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精选10篇)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 篇1

我带四个班级,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在没有分文理时,虽然理科班比较轻视文科,但是他心理还是有负担,所以理科班上课还有一些认真听课的学生。但是自从分了文理,理科班的学生就开始不听政治课,课堂纪律非常差。有一次,我在理科班上课,是最后一节课,这节课在各个班级都难上,何况上是理科班的政治课。在这种情况下,我很生气,所以用20分钟就讲完了内容,然后就让学生们上自习。这时候学生都知道老师因为课堂纪律生气了,所以全班都很安静。这种安静一直持续了15分钟,就在最后五分钟,一个坐在第二排的男生突然站起来,走到最后一排穿衣服。我当时脑海中迅速闪过:如果我不管住这个学生,那么在其他学生的心目中就更没有权威,那么今后的课堂纪律会更乱。所以我怒斥这个学生,但是他很不服,和我顶嘴,我用教师最擅长的说理方式让他无言以对。后来他做回了自己的座位,但是我认为虽然暂时这个学生感觉自己理亏,而且很快也就下课了,所以没说什么,但是他对我并不服气。这个学生一直在我的课堂上纪律不好,不但自己不学习,而且还总是说话打扰别人,我想就此就让他改正过来。

晚饭时我一直思考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就在这时我在食堂看见了这个学生,在和同学一起吃饭。我灵机一动,买了一杯饮料送给他,对他说:“辛苦了”。其他同学就在旁边起哄,但是他们都知道我给他买饮料的原因。后来我就坐在另一边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边吃边聊。等他吃完饭后,他给我买了一杯饮料送了回来,然后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今天是我错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就结束了,第二节课这个学生不再说话,因为他觉得老师给了他面子,并不是只是在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他。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 篇2

一、生存叙事的教育智慧之魅

作为一种应用到价值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故事与叙说(述)同生同在,人们在故事中叙说和表达对生存处境的经验解释,又经由故事去获得对本真生活世界的理解和重构。在叙事中,一切意义由此得到澄明,这是叙事的本体论意义。当叙事方法进入研究视野,成功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道路,也唤起了人们在各领域研究进行“讲故事”的热情。生存叙事,作为叙事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叙事主体表达对自己及他人经历、经验、体验和追求的故事和感悟。从时间指向上看:一是从对过去现实生活的描述和总结中概括出经验得失,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叙述来为自我及他人提供认知引导和借鉴启示。二是生存叙事通过叙述未来期望,借助想象的参与和智慧的启迪来从现实困扰中超脱,来体验活着的价值和揭示生活世界的意义。与文学一样,教育学也是一种“关系中的人学”,生存叙事的出现,旨在呈现和表达所叙所述之间经验和意义的生成和融合过程,从而把“纸上的教育学”变成“生活中的教育学”。故而,生存叙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方法,在“谁在叙述”“叙述什么”“如何叙述”的理论内核中具有如下价值意蕴:

第一,在叙事主体上关注“我”的存在。这是生存叙事有别于教育叙事的着力点,“教育叙事即是教育当事人或教育研究者‘叙述’发生在教育中的‘故事’”[1],而生存叙事的认识论基础更接近胡塞尔的“现象学”,其理论宗旨便是“面向事实本身”,重视本人的“个人视角”“个人立场”“个人感觉”和“个人想象”,正是这种理论要义为生存叙事直接聚焦大学生“原生态”的生活,直接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处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支撑。过往的教育叙事在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展开,即“一种无需论证且不可怀疑的基础性、本质性、确定性的叙事,它强调一元和权威主义的逻辑,并对偶然、异质、多元、差异加以边缘化的叙事道路”[2]。在这种叙事模式的召唤下,我们听到的依然是代表着大众的声音,虽然叙述着个人的事情,但仍然携带着符合公共旨趣的价值观判断,没有在叙事的声浪中听到个人生存境遇的表达,貌似“具体的个人”实质上还是“抽象的个人”。而生存叙事通过叙述个人的生存经历故事、感觉和经验,来透析个人的生存伦理,这是一种经验成长的叙事,更是一种精神成长的叙事。从故事走向精神,从经验走向伦理,这是生存叙事对“我”的存在的显现和澄清。

第二,在叙事内容上对“善恶”进行无差别呈现。或许会有人疑问:教育的本质是真善美,怎么还会有恶的教育?然而,即使说教育本质是向善性,这也是对教育主流和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主流就有支流,有共性就有个性,主流和共性的存在正是通过支流和个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教育存在善恶矛盾是基于方法论意义上对教育历史和教育现实的把握。人类生活的丰富可能性书写了教育场域的复杂性,好的教育叙事不仅只关注“善”的伦理,也会关心教育生活中“恶”的存在,不但“不会用鲜花和掌声去覆盖它们,不会用伪装的成长幸福去冲淡它们,相反,它会揭开华丽的面纱,直面教育现实”[3]。因此,生存叙事不应只满足于对教育生活进行非“善”即“恶”的判断,既要承认“恶”在教育生活的存在,又要超越善恶对立,在叙事中将善恶进行无差别的整体呈现,倡导大学生个体用反思的态度去考量教育生活中复杂的过往和未来,这是有生命、有深度的生存叙事的基本面貌和伦理诠释。

第三,在叙事过程中注重教育者的倾听与对话。交互主体性作为教育叙事伦理的理论来源,内蕴着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两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关于存在的经验认识,如何能打破这种“本己”的存在,去体验“我”之外的陌生经验,这必须缘起于主体间的“互识”和“同感”;此外,在属于你我的共同生活世界里,交互主体性预设了一个互为互依的共同体,从而为主体间的“共识”提供了共同交谈、共同思想的场域。由此“我”便可以理解“他人”,进入到“他人”的经验世界,获得反观他人、认识自己的价值体验,在对照中形成一种意义生成价值层面上的自我。而对话与理解架起了通向主体间“互识”和“共识”的桥梁,“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4]。在生存叙事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叙述主体,不仅意味着对自我生存境遇的表达,更意味着对教育者存在和交流的渴望;而作为教育者,不是简单地告知对方或对或错,而是帮助对方能“进入”和“理解”所叙述事件的情感场域,得到实实在在的价值陶冶。反思过往的教育实践,我们一直在注重“谈话”,而“谈话”却与“对话”相去甚远,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下,主体间双向度的对话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平台载体。

二、生存叙事维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回归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宏大叙事”去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高线”,以“政治价值观”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主导意识形态教育。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我说你听”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逐步偏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教育情怀,演变为理论权威和话语专制。在此背景下,以生存叙事去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引导诉求,用叙事去跟随、碰撞大学生的思想是形成和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与“生命力”的价值取向。

生存叙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德性复归。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视角”的情有独钟,形成了单一的政治性叙事话语,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政治宣传和理论说教的传声机。另一方面,在世俗社会生存下的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步觉醒,难免出现既想超越物质利益的享受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又想超越个体欲望而追求集体利益发展的两难选择,如何在这些方面给予引导和开解,也是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诉求的召唤。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讲清楚,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可;又要讲深、讲透精神生活超越“物化”的问题,缓解大学生在生存境遇中的内心焦虑和精神压力。生存叙事回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诉求,生存叙事下的“人”逐渐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集体代名词演变为当下现实中的“个体的人”,回到大学生的生存本身去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情感体验,将生存叙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宏大叙事的过程中,澄清思想困惑,化解价值冲突,消解存在焦虑,在人文关怀基础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生存叙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本真指向的理性依归。“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在意识形态教育灌输使命的影响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真实”被漠然的忽视和曲解,很难引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共鸣。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应该依附于具有“原生态”性质的大学生生活本身,是经过大学生个体生命亲身历验过的真实。生存叙事借助于真实生存事件的叙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性话语落实到现实生活层面,从事实本身的善恶面出发,循着现象学“朝向”的意义逻辑,去解析背后隐藏的主流价值,使大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场”和“在场”,实现历史与现实叙事视域的融合,并进一步在精神融合中找到真实的自我[5]。这种生存视角所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在于“领悟”而非“接受”,诚如鲁洁教授所说“本真的教育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与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是这两种教育的协调与统一”[6]。生存叙事既是对过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化、政治化视角的有力扭转,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教育智慧和思维智慧的有声回响。

生存叙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话语转换的时代诉求。话语是社会交往的言论,它既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隐藏于制度、知识和理性中的权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宏大叙事为特征的文本式话语、精英式话语、经院式话语并存的话语形态。文本式话语通常以一种纯粹的学理式表达去阐述、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精英式话语则弥散着话语权威的味道,以少数个体的政策性话语去领导和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领导权;经院式话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导来论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政治合法性和合理性;然而,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却面临着双重困境: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内容解构了其主导力,生活化语境下的教育内容减弱了其亲和力。语境是话语存在的意义域,话语只有与特定的叙事内容相契合才能彰显其价值,进而增强其说服力和吸引力;生存叙事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语境,立足大学生的微生活,依靠大学生生命个体,融注教育情感因素,在话语内容、传播主体、传递艺术等层面进行话语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反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地表达出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与价值关切,注重社会成员的民生需求,增加其人文精神与社会关怀,表达出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人文品位”[7]。

三、生存叙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向度

生存叙事既是一种叙事现象,也是一种叙事策略。叙事过程本身的“开放性”和故事本身的“多解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教育和情感体验的有力方式,展示了一幅源于自身实践、鲜活而生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好图景,生存叙事通过叙“事理”“情理”“哲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性、移情性、参与性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鸣。

首先要叙“事理”。“事之理”不同于“物之理”,在于其可变性,事在变,理也在变,理在变,事也会随之变。“事”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体:一方面指向过去或当下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状态;另一方面是指不一定实际存在或有可能成为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故而,生存叙事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扎根”于大学生的“经验叙述”,致力于大学生亲历亲为的一种故事化、过程化和情境化的再现,要忠于大学生所叙故事的原汁原味,使其既不能夸夸其谈,也不能言之无物,教会学生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呈现得清清楚楚[8];此外,生存叙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给他们提供具有丰富时间、空间、人物、情境等要素的故事画面,在这一叙事空间里可以陈述、想象、隐喻、理解,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疑惑的思考,不断去认识过去的自我,激活当下的自我,设计未来的自我。只有引导大学生把“事理”叙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关注自己内心的现实心声,才能使教育主体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持敏感性和问题意识,在活生生的教育实践经验之中不断延展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反思,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

其次要叙“情理”。生存叙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大学生把叙事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以心传心,以情传情来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情感教育;当他们通过意境深远又经久不忘的真实故事的叙述以及具有后果论性质的道德情感判断,他们就会像照镜子一样去反观自己的日常行为是高尚还是丑陋,唤起自身内心的真实情感去进行道德考量,发挥自己的德性潜能,从而不断地去锤炼自身的行为规范;又或者说,虽然大学生身处喧嚣尘世,但是当他们为别人体验幸福或不幸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去叩问自己的心灵,体验别人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自己浮躁的心灵得到平复和净化。因此,生存叙事维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大学生去搭建一个体验他人生活和情感,激发道德情操去进行情感沟通的平台,实现人生经验故事的分享以及真实情感的流露与碰撞,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善”。

最后要叙“哲理”。这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说理,而是经过疑问、反思、联想和批判等过程,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并内化到心灵深处的“理”。因此,生存叙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者既要走进大学生的故事细节深处却又不能迷失在细枝末叶中,要帮助大学生跳出故事外去解读其渲染的义理和哲理;此外,生存叙事维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一味地使大学生陷入对过往叙事的自我辩护,而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拓宽视野,通过对经验的分享、故事的体悟和意义的诠释来表达对自我成长的深刻理解和体悟,使他们体会到自我的“心灵颤动”,真正促进良好德性的生成。万俊人教授认为:“道德的知识原本就不是靠道德推理获取和证成,而是靠人们的道德生活体验和体认生成的。”[9]最高境界的生存叙事正是在叙“事理”和叙“情理”的基础上,去见微知著而达于义理无穷,将大学生的整个人生成长之路照亮,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美”。

参考文献

[1]蔡春.“叙述”“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5.

[2]蒋红群.论现代性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形式的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1(9):27.

[3]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J].教育研究,2006(10):20.

[4]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5]佴康,付昌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叙事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2015(6):135-137.

[6]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1.

[7]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296.

[8]张晓阳.论“教育”历史的“真实”叙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6):80-83.

高中语文叙事诗教学方法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叙事诗;特征;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叙事诗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叙事诗所表现出的叙事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等特征,是非常值得中学语文教师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所选入的叙事诗就有“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等,对这些叙事诗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叙事诗的内涵,把握叙事诗的要点,进而充分感受到叙事诗的艺术魅力。因此,本文对叙事诗的教学方法试从以下三点展开讨论。

一、从诗歌的叙事性为抓手,把握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叙事性是叙事诗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从诗歌的叙事性入手,把握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诗歌鉴赏的核心内容。在对叙事类的诗歌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首先让学生理解叙事诗的叙事性特征。诗歌的叙事性所体现的是诗人直面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在创作诗歌的艺术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了民生疾苦,后以巧妙的手法表达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因而叙事诗所展现出的深度不仅是叙,还有创作者的深刻思考。中国古达叙事诗在创作时讲究艺术精神好主题追求,讲究把现实主义精神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了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境界。所以,到了唐代,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叙事诗得到迅速发展和繁荣,并流传为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以及黄遵宪等诗人的诗歌。叙事诗所追求的现实主义精神,使这类诗歌在历史长河中能够永久保存下来,并具有很大意义的历史价值。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在对叙事类诗歌进行教学时,要在对叙事性的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进入到相应的历史情境中,进而有效领悟和把握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魅力。

二、以诗歌的艺术性为钥匙,有效地分析和鉴赏叙事诗

我国是诗歌的伊甸园,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从夏商周时期发展开始, 到了唐代,诗歌迎来了鼎盛时期。我国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的创作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叙事诗成为一个方向,虽然叙事诗在诗歌的长河中未能成为发展的主流,但似乎叙事诗的艺术魅力未能受到影响,相反却使人们对叙事诗的艺术魅力情有独钟,并且在另一个角度上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方面,它以诗歌的艺术形式出现,主要发挥了“赋比兴”中“赋”这一创作方法,后来发展为更为成熟的叙事体的出现,恰好让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也向结构短小的律诗渗透,比如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浓重上绣楼;蓦见墙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类型的代言诗,都是叙事诗的演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叙事诗保持了诗歌“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也秉持着“诗言志”的中国诗歌的艺术精神,同时在创作角度、关注现实等方面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中国的叙事文学从神话、传奇到明清小说的发展,叙事诗也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叙述性的创作方式是叙事诗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在教法上如果不能从这两方面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叙事诗既失去了诗歌的艺术气质,也不及传奇、小说的叙事艺术的完整。但事实上,叙事诗恰好是两者最有机的结合,其艺术魅力也独具特色。

三、以情节为突破口,领会叙事的情感性特质

以情节为突破口,领会叙事的情感性特质,是品味叙事诗艺术魅力的必经之路。中国的古典叙事诗历史悠远,从《诗经》开始,自明清一代,在历史的承传中也有了多个层面的变化。有以纪事型的叙事结构模式的创作,这类创作主要以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为中心,比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以及白居易、元稹、吴伟业等人的长篇叙事诗歌,都是这类型的典范;有以感事型的叙事结构模式的创作,作者强烈的主体性情感对事件有直接的反映和评价,是抒情和叙事最紧密的结合,甚至说是情感体验和价值评价凌驾于叙事之上,叙述的进程依靠抒情和议论来进行推进,特别是在爱国主义诗人那里这种类型最为鲜明。

所以,从叙事情节入手,教法上主要以讨论情节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地位,其结构能力和推动能力是诗歌叙事完整性的前提。同时,所有的叙事表达都围绕着一定的情感展开,不能把握这些情感的内涵就很难领会叙事诗的艺术魅力。比如《长恨歌》,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就是非常复杂的情感,在诗歌中有不同的情节进行细致、深入和到位的表现,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情节与情感的特质,才能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叙事诗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围绕叙事诗的叙事性、艺术生和情感性等三方面来进行。只有有效把握了这三种特征,才能在叙事诗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叙事诗教法初探[J].课外语文(下),2015(10):66.

[2]李鸿雁,曹书杰.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3):104-110.

[3]舒艳.试析唐人叙事诗的小说化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0(2):87-89.

[4]李亚锋.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述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9):119-124.

[5]王新霞.先秦汉魏叙事诗述评[J].中国文化研究,1999(2):129-134.

初中政治课教学叙事 篇4

初中九年级的政治教学内容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一内容较为空洞,靠单纯的理论教学孩子难以理解,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而且,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就拿我去年教学节开设的一节公开课来说,课题是“认识自我”,由于是公开课,所以要试讲几次,那我就拿试讲课和公开课对比来讲一下初中政治教学。

试讲课我首先以一则神话故事—逞强的青蛙导入教学,通过学生的阅读,然后回答,青蛙为什么会死?学生回答因为没有自知之明。从而进入新课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也注意设置了情境,用公交车上的一幕幕通过学生的分析来揭示,人不仅具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紧接着我又设置了两张表格来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最后教师加以小结。当时设计这节课时觉得已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实际上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收获也较少,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同事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根据他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思考将整节课进行了修改,所以,公开课有了一定的修改。

在公开课上,我首先将情境导入作了较大的修改,将原先的故事删除,改为照镜子活动,由我首先拿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向学生说:“今天的气色还不错,满精神的”,然后将镜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照一照自己,并依次传递给每一个同学,然后,我再问同学,照过镜子后,你看清自己了吗?由此导入教学。这样我发现,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公交车上的场景由原先的简单图片呈现,换用了fiash动画,这样也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回答起问题来也比试讲课容易、准确得多。紧接着的两张有缺点的表格我继续沿用了,但在学生回答时我却注意挖掘孩子的答案,进行及时的教育,例如:有一个孩子平时有不遵守纪律的缺点,有爱劳动的优点,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切,较全面地看待了自己,我就对他加以及时的表扬,而且,我发觉这节课他十分地遵守纪律,而且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很好,所以,我有及时地对他加以鼓励,让他明白人不是一层不变的,缺点是可以改掉的,今天你就做得很棒,以后要继续努力。.这样一来,让这个孩子在这节课上真的有所收获,真正长大了。我也抓住这一时机以这个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作为课堂小结,显得十分的自然。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孩子通过这节课也确实有所收获,所以,是成功的。

高中教育叙事 篇5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十四个春秋。这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作为班主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全身心、无保留地关心和热爱学生,特别是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

我刚带高二(2)班时,几乎天天午饭后都会去班上查看学生的自习情况。那次走在教室后面,我看到一个孩子偷偷埋着头,手伸到课桌下玩弄手机。我走到他跟前,问他要来手机。这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很单薄,眼睛高度近视,一直在班上默不作声,上课也老低着头,所以对他的情况我一无所知。

按照惯例,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批评教育。他姓肖,性格内向,进班的成绩不怎么理想。他低着头,不说话,手紧张地揉搓着。我这才发现他的手有些残疾,手指变形严重。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些大道理,他始终低着头,不说话。看来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打开他看的电子书,里面的内容还真不少,数了一下,整整76篇。我惊呆了!

我决定先找来他家人谈一谈。那天下午,办公室来了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一番交流之后,我知道了很多特别的事情。肖同学父母离异,母亲患有精神性疾病,他们母子二人由舅舅照料、抚养。特殊的家庭情况使得该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和同学交往、交流。封闭起来的他,只有在玄幻小说里找到他的乐趣。

我在后面的班干部调整中,特别安排他当生活委员,让他多锻炼锻炼。我先询问他是否愿意,他点了点头。我给他打气:“放开手干,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接下来的时间,我特别留心他的一举一动。尽管有些问题,我让班长及时协助他工作。在十月份的卫生评比中,我们班获得了高二第一名。这与肖同学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班会课对此大加表扬。

十二月的一次早读课,我发现他睡着了。我把肖同学所在宿舍的班干部叫来了解情况,他们反映肖同学晚上老看电子书。看来必须让他自己主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又一次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明显知道自己错了,脸很红。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谈起了高中生活,谈起了他的梦想未来,谈起了他的一些优点长处,谈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当他一听到家庭情况时,他的眼里满含着泪花。我知道,这是他最脆弱的地方。我小心翼翼地和他交谈,不断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人的命运,给母亲、舅父和家人一个幸福的生活„„突然他眼泪夺眶而出,哭了起来。我一边给他递纸巾擦眼泪,一边摸摸他的头,开导他:“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为了家人,咱也得活出个模样!”他紧咬嘴唇点了点头。我们大概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当他要回教室的时候,还深深给我鞠了一躬:“谢谢你,李老师。”

之后,我发现他学习认真起来。后来有天晚上我正准备离开教室的时候,肖同学小跑出来,叫我停一下。我询问原因,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觉得我这人呢,不是很能管住自己。你帮我保管保管这部手机吧。放寒假时再给我,好吗?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和家人的期望。”我赞许地拍拍他的肩膀。

肖同学自从上交了手机后,都是很早就去教室自习了。我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帮他申请了特困生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肖同学总分431,排名全班33名,比月考名次进步了20多名。这不得不让我欣慰和为他自豪。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只有我们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6

英语组 高婷

讲台上,我,立。讲台下,学生,坐。教室外,阳光,暖。教室内,目光,炽。理想的课堂环境大概就是这样了。作为新教师,站在正在慢慢熟悉的讲台上,我正努力用轻快地语调讲解着习题,而学生们看着题目,跟随我的思路,一起走在英语世界的宽敞大道上„„

阅读理解。题目已经讲解完毕,回头整理文中出现的重点词句。看到breakfast,早餐。这个词,并不在我备课的范围之内,但灵机一动,决定抓住时机,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回顾复习。

我问道:“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breakfast?”“早饭!”“早餐!”大家迅速的给出了正确答案。紧接着,我又问道:“And how do we call the meal we have at noon and in the eveing?”“Lunch!”“Dinner!”“Good!”看来大家对基本的日常词汇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嘛!每每说道breakfast和lunch这两个词,我都会想到另外一个复合词:brunch。所以,我趁热打铁:“If you get up late in the morning, maybe at 10 a.m., the meal you eat is called breakfast or lunch or„”我故意拖长了声调,提示大家应该还有另一种答案。

这个时候,大概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个问题,大家有些沉默。几秒钟后,一个男生大声说:“还叫breakfast!”我看着他,带着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给我们解释一下。男生站起来,略带尴尬的说:“我十点起来吃早饭,十二点再吃午饭。所以应该还是breakfast。”话音未落,我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全都心照不宣的笑了。

我冲他点点头,请他坐下,继续引导大家。我转身在黑板上写道: 8:00 breakfast 12:00 lunch 学生看着黑板迷茫了几秒钟,稍后有几个理解力不错的孩子已经有些悟到什么的样子了。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在第一条横线上写:10:00。This 2 hours past 8 and 2 hours before 12.This is a time in the middle of the times for breakfast and lunch.之前的课堂上,有跟大家简单的介绍过某些单词是由两个单词复合而来的,有时候是两个单词的完全形式,比如timetable,有时候是两个单词的部分形式的组合,比如说brunch。

大概是受到这种构词法的启发,大家开始议论。突然听到一个声音:breakfastlunch!有人在笑,也有人在思考:到底对还是不对呢?

呃„„这个说法„„思路倒是没错,到底要怎么引导到正确的路子上呢?我稍稍的皱了眉。

算是灵机一动吧,我学着电视机里李咏的样子,身体前倾,表情庄严,右手伸向说出这个有些复杂单词的同学,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希望他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重复一遍这个伟大的猜想。当我满怀希望和信心的看着他时,男孩却有些羞怯和不确定的冲我抱歉的摇头。

Well,要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我身上来啊!我故意把语速放慢,重复着刚才听到的那个略显荒唐的单词:“breakfastlunch„„”大家看向我,等待着下一步说明:不会真的是这个看起来神马道理都没有的词儿吧?„„这是我从大家脸上读出的话。

我转身在黑板上的第二道横线上写道:brunch。

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母的收笔,几乎全班都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我微笑着看着大家,学生们却把我鼓励的微笑看成了狡猾的得意,纷纷说道:老师,这也太那个什么了吧?

这是英语课!中文神马的怎么又随口溜出来了?

“Recently, having brunch in the west has already been a fashion.Because sometimes they have to sleep very late an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for them to get up at the normal time for breakfast.And they will feel hungry till lunchtime, so brunch comes out.” 听了我的讲解,对于brunch这个词,大家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拿起笔在英语报的空白处,记下了这个有趣的新单词下。

记忆单词,一直以来都是令学生头疼的学习项目之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渠道让个别学生不得不在听写单词的那个早上,四点半就爬起来“挑灯夜战”。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欠了学生的,没有能教给他们适用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听了师父以及同组其他老师的课后,对于单词的记忆和讲解有了比以前深刻的认识。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时时都复习的环境氛围,不能知识学过了就过了,要时时的提起,温故才能知新。在课文讲授和练习讲解时候,遇到熟悉的单词,顺口就提问相关的搭配和用法,既简洁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也能自觉地在遇到熟悉知识时候,举一反三。

由于高中单词量要比初中的大得多,所以单纯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所以将生单词拆分为几个熟悉单词的做法会更加适合我们学生。构词法的简单介绍,前缀、后缀以及复合词的知识的大概了解,在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时,不会因为太多没有头绪的生词而造成过多的障碍。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是十分有用的方法。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 篇7

关键词:叙事教学法,高中英语,词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避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着重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叙事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全方面发展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蕴含着很多的理论,具体的技巧以及方法。叙事教学法的特征是利用叙事化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为学生打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让他们自觉、完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轻松地学习英语,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如何应用叙事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大小,正是因为这样,高中英语老师应当重视对词汇的教学。如何提高高中生记忆单词的能力,扩大其词汇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采用叙事教学法可以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英语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将教材中的单词进行划分,把可能整合为一个故事的单词放到一起来教。例如,在讲解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时,老师可以这么教:专家到了北爱尔兰,发现由于历史上的(historical)缘故,这里的建筑(architecture)都是罗马式的(Roman),博物馆的收藏品(collection)不多,管理(administration)人员整齐地站着,透过博物馆的窗口可以看见对面的港口(port),那里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登陆的地方,后来诺曼人(Norman)在这里成为了北欧海盗(Viking),所以当地人只能迁居到乡下(countryside),这让海盗很愉快(enjoyable),当地人已经遗漏(leave out)了最佳的时机(opportunity)。这样,形成了叙事的单词串,有利于高中生的认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叙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老师利用叙事教学法展开教学,将生词放在一个叙事故事中,这个故事可以是很短小的故事,但是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更有效。叙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复述形式。复述包括简单复述和较为复杂的复述。高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复述形式。复述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还可以在课外练习中进行。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复述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是很少的。叙事教学法提倡把复述模式运用到课外练习中去,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得到锻炼。复述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叙事思维。2.编写和改编故事。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经过加工展开知识的构建,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因此,在复述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编写和改编故事来弥补复述的不足。高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单词编写或者改编故事来提高叙事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在利用新词编写和改编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词汇的使用情境,同时还拓展了词汇量,尤其是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等等。3.建立情境,角色扮演。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新单词,帮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比如采用采访、小品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叙事,真实地领悟到词汇的使用语境。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手段,通过认知加工,可以使得学生长久地记忆单词。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篇8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通常来说,高中时事政治基于时事新闻发布、时事热点专题以及时事评述文章三点内容开展教学,其课堂形式主要为集体讨论。与此同时,时事政治内容还应根据学年段不同有所调整,保持必要的侧重性。然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由于升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学科系统性、科学性以及知识性的认识仍有所欠缺。其主要表现为:(1)时事政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播报。不少教师单纯将时政新闻生硬地置入课前导入环节,或者简单地用于课后补充,并未深入分析时政内容并将其与课内知识点相互连接。(2)未深入探讨时政热点,利用度不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说服力,难以收到满意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金运.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导报,2014,(14):257-257.

[2]郭慧敏.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J].科学导报,2014,(4):6-6.

[3]段军平.新课改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出困境[J].校园英语(中旬),2014,(4):105-105.

高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9

“铃、铃、铃……”,伴随着上课铃声,我走进了教室,将那个漂亮的礼品盒端端正正地放在了讲桌上,然后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有的同学已经在小声议论了,有的则伸长了脖子往讲桌上看。“OK!第一步成功。同学们的好奇心已经被我准备的礼品盒给调动起来了。”我心里暗自想到,“好了,抓住时机,马上开始第二步。”于是,我拿起礼品和问到:

T: Boys and girls, what’s this ? Ss: It’s a box.

T: Is it beautiful Ss: Yes!

T: Can you guess what is in it ? Ss: Cup.(Books./ Doll./ Camera… )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或自己思考,或三三两两讨论,注意力完全被礼品盒牢牢抓住了。于是,趁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和讨论的时候,我拿起了礼品盒,准备打开它。教室里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齐齐地盯着我手中的盒子。我慢慢的打开了盒子。“噢?!”孩子们发出了惊呼。原来盒子里什么都没有。“老

师……?!”孩子们又把疑惑和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我。我微笑着看了看他们,说到“Yes. It’s a gift box. But there is nothing in it .I have a problem .My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can I get her for her birthday?”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皱着的眉头和小脸又舒展开来,教室里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给我出主意。

高中数学教学叙事chang 篇10

赫章县第一中学 常开猛

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要讲评试卷,但有一次讲评试卷始终让我难以忘记.之所以难以忘记,是因为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艰辛,快乐以及众多的反思和感悟!那节课.原本计划是整体分析之后把所有的选择题都讲完,结果只讲到第五题,关键就在这个第五题上.题目是这样的:”……“.当时作为青年教师,我对这道题目的处理计划是:事先看看同学做的结果,如果基本都做出正确答案,那就轻描淡写地说说思路就想讲下一道题目.结果学生大部分都得出了正确答案,所以我就按原来的计划把这个题目的一种解题思路大致说了以下.结果意外发生了!班级的很多同学举手提出质疑,他们对我的解题思路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大部分同学的想法是觉得我的解法不简练,个别的同学对我的解法没理解上去,说白了就是没听懂.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也只能暂时把讲课的进程停下来,要听听同学们的不同想法.当时的学生给出的几种典型的解法: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上一篇:玩雪的作文700字下一篇:在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