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植物园调研报告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山植物园调研报告(共6篇)

中山植物园调研报告 篇1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植物园。首先,我们去了热带植物宫。

热带植物宫的大厅内有一些热带植物。最漂亮的就数三角椰子啦!三角椰子枝叶繁茂,片片叶子尖尖的,像一个锋利的小长矛。我们又走进热带雨林植物的天地。那里有许多秘密生长旺盛的植物,如:神黄豆、毛瓜馥木、高山榕、刺痛草、马蓝等。看!佛肚竹胖的还真像弥勒佛的肚子!无忧花小小的,很漂亮,好像真没有什么烦恼似的......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热带果树的天堂。那儿有黄蝉、叶子花、华盛顿棕、旅人蕉、神秘果等植物。LOOK!能解瘴毒的槟郎满树秘密的叶子;菠萝、龙眼、芒果也是枝繁叶茂。热带植物宫中真漂亮。

接着,我们去了多肉多质植物的王国,那里是居住在沙漠的植物赖以生存的世界。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许多巨型仙人掌。有必要种这么多仙人掌吗?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些仙人掌还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呢!你看,这边就有金琥和鹫锦等巨大植物呢!咦?这几个巨鹫锦怎么和同类不一样?走近牌子才知道,这几个巨鹫锦是变形的呀!哇!好粗的树干哇!是什么树呢?哦,原来是猴面包树。我们还看到了百岁兰、火龙果、仙女之扇、月兔耳、翠云等耐旱植物。

然后,我们又去玩了惊险刺激的“桥世界”。别人都把这些桥玩遍了,可我却只胆战心惊地玩了“平安桥”和“铁索桥”。

中山植物园调研报告 篇2

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应用

山石是风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元素, 相当于整个园林体系中的“风骨”。在园林中加入适当的山石, 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园林中某一处风景的意境, 对构造风景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比如湖南的岳麓公园, 就是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将山石景观应用到极致的典范。园中几乎每一处构景, 都是建立在山石的基础上。假山、置石与古香古色的建筑相搭配, 独特的山石和周围的植物相搭配, 非常相得益彰。另外, 在我国许多风景园林中, 也随处可以见到山石景观。或者作为主景, 或者作为点缀, 都对景观的构造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 风景园林中山石的分类

目前, 风景园林中的山石种类非常多样。按照不同的方法, 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按照山石的材质进行分类, 也可以按照山石的组成进行分类, 还可以按照构建山石景观的艺术形式进行分类, 本文则着重讨论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按照山石景观的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将其分为自然风景式山石、艺术造型式山石、意境式山石以及抽象式山石等几类。顾名思义, 不同艺术表现类型的山石具有在风景园林中各自的特色。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 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自然风景式山石的应用最为广泛, 而抽象式山石则在西方园林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布置方法

对园林建筑中的山石进行布置时, 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要让山石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搭配, 使整体的景观达到协调的效果, 能够表现出风景园林的美感。特别是在设计具有古典特色的东方园林时, 需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自然美”。人为痕迹尽量不要过于明显, 以免在破坏了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协调性。而在保持了山石景观的自然美的同时, 也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艺术美, 达到取材于自然、却要高于自然的效果, 充分体现出山石景观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美感。另外, 如果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风格偏重于现代艺术造型美, 那么山石的布置则应该注意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 尽量不选用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特色格格不入的山石。

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山石相当于整个园林体系中的“风骨”, 那么植物就是园林中的“血肉”。没有植物的园林, 就是一副空洞的骨架, 没有丝毫的活力。只有配置了合适的植物景观以后, 整个风景园林才会显得更加丰满。相比于山石,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内容更为丰富, 需要考虑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植物的类型、大小、高低、颜色, 属于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等等, 都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考虑。最后再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作为风景园林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 植物景观在配置完成后应该能够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以及群落美, 体现出风景园林的观赏特点, 达到吸引游人目光的目的。本文以长沙市某公园的植物配置作为分析依据, 进行理论方面的植物配置分析。

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可应用于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类非常多, 理论上来说,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够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构建。因此,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 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非常重要。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 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效果以及美学效果。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主要指的是要在植物的选择上以“适地适树”为基础, 尽量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一方面有利于表现当地景观特色, 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植物成活, 降低成本。比如经过特殊修建的小叶榕, 能够在园林景观中表现出清新淡雅、小巧别致的特点, 但该植物却并不适合于北方栽植。如果在北方的风景园林中广泛使用, 那么每年冬天还需要进行保温处理, 增加了维护成本。而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则主要指的是植物景观与整体景观风格的协调, 将植物个体的美感与植物群落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

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风景园林中, 进行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由于植物是随着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植物与时间、空间、温度、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进行植物配置时, 对颜色的考虑为例, 就需要通过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 来体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通常在园林中所使用的植物, 所包含的颜色有红、黄、绿、紫等颜色。对几种颜色进行合理协调, 可以营造出非常良好的景观效果。比如在乔木层的颜色搭配上, 可以让银杏与法国冬青搭配, 一高一低, 一常绿, 一落叶。特别是到了秋季, 银杏叶子的金黄与冬青叶子的翠绿, 显出独特的韵味。另外, 桂花与紫叶李的相互搭配、海桐与红叶石楠的相互搭配, 都属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不同颜色植物搭配的典范。

三、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将多类学科融为一体, 在进行设计时, 需要考虑到植物学、文学、美术、生态学等非常多样的学科。而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 山石与植物的应用更需要设计师以独到的思路, 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解析风景园林, 不仅是对生活中环境美的享受, 更是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传统艺术都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但园林艺术却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中心话题。

参考文献

[1]高宗翔.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2.

[2]王辉.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自然因素[J].城市建筑, 2012.

[3]曹静.探究植物、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 2013.

中山植物园游记的作文 篇3

中山植物园坐落在南京紫金山麓梅花山旁,是在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建造的。今天,我和妈妈就要来到这个令人激动不已的地方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和妈妈走进大门。啊!这里简直真是植物们的乐园。翠绿的小树向我点头;鲜艳的花朵向我招手。许多花儿在阳光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切东西,仿佛是大自然――这位高明的画家用笔点缀出来的。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温室。这有许多大小不一的仙人掌,活像一个个缩成团的小刺猬。这里最美的是一种粉色的仙人掌,它身上长满白色的细毛,下面是绿杆子,仿佛一位长着粉色的脸蛋穿着绿色旗袍的美丽仙子,漂亮极了!离开温室我们又来到了药用植物园。这里有七百多种中草药,各有各的医用价值。最珍贵的当然非人参莫属了。它长着一把又粗又长的“大胡须”,好像人的样子,怪不得叫“人参”呢!

它的苗又细又嫩。听导游说,人参要几十年才可以长成呢!很是珍贵,一颗小苗就可以卖5、6千呢,价格不菲啊!一天的游玩就要结束了,马上要告别植物园了。我想等我将来长大了,也要当一名植物研究员,让我们的祖国开满鲜花!让花香充满整个世界!

中山地理调查报告 篇4

我的家乡是中山。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市境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中山港至香港51海里;东南与珠海市接壤,毗邻澳门,石岐至澳门60公里; 北面和西北面与广州市南沙区和顺德市相接。

中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可是,最近几年,秋季时还是像秋天般热,我十分不解。

以下是近几年的部分秋季气温统计图: 2012年9月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

这让我想起了从2012年政府实行的雨污分流工程。我发现,在进行雨污分流的路上,经常会塞车,这造成了许多上班族的不便,往往在塞车或等红绿灯时,司机都不熄掉引擎,导致尾气大量排放。而这或许就是其中的原因。

我上网查了有关雨污分流的资料,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开始实施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水方式,就叫雨污分流。其实,雨污分流本质上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废气太多,又造成了交通不便,结果产生的废气就更多了,再者,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所以到了秋季,气温和夏季是大同小异的。

通过这次的学习和探究,我学到了很多,全球变暖不仅会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希望地球环境越来越好,中山也建设得越来越好!篇二:中山市乡土地理 《中山市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报告 ——地理暑假作业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市境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中山港至香港51海里;东南与珠海市接壤,毗邻澳门,石岐至澳门60公里;北面和西北面与广州市南沙区和顺德市相接;马鞍和大茅等海岛分布在市境东西的珠江口沿岸。处于东经113°9′2″至113°46′,北纬22°11′12″至22°46′35″的中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地处珠江入海口的中山,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这也为中山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种植环境。近年来中山在农业方面致力于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农业,以民众镇为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人均收入8254元,同比增长11.53%。镇内4个蔬菜产品正申请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中山市还有不可多得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素。广珠城际轨道中山站于2011年1月7日正式通车,该线和广深城际轨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a」字型网络中的两条主干线。广珠城轨以高速列车的方式沟通了中山与广州等大城市的交通,这使中山市的交通发展到了河运、海运、高速公路和城轨相结合的全面交通网络,这也促使了中山的工业与旅游业产值年年上升。

除了便捷的交通,中山还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有港澳台地区的资金支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资金支持,中山近年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并对民间资本从事第三产业实施优惠政策,政策拉动效应明显。鼓励现代流通业和旅游业发展,商贸物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火炬商贸物流园、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和城市配送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顺利启动。中山市坚持实 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抓好名牌战略和技术创新。这也使中山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势头,增幅连续三年位居珠三角首位。

近年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对民间资本从事第三产业实施优惠政策,政策拉动效应明显。鼓励现代流通业和旅游业发展,商贸物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火炬商贸物流园、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和城市配送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顺利启动。

中山,这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正以迅雷之势蓬勃发展,相信不久后的中山将会成为享誉全国的著名城市。篇三:陈允超人文地理调查报告 青岛市各种人文要素 发展调查报告

姓 名 陈允超

专业班级 资 源 121 学 号 201203128 指导教师 刘敏

日 期 2013 年 12 月 28 日青岛市各种人文要素的发展调查

一、基本信息介绍

1、调查时间:

2013年12月21日——2013年12月28日

2、调查范围:

青岛市啤酒厂、青岛市城市规划展厅、青岛港、青岛市市北文化街调查、体育街调查、天主教教堂、基督教教堂、湛山寺、清真寺、华楼宫等。

二、调查目的

1)调查青岛市产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城市产生的主要因素,判断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预测城市发展趋势,确定城市职能。调查青岛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所在经济区与周围城市的联系,城市在地区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规模和行政级别等。调查青岛市城市职能的演替,城市中心及地域范围的变化,城市人口及结构的变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文遗迹等。

2)调查青岛市城市地域结构及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划分的历史演变和目前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分布特征。

3)调查港口的发展历史、码头的分布及功能、港口吞吐、货物的种类及数量、腹地范围、集装箱班轮航线等情况。调查分析青岛港对青岛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4)调查宗教对青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调查各种宗教景观(如教堂、道观)对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的作用。

5)调查青岛市的商业中心中山路、台东、李村等,分析青岛市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极其沿革,分析商业中心等级结构的合理程度。

实习项目一青岛啤酒厂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认识青岛啤酒厂,了解青岛啤酒厂的总体特征,区位特征,调查内部结构,企业对外联系以及企业发展规划,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习过程

1.时间:2013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地点及其范围: 青岛啤酒厂 3.过程:

当天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进入啤酒博物馆的a馆和b馆进行参观 4.内容: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机侵占青岛。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青岛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于当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日本人对工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39年建立了制麦车间,曾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国产以及西贡产;酒花使用捷克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汇管制,啤酒花进口发生困难,曾在厂院内设“忽布园”进行试种。由于设备能力的扩大,1936年实际产量四打装103202箱(3208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年10月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工厂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同年国家计委又批准拨款4998.39万元,进行13万吨技术改造工程,并要求在1988年建设13万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的发展规划,以加快青岛啤酒的发展步伐。这个时期,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于1991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中;年产2万吨的青岛啤酒四厂,也于1991年2月开始生产。到1992年末,青岛啤酒的年产量已达24万吨(一、二、四啤的青岛啤酒合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品种与生产结构,也不断有新的变化。青岛啤酒厂主要生产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产过黑啤酒。后来由于啤酒出口量扩大,酿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产,将青岛黑啤酒的技术工艺及有关设备,转移到其他厂生产,使用青岛牌商标。在日本人经营时期开始的制药--维他益车间,1977年后改为“青岛啤酒制药厂”,又增加生产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据国家整顿药厂的要求,停止生产。1964年,为了发展葡萄酒工业,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将果酒车间从青岛啤酒厂分出,成立青岛葡萄酒厂。1958年,根据市一轻工业局要求,青岛啤酒厂成立罐头车间,增加罐头生产(有午餐肉、猪肉罐头、鱼类罐头、苹果罐头等)。1963年,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产,罐头车间下马停产。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在漫长的90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实习项目二 青岛港考察实习二. 实习目的

认识青岛港,了解青岛港的区位地理、经济交流机制、外贸交流机制,以及公司的内部管理状况,分析青岛港集团公司何以取得如今的成就。三. 实习过程

5.时间: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二

6.地点及其范围:青岛港,包括老港区(位于青岛)和新港区(位于黄岛)。7.过程:

当天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邀请导游老师为我们解说青岛港新老港区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一路谈笑风生。让我们身临其境,参观了青岛港工作区、住宿区等地。8.内容:

公司介绍: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5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由青岛老港 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参观中山纪念堂社会实践报告 篇5

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主题

忆中华国父,宣爱国主义

二、人物平生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建政前或后,都尊称孙氏是“中共的老师”和“革命的旗帜”。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三、实践内容

11月20日,12工本512宿舍和606宿舍共17人出发参观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南麓的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妇孺皆知的建筑物,它是广州人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我们怀着瞻仰的心情走进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中央,他高昂着的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的扶着拐杖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的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来列强的坚强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之林。就是这位孙中山先生,他唤醒了中国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壮举,名传千古。中山纪念堂这既富丽堂皇,又外观庄严宏伟的建筑,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是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位心中永远敬佩的革命先烈者致以崇高的礼节和深深的怀念,孙中山先生已深深活在中国人们的心中。

参观完中山纪念堂,我们接着来到了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广州市观音山顶上,我们循着石阶走上去,走了498级石阶,终于到达了纪念碑前。纪念碑高高耸立,直插云天,碑底为长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我们登上第二层凭栏俯瞰,周围树木郁郁葱葱。纪念碑铭刻着孙中山的遗嘱,从这份遗嘱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无私精神,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最后我们来到了“广州起义烈士纪念陵园”,在那里,我们瞻仰了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当我们从正门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直插云霄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它的造型是手握枪杆,寓意是“枪杆里出政权”,碑上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在纪念碑前,我们一双双眼睛深情地瞻仰着。在这个烈士陵园里,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伟大,那么光荣,这更让我们参观过后懂得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些烈士,感恩这些烈士。

四、参观心得

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蕴涵着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走进爱国教育基地,人们能从具有说服力的各种记载中感受厚重的历史,细细品味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血与泪、屈辱与光辉的故事。中山纪念堂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在以“传承中山思想,弘扬中山精神”为主题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展览中,我也对曾经发生在广州和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身上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到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从孙中山为革命的百折不挠到陈炯明的叛乱,从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到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在此投下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但厚重的历史却依旧静静地躺在这里,我们不能也不会忘切革命前辈的艰辛历程。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近代各爱国党派成长成熟的艰辛历程。老一辈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迎接当前国内和国际面临的各种挑战!时代在变,但是我们的爱国热忱却永不减弱,无论在哪个时候,都不要忘了用自己或许微弱的力量去捍卫国家的尊严。还记得去年的圣火传递过程中藏独分子在境外和国内的破坏分裂行为,面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网上,都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神圣的圣火传递,在全世界面前建起了坚固的爱国统一战线。我相信,坚强的中国人民,肯定能承受各种考验。

五、实践意义

这次参观“百年辛亥之广州中山纪念堂”之旅,让我们缅怀了革命烈士,增强了爱国情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染上了浓重的一笔,让我们在今次参观中山纪念堂活动之后,学会自强,自立,自信,自律,为实现人生价值储备知识,储备能量,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一代代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一个个鲜活的革命事例,都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碰到的困难。尽管我们处在一个没有社会动荡的时代,但仍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自己的明天不断地奋斗努力!

六、参考文献

中山大学肇庆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篇6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日期:2014年8月25日-2014年8月27日 实习地点:广东省肇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实习目的:了解肇庆地区地质地貌的情况,掌握地质地貌调查的基本方法

实习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人员:高全洲、马赞文、吴晓松、张乾柱、徐鹏、胡丽霞、杜建会、胡燕及11、12级地理科学、水文、水资源、经济地理160名学生 实习行程:

实习第一天(2014年8月25日)

早上八点,我们四个班和老师们共100多人,坐上大巴,正式开始这次肇庆实习之旅。大巴逐渐开出广州市区,一片田园风格尽现眼前。边看沿途的风景,边听老师的讲解。别有意蕴。

十点,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肇庆市,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是西江大堤,然后遥看了雄壮的羚羊峡,有几艘船正穿越峡谷,峡谷两岸景色十分秀美。

中午十二点左右,吃饭后,在肇庆市党校的招待所稍作休息,准备下午的实习。

下午两点,出发前往三榕峡实习。高老师在车上说明,在枯水期,珠江口咸水倒灌,能到达的最远地方就是三榕峡,即三榕峡地区就是珠江的潮流界。三榕峡之后的河段,每年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咸潮的影响。

三榕峡从北向南横切北岭背斜,将以砂岩为主的泥盆系中统地层完全暴露出来,整个峡谷从北向南依此经过北岭背斜的北翼、轴部、南翼。头一次看到实际的背斜,还是感到有些激动。

后来我们到了一个采石场。我们了解到背斜的轴部,岩层倾角近似水平,此处岩石易破碎,节理最发育,所以适合人工采石。但由于其坚硬度不高,一般不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用材。

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一个位于西江南岸渡口上游的滑坡体,此处曾于1983年11月26日,晚上9时40分突然滑坡,塌方长200米,沉降深度10米,马安煤场及一幢大楼下沉水底,3人失踪。滑坡舌伸入西江,由于规模不大,没有造成河道淤塞。我们了解到,在西江干流一些河段,由于河砂过量超采,导致河床下切,有些堤段因河床不稳定而易于产生滑坡。另外,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体失稳而崩塌,或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也是产生滑坡和崩塌的重要原因。从地质构造上看,滑坡后壁为泥盆系中统粉沙质砂岩、泥岩,而滑坡体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这样在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不整合面,更增加了滑坡形成的几率。

下午六点,第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大家虽然有些疲惫,但是都充满着亲近大自然的喜悦和收获知识的快乐。

实习第二天(2014年8月26日)

依然是早上八点出发,乘车前往七星岩景区,今天一整天都将在那里度过。主要观察这里的喀斯特地貌、断层及洼地地貌。

八点半到达七星岩景区。好一个美丽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顿时被这里吸引。但实习还得继续。边走边看吧。

进入景区后,经老师介绍,我们了解到,左右两边的岩性是不同的。左边的地貌,如马栏岗,是沙页岩形成的一些侵蚀丘陵。而右边是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如禾婆岩。我们步行登上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区——马栏岗。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老师介绍,这片区域是一个背斜,由于该背斜是一个向西沉的倾伏背斜,使得两侧山峰的连线交汇在一起,故七座山峰的排列并不平行,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背斜中部张力大,还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可溶性岩石交界处。水的溶蚀作用会更加强烈,背斜逐渐被削低,也就造成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地表水在这里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从岗上望下去,一片绿荫,根本就看不到洞底。

我们顺着另外一条山路下山,来到了双源洞的一个出入口。双源洞是七星沿风景区里面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得知,双源洞是一个盲谷,双源洞的地下水曾是一条弯曲的河流,一直溯源到北岭山区。我们沿着阿波岩寻找双源洞的另一个出入口。

我们经过一个外露石钟乳,是原来的岩洞崩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沉积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不透明体,这是因为里面含有较多杂质。

之后,我们找到了双源洞另外一个出入口,在这里,地表水进入地下成为了盲谷。双源洞的岩性为石灰岩,而且又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空隙比较大,有利于水的渗透和流动,洞里面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主要水源使雨水,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溶解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水的侵蚀性。日积月累,发育成为七星岩里面最大的一个溶洞。

午饭后,我们跟随老师到了玉屏岩西面山脚观察断层,老师和我们解释,这是一个右行平移的断层。本来,玉屏岩和观音岩是连在一起的,但后来观音岩向东南方向移动,玉屏岩向西北方向移动,形成一个左旋的断层,故其断层面呈弯曲形。在两个断层的中间破碎带,很容易被风化侵蚀,而形成的粘土透水性很差,日积月累蓄满雨水而成为湖。

终于,我们要去到龙岩洞里参观地下溶洞了。一进入洞里发现里面真的很凉爽。经老师解释,我们了解到由于这里长期受自由流水的溶蚀作用,洞顶比较平坦,某些地方形成向洞内凹入的槽状结构。且洞内充满水时冲击力很大,石柱等不易形成,故其口在溶洞上方,冷气易积聚,较为凉爽。

然后我们分批坐船深入龙岩洞观赏,灯光效果下,溶洞给人一种神神秘秘的感觉。之后在洞内坐船游览一周后我们下船继续在洞内观赏石钟乳,洞内的石钟乳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这段经历令我十分难忘。

从龙岩洞出来后,我们准备攀登七星岩景区的最高峰。天柱岩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层溶洞,最低的一层由于在地下,我们见不到,越往上,溶洞的年代越久远,这是抬升运动造成的。经过攀登,我们终于登上了天柱岩的最高点―摘星亭。从摘星亭眺望,七星岩景区一览无余,青山绿水,奇峰异景,无不让人赞叹。

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整个肇庆地区地形地貌的大致特征,北岭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很多的别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山岩的,它们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逐渐断裂分开。断层中间破碎带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天的五个大湖。接着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沿途考察不同梯级的溶洞。

之后我们就直接下山了,第二天的实习到此也终于圆满结束。

实习第三天(2014年8月27日)

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入,流经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流去。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地貌由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北岭山前的洪积扇附近的东岗村考察洪积扇。这里的环境遭到人为改造的程度很大,几乎很难找到原来的地貌特征了,只能大致的看到洪积扇的轮廓。而老师介绍该地是由北岭冲积而形成的洪积扇。沿途经过的公路、广茂铁路,和两边的建筑物都是建在洪积扇上的。而洪积扇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堆积而成,坡度比较平坦,在上面建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不宜建高层的建筑。

后来我们到了四会市的岗美村考察河流的阶地地貌。我们来到了一处外露的河床阶地面观察。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站的地方并不是一级阶地而是二级阶地,一级阶地由于河床摆动等因素而消失了。附近有很多鹅卵石,而且磨圆度都较东岗村的好,通过地质年代的分析这里的岩石形成于32-33万年前。

老师同时告诉我们,这个河流阶地是一个孤立的阶地面,四周都是冲积平原,这形成的原因和河流摆动还有侧向侵蚀有关。我们继续往上一级的河流阶地前进,又来到了另外一处的裸露阶地面。在这里我们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个面上可以清楚看到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的分界线。

然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四会市的贺岗村。下车沿着村民开发的山路往村里的一个高坡走,在这里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站在第二级河流阶地上,再往上一点就能看到一些出露的基岩。这里的基岩是砂页岩和砂砾岩为主,但大多数已经被风化。后来我们到了一处非常大的阶地剖面,老师告诉我们此处剖面是由当地人开发时无意弄出来的,但却是一处非常有代表性的剖面。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上往下岩石颗粒分选性,这是一处很明显的河漫滩相。

之后,我们从原路折回,继续前往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三水木棉围莘庄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青灰色而且看上去有油性的岩石。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油页岩,是海相沉积物,通常会有化石。这种石头可以炼石油。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剖面,这是一个三级阶地面,是由于断陷活动造成地面下沉形成的内陆盆地。而且由陆相盆地变成了浅海相盆地,因而该地盛产油页岩。这个阶地面的高程有31米,从上往下颗粒逐渐变粗,依次是基岩—河床—河漫滩相。

最后,我们三天的实习也就完满结束了,下午三点,我们启程返校。

三天的实习是短暂的,但令我难以忘怀,这是一次快乐的探索性的旅程。实习过程生动活泼,带队老师尽心尽责,耐心讲解,在巩固我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让我新学了许多知识,更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这次实习,我能够放松心情,去亲密地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纷繁复杂。水很清,天很蓝,景很美,鲜有城市的喧嚣。而我们全体师生为了求知而去实习,不也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吗?

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常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求真,求知,求心灵的那一份宁静。如果自己以后从事自然地理的相关职业,在广阔的自然中有所看,有所听,有所思。

二、肇庆地区地质构造基础

(一)地层

1.寒武系(∈):此图并无标示寒武系的地层,这是由于奥陶纪的郁南运动使寒武系地层被奥陶系地层所覆盖而没有出露在表层。2.奥陶系(0):只在西江南岸的侵蚀丘陵上找到几处超龙群(01ht)地层出露,为砾岩,石英砂岩及泥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姆尾岭群(02sw)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绢云母页岩,炭质页岩,透镜状灰岩,以及三尖群(03sn)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互层和夹炭质页岩,发育于北岭,龙门山,西江南岸侵蚀丘陵等处的岩层不整合接触线或性质不明断层附近,估计为郁南运动的沉积。3.泥盆系(D):从图中可以发现,泥盆系地层在肇庆地区的分布最广,整个复式背斜区(地貌上属于侵蚀低山)大都为泥盆系地层。4.石炭系(C):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5.二叠系(P):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6.三叠系(T):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7.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

1.褶皱: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2.断层:从地质图上看到,在北岭山有一段连续的正断层,还有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和岩层不整合面。我们知道,北岭山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的砂页岩,七星岩为石炭系的石灰岩,按照地层时代来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层应该在较新的石炭系地层之下,但是北岭比七星岩高出许多,原因就在于地壳发生过断裂,上升一侧突起成山,低降一侧形成低地。北岭断裂时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层;肇庆平原就断陷成为西江谷地。北岭山脚就是一条断裂带。我们在七星岩公园能够看到明显的大型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北岭南坡和鸡笼山北坡的“断层崖”实际上是由抗蚀强岩石形成的断层线崖。北岭南坡的“断层三角面”实际上是该背斜山的向南倾斜的蚀余层面;该断层在北岭林场场部、西江大学的北面洪冲积地形基底通过,并无错断这类地貌。④这一断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西向断层,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

三、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一)侵蚀低山

肇庆地区的岩石多为石灰岩、煤系砂页岩、红色岩系以及风化强的花岗岩。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地形。

(二)侵蚀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区,多为坡度较高的侵蚀丘陵,在这里一般发育有较厚的红色风化壳。

(三)侵蚀台地

零星分布于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于15度。许多村庄和城市建筑就位于侵蚀台地上,在洪水时期,它们不会被淹没。

(四)河流阶地

从四会市的岗美村我们看到的三级河流阶地是半埋藏阶地,第一层阶地由于构造运动和河流摆动等因素而消失了,我们只能看到二三级阶地。而贺岗村的河流阶地属于基座阶地,建立在二级阶地上。

(五)冲积平原

肇庆冲积平原由全新统的高河漫滩和上更新统的半埋藏阶地组成,并以后者为主体。高程约为3—11m,在西江两岸都有分布。

①河漫滩(T0)。由全新世灰黑、灰褐、灰黄色粘性土和砂层组成。河漫滩的分布,在西江北岸为城中路以南至西江河岸,南岸为高要沿江二路、沿江三路。

②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T1),主要由晚更新世冲积层组成。当地半埋藏阶地的形成,是原先形成的阶地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引起的。由于阶地基面相对变化,使原先的阶地面与高河漫滩类高,能被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但阶地面可露出地表,除了被蚀低的地方有补偿沉积外,基本上没有被新沉积连续覆盖,或约有一米的新沉积盖层。

(六)洪冲积阶地

西江的洪冲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北岭山、鸡笼山、龙门山和栏柯山的山前地带。大致可分出老、新两级洪冲积阶地。老洪冲积阶地为出露的,高出山前倾斜平原,形成于中更新世(距今73-12.8万年间),少量可延续至晚更新世早期,许多属基座阶地类型。该阶地高出倾斜平原10~40m,且多在海拔70m 以下。可见红土漂石、卵砾石,砾径多在30cm以下,最大达1m以上,呈次棱状和次圆状,岩性为该山区河流流域内的砂页岩,常深度风化,用手可抠动。东岗村西北侧海拔26.2m 的高地是源自北岭山的河流所形成的洪冲积阶地。新洪冲积阶地呈半埋藏状态,没有完全出露,与山前倾斜平原属同一地貌面,在扇顶部位可呈埋藏阶地。该阶地由晚更新世(距今12.8-1万年间)的红、深黄、灰黄色粘性土与漂卵砾石组成。该漂卵砾石的大小、岩性和磨圆度与老洪冲积阶地相似,但风化不强烈。常为水稻田景观,地面坡度5°~1°,并与冲积平原中的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在七星湖附近衔接过渡。该阶地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体。由于植被茂密,半埋藏的冲洪积阶地在野外不易被察觉。

(七)洪(冲)积扇

在北面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具下述条件时规模大:谷底与平原高差大;溪流的汇水面积大;山前平原宽度不能限制洪冲积扇发育;河流对洪冲积地形侵蚀弱。

洪(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全新世(1万年以来),尚未被切割成阶地状态,它仅在上述新洪冲积阶地扇顶附近发育,在肇庆学院北面可见, 到扇中、扇缘, 全新世的洪冲积物一般成为新洪冲积阶地被蚀低后补偿性堆积。像西江冲积平原由Q3 第一级半埋藏阶地与Q4 河漫滩共同组成那样, Q3 半埋藏的新洪冲积阶地与小型的Q4 洪冲积扇共同组成山前倾斜平原。

(八)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丘陵: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波岩(119.6m),肇庆平原上的喀斯特丘陵尚有禾枪岩(124.0m,与阿波岩合称禾婆岩),东湖的校杯石(38.8m),石牌、狮岗出米洞和水泥厂的几座石峰。上述石峰均由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组成。

2.洞穴: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在七星岩的天柱岩岩壁,保留着四层水平溶洞。第一层高度3-12米;第二层高度25-30米;第三层45-50米左右;第四层65-75米。在天柱岩考察的溶洞为第一至第三层的水平溶洞。

3.溶蚀洼地:肇庆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以及水泥厂附近的一些零散洼地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4.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崩塌,使之迅速扩大。在七星岩还能观察到一些落水洞的形态。其中有一些由于石山和岩洞间的岩层不厚,当石山上的落水洞扩大后崩塌,形成“天窗洞”。我们在马栏岗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四、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发展历史

(一)地质发展史

肇庆地区与广东省的地质发展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整体来看,肇庆地区经历了早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地台和中新生代地洼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形成褶皱基底、沉积盖层和上迭盆地三个基本构造层。本区地质发展史上发生的主要运动有郁南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以及燕山运动。

1、震旦纪—晚志留世,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Pz1)

震旦纪及早古生代(Pz1),广东地域为一个地向斜,属于华夏古陆华南地台(加里东地槽)一部分,早古生代之前为海水所淹。晚震旦世晚期全省发生明显的海退,出现含炭质沉积层。寒武纪(∈)是一个由海进到海退的过程,但仅表现在海盆中海水深浅变化而已。肇庆地区的海槽沉积物来自华南的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

寒武纪末(∈)、奥陶纪的早奥陶世初(O1)在广东省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造成粤西、桂东之间的云开大山一带的升起。

志留纪(S)开始,地壳明显上升,肇庆地区奥陶系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系地层上;海相同时发生了变化:海水由深变浅。志留纪末,席卷华南的加里东运动发生,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形成了如今的基本形态——复式背斜带,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湾。

2、泥盆纪—中三叠世,晚古生代准地台发展阶段(Pz2)

从泥盆纪(D)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准地台发展时期。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早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

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继续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温暖,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含煤碎屑岩-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炎热,海水运动不强烈,流动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3ht)。早二叠世(P1)晚期(茅口期)是东吴运动的前奏,地壳普遍上升,陆地范围扩大,海盆范围缩小,形成早二叠世煤层。早二叠世末,东吴运动发生,表现为大范围、大幅度的地壳上升,而在晚二叠世(P2)的早期,东吴运动以后,地壳又轻微下沉,此时呈海陆交互相,肇庆地区成为滨海沼泽。

三叠纪(T)是印支运动的前奏,整个广东地域以大面积大幅度上升为标志,海水急剧向北和东北撤出。

3、晚三叠世—近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发生,结束了广东大规模海浸的历史,肇庆地区也从此脱离了海洋环境,并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阶段转入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发展阶段。早侏罗世(J1)末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加剧,导致燕山运动首幕的发生,表现为大范围陆升和断裂,岩浆活动也相当活跃。

侏罗纪末,燕山运动第二幕发生,使中侏罗世连同以前的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晚侏罗世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晚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进一步加剧,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席卷广东大陆,这是燕山运动的第三幕,也是燕山运动的主幕,距今1.55—1.35亿年。这一时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现在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K1)这段时间,板块俯冲速度减慢,故使早白垩世成为燕山期内的相对稳定时期。至此,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也趋于稳定。

(二)地貌发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Q2)以前,由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长期侵蚀,溶蚀作用,在中更新世以前肇庆地区的基本轮廓就已形成了。北面形成侵蚀低山,南面为丘陵,中间形成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阔的西江低地,旱坡,羚羊峡。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积扇,西江两岸则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水平流动带形成地下河。

在中更新世时期的陆像环境,早更新世末期与中更新世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由于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形成了水流下蚀,karst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首先的水平流动带抬升为干溶洞,成为垂直上升带。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北岭南坡形成洪积扇,而后洪冲击扇抬升为洪冲击阶地。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桂头群的角砾石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始快速抬升了20米。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击阶地。

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地壳大幅度抬升几十米。由于构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由此形成,第二级河流阶地也形成,中更新世的七星岩的地下河抬升形成干的水平溶洞。晚更新世抬升以后,从此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下降为主要运动方向,出现了埋藏阶地。虽有局部的上升,实际冲积层厚度超过了正常冲积层厚度。

在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

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

2、海平面下降,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下降,第一级和路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表面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评课稿下一篇:描写初见作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