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专业能力(共8篇)
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 序:此文针对本科生和一、二年级的博士、硕士生,对高年级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应该有参考价值。该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参考我此前关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博文:
http:///m/user_content.aspx?id=349932】
从小到大,我感性思维多一些,不善于读书。85至89年在清华生物系读本科期间,从未读过任何一种英文专业期刊。我受到的与英文阅读相关的训练一共只有两个。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间选修的时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师开设的《生物英语》系列讲座,隐隐约约记得蒲先生让我们阅读一些诸如DNA双螺旋发现之类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时间较短,暑假过后也没有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二是《生物化学》这门课。与现在的清华生命学院形成鲜明对比,我上大学期间的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采用中文教材、中文讲课,只有郑昌学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采用了Lehninger的《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每次
课后阅读10-20页教材。我们同学大多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有所提高。
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华州Ames小镇的Iowa State University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rotation),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刘峰现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做教授)。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的感觉是JBC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90年7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HIV病毒
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
“Perspectives”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的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与《细胞》(Cell)、《生物化学期刊》(JBC)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1-3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
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96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b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Whitman实验室
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TGF-b领域的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我对Joan评论说: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马上回应我:I disagree!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990年4月至7月初, 我在依阿华州Ames小镇的Iowa State University度过了初到美国的三个月, 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 (rotation) , 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 (刘峰现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做教授) 。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 Fromm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 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 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 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 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 当时的感觉是JBC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 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 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 前前后后, 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1990年7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 与本科来自北京大学的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 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 看得我很眼馋, 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 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 HIV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 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 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一到, 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 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Comment”“Research News”“News&Views”“Perspectives”等栏目, 文笔平实, 相对于专业的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 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 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 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 。
与《细胞》 (Cell) 《生物化学期刊》 (JBC) 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 《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 一般1~3页, 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 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 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 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 找找差距, 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 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 (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 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 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 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 (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 。如果时间有限, 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本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 同时开阔视野, 大概知道其他领域的动态。
(2)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 请先读这些文章, 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 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 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 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 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 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 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 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4) 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 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 而力求一口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 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 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 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 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 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 不仅要完全读懂, 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 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 提出自己的观点。
(6) 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 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 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 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 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 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 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 (Journal Club) 。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 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 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 但是一旦入了门, 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 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 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 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 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1996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 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 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 颇为羞愧。1996年, 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b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 哈佛医学院的Whitman实验室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读完之后, 正好遇到TGF-b领域的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 我对Joan评论说: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Joan马上回应我:I disagree!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 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各专业建立起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以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构建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块。
例如,公共基础课坚持“够用为度”原则,在遵循知识内在规律和专业需求的前提下,大胆取舍,重新组合,体现出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主旨;专业必修课坚持“需用为准”,体现各职业群的职业特色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本专业劳动技能鉴定的要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统一,使学生毕业时能取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选修课体现“实用为先”,学生在强化主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根据其自身特长和就业意愿自主选择相关科目,通过参加选修课,拿到相应学分,拓展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增强市场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用人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性。
为适应市场以及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课程内容不断动态调整和更新。其特点是适应生源的现状,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压缩文化课的比例,扩大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特别是增大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课时和教学量,突出了各专业关键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学习培养,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注意将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开发了数控英语、数控数学等校本教材;政治课校本教材融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法、职业道德、礼貌礼仪、政经常识为一体,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展示自我风采帮助颇大。
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采取分阶段到企业集中实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建立起各专业学生毕业技能要求合格标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校本特色一直以来是学校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
为此,学校的教学改革紧紧把握就业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训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应试型学习向就业型学习转变,从知识型传授向职业能力培养转变。
以学校和英国爱德思机构合作开发的BTEC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不仅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这和传统的授课方式完全不同。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自主设计讲义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路和方法,设置案例和任务,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课业的考核形式,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评价,使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和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久前,英国外审专家对该专业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北亚和大中华区该专业的最高分——A级。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消化吸收,转化为符合地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校本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总结英国BTEC教育技术、教学模式和经验,探索并形成本土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予以推广。
针对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学校还在数学课进行了“导、读、议、讲、练五字教学法”的实验;在英语课程当中探索口语教学和分层教学方法;在双语幼教专业中广泛推行“陈雷母语教学法”;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采取“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法”,以及其他各专业推行的“小组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等教法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加强培养和培训 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名师方能出高徒”,专业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塑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再培训一直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学校有27名教职工参加或通过了研究生课程学习,全体专业教师都已取得双证书。为加强教学指导,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和双语幼教两个骨干专业成立了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师资培训上,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机电专业教师在广东顺德梁球琚职业学校系统学习数控和电气控制技术,回来后自己动手组装了CAD、CAM实训室、电气自动控制室、现代通讯实训室,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该专业部每年投入12万元计划在三年内派9人赴德国进修学习,现已有6人学成回国,带回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实训工艺。最近三年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闻名遐迩,招生火爆,锻造成为了学校的金牌专业。2006年开始开发了模具制造专业,继续保持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优势和技术含量。
以信息专业部为例,该部教师通过多次到北京培训,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拥有Macromedia网页设计师认证讲师2名、设计师8名,Adobe平面设计认证教师2名、设计师4名,Adobe授权数码视频认证教师2名,Cisco网络工程师2名,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评员9名。目前,经过不断调整和改造,该专业还开发了游戏动画制作、神州数码网络技术等专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
同时,外语教师采取出国进修和国内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增强口语实用能力。该专业部专门邀请省翻译协会秘书长郭凤山和学校聘请的两名美籍教师对全体外语教师进行为期两年半的英语口语强化培训,英语教师全部参加并通过了托业培训考核,并取得良好成绩。
参加教材的编写是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和锤炼。为此,学校和高教社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送出教师参与国家统编规范教材的编写工作。据悉,目前有30多位老师参加了国家规范教材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各类国家规范教材(含教学光盘)40余种,其中一些教材还是国家紧缺行业的理论和实训教材,在国内产生积极影响,专业“名师”队伍形成了雏形。
加强设备实施建设 提升实训条件和水平
以1999年建成的河北省中等学校校园网示范工程为契机,学校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步伐,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装备了四十多个现代化实训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得到了近九百万元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拥有9台数控车床,5台数控铣床,5个数控加工中心。近期第二批数控专业44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已经到位,同时还投入200万元扩建机电车间2200平方米地,建有包括机床电气、电工电子、数控应用等综合实训基地,保持了设备水平的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计算机860台,计算机实训室11个,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备课、上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千兆校园网实现与国际互联网高速对接,信息化水平先进完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强身健体,学校投入400万元建设了400米塑胶、草皮的标准操场。校内88个教室全部升级改造为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凭借着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现代化实训设施,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多年的艰辛培育,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2002年底,该专业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专业;2003年底,该专业被批准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享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在2004年举办的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中,该专业三名参赛学生因获优异成绩而光荣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解伟坡同学还一举荣获了数控铣床学生组全国第一名,为河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在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中,该校参赛师生再接再厉,又有两名教师获得两项桂冠,学校也因此被全国数控大赛组委会誉为“数控大赛全国冠军的摇篮”,同时也全面展示了该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训设施、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出的超强实力。
学一技之长 致富工农家庭
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本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十年开拓,十年辉煌。由于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提高每一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学生毕业时出口顺畅,纷纷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很多毕业生很快就发展成为所在用人单位技术骨干,薪金收入也颇为可观。
如此以来,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让自己的孩子掌握一门技术反哺家庭,就是找到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金饭碗”。
学生就业质量是招生的“晴雨表”,也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检验与反映。每年学生毕业前夕,学校都要召开一次毕业生技能展示会,把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搭建用人单位与学生推荐的供需平台。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毕业生以职业技能精湛、综合素质优良而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2001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左右,对口就业率也在90%以上。学生就业不仅立足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开辟了京、津、山东沿海等稳定的用人基地,辐射到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成功的基石,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学校已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把完成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双目标,列为当前摆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面前的光荣任务和艰巨使命。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宋明春 前言
21世纪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21世纪的核心,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充足的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组织“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为我县创建创新城市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能力是助推创新的关键
讲授要点: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构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我们为何创新?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
2、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
3、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
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的40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0倍,美国是中国的300倍。98年全国专利35960件,外国人占61.3%。
目前世界科技发展非均衡性远大于世界经济的非均衡性。当代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 86% ;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里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 98% ;在生物工程、药物等领域,美、欧、日拥有 95% 左右的专利,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 4% ~ 5%
发展中国家因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产生严重后果(1)危及国家安全。
(2)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经济、政治被边缘化的危险。
(3)确实存在着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提供市场的豢养国家等国际大分工的严重后果。
韩国以 1961 年实施第一个计划起,仅用 17年也就是到1977 年,就达到人均 GDP1000美元的生活水平,解决了温饱与初步实现了小康的目标;又用 10年达到人均 GDP3000 美元(1987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至 1995年仅用 8年就提升到入均 GDP一万美元的水平②,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2000年 GDP增长 200倍;人均 GDP 增长 100多倍;出口总额增长1700多倍。于 1996年加入被称为 “发达国家俱乐部” 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只脚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韩国在废墟中创造了世界的经济奇迹。①(《日本和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调研报告》,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内部资料),梅永红、罗辉等,2003年 1月。)
表现之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全国 2.8万个大中型企业能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只有 25% ;其余 75% 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半数大中型企业一年举办不了一次科技活动。研发投入少,我国企业年研发经费低于销售额的 1%,小于国外企业 3% 的比例,更低于外国高科技企业7 ~ 10% 的比例。产业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上。我国向美国出口鞋类,离岸均价 2 ~ 3美元,而美国市场售价约 50美元,我们产品每双鞋赚 10 ~ 20美分。外贸 200强 74% 是通过加工贸易,企业未能成为创新主体,竞争能力低,处于生产率低、能耗大、设备依赖的困境。
表现之五是,技术重复引进而不重视消化吸收。据统计,技术引进投资与消化吸收之比:日本为1:7;韩国为 1:5;中国为 1:0.07。差别之大,足以说明技术依赖性过强。
表现之六是,我国创新要素之间互相割裂,难以显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人人皆有。一般说来,除了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以外,对一切正常人、健康人而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学历、职务……都具有创新能力。正常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雷同,虽有差异,但不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创新能力决非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马克思指出:“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953年版第160页)
①智力基础包括
◆ 观察力 智力的门户、源泉 ◆想象力 智力的翅膀
◆记忆力 智力的仓库、基础
◆注意力 智力的警卫组织、维持者 ◆思维力 智力的核心
②知识基础
四种类型:
第一类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实发现的知识)
(know what)
第二类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原理规律的知识)
(know why)
第三类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关于操作、控制的知识)
(know how)
第四类 知道是谁的知识(关于谁知道的知识)
(know who)
③非智力基础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个短语);
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感);
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心);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三性)
创新能力的特征
综合独特性 :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 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 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创新能力的作用 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创新能力的构成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认为,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是表现出的实际能力(actual ability),如能打篮球,会开汽车,可以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等。其二是指潜在能力(potential ability),即各种实际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潜在能力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任何活动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对人的智力和体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的某种结合符合于活动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能顺利地高水平地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有能力。反之就很难从事这种活动,表现出没有能力。
一、洞察能力
所谓洞察能力,就是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客观事物对处于同一环境的人的刺激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却是不同的,有时差别非常之大。某些事物的现象和变化,一般人常常感觉不到,而却被具有洞察力的人觉察到了,他们往往利用这种特殊觉察到的东西一举成名,率先走向成功。
二、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就是人们记住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经验过的事物包括观察到的事物,读过的书,得到过的信息和知识,从事过的活动,思考过的问题,个人曾有过的心理和情绪等。记忆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创新活动如果排除记忆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以所记得的经过的事物为基础。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储存性上。
三、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想象则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要追求那种没有感知过的新事物,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更是离不开创新想象。想象能力每个人都有,但由于想象的方式方法不同,想象的价值结果大不相同。
四、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事物各个方面特性,特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析研究,人们才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种种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从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
五、实施能力
实施能力就是人们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到98%是实行”。
六、直觉能力
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现象,直觉能力一般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人们在平时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多是采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创新思维时则常常采用非逻辑思维,如想象、直觉和灵感等。
七、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能力就是使人脑中所留下的各种客观事物的联系“痕迹”复活的能力。
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因素,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等。
九、问题能力
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
十、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取得相互之间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的成长从沟通开始,创新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沟通的时代,学会沟通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
十一、预见能力
预见能力是指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预见力是洞察力的延伸,如果说洞察力是对现存关系的直觉力,那么预见力就是对未来关系的想象力。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潜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
十二、决断能力
决断能力是指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迅速做出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每做出一种选择,都要与机会、风险、压力、责任等问题相连,只有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敢于拍板。任何患得患失、优柔寡断都将一事无成。
十三、推动能力
推动能力是指善于激励他人,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以及个人的魅力。
十四、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头脑清醒随机处置的能力。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社会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创新者要善于在偶然性中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从而减少盲目性,获得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突发的偶然因素转变为实现创新意图的有利因素。
十五、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将各种积极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组织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善于团结,做到清除障碍,化解矛盾,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 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创新能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形成创新品质
现代心理学和创造学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与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实践激发出来和不断提升的。创新和创造活动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对这种内在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便形成了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而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传播,以促进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方法能使人们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创新活动,而创新理论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2、创新能激活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企业必须通过技术革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满足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走改革、创新之路。企业的生命就是发现、创造和满足需求的循环过程。只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改革的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勇往直前。新的经济学理论强调,开发市场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增长中的主要动力。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
3、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树立强国形象
任何组织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其成员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就是靠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做出不懈的努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不走创新之路的民族,就会被世界抛在后面,甚至走向毁灭。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抓住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契机,加快提高综合国力的步伐,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在国际事务中树立起强国形象。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一、创新的真谛是什么?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的真谛 创新的真谛: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猪孩”王显凤的启迪
据报道,鞍山市台安县的“猪孩”王显凤,1974年出生后不久因失去家庭温暖而被迫与猪生活了10年之久,1984年被人救出,当时专家认定其智商只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后来,给以人的关爱,到18岁王显凤的智商升到相当于5岁小孩的水平。从这个例子来看:
一方面说明只要是人都有创造力,虽然王显凤是一个“猪孩”,但他的创造力还存在。因为如果是一头猪,怎样进行训练都不可能把其智商提高到5岁小孩的水平。
另一方面又说明如果没有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体现不出来的,并且创造力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开发的。因为“猪孩”王显凤出生10年来一直与“猪”为伍,没有得到培养,所以18岁应有的智商水平达不到。创新的两条基本原理 原理一:
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原理二:
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开发出来的!创意可以点亮生活 马铃薯去皮手套
一市民发明袖珍“菜篮”
附有刻度的95厘米皮带
对于那些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种皮带太管用了。人们系上这种皮带能马上知道自己的体重和腰围是否增加。
360度可旋转插座 双人雨伞
长臂照相机
情侣们一定会很喜欢这种相机。当两人拥抱或接吻时照相总是相当困难的,有了这种相机,情侣们就不怕照不到自己了。
有刻度的夫妻床
当两口子闹矛盾的时候,建议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夫妻床,精确的刻度能帮助双方建立起更好的交往尺度。
身份:北京爱航工业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
2004年正式创业。与一国企老板合作,把电脑游戏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由真人来演绎电脑游戏。地址就在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内,大约有4万平方米的场地面积。
没有投入一分钱,仅仅凭他的创意和理念,取得了这个年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将近20%的股份。如果运转正常,前景不可预测。创新的真谛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
何时学?何地学?谁来学? 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亲眼看到的是真实的吗?
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我们的观念决定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
爱因斯坦
常见的三种偏见思维 经验偏见
位置偏见
利益偏见
上下的迷惑
外企面试题
如果你是男人,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一个是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谢
课题负责人:石敏
单位: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
立项时间:2016年1月11日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校本研修的发展极不平衡
在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尤其是研修水平的差异。同样那么几节教研课,同样那么几次说课,论坛,冠之以“校本”似乎就是在搞校本研修,而实际上校本研修只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头语。
(二)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教师们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引领,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2.研修活动有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局性,教师主动参与性不强。
(三)普遍缺少问题解决式的研修活动
部分教师校本研修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研修活动主题不明确,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四)不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但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
对于教师研修问题,专家们有不少的设计和论述,实践者们的经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但通过梳理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校本研修基本上是就课说课,强调教师个人反思,但往往没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研究的主题不明确,反思也是就事论事,很难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效果。二是研修层次低,在形式上“活动”多、“研究”少,培训代替了研究,“研究”则流于形式;在方法上,强调“行动研究”,虽然适合一般教师的研修实际,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理论指导,很难提升专业水平。
依据学校课改模式发展的需要,课题组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转变观念,提升执教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把研究重点放在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主题研修,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增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课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 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课堂教学逐步实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内行”,使教师“成为教育家”;促进教师主体发展,培育“主体”,使教师“有主体性”;促进教师自由发展 提升“生命” 使教师“成就人生”。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一)课题的界定
“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关涉术语:校本研修、教师专业能力、实证研究等。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身发起组织,基于学校、在学校中、通过学校而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思想,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课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课堂也就是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教学技能的持续提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志。本课题所说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即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专家学者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探索出了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和途径,如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修、理论引领等。这些都能为本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启示和借鉴。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 规律,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实证研究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量分析技术,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狭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是复杂环境下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要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泛指所有经验型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鉴于这种划分,我们将实证研究区分为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来的,研究的目的在于在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和总结有效开展教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不断深化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因而,我们认为该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而且界定清楚,难易适度。本课题研究,既可以丰富教师研修的理论成果,又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如能取得预期成果,将为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支持,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范例。
三、研究内容、措施
本研究面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自修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核心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法等,并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实证与分析,目的是想尽可能地揭示“校本研修”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研究问题提出的依据,即为什么教师要开展校本研修?为什么要把校本研修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2、主要是理论基础,面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的基本理论,以及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的理念。
3、研究重心由四个方面组成:(1)、研究方法,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过程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2)研究过程,主要体现本文的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归纳与整理;(3)结论与分析,主要是借助一些案例的分析,探讨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的起点、动力与导向。(4)小结,主要阐明校本研修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主要对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思考,并对本研究提出了发展性建议。
教师是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形成主动、健康发展的 意识和能力,学校的组织价值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可以促成显性目标的实现,如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升,更重要的是在于隐性的内涵,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塑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和组织完成过哪些重要研究课题,成果的水平和社会评价如何;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时间保证和其他条件;资料设备;科研手段;项目分工等。
四、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假设
1、人们普遍认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校本研修有许多方式,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这样的研修大多停留在“活动”层面,如果不能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才可能去发现、研究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问题意识是发展意识,是对发展的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面对同一教育现象能否提出问题和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上述思路可以概括为:问题驱动,主题导向,专题解决,课题落实。
2.课题研究要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欲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研究需要学习思考、需要实践验证、需要总结反思,每一项研究活动都会带来教师认识的深化、技能的进步和理念提升。基于当前的教师研修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解决“会研究”的问题,所以需要专家的指导;其次,研究的过程也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课题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所以需要领导的支持。为此,学校应采用以下基本策略: 培训导航。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培训,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明确理念、掌握方法。培训必须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切忌无目的、无层次,因为教师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过多的“培训”会得不偿失,促进“研究”才是“培训”的根本任务。
课例推进。以课例为载体,一是研究课例、发现问题,就是认真分析常态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分析,确定研究课题;二是通过课例、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同课异构、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形成课例、展示交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竞赛遴选优质课,形成示范课例。竞赛推动。实践证明,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有利于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教学竞赛也是研修成果的展示交流,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骨干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所学校或某一个教师团队,要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教学能手”的培养,以发挥他们带动作用。
学科突破。抓好一个骨干学科,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围绕“主题”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例。3.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要致力于消化吸收
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成果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成果的推广,一靠行政推动,二靠专业引领,三靠主动学习。开展应用研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切忌照搬照抄,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加以消化吸收,既要灵活又要创新,这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发展,也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创新之处
1.本课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校本研修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抓主要矛盾,能够有效避免校本研修中的就事论事和只注重“活动”或“成果”的形式主义“虚化”现象。所以,本课题研究既有实践价值也有理论创新。
2.运用系统的观点设计课题研究的行动策略,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自主研修,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总之,本课题的第一个特点是选题角度新——基于管理、着眼于“引领”,抓住了教师研修工作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课题的第二个特点是思想方法新——运用哲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克服教育科研的思维定势,获得新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并从整体出发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既有利于突破“就事论事”式研修局限,也能够有效避免走入“高谈阔论”的研修误区。概括起来,就是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整体设计,措施具体。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系统思想。运用系统思想,综合分析教师研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研修的 主题与结构层次,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着力于教师想研究、会研究、能研究的“策略研究”。
2.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教师教学与教研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3.继承与创新结合。吸收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思维方式,丰富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文献,包括新课程理论、教科研理论、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梳理出有关“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构建理论假说。
2.实验法。选取不同班级教学,将理论假说转化为行为策略,总结实验效果,不断改进完善。
3.总结经验法。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丰富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实践策略。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约为两年半(2015.11──2018、5)。具体过程及主要措施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5.11——2016.3)
①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及职责;
③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
④制订完成课题方案及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6、4——2017、12.)
①第一阶段(2016.2——2016.3)
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的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②第二阶段(2016.4——2017.12)
对多年来教育科研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梳理,各成员进行相关的研究,最终形成阶段研究成果,适时进行中期汇报。
③第三阶段(2018.1——2018.3)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进式与补救 式相结合的研究,同时十分重视资料积累,为结题做好原始材料的准备,准备课题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结题阶段(2018.4——2018.5)
提炼研究内容,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终期鉴定。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课题组负责人是教研组长,主持研究多个课题,并顺利结题。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参与研究本课题的教师多数是马玉君工作室成员,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多年研究课题的经验,对校本研修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实践教学中,都有独特的见解,教学成绩突出。
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也很支持,每次教研活动,校领导至始至终参与听课、评课,并对活动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每学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更新知识,学习回来后,给全校教师上汇报课,或交流,促进了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更是学生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教师专业要加快发展、提升,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有适当的好环境、好的导师指引。名师工作室能有效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负责人:石敏
单位: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
幼师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掌握简笔画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的简笔画教学应用方法,同时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较快的提高简笔画的教学应用能力。一幅优秀的简笔画作品至少必须具备如下几点:一是构图完整;二是线条过关;三是内容丰富;四是富有童趣;五是时出新意。
简笔画主要是以线造型,故而线条的优劣就成为评价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一是线条的力度,轻一点,不要太用力,避免涂擦;二是线条的节奏,慢一点,忌快中出错;三是线条的连贯,忌断断续续,笔断意断,要连接好。画画需要的是纯粹的线条,要匀速地画,保持力量均衡。
一、练好基本图形,打下学画基础 绝大多数的简笔画都是由20种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的。因此学习简笔画的第一步,就是要练好这些基本图形。要做到下笔有力,横平竖直,线条均匀,棱角分明,图形鲜明。要徒手画,不许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
如何画形。首先要观察分析物象观察是描绘的准备阶段。不进行观察,就不能正确地了解所画的对象,也就不可能正确地加以描绘,因此,学习简笔画一开始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时,要从物象的结构、形状、比例、组织特征以及姿态、表情、线条、色彩等形色的美感出发,进行整体与部分,内涵与外观等方面的把握,力求“看清全体,抓住特征”。如:唱歌的小鸭子。观察鸭子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及鸭子的整体形状和各部分的形状,比较各种鸭子的身体大小、长宽比例等。在观察的同时,还要用心思考分析,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比较,反复体验掌握鸭子的形象。又如:画树。到室外去走出家门,观察远山,可看到远山的整体形状,分析远山整体形状,像是大波浪,然后,用抽象的大波浪形去概括它。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物象,才能获得新鲜感受,从而能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表现形式,准确地加以描绘。
学会比较一个事物各个部分,各结构之间需要比较例如画人物,四肢间的对比,有的同学不注意比较就会
注意观察归纳,抓住事物特征 许多事物的基本形状是同一种几何图形,这是它们的共性。但他们又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它们的个性。抓住这些不同的特征,就可以在同一几何图形的基础上画出许多不同的事物
二、抓特征每一景物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虽然同样是树,但却存在着树种和树龄之差异,例如柳树和杨树从树干到叶子都不相同。人物有着各自的面部特点,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对每个人的表现手法都要有所不同,因此,所有这些我们都要认真观察,充分消化理解,才能正确把握。简笔画既反映客观的真实,又巧妙地把事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划刻划出来,区别事物的各种类型、属性。要做到这点,需要对事物仔细分析、比较。1.大体相似但有不同特点:(1)外形相同或相似,里面不同。(图7)(2)外形相同或相似,里面相同。上例图中,方形、圆形都是它们的基本形,也是它们的基本特征,但它们各具特有的内涵。抓住特征并注意体现内涵,便能区别不同物体的形象。
2、两物象完全相似,就是大小不同。如:鸡蛋、鹅蛋都是椭圆形。(图8)又如:兵乓球、篮球都是圆形。象这类的形体最好借助于其它物体来区别它,例如:鸡蛋旁边画只鸡,鹅蛋旁边画只鹅,乒乓球旁边画块乒乓板,篮球旁边画个篮球架。三 用基本形概括物象勾画任何物象的形态,都离不开基本形。用这些基本形去概括物象,也就是把它简化为最简易的形象。基本形概括出来的形象决不是个物象的标本图解,而是艺术上精心构思的结果,是对自然形象的在创造。为了概括地用简练的线条把物象描绘出来,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运
用基本形把物象作整体的概括。如刺猬的躯干概括为半圆形。整体概括后,再具体刻画。
2、运用骨干线概括出物体的主要结构。有些物象没有很明显的外形特征,可按照物动作的姿势总的倾向,用单线 勾出基本结构、比例、高度,然后进一步刻画。
3、既运用基本形又采用骨干线来进行描绘。
四、运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在描绘物象时,要进行联想,由基本形联想到具体的实物形象,在把各种具体的实物用基本形概括起来,并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进行必要的艺术夸张和变形,使它成为千变万化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如:猪,可画胖些,狐狸尾巴画长些等。五 写生、简化、提炼写生:是面对着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描绘,用画笔把生活中生动的自然形象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写生,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简化:是对个体形象概括描绘。为了运用简单的笔划把个体形象刻划得更典型、更生动、更精美,需要对个体形象进行科学合理概括,既删除物像的复杂和细节部分,使主题更加突出,更能体现对象的美。
注意观察归纳,抓住事物特征 许多事物的基本形状是同一种几何图形,这是它们的共性。但他们又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它们的个性。抓住这些不同的特征,就可以在同一几何图形的基础上画出许多不同的事物
一要选择恰当的表现角度;二要确定重要的个性特征;三要提炼基本的符号语言。提炼:是提取和锤炼,就是对物象的特征部分适当夸张,使其特征部分更加突出。应该注意的是,简笔画在对物象的提炼和概括中有很多细节被删除,但最基本的特征不但不能省略,还要夸张和强调。提炼与夸张需要以敏锐的观察为基础,通过把最能体现物体特点的地方进行合理强调和夸张,更能使简笔画所描绘的对象充满生命力。初学者容易犯的问题是:一是画面太散;二是大小形块平均或对称;三是小层次,简单罗列;四是线条组织缺少疏密变化;五是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清楚了容易犯的毛病,再临摹一些好的作品,细心体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有人讲,教学是一门艺术,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技能。简笔画就是教师创造这种“艺术”情境的手段之一。中等师范的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一定要在掌握简笔画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的简笔画教学应用方法,同时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较快的提高简笔画的教学应用能力。
二.简笔画的秘诀:几何图形加特征 我们要画某一种事物,首先要看一看它与哪一种几何图形接近。任何事物的轮廓,都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概括,这就使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画,做到人人都能学会,这就是简笔画的秘诀。有的事物本身就是几何图形,如玻璃杯、脸盆和书。还有的事物只要在几何图形上补充几笔便可画成,如水桶、茶杯、热水瓶、旗子、雨伞、气球、酒杯和帽子等。即使是比较复杂的事物,分解开来,仍然是由许多基本线条和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如卡车、自行车、螃蟹和公共汽车等。
三、知道以上这些还不行,最重要的要了解线条,因为线条是画所有图形的主要条件。这就要求了解线,认识线。线有粗细、曲直、波旋、快慢、断续、刚柔······它让人们对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产生联想,并依附于各种形态,在人们心理上产生各种情感。正是线的这种内涵的情感特征,使得线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中学生由于生理特征关系和知识局限,在造型上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无法分析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中学生画简笔画的色彩也具有很强的稚拙味和特征性
中学生简笔画多采用平面构图,这样的构图装得多,容量大,便于表现中学生的感受,因为中学生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搬到画面上去。
英语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的掌握在英语各项技能中是要求最高的, 也是最难的。单其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比重, 就足以引起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更不用提它在现实的各项考试、求职、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无论从平时的作业还是期末考试的实际情况看, 学生的写作整体情况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选词或搭配不当、词性混淆、拼写有误、语法不通、中式英语、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等。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写作缺乏兴趣, 以及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2. 写作教学对策
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暴露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2.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对写作严重缺乏兴趣。“老师给出作文题目,给学生提出要求,并让他们在课外完成一篇作文,然后上交给老师批改”,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于写作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2.1.1 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言源于生活。我们平时在布置英语写作任务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而又比较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愿意写。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他们用英语记日记。这不但是练笔的好机会,而且是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宣泄的好途径,他们在精神得到满足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2.1.2 重视习作的批改和讲评,鼓励创作。
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讲评务必及时、到位。教师既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学生改进,但切忌将学生的文章变成自己的作品。外语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而且需要用英语来思维,很地道地表达他们的思想。这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他们好不容易才完成一篇英语作文,被老师这里改、那里改,最后只剩下几个字,这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写作热情。所以,我们在批改学生的英语作文时,要尽量多发现他们文中的闪光点,如用了一些好词和好句子,我们可以加以标示,并批上“Good”,“Well-used”等来加以评价。而对于他们由于粗心大意所犯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委婉地批上如“Think it over.”等来引起他们的思考,并让他们自己去改正。总之,评语不仅要写得中肯,还应写得亲切、热情,能体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另外,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将他们当中写得好的作文张贴起来,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印发给全班。同时还可利用中西方节日开展英语征文竞赛、书信竞赛。如,母亲节可以来一次“A Letter to Mother”。这样既可使学生在用中学到英语,又可使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受到情感的教育。
总之,我们应对学生多鼓励,对学生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2.2 苦练基本功。
词汇是写作的基石。写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要写的单词突然想不起来,要用的词组没把握,或是单词的词性没记清,结果乱用的情况。这都说明了他们对单词的记忆不够准确和牢靠。有人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词汇教学,首先要加强词汇的讲解,词的固定搭配,近义词、反义词,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单词的用法;其次要多让学生对新单词的用法加以练习,如让他们造句,还可以通过开展单词听写、词汇竞赛等活动来促进学生记忆单词。一旦他们通过艰苦的积累,词汇量加大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2.3 分利用精读课。
精读课在英语专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读课本中的文章均选自原版英文报刊,体裁多样,贴近生活。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老师应该把每篇文章都当作是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每篇文章的体裁、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除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段与段、句与句是怎样衔接的。同时,必须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如学了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来模仿课文进行写作。又如对于一篇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或改写;如果课文是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写出一个不同的结局。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相当重要。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两点:(1)在写完作文后坚持检查和修改;(2)书写规范整洁。检查与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来说,在写作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写完后要仔细检查一遍,再参照提示要求,看格式是否对,内容是否全。同时注意语法应用是否正确,其中包括容易由于疏忽而出错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称谓一致、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并估计一下字数,如超过了规定范围,则应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删掉;如果字数不足,则应围绕题材中心要点进行适当的增写。这种修改会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文章更加完善。书写也至关重要,每年专四考试中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好的书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在平时的练和考试中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考场上才能水到渠成,始于自然。
2.5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强背诵。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相当密切,相互促进。阅读是一种输入,而写作是一种产出活动。克拉申曾说:“二语习得最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可理解的、与学生有关的输入。”没有一定数量的目的语的输入,产出将非常困难,因为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写作太难,没有什么可写的。学生们交上来的习作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主要是他们平时没有注重素材的积累所致。英语阅读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条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通过广泛地接触英语材料,同学们首先对英语会产生感性认识,而后慢慢地去理解和领悟,最终他们会克服汉语的干扰,用英语来思维。中国学生学英语往往习惯用汉语思维,在听和读时,总要在脑子里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在说和写时,先想汉语,然后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因此他们的作文中有大量的中式英语。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他们会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因此,英语阅读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背诵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但是它却是行之有效的。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大量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在实际运用时,才会下笔有神。
我们平时不妨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英语阅读和背诵的任务并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坚持下来,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3. 结语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写、多读、多背,另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输出。
摘要:英语写作水平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整体情况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作者根据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 1982.
[2]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 2001, (7) .
[3]郝兴跃.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1) .
[4]胡春洞, 王才仁.英语写作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 实践与方法[M].1996.
[6]叶云屏.从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错误看写作教学中的薄弱环节[J].外语教学, 2002, 23 (4) .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指导,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查的主要对象,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师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在反思中又该注意些什么?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要立即回顾教学过程,体会教学中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包括教学中达到或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等等,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升华,时间长了,就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反思教学中的败笔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而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思比如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等。对这些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
3.反思教学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行为和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设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开,或者一下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随时可能会产生瞬间灵感,学生也有“创新的火花”闪烁,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4.进行教学再设计
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应如何做,因此,她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有新意。我们教完一节课,应该从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练习题等诸方面进行反思,及时记录整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提高自身业务质量,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及注意点
1.注重培养反思意识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们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大多数老师认为平时没有必要反思,只有在出现了问题时才需要反思,这种狭隘的观点使得教师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阻碍了老师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自觉反思的意识,变外在的反思压力为内在的反思态度,由“强逼”到“习惯”,因为只有内在的自我反思意识才是所有教师进步的不竭动力。
2.有意训练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日常教学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它是反思前的准备。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入点和开端。如经常向自己提问: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是否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等等。
3.观摩听课,促进反思
观摩听课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步。听课时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然后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能帮助自己走出困惑,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4.主动上课,促成發展
除了听课,我们倡导教师自己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借助他人的观摩点评,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时,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欲较强烈,备课时往往更注重吸收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会钻研得更深刻,写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通常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上完课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评课,又一次的集体反思与交流,对执教者个人教学的反思也就会更深刻。
5.注意反思的“系统化”“实践性”
教学反思是完整全面的过程,并不仅仅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教学实践、教学思维。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进行教学反思是为了在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同时,努力追求教学的完美。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位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
【提高专业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06-02
专业教师业务提高计划10-29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范文09-19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05-25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论文09-20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09-13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09-14
如何锻炼提高思维能力05-23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