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听评课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语言听评课(精选7篇)

幼儿园语言听评课 篇1

一、问好

二、导入。①音乐,欣赏后知道这首音乐说的是谁?(关于爸爸、妈妈)②出示挂图,引出“松鼠”一家。③老师讲述故事,边讲边出示小图片。④讲述第一遍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故事里有谁? ⑤提问:自己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给自己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如果爸爸、妈妈过生日你会送什么礼物? ⑥再次讲故事。⑦出示字词“美丽”“礼物”。⑧游戏:吹泡泡。请小朋友从小声到大声读字词、直到泡泡“破了”。⑨ 让幼儿复习字词。教师将字宝宝写在“花朵”背后,放在花篮里,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字词让幼儿认,认对了,把字卡送给宝宝。⑩以游戏形式结束课堂。

优点:①教师语气柔和,富有吸引力。②运用多种游戏法学习字词。缺点: ①个别字发音不够准确。②活动环节衔接不过准确,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建议:①能设置情境,让幼儿感受父母对宝宝的爱以及给予父母的馈赠。②对故事加以熟悉。

复习2、3的相邻数 中班

一、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①教师带上“小兔“头饰,引导幼儿复习数字宝(1—10),知道“顺数”、“倒数” ②让幼儿说出单数(1、3、5、7、9);双数(2、4、6、8、10)③猜谜,引出“小白兔”。④律动“开火车”。⑤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逐个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2、3。△ 说出任意一个数字,引导幼儿说出比比数字少1,多1的数,如:1、2、3 ⑥游戏:找朋友。给幼儿发数字卡片,请拿到数字的任意一个宝宝,请他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如:数字“3”去找“2”。⑦律动走出活动室。⑧户外游戏结束活动。优点:课堂秩序好,活动环节衔接紧凑,结合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教具。缺点:操作教具时不够规范,疏忽一些细节;教师语气生硬,不够温和;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镜面”教学。

建议:①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做到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②本次教学活动容教师采用的是“坐”的教态效果会更好。小壁虎结尾巴(语言)大班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①边讲述边提问。②提问:故事内容。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出示字卡,“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

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

风儿来了(语言)大班

一、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②让幼儿听“风”声。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缺点: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③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故事(小白兔找太阳)小班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备注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①提问。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③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太阳和月亮(语言)中班

一、开始部分 备注 歌曲律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金箍棒”把天空变出来。① 出示图片“蓝天”引导幼儿说出“白天”。② 出示图片“夜晚”引导幼儿说出“夜晚”。③ 提问“白天”有什么?“夜晚”有什么? ④ 出示卡片“太阳”“月亮”“小白兔”“小狗”“小花”“小草”。

2、学习儿歌 ①出示儿歌内容。②老师朗读儿歌,请一个小朋友根据儿歌内容取相应卡片。③根据展出的图片,让幼儿朗读儿歌。④出示字卡“太”“阳”。⑤教师出示字卡,请小朋友说出。⑥出示背景图“菜园”让幼儿观察。请幼儿拔萝卜,并读出字宝宝的名字。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朗读儿歌

优点:教师教态好,教具丰富。缺点:

1、整个教学活动重点不突出。

2、个别环节的教具操作有些失误。

听评课总结 篇2

李小平

佛坪中学理化生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听课评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主题,精心准备

学校教务处下发了指导安排,本组依据安排做了方案,分三个层次进行并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的主题。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的各位老师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非常认真的学习精神。讲课精心准备,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听课聚精会神,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评课热情诚恳,积极评好每一节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都感到收获很大。

二、全员参与,凸显新理念

1、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大家都把这次听评课活动作为自己的一次难得机遇,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2、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如杨萍老师就把生活化学、微型视频巧妙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愉快学习。

3、教师在教学理念设计中,能够充分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吻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4、目的明确,教材吃得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重、难点是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等,授课老师对这些都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陈兴荣老师、兰杰新老师、郑福礼老师、申彦新老师做得非常好。

5、思路清晰,课堂设计紧凑。都有生动的导语、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都有问题设置,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杨萍老师通过微视频《从沙子到芯片》导入新课,学生兴趣高涨。

三、发现的不足

1、个别同志对此次活动重视还不够,准备不太充分。参与听课不积极,就我自己而言,听课次数太少。

2、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授受式传统教学,忽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小组学习,学生合作互动的作用,造成师生两张皮,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学习效果差。

四、反思

通过本次听评课活动,我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优化课堂结构,教出特色,形成自己的教书风格。

2、上课激情不够,导致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不出来,以后注意上课时的精神状态。

3、老师吃透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把课讲好。不能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十有八九学生掌握不好。

4、备课要细,板书不能忽略。

5、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听评课感悟 篇3

机械数控组张素正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听课制度同样是中职学校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之一,目前,采用的听课方式包括:推门听课、专题性听课、随堂听课等,应该说,实施听课制度后,学校无论是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整体教学业务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保障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学校专业复杂,学科繁杂,区域内交流机会稀少,如何开展专业化听课是个难题。学校各类科目老师跨专业听课的现象非常突出,语文课老师听机械专业课,财会专业课老师听电子电工课,英语课老师听服装专业课等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听课老师与任课老师专业不同,往往使听课老师根本无法听懂教学内容,用一名老师的话说:“云里雾里,好象是听天书”,这样的听课充其量只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对授课者教学作出粗略的评价,而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评价往往不能做到客观。

听评课制度 篇4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教师听课要求: ㈠ 听课节数: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学科。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学科。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以本学科为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以本学科为主。㈡ 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的领导及教研组长可随时到班听“推门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任何教师不得拒绝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研究课等。凡属本学科的公开课,同科的老师一律参加,听课前,自行先调好自己的课程。

3、外出学习听课。㈢ 听课要求:

1、教研组以上的集体听课,教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学生的准备等。

2、听课时,听课人员要提前5分钟进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3、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效的结合。(1)听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精准。

(2)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导学案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学生合作交流情况是否得法。

(3)记课堂实录,及时作出教学点评,听课记录应全面、具体、详细。包括情景创设、老师点拨、学生合作展示情况、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等。(4)思教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运用导学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4、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反馈要求抱实事求是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评析,既要讲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真正达到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5、外出听课的老师,听课后要及时整理,总结出经验与体会,并及时与本学科老师进行交流。

6、教师的听课记录每学期由教导处不定期抽查。

二、教师评课要求: ㈠评课的原则

1、人人能评课原则。每次听课以后都要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评课,只要参加听课就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评课。

2、客观、公正、公开原则。听课人员要根据听课情况客观如实地对授课人的教学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3、听评结合,以评促学,以学促教的原则。听课是评课的前提,评课是听课的总结,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㈡评课的方式

1、评课时要心平气和地采用面对面谈心式的讨论和交流,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认真填写听课评议表格,所有项目均应填写。总评意见应实事求是,肯定成绩,大胆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听课评议表在评课后应及时上交教导处,以便存档保管。

㈢评课的内容

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

听评课总结 篇5

从9月23日开始,我们文综组共听课18节,评课8次,到10月19日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听、评课任务,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听、评课活动,特别是活动初期暴露出以下问题:

1、备课不充分

目标不明确

授课过程中各知识点之间衔接、过渡不熟练。相关知识联系较少,课前基本没有出示目标,重、难点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也不明显。

2、复习课上成新授课

听课初期的几节课上,授课教师基本停留在上新授课的模式上,一节课下来讲解细致到位。但所学内容少,效率低。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少

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授课习惯,另一种原因是有的老师担心学生活动会耽误时间,影响复习进度。但这种形式也会因单一而导致学生不愿动脑被动接受知识,甚至产生听课的厌倦感。

4、学案和多媒体利用少、不到位、针对性不强。

二、得到提高的方面

虽然听课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这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参与 努力提高

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老师们从中收获了不少,特别是课堂设计逐步完善,同时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讲课教师而言,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准备更充分,效果更好,后期讲课的老师比前期讲课的老师有改进,课堂安排更实效。

2、不搞形式 注重实效

以前上课时,如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那么这节课的随意性很强,针对性差,效率低。有人听课时注重形式,搞花架子,似乎是讲给听课老师的。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注重课堂的实效。

3、精编学案 增大课堂容量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因复习基础知识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评课时大家商量解决办法,决定利用学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4、注重了多媒体的利用

利用课件展示学习的有关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授课效率。

三、下一步打算 尽管通过这次活动,高三文综组教师的授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明年高考的最好成绩,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好:

1、进一步加强集备,听、评课活动。不搞形式,重实效。

以前集备时,一是时间短,二是内容少。只是组内老师课前的几句交流,实效低。今后我们要加强集备,不仅是时间上延长,而且要更注重实效。除了集备时间,其他时间可以随时交流:比如课前小教研,课后小总结。关于听、评课活动,要进一步开展,特别是评课。

2、点拨精讲 注重学生活动

前面提到因为老师讲的多而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如何解决基础知识多,学生掌握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讲、有重点的讲,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点拨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大家都知道,好多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过的题,隔段时间让学生在做仍然出错。可见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美国华盛顿博物馆墙上贴了这几句话: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3、精选习题 联系高考的平时组织练习题时,不能单纯照搬。应该认真精选,甚至原创。特别是精选近几年的高考题。每位教师在做题时都会遇到有争议或者是明显错误的题。这就是我们平时选题时没有注意这一点。为避免有争议的题出现,最好选用高考题。这样更能针对高考。

4、精编学案 完善实效

对学案的初步设想是分三部分: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具体分为三部分(1)梳理知识(2)延伸知识(3)运用知识

(三)联系高考

5、备好、上好两种类型的课(1)基础知识复习课(2)习题讲评课;

备好、上好两种层次的课(1)

1、2班:促尖带面,面向高考(2)11班:抓稳定,抓基础

听评课教学反思 篇6

初二年级杨爱民

数学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于练习和考试的试卷讲评。而在目前的现实教学中,试卷讲评如果还只停留在逐题串讲、就题论题、没有主次,学生似懂非懂、爱听不听,整堂课收效甚微,就达不到高校课堂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已直接成为关系到能否尽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大问题。下面是在听完我组胡艳华、邢宝帅两位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后的一点体会。

一、知识成网络

讲评前要做到概念清晰题型明了。确切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与定理,这是正确分析、解答试题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讲评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具体的某一个问题上,而应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方法成套路

在讲评中要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每分析、解决一个问题都要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题型,涉及到什么概念,应用了什么定理,采用了什么方法。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分析过程,画出图,找到特征。③ 分析计算④推导结果,讨论意义.此外,在讲评中要适当地联系同类型的问题,不要仅仅是从一道题到另一道题,联系相同类型的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与理解知识,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迁移。

三、夯实基础,注重典型题目

基础知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就像一座大楼的地基一样,有了坚实的地基才能更好建造高楼大厦,教学中和试卷讲评中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讲评最需要解决的是,针对学生面对试题采取什么样的解题途径往往感到比较困难这种实际现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分析、比较。一个简捷的解题方法过程固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归纳总结出多题一法的一般规律更具有触类旁通的功效。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典型的问题,挖掘典型题目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要集中精力理解一个典型题目,搞懂一片问题。胡老师在试卷讲评过 1

程中有意识地对方法和规律进行有机的渗透、归纳总结,这样一个过程会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讲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信心。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很重要,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兴趣是学习好数学的重要非智力条件,兴趣也是学生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的心理基础。一些学生由于对数学没有信心,畏难情绪驱使他们放弃对简单数学试题的分析与解答,因此我们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准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基础欠佳的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难题,而应在基本题和中档题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多使用激励与鼓励性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士气,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发挥。

此外,试卷讲评课还要注意不拖三拉四,测试结束后,要及时阅卷,统计,分析与讲评。要充分准备,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做好统计与分析,讲评时做到有备无患,切中要害。胡老师和邢老师在讲评试卷前都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并且闫老师直接把错误较多的题和错题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讲评时还要突出重点,着重对三类题进行讲解,对于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对于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讲评中还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并能在试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机动灵活地予以解答。讲评试卷时,还应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纠正。并且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试卷讲评之前,应仔细分析和研究试卷,并征求不同程度学生的意见,以便对症下药;讲评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自己讲,刘老师和闫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考题,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

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效果也很不错;试卷讲评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总之,在讲评的过程中要做到突出针对性,注重效果性,强调层次性,讲究激励性,注意新颖性。课堂讲评时要注重激励与鞭策,审题和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思维的发散和变化,知识的拓展与创新。课前准备要及时,要统计,要备课。课后要落实好知识消化,知识巩固和个别辅导。

如何进行听评课 篇7

曲阜市实验中学 孔庆良

课堂是学校教学、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立足点。而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是落实校本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

听课

一、听课的意义和目的

教育专家的成长:余文森教授说过:“就我个人来讲,在中小学听的课比在大学所上的课还多,大量的文章都是听课听出来的,所以我从心底尊重教师、感谢教师,没有他们在实践探索上的创造性,就没有我在理论研究上的创造性。与教师合作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理论家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校长如果不走进课堂,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将失掉意义,都会一钱不值。

我认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教师的成熟是随“听课”的增加而递进的,名师的成长是随“课相”的丰富而促成的,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听评课的历练,评课的水平是作为业务领导的最主要支撑,更是老师佩服与否的关键。

因此,作为即是一线教师,又有管理任务的我们,在去听课时候又该抱着怎样的目的和心态呢?我认为去听课,一方面是从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去寻找自己的灵感,这是学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在吸纳中成就自己,成为下一个余文森或魏书生。另一方面还要抱着帮助老师们获得专业成长的心态,而不是以衡量课的好坏为目的。第三就是管理层面上的: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味。听起来调有点高,但,这是管理者的必须。当然,不同的听课类型也决

定了我们的听课目的。下面主要结合我们的做法,谈谈我们的活动开展。

二、听课的类型及听课方式

1、常规了解性听课。目的:常规教学检查,了解常规状态下的绿色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能力。比如随堂听课、推门课。我们学校每学期的上半学期,都会开展值班领导的随机抽听课活动。教务处随机抽取,每天两节,当天早读时公布,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这是最重要的。(附值班领导听课方案)

2、实验研究性听课。目的:课堂教学教改研讨等。比如模式研究、课型研究等。此类听课,要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事先最好设计好听课维度、听课观察点等比较具体的听评课研究工具,以便,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改进研究。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多次这种听课活动。(附树标立标学标达标活动、课型研究听课活动等。)

3、观摩示范性听课。目的:向优秀教师学习,推广教学经验,或学习某一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展示课、汇报课等。(附课题模式研究汇报课,示范课活动)

4、比赛评价性质的听课。目的: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以评比为导向,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比如课堂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等、课堂教学考核普听课等。此类听评课一定要事先制定科学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评价标准,听课后并做出判断性的评价。我们每学期的下半学期都会组织课堂教学评价考核的普听课。由于教师人数较多每个人都听工作量太大,于是我们就采取了随机抽样听评课,也就是按一定的比例,以学科为单位随机抽取几位教师为代表组织听课,这样即减少了听课工作量,又促进了集体备课,加强了团队建设。(附抽听评课方案,十佳教师评选)

5、帮扶发展性听课。目的:为了总结、提炼、推广某位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或是为了青年教师的提升,由学校组织安排听后指导修正,修正指导后再听,循环进行,直到目的达成的跟进听课。比如课题模式推进课、师徒

结对、或叫青蓝工程听课。这类听课一定要有较长时期的规划。再如我校自主合作 分层达标课题模式研究的初期,为了推广优秀教师的优秀课堂模式,组织老师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某一位教师进行跟踪听课。(附青蓝工程方案)

三、听课前的准备

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首先是听课者个人素质的要求:那就是要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因此,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千万不要接打手机、交头接耳、进进出出,甚至,不顾周边的现场点评、窃窃私语。

第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于学习和听课后指导的需要,听课者应在课前深入解析教材,先行备课。特别是作为业务管理者的我们,更应该对教材熟悉,在平时做好功课。比如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教法,了解学科教改的动向等,这样才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听课。也才能使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后的评课才能游刃有余。那么,如何听课呢?

四、听课的要领-----听、看、思、记

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师生的语言来交流来实现的。因此,听课者首先要学会听,即要听教师的,又要听学生的。听教师的语言是否清晰条理、言简意赅、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听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听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及时到位;听教师重点的讲解是否突出、明白;听教师听老师对生成资源的应变是否具有的艺术性;这往往一般与优秀的最有力的的区别(22日同课异构,江苏温泉中学,程老师在执教单项式乘法时一生将同底数幂相乘说成了同类项,没有直接否决,而是有机引导,);听教师的评价是否及时、恰当、实在而不空洞。听学生的交流是否广泛、充分;听学生的展示是否规范条理、有层次;听学生的发言是

否敢于质疑问难。要在学生的交流、回答、展示中,听出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智慧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看。听课时要做到“五看”,一看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理念。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关注的是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知识点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教师是重于个人的预设,还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探究、感悟和生成,这是生本教育的根本体现。如22日的同课异构中还是程老师的一道判断题5A2+2A2=10A2,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要是改为乘法就对了。但是老师并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予肯定,而是再次让学生归到原题去分析查找问题。再如概念、法则、定理的教学中,剖析概念一定要找关键词语,但,是老师直接的告知,还是学生去自我发现,这都折射着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二看学生的学状态。整个课堂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注意力集中了吗?兴趣是否盎然、精神是否振奋,思维是否活跃;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了吗?在活动中,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知识是被动地接受还是主动获取?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看学生行为素养的养成、思维品质的表现。学生是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养。三看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试金石。这里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也不仅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的锻炼。四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能力,看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合理等。五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即语言、教态、板书,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精神状态,以及多媒

体的使用技能等。

思。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通过思考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怎样才算启发式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的问问答答,也不能仅看问题提出后,举手人数的多少,主要看学生投入的程度、专心的程度和动脑筋思考的程度。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就都举手,这能算启发到位成功吗?很可能是问题太简单。相反,一个问题提下去,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领悟的表情,举起了自信的小手,渐渐地手举得多了起来。这才是更佳的教学效果。再如,有的课上,老师的提问,学生一答一个对,而且语言流畅!对此,听课者肯定会产生怀疑,是课前安排好的?还是只叫的优秀学生?还是内容要求偏低。好的课堂能看的出学生由不会到会,有不懂到懂的渐进过程,答案不完整,语言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自学时能设计明确的、极具驱动引领性的思考问题,能及时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交流展示时能给各类同学以平等的机会;出现疑问困难时能及时引导启发;发现亮点时能及时给予表彰鼓励。当然在听课时,不时的进行换位思考、对比反思会有更大的收获。

记。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也就是说一记教学环节或课堂流程。二记师生亮点。如教师富有激励启发的语言、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随机生成问题的利用和处理,学生的奇思妙想、质疑问题和对权威的挑战等。三记听课者即时思考和发现的想法和问题等。最好再使用观课量表进行个观察点的详细记录。(附实验中学课堂观察量表)

评课

有人把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我认为也很有道理,更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

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色,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现实中,可能因为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一两句不经意的肯定和赞赏,改变老师一生的发展。

一、什么是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认为评课的时候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即要把要点说够,给人以鼓励,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是注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形成一种文明的听评课文化。

二、评课的方法

不同的听课目的导致不同的听课类型,所以评课的角度也就会有差别。我仅就课堂教学专业层面上谈谈我对评课的一点认识。

(一)倾听执教者的反思

教育家奥苏泊尔提出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同样,有效的评课也必须建立在了解执教者的基础之上,仅仅靠个人的课堂观察是不够的。因此,组织评课之前,一定要倾听执教者的心声。听听执教者设计的思路、课堂感观、目标达成、问题困惑等教学心里历程。再把执教者的心里历程和自己的课堂观察、记录以及思考进行对比,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或修正补充、或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我在组织评课活动时,第一个步骤就是请执教者说课或简要的谈教学设计和反思。特别要求要让执教者说出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及原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原因,课前你最担心的是什么?预设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困惑?如果再让你上这节课,你会有什改进?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二)从教学理念上分析

理念是方向,更是一个人行为的高度和品位。作为评课者必须清楚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流教育价值观的变化:

1、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2、以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取代接受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2012年一期《人民教育》整本登载了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实验成果---“生本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堂操作到行动反思对基础教育的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阐释。那就是因学定教、自主学习,就是教为学服务!我们也必须坚信:教育的基本动力是依靠学习者(学生)的天性和潜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人学会学习,德育的真正基础是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也就是德育教育必须根植于、融入于学生的各种鲜活的学习生活或经历。当然,课堂理念的变革,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变革,必须有“静待花开”的思想意识,必须有实践改进的过程经历。因此,我们必须允许课堂存在不足。其实课堂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能有空间,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这个空间,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去弥补、去完善。

(三)从教学目的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

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的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评议与平行》时,用课件演示出汽车急刹车时两轮胎所留下的两条痕迹,并以此为情景,要求学生观察他们的位臵关系,目的是引出“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的概念。大家感觉如何?从表面上看,创设如此情景无可厚非,也合乎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到概括的教学原则。但是,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四年级学生提出能抽象出平行线感念的要求,而是仅仅要求通过平行线状物体的操作,使学生感知、认识平行线,突出的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性理解,实现知识小步子螺旋上升的新课程理念。而上课教师却越俎代庖,进行了不应有的深化,不但从客观上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还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从教材处理上做出分析

评析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案例:“细胞呼吸”中的概念教学片段

教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列表的形式,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程度、产物和释放能量的多少等方面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总结如下表。

教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表分别概括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哪个同学愿意来试试? 学生1:有氧呼吸是指有机物在有酶和氧气的条件下,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及大量能量的过程。教师:他概括得怎么样?有没有补充? 学生2:加上“彻底氧化分解”更好。

教师:补充得很好!(出示有氧呼吸的概念)谁来把“无氧呼吸”的概念概括出来?

学生3: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鼓掌)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作一个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细胞呼吸,那么,细胞呼吸的概念应该怎么定义呢?

学生4: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定义的共同点提取出来,组成细胞呼吸的概念。教师:哪个同学愿意试试?

学生5: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一些产物和释放一些能量的过程。(笑)教师(笑):谁来进行补充?

学生6: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细胞呼吸。(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归纳得比较准确。通过列表比较和自主总结出相关的概念,相信大家对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评析]

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获得。

掌握概念是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基本条件。与成人的思维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具体到一般,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也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按照教材的编排,本节内容是先讲述概念,再来学习相关的过程,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作了大胆调整:先和学生分析过程,通过列表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归纳出相关的概念。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除了能够自主、准确地概括出概念,更重要的是,对概念的获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主动地归纳得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深刻的、持久的。

(五)从教学思路上分析

工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祥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感;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看到有些老师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六)从课堂课堂结构安排上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度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看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七)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内容。教学方法包括的教师“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他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教师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尤其是评析一些骨干教师的课。更要看方法、手段以及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要追求个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八)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骇,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富有情感的体态语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活泼、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感情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师课堂语言的偏差,极大地影响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益。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再次,幽默风趣的课堂用语是师生交流的润滑剂。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的熟练程度

5、看能力:是指教师的调控能力。对课堂突发性事件和偶然事情的能否恰到好处的处理。

6、看知识:能否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知识性的错误是课堂中的大忌!

(九)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过:“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又要分析教学结果。”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想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

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十)从教学个性上分析

1.看教师语言、教材处理、板书、情态、绝活等是否有个性特点和亮点 2.看是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

三、结合我校的“自主合作 分层达标”五环节教学法,谈一谈,平时我评课中的几点想法。

1、关于模式的争议。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人认为模式会给人以太多的束缚。我们认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就是利用了孙子兵法上的模式,再好的武功都离不开基本套路的训练。因此课堂可以有模式。模式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绝对不能唯模式,在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在充分理解模式精神的前提下,融入自己对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三级建模。学校模式架构----学科模式流程----个人个性化课堂)。我们的“自主学习分层达标”诗意课堂的模式构建,大致分为六个基本环节:①创设情境,②自主学习,③交流展示,④点拨提升(梳理归纳),⑤达标反思。并不见得每堂课都要环节俱全,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取舍,否则一味的 “东施效颦”,也落个贻笑大方。(附学校模式建设)。

2、关于情景创设

德国的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到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会难于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中将他全部吸收。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容易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们知道情景创设的目的是要么从已有知识出发,形成思维的迁移、发展或停靠点;要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与

求知欲,形成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将学生引入自然的学习活动。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我认为情景的创始最好以身边的、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或亲身经历的事件,或社会热点来说事效果会更好。情景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最好能让学生能似解非解,达到不悱不发的目的。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绝对不能就情景而情景。案例:“平方差公式”一课的导入

班上要举行联欢会,生活委员小明去市场买一种水果,价格为每公斤9.8元,现称出水果10.2公斤,小明随即报出了要付现金99.96元,你知道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效果:导入材料呈现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学生积极发言,有人说小明是神童,有人说小明用了计算器,等等。为了弄清小明为什么会这么快算出结果,教师让学生翻书阅读,并示意学生安静,但部分学生难以从刚才的讨论中静下来。

评析:许多教师都认为,此导入设计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让学生感悟数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同时该情境导入设臵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认为这种情境导入是有意义的。但事实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通过吸纳新的信息,逐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平方差公式”之前学生刚学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而“平方差公式”只是两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它与普通多项式相乘到底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应在这样的判断、辨析过程中认识“平方差公式”。上述导入设计使得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学习内容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这是难免会产生一些随意的想法。从教学的意义看,导入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情景材料来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认识数学本质。绝不仅仅是以吸引学生兴趣为目的的。其实,上述导入设计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发挥该导入的作用,不妨将小明的思考过程暴露出来,原来小明是这样计算的:9.8×10.2=(10-0.2)(10+0.2)=100-0.04=99.96。请问,(1)他这样处理正确吗?请验证。(2)这种运算是不是巧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3)你能写出一般结论吗?并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样的导入设计就能充分发挥导入材料的作用了。

3、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自主思,自主问,自主展示辩论,自主实践习得。自主学习是实现新教学价值观:有“教”为重点转化为“学”为重点的基础。余文森先生也主张:教学的落脚点,一定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也必须坚定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一理念,是谁也取代不了的。我认为各个学科的自主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核心最根本的抓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自学问题,并指导科学的自学方法,能

给学生留出自主、独立的自学空间。但是我们评课时必须审视如下几个问题:(1)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层次和递进性?表述是否有歧义?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引导作用?(2)自学的内容是否具体?(3)自学的时间是否充足和明确?(4)自学结果的呈现方式是否明确?(5)自学的方法指导、习惯的养成是否到位?我不赞赏一学到底的大环节自学法(即出示两三个自学问题后,让学生自学整堂的内容。语文课的整体感知除外),我比教欣赏一笼一鸟的小步骤自学法(如历史学科的文化大革命、因式分解)。另外,能否尝试让学生先阅读,再自己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并提出问题?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有具体问题导向的研究,为仅有目的支撑的自主探究,我想意义会更大(如历史学科的文化大革命)。

4、关于学生交流

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成了高效知识获得的必然,更重要的是交流背后合作的意义,更是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须。我们现在的课堂交流大都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小组内部的交流。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将自己自学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与其他成员交流商讨,解决个人问题的同时形成小组的共识,做好班级交流的展示安排。二是班级交流。即组间交流(展示)。一般方法为:针对一个问题由一个小组主讲,该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问题的想法、疑问、解答过程、注意事项、方法规律探究等,甚至展示研究问题时所走的弯路。其他小组在再进行补充完善、提炼总结,或质疑问难。此环节,我们务必审视评判(1)交流是否建立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之上。(2)交流问题的必要性?(3)交流方式的使用?一般性的、表象的问题可在小组内交流。关键的、重点的、有普遍疑问的、上升到理性归纳总结的思想方法的问题,要进行班内交流展示。(4)任务分配是否全覆盖?没有任务的作何要求?(5)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交流后组内意见的展示?个人展示一般应是独立自

学的内容,就应直接点名,小组交流结果展示必须以小组的名号提出展示人。(6)小组展示,是否关注了分层?根据我们的分组方式,什么问题该让什么层次学生展示我们务必做到心中有数。(7)交流时教师是否也融入了某个小组、是否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关注了班内极个别需要关注的“学困生”或“好动生”?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8)展示时,教师是否注意培养了学生包括教师在内相互倾听的良好品质?是否又在焦急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走,而埋怨学生的不配合?老师是否又有抢夺话语权的企图?是否又利用师者的特权,强行把学生拽入自己的思维“租界”?(9)教师的评价是否及时?是对个体的评价还是小组的团队评价?

5、关于点拨提升

课堂生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平淡梳理,更应是通过课堂重点精华的捕捉和因此而产生的师生思维、方法、情感等深层次的交流,和个性品质的养成。点拨提升环节,与展示环节,相辅相成,不分泾渭,其实解决的就是老师们所担心的“学生的自主习得、交流或取的知识浅层次、不深入”之问题。如果说自学问题、拓展训练设计的水平,反映教师备课的能力,那么,点拨提升的随机和生成,考验的绝对是教师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以及情感观念的博大、精深与厚重。既然,点拨——是知识的顿悟、思维的引燃、情感的升华,那么,作为评课者,又该审视什么呢?(1)是否在认真的倾听学生的表述?(2)是否是在利用“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把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并再次抛给学生?(3)是教师自己的全面讲解,还是仅仅抓住问题关键词的提醒,来让学生“顿悟”?(4)对于随机生成的一些新问题,是否发现了其生长点,而再次转化为激发学生、拓展知识、体现自主的良好契机?(5)通过点拨,是否起到了对关键、重点问题的明确、强化和本质的刻画?是否起到了对方法思想的启迪?是否起到了对知识的生成的拓展。(6)通过点拨,是否进行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

6、关于及时归纳

平时同学们经常讲:老师一讲我就会,不讲就是没有思路。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没有形成便于提取的思维体系,没有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领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也正是归纳总价环节的作用,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功效。由于个别老师对本环节的意义了解不透,对本环节的处理过于草率、甚至没有。我认为,这是一节课必需的节点。并且一定要在学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归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成网,连成线。同时深入思考发现、掌握知识的过程、思想和方法,基于思维的逐渐深入,还可能会产生疑惑,形成新问题的起点,催生知识探究的原动力。形式要灵活、思维要开放,绝不能用教师单一的、成竹在胸的意图,来抹杀学生自主思考的火花。(如语文课的“图形”板书,其背后还是教师的主观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7、关于当堂达标反思

本环节是教学效果落实和反馈的必要环节,是下步教学安排信息依据的起点,也是学生感受不断进步和成功的欣喜时刻。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自我的反思、调节和改进。因此,必须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分层达标练习题,最好是限时、当堂完成。现实中我们的多数课堂往往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配秤”零搭,要么草草收兵,要么放在课下,很少有课上反馈的情况。当然放在课下也可以,但是,学生达标的情况,你反馈了没有?我们大讲特讲生本生本,下课铃一响,很多老师根本不顾知识的完整、学生思维的完整,急忙下课,美其名曰:不能拖堂。其背后折射出的还是仅仅是我的课堂我做主,而不是一切为了学生,不一学生为本。其实有些无知的评课者也不分青红皂白好拿拖堂说事。

8、关于小组学习

由于学生个体思维、知识、能力的限制,教师的教要转化为学生的学的理念,必须学会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变一点的引领为全面的互助。听课时,可以说没有一节课不涉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但是我们评价是应该关注什么?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还是思维深处的相互碰撞。因此评课时要特别关注(1)小组合作应该是否建立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上。(2)组内是否有明确的分工。(3)交流或展示时能否相互的倾听,这是小组学习的基本保障,是学生做人素养的基本训练。(4)小组内合作的定位是兵教兵,还是自学疑问的提炼?还是仅仅核对答案。(5)小组交流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讨论价值?(6)小组展示,是否能体现合作的团队意志?(7)展示的方式是否附加了老师过多的限制?评价时,是否注重了团队意识?(8)还要评价,组内各成员的角色意识的体现情况。爱心、鼓励、包容是对学生激励评价的根本。另外,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

9、关于提问问题的设计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肯定会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案例: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比如一位睿智的语文教师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先给学生讲了海子的人生经历,讲了海子在1986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铁轨上卧轨自杀的事情,讲他死身边只有《新约全书》《瓦尔登湖》等几部书,并为他们复印了海子的一些诗作,然后,问了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地进行了思考讨论,概括出了海子的一生的三个梦想:流浪生活中的远方之梦,诗歌王国中的王者之梦,现实生活中的田园之梦,并且对海子卧轨自杀做出了多种诠释,有的认为两条铁轨永不相交,意味着海子心中的理想与现实永远分离,而他正是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它们边在一起。而另一些学生认为,火车在海子看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这正是海子一生所反抗而又失败的东西,他是死是同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次交锋。更有同学认为,铁轨延伸向远方,火车驶向远方,火车对他来

说就是开往春天的地铁,他也要让自己沉睡在这条通向远方的路上,让它带着自己的血,自己的梦想,一路高扬着朝圣的长旗,奔向远方。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重数量、轻质量,最求表面热闹的华而不实的、肤浅的课堂提问屡见不鲜。没有思维价值或不能引发思考的假问题也时有出现。案例:小学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有一教学片断:师: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生:已学过的。师:请拿出两个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显然,结论很快就被“探索”了出来。但是,这是真正的探究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好像是理所当然,因为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是,怎么一上来就知道用两个一样的梯形?这是如何想到的?学生显然不知道。这也就在最关键的地方出现了认知的空白,这样的探究也就仅仅是形式,无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10、关于教学资源

我们的教学资源有:文本(教材、教参、教辅材料);学生,学生课堂随机的思维生成;社会环境、生活体验;探究实验;人文历史等。应该说比较的宽广。但是,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往往,把眼光仅仅限制在文本的教材上,不想越雷池半步。就连导学性极强的同步训练,大都束臵高阁,仅仅作课后的机械练习。有的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了教材等文本资源,试想,短暂的视觉刺激到底能让学生留下什么?至于课外的、生动的、更能激起学习欲望的其他资源,的确有部分教师有所涉猎,并且运用自然贴切,但个别教师只是在为用而用,不研究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应该说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教师的失职。至于,学生课堂中随机生成的资源之利用,由于时间及教学任务大教师大脑中的绝对地位,很多可以利用的生成资源,都被忽略或放弃。也使得课堂永远驯服在老师思维的框架内,学生自觉地思维生命被残酷的抹杀。案例:于漪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讲《宇宙里有什么》,一个学生问“老师,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个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全班都笑了。“万万”就是亿呗,这是小学数学知识呀!提问的同学非常后悔提了一个被别人讥笑的问题,深深地埋下了头。于老师见状,马上微笑着说“同学们不要笑,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它里面可有大学问呢?”,课堂一下子就沉静了下来。一会,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万万读起来响亮了许多,顺口了许多”,于老师说:“讲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高见吗?”,另一位说:“还有强调的作用,好像比亿还要多”。最后,于老师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的汉字重叠的修饰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还争强了表现力。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刚才提问题的学生。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惭愧、自责一扫而光,仿佛一下子聪明了许多。于老师的课启示我们:什么叫唤醒、激励,什么叫尊重与平等,什么叫师生互动,什么叫教学机智!试想如果教师引导不好,就有可能伤害提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叫幼稚的问题,不讽刺、不嘲笑,而是因势利导,化腐朽为神奇变幼稚为有益的教育资源生成点,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激励。其实。这也是最好的生本意识的体现。

11、关于教材整合

现实中往往会听到如此抱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太慢、计划完不成,容量不够大。我认为这其实是放不开的理由。我们细细地分析一下:我们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我活动掌握了方法、培养了习惯、形成了能力、发展了自然的人,大一点说形成了学习的自觉,潜力得到了挖掘,得到的是点石成金的手,而非手下的金子。相比功利性的、以短期绩效为目的的直接对知识点、考点的教授和灌输,也仅仅就教师能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分数方面可能显得不那么立竿见影,但长此以往立足教育本源的自主学习肯定会厚积薄发、显示出其应有的生命力量。另外这种抱怨的背后,其实质还是对学生自主的不信任。因为完不成任务的潜台词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的编排,去被动地执行。我们都知道,临沂罗庄的数学教师李建宇,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整个初中的教学任务,他靠的就是整体教学法。应该说大凡教育界的教学名人,他们的课堂。都有自己整合后的教材体系。我们现行教材的章节编排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螺旋上升式展开,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一定的冲突、与生活体验脱节,有很多时候感受不到知识的连贯。而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思维惯性,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的重组。例如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学中的找规律-----七年级数学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很自然的就可以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因为两者只需注意符号的变化即可。省时省力。再如,语文教学完全可以采用单元教学法。临沂刘建宁老师已是我们的成功案例。教材整合使我们下步课题研究的重点。

上一篇:书法家周大力下一篇:20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