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1

关于印发《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的通知 各区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市级各部门,市属各事业单位:

《宜宾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试行)》试行一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现修订为《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作为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的公共科目的考试内容,经审定同意,予以重新发布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二○○七年元月十六日

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一、公共知识科目考试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及《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宜人发〔2005〕16号),结合我市实际,设定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公共科目为《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应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应用文写作、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管理、宜宾概况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了解宜宾市情以增强热爱宜宾、建设宜宾的感情。

《公共知识》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考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必备的工作常识,以增强工作适应能力。

按照公开、公正原则,为考生复习和考试,特制定《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简称《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二、公共知识科目考试的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40%、难题约30%。

(五)考试范围及比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占10%,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约占10%,法律法规约占10%,公民道德建设常识约占10%,科学与技术常识约占10%,应用文写作常识约占10%,事业单位管理占30%、宜宾市情约占10%。

三、试卷题型与构成

主要包括三个题型:是非判断题、单向选择题和多向选择题,题量约为90—120题。

四、评价目标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上述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有关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五、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及其客观性。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在事情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5.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征。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4)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6.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2)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阶级斗争在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3)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7.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战略(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7)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战略(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10)“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1)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与目标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

(1)科学发展观(包括内涵、特征、意义、要求等内容);(2)科学人才观(包括内涵、特征、意义、要求等内容)。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方法与要求(5)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三)法律基础 1.法学基本理论

法及其基本特征,权力和义务,法律关系,法的分类,法的部门体系,法的实施,法的适用及其基本原则,法的效力,法律解释及其类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订版),重点考查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同时了解宪法的定义、基本特征及主要作用。

(四)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科学与技术 1.科学常识

(1)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分子运动论(3)电磁理论(4)相对论(5)量子力学(6)太阳系(7)地球系统(8)燃烧理论

(9)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理论

(10)新陈代谢(11)生物进化

(12)细胞、蛋白质、核酸、基因 2.科学前沿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2)宇宙起源(3)生命起源(4)人类基因组计划(5)人的智能(6)人工智能(7)复杂性问题 3.高新技术及其产业(1)通信技术(2)电子计算机技术(3)网络技术(4)信息产业(5)生物技术(6)新材料技术(7)新能源技术(8)激光技术

(9)空间技术与海洋技术(10)农业科学技术(11)纳米技术(12)新能源技术(13)激光技术

(14)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六)应用文写作 1.应用文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应用文的特点、作用、种类、撰写的基本方法。2.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要点

掌握规范性应用文的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掌握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主要内容。

(七)事业单位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关系每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了解现行事业单位主要人事管理政策很必要。本部分出题的原则: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凡是宜宾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的,考试以宜 — 6 —

宾制定的为主;宜宾未出台的,以省上规定为主;省上未规定的,以国家人事部规定为主。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概述;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概述; 3.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 4.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 5.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办法;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办法; 7.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 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办法; 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解聘办法;

11.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派遣等办法; 12.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办法。

(八)宜宾市情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宜宾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宜宾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宜宾的热爱之情。1.宜宾悠久的历史,宜宾人口、地理、资源概况; 2.宜宾主要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概况; 3.宜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2

培训班上,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朱晓峰作了《法治体系与依法行政》的专题辅导, 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及特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 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时代意义和价值追求。培训班还专门设置了《行政诉讼法》和《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课程, 并邀请省高院行政审判庭有关专家进行授课, 采取了“以案说法”这一更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7月25日, 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省直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济南大学进行了公共法律知识网上考试, 省散办首批参加考试的5名职工全部通过了4年年审考试。

本次考试首次采用无纸化上机操作模式, 参加考试的行政执法人员凭刷二代身份证进入考场, 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后进入考试系统开始答题, 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自动生成试卷并自动计时, 且同一考场的每个人的考试试题均不相同, 考试时间为一个小时, 考试结束后当场显示考试成绩。本次考试的试题内容涉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相关内容。

浙江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3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运行机制和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框架,主体,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金融、收入分配、保障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等。第三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等。

二、宪法

宪法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赔偿制度等。

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证据、程序等。

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刑法概述;刑法中的犯罪、刑罚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管辖、证据、强制措施,刑事诉讼阶段等。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环境、效率、职能、组织、领导、决策、执行、监督与控制等。

第五部分 写作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各类公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等。第六部分 时事政治

近一年来的重大时事,重大会议,政治事件的主要内容、相关文件等。

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提升国土资源工作管理水平

要充分认识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副县长陈海民陪同调研。

汇报会上,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有关国土资源工作情况。我县土地面积为2477.13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矿藏有钼、铅锌、叶腊石、高岭土等39种,产地160多处。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加快农转用报批工作,推进土地收储工作,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土资源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国土资源是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虽然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国土战线同志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土资源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研判宏观形势,强化责任意识,扎实有效做好国土资源工作。

就做好下阶段工作,戴邦和强调,要突出保障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项目用地指标。要充分利用现有各项有利政策,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着力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优先保障招商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要注重有序利用,以保护好国土资源为原则,深化政策研究,大胆探索,内挖潜力,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强化科学管理,增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意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及时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努力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的良好秩序;要切实提升服务,围绕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高工作效能,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自今年我县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以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各牵头单位、乡镇、部门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活动部署,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精心建立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得到全面督查并强力推进;全县各部门强化措施,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服务企业,积极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 林健东来青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以贯之地做好平台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工作,全县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主导产业稳步增长,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我县围绕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力争达到1000亿这一目标,加快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一强、一优、一特、一新”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坚持招大选优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区域,努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要抓住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平台拓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空间;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加强企业帮扶,尽可能为广大企业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推动青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三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五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相关数据表明,我县要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下半年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清醒地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而且要在行动上奋发有为、团结拼搏,做到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广大干部要真抓实干,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抓产业培育,抓项目落地,抓民生改善。把心思用在真谋事上,把干劲使在干好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努力以务实的工作促进发展、惠及百姓。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要把干部执行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走进矛盾、破解难题,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切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还要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廉洁才能保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权力运行。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发展前列,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警醒自己,筑牢思想防线,从政先修德,律人先律已,努力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4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考试方式

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共三十分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

[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全真模拟试卷(9)

[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全真模拟试卷(8)

[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全真模拟试卷(7)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5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管理决策过程,积极倡导运用现代决策技术,提出可以运用手段—目的分析法来使非程序化决策转化为程序化决策。

(4)公共选择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布坎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这一理论既想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又想实现公共选择公平合理,这种良好的主观动机却克服不了两者的内在矛盾。

(5)追逐决策模式:这是指在公共政策决定实施后,通过追踪信息反馈,决策系统对原政策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使政策方案完善更新的决策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追踪和反馈实现二次决策。6.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1)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机构的设置及其权限设置,对政策设置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有民主型和专制型两类。这两类体制对政策制定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2)公共政策制定者因素

公共政策最终是由人来制定的,因此政策制定者的个人素质,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决策者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水平与政策水平是成正比的。

公共政策是调整和规范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它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之前了解社会成员的需要、利益和心态,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4)公共政策制定的技术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中所使用的政策制定手段和方法,对政策质量和政策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7.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实事求是与创造性相结合;

(3)注重整体性原则;

(4)强制执行和宣传教育相结合。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和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8.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1)公共政策执行体制。这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

(2)公共政策执行者。这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最直接因素。

(3)政策客体。政策能否达到目标与广大的政策对象有直接的关系。

(4)政策本身的问题。

(5)政策执行的资源。

9.公共政策评价标准

第一类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一般标准,即公共政策评价活动中共用的和通用的标准。一般包括政治标准、生产力标准、公共利益标准、社会实践标准。

第二类是公共政策评价的特殊标准,即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行为的评价有自己的特殊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成本标准、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

10.公共政策评价方法

(1)比较分析法。政策评价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2)整体评价方法。运用系统方法,侧重于从整体上评价政策。

(3)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政策运行成本与政策实施效益加以对比的分析方法。

(1)政策评价主体自身素质的差异。

(2)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

(4)政策评价资源的稀缺性。

(5)政策评价的社会环境因素。12.政策调整的内容和类型

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的调整,包括对其内部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调整。其主要内容有:政策目标的调整;政策方案的调整;政策实施措施的调整;政策效能的调整;政策关系的调整。

政策调整的类型,主要有增扩型和缩减型的政策调整;合并型和分解型的政策调整;激进型和渐进型的政策调整;终结型和延续型的政策调整。

13.政策终结的内容和方式

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计划、政策执行、政策组织和政策功能五个方面的终结。公共政策的终结有五种具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和政策缩减。

公共知识分子的网络意见领袖作用 篇6

公共知识分子的界定

一般认为,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雅各比。1987年, 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提出“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 放眼天下, 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 并呼吁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充当引路人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 (1)

在我国, 公共知识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在2004年9月9日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推的一个概念, 此后自2005年起“政右经左工作室”每年推举当年度富有影响的“‘政右经左’版公共知识分子”。其共同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 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 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他们来自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专业领域, 在取得各自专业成就的同时还对国家的兴衰、社会制度的完善、国民的幸福承担了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上, 积极表达自己的言论观点, 引导社会舆论, 推动公共舆论事件的解决。

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特征

“意见领袖”是指接收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 再将其传递给其他公众, 并对公众态度和观点的形成施加舆论影响, 起引导作用的人物。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种意见领袖, 就是那些能够汇聚、传递、表达普通人群在公共事件中的意见、诉求和愿望且能捍卫其权益的公共知识分子。

社会知名度高。拥有3亿博客点击量的韩寒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受到与他同时代的“80后”、“90后”的热烈追捧。他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至今, 对政府部门的批评和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的意见成为其博客的主打内容, 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地震、杭州飙车案等, 都能在他的博客中找到对这些事件有见地性的评论。他的观点在当时都引导着社会舆论, 影响众多的网民, 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善于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的勃兴, 让知识分子群体中涌现出一个小群体———“意见领袖”。他们是“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等。 (2)

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作用影响着数以万计的网民。他们借助互联网自由、互动、开放的传播特点, 将之作为传播观点、表达主张、影响公众的主要平台。他们都在网上开设博客、专栏, 及时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跟进, 理性地对公共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积极批判现实, 发出质疑, 有效地与网民、媒体之间形成互动, 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引导者。2009年, 韩寒对央视大火事件、绿坝事件、大学生救落水者事件、谷歌扫描图书事件一一发表意见, 许多网站转载他的博文提高点击率, 韩寒正是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影响力重大。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作用对网络舆论产生的影响力是重大的。首先它影响了众多的网民。他们是那些积极表达自己言论观点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忠实关注者, 每当社会上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 网民习惯于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去浏览公共知识分子的博客、专栏, 对他们关注的事件进行评论跟帖并加以转载, 这样就使公共知识分子所关注的舆论事件得以在网民中快速广泛地传播。其次影响舆论的走向。他们影响舆论的主题和倾向, 表现为设定舆论的议程和讨论的框架, 网络上的一些热点, 往往是社会上的突发重大事件。从议题分布来看, 公共知识分子最关注的话题除了政治、经济等国家大事外, 还有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改革、住房、医疗保险等问题。他们快速地在网上发言, 抢占舆论的先机, 由于他们富有鼓动性, 对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直言不讳, 先入为主的观点对网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理性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作用

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至2009年12月, 30岁以上人群占网民的38.5%, 10岁以下网民增至1.1%, 小学及以下人群占网民的8.8%, 年增幅3.4个百分点。这一事实充分表明, 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低于传统媒体受众的年龄和文化程度, 因此在舆论酝酿和发酵的过程中, 更容易受到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作用的影响。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互联网已经是我们离不开的新闻媒体。互联网便捷、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 催生了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 他们借助于互联网这个有利平台, 积极参与公共事件, 引导舆论, 自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不但有利于政府倾听各种声音, 同时对政府避免决策偏颇也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在关注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时, 不但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 也要避免不同专业背景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被“标签化”为某个特定的利益集团“代言人”, 要理性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作用。

参考文献

[1]拉塞尔·雅各比:《大智慧, 小影响》, 学术中华网,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1619

[2]新闻周刊记者黄豁、郭奔胜:《瞭望》, 《理性看待民间“意见领袖”》,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4/20/con-tent_11219374.htm, 2009年4月20日10:01。

乡镇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篇7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本篇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考点归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

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

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目 篇8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的领导

2、事业单位受聘人员连续旷工超过( )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A、5 B、8 C、10 D、15

3、属于微观经济政策的是( )。

A、产业政策 B、价格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4、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是( )。

A、建筑安装业 B、交通运输业

C、邮电通信业 D、加工、修理修配业

5、下列说法中,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观点是( )。(多选)

A、“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B、“运筹帷幄之中,千里之外”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6、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分析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因此,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B。解析:微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对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立法以及环保政策等。如价格政策、收入政策、消费政策、就业政策等。ACD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三大经济政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D。解析:我国营业税税目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故答案为D。

5、【答案】AD。解析:A项说明事物的变化都是由事物本身首先引起的,要重视内因的作用;B项汉高祖刘邦评价张良的话,说明张良有谋略;C项说明为人处事要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D项是刘备赠予其子后主刘禅的话,劝励为人主之道,也用来说明做人的道理,即不应该因为善事小而不做,恶事小而做,要防微杜渐。由此可以看出,只有A、D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9

1 公共卫生的内涵和知识产权的概念

1.1 公共卫生

实际上,就医学领域的分类而言,“公共卫生”一词的内涵还是比较清楚的,是指主要针对社区或者社会的医疗措施,它有别于在医院进行的、针对个人的医疗措施。比如:疫苗接种、健康宣教、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各种流行病学措施等等,当然并不是完全针对传染病而言的。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则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当前对甲型流感的控制、预防和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1.2 知识产权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而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具体包括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以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知识产权制度的实践经验表明,并不是一切智力成果都可以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在变化。

目前,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规定主要依据两个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一个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该公约第二条第8款通过列举法列举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另一个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于1993年签订,该协议也列举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版权和相邻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1994年4月15日,第二部分第一至七节)。所以,迄今为止,若干国际公约都采用列举的方式来说明“知识产权”一词所包含的权利,而没有“知识产权”一词的严格定义。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知识产权所包括的内涵和外延也一直在不断扩展中。现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调整知识产权关系的基本协定之一,也是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最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2 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2.1 一般情况

公共卫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特殊事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列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大支柱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公共卫生领域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共卫生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用法律和经济制度保护和管理智力创造成果,以促进公共卫生科技进步和医药经济繁荣的法律制度。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起了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并呈现加速国际化的大趋势。公共卫生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中特定的一部分,指一切与公共卫生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不同国家赋予卫生知识产权的内涵略有不同。

2.2 一些国家和部门的推行情况

目前,美国专利制度中对公共卫生领域专利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药品及化学品中常见的化合物、组合物、生产工艺和获得该产品的方法等;生物制品、生物技术专利,包括菌种、重组的转化细胞;动物品种专利以及动物品种专利、用途专利;植物特别的品种、植物用途专利;对天然药物的专利保护:包括草药提取物,制备草药的化学、微生物学或其它方法。另外,美国对于中药、天然药物和植物也提供专利保护。比如中药提取物、中草药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首次用途和第二用途,美国专利都分别给予保护。此外,美国对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发明专利保护、植物专利保护和植物品种保护等。

目前,德国专利制度中对公共卫生领域专利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对化学物品的物质保护;对药用植物提取物的保护;对药物组合物的保护;物质的第一、第二医疗用途;药物的制备方法等。并根据具体医药发明技术内容的不同,可以选用下列几种专利保护方式:绝对的物质保护、用途限定的物质保护、制造方法保护和医药用途保护。

欧洲专利局对于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主要包括:药物化合物、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制备方法和植物产品的首次医药用途、第二医药用途。

日本专利法对药品的专利保护是从1976年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日本只对药品制造方法给予专利保护。目前,日本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利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物质保护、化学物质的医药用途、药用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药品的外观设计、制药机械、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生物制品、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组方(只限于中国古代的210个汉方),但不包括以原药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复方。

2.3 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2.3.1 一般情况。

作为WTO的成员国,对公共卫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及保护程度至少要达到《TRIPS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我国在加入WTO议定书中已郑重承诺:“中国将从加入之日起全面实施TRIPS协定。 ”我国国家卫生部在2000年7月颁布的《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部门所保护管理的知识产权,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应该由单位所有或持有的知识产权,包括单位与他人共享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1)专利权;(2)商标权;(3)著作权;(4)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5)单位的名号及各种服务标志;(6)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所保护的其它智力成果和活动的权利[1]。

结合卫生领域技术和产品,公共卫生知识产权具体可包括以下内容:(1) 医药专利保护制度。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医药发明主题有:药物化合物、天然药用物质、药物制剂、制备方法、用途发明、中药发明。但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不能获得专利保护。(2)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制度。微生物菌种、遗传物质、获得生物体的遗传工程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在我国可获专利保护。动物和植物品种(包括转基因的动物或植物)、获得生物体的生物方法、植物新品种在我国不能获得专利保护,但植物新品种可依据《保护植物新品种条例》获得相应的保护。(3)医疗仪器、器械等医用产品的专利保护制度。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而使用的物质、组合物、仪器、器械和卫生材料等产品在我国均可获得专利保护。(4)药品商标保护制度。我国的商标法保护注册商标及专用名称,但不保护药品通用名称。(5) 文字作品、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医疗卫生领域的文字作品、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等,在我国可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6)医药行业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医药单位的名号及各种服务标志以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所保护的卫生领域的其它智力成果和活动的权利。

我国的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在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个层次上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显著加强,保护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我国和美国、德国、日本的专利制度对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的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按照TRIPS协议的要求,先后在1992年、2000年、2008年3次修改,目前我国专利法对于卫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和发达国家基本看齐,达到了国际上对于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较高水平。

2.3.2 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全国来看,公共卫生领域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发展不容乐观。一方面,表现在国内专利申请量上,卫生行业的申请仅占专利数量的小部分,而且专利数量不高,年度增长缓慢,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较多,发明专利非职务发明比例较高,而发达国家职务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均是来自医药发达国家的医药公司和科研机构。并且专利类型以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发明专利为主,占到申请总量的80%。特别是自199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对医药技术和产品给予国际标准的全方位保护的新专利法和药品行政保护以来,源自国外的专利申请量连年递增,行政保护也维持在每年20多件,这些均对国内医药行业的科研开发工作形成了封锁和限制。而本行业的专利工作申请也不平衡。有的企业、医院、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量达到近百件,而有的企业,甚至是重点骨干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另外,有些科研开发单位还基本上是在仿制轨道上运行,表现为抄袭他人专利文献,仿制照搬产品,形成了严重的重复研究,企业之间的产品结构趋同。可以说,随着国内专利授权量和药品行政保护授权量的不断增加,知识产权是科研和市场竞争的利器这一特性将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国内医药行业的冲击会更强烈。

另一方面,由外国的制药公司依据已获得的中国专利对国内医药企业提出专利侵权诉讼的案例也已经出现,并有逐步增长的势头。仅在2005年上半年,国家食药监局就已接到有关涉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律师函30多件,我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基本还处于被动局面。国家食药监局也多次提醒医药企业应充分重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因为这对于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的国内科研和企业来说已经构成巨大的威胁[2]。

3 讨论

当前,公共卫生专利保护与社会公众利益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值得及早关注。众所周知,卫生专利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促进药品的创新和开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药,同时也会在一定期限内造成专利权人的垄断,抑制他人的自由竞争,造成药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从而加重患者治疗和公众保健的负担。因此,2001年11月,WTO在亚洲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表了《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宣言》,宣言“同意TRIPS协议不能够也不应该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健康”;此后,又于2003年8月30日通过执行决议,同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药品强制许可的权利扩展到向最不发达国家出口[3]。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于2006年建立了公共卫生、创新和知识产权政府间工作小组,2009年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最后的公共卫生、创新和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的关注重点是既要针对严重影响健康疾病促进创新又要改进药品的获得性,保持公共卫生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国内,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运用中将要考虑在促进创新和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要给真正的发明创造以合理的保护,以促进新药的不断产生;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合理的垄断和用专利进行“跑马圈地”,为公众合理地利用药品保证健康提供方便。

公共卫生知识产权原本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一般是为反垄断法的适用例外而存在的。但是,这种独占权往往会使得其专利拥有者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或者支配地位,从而限制了该市场的竞争。尤其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人可能会滥用其依法获得的独占权,通过不正当手段行使知识产权来非法限制竞争,从而构成对反垄断法的违反。当然,公共卫生知识产权滥用,是相对于其正当行使而言的,它是指公共卫生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者正当的界限,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公共卫生知识产权滥用存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都以限制或阻碍正常的市场竞争为其目的和后果。

我国在建立公共卫生知识产权制度的初创阶段时,主要强调对公共卫生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必要性,但如果只强调权利的行使而没有确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就会导致滥用权利。其中,反垄断法的建立是约束知识产权行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2005年11月29日以局令的形式颁布了《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这将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从而在我国防止公共卫生知识产权滥用问题上迈出可喜一步[4]。

我国还于2008年12月27日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第3次修改,该修改将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与公共卫生知识产权相关的内容,例如:专门强化了对遗传基因的保护,规定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陈述理由。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从专利制度上对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另外,从维护公共卫生权益和制止知识产权滥用做了一些重点考虑,如对强制许可制度进一步完善,增加现有技术抗辩和制止恶意诉讼时效方面的补充规定。落实世界贸易组织多哈部长宣言,如果发生或蔓延流行疾病,对国家公众带来生命安全和威胁的,可以依照这一条授予强制许可,生产某一种药物来满足公众的需要。当某个国家发生了公众健康危机的时候,从人道主义出发,允许颁发强制许可,制造有关药品,并且把有关药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4 结论

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经过二十多年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艰苦历程和不懈的宣传教育,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逐步得到了提高。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强的复杂性,在加强其保护,并由此促进其对公共卫生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伴生滥用公共卫生知识产权而阻碍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虽然,目前各个方面的眼光都比较集中地关注着加强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面,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略防止公共卫生知识产权滥用的另一面。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不是在重视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通过立法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以最终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这在漫长的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道路上所取得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卫科教发[2000]230号)[Z].北京:国家卫生部,2000.

[2]张国民.企业应重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医药报,2005-7-9(1).

[3]魏淼.从“多哈宣言”看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健康利益间的平衡[J].兰州学刊,2004(2):154-156.

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 篇10

录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上述几个原则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一,公开是竞争的前提,平等是竞争的保证,择优是竞争的目的,考度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基本竞争方式。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应接受培训;省以上政府工作部门按照特殊规定录用无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当安排在基层工作一至二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可以原岗位上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半年,也可调换岗位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9个月,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19、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办法

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党内严重警告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定评语不定等次。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公务员,可以参加考核,但在其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相应按上述办法处理。

20、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其具体的权限为: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21、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及种类

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依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适用行政纪律一律平等;行政处分的轻重与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相适应;惩前毙后,治病救人,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种。根据违纪行为的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区别对待:对于违反行政纪律情节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任现职的,给予撤职;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在政府任国家公务员的,给予开除。

22、公务员处分的权限

(1)给予国务院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和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须报国务院批准。

(2)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的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须先由本级人大罢免或人大常委会免职,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在罢免和免职前,国务院认为必要

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职务。

(3)给予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任命的正副司局长包括相当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由本部门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4)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报国务院备案,给予这些国家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先由本级人大常委员免职,再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23、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一年;撤职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两年。被处分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24、公务员培训的根据、原则和类型

根据: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职位的需要。其原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公务员培训类型主要有:

(1)新录用人员培训。在试用期间进行,不少于10天。

(2)晋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

(3)专门业务培训。

(4)更新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7天。

25、国家公务员辞退制度

有五种情形之一的: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编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应当辞退。

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低于国家办事员最低工资、高于社会救济”的辞退费,工作连续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发三个月;连续满四年,发四个月;连续满两年以上,每增一年增发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辞职的公务员不能领这部分费用。

2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4)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分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27、非领导职务指数的限制

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4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7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3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50%。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50%。

28、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

(1)在近两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为称职以上。

(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3)晋升处级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任职的经历,晋升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职务的,需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4)晋升科级正副职,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晋升副处级到正司级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9、行政决策转向科学决策的标志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的相对分离。

(4)“断”与“行”的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30、行政执行基本知识

行政决策执行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编制行政执行计划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工作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

行政执行通过确定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对决策执行进行控制。

31、行政协调的分类

(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

(2)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低头不语,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即适应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结构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动态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沟通性的行政协调。

(3)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高层协调,中层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与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

32、行政监督

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指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向监察机关提出的申诉,它不包括不服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的申诉,也不包括不服原处理决定而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诉。同时,人大、政协、工青女等单位所属的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而的申诉,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范围。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33、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规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范围为: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监督、监所监督。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篇11

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已确定2月22日-28日报名,3月24日笔试,考试公告、职位表、大纲等信息已在第一时间发布。

单从新发布的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来看,新大纲在文字表述上与去年相比几乎没有较大改变。江苏公务员考试专家现就其考试类别、考试范围、时政知识、考试题型和考试时限五个方面对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广大备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生提供指导。

一、考试类别

1.特点:江苏省省考试卷仍分为A、B、C三类。

A类考试为《公共基础知识》A、《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三个科目;

B类考试为《公共基础知识》B、《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两个科目;

C类考试为《公共基础知识》C、《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两个科目。

2.分析:江苏省省考近年来都保持自己独特的考试风格。今年仍将公共科目笔试类别分为A、B、C三类。不同类型的职位考试不同的科目。

3.应对策略:考生要根据自己所要报考职位的科目需求进行备考,《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均可参照《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二、考试范围

1.特点:与去年大纲相同,只对考试内容作了一个宏观科目的划分,未做具体知识点的阐释。

2.分析:公务员考试考查应试人员掌握知识的程度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规定宏观科目内容可增加命题的灵活性,同时也给考生备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应对策略:江苏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应重视各块知识点的复习,做到真正吃透,以不变应万变,各模块例题、解题技巧考生可以多多参考正规网站: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腾讯、新浪等,参考教材可以查看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三、时政知识

1.特点:考查内容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

2.分析:时政热点一向是公务员考试,尤其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所青睐的对象,新大纲明确规定了时政考查的时间段,方便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应对策略:建议考生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可找一些权威网站来查阅,巩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可在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的时政资料栏目查阅。

四、考试题型

1.特点:考试题型与去年大纲没有变化,仍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实务题、论述题、简析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等。

2.分析: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查题型较为丰富,内容涉及面也相对较广,比较能展现考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难度也较大,尤其是主观题,失分率很高。

3.应对策略:建议考生找一些真题及模拟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并把练习当做正式考试来认真对待,真题和模拟题可参考江苏公务员考试网、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或者通过此书后面的防伪码去公务员教材中心下载增补资料。增补资料包括: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考前预测卷;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试卷;江苏

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历年真题;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分析、职位表分析;最新时政、申论热点及范文;备考指导、专项训练。

五、考试时限

1.特点: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分析: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时间有限,题量较大。很多考生都反映题做不完。

3.应对策略:江苏公务员考试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与准确性。在考试前还要进行多次的“实战演练”,做到真正把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10分钟校园心理剧剧本下一篇:关于意识形态学习内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