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分析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中国分析(精选8篇)

创新中国分析 篇1

编者注:2013年8月17-18日,“首届中国政治学30人圆桌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政治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政治学者30人,以及杰出青年政治学者代表15人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凤凰网作为特邀媒体全程报道此次会议。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以《中国政府创新的趋势分析》为主题发言,现授权凤凰网大学问独家刊发会议论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方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人发起实施了大量的政府创新实践。研究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为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政府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从2000年开始,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奖励活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每两年一届,到2012年为止已举办了六届,共收到1756个申报项目。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共有135项(不含获得特别奖的中央国家机关项目和其他相关奖项项目,下同),包括了优胜奖和提名奖等各类获奖项目,其中优胜奖每届10名,提名奖等其他奖项各届数目不等。这12年间先后获奖的135个项目约为所有申报项目的8%,是中国地方政府优良实践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极具代表性的样本。本项研究是对过去12年来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一个统计分析和定量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考察中国政府创新的类别结构和演变趋势并预测中国政府创新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一、趋势:政治改革类创新所占比例最高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可以分成四大类,即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民主选举类,民主决策类,民主管理类,民主监督类,政务公开类,提高立法质量类,司法改革类。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改善监管类,节约成本类,提高效率类,绩效管理类,行政问责类,依法行政类,专业行政类。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服务特殊人群类,保护弱势群体类,扶贫济困类,社区服务类,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类,服务方式创新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类。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个子类;社会组织管理类,社区管理类,流动人口管理类,信访体制改革类,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类,社会治安管理类,社会应急管理类。具体分类见下表:

2000年以来六历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地方政府获奖项目共135个,都可以归入这四大类28个子类之中的某一类。本项研究将对这135个项目的大类分布比例、子类分布比例、政府创新实施机构的类别分布比例、行政区划层级分布比例、区域分布比例、创新活跃省份分布、城乡分布比例等逐一进行考察。

过去12年来,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所占比例最高居于首位,随后依次为公共服务、行政改革和社会管理。四大类政府创新的分布比例见下图。

四大类政府创新在过去的12年中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升高的波浪式起伏的变化。2000-2001年政治改革呈现出一个高潮,2005年到2006年曾出现一个政治改革的小高峰随后又开始下降,2011年到2012年间又再度上升。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的变化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趋势。2000-2012年行政改革频率较高随后下降,2007到2008年间曾出现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的小高潮随后又开始下降,2011年到2012年间又有所上升。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2011-2012年间又呈现出下降态势。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项目在2000年以后经历了一个先高后低的变化过程。具体变化态势见图2。这四类获奖项目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创新在过去12年中的总体演变趋势。

这四大类政府创新中各个子类的变化趋势又有很大的不同。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过去12年间经历了一个从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后选举治理创新转变的趋势。这一时期的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包括;村委会“海选”,“两票制”选举农村党支部书记,“三轮两票制”选举镇长,“公推公选”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候选人直选,村妇代会直选,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直选,县级党代表直选,“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人大代表直选等。这一时期民主选举的探索既有党内民主选举实验,也有人民民主实验,以及群团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实验,但探索最多的还是乡镇党政领导产生方式的改革,并出现了一些突破性变革。但近年来,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比例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类政府创新日趋活跃,出现了开放式决策、民考官、公民导向的政绩考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农民议会、人大在线预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网络民主监督等具有推广价值的政府创新卓越实践。政务公开类政府创新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有减少的趋势,但电子政务等新的公开形式日益活跃。提高立法质量政府的政府创新相对来说较少,地方层级的司法改革类政府创新则更为少见。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7个子类的分布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可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提高效率、改善监管、节约成本、行政问责四个子类的行政改革所占比例较高,绩效管理、依法行政、专业行政三个子类的行政改革所比例较低。但从12年的变化趋势分析则发现,行政改革的重点从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三类改革向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专业行政转变的趋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以精简撤并为主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超时默许、网上办事、街道管理实行“大综管”体制等项政府创新在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细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外聘专家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行政复议机制改革、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办公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技能型政府建设等项政府创新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问责、建设专业政府等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各个子类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在7个子类的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服务方式创新所占比例最高,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所占比例较高,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占比例较低。对12年间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扶贫济困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类公共服务创新项目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服务方式创新、社区服务、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救助类公共服务创新项目则经历了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综合来看,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项目总体数量仍然偏较少。扶贫项目民营业主负责制、为老服务康乐工程、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教育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长效机制、五保村建设、外来工之家、工会为外来工和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农事村办服务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妇女维权、巾帼维权岗、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公共服务创新项目在扶贫济困、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人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共服务行业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宅基地换养老、教育券、农村卫生服务券、阳光救助、市民健康电子信息系统等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项目在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命力。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社区服务方面创新相对薄弱,需要加强。7个子类公共服务的类别分布及变化趋势见图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间,在7个子类的社会管理创新中,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所占比例较高,随后依次为信访体制改革、流动人口管理、利益协调纠纷调处,社会应急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对过去12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类社会管理创新日趋活跃,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社会应急管理、信访体制改革等类创新一度较为活跃,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成为新的活跃点。社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地级市户籍制度改革等创新项目成为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进范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度、有选择地实行地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阳光信访、信访大厅制等类社会管理创新成为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的亮点。7个子类社会管理创新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六届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行政机关、党的机关、群团组织和人大成为过去12年政府创新中十分活跃的创新主体。行政机关在行政改革中独领风骚,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中也十分活跃。党的机构不仅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近年来在与政府联合发起实施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类为政府创新以及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表现日益活跃。人大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类政治改革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群团组织在实行内部直接选举、维护所代表群体权益、服务所代表群体等政治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创新方面有着亮丽的表现。司法机关和政协在发挥自身作为政府创新主体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六大主体在政府创新中的分布比例、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区县级在五大行政区划层级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中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依次为地市级、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以及省级,乡镇级所占比例最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五大行政区划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乡镇、地市、区县和省级以及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在行政改革方面,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依次为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乡镇发起的行政改革几乎没有。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各个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乡镇级、区县级、省级、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各个层级所占比例依次为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市、区县和省级,乡镇发起的社会管理创新几乎没有。

对12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政府创新主体的行政区划层级有逐步向上延伸的趋势,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逐步增加,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省级行政区发起实施的政府创新日益增多,而且创新内容涵盖了四大类政府创新。县级行政区在过去12年中始终是最为活跃的政府创新主体,发起实施的各类创新居于各层级行政区之首,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发起实施政府创新方面都非常活跃,后者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乡镇级行政区在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三大方面的政府创新有趋于沉寂的倾向,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比例也在逐步减少。县级、地市级、副省级、省级行政区的自主权都在逐步增强,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在逐步增加,而乡镇改革后乡镇级行政区的自主权和可支配资源有减少的趋势,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该级行政区自主发起的政府创新日益减少的现象。五个行政区划层级的总体分布比例、四类政府创新中的分布比例及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过去12年中,在按经济相对发达程度划分的三大经济带中,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最高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又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注:按经济相对发达程度划分东、中、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中部内陆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省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共10个省区)

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四类政府创新方面均很活跃所占比例较为平衡,西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所占比例最高,中部地区则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占比例最高,东部地区在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所占比例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在政府创新高度活跃基础上保持了上升的态势,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中间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

就政治改革而言,东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经历了一个从不太活跃到日益活跃的转变,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政治改革方面均经历了一个活跃程度从高到低的逆向转变过程,中部地区这种转变的程度尤其显著。东部地区曾经连续三届包揽了所有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显示其行政改革高度活跃,随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行政改革方面急起直追,西部地区领先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先高后低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中部地区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相对活跃,但即使这类创新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政府创新则显得更为活跃。三大地区政府创新总体分布比例、分类分布比例及总体变化趋势见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省份创新活跃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以12年中曾获得5个以上(含5个)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为创新高度活跃的标准,那么有9个省份属于政府创新高度活跃的省份,他们是: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北京、上海、山东、广西、四川。在这九个省份中,除了四川外均为东部地区省份,中部地区没有一个省份进入上述创新活跃省份的行列。获得2到4项地方政府创新的省份可以归入较为活跃或中度活跃的省份,中度活跃的省份有11个,他们是:海南、湖北、河南、江西、黑龙江、安徽、重庆、新疆、陕西、贵州、云南。这11个省份中除了海南外,均为中部或西部地区。过去12年仅获得过1次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省份可归入不太活跃的省份之列,这类省份共有8个,他们是:天津、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湖南、西藏、宁夏。这8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过去12年间1次地方政府创新奖也没有获得的省份可以归入创新不活跃的行列,这类省份共有3个,他们是:山西、甘肃和青海。其中甘肃、青海属西部地区。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活跃程度绘制中国政府创新地图,见图20。对创新活跃省份(包括高度活跃和较为活跃)创新内容的分析发现,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四川、江苏、河北、山东、广东、北京、重庆,他们在六届获奖项目中至少有两项政治改革类创新项目获奖。在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广东、江苏、广西、海南、黑龙江、四川。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浙江、河北、北京、福建、山东、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在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活跃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前六届获奖项目创新活跃程度省份分类分布情况可下图。

对135个获奖项目统计分析发现,总体来看过去12年来城市地区政府创新比农村地区所占比例更高,因此要更为活跃一些。城市地区在政治改革、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三类政府创新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在过去12年间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而农村地区政治改革、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先高后低逐步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则呈现出起伏波动较大的态势。城市地区曾经包揽了四届地方政府创新奖行政改革类项目,这说明城市地区行政改革要远比农村地区活跃。获奖项目城乡分布比例和分类分布比例见下图。

二、问题:农村创新活跃程度落后于城市 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深入研究也发现,过去12年间中国政府创新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趋于活跃的同时,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出现衰减的趋势。如前所述,六届获奖项目中四大类政府创新项目所占比例的消长变化较为清楚地反映出这一趋势。这四大类政府创新实践中,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政治和法律风险最大,地方行政改革所要遭遇的上级职能部门的阻力较大,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也有一定的风险,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主要受可支配财力的约束。在上级领导的施政理念鼓励后两类创新情况下,选择风险小而晋升机会大的领域进行创新,就成为有创新意识的地方领导人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其结果是,风险较小的两类政府创新日益活跃,而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越来越少,而需要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来解决的社会政治问题和行政管理方面问题却在不断地积累着。

其次,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民主选举类政府创新实践仍停留在县乡等较低政府层级上和少数省份范围内。从选拔政治走向选举政治在无法一步到位情况下,需要探索出一些带有过渡性、兼具选拔与选举特征的双轨政治体制,一些地方政府多年前在这方面就已经探索出党政领导人“公推直选”、政府领导人候选人直选等比较成熟有效的制度形式。目前,“公推直选”党政领导人的实践仍停留在乡镇层次和少数乡镇范围内,乡镇人大代表直选和区县党代表直选的实践仍停留在四川省个别地市范围内。村妇代会直选、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直选等良好实践也仍分别局限在河北、浙江等省范围内。

第三,参与式决策、官民协商对话、社会监督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良好政府创新实践尚未制度化并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兴奋点从选举民主探索转向后选举治理创新后,地方政府在参与式决策、官民协商对话、社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和公开的社会监督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制度安排。如杭州市政府常务会的“开放式决策”,浙江省温岭市在乡镇和市职能部门重大决策前实行“民主恳谈”和温岭市新河镇推行“参与式预算”、重庆市开县麻柳乡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八步工作法”、北京市在城市规划中实行公众参与探索、青岛市民考官的实践、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创办的民心网等,这些都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良好的政府创新实践,但这些政府创新实践目前仍局限在各自发起实施的地域范围内,尚未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

第四,改善监管、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出现了衰减的趋势。如前所述,过去12年间,随着依法行政、责任政府等施政理念的提出,行政改革的兴奋点出现了转向,在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等类政府创新趋于活跃的同时,旨在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些政府创新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公车改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使用、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势头有所减弱,成熟做法的推广普及力度不够。而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等问题却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

第五,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府创新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明显不足。和谐社会目标提出来后,地方政府在服务特殊困难人群、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创造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扶贫类创新一度曾很活跃,但随后归于沉寂。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相比之下社区服务类创新明显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个别地方尝试发放教育券和农村卫生服务券,收效不错,但这类实验并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总体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创新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明显比较薄弱。

第六,在社会管理类创新方面,流动人口管理、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管理、社会应急管理等类创新属于薄弱环节。这些年来,各地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信访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社会组织有选择地实行直接登记制度、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社区工作站相分离强化自治功能、阳光信访、信访一条龙服务等制度创新,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行的潜力。相比较之下,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利益协调与纠纷调处等类创新方面,地级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社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草原110等创新项目具有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但总体来看这四大方面的创新实践活跃程度远远不及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信访体制改革等类创新活跃,无法满足农民工市民化、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安全、强化危机管理的迫切需要。

第七,各类政府创新主体活跃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别,司法机关和政协的创新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各类创新主体中,党委政府联合发起以及党的机构、行政机关在发起实施各类政府创新方面最为活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成员参与、维护所代表群体权益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的创新较为活跃。相比之下,政协和司法机关主动发起实施的创新较少,创新积极性不足。

第八,在五大行政区划层级中,乡镇级政府创新呈现衰减趋势。对六届获奖项目的行政区划层级分布比例研究表明,县级、地级、副省级、省级行政区的创新活跃程度均呈现出递增态势,县级政府在政府创新中唱主角,地级市在政府创新中表现亮丽,副省级城市、省级行政区政府创新日益增多,唯独乡镇政府创新项目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创新的活跃程度与创新主体所获自主权是否充分成正比。地级市和省级政府享有比较完整的自主权,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被中央政府授予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县级政府本来就享有较为完备的自主权而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自主权,因此这四级政府创新活跃程度不断增加。乡镇级政府在乡财县管、撤并乡镇、行政执法权上收、机构和人员精简后自主权日益萎缩,其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受到削弱,更多的时候成为上级政府创新的对象。

第九,就创新活跃程度而言,中部地区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落后于西部地区。六届获奖项目总数东部地区独占鳌头,随后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居于末位。在四大类政府创新中,除了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比例中部地区领先于西部地区外,其他三类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中部地区均落后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可以解释东部地区政府创新最为活跃,却难以解释经济发达程度逊于中部地区的西部地区创新更为活跃的原因。对于政府创新活跃程度区域差别的产生原因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予以解释。

第十,省际之间创新活跃程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如果以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数量作为创新活跃程度的衡量标准,有9个省份曾获得五项以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可列入创新高度活跃省份,还有11个省份获得2到4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属于创新较为活跃省份,其余省份则属于创新不太活跃省份。在9个创新活跃省份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1个属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为空白。在同一地区内部,各个省份的创新活跃程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西部地区,四川在政府创新方面最为活跃,其次为重庆、陕西和新疆,其他省份相对不太活跃。青海、甘肃、山西没有获得过1次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可视为政府创新不活跃的省份。中部地区,湖北和河南较为活跃,其次为黑龙江、江西、安徽,其他省份不太活跃。东部地区,除了天津和辽宁以外,其他省份创新都很活跃,与两外两个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农村地区政府创新活跃程度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地区。六届获奖项目中66%获奖项目属于城市地区,仅有34%属于农村地区。行政改革和社会管理方面获奖项目比例城市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政治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地区所占优势也在不断缩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的挑战推动着城市地区进行更多的政府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人口和资源向城市的集中使得城市更有能力实施政府创新。但城市偏向的政府创新更趋活跃现象会对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三、展望:创新重点与上级领导施政理念偏好密切相关

过去12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趋势和同期政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政府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中央政府在政府创新中将会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中央政府在推广普及地方政府创新的优秀成果和以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等制度化形式将地方政府创新成果巩固下来方面发挥着地方政府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有些领域的政府创新如司法改革、机构改革、税制改革等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起实施或者由中央政府发起实施更为适宜。地方政府创新卓越实践的推广普及和以法律法规等制度化的形式肯定这些成果并保持这些成果的可持续性防止因地方领导人的更换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夭折,往往是地方政府自身所无法解决的。而政府创新若无法解决自身的持续性和推广性问题,就始终无法走出停留在发起实施阶段的困境。政府创新的成功实施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合作,地方政府可以充当改革创新的发起者和实验者,而中央政府则需要在卓越创新实践的持续和推广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改革创新才会如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不会停留在地方层级和局限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过去12年间地方政府在为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路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但改革创新不能永远停留在地方层次上,不能永远停留在试验阶段。在认真研究总结那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改革创新成功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将这些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普及或提升到更高的政府层级上加以实施,将成为中央政府在深化改革创新和完成政府创新接力赛方面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次,从近期来看,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和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将继续成为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而从中长期来看,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将继续完成其尚未完成的任务。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的确定,与上级领导人的施政理念偏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创新的发起实施者选择何种策略实施创新,选择什么领域进行突破性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上级领导的施政理念偏好,符合这一偏好的创新,对地方创新者来说将会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机会最大化,不符合这一偏好的创新,无论对创新者个人还是对创新项目来说都将承担极大的风险。上级领导者的施政理念偏好,取决于他或她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的紧迫性及其主观排序。在目前阶段,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反映了政治领导人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政治问题的政治判断,这一施政理念偏好决定了社会管理类和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在现阶段政府创新中所处的优先地位。这方面的政府创新将会受到优先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从中长期来看,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方面一些被推后解决的问题将会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将越来越迫切,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将继续深入推进以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任务。

第三,在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中,选举后治理创新将继续成为近期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重点和热点,民主选举类政治改革将成为中长期政治改革的重点任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政治改革,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说,政治风险较小,而政治收益立竿见影,因此成为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优先选择。将参与式决策、民考官、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加以制度化并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有可能成为政府创新向前推进的一个重点领域。在民主选举的探索方面,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和乡镇人大代表直选、区县党代表直选,在满足民众政治参与要求、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巧妙结合、保持党的领导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可能成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领域。从长远来看,推进司法改革解决司法地方化和司法性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级上推进选举民主,将会成为政治改革类政府创新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四,在行政改革类政府创新中,依法行政、行政问责、绩效管理等类政府创新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行政改革的重点任务,而改善监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专业行政的行政改革从中长期来看将会再度受到密切关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和细化、行政复议机制改革、公众参与导向的和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等地方政府创新的成功探索,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普及。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各类监管体制,改进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推进公车制度改革,理顺不同政府层级间关系,将会成为改善监管、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行政改革所要重点解决的任务。

第五,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等方面的政府创新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创新的重点任务。政治领导人对公平正义、人的尊严、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以及包容性增长等理念的倡导和重视,反映在公共服务类政府创新中主要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特殊人群、保护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制等方面。地方政府将在这些方面创造出更多的成功经验,中央政府也将适时加以总结推广。推进基本教育公平、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基本住房保障公平、基本养老为老服务公平等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服务特殊人群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将进一步细分,服务将进一步体系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服务对象在表达服务需求方面将会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保护弱势群体将从事后维权走向参与立法和行政决策的高端维权。扶贫机制创新、社区服务创新等公共服务类创新中的薄弱领域将会得到加强,并趋于活跃。

第六,在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中,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维稳体制改革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重点突破的领域。农民工的市民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现实需要,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社区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增加,社会维稳成本日益高昂,强烈呼唤着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信访维稳综治体制改革。而广东、浙江等地在这些方面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如广东农民工实行积分制入户城市的户籍新政,浙江湖州户籍制度改革,广东深圳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进行的突破性改革,江苏淮安的阳光信访,深圳市龙岗区街道实行大综管体制等,都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类似的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

第七,东部地区将继续保持创新活跃程度的领先地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政府创新方面将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中央政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领导人到中部和西部地区任职交流力度的加大,激发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意识你,增强了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创新活跃地区由于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的人才储备、组织文化和政治生态,因此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创新活跃程度。而那些创新不太活跃的地区和省份,随着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的到位,创新将逐步活跃起来。创新活跃程度的地区差距和省级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最后,创新活跃程度的城乡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逐步加大,一些地方推行的省直管县改革。这些都为农村地区各级政府推进政府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注入了更多的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农村地区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政府创新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两大类政府创新将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

创新中国分析 篇2

现代版式设计即是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进行编排的设计艺术, 此理论是西方设计观点在近现代中国设计艺术界的实际应用。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从表面上看, 版式设计似乎是一种编排上的学问, 而实际上, 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 更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再现, 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从此观点分析, 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更倾向于平面化, 是平面广告。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基础环节, 其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各流派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艺术运动势必会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不同设计运动的出现, 版式设计的发展与之前几个世纪的印刷术已经存在很大不同, 现代版式设计融入了更多的新艺术运动的新思维。比如未来主义、风格派等等都对版式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 版式设计的手段也不断丰富。

(一) 立体主义的影响

立体主义由探索新的绘画创作方法而发起, 发展至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画家们对于色彩、形式、结构等元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组合、组合的规律化, 这种创作思维, 影响了在平面设计中对于空间、元素的分析和组合。立体主义对版式设计没有直接的影响, 但是它的创作手法及艺术思维直接影响后来产生的许多艺术流派, 如风格派、构成主义以及包豪斯设计学院。立体主义的探索与发现给现代版式设计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形式和思维基础。

(二) 未来主义版式设计

未来主义的倡导者主张艺术要激进, 要无政府形式, 其艺术主张引发了极大的感染力, 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未来主义的大量宣传也使得运动中产生了大量以此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无政府主义和对传统的颠覆的基础上创作的, 有着很强的风格特征。在版式设计中, 未来主义的影响类似于达达主义, 其强烈反对严谨正规的编排方法, 提倡无中心、无主次的编排特征, 作品风格大都看似杂乱无章、形体各异, 这样版式设计中的字体就有了新的涵义, 其不仅仅再是叙述或者表达, 而成为了一种视觉形式。这种形式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版式设计, 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版式设计手法。

(三) 风格主义版式设计

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蒙德里安, 其作品充满了高度的理性, 画面简洁到仅仅通过几个不同颜色的几何色块去表现。在版面设计中, 非对称版面设计一般是通过几何色块与文字进行编排, 从而在视觉上达到堆成, 也使得整体版面更加简洁大方, 风格派版面设计对空间的理性分析对版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通过科学划分版面的设计手段也为将来的网格系统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四) 构成主义版式设计

现代艺术时期, 各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但对于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是荷兰的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等主流设计思想, 其中, 构成主义的影响力最为广泛、深远。构成主义经过几年的发展便形成了较完整的设计体系, 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列宁的去世和斯大林的迫害, 艺术家们被送往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 康定斯基, 李西斯基等艺术家、设计师们被迫逃往西方国家, 构成主义在俄罗走向衰落, 但随着艺术家们的迁徙, 构成主义的思想被带往世界各地, 并继续被发扬光大。

三、当代版式设计形态及发展趋势

(一) 中国设计的西方化

虽然, 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设计界面临“万国来朝”的契机, 应该运用“拿来主义的”的观念, 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和外来设计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有选择性地选取有益的设计理念, 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设计文化的发展。但现实的残酷总让人悲哀, 毫不夸张的说, 与版式设计相关的设计领域, 生搬硬套国外的设计成果已形成一股风气, 似乎正慢慢溶进普通民众日常生活, 西方设计取代中国传统的设计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二) 正确对待民族文化

对于民族的版面设计文化不可以全部接纳, 也不可以全盘否定, 而应该秉承着继承弘扬同时也要超越的态度。所谓的弘扬民族文化便是要做到继承性与选择性, 其中继承性就是要尊重民族的版式设计文化传统;而选择性就是对继承的东西就行必要筛选, 留下其中的精华, 筛掉封建腐朽的东西。而超越民族文化而是在弘扬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改良, 其中包括创新性及超越性:创新性是指设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继承, 而应该适当进行突破创新;超越性是指, 中国传统的版式设计文化仅仅为世界版式设计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 且应该不断发展, 因此当今的版式设计必须有更加优秀的成果, 超越传统, 再创辉煌。

(三) 民族化版式大放异彩

中国民族化的版式设计与西方版式设计不同, 其大范围运用中国特有的文字及地域形体、颜色等, 比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礼品盒设计永远离不开大红色的喜庆, 同时任何元素都不如月亮和玉兔更具有代表性。在有关的版式设计大赛中, 中国民族化的版式设计可谓大放异彩, 皮影、剪纸、布艺、面食、刺绣、漆器、傣锦等民族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正日益重新散发出勃勃生机。而甚至西方的设计师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中国的是民族的, 更是世界的。

摘要:版式设计在形成之初仅仅是为了提高平面范围内的秩序性与更大程度的利用率, 而随着设计艺术的深入, 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 版式设计不仅仅在局限于这些功能, 设计师对版式设计整体的美观性, 作品思想的表达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章从分析各种艺术流派对版式设计的影响入手, 总结版式设计的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版式设计,流派,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雪, 赵安波.浅谈版式设计中的形式原理[J].大众文艺.2011 (04)

[2]梁伟, 李文红.版式设计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0 (07)

创新中国分析 篇3

中国贸易大国的崛起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回望对外贸易制度变迁60年的历史,我国在对外贸易制度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2008年外贸总额为25616亿美元,相当于1950年(11.35亿美元)的2256倍,至今已连续五年在世界贸易排行榜上稳居第三,外贸成绩斐然。然而,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冲击也很大。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对保持进出口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外贸制度变迁的60年历史回顾

我国外贸60年的发展史,从制度层面可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制的外贸30年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开放型的外贸30年。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制的对外贸易制度(1949年-1978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效仿了前苏联实行国家统制专营的对外贸易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国家集外贸经营权和管理权为一体,政企不分、国家财政统负盈亏。与此相适应,推行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尽管国家统制的贸易制度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统观这30年的外贸演化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对外贸易在制度创新、出口范围和规模上均受到了相当大的制约,这从统计资料上亦可得到印证。1978年,我国贸易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仅居世界第32位。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开放型的对外贸易制度(1979年-2008年)

1.开放型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尝试”(自1979年至1987年)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发轫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该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与之相适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也从国家统制型转向开放型,贸易政策从贸易保护逐步向自由贸易推进。对外贸易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机制和政策均随着对外开放的演进而不断在摸索中得以发展。简政放权是该时期外贸政策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外贸进出口业务监督、技术检查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先声。国家在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商投资均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又改革了统收统支的外贸财务体制,籍此拓宽了我国外贸经营渠道,从而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8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达826.5亿美元,相对于1979年增长了将近3倍。然而该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由于多头平级部委所属的进出口公司各自为阵,出现了进出口混战的局面;摸索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还出现了逆差迅速增大的现象,1985年贸易逆差达149亿美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纪录。显然,摸索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改革由于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只能靠自身进行自主式的制度创新。该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处于不断“试错”的尝试期,其特点可归纳为“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在这种艰难的自主式制度创新的“试错”摸索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航母正式扬帆启航。

2.“中性”自由贸易制度演进(自1988年至2000年)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历起步的洗礼后,转入了对外开放后的磨合阶段。这一阶段进一步实行了简政放权的政策,并实行了汇率改革、加强了宏观管理。该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在于政策法令改革和体制完善。改革进程具体可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及缩小计划性指令范围;扩大从事对外贸易企业的业务范围,加强外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建设;改革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这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措施与政策同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调一致,适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1年至1993年我国逐步实现了外贸企业完全自负盈亏,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以建立自负盈亏机制为契机,我国对外贸易逐步走上了公平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轨道。这就打破了先前外贸经营权的高度集中,逐渐扭转了把对外贸易仅仅视为调剂余缺的手段的观念。通过实施以出口鼓励抵消进口替代的负效应最为过渡,再向“中性”自由贸易体制演进。客观地讲,这种渐进式贸易制度创新,运用各种市场和非市场力量鼓励一些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提高了贸易利得。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5097.7亿美元,比1978年扩大近25倍。占世界贸易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32位猛升到第6位。也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磨合”过程中,我国的对外贸易才得以长足发展。

3.WTO框架下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制度(自2001年至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WTO这一新的制度安排的规制框架下,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对外开放亦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政策导向型的开放转变为同国际经济接轨的制度型开放;从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将转变为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从单边、自主的开放将转变为双向、多边、有法律约束力的相互开放。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对我现有的对外贸易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加入WTO为契机,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在引导原有机制融入WTO新规制的导向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2001年我国全面开放了外贸经营权;2003年,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一管理我国的内、外贸易事务;2004年我国以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为基调、以构建新型退税机制为目标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孕育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WTO框架下的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制度。事实证明,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创新制度符合时代节拍和我国国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三;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相当于1978年的124倍。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不断的制度创新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宏伟乐章,正在努力成为其最强的音符。

二、我国外贸制度创新60年路径的理论分析

诺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了制度对贸易的影响,提出“制度启动国际贸易”的命题。纵览我国对外贸易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制度因素对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从实践上很好地印证了诺斯的上述命题。总体看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经历了从管制到放松管制、从集权到分权、从计划到市场的变迁过程。宏观上考察,我国外贸制度创新的路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了路径依赖的特点;同时又有所扬弃,历次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既是对前一次外贸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前一次外贸制度的否定。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进化论”式的生长路径是可取的,也是成功的。

(一)从制度创新的动因考察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即“外部利润”。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内实现,制度配置处于“帕累托改进”的状况,这种制度的不均衡促使了新制度的形成。这种利益诱致是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这一动因贯穿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个演化历程之中。我国外贸制度的创新路径是不断追求潜在利益的路径,每一次外贸制度的创新都是在旧制度无法获取潜在利益时发生的。就外因而言,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外因主要来源于外部的“示范效应”。战后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先后选择了对外开放的道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分享了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益处,并使得自身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就是外向型发展道路成功的典范,正是这些外部环境的“示范效应”促使我国选择了对外开放之路。

(二)从制度创新的方式考察

林毅夫提出制度变迁可以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前者是指个人或群体依据共同的利益和经济原则,自发倡导、组织实施的渐进式的制度演进,追求的是效益增长;后者指的是国家通过国家机器对制度实行强制性改变,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行制度变迁,效率领先。毋庸赘言,制度创新必须在确保效益的基础上追求其效率。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宏观上以强制性变迁为主,同时兼顾了微观的诱致性变迁。首先从微观上考察,在制度安排上下放外贸经营权的举措,初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形成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承包制所形成的激励机制则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并且使监督和组织的成本大大降低。但下放经营权和外贸承包制只是浅层次的变革,其中潜在的利益推动了深化改革和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我国宏观的对外贸易制度创新是由政府做出的理性选择,并颁布相应的法令强制实施,因而属于强制性变迁。实践证明二者并非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旦条件成熟,以强制性变迁引导和规范诱致性变迁往往能够实现效益与效率的统一。

三、我国外贸制度创新的新举措

当前,在世界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制度创新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WTO框架下进行,而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制度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安排。针对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在推行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制度下,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新举措。

1.适时适度的财政政策创新

美国、欧盟、日本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金融危机蔓延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已经造成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市许多企业停产减员,出口下降。可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与我国出口存在“唇亡齿寒”的关联。因此,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复兴,共同渡过金融危机。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应该加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力度,共同制定适时适度有效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其他调控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加大对规模经济的培育。如此一来,我国将会成为具有规模经济产品的出口大国,减少传统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形成新的外贸比较优势,增强我国外贸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2.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创新

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鼓励银行界在信贷风险基本可控的情况下,为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提供进出口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要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政府要坚持汇率调整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防止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的汇率政策倾向。

3.转型升级的增长方式创新

一是外贸增长目标应由单一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二是外贸增长格局应由主要依靠外商、国企“两分天下”的格局向以民企出口为主体的民企、外资、国有“三分天下”格局的方向转变。三是外贸方式结构优化,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一般贸易企业出口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转变。四是外贸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必须要多样化并不断升级换代,逐步实现由主要依赖有形产品向无形服务的转变。

4.有的放矢的贸易政策创新

考虑到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加工贸易限制目录实施等贸易政策应放松在以前外部市场较好情况下制定的从紧政策。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背景下,外需市场的挤压在客观上也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在政策上不能用药过猛。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应将调控重点落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电与高技术产品上;二是积极寻找新的进口替代品,推动进口来源多样化,避免在原材料进口价格上受制于人。

5.多元立体的市场格局创新

创新中国分析 篇4

摘要:随着新的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发展要求的变化。各国政府展开了一股行政体制改革的浪潮。本文结合各国公务员的制度改革并从我国现阶段公务员制度的现状,浅析在全球化如何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全球化公务员制度改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的官僚之体制以力不从心。他们相机开展了“新

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而我国的公务员体制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公务员制度,亦所说的文官制度,指对政府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只能,退休,保障以及分类管理等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一西方官僚制度和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简述

西方官僚制度特征

(一)结构方面特征

1专门化。即各司其职,只能和职位科学分工分层,责任内容明确。

2等级制,行政部门为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夏季必须服从上级的严格监督控制

3专门化和职业化。通过公开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其权利受明确法律保护,非法定事

由不得被行政机关免职,为永久性职业。

(二)管理方面特征。

1.规则化。规则体系详尽,工作严格按章办事。成员间的职责,权限,相互间的关系,活动方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和约束。

2.非人格化。它以法律法规喂基础,无私秩序,公私分开,公事公办,一视同仁,不得搀杂个人情感。

3.纪律性。行政人员的纪律惩戒,落实严格制度。

(三)组织文化方面特征。

官僚制组织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精神”,排除感情、情绪等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使管理变得可预期、可精确计算和可控制。

官僚制度力不从心的表现:

1.官僚制组织的功能失调。(1)官僚制强调权力的集中统一、层级节制,这势必会造成政府人员规模不断膨胀浪费人才。其固定分工按章办事和等级服从会导致下属部主动工作,日趋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导致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2.应变能力差。官僚制组织习惯于例行公事,模式固定,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差,处理事务能力下降。

3.损害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官僚制的扩张必然导致政府机构的膨胀和盛行,它的扩张实际上意味着人们私人领域的不断缩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受限。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改革:

(一)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主要措施有:1.分权。成立了专门决策的主管部门,管理权转移到下级部门,使下级部门成为纯粹的执行机构。2.授权。让低层员工和公民更多地参与决策。3.弹性化。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撤销现有组织,建立“虚拟组织”,任务完成后,组织自行解散。

二)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主要措施有:1.解除规制。在职位分类上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优势互补,使分类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化的绩效工资制。2.推行合同雇佣制和临时聘用制。3.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以事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公务员的潜能,提高

其绩效。

(三)重塑组织文化。把管理主义理念引入政府管理,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即像商业中的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组织目标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政府绩效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虽然改革中问题依然存在,但它也充分反映了新的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一样的需要探索,寻求更好更高效的体制。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现状:官僚化不足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立了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公务员制度作为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并于199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接受了除“两官分离、政治中立”以外官僚制的所有理念和方法。经过10多年的运作,我国公务员制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公务员制度运作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中国公务员制度“官僚化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的非理性。1.权力过分集中。个别行政组织被长官的意志所左右,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任用完全取决于领导的任意专断。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不是服从于法律权力、职位权力,而是服从于人格权力。2.由于党政关系尚未根本理顺,政治侵夺行政,使行政机关难以自主发展其自身的合理结构和管理能力。3.由此也造成了职能分化和分工不明晰,结构和功能交叉重叠。

(二)管理的非理性。1.法治化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同时,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严重现象。2.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高。公务员范围的界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国家公务员仅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但对于党的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却又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重犯过去那种“不同类型干部、同一模式管理”的毛病。

三、应对全球化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对策思考

1.转变管理理念,确立“执政为民”的服务行政理念。民主是现代政治社会的基石,政府的一切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和有利于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承担责任。从根本上讲,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判断公共管理是否成功、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借鉴其他国家在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的成功经验,要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寻找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合理界限,确立“执政为民”的服务行政理念,实现政府服务以社会公众为导向,并不断增强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这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决定的。

2.转变管理职能,实现由全能型、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治理型政府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必须树立起“适度管理”的意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只能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只能去管那些政府必须管并且能够管好的事务,推行指导性行政。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必须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上来。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政府职能要从生产经营、市场竞争和社会可以自主管理的领域有序“退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个人或企业无力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领域,尤其是核心公共产品领域,例如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社会领域的社会救济等,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3.转变管理方式,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实行新的管理方式。一是一改过去政府不讲

成本,决策缺乏民主化和科学化,浪费严重的现象,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取向的政府业绩考核系统,实现由过去的强调投入和预算转为关注产出。二是放宽规制,实现从官僚化的程序型管理向刺激主动型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一般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三是适度分权,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基层、社区和中介组织,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新格局。

创新中国分析 篇5

单选题

1.下面对设计的理解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设计就是对产品表面的修饰和美化 设计是人工创造物的灵魂核心

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来进行设计

4.D 设计只是产品的一个附属因素,并不重要 2.推行“第一线作主”的前提条件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员工具有很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4.D 以上都包括

3.我们之所以提倡热迷行销,是因为热迷行销可以: 回答:正确

1.A 2.B 3.C 吸引顾客 留住顾客 倍增顾客

4.D 以上都包括

4.蓝海战略追求的目标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节约成本

提高顾客获得的价值 以上都正确

4.D 以上都不正确

5.创新要求企业创造会思考的产品,所谓会思考的产品就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运用高科技生产的产品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价格高的产品

4.D 以上都不正确

6.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是因为手机制造商要: 回答:正确

1.A 2.B 通过经营模式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 3.C 通过行销创新

4.D 通过服务创新

7.一个加油站附带出售口香糖、点心、饮料等,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回答:正确

1.A 2.B 3.C 开拓新市场 增加附加价值 创造新事业形态

4.D 开创新商机

8.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是最好的,而对于新的东西则无法接受,这种思想属于: 回答:正确

1.A 2.B 3.C 血统主义 直线主义 逆变心理

4.D 畏惧心理

9.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 回答:正确

1.A 2.B 3.C 阶段再定义 改变用途 拼图游戏

4.D 魔岛理论

10.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体现在: 回答:正确

1.A 2.B 3.C 红海战略在现有市场空间竞争,蓝海战略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红海战略利用现有的需求,蓝海战略创造和掌握新的需求 红海战略采取价值与成本抵换,蓝海战略打破价值—成本抵换

4.D 以上都包括

11.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站住脚跟,必须: 回答:正确

1.A 2.B 3.C 更多的依靠创新设计 抄袭国外的优秀设计

与跨国企业合作,为他们生产零配件

4.D 以上都不正确

12.血统主义者与创意者的对比体现在: 回答:正确

1.A 2.B 3.C 血统主义者要求每件事情都要遵循既有的规则,创意者却要打破它 血统主义者要求纯粹,创意者却不惜混同

血统主义者讲究出门,创意者只强调实用,不追究来历

4.D 以上都包括

13.蓝海战略与红海战略的最大区别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蓝海战略以创新为中心,红海战略以竞争为中心 蓝海战略是新的战略,红海战略是旧的战略 蓝海战略应用范围广,红海战略应用范围窄

4.D 蓝海战略以竞争为中心,红海战略以创新为中心

14.商家在情人节的时候,把巧克力包装成100朵玫瑰花形状,虽然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的巧克力,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排起了长队,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回答:正确

1.A 2.B 3.C 以包装为主的创新 以设计为主的创新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

4.D 以模组化为主的创新

15.小王先生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有一段时间很不愿意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任何改变,他的这种心理属于: 回答:错误

创新中国2016尔雅 篇6

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 C、社会主义是大部分的经济加上小部分的市场

 D、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

我的答案:

制造水面无人艇对传感器的要求属于()方面的技术要求。

 A、能源动力

 B、控制

 C、通讯  D、计算机

我的答案:

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 A、银行业

 B、证券业

 C、保险业

 D、期货业

我的答案:

人要有怀疑精神、敢于提出质疑,这体现了()的创新思维方式。

 A、可能性思维

 B、主动性思维  C、避免偏见思维

 D、客服思维障碍

我的答案:

通过手机数据来统计人口迁移的的限制主要体现在()。

 A、获得的数据是匿名的

 B、非洲贫困地区手机拥有量少

 C、运营商不会公开数据

 D、更换网络运营商后数据追踪会中断

我的答案:

中国高铁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市场需求广泛  B、为了牵制南海局势

 C、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 D、技术创新的举国体制

我的答案:

关于上海企业的现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资企业核心技术转让率高

 B、缺少优秀的民营企业

 C、知名品牌呈下降趋势

 D、国有企业创新力度不足

我的答案: 下面体现了机器人最高境界的是()。

 A、机械手

 B、人形机器人

 C、扫地机器人

 D、变形机器人

我的答案:

“我们今天使用的能使生活更便捷的装备本可以比今天使用得更好”这一观点强调了()在系统性能中的作用。

 A、组装

 B、使用方式

 C、技术  D、材料

我的答案:

20世纪后20年,世界范围内的冶金学者致力于追求钢铁的()。

 A、均匀度

 B、延展度

 C、硬度

 D、纯净度

我的答案:

熊彼特认为只有()才能把发明创造称之为创新。

 A、实现工业新组织

 B、采用新技术  C、开辟新市场

 D、产生效益

我的答案: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由()提出来。

 A、雅虎

 B、谷歌

 C、NASA

 D、麦肯锡

我的答案:

人类创新风险的不可控体现在()。

 A、创新的成果不一定符合当初的要求  B、会受到伦理的谴责

 C、无法突破自己的创造能力

 D、思维存在着黑洞

我的答案:

PE是()的简称。

 A、风险投资

 B、天使投资

 C、私募股权融资

 D、众筹

我的答案: 李小龙推动了哪种类型片的诞生?()

 A、动作片

 B、功夫片

 C、喜剧片

 D、剧情片

我的答案:

下面哪个动作对机器人来说最难?()

 A、走

 B、跑

 C、滚  D、跳

我的答案:

911事件后,为了让纽约市民振作起来,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为纽约创造了()。

 A、布鲁克林桥

 B、彩虹

 C、瀑布

 D、太阳

我的答案:

把钢铁做均匀是指使钢铁的()均匀。

 A、纯净度

 B、内部组织和成分分布

 C、厚度

 D、尺寸

我的答案:

下面不属于熊彼特创新理论范畴的是()。

 A、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概念

 B、设计一个新的营销方案 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 D、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我的答案:

中国国务院于()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统治》。

 A、2011年

 B、2012年

 C、2014年

 D、2015年

我的答案:

创新存在着风险,其风险体现在()。

 A、盗版广泛传播  B、不一定获得收益

 C、知识产权保障不完善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上海计划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 A、2020年

 B、2030年

 C、2040年

 D、2050年

我的答案: 从出生到死亡,人的心肌细胞有()被替换掉。

 A、40%

 B、50%

 C、60%

 D、70%

我的答案:

上海大学重点建设的四个高峰学科不包括()。

 A、社会学

 B、美术学

 C、生命科学  D、材料学

我的答案:

下面能体现好奇心是创新的驱动要素的是()。

 A、想要追求更快的速度

 B、想要通过现象探寻本质

 C、想要工作更轻松

 D、想要制造更轻的汽车

我的答案:

夏娃受到诱惑吃了苹果,体现了创新是为了()。

 A、解决问题

 B、发现问题  C、满足好奇心

 D、满足需求

我的答案: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是引领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

 A、协调

 B、开放

 C、共享

 D、创新

我的答案:

下面能够体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是()。

 A、人工代孕  B、买卖器官

 C、无偿献血

 D、卖淫

我的答案:

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工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不包括()。

 A、红旗轿车

 B、高速公路

 C、歼十战斗机

 D、三峡大坝

我的答案: 创新的灵感可以来自()。

 A、从天而降

 B、苦思冥想

 C、大量的数据支撑

 D、运气

我的答案:

根据对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的统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

 A、考研

 B、创业

 C、考公务员  D、就业

我的答案:

在数据服务行业,充当数据材料的是()。

 A、云计算

 B、互联网

 C、无线网

 D、大数据

我的答案:

模仿大牌服装设计生产出的衣服侵犯了品牌的()。

 A、形象权

 B、版权  C、商标权

 D、专利权

我的答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上海市9条地铁线进行了设计,其设计内容不包括()。

 A、色彩体系

 B、线路

 C、地铁导向

 D、壁画

我的答案:

下面不符合墨菲定律说法的是()。

 A、做对一件事很难,重做一件事很容易

 B、所有的事情都比预计的时间长

 C、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更有可能发生

 D、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我的答案:

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来统计人口流动存在的方式不包括()。

 A、统计邮箱登录IP地址  B、通过Facebook公开的数据进行统计

 C、统计人们发Twitter地点的变化

 D、通过Linkedin统计工作记录

我的答案:

硅谷的科技创新地位一直在加重而波士顿地区却衰落下来的原因是()。

 A、波士顿的用工成本高

 B、硅谷的企业以开放式网络分布为基础

 C、硅谷的产业基础更好

 D、波士顿缺少一流的大学

我的答案:

全球唯一的国际公共艺术奖发起地是()。

 A、纽约

 B、墨西哥

 C、上海

 D、伦敦

我的答案:

科技企业在创始期可以获得的金融支持不包括()。

 A、银行贷款

 B、3F

 C、政府资金  D、风险投资

我的答案:

2012年,俄罗斯人提出要进行以永生为目标的科研计划,其获得永生的方式是()。

 A、将人类转换为数字人

 B、关闭人类致病基因

 C、进行头部移植

 D、将人类思维移植进机器身体中

我的答案:

下面关于法律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确保创新者利益回报的预期确定性

 B、确认创新者对创新成果的专有权利  C、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回报

 D、激发创新者的创新激情

我的答案:

()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结构材料。

 A、石墨

 B、锰

 C、钢铁

 D、碳

我的答案:

符合互联网强国标准的条件不包括()。

 A、能够建立完整的数据经济体系  B、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 C、互联网使用人数达到一定数值

 D、为世界贡献了影响力大的互联网产品

我的答案:

根据《自由与责任》的观点,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是()。

 A、聚餐

 B、团队活动

 C、培训

 D、招到最优秀的员工

我的答案:

未来制造过程中,人不太可能在从事的身份是()。

 A、具有专业技能的先验工匠

 B、具有专业技能的感知工匠

 C、从事基本技术作业的工匠

 D、具有超凡学习能力的工匠

我的答案:

要把材料基因做好,首先要做到()。 A、高通量制备

 B、样品快速表征

 C、文化与合作

 D、找到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我的答案:

郭永怀是我国中科院院士,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

 A、中微子物理

 B、纳米科技

 C、两弹一星

 D、载人航天

我的答案:

“材料也有基因”是已有研究成果为新材料研发提供的内在支持,这说明创新可以来自()。

 A、试错

 B、反思

 C、理论指引

 D、前人的积累

我的答案:

(),上海大学做出了国内第一根千米级的超导带材。

 A、2011年

 B、2012年

 C、2013年

 D、2014年

我的答案:

人的智能层次中,处于第二层的是()。

 A、智慧

 B、知识

 C、技能

 D、能力

我的答案:

二、判断题

要想提出原创的想法得到原创的结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的答案:

“精海二号”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南极科考。()我的答案: 3

心肌细胞死掉之后,会被其它细胞填充进去。()我的答案:

上海有盛大、携程、曙光等互联网企业,但在互联网强企的排名上逐年下降。()我的答案:

互联网法永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因此制定互联网法律法规没有意义。()我的答案:

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可以增殖。()我的答案:

利用CRISPR技术编辑人类基因因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存在着病变等安全问题。()我的答案:

无人驾驶汽车的决策依据不仅包括交通规则,还包括当时所处的环境。()我的答案:

上海创建一两所高水平的世界知名大学,其中一所指定为上海大学。()我的答案: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来的。()我的答案: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7000美元之间的国家很难走出7000美元的限制。()

我的答案:

优步市值高达600亿美元,但其上海运营部的实习生远远超过正式员工,说明实习生要比正式员工更能发挥效用。()我的答案: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是90后。()我的答案: 以色列“Protector”无人艇主要用于打击海盗、海岸巡逻等任务。()我的答案:

正是有了马修·博尔顿对瓦特的资金支持,才促成瓦特获得了在蒸汽机方面的成就。()我的答案:

创业最需要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个人知识储备反而没有那么重要。()我的答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就是在零和博弈的竞争中取胜。()我的答案:

美国MGI2.0对数据的保密性要求要高于MGI1.0。()我的答案:

中国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中国速度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致赞扬。()我的答案:

世界上最早的风险投资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资助哥伦布完成全球航行。()我的答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材料的发展。()我的答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为我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的答案:

动画制作中对毛发的制作要求是最高的,目前中国还没有电影能做到。()我的答案:

创新没有师生之分,大学通识教育可以教会大学生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我的答案: 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机制体现在风险投资、产业直投基金等。()我的答案:

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探索大宇宙,也可以探索小宇宙。()我的答案: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专利申请量呈正相关。()我的答案:

国产动画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动画技术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结合本国的文化。()我的答案:

基因编辑婴儿符合优生学的理念,值得广泛推广。()我的答案:

上大美院在米兰世博会的展览主要关注中国的乡村建设及非遗产业。()我的答案: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创造的人工瀑布为当地带来了巨大收益,主要来自于门票收入。()我的答案:

创新的破坏性体现在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损害,往往会受到抵触,因此创新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我的答案:

创造性劳动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来获得,不需要再进一步整合。()我的答案:

上海研制发明的光刻机使得PET-CT的价格下降了一半。()我的答案:

没有高压油泵、进排气阀和爆燃的发动机声音要比内燃机小得多。()我的答案:

钢铁的纯净度和均匀度都会影响到其性能。()我的答案:

中国搞规划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特色,事实证明规划对我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的答案:

把人的基因放到动物身上,人的基因要占到50%以上动物才能享受人的待遇。()我的答案:

从材料基因的角度看,对产品材料的试错应把重点放在材料的硬度、延展性及外在表征上。()

我的答案: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主体可以是任何人。()我的答案:

创新来自需求,人要提前发现需求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我的答案:

有时候误打误撞也能够得到创新成果。()我的答案:

资本主义的所谓市场化并不是真正的完全开放,在核心技术上仍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我的答案:

中国要克服当前发展的瓶颈,只能选择发展高端产品。()我的答案:

当前创新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我的答案:

机器人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完全代替人,人还需要充当工匠的角色。()我的答案: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要创造价值,就必须与时代知识结合起来。()我的答案:

春秋航空开发了多个盈利模式,机票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日益下降。()我的答案:

应用卫星统计人口流动主要通过收集夜间灯光亮度数据来进行。()我的答案: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可行性分析 篇7

首先,纵观现今中国电视业,娱乐类节目呈现出一种既丰富又匮乏的现状,丰富的是节目品种,匮乏的是节目内容。每一档成功的娱乐节目都存在着高度雷同的“复制品”,无度的克隆使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在百花争艳的同时显得千篇一律,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娱乐节目创新思想和能力有限,只能高价引进国外优质节目版权,再掀起一场模仿风。针对现状,限娱令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主要是针对娱乐节目过于娱乐而失去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的。限娱令的加强,不是为了遏制娱乐节目的发展,而是为了整改娱乐节目的风气,不让中国娱乐节目在拾人牙慧博收视的同时还沾沾自喜。雷同浪费和过度娱乐在“限娱令”的实施下应该被过滤掉,电视台应通过丰富节目内容、整合引进风气、优化节目制作等方面,配合“限娱令”将电视娱乐节目精品化。

其次,节目品牌离不开三要素——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品牌文化。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是节目推向市场的一个基础,应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信息等价值。但如果内容所承载的信息没有渐进的深度,形式所显现的效果依旧停留在原来的层面,那么节目因为一成不变的内在核心根本建立不起强大的品牌感。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无延续的流行都会变成明日黄花,所以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地追求“改变”和“优质”,给受众源源不断的新鲜触动和价值感受。节目的品牌文化就是要将节目进行深度包装,让节目在品牌维护和市场营销这个动态环境中,不断注入新的价值与内涵,用不断创新的精髓与迎合大众审美,给予观众情感共鸣和价值提升。

再次,娱乐节目不能单纯为娱乐而娱乐,不能没有精神支撑。娱乐节目应具有娱乐的基本性质,包含观众乐于接受的乐趣与轻松。其次也应从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等多方面不断提高节目的思想内涵。优秀的娱乐节目并不等于趣味的低俗,它理应将文字性的知识通过声像娱乐的反应、推崇鲜活主流的艺术导向、追求新鲜实时的价值事件、提供娱志娱神的文化空间。

最后在营销模式上。从刚开始的实体产品与节目的结合——蒙牛酸酸乳与《超级女声》、王老吉与《中国好声音》等,到后来的网络产品与节目绑定——百合网与《非诚勿扰》,腾讯微博与《快乐大本营》等,就已经标注着电视娱乐节目营销模式的多样化。电视娱乐节目想在营销上争取创新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结合有形产品。从一档节目中不断出现的冠名赞助、特约赞助、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等市场化的词汇,就说明现今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开启了独特稳定的市场绑定营销模式。赞助商通过节目播出和广告宣传的双引擎,宣传一个企业难以打开销路的新产品,引爆市场消费。而电视节目通过贴合度较大的产品加盟,增强了市场宣传力度和市场占有率。特色的娱乐节目与新潮的产品营销相结合,开启了媒体市场的全新模式;另一种是通过无形产品。新媒体和社交网络是节目宣传平台的主体,节目想在新媒体营销方面取得创新,首先可以合作视频网站,进行网络推广。其次可以携手手机软件等,开发同名游戏或相关产品以加深节目宣传。而在微博方面,明星本就是舆论领袖,在每期节目开播前,可以由参与者或娱乐尖端的相关人士开启微博互动,以增强节目感染力。产品与节目相绑定已是现今维持电视节目业的主流方式,产品给予了电视娱乐节目经济支持与社会效益,电视节目又协助了产品的宣传与营销。这种跨媒体平台的营销模式,可以使产品与电视节目处于双赢状态。

在娱乐节目大批涌现的现今,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无疑是一个节目的核心。不仅要把握时代性,拥有长远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创立节目独具风格、与时俱进的诉求点,建立起自己的收视群体。其次,好的节目需要好的宣传策略和有力的播出时段,收视群体的先机、品牌的延伸等都对节目来说都至关重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节目的创新途径要从源头开始——打造原创节目形态,以适应本土受众接受习惯,做到节目精品化、节目品牌化,增加思想内涵,推动艺术创新。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传播学、电视节目形态学、影视学等学科理论,在对中国现有娱乐节目基本状况了解的基础上,试论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途径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的创新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创新,可行性,对策

参考文献

[1]马驰.电视娱乐节目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J].新闻传播,2007(2).

创新中国分析 篇8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40-01

1 城乡一体化发展概述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要“统筹城乡经济”,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都表达了我国非常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要求我们要将农业和工业相结合,将城市和农村相结合,对城镇的居民和农村的居民平等地看待。

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要求国家要统筹规划,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改革创新相关的体制,做到城乡在市场信息、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措施政策等方面都要实现一体化,以改变历史上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实质上来讲,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就是要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统一,逐步解决城乡经济差距大、城市化发展引发矛盾等问题。

2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 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地规划制度、土地征地制度、土地产权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等。由于现行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是区分开来的,因此农村土地发展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农村土地的征用使用,对农村土地的监管、规划等。

2.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体不清晰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存在两个巨大的漏洞,一是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十分模糊,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该如何行使并不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模糊,这种制度的漏洞会直接导致许多主体对农村土地展开主权争夺,这样不利于明确划分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也不利于农村土地顺利流转,更加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农民个体虽然是农民集体中的一员,但是事实上他们对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因土地产权制度主体模糊而形同虛设,很难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

针对我国农村的现状,农村土地的行使权是掌握在村干部手中的,如果国家或者有发展商想要征用土地,都需要村干部去和农民相互协商,但是往往国家或者发展商他们在协商中都是占据主导位置的,具有绝对的优势,农民真正的土地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同时,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体不清晰,国家的很多部门,例如林业部门、渔业部门、畜牧业部门等都会对农村的土地进行管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产权混乱。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土地问题,如果不解决农村土地产权的这些混乱和模糊,更加就无法发展城乡一体化。

2.2 缺乏优良的农村土地规划制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更加注重对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农村的科学建设,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分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在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规划上,仍然还存在着但就农村论农村的现状,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村土地都得不到有效的规划和管制,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规划制度,主要是侧重对农田即耕地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对于其他类型的农村土地,例如建设用地、开发用地等土地的相关科学规划则十分缺乏。虽然我国新的土地规划已经开始注重空间的规划布局了,但是这些空间规划布局侧重的只是城镇土地的发展规划,仍然没有对农村土地规划作出详细的计划,因此农村土地的科学开发和发展方向仍然不明确,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生态空间也没有得到优化。

2.3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强制性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我国城市化建设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很大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征收农村土地。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强制性的,农民的土地权益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

首先,征收农民土地,农民取得的补偿很少。基于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征收土地后对农民的补偿是基于被征用土地的用途将产出的收益来确定的,根本没有把被征用土地的成本纳入考虑,很不利于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其次,我国农业用地的征收范围很广,很多农村的土地不管未来的用途是什么,都先行征用,然后再有国家进行统一的管理、开发、转让等。这种做法对农民的利益是十分严重的损害,非常不利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发展,更加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

3.1 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农村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明确,这样非常不利于推行城乡一体化,因此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必须改革创新。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包括对土地所有权进行改革、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改革、对农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改革。当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国家还需要颁布相关的政策规定来予以配合。

具体来讲,首先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细分到该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是归哪个农民个人所有、哪个村民集体所有又或者是归哪个乡镇集体所有。只有做到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那么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才能够得到提高,对农村土地的监督管理才会产生效果。其次,针对部分农村建设用地,国家应赋予其所有者转让该类土地的权利或者允许该类土地进入市场流转,这样才能够优化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使得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不再二元化。最后,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目标出发,在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时要做的就是改变制度和政策偏向城市的传统,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变上建立起一种新兴的城乡关系,使农村能够具有同城市一样的发展权利。

3.2 创新农村土地规划制度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以及现代化土地资源管理的要求,应该对我国农村的土地规划制度进行创新,争取创立一套新兴的、高效的、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规划制度。

首先,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规划要注重城乡统筹,农村的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建设等都要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规划土地时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设地区的地区特色和文化。并且在进行规划时,还要鼓励农村的村干部、村代表等也参与到规划讨论之中,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其次,在进行农村土地规划制度创新时,还要注意落实到局部,例如如果开发商要征用农村土地,是试行土地流转还是按照传统土地征用对农民进行赔偿都要有规划可循。

3.3 创新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由于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的土地都面临着被征用的命运,这样就意味着农民的权益可能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农村土地的征收制度必须改革创新。首先,对于用作公共目的的土地征用,要尽可能地考虑农民的意见,缩小征用面积。其次,针对征地后对农民的补偿措施,要有所改进,应该让土地被征用的农民未来的生活得到保障,例如可以让他们加入城市生活,或者充分尊重农民的解决意见。只有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顺利推进。

4 结 语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阻碍该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改革创新,例如对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和征收制度都要进行改革创新,使之能够适应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房屋设计种类下一篇:农村干部培训班开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