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算(共7篇)
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经费预算报告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教育厅2008年省级各单位预算编制要求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批复2008年单位预算的通知》精神,按照《四川师范大学预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各部门申报经费预算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工作重点和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编制了2008年预算草案,经学校审计处审计,并提交教代会执委会执委审议,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形成了正式的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经费预算。现将2008年校内预算编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费预算编制范围
我校经费预算编制范围:校本部(含狮子山校区、草堂校区、东校区综管办及基础部、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不含非内设二级学院。校本部内部经营性单位在校内预算中只反映经营收入上缴学校部分;经费自理单位的创收经费已反映在学校总预算中,年末以合并报表形式纳入学校财务决算。
二、经费预算编制原则
1、遵循“量入为出、量财办事、收支平衡”原则。
2、遵循“全面预算、综合预算、不留缺口”的原则。
3、编制收入预算时,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考虑2008年收入增加情况,又要尽量考虑各种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
4、编制支出预算时,坚持“一保基本、二保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即2008年,我校预算编制坚持在确保工资福利性 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商品服务支出、专项支出的前提下,剩余经费重点确保成龙校区建设与搬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5、继续遵循“预算细化、预算部门化、预算项目化”原则。
三、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省教育厅批复的《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部门预算》、校内预算定额、部门专项申请表,结合2006、2007年财务决算数编制而成。具体如下:
(一)教学(含教辅)单位基本业务费和党政部门公务费按教行费定额加专业补助计算编制。
1、教行费
除草堂校区外,教学、教辅单位及职能处室教行费按过去教行费定额*本部门教工数+教行费学生定额*教学单位学生数计算编制。教行费定额标准为:
教工:教师730元/人.年,干部695元/人.年,工人115元/人.年。学生:文科学院21元/年.生, 理科学院11元/年.生。
2、专业补助
基本维持2007年专业补助标准,院系专业补助根据教务处安排划拨院系。
3、干部话贴
根据学校规定,副处以上干部因工作需要报销电话费,其标准为: 处级200元/月、副校调300元/月、副校级400元/月、正校级600元/月。教学单位干部话贴在部门基金中报销,教辅单位干部话贴比照教学单位不安排预算,可在部门业务费及管理费各报销一半,党政部门因部门教行费和专业补助较低,其在职干部话贴由学校预算直接安排,已纳入部门公务费中。
干部话贴在规定标准内凭电话费票报销。
4、差旅费补助
国家新的差旅费报销标准出台后,学校的差旅费报销标准作了相应的调整,2008年预算通过在各单位的业务费或公务费中提高部分补助,在原基础上提高:教师70元/人.年、干部55元/人.年、工人35元/人.年。
(二)教学单位其他业务费
1、院控就业指导费
根据教学单位毕业生数*10元/生.年计算编制。
2、材料与设备维修费
根据实验设备管理处提供分配方案,预算安排时,已将部分经费划拨到教学部门,余额由实验设备管理处统管使用。
3、研究生业务费
根据学校08年新的研究生经费分配文件规定,研究生业务费按照各类研究生学费标准不低于10%计算,并划拨到学院使用(其余由研究生处统管)。使用范围包括:学术活动、差旅费、书籍资料、办公费、学生论文印制等。
4、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费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继续划拨一定资金用于毕业论文设计 及答辩支出,经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划拨到学院使用。
5、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补助费(教学单位)
为建立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长效机制,补充本科教学业务费不足,按教学单位教师数1200元/年.人计算安排。
(三)部门专项经费
为完成2008年学校预算编制工作,2008年初计划财务处安排了2008年部门专项经费申报工作,计划财务处结合部门事业任务,根据学校财力,按轻重缓急原则编制而成并报学校审批。
部门专项经费按零基预算原则编报,下一将上一年已批复部门专项一律清零,重新申报及审批。部门专项严格按专款专用原则安排使用,除特别注明结余留用的除外。
部门专项经费中,教学单位实验设备费由部门向实验设备处提出申请并安排使用;所有单位(含教学、教辅单位)行政设备费由部门向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提出申请并安排使用。
重点学科建设、博士点建设专项经费及博士培养费根据学校安排,省拨经费除外,校内预算经费40%安排在相应教学单位经费中,经费60%由研究生处考核调配,年末根据考核情况安排划拨。考博奖励费由研究生处统一管理发放。
为加强预算管理及控制需要,预算编制遵循“职能部门直接安排使用的专项经费安排在部门”,2008年将应由学校负担的教职工社保经费(医保、失业、工伤、残疾人就业金、养老保险)、公积金经费、工会经费分别纳入人事处、计财处及校工会部门专项经费中,避免在学校统管经费中混合使用。
(四)部门工资福利性支出
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根据学校分配文件及校内分配制度规定分入到各部门的基金(本科、研究生、成教)、创收经费及课酬分配情况,计财处通过开发的分成系统将上述分成经费纳入各部门预算,年末,预算系统完整反映各单位各类基金及分成经费形成情况。
(五)学校统管经费
1、工资福利性支出
部门工资福利性支出由部门各类分成基金安排使用,学校统管经费只负责应学校统一负担的各类型人员支出,各类社保经费由人事处在相应部门经费中安排使用,工会经费由校工会在相应部门经费中安排使用。
根据学校人事处及计划财务处向省财政厅编报的教职工基础信息数据库汇总形成人员支出财政拨款数,按学校分配制度规定形成人员支出校内资金安排数,将两数相加编报而成。
附属实验学校人员支出先由学校支付,根据实验学校内部改组规定,按实发数交回学校,冲减学校人员支出;草堂校区人员支出中财政拨款部分由校本部按季拨付,总拨付金额为200万元。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1)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由财政拨款和校内自筹经费两部分构成,财政拨款数由校人事处及计划财务处向省财政厅编报的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汇总形成,校内资金安排数按学校分配制度规定形成。
(2)学生助学金及奖学金 严格按国家及学校规定标准,安排在青年工作部部门专项中。(3)住房公积金(学校负担部分)
按财政性人员收入的12%安排在计财处部门经费中。(4)离退休人员个人活动费、集体活动费、车公里奖金、节日费用等按学校以往文件及惯例安排。
3、学校统管公用支出
其中,水电费(回收后数据)根据学校节能后预计安排800万元。
4、学校统管专项支出
主要根据2008年政府预算批复项目和学校需要安排。
四、2008年经费预算收支编报情况
(一)2008年预算编制、分配因素考虑
1、考虑了执行财政部差旅费报销标准提高因素
凡公务费或业务费由学校预算直接安排(非分成)的单位,预算安排时均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差旅费补助标准。
2、考虑了校区合并、学院搬迁、部分机构撤销因素
草堂校区仍然按全年编制预算,待机构和人员合并后相应调整并入单位部门经费,并完成剩余经费结算、划转及财务并帐工作。
基础部按半年经费预算,待机构和人员合并后调整并入单位部门经费。
学院搬迁费、搬迁前基础设施投入经费均已安排在相应职能部门经费中。
3、考虑了新成立的三个艺术学院新运行机制因素
(1)新成立的三个艺术学院已完成了二级财务机构及帐务系统 建立工作,已预拨了经费及开展了会计核算工作。
(2)按照新运行机制方案,完成07-08年学年日常运行费,二级学院管理费结算工作,确定了2008年1-8月投资方经费划拨学校金额及2008年下半年三个学院收入测算工作,并纳了本预算。
4、新制定了研究生经费分配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了相应预算经费分配及划拨思路
(1)研究生经费分配比例及经费管理使用规定学校另行下文;(2)按新办法确定的预算项目及金额详见预算安排表。
5、为真实全面反映部门经费安排情况及预算控制需要,拟对创收经费及预算外资金分成纳入预算编制及预算分配
(1)过去学校各部门预算没有反映创收经费及预算外收入根据分成比例取形成的部门基金,这部分经费汇总反映在学校统管经费中,而实际分成收入和使用在各部门,不能真实完整反映部门经费情况,也造成学校统管经费预算安排额与学校统管经费实际支出脱节;
(2)因部门基金形成因素复杂、分成零星等原因难以在各部门年初预算中反映,这部分经费先安排在学校统管经费中;
(3)考虑到其他收入、其他事业收入、横向科研收入预算外资金分成面广、项目多、部门多、发生和分成频繁,计财处另行开支了分成系统,分成时自动形成财务凭证,并写入预算系统的数据库,自动汇总形成部门创收经费,冲减年初安排在学校统管经费相应项目;
6、考虑了部分二级核算单位核算、经费控制因素
草堂校区、高师培训中心其收入、支出日常不在学校一级财务中核算,预算控制自行完成,财务信息年末以财务决算报表形式汇总计 入四川师范大学合并报表,若将这两个部门的预算经费纳入学校一级财务预算控制,造成实际收支与预算控制脱节,今年将这两个部门预算经费调整为不纳入一级财务预算控制范围。
(二)预算安排人员情况
本专科学生数19165人,教工数1517人(不含经费自筹单位),教师数979人,硕士2600人,毕业生5655人,党政部门享受话贴领导数48人,预计招生数8500人。
(三)2008年财务收支预算编报具体情况
具体编报情况详见《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经费预算表》。
(四)收支预算编报总体情况
1、预算收入情况
收入合计
43,765.61万元(1)财政拨款收入 13,337.53万元(2)事业收入 25,180万元(3)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55万元(4)其他收入 2,721.02万元
(5)上年结转(07年决算后额度结余)2,472.06万元
2、预算支出情况
支出合计42,800.94万元,支出结构如下:(1)人员支出14,404.26万元
其中:研究生导师津贴及公共课酬272.97万,草堂校区1100万,实验学校-150万,武装保卫处保安工资72.72万元,工会经费63.6万元,高师中心180万元,人事处社保919.70万元,学校统管人员 支出12143.27万元,艺术三学院返还学校工资-198万元。
(2)商品支出 22,849.24万元 ①日常商品服务支出7,753.17万元 ②专项支出 15,096.07万元 其中:本科教学经费3202.82万元
研究生教学经费531.16万元(含学科建设经费256.70万元;学院研究生业务费167.46万元)
改善办学条件1937万元(含教学实验设备及建设1255万元,图书购置490万元,校园网建设经费192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经费345万元
科研经费1478.5万元(含科研处统管698.5万元,巴蜀文化30万元,软件实验室30万元,学校统管横向课题700万,统管实验室20万)
后勤保障费1917.39万元(含维修专项400万元,一般后勤保障经费650.39万元,水电费800万元,节能改造经费40万元,)
资产后勤管理处统管设备1800万元(含部门行政设备150万元,成龙校区教室公寓设备1350万元,成龙校区食堂设备及一卡通300万元)
党政部门基本公务费321.85万元 教辅部门公务费6.32万元 消防专项及军训等104.40万元 高师中心公用支出300万元
划转助学产业公司住宿800万元、艺术三学院分成经费1822万 元、数字媒体专业分成100万元
草堂校区公用支出1200万元 自筹基建及还本付息6800万元
(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547.44万元 其中:校本部离退休费2978.19万元(离退休)校本部奖助金、困难补助及学生活动费1759.25万元 在职人员公积金420万 高师中心培训费20万 草堂校区统管370万元
3、结余情况 专项结转964.67万元
一、高等学校实行绩效预算的理论背景
绩效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取得相应结果的有效性和效率。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 “绩效”和“绩效管理”开始引入政府公共管理, 并在八九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之中。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国家广泛开展并日益完善。绩效预算是美国在194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预算方法, 称为Performance Budgeting, 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进行预算, 将政府预算建立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 即干多少事拨多少钱。此后, 又相继出现了“项目预算” (Program Budgeting System) 、“项目一计划一预算” (Planning—Program—Budgeting, PPB) 以及零基预算 (Zero—Based Budgeting, ZBB) 等大同小异的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绩效预算是绩效管理的源头, 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 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 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 主要通过整合绩效信息与项目目标, 比如测量产出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帮助实现预算决策 (Grizzle and Pettijohn 2002;Willoughby and Melkers 2000) 。作为一项改革, 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绩效预算不仅是传统预算方法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预算理念的革命, 容含着新的预算理念和预算过程的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绩效预算从传统的“人员———职能———经费”管人模式转向“绩效———成本——预算”的管事模式, 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只考虑资源存量的做法, 从而使预算紧紧围绕绩效, 体现了预算的约束机制。二是绩效预算实现了从收支核算到成本核算, 在预算中融入了成本核算的理念, 从而从制度上强化了财务内控机制。三是绩效预算更好地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在传统预算管理下, 学校与各部门实际上站在对立的角度, 在预算经费指标上进行博弈。绩效预算实际上把预算的执行权还给了部门, 在确定了部门的业绩指标和预算指标后, 部门可以在这些指标的前提下, 自行调整实现业绩指标的技术路线, 一方面使高等学校能较好地控制预算规模, 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预算单位的积极性, 使各部门能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便于横向比较。两个部门完成同样的任务所需资金有差距, 可以从资金分项差异对比中找到低效或无效资金使用部分。二是便于纵向比较。即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先制定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进度进行对照, 从而找到问题和原因, 对下一步方案的实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绩效预算实行目标管理的形式, 由申请资金的部门向学校资金管理委员会递交立项报告, 必须陈述申请资金的理由、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期的绩效和资金预算构成等。学校资金管理委员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 方可预算拨款。通过绩效预算, 大大提高高等学校资金使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效益性。
高等学校实行绩效预算, 就是对高等教育资金支出不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而且要“察其所安、考其所为”, 实行追踪问效, 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资金的“3E”原则, 即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有效性 (Effectiveness) 。
二、高等学校实行绩效预算的路径
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绩效预算虽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 但是高等学校部门预算经过几年的实践,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实行绩效预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 我国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可以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绩效预算的步骤。我国各高等学校都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在此基础上, 将年度的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预算指标 (包括绩效目标和量化考核指标) , 使各学院 (部门) 的具体工作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 同时推动中长期滚动式预算的实行。可以在前一年度就开始进行准备, 编制出下一年度的绩效预算, 将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直接挂钩。在年度终考评当年预算绩效, 并依此对以后的预算进行调整。即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根据学校总体战略规划制定各学院 (部门) 发展战略———各学院 (部门) 年度计划———年度绩效预算指标———年度终了时对实际绩效进行考评———根据绩效完成情况调整下年度预算。
绩效预算的方法。实行绩效预算, 必须采用科学的预算手段和方法, 改变原来采用的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方法, 规范使用零基预算法, 不考虑原有基数, 从零开始重新核定测算。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开支标准和预算定额重新核定, 保证正常支出的需要。在已有高校信息库基础上, 建立一整套与零基预算的要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 如定额信息系统、项目库信息系统等, 使零基预算的编制趋向规范, 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算的方法不仅是用于预算绩效的评估, 更重要的是用于事前的资源配置。绩效预算的实行, 项目的确立是关键。在项目确立过程中, 应充分运用“绩效-成本”分析的方法, 使项目的绩效目标真正明确起来,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项目绩效目标, 才能确保预算支出的效果和效率。一个预期的总目标, 可以由不同的项目来完成和实现, 具体采用哪些项目, 就应该用“绩效-成本”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 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解决同样的问题, 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通过“绩效-成本”分析法使高等学校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绩效指标的制定。绩效预算由绩、效、预算三个要素构成。“绩”是指预算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 “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价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预算”是指为实现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的不同之处在于关注的不仅是预算的执行过程, 而且关注预算执行的结果, 绩效指标的确定是实行绩效预算的基础。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包括“质”和“量”两部分, “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最终成果, 表明这笔预算支出是用来做什么的;“量”就是经费使用部门做这件事情的效率如何, 通常包括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投入指标几个方面。产出指标是经费使用部门工作所产生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效率指标是以单位成本、单位时间或与其他单位比较等表示的关于经费使用部门的生产率指标;投入指标是经费使用部门利用资源具体的支出的数量。
绩效指标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因为高校工作不像市场上的各种活动那样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有些项目短期很难见到经济效益。因此, 在衡量高校预算支出的绩效时, 常常除了借助于企业经常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同时要考虑预算支出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绩效预算有一个特点, 越是具体的有直接成果的项目, 越容易确定绩效指标和进行绩效评估。绩效指标的制定可以采取先易后难, 逐步完善的办法, 首先从项目预算人手, 与其预算相对应, 制定出各项目的绩效指标;对于暂时无法制定具体绩效指标的预算部分, 可以与经费预算相匹配, 与部门的总体绩效目标挂钩。绩效指标的确定和评估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应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 可以由部门自行确定和专家建议两种方式形成, 通过内外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实行绩效预算, 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对绩效预算负责。我国香港和美国、澳大利亚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来对绩效预算负责。高等学校的绩效预算应由预算委员会来组织完成。
高等学校预算委员会以部门预算、项目预算为依据确定经费拨付, 以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奖惩。绩效预算要围绕实现高等学校发展总的战略目标、总方向来制订短期预算、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 做到预算体系与高等学校的使命、价值、定位、核心能力相一致。但是, 这个预算委员会由谁来牵头呢?能够选择的最佳方案是将预算委员会设在党委会, 由党委书记对其负责。这是因为:一是我国公有高等学校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二是党委会有权力调动、整合高等学校的整个资源, 并对每个层次部门 (包括院长) 的权责利进行有效控制和分配;三是党委会能够把预算与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 高等学校要建立党委书记负责的绩效预算委员会, 负责和组织高校的绩效预算。
预算涉及高等学校的各个方面, 并对高等学校中每个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考核措施, 因此, 它调动起了各个组织的参与意识, 无形中赋予了每名教职员工的实施责任。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预算委员会, 在绩效预算中的职责定位在于对预算方案的审批、对预算决定的下达、对预算矛盾的协调以及对预算结果的考核, 而不是对预算的具体分解和执行。校 (院) 务委员会和部处单位以及个人是绩效预算的执行 (实施) 主体, 只不过对于校 (院) 务委员会和部处单位以及个人而言, 他们在承担预算实施责任中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校 (院) 务委员会主要侧重于对整个预算执行的组织, 是预算实施的最高主体, 后者主要侧重于对具体预算任务的落实。各部门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 并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报学校财务处, 经审核通过后, 统一上报给预算委员会审议, 最后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全校 (院) 的总预算。绩效预算的执行 (实施) 要实行领导监控、群众监控和专业监控相结合的模式, 以部门为依托, 使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转移到部门, 围绕加强部门绩效预算管理形成一个更为开放和透明的绩效预算管理系统。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 要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制度。首先要细化预算编制单位, 建立起经费项目负责制, 使预算中的每项支出有人负责, 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建立绩效预算奖励机制, 促使各单位形成自觉遵守预算的良好习惯。实行绩效预算就是要将各部门的预算与其工作绩效挂起钩来,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绩效预算实现了预算拨款与绩效挂钩, 这就给真正重要而且效率高的部门更多的预算拨款提供了依据。同时, 各部门内部同样可以根据绩效预算的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 因而绩效预算也为干部能力的考核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是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基础, 部门绩效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 以部门为基础单元进行绩效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高等学校的部门如学院, 一般包括五大类, 一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的院、系、教研室;二是以党务、行政管理为主的部、处、办公室;三是以科研技术为主的处、所、实验室;四是附属单位 (如附属医院、校办经济实体) ;五是提供后勤服务的集团、公司。其中前两类部门的工作绩效不宜采用货币计量, 但仍可进行量化, 例如教学院系的产出数量指标有合格毕业生数量, 教学人员发表论文数量、承担各类课题的经费收入及等级;质量指标有录取分数线, 本科生考取研究生、不同级别公务员的比率, 不同类型就业率, 科研创新率, 获得上级部门奖项比率等, 效率指标主要采用产出与经费投入之比进行衡量。后三类部门主要采用货币计量确认绩效, 用产出与经费投入之比衡量效率。总之, 绩效预算考评应根据考评部门的特点, 选用合理的评价指标, 使之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孙凌峰:《高等学校部门预算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审计》2006年第11期。
【关键词】学校;会计预算管理;问题及建议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在学校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学校的综合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校的会计预算管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这些发展问题影响着学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现阶段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提出了如下的分析与探讨。
一、现阶段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措施不全面
在目前的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学校对预算管理的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这就造成了预算管理措施的不全面。具体而言,学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其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滞后,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也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没有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度作为指导,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措施不完善。
2.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
在学校的收入预算编制中,大多数学校编制的预算只是校级预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总体预算。其没有反映出大收入大支出的预算特征,也没有详细的反映出预算资金的全貌,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无法真实体现,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
3.预算编制的依据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的预算收支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仍存在部分学校在编制预算工作时,仍然使用着以往“基数+增长”的落后的预算编制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以过去学校发展运行的经费水平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来完成对以后的编制预算。它认为过去的发展预算都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改正,但如果长期的延续下去,就会出现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从而导致学校的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4.预算执行过程具有盲目性
预算编制完成后,部分学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监督、管理以及指标考核,这就导致着学校的预算执行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导以及会令人信服的执行结果。并且,有的学校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预算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会盲目的使用资金,甚至有时只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使学校的会计预算管理与计划相差甚远。
二、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1.做好学校预算管理观念的更新工作
在学校的会计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做好更新学校预算管理观念的工作,就需要深入研究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及中长远发展计划,并将学校的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日常工作运转及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渗透前瞻性的方针,重视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并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将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做出超前安排,从而加快学校发展与进步的步伐,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加强。
2.要对收入预算进行全面编制
学校的资金收入渠道有许多,比如: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因此,在学校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考虑各方面收入的影响因素,做好详细准确,但又不盲目和重复。在工作中,把学校所得的资金收入到学校的财务上来,以此来避免学校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另外,在做好收支预算编制的同时,也要调动各方面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旨在获得更多的办学费用,促进预算收入的增多。
3.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
要加强学校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拥有一个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中,优秀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能够为学校的预算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执行依据。并且,通过有效科学的预算管理机构能够对学校中每个部门的预算编制进行准确的调查和管理,并对预算支出的情况以及编制预算的执行经过做出合理的分析及考核,以此保证学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4.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对预算管理加强重视,可以使得学校的预算编制更加的严肃、科学。当学校的预算编制通过批准后,就需要按照预算编制的计划进行严格执行。而这执行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机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等来对预算的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促进预算编制计划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学校经济建设的命脉,是做好学校经济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做好学校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就需要更新学校预算管理观念,全面编制收入预算,建立好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这样将不仅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还能强化学校预算编制的约束性,加强对预算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学校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育红.关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9(04)
为了加强对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民主理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理财,严格经费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做到校内财务公开。
第二条、预算编制的原则:统筹安排,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略有节余。首先保证人员经费和教育、教学、科研的需要,注意重点项目经费的安排,严格控制公务费的开支。
第三条、经费预算方案的制定程序:学校10月份对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核算,对下收支情况认真匡算,制定综合财务预算计划草案,提出经费安排的初步意见,提交主管财务校长审阅和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其预算执行情况,由财会室定期向主管财务校长汇报。
第四条、经费管理办法:量入为出,指标分解,分片使用,统一管理。
1、全校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由分管校长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有关决定确定,通知财会室执行。由财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核算。
2、业务费、差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经费,根据计划由学校统筹管理,并加强督促,严格控制支出在限额范围之内。
3、学校负责人作为经济责任人,要从严从紧把好经费开支关口,力求用有限的经费办更多的实事,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第五条、经费使用规定及审批程序
1、在县教育局下达会计预算经费指标之前,学校只能作维持正常运转的日常费用开支。
2、每年11月底,由财会室提出《学校统筹经费管理方案》和《部门经费分配方案》,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财会室要根据预算计划统筹管理公务费、业务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经费的有效使用。
3、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4、各项费用开支均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本着节约的原则掌握使用。如有违反制度者,财会室有权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5、不在预算经费计划安排内的开支,由财务室(或相关人员)写出专项报告,报校长特批。
6、基建费支出的审批程序:
(1)基建预付款由分管校长审核、校长审批。其《合同》分送财务室与档案室存档备查。履行《合同》分期付款时,必须经质检部门签出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审计的意见,报校长审签后,由财会室执行支付。
当外部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拒的力量等客观因素,使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并影响到预算执行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为强化预算约束,规范单位临时预算追加,《预算法》和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追加预算的内容
追加单位年初预算之外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杂支费等一般公用经费的支出预算;追加单位年初预算之外的购置费、房屋维修费、等专项经费的支出预算;追加区直部门、追加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需增加的支出预算。
二、追加预算的原则
(一)不可预见原则。年初预算安排中没有预计到的国家及省、市出台重大政策,当地政府、教育局重大决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确需动用财政资金的,予以核定追加。
(二)需求与可能原则。结合本校财政状况,按照轻重缓急,予以核定追加。
三、追加预算的审批办法及程序
1、单位对预算调整严格进行审核把关,不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予以否决。
2、不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予以否决。
关键词:项目预算,绩效控制,评价
随着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财政部门在以后的时间中, 将逐渐建立起预算的编制有目标性、预算的执行有控制性、预算的完成有评价性、评价的结果有反馈性、反馈的结果有应用性的“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当前,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财政收支规模日益加大, 财政资金服务对象和服务层级逐渐增加。由过去面向部门, 扩大到面向社会。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扩大到经济生活的每个领域。为此, 我市相应出台了《诸暨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和《诸暨市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问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事前有绩效,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评价这一管理模式, 明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发展。
目前, 由于教育专项资金量大, 项目多, 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头绪多, 财务科室人手不足, 学校对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项目经费被移用, 主要是因为预算标准不够
从学校性质看, 义务教育段学校基本能做到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但高中段学校项目经费被移用情况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普高、职高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预算定额不足, 动用项目经费支付人员工资及公用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项目内容分析, 政府采购项目、国家奖助学金以及建设类项目基本能够专款专用, 归还贷款、设施维修费等被移用情况比较明显。
2 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着一些偏差
我们的预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编制与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上造成脱节的一些问题。一是项目经费批准的滞后性, 使我们的项目经费要先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 挤占了经常性经费, 在以后的时间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不能及时调整。二是由于项目资金来源由于各种原因有时无法到位, 项目完工结算后才能到位, 如果按常规账务处理, 项目经费就无法结转。三是虽然项目立项后, 资金也已到位, 但因为有些是为了争取部门资金而立项的, 或者有些条件发生了变更, 并没有实际上的支出, 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另外的项目或转入到本单位的其他收入中。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资金没有上交或者转入到经常性的经费中而并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这些预算与执行中的一些偏差现象都给我们的专项资金核算带来很大的困难, 也削弱了我们预算编制方面的控制力度。
3 在项目支出上核算不规范
主观上一些学校领导、财会人员不重视, 项目上报、支出内容随意性大;客观上许多学校的项目支出, 本来就是为了补足基本支出不足 (如还贷) , 没有实质性支出范围, 无法单独核算, 同时由于项目的计划、实施与核算分别由学校财会人员和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完成, 配合有待提高。
4 上年结余项目经费使用不够及时
虽然财政局文件有规定:项目经费使用时限超过2年的, 在年终进行清零, 确实需要继续使用的学校 (单位) 要重新编报审批下年度预算, 并上报情况说明。但目前全市学校上年结余项目资金仍然量大, 使用不够及时。
要解决上述问题, 教育与财政部门必须对学校项目经费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也就是:由教育主管财务部门牵头, 教育核算中心具体落实,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实行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三步曲。逐步解决项目经费不能专款专用的问题,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教育核算中心作为教育局直属的财务管理部门, 在预算绩效控制上应当认真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要积极探索“申审评调问”的绩效管理模式, 努力做好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控制应当贯穿绩效管理模式的全过程, 并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核算单位在完成预算绩效目标方面, 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 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下面, 简要谈谈教育核算中心在做好预算绩效控制方面的一些方法与设想。
4.1 “申”是预算单位申报项目时必须报送的项目绩效目标
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 同时报送需要编制的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 这就是绩效控制的具体内容。因此绩效目标设置得科学与否、是否精细、是否符合实际, 都将成为绩效监控管理工作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教育核算中心可以与核算单位共同协商,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确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控制。
4.2 “审”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项目绩效的目标进行审核和批复
这方面, 教育核算中心在教育局和财政局领导下, 应当配合行政财务管理部门, 对上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情况作详细分析, 要求核算单位提供新增项目资金的依据及可行性报告等, 并进行一次初审, 对自筹资金比较多的学校, 在保证学校基本支出的前提下, 应当多安排一些项目, 以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项目编制审核汇总后再上报财政部门, 并要求财政能够基本保证项目的落实。
4.3 “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间, 项目完成以后, 对比绩效目标进行客观的公正的绩效评价
项目在执行时的过程管理对教育核算中心来说至关重要, 绩效控制处在绩效管理的“第二步”, 绩效目标确定后, 财政资金使用时, 就要开展绩效监控, 为项目结束后的绩效评价打好基础。教育核算中心要对财政局批复的项目资金按规定要求进行管理, 包括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支出等内容是否按既定目标进行, 是否按要求制定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等。主要是做好对批复的绩效目标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以确保项目按照已定的目标执行, 督促预算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要求。当项目执行的效果与项目绩效目标发生偏离的时候, 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会同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采取一些纠正措施。在支出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部门 (单位)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对基建及政府采购等大型支出项目加以重点监控, 把好票据审核关, 切实发挥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
为使项目过程管理做到更加规范, 核算中心应当加强业务学习。目前, 我们教育核算中心把工作人员的财经政策和财会专业知识学习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是先后组织《财务税收业务知识》、《事业单位招投标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培训, 邀请财政局领导和其他专家作《票据知识管理》、《新内部控制规范》等讲座。二是每年专门组织市、局招投标 (政府采购) 和其它财经政策的学习解读, 把握政策, 统一口径;每年组织一次专题业务研讨, 研究结报核算中的疑难问题, 探索财经政策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会计核算路子。三是多次组织单位业务考试、财经政策和财会专业知识竞赛, 以考促学;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写论文谈看法, 每年发表论文在十篇以上, 每年组织撰写专题调研文章。我们教育核算中心有16个专业人员, 已有9名同志获得了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其余则全部获得了会计师任职资格, 这在全省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中是不多见的, 也为做好绩效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完成后, 教育核算中心应协同主管财务部门一起参与对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在项目资金是否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在这个方面, 教育核算中心人员由于业务精通, 又是直接处理学校账务的会计, 对于项目经费的收支十分清楚, 因此, 可以参与或直接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这里, 我认为教育核算中心会同主管财务部门或者其他评价机构 (指会计师事务所等) 开展业务活动的方式是可行的。
4.4 “调”是根据评价结果对项目资金进行必要调整
教育核算中心在评价结果运用时, 可以提出合理建议, 供教育局和财政局作为调整项目预算的依据, 还可以与下年度预算编制挂钩。绩效好的可以继续支持或者加大扶持的力度, 绩效不好的应削减甚至停拨资金。
4.5 “罚”是对绩效评价效果差的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责任人进行问责
在项目预算敲定以后, 教育局各部门 (单位) 应当履行好职责, 争取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 也常常会出现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状况。这样, 政府部门就会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对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去, 进行行政问责。防止项目经费违规使用, 以确保经费使用规范。教育核算中心在项目经费执行过程中应当做好调查研究, 查找问题, 分析政策的落实情况, 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以及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等。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存在的问题, 积极联系主管内审监察部门, 对单位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意见, 以保证项目资金规范使用。
预算绩效控制要求政府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 使政府的行为更加得务实。教育核算中心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直属财务管理部门, 应当担当起这一责任, 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为建设“效能政府”和“阳光财政”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媛.浅谈如何做好预算绩效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5) .
[2]王慧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03) .
[3]郭慧峰.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3, (17) .
【关键词】 发展视角; 绩效预算; 体系研究
一、 引言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校一直是作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一个预算单位,高校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简单的预算管理,管理中存在“重决算,轻预算”、“没有预算”、“领导预算”等情况,不利于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的要求。为此,财政部、教育部自2008年开始,在深入调研、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科学规范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促使广大高校必须结合这一要求,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特点,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一套同时适合新形势及高校发展的较为完善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发展视角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构成内容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是以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问题,达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使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能力得以全面的保全和提升,是整个高等学校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基于这一目标,以发展的视角构建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绩效预算中所运用的各类指标的设计不重不漏,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
2.实用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结合各高等学校的管理实际,建立适合于高等学校的行之有效的绩效预算体系。
3.可比性原则。绩效预算的最终结果要保证高等学校能够进行各指标要素横向及纵向的可比。
4.保障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能够得到高等学校核算系统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
按照指标的数据来源,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可分为绩效预算的内部衡量指标与绩效预算的外部衡量指标。
1. 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内部衡量指标(见表1)
2.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外部衡量指标 (见表2)
(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内部控制体系
1.绩效预算的审计控制体系。绩效预算审计控制体系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投入,即占有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其中经济性主要侧重于投入方面,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保证产出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和占用量降到最低水平,表现为预算资源耗用和占用与实际资源耗用和占用比较的评价,反映绩效预算“降本”的要求;效果性指预算项目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即产出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反映绩效预算“优质”的要求;效率性是指产出与其占有和耗用资源的关系,表现为实际产出与资源耗用和占用之比,反映绩效预算“增量”的要求。
2.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体系。绩效预算下的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是按照绩效预算的方法将高等学校办学成本细化为各类具体的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到绩效预算下的各个责任中心,据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绩效完成情况,最终达到办学成本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其具体控制框架如图1。
(四)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
在高等学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这套保障体系需具备以下内容:
1.建立全面、广泛的绩效文化培养机制。要对绩效预算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全面而广泛的宣传,使绩效预算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层面,把绩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一切工作以绩效为出发点,全面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风气。
2.确定合理完整的绩效管理运行系统。要建立高等学校新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创设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执行结构。该运行系统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创建必要的制度环境。要根据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便于绩效成本核算和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信息的高校会计制度与报告制度,并据此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改革。
4.实施必要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预算,必须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机制,给各级预算执行部门一定的权利和政策上的灵活性,使绩效显著的部门得到更多的财力支持,对绩效达不到的计划标准和没有绩效的部门减少投入,真正从制度上做到奖励卓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有力地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5.实施绩效审计,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以绩效审计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通过绩效审计,了解该项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同类支出相比,效率如何,使各部门的决策者在资金使用时予以更全面的考虑,促使其更多地关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
6.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绩效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必须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确保绩效预算各项指标信息的顺利获取,保证绩效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志丹.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J].教育财会月刊,2010(4):27-30.
[2] 傅道忠.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借鉴[J].经济问题,2006(5):72.
[3] 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60-61.
[4] 崔恺平.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学校预算】推荐阅读:
学校信息化经费预算09-09
建筑工程预算(造价预算人员手册)09-15
预算会计的特征与预算会计的改革07-01
财务预算审计06-10
预算定额06-27
人大预算监督09-14
小学预算报告09-15
暖气改造预算09-23
财务预算答案09-26
预算决算报告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