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精选9篇)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篇1

一、帮扶目标

将先进性教育成果与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紧密结合起来,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既让他们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又达到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目的,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帮扶对象

村境内孤寡老人、五保户、退伍伤残军人、因灾、因病致贫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困难户。

三、帮扶途径

(一)上报民政部门,进行资金和物资救济;社区自酬资金进行春节慰问,积极争取上级对口帮扶;

(二)帮扶工作组协调帮扶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建立办公室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的制度,帮扶领导每年到帮扶对象家中不少于三次,座谈了解困难原因,给与一定的物质或资金扶植。

四、帮扶内容

(一)送服务。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主动与群众联系,倾听群众心声,提高贫困人员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出致富道路。

(二)送技能。组织各种讲座、印发农业科学技术、观看科学技术光盘等途径向困难群众传授技术信息。

(三)送爱心。做到五保户、低保户、零就业家庭户应保尽保。做到救济、优抚底数清、对象准,不漏保、不错保,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100%纳入。利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筹措资金对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家庭进行慰问,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特殊困难给予特别帮助。对遭受天灾人祸等特殊困难的家庭,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募捐活动。

开发区方园社区党支部

创新扶贫机制 实施精准扶贫 篇2

多年来,恩平市老促会同志团结一心,紧紧围绕促进老区建设这一宗旨,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听民声、知民性、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为老区人民办好事、实事。十多年来,为老区贫困户已发放肥料、农药及种子达一百多万元。

恩平市老促会高度重视创新扶贫机制,不断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到扶贫工作中,加快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进程。大田镇蓢底老区三个村委会,有丰富的山区资源,但某些农户把山林、耕地发包给外地人。老促会通过摸底调研,明确了蓢底茨菇扶贫项目,每年向贫困户供应化肥,注重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的“造血”功能。目前,三个村委会共有75户种植茨菇375亩,每到收获时,佛山、中山和珠海等商家前来采购,供不应求。

良西镇知坑村是水库移民村,老促会了解到该镇是“四薯之乡”,马铃薯、木薯、沙葛、粉葛远近驰名,决定扶持种植马铃薯,协助他们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贫困户购买化肥,提高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请来农科人员开展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购置农业机械,提高创业能力,达到脱贫致富,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横陂镇南华村委会是柑橙种植基地,很多贫困户都引进了被国家指定为国宴佳果的廉江红江橙试种,培育出自己的优质品种红江橙,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入,至今已扩种面积337亩。但近几年由于果树老化、品种变异、病虫害影响,直接影响果树产量。老促会除了供应优质肥料,还主动协助农户更新换代,加强管理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农业专业知识,专门组织专家,办好培训班,请专家到地里现场指导农民种植,逐步推进科学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对果农进行技术扶持,提高柑橙产品的科技保障能力,加大科技应用力度。一对老农夫妇树立信心,扩大果园三十多亩,他们建小屋扎营在果场。目前果树生势茂盛。柑橙给南华村委会各自然村贫困户带来可观收入,也使贫困老区村发生前所未能的变化。“老促会扶持种植柑橙,我们摆脱了贫困,很多农户建房买车哩!”老农开怀笑道。

多年来,除了产业扶贫,恩平市老促会还实施智力扶贫。与电脑学校和市住建局合作,举办老区青年电脑技术学习班、建筑技术学习班和建筑技术培训班,达到了“培训一人,成才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

恩平市老促会将继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篇3

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的实施意见

乡各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精神,深化“五民示范工程”,确保我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促进全乡经济较快增长,乡党委决定在抓好乡级干部包村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在机关事业单

位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基础建设、科技培训、特色农业、致富信息、信贷服务等方面切实抓起,帮助贫困户结合实际发展经济,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并达到改善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加快农民增收,构筑和谐社会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

乡上成立以党委书记***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为副组长,全体副科级领导为成员的“一帮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先教办,主任由副书记***同志担任,成员包括先教办全体工作人员,负责对该项活动进行具体指导。

以“支部包村、党员包户”的形式细化帮扶任务,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以支部为单位结对联系包村(机关党支部联系14村、联合党支部联系2村、小学党支部联系3村、中学党支部联系7村),每个党员联系帮扶对象户(结对扶贫帮困任务表附后);有包村任务的非党员机关干部在所包村自定帮扶对象户,没有包村任务的其他非党员干部,可结合工作实际,自选村组进行联系协商确定对象进行帮扶。

三、主要任务、方法和时间

“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要在充分调研,吃透所“帮”户家庭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上,针对该户的优势或弱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对缺技术的由帮扶人为其联系或提供技术服务;对缺信息无项目的,由帮扶人结合其家庭的特点提供信息、项目等服务;对缺发展资金的,由帮扶人和信贷部门联系,为其协调贷款支持。通过以上工作最终使所帮扶对象户收入有较大增加,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次“一帮一”扶贫帮困促进农民增收活动期限为半年时间。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科技知识等有所提高,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增强,为干部职能的转变打下较好的基础。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篇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

作者: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09期

社区服务实施意见 篇5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意识,适应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区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搞好社区服务的精神,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我区发展总体目标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以办事处、社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

二、主要任务

以加强社区服务为龙头,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为宗旨,以加强社会稳定为大局,以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认真搞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社区网络建设、社区家政服务、社区救助、社区服务网点等方面的工作,推进社区全面健康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现有老年星光计划项目,用于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各种服务。

(二)开展社区家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各办事处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保姆家教辅导,清洁工、修理工、接送服务等。社区居委会要根据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标准,开办超市、饮食、电器维修、理发等各种服务项目,为儿童、学生开办托幼、托管服务、学生接送、小饭桌及课余素质教育服务。

(三)开办各种信息咨询服务项目,包括职业介绍、房产中介。开展便民利民的各种求助服务,设立社区居民求助电话,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居民求助呼叫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区域性的求助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现代化,网络化。为方便群众,社区要发放求助服务卡,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让广大社区居民“有求必应,有难及时解”。

(四)要以服务困难群众及弱势群体为已任,以“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为宗旨,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送温暖活动,为残疾、烈军属开展各种服务,为社区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加强职业中介等途径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五)各社区都要组织一支热爱公益事业,有一定技术专长,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自愿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功能再造、城区工作思路转换的系统工作要通过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全体社区居民提高对社区服务工作的进一步的认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深化和延伸,要以社区服务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各办事处及各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工作责任心,落实服务措施,扩展服务内容,进一步推动社区智能化管理进程。

(三)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各办事处要根据本辖区社区的实际制订细致可行的社区服务工作规划,逐步引进社区服务项目,区民政局将把社区服务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确保工作不断进步。

五、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社区服务。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篇6

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后期攻坚难度较大,任务十分艰巨。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水利设施滞后,河谷川坝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差;半山干旱区缺乏蓄水、引水设施,农业生产不稳定,靠天吃饭的耕种方式没有改变;农村群众仍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如泰山乡李山村人饮工程由于干旱造成季节性吃水困难。通讯不畅,站儿巷、云屏、泰山、太阳等深山区手机信号差、通讯质量不稳定,广金4个村不通手机信号,电信宽带覆盖58个村、移动宽带覆盖18个村,50%的村不通宽带或宽带只通到村级活动室,农村群众信息闭塞。全县有1343户需要进行危旧房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55%,有的建在圈舍旁,设施较为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所调研的11个村除左家乡左家村、金洞乡新潮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之外,站儿巷镇管江村、云屏乡元山村、广金工作站龙王庙村等深山区村,组与组之间距离达到几公里,户与户之间居住分散,导致公共设施配套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难以全覆盖,脱贫成本不断加大,建成的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村卫生室等公益设施使用率低。

二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不足。近年来,农村人口持续减少,2013年全县农村人口3.68万人,比2005年3.93万人减少2500人。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12万人,有劳务技能资质的只有2059人。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妇、幼、残群体,产业发展需的劳动力支撑严重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导致村两委班子缺乏后备人才支持,存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小生产不能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特色产业受自然、市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如广金工作站大鲵养殖受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户损失惨重,户均亏损20多万。全县“两主四辅”产业只有香茹产业由黄波菌业订单收购,其他的均为农户分散经营;全县获得“三认证”的农业企业只有2家,发展的115个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有限,产业发展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弱。全县特色产业获得注册商标的只有2个,获得无公害认证的只有3个,获得产地认证的只有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只有1个,除了狼牙蜜之外其他产业的商品化率低,市场准入困难,多以初级产品参与市场交换,利润低,缺乏竞争力。

四是农村金融整体上缺乏。虽然2014年全县各项贷款达到了11.45亿元、同比增长19.4,涉农贷款达到了9.59亿元、同比增长12%,但全县20.69亿元各项存款中44.7%的金融资金没有用于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各项惠农金融扶贫贷款审批放款周期较长,而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大多在备耕期间,致使群众年初发展产业急需贷款时贷不到款,迫使一部分群众放弃发展产业,一部分群众不得不从农村信用社或民间借贷年息一分多的贷款,享受不到金融扶贫政策。同时,全县39个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只有26个正常运行,13个因办理不了机构代码证,扶贫互助资金无法拨付到村,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

五是因学、因病和因婚等致贫问题突出。在就学方面,由于村级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乡镇中心学校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孩子较小的还要租房子陪读,既造成了劳动力闲置,又增加了家庭开支。以小学生为例,除学杂费外,全年生活、购买文具书籍和住宿交通等费用近7千元,加上家长陪读的生活和房租开支5千元,小学生的教育成本就达到1.2万元,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年教育支出分别达到了1万元和3万元,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在就医方面,乡镇医疗设施闲置情况严重,广金卫生院只有3名医生,一个月能收治4、5名病人,还存在有医无药的问题。虽然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较高,但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有限。农村群众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2014年全县农村群众患癌症的有47人,年人均医疗花费达1.8万元,个别大病患者花费在10万元以上,因病致贫或返贫问题突出。在婚丧嫁娶方面,农村结婚费用高涨,动辄十几万元的花费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受性别结构失衡、贫困乡村女青年外出务工、婚姻迁移等影响,导致农村30岁以上单身汉比例较高,这些人没有生活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脱贫致富的意识不强烈。

二、对策及建议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把精神扶贫作为关键,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保障,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一要夯实发展基础。针对高寒山区、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加快贫困县重点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结合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群众向重点镇和中心村集聚。同时,加大整合力度,将各项涉农资金和项目聚集起来,推进扶贫开发财力和物力向特困片区倾斜,确保每年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项目投入到特困片区,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步伐。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农业产业灌溉问题。继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升通行等级和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环境和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农村厨房、圈舍、厕所的改造;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电信、联通、移动基站及宽带等通讯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化到村到户。

二要突出人才建设。根据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山区农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用工量少的生态农业。同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加大“雨露计划”、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实现 “一户一个技术能手”, 切实提高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加大农林牧等行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县乡教育、卫生人才引培工作,努力提升全县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三型四化”(生态型、特色性、效益型、规模化、设施化、复合化、品牌化)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单纯农业向产业融合(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低附加值农业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重生产向重生产与重市场并重转变,不断完善农地产权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组织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努力培育3至5户能够支撑带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突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着力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问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拓展产业扶贫思路,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将农村新建的闲置住房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引进旅游服务公司、扶持大户、群众自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促进农村群众返乡创业,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尽快研发一批旅游消费纪念品和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电商销售产品。同时,把山野菜加工、土蜂蜜养殖和加工纳入产业扶贫范围,并给予一定补助,拓宽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继续加强电商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用平台建设,建设全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通景点门票、酒店、农家乐、农特产品团购预定等服务,积极推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四要强化金融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农村资产的登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做好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设立双联贷款周转基金,用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贷款周转。按照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各项贷款的发放时间进度,适当延长贴息贷款的期限和还贷方式。切实发挥好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作用,尽快解决好13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运行问题。发挥互助资金协会贷款灵活的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加入互助资金池,赋予互助资金担保功能,允许乡镇统筹使用互助资金,最大限度挖掘互助资金的潜能。探索试点中药材、经济林果、养殖等特色农业保险,有效防控贫困户产业发展风险。

五要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幼儿园建设,解决家长陪读问题,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学生营养餐和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项目,减轻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乡村医疗、妇幼保健服务功能,抓好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对未建卫生室的贫困村,进行整合后在相对集中点建设。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援助、生活救助、人文關怀等制度,完善贫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扶持措施,切实把各项民生措施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四新”竞赛活动,将群众脱贫致富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文明新风创建相结合,实现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双提升,让广大群众成为扶贫攻坚工作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六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提高村两委班子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的工作能力。千方百计增加村级积累,在加大基层工作经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探索基层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机制,把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股份投入进行分红,产业发展效益纳入村级资金积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管护和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的支出,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按照目标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核精准、保障精准的要求,加大对基层组织考核力度,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篇7

为了更好地贯彻上级关于统战工作的精神,搞好统战工作进社区活动,根据街道党工委的有关要求,我社区将全面开展统战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统战工作进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强化和夯实统战工作基层基础。为维护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社区服务。

二、工作原则

统战工作进社区的工作原则是:针对统战工作的特殊性和统战对象的广泛性等特点,要做到七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重要原则,在社会各界中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以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为率先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范围

统战工作进社区的工作范围: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同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投城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

四、工作内容

1、建设组织机构载体。在社区成立统战工作领导组,实行专人负责统战工作。

2、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制定社区干部与统战对象交友制度,定期联系走访制度,统战知识学习制度,统战对象帮扶制度,统战工作考核制度,统战信息反馈制度等,使社区统战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3、摸清底数造册立簿,社区开展调查摸底,登记,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登记表,少数民族家庭及成员登记表,各类宗教界人士登记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登记表,港、澳、台、侨胞及亲属登记表,以及相关的活动记录。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用各种载体,对统战工作对象,进行统战政策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统战意识,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

社区扶贫帮困实施意见 篇8

冀财农[2018]3号

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

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部署,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52号)要求,充分运用财政支农资金,推进全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更好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视察张家口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总体要求,以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目标,以资产收益权为纽带,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项目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和风险管控,规范、健康、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自愿参与。坚持政府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充分发挥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组织扶贫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

---产业为本,强化风控。坚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根本,选准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对贫困群众辐射带动和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提高精准脱贫成效。选好资产收益扶贫实施主体,合理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有机统一。加强产业和收益的风险管控,防止系统性风险。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科学把握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不宜片面追求规模和覆盖面。

二、政策措施

(一)明确资产范围。脱贫攻坚期内,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种植、养殖、光伏、家庭手工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等项目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项目市场前景较好、经营效益稳定、群众乐于参与的可用资产收益扶贫。注重形成物化资产,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资金鼓励优先投资固定资产、购买生产资料等,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资产,包括:林果、牲畜(种畜)、多年生作物等生产材料;农业机具、加工机械、喷灌滴灌等生产设备;蔬菜大棚、畜禽圈舍、库棚等基础设施;其它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资产。

(二)严选实施主体。选择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实施主体。

实施主体一般从以下经营主体中选择: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扶贫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县以上扶贫、农业部门和有关部门联合推荐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连续2年以上(含2年)经营亏损,或存在失信、违法等经营行为记录的,一般不得作为实施主体。

鼓励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利用财政支农资金成立实体作为实施主体,明晰双方持资比例及权责划分。完善选择实施主体的民主决策机制,在村级开展的资产收益扶贫,可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实施主体,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积极参与议事讨论并加强指导。

(三)明晰产权权益。积极发挥村集体和农民合作社的纽带作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的所有权一般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归实施主体。鼓励将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只将资产收益权明确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管理能力弱的村集体,可由县级主管部门或委托一个国有独资公司集中代管,待村集体具备相应管理能力后,再移交村集体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权不能继承和私自转让。根据脱贫情况适时开展受益对象动态调整,脱贫户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并核查认定通过其他收入来源已稳定脱贫的,不再享受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优先扶持政策。调整出的资产收益权,可分配给其它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收回村集体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四)合理确定收益。在法律和现有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探索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综合考虑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所属产业特点和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银行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等,合理确定资产收效水平。健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切实保障村集体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益。

(五)实施差异扶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财政支农资金支持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收益权优先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残疾人户倾斜,防止“泛福利化”。建立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激励机制,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脱贫增收。

(六)加强风险防控。强化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向性问题,杜绝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对于将财政支农资金通过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放大”后再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项目,要审慎研究运营风险。作为资产运营方的实施主体对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负有保值增值责任,享有依法经营的自主权,承担项目经营风险。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外,建档立卡贫困村也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可以不参与实施主体经营管理和决策,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积极运用各类保险政策,指导和帮助实施主体与保险机构合作,选择使用各类保险产品,分散和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利用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对实施主体给予适当支持。实施主体可以通过调节间收益分配规模等方式,降低收益波动的影响。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若项目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或出现持续亏损,难以保障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时,实施主体应利用自有资金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的收益权或股份。实施主体解散或破产清算时,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清偿债务后,应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线和村集体的权益。

三、实施程序

(一)选好实施项目。统筹考虑本地产业基础、区域布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市场环境、群众意愿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发展预期的产业项目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重点支持优势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

(二)开展宣传动员。县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政策宣传,对组织项目的县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加强政策和业务培训。要联合村集体、实施主体,组织召开项目成员(代表)大会,讲明项目建设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产量化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内容,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参与。

(三)制定实施方案。县级主管部门结合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特点,指导实施主体和村集体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明确资产量化的范围、方式、程序、权责、收益分配等内容。资产量化时,要采取民主决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资产公允计价。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后,应广泛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意见,并提交项目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经三分之二的成员或代表同意后形成项目实施决议,建立资产量化台账和收益分配台账。

(四)审批实施项目。实施主体将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决议、资产量化台账、收益分配台账报县级主管部门。县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项目评估,重点评估实施主体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信用状况、发展前景,资产量化范围、收益分配对象的合规性,收益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实施主体法定代表人资信情况和关联企业情况等,评估工作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县级主管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项目,由县主管部门在县级党政网站、报纸等主要媒体组织公开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资金(资产)来源、资金(资产)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和收益、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在项目村公开公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决议、资产量化台账、收益分配台账等,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项目公示无异议后,县级主管部门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颁发收益权证书。项目实施后,实施主体和村集体按照资产量化台账和收益分配台账,填制颁发记名的收益权证。

(六)实行定期报告。县级主管部门、实施主体和村集体做好全过程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实施主体和村集体加强收益权证书管理,维护好收益分配台账,定期项目成员(代表)大会报告收益权调整及份额变动等情况。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协同推进资收益扶贫工作的支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支持政策。农业、扶贫部门要精心组织,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并强化管理。县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主管部门,细化管理要求,积极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贫的清产核资、权益认定、利润核实、收益分配、权益变更、清算退出、资产处置等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有效、标准规范、便于操作的管理流程与模式。县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实行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详细记录项目资产和收益调整分配情况。

(二)建立激励机制。各地在安排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时,要优先保障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经予倾斜支持。各地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对推动创新积极主动、资金使用规范有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脱贫成效明显突出的县,在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予以倾斜。

(三)强化监督管理。各级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督导、检查,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第三方力量开展评估检查,及时发出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级主管部门要落实公开公示制度,确保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等在监督中的作用。对在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中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非法处置国有或集体资产,及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骗取套取财政支农资金、不依法履约以及存在其他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实施主体,要强化对其的失信惩戒措施。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资产收益扶贫政策,提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增强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先进典型、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将加大典型示范推广力度,及时发掘宣传各地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有利于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农业厅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意见 篇9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发„2009‟85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市委发„2011‟17号)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服务功能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建设和谐**发挥基础作用。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认真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真正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变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2.完善功能,夯实基础。着眼完善社区功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进社区管理服务,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3.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必须服从服务于社区管理,以社区为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共有、共建和共享。

4.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5.扩大民主,和谐共享。坚持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维护社区居民的政治权力和民主权力。

6.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四个社区均建设为和谐社区。城市和谐社区的标准是:

1.居民自治。社区居民在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程序完善,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成为“民主社区”。

2.管理有序。社区居委会依法管理,各类组织体制合理、职责明确、民情反映、民主协商、矛盾调处等各种机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居民遵纪守法,社区单位共驻共建,成为“法治社区”。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齐全、服务机构完备、服务队伍健全、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手段创新,能为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满意服务,成为“惠民社区”。

4.治安良好。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平安社区”。5.环境优美。社区内建筑、设施、能源、绿化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卫生整洁,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生态社区”。

6.文明祥和。社区居民崇尚学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文化生活丰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人际交往诚实守信、和睦相处,成为“人文社区”。

7.信息共享。社区通过信息数字化平台,最大限度与单位部门及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使社区管理更加有效,文化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全面,成为“数字社区”。

二、完善社区组织体系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建居民区的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健全党组织网络,积极推行“把支部建在楼宇”、“把党小组建在单元内”,实现党的活动和工作全覆盖,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指导社区内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成员“两推一选”(上级党组织、党员和居民推荐、社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把熟悉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德才兼备、密切联系居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逐步推行社区党员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委员。

(二)加快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配制和人口规模管理幅度等因素,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科学设置社区居民委员会。非封闭型管理社区,应重新调整划分。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组建工作。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要及时成立居民小组或由相邻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实现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

(三)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调整充实社区社会保障、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治安保障、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残疾人康复与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社区矫正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和组织,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安排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机制,选好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促进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放宽和降低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落实备案制度,培育、发展、规范社区服务类、慈善类、公益类、管理类、教育类、文体类等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部门对口培育、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群众,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社区社会组织要率先开展居民医疗保险费征收、就业再就业登记、环境卫生整治、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爱心超市、一对一帮困济弱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倡导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文体活动。

(五)健全规范社区服务组织机构。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其他社区服务组织、驻社区企业和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县组织、人社、民政部门会同沙河镇进一步界定社区职能职责,制定完善社区服务准入制度,规范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应由乡镇、县直部门单位承担的职能职责,确需社区协助配合完成的,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随人走”的原则,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的方式,有偿委托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的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要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一)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突出社会保障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等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逐步建立健全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设施完备、服务网络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会化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全面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要求,整合政府部门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和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行以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模式,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和拓展,方便社区居民,使居民在社区享受到快捷、便利、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大力开展社区自助互助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下属委员会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大力倡导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活动。采取奖励、补贴、委托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自助互助服务的有效对接互补。

(四)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整合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体育馆、学校等公共服务单位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文化、体育健身、医疗服务等场所。鼓励和扶持社区内及周边有关单位和实体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多方位社区服务。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发餐饮购物、公交物流、医药保健、家政中介等社会服务。对非赢利性社会服务项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降低开办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赢利性商业社区服务项目,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落实优惠政策,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支持社区开展自主性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一)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组部等10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民发„2005‟85号),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建设,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满足社区正常办公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县财政局、审计局会同沙河镇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治安防控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同步建设。县住建局要按照规定的配套建设指标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使用,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沙河镇人民政府的意见。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无偿提交所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使用。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天燃气、电信等费用按照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二)重点抓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新建、改建、扩建相结合,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着力建设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重点推进“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沙河镇政府要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要整合办公、服务用房等设施,设立综合性服务站。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要尽可能整合资源,整体建设,集中使用,综合利用,一室(场)多用,一体多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系统,优化整合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大力开发法律服务、家政物业、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社区。加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自动化、现代化建设,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办公硬件的投入,满足社区信息化办公的需求,力争到2013年,城市社区达到标准化信息办公目标。实现各项管理、服务与辖区居民住户的网络对接。着力建设县政府相关部门和沙河镇政府、社区三级综合性社区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提高社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大力改善社区公益设施。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拓宽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解决社区内道路、垃圾、污水、供暖、供水、供电、供气、节能环保等实际问题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社区实现“净、绿、亮、美”。提倡采取共驻、共建、共享、共管的方式,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突出抓好社区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一定面积的居民室外活动场所和健身路径,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娱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一)配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按照因事设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通过依法选举、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及其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配置5以上人,纳入编制范畴,工资由县财政统发。辖区人口较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可适当增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逐步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增加并且稳定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承担社区专项工作。

(二)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招聘人员工资福利不低于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基本工资、生活补贴、各项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积极把优秀社区居民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培养发展成党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满意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推荐担任社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积极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激励机制,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参加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结构,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创新邻里互助、单项服务、包户服务、设点服务、定时探望等志愿服务形式,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到本社区居民人口的5%以上。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规划,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整体规划,丰富培训内容,创新改进培训方式。鼓励支持社区工作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沙河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和谐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指导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服务。组织、宣传、综治、人社、计生、建设、卫生、文化、公安、司法、教体、科技等部门,要根据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发改、财政、商务、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驻区单位联建责任。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机制和社区工作议事机制,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有关事项。驻区单位要将文体、教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积极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要进一步明确驻区单位在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激励考核机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要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情况纳入创建条件之中,主动听取社区和社区居民对驻区单位的意见建议,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纳入对部门单位考核内容。

(三)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和谐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将和谐社区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保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以及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和群团组织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等必要的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民间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县财政保障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增长机制,确保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社区要建立社区经费专帐,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居务公开制度,及时向社区居民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增强工作活力。引导驻社区单位、物业机构和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共建机制、协商机制和指导监督机制,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重视解决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沙河镇“村改居”的社区管理缺位问题,实现社区组织、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在搞好对城镇户籍居民服务的同时,发展完善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服务。社区居委会在做重要决策时要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和驻社区单位的意见,积极推行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和投票表决制度。健全居务公开制度,规范居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社区内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公益事业规划要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正常生活秩序。

上一篇:政论文下一篇:保安部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