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共8篇)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篇1

1.Start by listing at least 10 observations about this paragraph.Type up this list

because you will be handing it in.Underneath the list in Step 3, create a new list placing these 10 observations into some sort of logical order.Underneath the list from Step 4, explain which order you have chosen and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your choice.See the Handout “Essay Structure: A Checklist” on page 182 of the Custom

Reader for suggestions about Conceptual Organization.Organize these 10 observations into paragraphs(about two per paragraph)quoting examples from Wente’s text to illustrate your claims.Once you have completed the above steps, write a brief introductory paragraph and brief conclusion that explains what the above observations reveal.2.3.4.5.6.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篇2

关键词:文摘,写作,编辑加工

1 文摘的写作要点及要求

1.1 文摘的要素

文摘写作的四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是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是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是试验的、研究的结果, 数据, 被确定的关系, 观察结果,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结论是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其中作为报道性文摘, 方法、结果和结论应为重点, 宜写的详细。

1.2 文摘的写作方法

首先要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 从文摘的四要素出发, 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关键词, 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 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 力求使文摘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 结构完整。

选择关键词是写好文摘的关键, 关键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 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 (具体) , 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 否则影响论文被检索的概率。

1.3 文摘的写作要求

1.3.1 一般中文文摘写作要求

(1) 文摘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 字数为300~400字, 或占全篇论文字数的5%。

(2) 不得简单重复论文标题的内容。

(3)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体现论文的特色所在, 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

(4) 叙述要完整, 清楚, 简明扼要, 逻辑性要强, 结构完整, 不应包含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信息、将来的计划, 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5) 文摘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 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6) 文摘中不能出现“图××”、“式××”和“参考文献××”等句, 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

(7) 用第三人称写, 连续写成, 不分段落。应采用“对……进行研究”、“报告……现状”、“进行……调查”等记述方法, 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第一人称作为主语。

(8) 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通用符号。

1.3.2 英文文摘的写作要求

由于英文读者一般看不懂中文, 英文文摘成了他惟一的信息源, 因此, 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文摘的完整性, 即英文文摘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 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 只需要通过英文文摘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 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在写作英文文摘时, 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 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这样就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 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除与中文摘要相同的写作要求外, 还应注意一些英文的特殊性[1]。

(1) 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

例如:用at 250℃~300℃, 不用at a temperature of 250℃to 300℃。

(2) 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

(3)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 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4) 能用名词做定语不要用动名词做定语, 能用形容词做定语就不要用名词做定语。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measuring accuracy;用experimental results, 不用experiment results。

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下, 要少用of句型。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accuracy of measurement。

(5) 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 不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6) 注意冠词用法, 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7) 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 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 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 作为单位形容词 (一个形容词) 。例如:用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d index, 不用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8) 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9) 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10) 慎用行话和俗语。

(11) 组织好句子, 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例如:不用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 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 of UV irradiation, 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 而用When the pigment was dissolved in dioxane, 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r of UV irradiation。

(12) 删繁从简。例如:用increased, 不用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13) 文摘词语拼写, 用英美拼法都可以, 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

2 文摘的常见问题

(1) 将报道性文摘写成了指示性文摘, 致使内容过于空洞、泛泛, 没有突出论文的创新性。

读者在选择阅读哪些文献时, 往往通过文摘中的创新点来决定, 而一些作者往往不注重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 只是笼统地说明论文介绍了什么、考虑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这就使论文无法吸引眼球, 被读者忽略了。因此, 在撰写论文时, 作者应紧紧抓住精华, 注重详述与众不同的思路、方法、量化结果等, 突出创新点的作用、影响等。

(2) 作者缺乏对文摘四要素的认识, 致使某些要素内容缺失或不够详细。

例如:“工程实践表明, 狭窄基坑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 其他条件相同时, 狭窄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深度可以适当减小。目前常用的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不考虑基坑宽度的影响, 造成狭窄基坑设计时插入深度过大, 引起较大浪费。”根据这篇论文的题目及内容, 该文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确定不同基坑宽度对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而作者浪费了过多笔墨介绍研究目的, 而后面应详述的方法却一带而过, 只是泛泛地罗列推导了什么、考虑了什么, 写成了指示性文摘。四要素中的方法是最具创新意义的, 也最体现论文价值, 应重点论述。

(3) 出现结构不严谨、逻辑性差、语句欠简洁通顺等问题。

一般作者都会推敲过语言文字, 但是百密一疏, 有时也会留下漏洞, 会出现一些文字语法上的问题。

(4) 出现本学科常识性内容、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信息和将来的研究计划。

例如:“分区破裂是深部巷道围岩的一种特殊工程现象,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揭示了深部巷道分区破裂现象的存在。但对于锚固支护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是否产生分区破裂以及岩锚支护对分区破裂的影响等, 目前尚未开展深入研究。”这篇文摘前120个字的叙述中, 只有最后一句体现了此论文的研究目的, 其余均为研究背景, 这些内容可以放在引言中, 作为铺垫, 不应放在文摘中赘述。

文摘的篇幅是极其有限的, 要求语言精练, 除四要素外其余内容均可删除或放到正文中。尤其作为学术期刊, 读者均为本专业的专家学者, 一些背景材料属于业内公知公用的, 完全没有必要再占文摘的有限篇幅。

3 加强编辑审读加工能力, 提高文摘质量

3.1 指导作者, 提高原稿文摘质量

作为科技工作者, 一方面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创新精神、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试验规划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总结成果, 使其得到广泛的交流、传播、推广、应用。因此, 如何撰写科技论文以及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文摘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同时, 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成果传播的主要途径, 要担当起指导帮助的责任, 为此, 我刊编排了《文摘写作规范》, 使作者在投稿时就了然于心。

3.2 把好文摘修改关

完全依靠作者提高文摘质量是不现实的, 作者水平有高有低, 或对文摘重视程度不够, 或未能做到字斟句酌, 还需要编辑详细阅读全文, 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作者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

3.2.1 加强语言文字能力

(1) 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 熟悉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 认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

(2) 通过字斟句酌、精心润色, 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编辑一定要认真审读原稿,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尊重作者的风格。

(3) 提高写作能力, 在审读、加工时能做到妙笔生花, 改的恰到好处, 避免发生以错改正的问题。

3.2.2 提高科技英文水平

编辑通过提高自身科技英文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稿件的英文摘要把关[2]。

(1) 阅读原版的英文科技文献。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表述特点, 学习和掌握英文科技写作的行文规律及语言使用技巧, 从中吸取英文编辑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规范自身使用的语言。

(2) 研究审改稿和终审稿。编辑应对审改稿和终审稿多加学习和分析, 反思自己在编辑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虚心向英文责编和终审专家学习。

(3) 建立编辑档案。编辑将已经出版的稿件档案保存起来, 建立编辑档案, 定期加以整理和反复查阅, 将以前加工的稿件与现在加工的稿件进行比较, 加深对英语表达规范的理解, 在稿件加工时避免同样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4) 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培训和学习, 及时了解科技期刊英文的编排规范和要求, 不断提高英文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Ei数据库文摘要求.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篇3

关键词: 学术用途英语 英语写作 系统功能语言学 学术语言能力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作为写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学术语篇与相关写作实践活动。最近,根据Coffin和Donohue,以及Gardner的归纳,这些年学术用途英语(EAP)的研究与教学总体在两个理论模式下开展,分别是澳大利亚的系统功能理论(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以下简称SFL)和英国的学术语言能力理论(Academic Literacies,以下简称AL)。SF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客位视角,先进行系统描述,再解释这些描述特征,A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主位视角,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学术英语写作的实践,怎样找出新的写作教学方法。

本文倾向于研究学术英语写作,分为三大路径和六个子路径。三大路径是:(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3)对自身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六个子路径是:学术语篇的语类(genre)结构潜势研究、语域(register)特征研究、人际意义研、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有关非英语国家学者在国际主流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问题、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学术语篇研究

SFL视阈下的学术研究表明了学术文本的语言使用特征和人际意义功能。三个子路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文章结构特征和语言形式的使用特点有学术话语社团的共性,以及学科差异、语体差异、体裁差异和语类差异。例如if条件句式在写作中得到高频使用,表明体裁差异的特点;中国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中滥用大量虚词,这些词不属于常规学术用词;学生经常把小句和主句倒置,使得很多学生的文章看不懂。

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阈下的写作实践研究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写作研究导向由结果转变为过程,然后强调后过程导向,与文本研究一同发展起来。第一个子路径是学术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写作过程个案分析、撰文过程,以及探究学者的学术写作策略。第二个子路径是国际发表问题,研究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揭示了EAL学者的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非英语国家英语作为附加语言(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的研究者国际发表的复杂性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三个子路径,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AP写作教学策略、教学资料手段的开发运用,以及课程项目设计与评估。研究表明,EAP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而且在批评和实验中不断更新与发展。这些教学研究应用在写作文本和写作实践中,可兼具两个视角,因此三个子路径之间的融合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论范式与方法研究

虽然该路径研究论文的不如其他两个路径的数量多,但意义重大。研究内容包括界定重要概念、构建分析框架、评价研究方法、阐释教学原则、反思存在的问题或争议,以及探讨理论视角和梳理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进展主要体现于六个方面:首先是一系列重要概念得到界定,包括学术用途英语、学术英语能力、言语体裁、话语团体、学术英语的使用者、论文作者等。第二是构建和修订一些描述性分析框架。第三是评价研究方法。第四是在该领域高级学者运用各类理论视角,阐释和思辨学术写作教学理念、原则和ESP学习模型。第五是反思部分概念的理解问题,或者探讨研究与教学中有争议的话题。最后是梳理现有研究对书面话语、学术英语写作、语类体裁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跨文化修辞、社会认知理论等。

4.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迅速发展是在2003年,前23年(1978-2002)仅11篇,后11年(2003-2013)共103篇,特别是从2003年起,论文从未间断地发表。从三大路径的研究成果来看,在SFL看来,国内研究主要考察英语的学术文本特征。其中,语类结构研究发表不多,主要是对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对论文的摘要部分考察较多,但是对引言、综述、致谢等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较少。从发展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研究的视角在不断深入,科技的语篇特点得到进步与发展。

5.当前学术英语写作研究面临的问题

第一,研究范式的接口问题,包括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上,SFL视角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过于关注文本,忽视社会语境对写作实践的影响;而AL视角缺乏对文本的关注。如何开展对社会语境和文本的接口研究,并将两方面应用于教学,国内外研究目前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方法层面上,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的界面研究同样存在如何接口的问题。语料库研究注重描述,难以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话语分析虽然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无法统计大规模样本的频率。第二,如何运用理论阐释数据的问题。该问题在研究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是否存在影响的过程中可能最典型。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学者在学术写作过程中避免明确谈到自己的研究价值,使得中国学者的思维模式受到禁锢。第三,国内少见人本研究和跨学科创新研究。中国学者需要在研究人本价值、揭示写作者和写作过程的复杂性中发出中国的声音,需要用多元的视角和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当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昉.非英语国家学者国际发表问题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4.

[2]徐昉.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格式规范的认知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12.

[3]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

[4]徐昉.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与认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践,2013.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 篇4

1.学术论文的概念

在“挑战杯”竞赛中,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赛者应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取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种类很多,按学科分,大致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相应地划分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其中各自又可能细分出各门学科的论文,如物理学论文、土木工程论文等。学术论文是用思辨方法进行研究,以间接研究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如理论性研究、细则研究、目标研究等。学术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性认识为主要内容,提出新的知识、新的见解、新的解释、新的方法和原则等,从而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学术论文展示了崭新的论点以及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富有深刻的哲理性、透彻的说理能力、辩证的逻辑力量等。

不管哪种论文,其全部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均取决于论文的内容。学术论文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这是学术论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根本点。这里说的新成果,主要是指“前人所没有”和“前人所未知”的新见解、新发现或新设计。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论文从头至尾都要新,如果这样要求,很可能什么论文也写不出来。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要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结果。三新不是并列的,新思想是首要的。为了表达新思想才建立新方法,有了新思想必然产生新结果。所以评价文章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其有无新思想。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学术价值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能提供新知识、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揭示科技活动的规律。论文选题应立足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一些已经做过的工作如果没有新的进展就不应选择。重复选题或采用同一思路研究的题目都是缺乏新意的。论文结果应该有新观点。有一篇关于齿轮降低噪声研究的论文,从提高制造精度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果。虽然论文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没有错误,但只是把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得的数据堆砌起来,缺乏本质的分析,没有说明研究工作究竟取得哪些实质性的进展,主要结果末超出前人,没有新发现和新观点。这样的论文缺乏创新点,在参赛时是没有竞争力的。(2)社会价值

论文应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有推广价值,能解决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科技活动起推动、促进作用。(3)资料、文字水平

撰写论文要资料翔实,数据可靠,概念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文字简明,通俗易懂,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

除综述、专著和快报外,在学术论文(简报)中报道的原始数据,通常只出现一次,再次出现只能作为二次文献引证。参赛的学术论文中,如果有较完整的可靠的原始性实验数据或统计数据,无疑会增加参赛作品的水平。

写好论文的关键取决于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要通过深入查阅有关文献,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观点。从课题研究成果到科研论文,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写好论文还在于写作者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研究报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学习撰写论文的基础知识,参加写作的实践。

2.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篇论文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开头要做到首尾连贯、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目中间到结尾,一般论文的结构可归纳为“前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但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不同,论文的结构也不完全一样。(1)前言

应说明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缘由和重要性,省内外、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课题研究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的,达到什么程度等。(2)正文

要以论为纲,论点明确,论据确凿。学术论文应简明精当,以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的、最精彩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结论必须有事实证明,但不宜罗列过多的事实;引用文献资料或别人的材料,必须在脚注中表明出处。(3)结论

扼要提出研究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有待今后讨论等。

3.学术论文写作要点(1)题名

科技论文的题名,也可叫论题、命题或题目。题名,被喻为论文的“眼睛”。好的题名,既能提享全文,标明物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阅读论文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名。从文摘、索引、题录中找到的也是题名。题名应便于科技工作者阅览、编目。基于这种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学术论文题名的写作提出如下要求:

1)题名应是鲜明、恰当词语的逻辑组合,具体、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和深度。例如:《大陆板块在西藏高原的碰撞》,题名比较简明,文中的重要内容“碰撞”及特定内容“在西藏高原”均有提示,是一个好题名。2)题名应有利于索引分类。题名中应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以便提供实用信息。信息情报人员往往把题名作为编录索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题名不恰当,容易把文中揭示的信息漏掉,造成文献的漏检。论文的中外题名应一致,但在书眉上因题名过长,可用缩略题名。题名命好后,最好用主题词表检查一下,应该把可作索引用的字都包括进去,并把重要的字尽可能靠前写。如《电磁调速离合器电磁场的有限元法计算》题名就比较符合要求。

3)题名应概念统一,简约精炼,切忌冗长空泛。如《煤、电能、劳动力的合理转换》,按文中意思是讲能量转换,而题名概念不一,若改为《热能、电能、机械能的合理转移》就比较好。又如,《关于中国公元前三千年至今为止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就比较紧凑合理,若改成《中国气候的研究》貌似简练,其实太笼统空泛。因此,要求题名精炼,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为宜。美国《美英格兰医药》杂志,在稿约中规定题名限制在75个字符以内,以防冗长题名的出现。有的论文题名貌似精炼,但会出现与其他同类论文雷同或不适当扩大的现象。如《×××的若干问题》、《×××的机理探讨》等,前者有可能雷同,后者有可能不切实际,应注意避免。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采用副题名。例如:

①题意未尽,用副题名说明论文特定内容;

②论文分册或分篇出版,可用副题名提示特定内容,以示区另lJ; ③用副题名引申题名或对题名进行说明,或对长题名进行改造。

副题名处在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下面用破折号引出;也可以用小字与主题名分开;也可以在题目与副题名间用冒号隔开。如《论基础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兼议建设基础科学的重要性》,这是副题名作引申。

论文应根据内容需要,安排章、节、条、款、项等小标题。一般论文小标题分四层,第一层标题居中写,占行;第二层、第三层标题缩二格写,占行;第四层标题缩二格写,不占行。(2)署名

写作论文,均应署名,一般写在标题下面。

论文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接参加全部或重要研究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并了解论文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余有关人员,或列人参加工作人员题名页,或另外对其逐一致谢。

个人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研究成果,署名的次序按对该课题研究贡献大小次序排列。在一项工作中,谁提出研究课题或设想,谁承担主要工作,谁解决关键问题,都是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3)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作用有:

1)报道作用。摘要即摘取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看了摘要后就可决定是否读全文,大大方便读者。

2)索引作用。摘要是二次文献的著录内容,同时有利于文摘报刊转载。摘要应有与论文同等量的情报信息,应该说明研究的缘起、问题及重要性,试验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或结论,应用范围及意义等内容。摘要的写作要求:

1)简短。摘要字数以200一300字为宜,约为论文正文字数的3%左右。IS05966建议少于250词,不超过500词。对评审的学位论文或论文,节缩全文写成的详细摘要,可单独印发,字数可达2500—3000字,写作上要求突出具有新见解的内容。

2)自含性。摘要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并有数据结论。

3)独立性。摘要是一篇短文,能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或编文摘卡片等。4)不评论。摘要必须忠实原文内容,无须对正文作评论或解释。5)特殊性。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只用标准科学术语和命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另立一行排在摘要左下方,并要求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4)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或序论等,有时不署这些题名,但也是论文的一部分,写在正文之前。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用一篇之警策”,指出写文章先提出要点置于开端,这就是前言。前言是向读者揭示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其作用是便于读者、新闻记者了解全文,引导读者了解有关科技成果的意义、试验方法和论文展开论点的计划等。常见的前言包括以下内容: ①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②说明课题的性质、范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③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④达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⑤研究工作的新发现等。

前言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解释,不要注释基本理论,不要推导基本公式,不要介绍基本方法,不过谦也不吹嘘,应言简意赅,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学位论文前言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对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评述,以反映对翻阅文献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创造性的信息主要由这部分反映。因此,正文的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

要写好正文,首先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用观点去统帅材料,并按逻辑规律顺理成章。正文部分特别要注意内容淮确先进,少而精;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深浅程度适合既定读者对象;文字力求明确具体。(6)结论

结论,是全篇论文的归结,是对引言提出问题的呼应。结论,从内容上讲,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写作结论应包括: ①说明理论的适用范围,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的问题;

⑦说明成果意义,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了哪些修改与补充;

②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参考的关键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结论的写作,要慎重严谨,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

结论要用肯定的语气和可靠的数字写作,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在科技工作中,若下一步研究工作有新的设想,在研究中有新的问题(如仪器设备改进,留待后人解决的问题等),可在结论中提出,以有助于搞好课题“接力赛”。(7)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篇5

撰写学术论文是为了交流,用于学术刊物,或用于学术会议。为了便于交流,则要指定相应的标准;以规范人们的写作行为。

1987年国家标准局颁布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两个国家标准,并于1988年1月1日其开始实施。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九个部分。

1、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它应具有三个功能。①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②简洁、精练,利于文献的编排、记录、整理、引用和记忆。③便于分类、引证。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目一般不要超过10个实词。如果题目太长,可以采用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论文题目用词要质朴、准确,不用广告式的词语,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代号和公式等。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发表论文就要签署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署名者要具有三个条件:一是研究的参加者;二是论文的讨论或执笔者;三是对论文全文具有答辩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他曾为该研究做过贡献的人员,可在致谢中注明。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他的要求有三条:短、精、完整。短: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精:准确、精练地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重点是结论。完整:摘要即一篇短文,应包含与论文同等的主要信息,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也可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4、关键词。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选取出来的单词和术语。关键词要尽量规范,应能反映主题内容和必要信息。每篇论文3—8个为宜。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以及研究设想等。一般知识不必叙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写引言,只用小段文字代替。

6、正文。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正文的写作,一般的说有三种方法:①大体按研究进程,依次论述;②按认识的规律,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组成正文;③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撰写。要写好这部分,首先要有材料和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然后形成观点。

7、结论。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决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论文内容从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如果不可能得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还可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和设想。

8、致谢。对在研究过程中提供过帮助和重要指导的组织和个人,应在论文结尾处致一谢意,以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9、参考文献。论文中引用的资料,都注明出处。一是说明资料的来源,二是便于读者查阅。

专著的著录格式为: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连续出版物中的论文著录格式为: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年,期·论文在刊物中的位置。

简述学术论文写作方法 篇6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 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 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 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 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 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 价值。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 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 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 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 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 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 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 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

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 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 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 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 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二)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 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1、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

2、整理资料。使散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

3、调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 阅资料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查可用 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或者录音,或者翻印。

4、观察实验。这主要是自然科学使用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某 些学科也要用到。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取得重要的数据和材料,经过分析、综合,使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

5、思维创造。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 创造性的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归纳 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 法就是辩证逻辑。李景隆主编的《应用写作》把上述创造性思维称为“创造工艺”,并介绍了对写作论文 很有参考价值的“创造工艺”方法——KJ法。具体方法是: 先准备下列必要的用品:①铅笔、钢笔;②红、蓝等色铅笔;③曲别针;④橡皮;⑤卡 片;⑥图解用的对开大白纸。此外,还必须有能摊开卡片的场所(大的桌子,或者是床)。这种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写卡片;②对卡片进行分类、编成卡片群; ③排列卡片群,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④文章化。

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是:

第一,搜集材料。

第二,把搜集的材料(包括:经过作者发散思维想出来的材料,文献资料,以及从调查、观察、实验中得到的材料)制成卡片。每张卡片写一项,这样就便于材料的分类、综合、比 较、追加和剔除。每张卡片都要加上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的标题。若将这些卡片加上序码 则更为方便。

第三,把这些卡片象扑克牌那样摆到桌子或床上。

第四,边读,边思考,把内容相关的卡片调到一起。这时要注意,常常会思考出新的问 题来,应该立刻写成卡片放到里边去。

第五,这样便会得到若干个卡片群。对这些卡片群要依次细读,琢磨为什么会把它们放 到一起,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把思考的结果简要概括地写出一张卡片,放在每群卡片的最 上边。为了表明各群卡片内容是不相同的,要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分别标出符号。然后,把每 个卡片群用曲别针别好。

第六,上面编成的是小的卡片群,下一步要编中的卡片群。编中的卡片群与上述编小的 卡片群的方法一样,也要写出一张新的卡片,概括出这一群卡片的要点,放在最上边。也要 用颜色铅笔标出共同的符号,以与其他卡片群相区别。

第七,以相同的方法,对中卡片群进行编组,最后编出大卡片群。

第八,这样就逐步地把卡片小、中、大地集团化。在这个卡片群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 卡片群想做得好,就不能把另一群中的任何一张卡片随意抽出来插入到这一群里。每个卡片 群无论大小,都是紧紧绕着一个中心、一个观点组成的。还要注意:编卡片群,必须这么由 小到大来编。有些人卡片分类往往先做大的划分,把大类分出之后再分小类。这样由大到小 的分类方法不好,因为这么做,是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固定分类标准出发的。如果循着旧的 观点分类,就不可能产生创见。卡片群只有从原始材料出发,不抱任何成见,不带任何框框,由小到大地编制才可能产生出新意。

第九,开始排列大卡片群,以图解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先把每个大卡片群中的第 一张“观点”卡片抽出来摆在桌子上进行空间排列,看这些大的“观点”卡片之间有何意义 上的联系,怎样排列能富有逻辑效果,能更鲜明、有力地表达出论文论述的主题。考虑好后,画到大白纸上。

第十,再这样排列中、小集团的卡片群。卡片的分类是由小的到大的,是由编出小的卡 片群开始,然后再汇集编成中的,到大的卡片群。而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与此刚好相 反,要先从大的卡片群开始,也就是先把文章结构上的几个大的部分先安排出来。然后再考 虑每个大的部分中几个观点的安排,这就是中卡片群的排列。最后是小的卡片群的排列,把 一张张卡片排列好,这样就有条理地集中说明了一个个小的观点。这些都要画在大白纸上,小的卡片群可以只写出观点,一张张所使用的材料卡片,可以用序码标明先后次序,在白纸 的图解上加索引说明。

第十一,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按图用嘴试着说一遍,如果通顺、流畅,言 之成理,表达得清楚,那是好的图解。如果说得别扭,意思不清或者缺乏逻辑效果,那还需要进一步 调整、修改。

第十二,有了满意的图解,就可以按图解的顺序开始写文章了。以上就是“KJ法”的主要内容。

(三)写作 首先,拟制论文写作提纲。其方法是:

(1)写作短小的文章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而写作学术论文则要通过拟制提纲,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 构成是否均衡、严谨。

(2)论文写作提纲应包括以下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论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1、小项目(段中一个个材料)

(3)每个项目的写法可选用:

一、标题写法。以简要的语言,用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 的内容概括出来。

二、句子写法。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 来。

(4)拟制提纲的顺序:

①先拟标题。或提示论点,或提示课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②以论点句写出论文基本论点。

③选择论文构成的基本型,确定全篇逻辑构成的骨架。④写出层次与段落的先后顺序。⑤资料、卡片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备用。

⑥全面检查,修改提纲。其次,根据论文提纲执笔起草。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排列的顺序从绪论写起,接 着写本论、结论。二是从本论入手,写好本论、结论后,再写绪论。

起草时,较短的论文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于长篇论文,可以先分成几 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写,然后合成一篇。

在执笔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以下的方法:(1)从已知的到未知的;

(2)从亲近的到较疏远的;(3)从简单的到复杂的;(4)从预备知识到本题论旨;(5)从概说到分 论;(6)从具体到抽象;(7)从读者容易赞成的到不大同意的;(8)从与读者有关的到 关系不大的;(9)从读者兴趣浓厚的到兴趣淡薄的;(10)语言尽量写得简洁、精炼;避 免烦冗、罗嗦;(11)表和图的运用有助于论文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12)引文尽量 要少,引时不可断章取义,要核对无误;引文的出处要加注,方法有夹注、脚注、章(节)附注、尾注。

最后,推敲修改,誊清定稿。论文的初稿写成之后,还要再三推敲,反复修改,认真誊清。论文的修改,一般包括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几个 方面。修改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

1、要主动听取别 人的意见;

2、要再查阅、再研究,然后动笔修改;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篇7

一、引言

引言(Introduction)是引导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并交代研究背景的前言部分。一般包括研究背景(background)、意义(significance)、现状(status quo)、目的(purpose)等。例如,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指明已经解决的问题、所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并加以比较或概括;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方法或技术,从而引出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目的。引言是最难写的一部分。写好引言需要作者对该领域的非常的熟悉,以便可以清楚的交代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用概括的语言让读者对研究课题有最直接的了解和掌握。

引言可短可长,学术论文的引言相对较长,一般300字左右。其中,研究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等内容占主要部分。引言的结尾大多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或者提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方法,但一般不交代研究结果。

(一)存在的问题

写引言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未交代研究背景,或者只是简单罗列文献而没有进行总结。

2.基础理论知识交代过多,重点不突出,篇幅过长。

3.文献过于陈旧,没有选择与研究课题最相关的最新文献, 或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文献。

4.过多的交代研究结果,或者在言语上与摘要或结论简单重复。

5.过分评价该文的研究成果。如:达到国内/ 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很高的理论/ 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内/ 国外的空白,是首次发现等。

6.与摘要或结论类似语言过多,或未与结论照应。

7.引言中不应出现图、表、公式、证明等内容,应移入正文中。

8.未体现本文的创新性 。

(二)常用词汇和短语

引言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有:

1. 因果:because of因为,owing to因为,for因为,wit h因为, due to由于,on account of由于,for this reason由于,as aconsequence因此,as a result of因此,therefore因此,thus因此, hence因此,cause引起,give rise to引起,lead to导致,make导致,bring about导致,as a result结果,result in/from结果。

2. 转折:but但是,while同时,even if即使,however然而, although然而,nevertheless然而,nevertheless然而,albeit尽管, notwithstanding尽管,though尽管,despite尽管,even though尽管, however然而,in spite of尽管。

3. 对比:on the contrary相反,instead of相反的,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rather than而不是,in contrast to相比之下,more …than比…多,shift from …to …从…变成…,decay from… to … 从…衰变成…,distinguish between…and…区分。

4.举例:such as例如,take… for example例如,for example例如,for instance例如,to illustrate this为说明这一点,constitute构成,represent代表。

5. 背景:present现在,since自从,during在…期间,in recent years近年来,for the past few years近年来,in the early/mid/late 1890s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 中期/ 末期,arise from源自, describe描述,outline概述,introduce介绍,reveal揭示。

6.目的:attempt企图,aim目的,objective目的,purpose目的, intent意图/ 目的。

7. 研究:adopt采用,present提出/ 介绍,study研究, investigate调查,discuss讨论,experiment尝试,consider考虑, analysis分析,compare比较,estimate估计,calculate计算,use利用,apply应用,application应用/ 用途,infer推论。

二、方法

学术论文必须表述研究方法,以便读者判断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研究结果是否有效、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等。对研究方法的描述,应准确、详细,以便该研究结果可被同行重复出来。

研究方法(method) 包括研究材料(materials)、实验设备(equipment)和实验/ 调查方法(method)与过程(process)等。材料(materials)包括:材料名称、数量、性质、来源、选取、制备和处理等。如用到实验试剂(reagents),要给出化合物名称、分子式、性质、纯度、生产厂家等。如采集的样本(samples),要说明来源、属种、性质、状况、采集标准和保存方法等。制备的样品,要指明制备条件、方法、过程、浓度等。设备(equipment)要给出标准名称、 型号、生产厂家、相关参数和使用条件等。如果是自行研制的设备,则要提供示意图和相关说明。实验/ 调查方法(method)与过程(process)如是已有方法或标准方法,则不需详细描述,只需标明参考文献,并给出该研究涉及的不同之处即可;如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方法则应详细描述。

(一)存在的问题

写作研究方法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需提供足够信息,如无法根据文中提供的部分信息重复实验,导致无法验证论文结论,会影响该论文的可信度。

2.未说明采用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的原因,影响该论文的科学性。

3.实验方法交代细节的过多,普遍的研究方法不需要重复说明,只需指明不同或改进之处。

4.采用他人提出的方法时未标引文献。

5.没有采用一般过去时态 。

6.没有交代样本的采集时间、地点和环境等信息。

(二)常用词汇和短语

研究方法中常用词汇有:collected from采自,from从, provided/suppliedby提供,obtained from从…获得,purchased from购买,preparation制备,save保存,concentration浓度, conditions条件,parameters参数,study研究,test实验,investigate调查,measure测量,estimate估计,calculate计算,statisticsuse利用,apply应用,application应用,adopt采用,simulation仿真。

三、结果

研究结果包括对成果的介绍、描述和评论。具体指研究结果由哪些图表和文字得出,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说明,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或和已有文献对比等。研究结果是论文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体现了论文的研究水平。

(一)注意事项

研究结果写作时需注意:

1.数据的描述应真实客观,对异常结果应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不可忽略不谈。

2.应概括和提炼所得数据,而不是简单堆积,要舍弃无意义的数据,对一般性数据做简单说明,并重点分析有代表性的数据。

3. 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实验数据。但不可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应该说明图表中数据的规律或趋势。

4. 对重要的数据做适当的解释说明。即对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做必要的讨论,而讨论内容涉及全篇论文时,则应在讨论部分进行说明。

5.文字表述需简洁、准确,不使用冗长的词汇或句子。

6.描述结果、比较数据并得到一般推论时多为一般现在时, 但叙述或总结的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时,多采用过去时。

(二)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中可能存在的写作问题有:

1.过多描述材料与方法,与实验方法部分文字重复。

2.不加取舍的将所得内容全部写入结果中,而没有选择能说明论文主题的代表性的数据。

3.采用文字单一说明,而没有利用图、表等方式直观表现实验数据或结果的规律性,降低了论文的可读性。

4.图 、 表 、 文字反映相同的数据,应删除,优先使用图 。

5.图 、 表没有自明性或图表与文字不对应等 。

6.图、表的形式有误或不规范。

7.简单罗列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而没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只得到浅表的实验结果,而未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从而导致论文的水平不高。

(三)常用词汇和短语

研究结果中的常用词汇有:experimental/simulation results实验/ 仿真结果,obtain获得,finding发现,show说明,consistent with符合,accord with符合,compare比较,consider考虑,support支持,agree同意,contradict反驳,provide提供,differ from不同于,distinct from有别于,at same as在相同的…,similar to类似于,increase增加,decrease减少,remaine保持,reach达到。

四、讨论

讨论(discussion)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归纳、分析、 推理和总结,得出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支持作者的研究主题,并指明该研究的意义。通常,将“结果”和“讨论”合并为“结果与讨论”。讨论包括: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探讨研究结果是否符合作者预期,如不符合,分析说明原因; 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该结果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是否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互一致,如不一致,分析说明原因;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讨论中支持或改进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理论,要以文献标注出处, 当反驳他人观点时,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切忌轻易或武断地否定别人的结果和观点。

讨论是学术论文中最难写的部分,它是以结果为依据,但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讨论,即阐述作者对所得结果的认识和见解。因此,下面给出写讨论部分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事项

写讨论部分要注意:

1.如实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可以支持的结论,不掩饰非理想数据,并且不夸大所得结论,以免使整个研究的真实性遭到质疑。

2.语言要直接、简洁、明确。可适当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

3.要与已有的研究工作作对比分析。

4.对研究结果的意义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要适度。

5.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用现在时;如只针对该次研究,需用过去时。而由结果得出的推论,通常使用现在时。

(二)常用词汇和短语

讨论中的常用词汇有:results结果,indicate表明,prove证明,show说明,imply暗示,consistent with符合,accord with符合, compare比较,consider考虑,support支持,agree同意,contradict反驳,differ from不同于,distinct from有别于,at same as在相同的… ,similar to类似于,dependent on依赖,reason for原因, demonstrate演示。

五、结论

结论也称结束语(conclusion/concluding remarks),是对论文全文的总结、概括,交代论文的研究内容、所得重要结果,由结果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原理,可以应用的领域和能解决的问题, 或局限性和存在定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结论多与引言相呼应,并交代与已有文献的异同。

(一)注意事项

写结论部分要注意:

1.结论必须科学和客观,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2.结论应简洁明了,不用过多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讨论部分的句子。

3.信息要全面,但不可出现正文中未出现的数据或结果 。

4.正确评价所得研究成果,不可夸大其词 。

5.内容过多时可分条阐述,过少则用一段叙述。

6.当表述的研究结论是一般、普遍有效时,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当结论只在该研究的情况成立时,使用一般过去时。

7.未与引言呼应,即未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或未与已有结论做对比分析。

8.避免结论与摘要或引言类似 。

9.结论中不可出现图 、 表 。

10.结论中一般不出现参考文献。

11.结论中不可出现正文中未提及的内容。

12.回顾研究目的时,用过去时。得出的普遍性的结论,用现在时。

(二)常用词汇和短语

结论中的常用词汇有:find发现,clarify阐明,introduce采用,support支持,suggest建议,provide提供,identify确定,prove证明,demonstrate证明,confirm确认,indicate显示,recommend推荐/ 建议,suggestion建议,ecommendation建议,propose提议, uniqueness唯一性,necessity必然性,expect预期,verify验证, improve改进。

六、结束语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篇8

关键词:学术读写素养 英语写作 社会文化功能

本文由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多元反馈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201524) ”,省级教改项目“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2015JG71)” ,及“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5JG74)”资助。

一 引言

近年来,将社会文化理论运用于外语写作研究已成为外语写作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写作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功能开始引起外语教育界的注意[1]。英语写作不再停留在词,句及篇章等语言技能的单一培养上,而应探索写作的社会文化功能,写作服务于社会发展。因此,写作能力的衡量维度也是多元化的,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符合特定功能语域以及符合某种文化思维。

二 学术读写素养范式

Street(1993)提出了读写研究的意识形态模式,认为人类的读写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一种静止的文本现象[2]。写作活动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社会语境密切相关。学术读写素养范式主要是对写作事件进行多方位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是指二语教学要超越语言技能层次,以学科的标准与规范为基础,融入学科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与产出文本。写作不仅仅是个体的认知行为,而是开放的、与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一种实践行为;同样,写作也不是从一种文本转向另一种文本的传递行为,而是受社会、权力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行为。

三 英语写作多元能力探析

学术读写素养范式下,学科和语言,语言和文化,语言与思维,反馈与被反馈相结合,英语写作能力的衡量维度也随之多元化。

1. 语言技术维度

根据学术读写素养范式,写作是对学科知识习得行为的外显展示,学术英语写作将学科知识和语言相融合,语言服务于学科,语言是表达学科观点的载体。通过特定的词法,句法及篇章,客观准确地阐述学科概念,实验流程,实验方法等等,是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中,跨学科英语语篇产出技能至关重要。

2. 思维维度

学术英语写作相比英语普通写作,科学性和创新性较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鼓励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社会、文化现象,将其观察融入学科领域,形成科学性的实践,对社会的进步具有实践意义。网络时代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学会查找和利用相关话题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及论证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思辩。通过学习学术英语写作,学生可以以二语英语为载体,进一步发展理解,解释,分析,应用,评估和创新等综合思辨能力。

3. 文化维度

学术写作是一种社会文化实践; 学术写作教学不但训练学术写作技巧,而且培养思辨能力和训练学科基础,是培育学术文化的过程[3]。在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应用二外语言表达科学观点的能力会得以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也随之提高,对当今主要的哲学、政治、文化、经济思想有一定的涉猎和了解,并能进行反思和创新,语言表达的准确地道与否和文化认知水平紧密相关的。

4.元认知维度

学术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从构思,初稿,二稿,三稿到终稿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习测略包括写作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4]。写作中的认知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模仿,重复,替代,翻译等等。写作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对写作任务的认知、制定写作任务完成计划、并监视任务完成的过程以及对写作任务完成过程的调整和修改。在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并引导学生制定写作计划,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教授实践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并引导学生检验写作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进行不断的修改评价。

四 结束语

学术英语写作并不是单纯教授英语写作知识,其实质是挖掘学术英语写作中非语言价值,即社会,文化及认知价值,由此,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呈现多维化,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不断加强;思维能力不断开拓, 认知能力不断深入。学术英语写作拒绝不加批判地接受传统知识,旨在通过探索新的写作方式来挑战现有的知识和社会结构,旨在通过语言带动学科,通过学科带动社会的变革,服务于世界的良好发展 。

参考文献:

1. Silva,T.2006.Second languag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5:111-118.

2. Street , B.V. 1984. Litera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徐昉.2015.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47(1)-105.

4.叶洪.2014. 新读写理论与外语写作任务设计[J].现代外语,37(4):525-36.

上一篇:14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下一篇: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