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doc

2025-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笋芽儿》教学设计.doc(精选5篇)

《笋芽儿》教学设计.doc 篇1

《笋芽儿》教学设计

翟娟

学习目标:

①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收集春天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②老师准备本课生字的课件。

③教学挂图或课文情景、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②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④老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

a.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词语中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笋钻滋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翘舌音:揉润

鼻香:扭

边音:唠

b.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及时肯定或推荐好的识记办法)

c.学生自记生字。

d.老师采取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e.老师让学生朗读生字集中的段落(第2、7段),了解生字认读的情况。

⑤书写字词

a.观察要写的三个汉字:冈、轰、喊。

b.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c.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d.老师出示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提示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写。

e.学生读词学写。

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

②老师检查朗读情况。

练习(复习巩固生字)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笋芽(sǔn shǔn)山冈(gāng gǎng)扭动(liǔ niǔ)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钻出(zuān zhuān)唠叨(lāo náo)滋润(zhī zī)

②用生字口头词语。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①学生边读边想,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②学生提问。

③师生共同解决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细读领会

①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不知道自己成长的好季节到了。是谁叫醒她,是谁呼唤她钻出地面的?

②他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

(春雨姑娘……弹奏着乐曲……、低声……;轰隆隆……藏了好久……重重地敲……粗重的嗓音……)

③你从他们的呼唤中体会到什么?

④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分小组学习,读懂后,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回答上面的问题。(可以表演,可以朗读。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⑤你从笋芽儿钻出土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表演,加深印象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①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4—6段。

②老师朗读,学生自由表演。

读最后一个段落,谈体会

①自读课文,想想在这段里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可启发学生由竹子的生长联想自己的成长,想想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

②学生回答,谈感觉。

(重点体会“爱抚”“滋润”“照射”“温暖”“健壮”“自豪”等词的意思)

启发思维,交流感受

如果你是笋芽儿,面对这大好的春光你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积累扩展

①我们从笋芽儿的生长中看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把课收集到的植物生长的资料说给同学生们听听吧。

②倡导学生积累本课自己喜欢的词句。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笋芽儿》教学设计.doc 篇2

教学理念:笋芽儿是众多独生子女的化身, 贴近孩子的生活。本课设计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启发学生以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 自主朗读, 品味课文, 通过读、演、议等活动形式, 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参与, 积极主动地解读文本, 体情悟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激发学生爱读科学故事的兴趣, 能从故事中吸取力量, 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积累词语, 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玩偶激趣导入, 直奔主题

(教师出示玩偶“熊猫玲玲”) 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身边, 她就是———熊猫玲玲, 你们知道她最爱吃什么吗? (竹子。) 竹子小时候叫笋芽儿 (出示笋芽儿的图片) 。

评析:为文的人会说:“好题一半收。”为教的人呢?我要说:“好导入预示着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 教师出示可爱的熊猫玩偶给学生看, 哎!这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突然间学生眼前一亮, 生活经验被调动起来, 学习兴趣被激发, 快乐进入学习。

二、认读课题, 合作识字

1. 板书课题“笋芽儿”, 指导书写和认读“笋”字,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学习练习读课题。

2. 初读感知, 合作识字。

师:我们和熊猫玲玲一起来认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看看它是怎样生长成为强壮竹子的。先来看看藏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吧。

(1)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多媒体出示生字, 指名读生字。

(3) 小组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如: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看图看实物识字, 动作演示识字, 编口诀识字等。)

3. 教师指导书写易错的字, 然后全班听写。

《教师教学用书》对本课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相当详细和正确的教学建议, 此处不赘述。

评析: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教师的教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授课教师采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看图看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编口诀识字, 这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有选择才有课堂自由和民主, 有自由才有自主。教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还巩固了基础知识。

三、精读感悟, 朗读体验

1. 巩固生字, 读通课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笋芽儿, 初步了解笋芽儿是如何生长成为强壮竹子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抽读, 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和指导朗读。)

2. 角色朗读, 体验感悟。

(1) 齐读感知, 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先齐读课文, 再默读课文, 结合课文插图边读边思考:笋芽儿是怎么长大的?

分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师总结,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可以概括为:

沉睡在泥土里——被唤醒了———努力向上钻——钻出了地面———渐渐成长

(多媒体课件出示笋芽儿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 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进一步抓住文中词语品味体会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如揉了揉眼睛, 伸了伸懒腰, 扭动着身子……)

(2) 分角色朗读体验, 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教师提示:笋芽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谁的关心和帮助?大家先自己读课文用心找一找, 然后分角色朗读。

(春雨姐姐唤醒了笋芽儿, 用雨露滋润着笋芽儿;春雷公公用“轰隆隆”的雷声唤醒了笋芽儿;竹子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了一件又一件衣服;太阳公公照射着笋芽儿, 给她温暖。)

在分角色朗读中,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温柔的春雨姐姐、大嗓门的雷公公、慈爱的竹妈妈和温暖的太阳公公的感情特点。

(3) 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师:笋芽儿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 一个劲儿地往上钻, 终于钻出了地面, 她看到了什么?———笋芽儿看到了明媚的春光。 (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师:这明媚的春光除了文中提到的, 还有什么? (如嫩绿的小草在向笋芽儿点头;解冻的小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欢迎笋芽儿;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放风筝……)

师:是呀, 还有很多美好的景象没有说完, 所以文中用省略号表示没有描述完的景象。 (解释省略号的用法。)

师: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成长得怎样? (学生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 ) 指导学生用稍快的节奏, 欢乐的情绪朗读第6、7自然段。

(4) 分角色扮演, 整体体验。

教师和学生一起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整体体验。

评析: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 有效促进了理解内容, 感悟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低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喜欢玩中学。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帮助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世界,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四、结合实际, 拓展延伸

1. 结合生活实际, 深层感悟。

师:笋芽儿在生长过程中要冲破泥土, 抵御寒风, 说明笋芽儿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困难, 冲破阻力, 奋发向上, 勇于进取的精神。)

师: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有笋芽儿那样的奋发进取精神。笋芽儿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春雨姐姐、春雷公公、竹子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 在我们成长XJ教学的道路上, 纵横得到哪些帮助?他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的? (学生自由表达。如, 祖国像太阳公公一样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和平的家园;爸爸妈妈像竹妈妈一样疼爱我们, 呵护我们成长;老师像春雨一样, 用知识滋润我们成长;同学像小草一样, 互帮互学, 共同成长……)

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得到了那么多的关心、呵护, 我们要好好学习, 争取优异成绩来回报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

2. 拓展延伸。

(1) 多媒体映出补充资料。

(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 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 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脘痞纳呆之病症;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 富含植物纤维, 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 消痰化淤,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 且对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 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 小结:

熊猫玲玲把她带来的笋芽儿做成美味菜肴和大家一块儿分享 (多媒体出示菜肴图片) , 希望大家和她一样喜爱笋芽儿、分享美味竹笋。

3. 作业设计。

做一张“笋芽儿成长卡”, 写一写你想对春雨姐姐、春雷公公、竹子妈妈、太阳公公和笋芽儿说的话, 待到活动课时交流。

笋芽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 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笋芽儿》课文阅读推荐: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着这儿,开展看着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笋芽儿教学反思 篇4

周五第二节课,我上了这节课,总体来说,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预习是本单元的重要训练项目,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预习,通过预习,把本课的生字词语提前掌握好,上课开始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积极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然而自由读完课文以后,我并没有对所提的问题答案进行交流及整合,这是第一大失误.二、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理解“撒娇”一词时,我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性格气质迥异,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然而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我做的很不到位,只是让学生很肤浅的一遍一遍读,而没有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出孩子的感悟,针对这一问题,评课时,老师们纷纷提出建议,可以创设情景,老师说上一段很优美的话,带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然后再读.因为本问题是于比较明显,可以出有无提示语的两个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再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读.这是第二大失误.三、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无论是在读课文,读生词,都要关注到孩子的个体,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而不是齐读、齐读、再齐读。在写字教学上,最好可以展示一下孩子的书写,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讲解。

四、利用空白,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我利用课文中省略号这个空白点,让学生说说:笋芽儿还会看到春天的哪些美丽景色?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形式来说说。

生: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裙子。生:小草钻出了地面。生:草莓笑红了脸。生:杨树吐出了嫩绿的新芽。生:河水哗哗地的流着。„„

学生的回答,有的运用了课文中学过的语句,有的进行了创编,有效地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说话中,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迁移,降低了难度、丰富了语言。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本课中比较成功的一点。

笋芽儿教学反思 篇5

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

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让女生读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轻声呼唤。让男生读雷公公,体会雷公公的声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语气。

2、在黑板上直接画图,展示笋芽儿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动身子,一个劲向上钻,再到长成竹子的过程。虽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画工不好,由此萌发想学画画的想法。

3、课外扩展时,以“你喜欢笋芽儿吗?”抛出,孩子总是喜欢答一些和文章无关的原因,而没有从文章中找答案。下次应该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笋芽儿吗?”引导出,笋芽儿分发向上的精神,并隐射出,这棵笋芽儿其实就是孩子自己,虽然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要破除而出长成健壮的竹子,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妈妈,总是温柔细腻,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严格而又粗重。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很好,但是却不知学生有没有深刻体会。

不足之处:

1、本篇课文生字较多,不宜采用集中学习带读的方式,学生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并且本课的生字可扩展的空间不多,不应一一细致讲到位。如果放在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采取模仿朗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读,都只停留在浅层面上。在6、7自然段时,因见学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过场,没有抓住重点。“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没有很好地利用图片进行朗读和仿写。

上一篇:教师工作总结及反思下一篇:清河行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