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精选11篇)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1

一、问卷调查情况

(一) 问卷发放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 (云教高[2008]59号) 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 (热院[2008]15号) 等文件精神要求, 深化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于2010年实施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采用“2+1”模式, 即两年的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加上一年的顶岗实习学习) , 学院现共有在校农学类专业大二学生386人, 大三学生398人, 共在大二学生中发放问卷93份, 共在大三学生中发放问122份。

(二) 问卷内容设置

问卷内容主要从学生们对农学类专业的认同感、就业前景、就业心理状况、就业取向因素、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设置。

(三) 问卷结果汇总

通过对215份调查问卷进行汇总, 75.4%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认同感, 24.6%的学生很喜欢自己的专业;72.6%的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乐观, 27.4%的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16.7%的学生对就业表现出忧虑、焦虑, 38.6%的学生对就业感到茫然;33.5%的学生希望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78.6%的学生希望能留在大中城市工作;53%的学生希望学院能提供更多就业单位的信息, 42.7%的学生希望学院能进行更多、更深入的职业规划辅导, 45.1%的学生希望学院能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应聘求职技巧指导。

二、影响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

(一)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认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这些年农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但从整体而言, 我国农业还处在极其艰苦的初创阶段——由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过渡的时期 (1) 。农业经济的滞后发展严重束缚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 再加上目前农业投资高、产出少, 农学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等实际情况, 使得相当多的农学类专业高职生“谈农色变”。尽管近年来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 但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普遍赶不上工薪阶层, 农民的实际地位一直较低, 大家一直以来都有“学农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学农就是种地”的传统观念。农学类专业就业绕不开“农”, 工作地点要么市郊、要么小城镇, 而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想留在大城市”的思想情结严重, 城市学生不愿意放弃城市优越感和便利性, 农村学生也不甘心回归乡镇就业 (2) 。在这种“轻农、怕农、贬农、弃农”思想下,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农学类专业, 对农学类专业没有认同感, 认为农学类专业无用武之地, 很难有大的前途和作为, 有着较强的否定心理和严重的挫折感, 甚至觉得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低人一等。再加上, 高职院校学生对“高职”二字特别的敏感, 认为是一种不入流的大学教育, 从进入高职院校的第一天开始, 他们就有着严重的自卑感, 对学业不感兴趣、对就业没有信心, 总是在抱怨、无奈中度过漫长的一天又一天。

(二)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心理期望差距大

学院近三年 (2011、2012、2013) 农学类专业毕业学生共有1 641人, 通过对就业岗位情况的跟踪调查, 事业单位工作的有162人, 自主创业的有12人, 应征入伍的有18人, 专升本的有14人, 灵活就业的有1 435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87.4%的毕业生属于灵活就业, 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地州、乡镇的私人企业, 并且绝大部分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这与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毕业生刚开始走入就业岗位时, 普遍都是从事基层工作, 比如种植与栽培、割胶、茶叶采摘与加工、食品包装、农资推广等, 他们与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干着相同的工作, 扮演着相同的角色, 并且同吃同住, 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让他们看不到发展未来, 感受不到高职学生就业的明朗前景。

(三) 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较低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基础较薄弱、实践经验少, 人才培养理论还处于探讨阶段, 办学理念、思路及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对接, 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低。没有完全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 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力度不够, 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些割裂, 不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 导致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不强, 不能及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人才发展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培养目标、发展成果、重要作用等) , 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二流的教育”, 高职院校在中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居于低端, 其生源往往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中国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对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度不高, 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 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录人才时, 普遍选录高学历的毕业生。面对社会中对学历过分看重的现象, 很多高职生在面对就业岗位时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就业压力较大。

三、应对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不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动力、职业发展, 也对农学类专业的办学前景提出了严峻挑战, 更将影响农业经济的创新型发展, 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排除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 使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一)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竞争的激烈, 高职学生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然萌生, 甚至产生了危机感、迷茫感、恐惧感,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让学生能轻松、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通过学校板报、简报、广播站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调适的方法。办学条件较好、体系较为成熟的院校, 可以开通心理热线,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参加心理社团、心理沙龙, 共同沐浴一米阳光,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4) ;召开以就业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缓解或消除学生们的就业焦虑情绪,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聘有能力、有爱心、乐观向上的班级心理信息员, 让他们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一方面在班上进行相关心理知识的宣传, 另一方面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班级学生的问题, 与教师进行反馈沟通, 解决已存在的或潜在问题;充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咨询, 并通过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心理情景剧、心理影片赏析,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信任他人、与人沟通”等。

(二) 就业指导课程广泛拓展与延伸

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底下发了《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7号) , 明确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职院校基本都按照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尽管就业指导课程中针对“就业心理调适”有专题介绍, 但单纯的一个专题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要, 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就业心理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授, 并开设与“就业心理”相关的素质能力拓展选修课、举办系列相关讲座, 普及和强化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高职学生进行合理自我认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向他们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 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和树立竞争意识, 塑造他们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 培养他们勇于面对竞争、迎接挑战的乐观精神。

(三) 各部门共同关注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就业压力一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缓解, “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思想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 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已经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不自信, 社会的偏见和误解也加重了这种心态。农学类高职学生更是对专业、就业没有信心, 严重的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萦绕着他们, 往往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处、团委、系部、心理辅导中心等部门应共同关注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 积极开展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择业等心理咨询和指导活动, 学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等共同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心理、自卑心理, 引导他们树立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工作的思想, 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优势, 并用以往学生成功的就业案例和经验 (5) , 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1.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6) , 高职院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农学类专业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 都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特别当农学类专业学生对课程没有认同感时, 学习兴趣将会大大减弱, 应根据“全面化发展、职业化成长”的素质教育理念 (7) , 设计一系列满足学生情感、兴趣、能力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 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 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 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综合能力, 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 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 塑造他们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 从而,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进程。

2. 改革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一般都开设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显得有些落伍、跟不上农业现代化技术, 学生们会认为所学知识不重要、用不上, 并且如果实践课只是简单的种植、扦插、嫁接、施肥等, 学生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农民所做的事”。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农业市场信息, 把办学规模和农学类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 依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改革农学类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 明确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 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同时,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生产一线聘请优秀员工来充实师资队伍, 使实践教学能跟上农业现代化技术。通过校企联合开办农学类专业特色班, 多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 与企业联合培养农学类专业人才, 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使毕业生素质更加适合岗位 (8) 。同时, 成立专业兴趣小组,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设立创业基金, 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 通过专业认知、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 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 从而, 培植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 让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技能、良好的操作技能, 以适应现代农业人才的需要。

3. 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农学类专业特点, 开展植物识别、插花、组培、昆虫标本制作、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竞赛, 为他们提供施展技能、展示自我的平台, 并按专业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 将技能竞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期工作计划, 以保证技能竞赛正常、有序地开展, 同时,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通过专业技能竞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亲自动手, 并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通过成果的展示与欣赏, 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找到专业方向与目标, 提升对专业的认可度。

注释

1朱冬莲、张继河:《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载于《出国与就业》, 2011年第11期, 第103页。

2余应坤:《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载于《南方农村》, 2012年第2期, 第75-78页。

3曹庆旭、刘焰:《开展技能大赛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探讨》, 载于《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15期, 第1-3页。

4周倩:《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载于《职业》, 2011年第14期, 第31-32页。

5刘莹:《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载于《科技视界》, 2012年第30期, 第132页。

6高妮:《试析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控》, 载于《科技视界》, 2012年第15期, 第126-128页。

7胡晓、周久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活动文化体系》, 载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85-87页。

媒体创意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2

媒体创意专业是适应创意时代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型、特色专业,它抓住了创意时代大众传媒的本质,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竞争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有时代感、有活力的专业。可以说,它有效地利用、整合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如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丰厚的业界资源,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特色。在校方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几年来的群策群力,目前该专业已基本创意成型。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说需要三方面的人才,即创意方面的人才、创意经营方面的人才和创意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创意产业教育的三大领域,即创意教育、创意经营教育和创意管理教育。其中,创意教育是以培养创意人才为目标的,应当说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因为,如果没有创意人才、没有创意,那么所谓创意经营、创意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谓创意传播,无疑属于创意教育范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媒介开始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了。在人们的眼中,媒体渐渐变得孤寡淡味起来,寻求改变是必须的。媒体创意其实就是媒体媒介作品的创意制作和传播。比如怎么把电视片做得更好,怎么把做好的电视片更好地传播给受众,这时候就需要创意。更为广义地说,媒体创意包括了媒介的制作、传播、经营管理的创意,是在整个传媒领域里运作的一个应用。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42002位媒体创意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667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417元,0-2年工资4019元,10年以上工资5019元,3-5年工资5597元,6-7年工资10295元,8-10年工资11150元。

招聘要求

针对媒体创意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100%;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60%;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0%。

就业方向

媒体创意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机构、报刊杂志社、出版和宣传部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品牌策划、创意、广告宣传等工作

就业岗位

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文案、平面设计实习生 设计师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 网页设计及网页美工 文员客服平面设计培训讲师 热聘中、网络推广专员、策划经理、广告创意 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策划总监、策划专员、企划专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媒体创意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汕头。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995个]、上海[1950个]、广州[1158个]、深圳[867个]、朝阳[575个]、武汉[435个]、杭州[384个]、厦门[281个]、成都[260个]、南京[259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汕头[12499元]、舟山[7469元]、中山[6999元]、常州[6427元]、南京[5459元]、无锡[5427元]、上海[5410元]、北京[5275元]、重庆[5235元]、佛山[4999元]、广州[496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媒体创意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新闻传播学,其中新闻传播学共7个专业,媒体创意专业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中排名第4,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14位。

精编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3

1、看书是最廉价的,投资回报最高获得知识的工具,但你的投资毕竟少,就算有1000%的回报,你花200块,只有块的回报,看书是必要的,但看书不是万能的。

2、营销是个很大的领域,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切入点,除非你到公司直接做经理,否则你需要给自己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一线销售(销售员,业务员)、市场方面(数据侦查、数据分析、市调管理、产品定位)、策划方面(营销策划――前期,售中,售后策划,广告策划――表现策略,文案策略,媒体策略,广告执行)、客户关系管理(潜在,现实,垃圾型等等)

3、每个行业的营销都不一样,这是学营销找工作面临最大的问题,懂理论,不懂行业,等于断了一只脚,企业都不大敢要。所以一定事先要选好行业

4、针对你选的行业和市场营销的切入点去实践,实践中配合书籍效果会更好

5、切记初学营销,营销的运用中战术比战略更重要,而你上述的书本讲的大多是战略,所以建议你针对你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营销战术的书籍会更务实。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入世使建筑业的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方面表明建筑专业人材已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材之一,目前毕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市场抢手人材,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建筑业正在和国际建筑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对于拥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掌握国际建筑业运作的人明显不足,因此现代建筑业的前景看好。此外,我国的GDP随着建筑总值的增长而高速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建筑的需求愈来愈大,那么国家越发展,就需要更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GDP始终位于全国翘首,更加需要此类人才,就业面也更广。男生适合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吗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错,就业面广。社会需求也大。我国的建设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就需要建设,这在几十年内都是热门,前国家领导人万里曾经说过,这是个“万岁的行业”,尤其是男生。由于学建筑工程技术需要实地研究实践,甚至可能会住在工地而且是技术活,此种工作不适合女生。男生相比于女生,适应能力更强并且更能吃苦耐劳,所以男生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技术人员在当今社会是很吃香的,底薪至少在4000元以上,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仅专业热门而且能够实打实的学到技能,对男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有利。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问题探讨 篇5

1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表现出的特征

1.1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时间长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 一些课程特殊的农学专业院校的教学生产实习时间会长达9个月, 在生产实习期间, 学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农业的实际生产和科研中, 这是农学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的主要阶段。

1.2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内容多

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接触到农机、气象、植保、防病、栽培、土壤、耕作、肥料等各部分内容的知识, 是农学知识和经验全面体现的重点环节, 也是形成农学专业能力分化的重要时期。

1.3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性强

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际操作中, 学生亲自参加田间的生产、科研和管理, 学生相当于技术员、研究员和管理员, 大量实践性、操作性知识、技巧和理论有待学生学习。

2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师生对生产实习的认知不足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是专业的特点, 也是课程的安排。但是, 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重要性认知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总认为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只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因此不重视实习、压低实习学时、缩短实习时间, 导致实习达不到规范的效果。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缺乏必要的准备,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 一些学生存在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畏难情绪, 一旦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体力消耗过大或时间过长就会有畏缩和厌倦的情绪, 严重影响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价值的体现。

2.2 教学生产实习的规范性不高

一些教师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存在观念上和理论上的缺失, 部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出现形式、教学、内容上的随意性, 没有以规范的标准衡量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和学生表现,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效果不好。

2.3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投入不足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 农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而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实习费用却没有相应地增加, 因此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效果不佳, 影响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作业的展现。

3 改革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方法

3.1 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生产实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熟悉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充实学生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实习劳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

3.2 改革教学生产实习的内容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应该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 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实习内容, 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前沿专业知识, 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性, 使其熟悉当前农业生产动态, 不断强化专业技能, 以适应当前生产实际。

3.3 多专业、多层次地进行生产实习

在现代化的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 要重视农学专业实践, 结合农机、土壤、植保等相关专业, 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成为全才,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性。

4 结语

当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还远未达到预想的水平和状态, 需要农学专业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素质高、数量多的农学专业人才, 加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我们应该利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机遇,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充分认知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特点, 把握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关键的前提下, 形成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达到提高农学专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进而完成农学专业整体的发展任务。

摘要:农学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门类, 是实践性、技巧性和技术性含量较高的一门专业, 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速生态和环境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和专业。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本研究立足于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际, 对当前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表现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分析了存在于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的问题, 提供了以改革为导向,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实现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教学基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耀武, 韩建明, 陈万光.高校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7) :56-57.

[2]刘章勇, 秦亚平, 李定国, 等.农学专业全程体验型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 (11) :87-88.

[3]姚安庆.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整合优化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03, (06) :101-102.

[4]王冀川, 高山, 石咏梅.生产实习教学的几点探讨——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 (02) :41-42.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6

一、加强绪论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十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 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 所以对此的学习过程和授课方式倍加重要。因此, 讲好绪论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分子生物学》的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绪论中我们会谈到分子生物学中诺贝尔奖的相关信息, 可以帮助学生重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从1901年以来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概有550名左右, 其中有200位诺奖获得者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我国于1999年9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虽然参与这一计划最晚, 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是我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就已经按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测序任务, 对破译人类遗传信息起到重大作用。这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长处与不足,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被深深地吸引, 在明确课程内容、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的基础上, 更为重要的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为学习《分子生物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善于归纳总结, 系统地讲解有关知识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理论比较抽象, 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我们要学会整理、归纳, 使课本上相关的一些分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炼出知识点。如在DNA的复制中有两个关键概念, DNA的半保留复制强调的是对DNA复制后结果的归纳,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着重点在于对DNA复制过程的总结。抽象的知识记忆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这也是以往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采用总结规律性教学的方式将其具体而直观表现出来, 使学生能更迅速、更准确记忆。例如, 限制性内切酶Ⅱ识别回文序列, 可用“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来解释什么是回文序列, 即正读和反读其序列均一样。建议学生学习时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切记不可死记硬背,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 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 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RNA的剪切加工过程, 教师用很大力气介绍每一加工过程, 学生仍是一头雾水, 而我们通过一个“RNA的剪切加工”视频,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细胞中, RNA合成后5’帽子和3’尾巴是怎样被加上, 然后进一步剪切内含子, 连接外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以后, 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注重学科进展, 强调其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分子生物学》作为多门学科之间的桥梁, 对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都产生深刻影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在生物体中都是统一的。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 除个别例外,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通用的。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其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中相关知识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与生产实践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 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小麦抗旱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为解决环境因素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目前已得到了玉米、水稻、胡萝卜、烟草等二十九种重要农作物的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营养品质大幅度提高的转基因植株。在诸多的农业增产措施中, 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作物蔬菜水果良种繁育的方法占到30%~40%。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获得新的植物良种和实现粮食作物的固氮;而且有可能在掌握光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使整个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五、强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利用学校提供的校园网络资源, 结合教材预习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 教师集体解答后指导学生做实验。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们在做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时, 我们要求学生提前总结PCR反应体系的配制、PCR扩增程序的设置以及琼脂糖凝胶的配制, 学生们在实验室上实验课时直接操作,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们在操作时出现的错误和不当处。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层次农学人才的需要。

总之, 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充实自己的知识, 与时俱进, 探索新教学改革方式, 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农学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农业领域的佼佼者!

摘要:作者通过十余年来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回顾和总结, 从绪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农学专业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春尔, 沈伟荣, 何培民.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 (2) :150-152.

[2]张学军, 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 (1) :4-6.

[3]江海洋, 江腾.朱苏文.高等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23) :1023-1024.

中药学就业前景好吗 篇7

据了解,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目前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期望的月薪为1500~2000元,研究生在3000元左右,基本符合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的薪酬水平,但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就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地域差别上。药学类毕业生主要选择在京、津、沪和浙、苏、粤、鲁的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就业,而一些著名的大型药企由于地域问题,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

在岗位方面,毕业生到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和销售居多,这方面人才也是企业招聘的主体。据介绍,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生的就业志愿主要是北京三甲医院的药房。但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需求很少。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今年该校最后一届专科生将毕业,今后会主要发展6年制本硕连读。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资深顾问分析:

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售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销售能力。

俄罗斯留学,就业前景好吗? 篇8

经常有人问我:老师,俄罗斯留学就业好吗?我今天可以在这回答这个问题。去俄罗斯留学,不管任何一个专业,只要你学好了就业都是一片光明的。和国内读相同专业的学生相比,在俄罗斯留学的学生还有一个语言优势不是嘛,而往往有些人,在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连最基本的一个语言都没有学好,这样的人能有什么优势呢。所以不要说俄罗斯留学不好,也不要怨天尤人,好好想想自己好好学习了吗,都学到了什么。我自己也是一个曾经留俄的老生。太多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留俄虽然不差,但是也要慎重才行。

[俄罗斯留学,就业前景好吗?]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9

近年来, 农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 由最初的部分学生代表, 发展为全部在校学生参加。活动形式从最初的学习考察, 发展为现在的到社会主动实践, 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到农村支农奉献, 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田间参与科学试验训练, 培养创造力等多种育人形式。组织手段从单一利用暑期集中组织, 发展为覆盖平时、双休日、寒暑假, 项目化、经常化、分散化的活动机制。通过长期参与指导农学专业社会实践, 在不断地总结与摸索中得出:高校农学专业社会实践基本内容要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主, 通过社会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所了解, 同时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建立与教学基地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长效机制, 并进一步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就业实习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等新的方式方法。尤其探索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 积极为学生搭建在实践中锻炼、实践中成才的平台, 服务学生成人成才, 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社会实践新模式

高等学校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上。无论高等学校如何改革变化, 学校的职能如何拓展, 其根本任务都是育人。围绕育人这一中心, 如何使实践活动在育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避免重过程轻结果, 重形式轻效果, 重安排轻实效, 是我们一直思考而又困惑的问题。如果按照上级及学校的时间安排, 那么农学系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会错过关键的农业生产环节, 实践单位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脱节问题,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设计, 将学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尽量满足实践单位的时间要求, 灵活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提前两周组织学生到各实践单位参加活动。因此, 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根据农学专业的性质和实践单位的特殊要求, 针对农作物生长季节性非常强这一现实, 做到与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相结合, 合理安排, 适时进行, 才有作为和出路。构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模式的创新点, 主要在于让学生从传统的“一个课堂”走进了大学、社会“两个课堂”, 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针对性。

2 主动联姻对口专业单位, 促进社会实践上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要见行动重实效就必须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践单位, 这也是高校融入到社会中去,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走出去与管理理念先进、信誉度高、技术比较强的涉农单位建立联系, 得到支持, 是社会实践活动持久开展的保证。河西学院农学系现已挂牌的固定实践单位近20家。如, 张掖美国先锋种业, 武威德瑞种业有限公司, 北京德龙种业张掖分公司, 张掖市林果研究院, 酒泉常青花木公司, 祁连山水源涵养研究院等。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各方面的舞台, 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始做这一工作时实践单位也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 怕影响生产、增加负担, 经过院系的不断努力, 为每个科技支农服务小分队安排由相应专业并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带队。带队教师能及时协调解决实践活动期间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现场随时指导需要掌握的技术环节, 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 教师把科研课题带到实践单位, 使新技术直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解决生产中具体、前沿的问题, 增强实践单位发展后劲, 使学生亲眼目睹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开阔眼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各实践单位的学生也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不再是人们脑海里常常浮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 而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 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 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 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树立同学们学农、务农的信心。因此, 在每次农学系组织实践活动期间, 尽管正逢每年7、8月份,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家冒酷暑顶烈日, 中午也不能休息, 但学生态度端正, 没有怨言, 心情愉快, 认为坚强的意志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 虽苦而值得。在农村基层虽然时间短暂, 但这是学生成长的最好课堂。武威德瑞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是:“最大的特点能吃苦耐劳, 用心做事, 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 合作共事的意识比较强, 工作认真负责, 业绩突出, 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也是最受实践单位欢迎的

3 注重实效,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按照创新实践模式, 农学系每年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此作为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走向社会的热身赛。每年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 明确主题, 突出重点, 把握环节, 使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目标明确主要从事哪些方面工作, 心中有数。根据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 全部学生分配到科技支农服务队下面若干小分队中去, 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狠抓落实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充分发挥各专业及高年级学生优势, 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 接触农业生产实际, 做一些具体工作。活动期间同学们大胆使用所学知识, 科学管理, 规范操作, 其玉米、向日葵等作物的制种纯度都超过规定的标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的表现得到实践单位的肯定。近年来, 不仅学生吃住免费提供, 而且每天还有一定的生活补助, 体现学生价值,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实践锻炼让每一位学生增长见识。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农村工作及感受实践单位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同学们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农民、村社干部、公司领导、技术人员等, 要做好工作其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 就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这种社交能力培养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一堂必修课。可是在大学校园内还不能完全具备这样的实践条件, 而社会实践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实践期间单位对学生考虑非常周到, 及时给学生配发防暑用品和生活用品, 细微处关怀, 取信于学生, 使学生真心为实践单位服务。坚持学生的实践活动由实践单位技术人员指导下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工作, 这不仅锻炼学生, 而且使学生更进一步学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这种经历本身就是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也将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实践过程中, 还锻炼了人际交往, 语言表达, 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事实说明这样的社会实践对于农学系学生专业的深度培养有极大的裨益, 也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东风.高职农业学院农学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6) .

[2]张伟.关于加强农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

[3]刘培军.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J].大学 (学术版) , 2009 (12) .

[4]付秀荣, 黄丽娜.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双基地”模式探索[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7 (3) .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10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便是泉城济南。72处名泉汇成河湖,一条环城湖,牵起各处名泉,泉水汇聚处,便是夏雨荷的大明湖畔。

市面上大大小小计算机培训机构比较多,比如翡翠教育等等,到底哪个机构是比较适合大学生的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看一看吧~

翡翠教育分析,近几年我国的IT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IT人才,也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未来国内IT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同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IT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的软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规模的大幅提高,中国IT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培训界的热点。然而,软件人才仍然严重短缺。软件人员择业困境,IT企业招人更困难,这两大难题成了业界探讨的焦点话题。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软件行业存在的问题:(1)资金投资不足;(2)软件人才流失严重;(3)软件盗版现象严重;(4)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规模化程度比较低;(5)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差,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不高。

中国的IT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IT人才,也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国软件人才的“金字塔”型合理结构并未实现,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所需要三类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这三类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呈金字塔型。除此之外,人才的地区分布差异也比较明显,一些发达城市人才有供过于求现象,而边远城市人才则普遍匮乏。

目前,软件开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通用软件开发;另一类是软件定制服务。未来国内IT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同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IT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的软件。从我国软件产业市场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加入WTO,中国软件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以及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积极地进

入国际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方面取得一点效果,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内软件企业“走出去”必将获得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另外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完善自我,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强化国际化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信誉观念、法制观念等,这无疑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相反,如果采取“闭门造车”的策略,即使在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很难成为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主流技术,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必须利用市场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绝不能闭门造车。

作为IT培训的行业翘楚,翡翠教育的网络营销培训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每年在校学员超过10,000人,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如今很多都就职于知名IT公司,薪资优厚,有的薪水甚至超越同学历同年龄人群一倍之多。他们当初面对工作也都迷茫无助,却因为翡翠教育而获得了一个成就梦想的机会。

翡翠教育的就业服务贯穿于整个培训课程之中,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与教师指导团队,加上众多的合作企业的支撑,让你的就业变得更容易。

听小编说了这么多,你想好的想法了吗?一定不要辜负了小编的苦心整理哟!以上就是小编精选的,希望能帮助到您呢!

翡翠教育专注IT教育培训,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完善的就业服务享誉业内,已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70家教学中心。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11

1 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

农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决定了该行业工作的艰苦性, 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 造成专业思想不稳定, 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 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 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通过开展专业教育以外,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端正学生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 在课程的入门阶段, 教师可以从本专业与人们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入手进行介绍, 阐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使学生理性认识农学专业, 重要的是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进入感性认识。另一方面, 在课内和课后时间,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列举大量的事例, 包括: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身边耳熟能详的实例, 以及今后本专业前沿发展的新动向等等。帮助学生清楚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 进一步端正思想, 提高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2 抓好备课环节, 做到充分备课

备课环节是教师授课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3]。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课堂上短短45分钟, 课后授课教师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才能有效的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换言之, 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以及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应该说, 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信息量, 将直接影响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过程。因此, 抓好备课环节, 做到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也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3 合理设计授课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一门课程, 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是保障。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讲授好第一课。第一堂课成功与否, 是整个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4],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进而决定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专业课而言, 因为专业课专业术语较多, 相对比较枯燥, 不易引起初学者的兴趣, 因此, 必须足够重视第一堂课,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其次, 在授课内容上要协调好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各门专业课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一定关联的完成结构体系。因此, 在实际授课时要做好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如:针对与本专业课相关的, 已学过的专业课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提问, 从而引出后续延伸的授课内容, 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认识,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点, 费时不多, 收效甚好。

4 采用多元授课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事实上, 该授课方式由于在课堂上讲授的过多过细, 从而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和余地较小,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因此,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应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 结合多元授课方法和手段, 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1) 采用实物等直观教学法, 进行展示性讲解;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 仅通过书本上的图形讲解,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的扩展, 通过给学生观看模型, 认识实物, 使学生对相关事物有较为直观的认知, 从而达到记忆的牢固性和准确性。

(2) 合理利用多媒体, 进行电化教学讲解;专业课授课过程相对枯燥,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 将一些过程和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一定的冲击, 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更容易帮助学生注意力集中, 提高教学效果。

(3) 采用教学光碟, 进行辅助教学讲解;目前, 大多专业理论课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碟, 在授课过程中, 通过放映相关内容的光碟, 让学生认识农作物的栽培农艺措施,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状况, 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也对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也会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相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 学生学习效果差别很大[5]。因此, 以学生为主体, 在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中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就显得的尤为重要。 (1) 注重实例穿插;在授课过程中, 授课教师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和实例, 如:时事政治等, 或引入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或工作、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等, 以此调节学生的情绪, 缓解视觉听觉的疲劳。 (2) 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应, 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既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 也有利于缓解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说, 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 因此,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摘要:专业课教学效果欠佳是目前困扰高校教育的难题, 本文就如何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提住了几点方法和途径, 以期为改善授课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课,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昌俊, 王绍柏, 刘雪梅.强化农类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3) :278-279.

[2]王坤发, 沈卓.浅谈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2:82-83.

[3]王建辉, 王达明.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才智, 2010, 30:128.

[4]高玉杰, 董荣业, 刘泽华.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激发活力培养兴趣[J].中国轻工教育, 2009, 2:69-71.

上一篇:镇禁毒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