个时期冲淤程度不同,各河段泄流能力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必将相应引起水位的变化。
四、建议
1.加强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鉴于上游来水来沙、坝下游河道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等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加之三峡工程对防洪、河道、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不断地深入认知,因此,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专门监测和分析工作,不断深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江湖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加强三峡水库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研究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遇特殊干旱年份对中下游用水和长江口段压咸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不够,今后随着长江流域内用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量的增加,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各方面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应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并研究缓解此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
3.加强三峡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研究
优化和完善水库群统一调度方案,加强中长期径流预报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技术研究,合理安排上游干支流水库群的蓄、泄水时机,充分发挥上游干支流水库群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作用和整体综合效益。
4.建立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保障机制和政策
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将增强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拓展流域综合效益,建议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应急机制和补偿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促进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保障机制和政策,确保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为实现城市防洪风险能力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现将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调研汇报如下:
一、城市现状及发展规划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支流邵水中游,地处东径110°30′~112°05′与北纬26°50′~27°28′之间,是通往我国东南地区和云、贵等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县城位于两市镇,城区现由10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组成,现有人口13.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7万人、农业人口2.88万人,已建城区面积12.98km2,已基本形成以原材料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化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为主的工业企业及工业品、五金、包装、药材、眼镜、木材、农贸七大专业市场的工业、商业城市。2008年末,工农业总产值16031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6649万元、农业总产值3663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89万元。规划到设计水平年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7.7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5km2,工农业总产值达35.7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0.75亿元,邵东县城将逐步建成湘中南地区的小商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商贸旅游城市。
二、防洪现状和前期工作情况
1、防洪现状
1)城市防洪工程标准低,抗洪能力仅2~3年一遇,与邵东县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2)治涝工程设施缺乏,城区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3)规划河段内阻水建筑较多,侵占河道过水断面,且人为设障,往河道内倾倒垃圾、废渣现象较普遍,造成河道淤塞,且河道呈蛇形弯曲,坡降较少,水流速度慢,行洪不畅。
4)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水位抬升。
5)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的现代化的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2、前期工作情况
针对城区当前防洪治涝工程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邵东县委、县政府极为关注,于2002年决策实施县城防洪工程项目。
1)2003年1月,邵东县水利水电局委托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邵东县城城市防洪规划报告》,通过邵阳市水利局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
2)2003年5月,由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完成的《湖南省四水治理邵东县城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通过了湖南省水利厅审查。
3)2004年1月,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完成的《湖南省山丘区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将该县城列入了设计范围。
4)2005年7月,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湖南省山丘区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利用亚行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8月,通过湖南省水利厅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
5)2006年8月,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湖南省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利用亚行贷款初步设计报告》,并通过湖南省水利厅审查并提
出了审查意见。
7)2009年4月,邵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湖南省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利用亚行贷款技施设计报告》。
8)2009年10月,由湖南省山区城市防洪亚行贷款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施工招标代理。
现已经完成了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招标,由于资金缺口大,征地拆迁实施进度滞后,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三、工程总投资
工程静态总投资12243.82万元人民币,工程动态总投资 12973.98万元人民币。其中外资 558.16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3806.65万元),内资 9162.26万元。第一年投资:3645.28万元,第二年投资:3972.48万元,第三年投资:3684.66万元,第四年投资:1673.56万元。
该项目经济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4.2%大于12%,经济效益费用比1.21大于1,国内投资部分收益率为16.7%大于12%,经济效益费用比1.39大于1,表明工程各项经济指标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分为三个独立封闭的防洪保护圈:两市塘保护圈防洪堤长6.25637km,兴隆保护圈防洪堤长3.01063km,梅岭保护圈防洪堤长
2.1964km。施工总工期为30个月。
主体建筑工程量:
土方开挖230102m3、土方填筑649750m3、拆除浆砌石2130m3、浆砌石17822.47m3、砼及钢筋砼47049.29m3、压占地931.53亩。
外资支付比例:
土建部分外资支付比例为55%,设备费外资支付比例为100%,设备安装费、临时工程外资支付比例为55%。美元汇率:1美元=6.82元人民币。
四、工程建设筹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工程总投资中的外资 44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万元),由按亚行贷款模式湖南省财政转贷给邵东县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组织机构,以后由县人民政府财政还贷;
工程总投资中的内资 9162.26万元,全部由地方人民政府自筹解决。
1、本级财政拨款。
由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一般是按照“吃饭-稳定-建设”的顺序安排的,被划入湖南中西部地区的县财政捉襟见肘,满足“吃饭”尚有难度,更谈不上拿出钱来搞建设;
2、土地批租收入
土地批租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影响。一方面土地批租收入用途面临的诸多限制使其可用于还债的部分不多。土地拍卖收入中仅有左右能够进财政金库。另一方面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中央政府对土地的控制政策也限制了土地开发数量。调查中发现,县城市周边的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完毕。此外,土地价格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形势变动影响较大,从长期看,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偿债来源。
3、城建维护费和防洪保安专项基金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这两部分资金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但在使用上,这类资金具有定向性强、主要用于维持已建成设施运营的特点,不能成为筹资来源的主渠道。其中防洪保安资金每年只能解决60万元。
4、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搭建筹资平台
由城建投公司向商业银行贷款,对于无明显直接经济收入的项目,只有社会效益的城市防洪工程,以及地方水利系统企事业单位抵押物瓶颈问题,贷款难以实施。
5、水利工程国家财政投资
虽然现在水利政策的调整,挤进亚行贷款的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进入国家财政水利投资项目库。但由于投资周期长,不能有效解决工程筹资问题。
五、请求
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对该项目所需要的巨额县级配套资金:九千多万元,无法筹集到位,资金缺口问题十分突出。为按期完成工程建设,请求酌情安排部分资金。
洪水是指因气候等自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造成河道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快速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其灾害后果也越严重, 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损失。而且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 影响古迹、风景区等脆弱的社会环境, 阻碍经济发展, 甚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防洪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水利专业人员要详细了解防洪规划的相关专业知识, 实现对防洪规划指导作用。
2 防洪规划及建设目标
针对某区域河段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总体防控计划称为防洪规划, 规划涉及该流域自然特性、流域规划等综合安排, 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规划内容包括目标、原则、防洪措施部署以及相应非工程措施的规划。
防洪规划通常分为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三类。防洪规划要符合所在流域、区域综合规划要求, 区域或河段防洪规划要符合所在流域防洪规划要求。防洪规划是进行流域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中应准确把握河流洪水的变化, 以及洪水的自然积蓄调控、河道泄洪能力以及洪水泛滥发生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对于加强河道治理及防洪相关设施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以所属流域的洪水特点、历史灾害数据为参考, 广泛征求流域内有关部门及社会对防洪的具体要求, 积极制定灾害防控措施, 作为经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的主要规划目标。有效降低对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使防洪规划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要兼顾一般、突出重点, 将局部与整体、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原则进行结合。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不但要以常规防洪规律为基础, 满足流域上下游及两岸防洪要求, 还要将蓄水与泄洪之间关系处理好, 协调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的关系。
3.1 整体与局部。
从古至今, 人类都在同洪水这一自然现象进行斗争中逐渐掌握一些控制方法。在防洪规划编制中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流域上下游和两岸对洪水的抵御是主要任务, 有时为保全大局和重要对象的防洪安全适当牺牲局部利益。重要对象包括重要城市、古迹、交通干线或大面积农田等可能被洪水造成重大损失的地区。
3.2 近期与远期。
经济社会发展可直接受到洪水灾害威胁, 由于洪灾程度对其影响程度各有差别。要结合防洪要求和政府财政情况,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 分期分批逐步提高不同类别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抵御洪灾的要求。
3.3 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通常工程措施占用大面积土地, 需要很大投资;而非工程措施只需要较少的投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洪灾损失, 是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防洪规划过程中要提高对非工程措施建设力度的重视, 将二者有机结合, 对防洪规划进行优化。
3.4 防洪与水资源利用。
由于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差异很大, 在水资源量偏低流域, 要综合利用河流开发与治理, 水利工程与防洪工程统筹兼顾, 有机结合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发挥现有防洪工程作用, 节约投入。二是结合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建设, 实现防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三是采取适宜的防洪措施, 突出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降低洪灾威胁, 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及农田的安全, 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制定技术可行的方案, 提高防洪能力。
4 防洪规划内容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结合五常市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防洪规划应明确防护对象与治理目标任务, 合理规划防洪体系布局, 制定与防洪规划相适应的措施, 划分洪泛区、蓄洪区和保护区, 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对投资进行合理估算, 实施环评和综合效益评价等。
4.1 调研。
整理归纳流域自然地质条件及水文资料, 把握洪灾成因, 制定防洪措施与相关标准, 广泛征求防洪需求, 进行相关地质测量及勘探工作。
4.2 制定防洪标准。
参照规划所属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划分为多个防洪保护区, 根据不同防护对象及洪灾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基于防洪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国家实施的标准, 针对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防洪标准。
4.3 防洪体系构建。
各流域自然条件及防洪体系各有差异, 因此统筹考虑不同部门的防洪要求, 综合分析整个防洪体系中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分析确定最优防洪规划。
4.4 环评及综合效益评价。
防洪工程能够有效降低洪灾、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造福千秋的环境工程。但防洪工程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例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垃圾排放、移民安置等, 都应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中注意详细调查环境敏感因子, 尽量降低对周遍环境的不利影响。
防洪效益指防洪规划实施后能够直接与间接减轻洪灾的损失, 评价指标采用年均效益体现。一般采用频率法或历史洪水资料进行计算。因年均效益对防洪措施的效果的反映并不全面, 所以应结合历史数据中的典型洪水数据综合计算分析。
对实际防洪效益不确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分析其敏感性程度, 依据预测平均经济增长率, 结合防洪对象等条件对各年效益合理估算, 真实反映洪灾损失同社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 计算得出的经济效益作为防洪效益的一部分。另外, 绝对不能采用货币形式表示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应进行定性分析, 使其真实客观反映出实际情况。
4.5 报告编写。
防洪规划报告主要包括流域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文与洪水资料分析, 历史洪灾分析, 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工程建设及投资、移民安置等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洪水对于人民生命财产、生产生活, 特别是农田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防洪工程的实施及相关体系建设, 能够有效提高防洪能力, 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修复,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我们水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提高对水利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 还要融会贯通防洪规划认识、专业知识及实际工作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防洪规划报告, 提高五常市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摘要:通过对防洪规划相关原则及内容的论述, 结合五常市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分析了防洪规划设计方法,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防洪规划,水利建设,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蔡建芝.浅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商业文化, 2010, 9.[1]蔡建芝.浅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商业文化, 2010, 9.
[2]田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 2006, 9.[2]田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 2006, 9.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11-1
水利工程防洪措施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拦蓄调节洪量、削减洪峰或分洪、滞洪等,以改变洪水天然运动状况,达到控制洪水、减少损失的目的。常用的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水库、涵闸、蓄滞分洪区、排水工程等。
1 修筑堤防,约束水流
河道是渲泄洪水的通道。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是平原地区防洪的基本措施,修筑堤防是这一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在防洪中的作用是:约束水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限制洪水泛滥,保护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抗御风浪和海潮,防止风暴潮侵袭陆地。
堤防的建设,一般都与河道整治密切结合。例如为了扩大河道泄洪能力,除加高培厚堤防还要采取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改建退建以及及时清除河道内的阻水障碍物等措施。为了巩固堤防,需要修建河道流势的控导工程和险工段的防护工程等。
2 兴建水库,调蓄洪水
水库一般是指利用山谷建造拦河坝,拦截径流,抬高水位,在坝上形成蓄水体,即人工湖泊。在平原地区,利用湖泊、洼地、河道,通过修筑围堤和控制闸等建筑物,形成平原水库,如我省的板桥水库。我省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达九百余座。许多河道受洪水的严重威胁,如不修建控制性水库是无法解决的。不少中小河流及其下游的城市,也必须有水库的调节控制,才能保证防洪安全。
水库的防洪一般要兼顾上下游。为了水库上游周边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库内蓄水高度要加以限制;水库向下游泄洪量的大小则应考虑下游河道的安全。在一个流域或地区内如有多个水库,可以通过联合运用,发挥干支流错锋、补偿调节的作用。水库的任务一般除了防洪还要兴利,前者要求在洪水到来前能腾出较充分的库容以接纳洪水,后者则要求水库经常保持较多的蓄水量。因此,水库在防洪时,既要兼顾上下游的要求,又要拦蓄部分洪水以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供非汛期使用,这就要制定出合理的水库工程控制运用方案。在方案实施时还要依靠及时、准确的气象、水文情报与预报,作为决策的依据。
3 建造水闸,控制洪水
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它的作用既能挡水,又能泄水,按其防洪排涝作用可分为:(1)分洪闸。它是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当河道上游出现的洪峰流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为保护下游重要城镇及农田免遭洪灾,将部分洪水通过分洪闸泄入预定的湖泊洼地(蓄洪区或滞洪区),也可将洪水分泄入水位较低的邻近河流。(2)挡潮闸。它是设于感潮河流的河口防止海潮倒灌的水闸。涨潮时,潮水位高于河水位,关闸挡潮;汛期退潮时,潮水位低于河水位,开闸排水。枯水期闸门关闭,既挡潮水,又兼蓄淡水。(3)节制闸。它是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水闸。天然河道的节制闸也称为拦河闸。枯水期,关闭闸门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兴利要求;洪水期,开闸泄洪,使上游洪水位不超过防洪限制水位,同时控制下泄洪水流量,使其不超过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4)排水闸。它是排泄洪涝水的水闸,一般是指洪涝地区向江河排水的水闸。当外河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关闸挡水,防止河水倒灌;当堤外江河水位低于堤内洪涝水位,开闸排水,减免洪涝灾害损失。
4 利用蓄滞、分洪区,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大江大河中下游两岸常有湖泊洼地与江河相通,洪水期江河洪水漫溢,这些湖洼起了自然滞蓄洪水、降低河道水位、减轻洪水对下游威胁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沿岸湖洼调蓄稀遇洪水的作用,现在许多流域都有计划地用围堤将大部分沿岸湖洼与河道分开,建成为蓄滞、分洪区。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采取自流分洪、水闸控制分洪或人为开口分洪等措施,以临时蓄、滞洪水,减轻河道的行洪压力。
由于蓄滞洪区、分洪区一般使用机会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蓄滞洪区、分洪区内居民日益增多,这就造成了需要分洪时的困难和巨大损失。因此,尚需要有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与之配合,才能使蓄滞洪区、分洪区的作用得以发挥。
5 建立排水系统
排除洪涝积水排涝工程有自排工程和机电排水工程两类。(1)自排工程。自排工程也就是自流排涝工程,它主要为河道及排水沟。可选择地势较低的江河、湖泊作为自排的容泄区。(2)机电排水工程。洪涝积水无法向容泄区自排时,就需要在适当地点修建排水站,利用机电进行排水。沿江沿湖圩区,在遇到雨涝时,一般都采用自排与机电排相结合进行排涝。
参考文献
[1] 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吴建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水电技术,2001,(01).
[2] 朱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中国水利报,2003.
[3] 徐俊仁.加强水利建设管理的思路和措施.江苏水利,2001,(05).
【防洪工程建设用地】推荐阅读:
市防洪工程建设情况汇报10-26
公路工程防洪应急预案07-19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09-30
如何控制防洪工程建设成本的投资09-30
防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21
防洪度汛演练方案09-08
防洪自检自查报告09-11
雨季防洪通讯稿10-18
防洪防汛的演练总结05-31
防洪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