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通用11篇)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篇1

果树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一种特殊形式,也称果树保护地栽培,是指在不适宜或不完全适宜果树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将某些果树置于人工保护设施之内,创造适宜果树生长的小气候和环境,使其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果树生产方式。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增加光照

1、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

2、利用反射光,地面铺设反光材料和设施内墙刷白;

3、用人工光源技术,如白炽灯、卤灯和高压钠灯进行补光;

4、适宜的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

使用二氧化碳

设施栽培由于密闭保温,白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果树光合作用消耗而下降。设施内施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弥补由于光照减弱而导致的光合效能下降,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可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要解决不同树种、品种所适宜的二氧化碳气源、适宜的使用时间、促进扩散的方法及合理、有效的浓度等问题。

调节土壤及空气湿度

由于环境密闭,设施内空气湿度往往较大,不利于果树的授粉授精,因此可通过铺地膜和及时通风进行调节,以适应果树生长需求。

控制温度

设施温度的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花期要求最适温度白天20℃左右,晚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因此花期夜间加温或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二是果实生育期,最适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温度太高,造成果皮粗糙、颜色浅、糖酸度下降、品质低劣。因此,后期果树设施管理应注意通风换气。

人工授粉

采取棉花小球、鸡毛掸蘸花粉进行,也可用鸡毛掸子或用兔毛自制毛刷,先在授粉品种花或花序上滚动,吸附花粉,再在主栽品种的花或花序上滚动,反复进行,可使花粉互相授粉,整个花期人工授粉2~3次,能确保果树授粉受精,保证坐果。

应用生长调节剂

设施栽培时,冬春由于低温,一般果树生长较弱,以后又由于高温多湿,生长较旺,所以需要应用生长调节剂加以调控。为促进果树生长通常应用GA3;防止枝叶徒长多用250毫克/升的PP333溶液,施用生长抑制剂过量时可用20毫克

/升的GA3溶液调节。为抑制果树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通常在开花前5~10 天 喷洒0.2 毫克/升的CCC溶液,有的国家也有施用0.3%~0.5%的B9溶液。

整形修剪

为经济有效地利用设施空间,栽植密度应加大,单株树体结构应简化,并应十分有效地控制树体大小。由于设施减弱了光照,整形修剪方式以改善光照状况为基本原则,群体的枝叶量小于露地栽培,同时注意正确的手法,防止刺激过重,枝梢徒长。

土肥水管理

多年或几年设施栽培后,设施土壤盐渍化是共同的问题,因此加强土壤管理尤其是增施有机肥成为各国设施栽培中土壤管理的重点。另外基于设施空气湿度的调节,地面一般采用清耕或全部覆盖地膜。

由于设施内肥料自然淋失少,追肥效率高,因此追肥量比露地减少。但在高密度栽植设施内,应依据需求量增加追肥次数和数量。在萌芽前结合浇水,增施一次速效肥,促进萌芽、开花与新梢生长;在果实膨大期,适当提前一周左右增施速效肥,并适当灌水,保证水肥供应,同时还要注意中耕保墒;在果实采收之后,要严格控制施肥并减少灌水次数,避免树体返旺徒长,而影响花芽分化的质量。平时注意中耕保墒。

病虫害防治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篇2

当果树露天栽培在自然环境下, 多因其生长发育不能适应外界环境而被迫进入休眠状态, 从而使果树的产量、品质受到制约。而设施果树栽培则是人为地为果树创造一个适宜于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并对该环境条件进行人工调节, 以促进果树提前发芽、开花、结果, 使季节性的果树顺利度过其自然休眠期, 便于进行反季节的果品生产。从设施果树的栽培原理来看, 其主要优势在于: (1) 避免自然灾害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对果树成熟期进行调节, 使果实的产量、品质得以提高; (3) 利于果树种植区域的扩大; (4) 增加经济效益。同时, 果树进行设施栽培应因地制宜, 符合当地果树的生长环境。

2 设施果树栽培的关键技术

2.1 果树品种的选择

(1) 选择发芽较快、开花较易, 且结实率较高的品种; (2) 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 及自然休眠期短、休眠易被人工打破的品种; (3) 选择生命力较强、能够适应相对于较恶劣的温室环境 (如光线较弱、环境温湿) ; (4)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适合当地需要的品种。

2.2 低温需冷量技术

提供果树足够的需冷量是保证果树自然休眠、扣棚后能够在设施条件下实现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设施果树栽培实践中, 多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技术来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冷量。即当外界环境平均温度低于10℃时, 一般为7~8℃, 扣棚保温开始。同时, 为保证保温效果, 可将草帘或草苫覆盖在大棚上。注意揭放草苫的时间正好与正常保护时的时间相反, 即于夜晚期间将草苫揭开, 创造风口, 对果树进行低温处理;白天将草苫盖上, 风口关闭, 使大棚内夜晚蓄积的低温得以保持。在低温处理时间上, 多数落叶果树为期20~30天, 即可使果树顺利通过自然休眠。

2.3 破眠技术

实践栽培中, 多采用人工方法来实施破眠技术。即采用果树破眠催芽剂来打破植物休眠, 刺激樱桃、李、桃、葡萄、猕猴桃、杏、梨等其它落叶作物提前发芽和结果。果树破眠催芽剂对热带及亚热带等缺少冬季寒冷地区及暖棚种植的水果等作物具有特殊作用。一般可使作物提前2~4周发芽, 提前2~3周成熟, 并使作物萌动初期芽齐、芽壮, 还可增加作物单产, 改善品质。如:可使用石灰氮来打破设施栽培葡萄的休眠。在5kg的40~50℃的温水中加入1kg石灰氮, 搅拌并放置2h后使其形成均匀糊状, 将适量的粘着剂加入其中。再用小毛刷蘸取适量, 于葡萄枝上和两侧芽眼处均匀涂抹, 覆盖薄膜保湿3~5天。经此处理后, 葡萄的发芽可提前20~25天。

2.4 环境调控技术

2.4.1 光的调控。

(1) 采用透光率较高的覆盖材料。如聚乙烯棚膜、聚氯乙烯棚膜、乙烯-醋酸乙烯棚膜等。 (2) 铺设反光地膜。于设施棚内墙体一侧或地面处铺设反光地膜, 以获得反射光线, 增强果树的光照。 (3) 合理安排棚室设施结构。适当降低棚体高度, 以增加果树下部光照;尽量减少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的遮光挡荫。

2.4.2 温度的调控。

设施内温度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揭帘、通风来实现。同时注意对棚内温度的升降调控应把握缓慢的节奏, 不宜过快、过猛。在扣棚前10~15d, 将地膜覆盖于棚内地面, 以促进低温的增加, 促进果树根系及早活动。

2.4.3 湿度的调控。

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必要的通风降湿, 增加光照。低温季节尽可能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0~25℃, 夜间5℃以上。当空气干燥、棚内湿度小时, 可采用地面浇灌或空间喷雾的方式来进行湿度的调节。同时, 采用浇水的方式来对土壤湿度进行调节。

2.5 控长技术

2.5.1 限根生长。

(1) 在栽植果树的过程中, 应保证根茎高于地面2~3cm。 (2) 起垄栽培, 可以防涝, 也是限根生长的有效措施。起垄后, 由于土壤透气性改善, 根系周围的水、肥、水、热条件稳定, 可以促进吸收根大量发生, 使垂直根分布浅, 水平根分布范围广。 (3) 容器限根。将果树栽植于单个容器中, 再进行设施栽培。

2.5.2 喷生长调节剂。

设施栽培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主要是要把握一些误区:误区一:以“剂”代“肥”;误区二:随意加大用量;误区三:直接对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误区四:随意与其它物质混用;误区五:不看时机, 随时喷施。

3 总结

设施果树栽培是果树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新趋向。在实践生产过程中, 应分析设施果树栽培的原理, 把握设施果树栽培的关键技术, 以提高果树栽培的产量、产质。

摘要:在分析设施果树栽培的原理的基础上, 从果树品种的选择、低温需冷量、破眠、环境调控及控长等方面探讨了设施果树栽培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原理,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6-0046-02 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码:B

在现代果树种植中,应用设施栽培技术,能人为地控制果树生长,能提高果实的产量和效益。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广泛使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为了推进我国果业产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需广泛地应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

1 现代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的目标

1.1 人为调控果树的生长

应用传统的栽培技术,果实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成熟,人们不能根据需要采摘果实。如果应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人们可以模拟出果树生长时需要的环境条件,使水果按人们的需求成长,从而可以一年四季采摘需要的果实。

1.2 扩展果树栽培的区域

一种果树一般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比如有的水果必须在炎热的环境中生长,他们生长的区域为热带或亚热带的区域。中部地区或北方地区如果应用设施栽培技术,人们就能模拟出果树生长需要的环境,让南方的水果在北方生长。

1.3 提高果树栽培的产量和效益

一种果树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固定的时间生长,这就限制了种植的产量的提高,比如传统的栽培方法,会导致在非结实季节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到了结实季节多数果实同时结实,此时劳动力供不应求,部分果树的果实甚至会因为无人采收而被浪费。如果应用设施栽培技术,人们将能够均衡地控制果实采摘的时间,有效地安排劳动力,果实的产量和效益会因此提高。

2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的关键

2.1 选择好果树品种

使用设施果树栽培方法时,首先要选择适合栽培的果树品种,只有优选品种,才能提高果树的产量与质量。选择果树品种要注意3个原则:一是丰产的原则。应用设施栽培技术需要果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果树不能丰产,果农就难以收回投入的成本,为了提高果农的经济收益,果农应选择易于丰产的品种。二是市场品牌效应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人们对于果实的需求已经细化,果农在栽培果树的时候,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果树品种,以栽培黄桃为例,黄桃的品种主要分为鲜食品种、罐用品种、鲜罐两用品种,不同的品种味道、大小、耐存贮性均不相同,果农需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最适合栽培的品种。三是成活率高的原则。设施栽培技术为模拟适合果树生长环境的方法栽培果树,如果果树不易成活,那么有可能是由于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的时候出现些微偏差的缘故使果树不能成长,这会浪费果农投入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果农需选择易于存活的品种。

2.2 调控好果树生长环境

果树生长时,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果农应用设施栽培技术就是要调控与果树生长相关的环境因素。一般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光照因素。设施栽培技术需要根据果树生长的光照需求模拟人工光照。以大棚果树生产技术为例,果农需应用透光性强的大棚,以便能为果树提供需要的光照,果棚的结构设计必须合理,以免在提供光照的过程中出现光照死角。

二是温度因素。温度因素是影响果树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果农需应用扣棚技术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待果树完成休眠期后,将温度提高到果树需要的温度;为了做好大棚保温工作,果农还需覆盖大棚或应用草帘加盖技术;为了使水果的口感好,就必须让果树生长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

三是湿度因素。为了控制果树生长需要的湿度,果农可应用通风的方法或应用浇灌的方法人为地调节设施内的湿度。比如果农可应用通风的机器加强设施内的空气交流降低湿度;果农可用定期喷水的方法提高设施内的湿度。

2.3 调控好果树生长发育

果树根、茎、叶的生长决定果树生长的状况,果农需控制好果树的生长。比如果树要丰产,果农就需控制好果树的垂直根系,使果树能有效地吸收水、肥。果农可用起垄的方法控制果树的根系生长。

3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要点例举

现以汉中市留坝县大樱桃的设施栽培方法为例,说明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的方法。

一是品种的选择。美早大樱桃果大、肉厚、味佳,耐贮运,品质佳,丰产性强,受到市场的欢迎,被选为当地设施栽培的主栽品种。

二是设施的建造与环境的调控。为了调控大樱桃树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果农需搭建温室。温室的高需在3.5 m以上,方位为偏西5°~7°,以便能有效地利用下午的自然光。温室前面角决定大棚能否有效采光,前面角的角度应为28°~33°。为了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墙体厚度需大于当地最大冻土层的厚度,以免出现果树受寒害问题。后屋面仰角应为38°~45°,该角度能最有效的吸收热量。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应严格按照不同物候期的具体要求,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严格调整,以满足生长的需要。温度的控制是影响美早樱桃生长的关键。在樱桃树越冬休眠期间,果农需扣棚盖帘避光使果树休眠;在升温期间,为了防止温度上升过快,果农可用多段升温的方法使大棚内的温度渐上升。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篇4

一.填空题

1.伤流期,落叶期2.扣棚保温,顶花芽3.总热阻R,D值4.塑料薄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5.赤霉素, 无核果6.低温,摘叶7.匍匐茎,种子8.9 9.地下,地上茎10.早熟

11.抑制生长,促进花芽形成,不结果12.3,2~3 13.拱杆腰檩,支柱,8号铅丝1 4.浅 15.低温量少,休眠期短

二.选择题

1.C2.A3.D4.B5.B6.A7.B8.A9.B10.B

三.名词解释

1.主要是指大型的,由若干单栋温室组装而成的连栋式温室,其环境基本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可计算机自动化调控,能周年全天候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连接屋面温室。

2.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草莓完成花芽分化后,在进入休眠之前,人为给以高温和长日照处理,抑制其休眠,使其继续生长发育,达到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

3.是为阻止和减少温室内外土壤热传导,在温室的四周或前屋面底角处挖的一条深50cm,宽40cm的沟,沟内填入柴草、牛粪或炉灰渣等导热率低的材料,上盖旧棚膜,再铺一层粘土,以防雨水渗入沟内而降低防寒效果。

4.是将前一年分化好花芽的草莓置于低温下贮藏,暂时抑制其生长,以供抑制栽培使用的育苗方法,其目的是提早采收,提早市场供应。

5.遮阳网又称寒冷纱,是以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扁丝后纵横编织而来,其网眼间隙因厂家和规格而异,一般为1~2mm,具有良好的通气性。

四.问答题

1.答:1.选择优质薄膜,增加进入棚内的太阳辐射;2.提前扣棚贮蓄热量,提高地温;3.棚内张挂保温幕;4.棚内覆盖地膜,提高地温;5.大棚四周立放草苫;6.大棚四周开挖防寒沟;

7.张挂反光幕,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地温;8.通风降低棚温,预防高温危害;9.遮荫降温。

2.答:1.运行时操作人员站在温室屋脊处,掌握开关不得远离;2.拉绳长短一致,下面用钢丝穿在一起,上面固定;3.电线与拉绳分开,以防电线卷入扭断;4.草毡拉到最高处时及时停机,以防绳过紧或轴架损坏等,运行到南沿底应及时停机,以免反卷。

3.答:1.土地利用率高,一般比单栋土利用率提高40%以上,并且由于环境条件优越,可以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更成倍的增加了土地利用率;2.空间较高大宽阔,便于机械化作业,农业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3.光照条件好;4.热利用率较高,室温分布均匀,变化平缓,局部地温温差小,保温效果较好;5.抗风和抗逆能力增强;6.便于工厂化生产,可以不断地播种,连续的收获,一年四季都可以由优质产品上市,成为绿色工厂。

4.答:其基本原理是:在微型计算机中写入固化了该设备专用的程序控制软件,用户把按栽培果树生长发育规律而预设的数据也记录在其中,它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变送器实时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篇5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使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坚持顶层设计、整体防护,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运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第四条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国家密码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五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下称运营者)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负主体责任,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第六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第七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有权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举报。

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支持与保障

第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第九条 国家制定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培养和选拔网络安全人才,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

第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利用标准指导、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十一条 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开展工作绩效考核评价。

第十二条 国家鼓励政府部门、运营者、科研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行业组织、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合作。

第十三条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设立或明确专门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规划,建立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并督促落实。

第十四条 能源、电信、交通等行业应当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与网络功能恢复提供电力供应、网络通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点保障和支持。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侦查打击针对和利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六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和行为:

(一)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未经授权向他人提供可能被专门用于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技术资料等信息;

(三)未经授权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渗透性、攻击性扫描探测;

(四)明知他人从事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五)其他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和行为。

第十七条 国家立足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

第十八条 下列单位运行、管理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应当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

(一)政府机关和能源、金融、交通、水利、卫生医疗、教育、社保、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的单位;

(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以及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大型公共信息网络服务的单位;

(三)国防科工、大型装备、化工、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科研生产单位;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单位;

(五)其他重点单位。

第十九条 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指南。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指南,组织识别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并按程序报送识别结果。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有关专家作用,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二十条 新建、停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的,运营者应当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运营者报告的情况及时进行识别调整,并按程序报送调整情况。

第四章 运营者安全保护

第二十一条 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二十二条 运营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并组织落实,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十三条 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漏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二)采取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

(三)采取技术措施,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认证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 除本条例第二十三条外,运营者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及时对系统漏洞等安全风险采取补救措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五条 运营者网络安全管理负责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二)组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技能考核;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应对处置网络安全事件;

(五)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网络安全重要事项、事件。

第二十六条 运营者网络安全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证上岗制度。

执证上岗具体规定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国家网信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运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每人每年教育培训时长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教育培训时长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 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上线运行前或者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进行安全检测评估。

运营者应当自行或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有关情况报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进行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章 产品和服务安全

第三十条 运营者采购、使用的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第三十一条 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的要求,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并与提供者签订安全保密协议。

第三十二条 运营者应当对外包开发的系统、软件,接受捐赠的网络产品,在其上线应用前进行安全检测。

第三十三条 运营者发现使用的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涉及重大风险的应当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应当在境内实施。因业务需要,确需进行境外远程维护的,应事先报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和国务院公安部门。

第三十五条 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安全检测评估,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信息,提供云计算、信息技术外包等服务的机构,应当符合有关要求。

具体要求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检测评估

第三十六条 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通报制度,组织指导有关机构开展网络安全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通报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第三十七条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和安全风险,向有关运营者通报安全风险和相关工作信息。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安全监测信息进行研判,认为需要立即采取防范应对措施的,应当及时向有关运营者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防范措施建议,并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运营者以及有关研究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第三十九条 国家网信部门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统筹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协作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力量建设,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组织跨行业、跨地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灾难恢复能力。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接到网信部门的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对,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第四十条 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以及运营者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的情况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指导、督促运营者及时整改检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的抽查检测工作,避免交叉重复检测评估。

第四十一条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应坚持客观公正、高效透明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检测评估方法,规范检测评估流程,控制检测评估风险。

运营者应当对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检测评估予以配合,对检测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十二条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运营者相关人员就检测评估事项作出说明;

(二)查阅、调取、复制与安全保护有关的文档、记录;

(三)查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措施规划、建设、运行情况;

(四)利用检测工具或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检测;

(五)经运营者同意的其他必要方式。

第四十三条 有关部门以及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中获取的信息,只能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需要,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四十四条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不得向被检测评估单位收取费用,不得要求被检测评估单位购买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产品和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运营者不履行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运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境外存储网络数据,或者向境外提供网络数据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运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安全审查未通过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

第四十九条 国家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工作中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

(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三)擅自泄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有关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

(四)其他违反法定职责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应当查明运营单位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查明相关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二条 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从事攻击、侵入、干扰、破坏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和有关部门并可以决定对该机构、组织、个人采取冻结财产或者其他必要的制裁措施。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存储、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还应当遵守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密码使用和管理,还应当遵守密码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四条 军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规定。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篇6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内部信息上的安全加密以及保护。

机关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一:

为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广播电视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精神【广办发技字(20xx)0087号】。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我市广播电视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行动,组织专班,对我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相关的网络与信息系统以及广电网站进行了全面、认真、仔细的检查。现将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部署

(一)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广电局、宜昌市广电局关于开展广播电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周密部署自查工作,制定自查实施方案。

(二)组织专班,迅速行动。成立了枝江市广播电视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工作小组,局(台)党组书记、局(台)长熊光福同志任组长,局(台)党组成员、副局(台)长刘小丽同志任副组长,自查工作小组成员由局(台)熟悉业务、具备信息安全知识、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技术支撑机构业务骨干等组成。

二、自查工作情况

(一)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1、信息安全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成立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落实了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员。建立了《机房进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账号使用登记及操作权限管理制度》、《信息巡查、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广播电视节目重播重审制度》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各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局(台)定期和不定期对操作人员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避免了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各项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了系统安全无事故发生。

2、资产管理专人负责,运作规范。制定了关于设备发放、使用、维修、维护和报废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设备明细分类账、设备进出台账,坚持每半年盘点一次,做到了账实相符,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

3、信息安全经费落实,专款专用。每年局(台)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本年度将信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运行、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相关检查、测评、管理等费用纳入了年度预算,本年度预算金额为15万元,截至目前,已支付8.8万元。

(二)技术防护情况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网络实际连接与网络拓扑图一致,并按重要程度划分了安全区域,不同区域采用了正确的隔离措施,外部网络接入内部网络采用了安全的加密传输方式。安全功能配置合理有效。制定了重要数据传输、存储安全防护措施。重要数据按要求加密存储并有备份。

(三)应急工作情况

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建立了信息安全预案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工作预案,成立了由专人负责的安全播出组、技术保障组、抢修组、后勤保障组,对重要信号和数据都按要求做了备份,确保了安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四)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对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专题授课、知识问答竞赛等形式,了解信息安全基本防护知识,掌握信息安全基本技能。目前已进行专业培训三次。

三、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

(一)广播及电视播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广播播出机无备用播出机。广播电台每天的播出时间为17小时左右,仅仅只有一台播出机工作,如果播出机出现故障,只能停播维修,将在全市范围内中断信号。

2、枝江乡村频道电视播出机无备播,枝江乡村频道每天的播出时间为16小时左右,主要是针对农村需求播放的节目,如果播出机出现故障,将直接导致停播,信号中断。

(二)信号接入或无线发射系统存在的问题

1、无线发射系统设备老化,缺乏备机、备件。机房基础环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基础保障水平。

2、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与安全播出方面的投入不足。双路由配置、备份设备未达到广电总局62号令实施细则的要求,存在安全播出薄弱环节,网络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加固。

(三)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1、广电局机房内虽有双电源,但无UPS电源,按目前的功率计算,至少应该配备三相6KVA的UPS电源一台,以解决整个机房(模拟电视前端、光纤传输系统、广电宽带前端等)的供电需求。

2、体育路机房未采取双电源,虽然有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因发电机功率太小(购置于1992年)、电压低、频率不稳,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在市电停电后,不能对无线发射等大功率设备进行供电,必须解决双电源(备用市电)问题,以保证机房的正常工作。

(四)编播网络病毒风险

我局为方便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将相关部室进行了联网,因有些部门管理不规范,为图工作方便,违规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会将病毒带入网络内,轻则导致部分机器无法正常工作,重则导致全网瘫痪。

(五)安全技术检测风险

目前,我们没有委托第三方进行安全技术测试,没有检测工具,也没有进行渗透测试。

四、整改措施及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出现问题不隐瞒、不推诿,及时解决。

二是继续推行“领导问责”和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制。局(台)领导班子成员应实行分工,亲临一线督促、指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传输网络畅通。

三是加大对广播电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添置、更新无线发射备机、广播电视播出备机、安全技术检测仪器及设备。与相关部门协调,迅速解决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播出机房的供电需求。

四是加强局(台)内部管理与协调,杜绝违规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以防止病毒带入网络,影响信息安全。

五是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与操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保密意识、安全意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机关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上级网络安全管理文件精神,桃江县教育局成立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组长曾自强副局长的领导下,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对我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网络能更好地保持良好运行,为我县教育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平台。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自强,副组长吴万夫,成员有刘林声、王志纯、苏宇。分工与各自的职责如下:曾自强副局长为我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万夫分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刘林声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文件的接收工作。王志纯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协调、督促工作。苏宇负责网络维护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确保了网络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为保证我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桃江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桃江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上网信息发布审核登记表》、《上网信息监控巡视制度》、《桃江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责任状》等相关制度、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三、强化管理,加强了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我系统计算机网络加强了技术防范措施。一是安装了卡巴斯基防火墙,防止病毒、反动不良信息入侵网络。二是安装瑞星和江民两种杀毒软件,网络管理员每周对杀毒软件的病毒库进行升级,及时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与杀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三是网络与机关大楼避雷网相联,计算机所在部门加固门窗,购买灭火器,摆放在显著位置,做到设备防雷、防盗、防火,保证设备安全、完好。四是及时对服务器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更新。五是密切注意CERT消息。六是对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我局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系统机房、学校办公用机、多媒体教室及学校电教室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对辽宁省实施设施果树栽培的考量 篇7

一、对发展现状的考量

设施果树栽培产业是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近年来, 设施果树产业发展迅猛, 在国内和国际上栽培面积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辽宁省设施果树发展较快, 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到目前面积达45万亩, 年产果品量55万吨, 总产值20亿元, 已成为农村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设施栽培类型包括:日光温室22万亩、塑料大棚18万亩, 其他设施5万亩。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有:丹东市15万亩, 沈阳市9万亩, 大连市5.6万亩, 营口市4.4万亩, 铁岭市2.6万亩, 锦州市2.0万亩, 上述6个市合计为38.6万亩, 占全省总面积的85.78%, 几乎遍及全省。

目前, 辽宁省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草莓、葡萄、桃, 其他还有李、杏、樱桃等。草莓的主要品种有99号、227、弗吉尼亚、丰香、吐德拉、宝交早生;葡萄的主要品种无核白鸡心、京亚、巨峰、红提、秋黑、秋红等;桃的主要品种有518、中油12、早红2号、早红珠;樱桃:红灯、巨红、佳红等;李与杏的设施栽培还处在小面积试验与示范阶段。

由于设施果树在辽宁发展较早, 其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国内是较高的。草莓定植后55~65天见果, 亩产可达2 500~3 500公斤, 亩产值可达2.5万~3.5万元;葡萄栽后第二年就可丰产, 亩产量控制在1 500~2 000公斤, 亩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桃在第二年亩产量可达1 000公斤以上, 三年后亩产量可稳定2 000公斤左右, 收入与葡萄相近;樱桃、李和杏需栽大苗才能做到早期丰产。丰产期间, 樱桃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 市场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元, 亩收入10万元左右;李、杏亩产量可达1 500公斤, 市场每公斤售价20元, 亩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二、对发展瓶颈的考量

调查发现, 辽宁省的设施果树栽培虽然起步较早, 目前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但还存在一些不要忽视的问题, 有的已成为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如果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产业的发展。

1. 设施结构不合理, 标准化程度低。

辽宁省设施果树栽培大多是塑料大棚。在生产过程中一是没有统一的规格, 家家设施骨架都不同、各有特点。大多数设施构建不科学, 透光率低, 机械化程度低, 保温效果不不好, 通风效果差且抗风雪等自然天气变化能力差。二是对果树的施肥, 果品的生产没有制定严格的有机生产标准。多数栽培者的小作坊生产, 效益较低。

2. 盲目追求果品数量, 忽视果品质量。

设施果树生产者大多追求单产的提高, 不追求果品质量的提高, 最终导致果品数量增加, 却由于质量较差, 销售价格低, 影响经济效益。目前设施果树生产的果实, 因栽培的品种不对路, 栽培不得法, 升温过早, 产量过高, 采收过早等原因导致质量较差。例如, 草莓的弗吉尼亚风味偏酸;巨峰葡萄喷乙烯利而提早上市的果实, 着色虽好, 口感却很差, 而无核白鸡心经膨大处理后, 果实口味偏淡;红2号油桃成熟较晚且口味较酸, 早熟品种果个偏小, 风味不佳, 含糖量低;樱桃中早熟、易丰产的品种, 或果个较小, 或品质较差等给消费者带来极其不好的印象。不愿意再购买设施果树生产的水果, 严重影响设施果树行业的长期发展。

3. 栽培技术有待开发。

栽培者的生产技术多是通过口口相传, 或是自己琢磨一套生产技术。很多栽培者反映科学技术对生产有用但意义不大, 科研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多次希望通过办班, 放录像等方式来宣传先进的设施果树栽培技术。但参加者多是村行政人员、村干部亲属和朋友, 实际一线操作者参加的很少。实际操作者的管理水平较差。多是栽培者对设施果树栽培进行粗放式管理。由于技术应用程度低, 管理水平差。设施内光照不足, 积温不够, 导致果品糖分低、口感差、成熟晚上市时间退后, 因此, 果品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

4. 商品化程度低。

销售市场不畅, 市场消息不灵通。各地相继建立的设施果树栽培基地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大多数地区没有实现产销一体化。生产者多自家栽培, 自家卖果。大多数生产者仍是把果品出售给前来收购的小商小贩。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太多。生产者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市场需求。使生产者很难调整栽培结构, 满足市场需求, 不利于商品化生产, 产销脱节。多数地方没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较少, 即使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因此, 农民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低。

5. 产业链短, 品牌效应差。

缺少龙头企业, 即使有龙头企业, 多因创新产品少而步履维艰, 很难带动当地设施果树业长远发展。栽培者大多直接出售果品, 很少精深加工, 果品的附加值很低。没有走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有些地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如营口的“九垄地”和“望儿山”牌葡萄, 市场占有量大, 认可程度高, 销售价格高, 效益好, 然而利用的不好。品牌效应不大, 品牌认可程度低。大多数地方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 甚至由于某些栽培者的果品质量较差, 以次充牌, 最终导致品牌名誉受损, 销路惨淡。

6. 无产业资金投入源。

资金投入大是设施果树栽培行业的特点之一。许多农户有栽培设施果树的意向, 但多数由于自家资金不足, 又很难筹措到可供设施果树正常生产的资金, 从而望而却步。

三、对实施设施栽培的建议与对策

1. 建设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空间。

在设施果树生产过程中。可以在果树下栽培反季蔬菜, 发展食用菌, 养殖家禽。尤其养殖家禽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 而且家禽可以食虫, 有利用虫害的防治, 家禽的粪便可以作为天然的有机肥。节约栽培成本, 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保持土壤肥力。可开发利用屋顶无土设施果树栽培。

2. 加大科研力度, 普及先进技术。

加大设施果树科研投入, 提高科研部门技术创新能力, 研发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生产一批环境控制能力强,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施果树设备。日前,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内保温组装式温室”试验成功, 是一种新的温室类型, 由塑料薄膜、V型龙骨、复合梁连接件、腔囊保温被、叠被机械系统、活动山墙等部分组装成形, 采用内保温形式、部件组装式架构、现代保温材料, 前后坡弧度均匀一致, 两坡均设内保温被。取消了传统温室的硬式墙体、立柱、草苫、棉被和土木建筑, 克服了传统温室的不足。这种新型温室大棚具有环保、造价低、可移动等特点, 推广价值大。要加强科教兴农的宣传力度, 专业设施果树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直接与设施果树的栽培者接触, 提高栽培者技术和管理水平, 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栽培者参加科研部门组织的培训。

3. 规模化经营, 标准化生产。

政府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机构, 引导设施果树栽培者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鼓励农户建立农业协会, 制定稳定、统一的设施果树发展规划, 制定设施果树建设标准;各地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建设一批有特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 带动农户的发展。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规划;辽宁是东部沿海省份, 应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投资设施果树行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取设施果树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 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面对市场, 进行生产, 通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统购统销, 研究市场, 抵抗风险。

4. 搞好有机产业开发, 打造品牌战略。

近些年来, 果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品质量下降, 有害物质增加, 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因此, 加快绿色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要尽快制定有机设施果树栽培标准。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 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前提下, 面对市场, 选择适宜发展的树种、品种, 建设一批既有规模, 又有特色的设施果树商品化生产基地, 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果品。在栽培上, 应从建园起规范栽培技术, 制定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标准, 以指导生产, 提高农民的栽培水平和上市的果品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建立标准化、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量化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栽培技术指标, 具体内容包括:栽培密度;不同标准树型的高度、结果枝数量、每果枝的果实数;需水量及最佳供应时期;不同发育阶段温度 (包括气温和土温) 、湿度、光照和CO2调控指标;休眠进程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关指标;农药使用的最佳种类、时期与用量;壁蜂授粉的最佳时期与使用量及相关的管理流程和费用等。

桃设施栽培10项关键技术 篇8

1. 正确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设施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桃树设施栽培的目的是为了提早上市,因此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安农水蜜、华光、曙光、五月火等。可在同一温室内选栽2~3个花期相近的品种,以利相互授粉,提高坐果率。

2.科学定植苗木桃树设施栽培,可在扣棚当年的春季或头年秋季定植苗木,当年扩冠并形成花芽,秋后建棚,冬季覆膜扣棚,翌春便可开花结果。不提倡前期密植后期间伐的变化性栽植方式,以1~1.5米×2~2.5米的株行距进行永久性定植为宜,注意栽植大壮苗,栽植前用901生物肥蘸根,栽后给树盘覆盖地膜。

3. 树体前促后控定植后的精心管理是实现翌年丰产、早收益的关键。如果要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必须加强“前促后控”。具体方法是,新梢萌发后20厘米左右长时,每15天追1次肥,前期以腐熟人粪尿及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后进行浅灌水并及时松土。7月上旬后控制肥水,及时拉枝,开张角度缓和树势;每10~15天喷施1次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0倍左右的PBO液,连续喷3次,喷施时配入钾肥和微肥。

4. 适时覆盖棚膜和其他果树相比较,桃树的自然休眠期较短,一般12月底至1月初便可通过自然休眠期,此时可扣严棚膜,关闭通风口。确定盖棚膜时间时还应考虑设施的升温、保温性能,对保温性能好的温室或有加温设备的塑料大棚在品种需冷量完成后即可盖棚,而保温性能略差的大棚可推迟到1月中下旬盖棚。棚膜应选无滴膜(光照好,升温快),尽量不使用旧膜,原因是同品种同时间加温,用新膜比旧膜花期可提前1周以上。

5. 合理调控温湿度盖棚膜后,根据桃不同生育期的需求合理调节设施内的温、湿度,这是设施栽培成功的重要条件。室温可通过开关通风口和揭盖草帘来调控,白天打开草帘升温,夜间盖好保温。从扣膜到开花前,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70%~80%,花期保持在50%~60%,花后到果实采收期控制在60%以下。湿度过大时可通过放风或地面覆膜来调节,湿度过小时可进行地面洒水、喷雾或浇水。进入4月下旬,一般晚上不再加盖草苫,4月底不易裂果的品种如曙光等即可撤去棚膜,改善棚内光照,增加果实糖分和外观色泽,提高品质。

6. 加强花果管理 桃是自花结实的风媒花,在温室内缺乏传粉条件,加上有的品种本身无花粉或少花粉,因此须进行异花授粉。生产上除配置好花期一致的适宜授粉树外,还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人工辅助授粉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工点授法和鸡毛掸滚授法,时间在每天上午9时前后。也可在花期喷0.3%硼砂液加0.3%尿素液等。还可在每个棚室放1箱蜜蜂授粉。

疏花疏果也是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的重要措施。设施栽培的桃树,花期易受温度、湿度、光照、传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坐果不稳定,要本着“轻疏花,重疏果”的原则进行疏花疏果。

7. 合理整形修剪设施栽培桃的整形修剪应以纺锤形树形为主,亦可实行“丫”形树形。采用纺锤形树形,修剪时保持中干优势,距地面50厘米处开始选留枝组,枝条间距20厘米左右,中干下部枝条每10厘米左右分布1个结果枝,上部枝直接培养为结果枝。果实采摘后进行1次重剪。应本着“上小下大”的原则,严防“上强下弱”。冬季对长枝留2/3、中枝留1/2进行短截,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不动剪。

由于设施果树栽培受棚室空间所限,还必须及时控制当年新梢生长,特别是幼树,以利于生殖生长。对有空间的旺枝及时拉平,并进行摘心或剪梢缓和长势。对2~3年生树盖棚膜1周后,每平方米根施15%多效唑5克,有效期2~3年。萌芽后及时抹去背上芽、过密芽,新梢每长至15~20厘米长,反复摘心或扭梢控制旺长,促进成花。

8. 科学土肥水管理设施内土壤管理主要是松土、除草,每次灌水后应适时划锄,松土保墒。施肥时应注意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基肥一般在秋季落叶前施入,以鸡粪、圈肥等有机肥为主,加入适量的速效钾、磷肥等。在桃树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摘果后追施磷酸二铵、硫酸钾等速效肥。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布3~4次光合微肥、稀土多元肥、氨基酸复合微肥、磷酸二氢钾等。

灌水的時期和次数与追肥基本一致,即根据土壤湿度结合追肥在重要物候期适当灌水。因桃树较抗旱而不耐涝,所以要防止土壤过湿,雨季要注意排水。

9. 重视病虫害防治由于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密闭,可对多种生态因素进行人为调控,使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可忽视少量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设施桃常见的主要虫害有桃蚜、红蜘蛛和潜叶蛾等,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根癌病和根腐病等。盖棚膜前对枝干及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盖棚膜后用烟雾熏杀病虫3~5次,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0. 适期分批采收 设施桃成熟期时间较长,一定要掌握好最佳采摘时期。远地运输的,于果实绿色开始减退、呈淡绿色,果面丰满,茸毛减少,果肉稍硬,有色品种阳面有少量着色时采收;就地鲜销的,于果实绿色大部分褪尽、呈现该品种应有的底色,茸毛少,果肉稍有弹性,有色品种大部分已显色,表现出品种特有香味时采收。采摘顺序为先树上、后树下,由外向里。只有做到适期分批采摘销售,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之目的。

果树盆景的栽培技术 篇9

果树盆景的栽培技术

详细介绍了果树盆景矮化技术,以及从盆土配置、肥水管理、树型修剪到病虫害防治的一整套果树盆景栽培方法.

作 者:陈沫 施孝贞  作者单位:宁夏祁源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S688.1 关键词:果树矮化   盆景  

果树栽培学论文 篇10

学生:xx 摘要:杨梅亚热带常绿果树,产海南岛,台湾有其变种恒春杨梅。杨梅果实富含营养物质,色泽艳立,汁液多,甜酸适口。了解杨梅的生物特性,针对特性进行栽培。

关键字:栽培技术 生理特性 价值

杨梅为我国特产水果之一。发展杨梅生产对开发山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是一种淡季上市的水果。

2、营养价值高。色泽艳丽,汁液多,甜酸适口。

3、用途广。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蜜饯、罐头、果汁、果酱、果干、果酒等。

4、适应性强。树性强健,耐寒耐旱,适应性广,栽培容易。

5、树冠整齐,姿态优美,是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良好树种。

一、生长特性

树性:杨梅为雌雄异株果树,当雌雄株未开花以前尚无法肉眼识别,使用化学药剂可初步区分♀♂株。进入结果期后,雄株高大,枝叶茂密,雌株较矮小,枝叶稀疏,叶形雌株比雄株大,树冠多呈自然开心形,层性明显。依据性别变化特征,暂将栽培的杨梅分作以下四个类型:雌株:植株上只有雌花,无雄花;雄株:植株上只有雄花,无雌花;雌性为主的两性株;雄性为主的两性株。

根系:根系较浅,主根不明显,细根发达,大部分根系分布在5~60cm的土层内,尤以5~30cm最为集中,少数深达1米以上。根的水平分布约大于树冠1~2倍。杨梅具灰黄色肉质菌根,呈瘤状突起。杨梅树供给放线菌碳水化合物,同时从菌类中获得有机氮化物。杨梅能在荒山瘠地生长结果良好,就是因为固氮菌和杨梅根系共生的结果。根深叶茂。根域限制栽培是近几年实行的新型栽培技术,将果树种植在不织布栽植袋内,通过控制根系生长,达到缓和枝梢生长的目的。

芽:一般为单芽,通常除顶芽和其附近4~5个芽抽生枝梢外,其下部的芽处于潜伏状态,称隐芽。隐芽寿命长,刺激后能随时抽发,因此杨梅树冠易更新复壮,寿命长。杨梅枝上的顶芽为叶芽,着生花芽之节无叶芽。花芽圆形,较长较大;叶芽比较瘦小,萌动比花芽迟20佘天,萌芽后约15天展叶,同一植株,萌芽展叶比较整齐。

叶:杨梅叶片常互生,多簇生于枝端。幼叶展开后,转入生长阶段,叶片的大小与枝条类型有关:一般春叶>夏叶>秋叶;着生在徒长枝上的叶较大,着生于纤细枝上的叶则短小而较宽,普通营养枝上的叶形变化小。着生在幼树的叶的边缘锯齿较多,正常情况下,抽生春梢以后,即行自然落叶,春梢发生前的落叶,往往是由于病虫害或旱涝等原因引起的不正常落叶。叶片的颜色、大小及养分含量等,明显地反映出树体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因此,进行叶分析可以作为指导科学施肥的依据。

枝条:枝条互生,节间短,雌株比雄株更短,分枝呈现伞状,质脆易断。有徒长枝、普通营养枝、结果枝、雄花枝

二、生长规律

杨梅一年可抽3次梢。春梢:4月份抽生,着生于先年的春梢或夏梢上;占全年抽梢量的70%,长约9.5~20.5cm;夏梢:6~7月抽生于当年的春梢和采果后的结果枝上,少数在上年生枝上抽生。平均长约7cm。秋梢:8月份抽生,大都从当年生春梢或夏梢上抽生,秋梢细短。经过花芽分化,开花,坐果与果实发育进行结果。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影响杨梅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很多,气温、水分、土壤是其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称生存条件;而海拔高度、地势、坡向、坡度等也对杨梅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称辅助条件。

温度:杨梅是较耐寒的常绿果树,适宜于年均温15~21℃,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3℃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当冬季出现最低气温-9℃连续3天以上就会使树体受冻,造成大幅度减产。

水分:杨梅为喜湿耐荫的果树,栽培地点水分充足,气候湿润时,则树体生长健壮,寿命长,结实多,果实大而味甜汁多。会出现枯萎,所以需适时补充土壤水分。

土壤:要求土壤松软,排水良好,含有石砾,pH4~6的砂质红壤和黄壤。因此,凡狼蕨、杜鹃、松、杉等植物生长良好的地方,最适于栽植杨梅。又因杨梅与菌根共生,故在比较瘠薄、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反而比平坦沃地生长结果更好,而生长在平坦沃地的植株往往会引起树体徒长,容易落花落果。地形、方位、风:山地起伏小的地方杨梅自然分布较多,陡峭山坡地很少分布。栽培中为了方便管理,一般栽植在坡度为5~30度之间的山坡地上。坡向与杨梅品质关系密切:阴山(北坡)杨梅柔软多汁,风味佳良;向阳地(南坡)杨梅果实肉粒尖而质硬,汁液少。

社会条件 :杨梅果实是无果皮的浆果,且果实采收期恰逢高温高湿,不耐贮藏。因此,发展杨梅时,最好在人口集中、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果园。实践证明杨梅是山区红、黄壤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且作为山地的防火林带树特佳。

总之,环境对杨梅生长发育影响大小,与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有关,各因子相互也不能代替。不同品种所需生态条件有所不同。我们要研究自然条件,抓住主要因子,制定相应技术措施,创造最适于杨梅的生态环境,以争取杨梅早产、丰产、稳产、优质。

四、栽培技术

苗木培育:繁殖方法。实生:大部分实生树所结果实品质低劣;嫁接:保持优良种性,经济效益高;压条、扦插:繁殖系数低,根系不及嫁接苗发达,仍不能在生产上大量应用。

(一)嫁接育苗

应注意:

1、忌连作:选择没有种过杨梅的地段或没栽种过龙柏、水杉、柑橘、松树、桃、槭树的园地,否则杨梅植株生长矮小,枝干细弱,树冠大小还不及轮作地上栽培的植株的50%。适宜的前作植物有水稻、蔬菜以及各种豆科作物。

2、砧木种子的处理。

3、播种与移栽。

4、嫁接,杨梅的嫁接方法,小砧木多采用切接;大砧木就地嫁接(已定植,不再移栽)时,除切接

外,还可用劈接、皮下接和嵌合芽接等。砧木多为共砧(同种或同品种间的嫁接)接穗:选用1~2年生枝。嫁接时期:主要在2/上~3/下,以早接为宜(过迟树液流动,伤流冲动伤口,使细胞窒息,影响愈伤组织形成)。为减少根部树液上升,抑制伤流,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就地嫁接后,切断部分根系;(2)嫁接前掘取砧木,剪去部分主、侧根,在室内嫁接或定植后再嫁接;(3)砧木环割,嫁接口以下5~6cm处进行交叉环割,每轮环割保苗30%皮层。(4)大砧木就地嫁接时,留一枝不接,使树液引向这一枝条,嫁接成活后,次年即可除去或在其上再行嫁接。(5)提早砧木剪顶,嫁接前15天或在冬剪时剪去砧木上部。

(二)栽植

栽植前先修筑好梯田,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栽植距离一般为4×5米,亩栽40株左右。栽植时期:以春季萌芽前或春梢停止生长时比较适宜。栽植时应注意配置雄株,由于雄株花粉多,且随风飞扬,只需配置雌株的1%~2%即可,如产地有野生杨梅可保留作授粉树。

栽植时挖定植沟或定植穴,宽1~1.2m,深0.7~0.8m,表、底土分开堆放;每个定植穴内用垃圾35-40kg或堆肥50kg或家禽粪便25~30kg或饼肥3~4kg,再加磷酸钙1kg。有机肥不足时,土壤改良的效果甚微。

杨梅采用根域限制的栽培方式,可矮化树冠,提高栽植密度,管理方便,增加抗风能力,减少落果损失,疏花疏果、采收方便,达到优质大果

(三)、土壤管理和改良

果园土壤管理是调节和改良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加重深层土壤熟化,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更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果。

合理间作:在杨梅幼树种植以后到进入盛果期以前,树冠及根系的分布范围较小,可以利用株、行间空隙地间作其他作物。应注意所栽培的作物不能离主干太近,一般以树盘滴水线为度。否则会影响杨梅生长。

(四)施肥 需肥量:根据对杨梅果实的分析,每吨果实需N1.4kg,P2O5 0.05kg,钾1.5kg,钙0.05kg,镁0.16kg,加之茎叶的生长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元素。不同树龄的杨梅对氮、磷、钾的要求有差异,幼龄树为扩大树冠,每亩施用N、P、K的比值以1.0:0.5:1.0较为适当;进入结果期后以0.5:0.5:1较为适宜。

施肥时期和种类:根据根系生长动态和地上部发育规律

(1)基肥:9~10月份施入土壤。施下肥料经分解以后,即可作为10月份根系生长的养分,使根系强壮发达,到第二年春梢生长时,根部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供开花,有利于春梢生长和幼果膨大。种类:禽畜粪便、堆肥、饼肥、草皮泥、肥土和垃圾,厩肥25~30kg/株或堆肥40~45kg/株或草皮泥,肥土1000~2000kg或饼肥(菜饼或豆饼)3.5~5kg/株。

(2)萌芽肥:3月份在叶芽萌动前,施一次速效性追肥,如尿素或肥田粉。小年树或常年基肥较足时,可以不必再施。

(3)壮果、促花芽分化肥:6月底~7月初。作用:由于春、夏两次梢生长和开花结果,消耗了大量养料,接着便是杨梅花芽分化和发育期,这次追肥,对补充养分消耗,抵抗干旱,满足花芽分化所需的营养起着重要作用。肥料种类:以有机肥、草木灰、人粪尿为主,可适量施用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钾、过磷酸钙等。用量:盛果期树:每株用(NH4)2SO4或NH4NO30.5~

1kg或尿素0.5kg,再加上K2SO4或钾2.5~3kg或草木灰10~15kg。过磷酸钙可以隔年施一次,每次用量1kg/株左右。幼年树:每株用量按上述各种肥料减半。

根据果农的经验及调查观察:认为杨梅不宜单独施用磷肥,单施磷肥,坐果率虽然提高,但果形变小而不端正,品质降低。

年施肥量:根据养分年吸收量、天然供给量、根瘤年固氮量和肥料利用率推算,18株/666.7㎡东魁杨梅的年间施肥量:未结果幼年树N 3.5kg,P2O5O.9kg,K2O 3.0kg,施肥比例为100:25:86; 成年结果树N9.2~10.6kg,P2O52.3kg,K2O 12.3kg,施肥比例为100:21~25:116~125。

施肥方法:依据树龄大小等特性,杨梅常采用下列几种施肥方法(1)盘状施肥:幼年园较适宜,深20~30cm。

(2)环状施肥:适于大树,按树冠大小挖环状沟,沟的深度随肥料种类而定,有机肥宜深,化肥稍浅。(3)穴状施肥

(4)放射状施肥:以主干为中心,与树冠周围的切线垂直,挖5~7条放射状沟,沟长70~80cm,宽30~40cm,深30cm,靠近主干处宜浅,离主干处远则逐渐加深。

培土:山地杨梅园由于土壤经常冲刷,根系容易暴露土外。培土可以保护根系,增加根系的伸展和吸收范围。培土一般就地取材,最适用的是山地表土、草皮泥,也有用塘泥等,每株250~500kg。

五、果实的采收与贮藏

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果成熟后极易腐烂和落果,同时成熟期很短。采收应注意的事项:

1、采收:杨梅果因品种、产地不同,成熟期也不同,采收时间也不一致,采收时应随熟随采,防止果熟过度,造成落果或腐烂,影响产量;轻拿轻放,采收前先剪去指甲;宜在晴天傍晚或清晨采收。

2、贮藏:杨梅果实采收后,在常温下一般保鲜2~4天;在0~0.5℃,湿度85%~90%的条件下,可保鲜7~15天。

3、加工:采收的果实可及时送加工厂,一是冷藏处理,在-18℃冷库中可保鲜6个月,二是加工成杨梅罐头、杨梅蜜汁、蜜饯、杨梅干、杨梅酒等。总结:到目前为止,杨梅栽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加强宏观指导,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根据杨梅的生长特点,在交通方便的适宜生态区、加工工业发达的地方,集中建立商品基地,其它地方可分散种植以满足鲜果市场的需要;根据鲜食和加工的需要,确定主栽品种,合理安排早、晚熟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尤其是开展矮化密植的栽培研究;杨梅是多汁桨果,极不耐贮,要特别加强对运输、贮藏保鲜、销售和加工工艺以及产、供、销一条龙的研究。发掘现有杨梅种质资源,加强杨梅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深加工研究,开发杨梅药用产品; 利用杨梅共生固氮特性,大力发展杨梅生态经济林。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关键点 篇11

关键词:腐殖酸钠糖浆;早红2号油桃;黑奥林葡萄;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86-1

0 前言

朝阳千越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腐殖酸钠糖浆喷施后,能刺激农作物的生长,加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本身的抗逆性,能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探讨和验证它在设施果树上的施用效果,我于2009-2010年在保护地油桃和葡萄上进行了试验,通过观察,效果显著,现将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腐殖酸钠糖浆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芳香族弱酸聚合物-腐殖酸,经微生物分解和糖化及化学反应制造而成。主要元素有C、O、N、H、S。其活性基含有:羟基、醇羟基、烯醇基、磺酸基、氨基、醌基、甲氧基等多种基因,具有离子交换、结合、螯合、絮凝、分散、粘结等功能,主要作用表现:

(1)刺激作物生长。本品含有多种活性基因,可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刺激植物生理代谢,根系发达,茎、枝、叶健壮、繁茂、光合作用强,加强养分的转换吸收。

(2) 增加肥效。本品含有羧基,酚羟基等活性基,有较强的交换与吸附能力,能减少铵态氮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还能促使固氮菌、真菌形成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灰绿青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3)增强抗逆特性,改善果实品质。本品可缩小叶面气孔的开张度,能减少叶面水分蒸发,调整水量,使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得到改善,保证作物在干旱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4)腐殖酸可与微量元素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调节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比例。加强酶对糖分、淀粉、蛋白质及各种微生物的合成运转,使多糖转化成可溶性的单质糖,使淀粉、蛋白质、脂肪物质的合成积累增加,使果实丰满、厚实、增加甜度。

适用范围:本品可用作蔬菜、林果、苗圃等各种作物和各种土壤的基肥、追肥、冲施肥或叶面肥的添加剂;也可用于化肥、复合肥、有机肥、液体肥、冲施肥、叶面肥、滴灌肥或无土栽培、水培等的添加剂、增效剂、营养补充剂和生长调节剂等;还可用作各种专用肥、生物菌肥,园林花卉肥的添加剂和增效剂。

1 试材与方法

试验区域分别选在喀左县南公营子镇大三家村油桃温室和东村的葡萄温室内。

供试的油桃品种为早红2号,树龄为4年。株行距1m×1.5m;供试的葡萄品种为黑奥林,树龄3年,株行距0.4m×0.4m×1.8m的双行篱架。各种树均在萌芽期进行第一次喷施,花落后进行第二次喷施,以后每隔7d喷施一次,一共喷施5次。供试对照的肥料以生产中常用的磷酸二氢钾(湖南省邵阳市湘科农化有限公司)。供试均设腐殖酸钠糖浆30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和喷清水(对照)三个处理。每个处理为3行树,重复3次。各树种处理间的土壤条件,水肥及病虫害管理水平一致。

在果实成熟期调查单株产量及成熟日期,并将油桃每处理随机采果50个,葡萄随机采果10穗,测其平均单果重、穗重,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着色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见表1、表2。

表1 腐殖酸钠糖浆对早红2号油桃的影响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温室油桃喷施腐殖酸钠糖浆后含糖量比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1.6%,比喷清水增加3.1%;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了0.5%和0.8%;成熟期分别提前了6d和10d;果实着色面积增加6%和16%;株产分别增加了7.7%和11.7%。

表2 腐殖酸钠糖浆对黑奥林葡萄的影响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温室黑奥林葡萄喷施腐殖酸钠糖浆与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清水含糖量分别增加1.9%和2.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了0.8%和11.2%;成熟期分别提早4d和7d,平均单穗重分别提高了3.2%和15.2%;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0.3%和15.3%,着色面积增加20%和8%。

3 小结

腐殖酸钠糖浆能刺激作物快速增长。由于它含有红糖和蛋白质等多种活性基因,可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果树根系发达,增强光合效能,使之着色好,含糖量增加,酸甜适度,品质得以提高。由于腐殖酸钠能抵御外源性透明质酸酶引起的炎症,所以,凡是喷施腐殖酸钠的油桃和葡萄叶片浓绿,霜霉病以及桃叶穿孔病及褐斑病的发病率明显偏低。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腐殖酸钠糖浆对于温室果品改善品质,缩短果实发育期,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能等作用都比较显著,在目前设施果树栽植中,喷施四五次腐殖酸钠糖浆,不仅使树体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而且促进了早熟,果实全面着色,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可见生产绿色果品的管理措施中,腐殖酸钠糖浆无疑是根外追肥的首选肥料。

上一篇:《我被批评了》作文下一篇:陕西省果业发展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