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共10篇)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 篇1

一、课堂表现

加分项目:

1、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答对者加2分,受老师表扬者加3分,答错不计分;

2、展示合作学习结果、讲解、板书演示,正确加2分,受表扬加3分,错误不加分; 扣分项目:

1、课堂睡觉每人次扣5分,坐姿不端正扣1分;

2、课堂上看与所学课程不相符的书籍,玩手机或mp3、mp4,或做与当节课不相关的事情,每人次扣5分;

二、纪律方面

加分项目:

1、自习课或两操纪律好,受到表扬,每组加5分;

2、上课无迟到、早退现象,每日每组各加3分;

扣分项目:

1、上课或两操迟到,每人次扣3分;

2、自习课或两操中喧哗、打闹者,每人次扣5分;

三、作业检查

加分项目:

1、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完成各科习题,讲过课程的导学方案都能完善,重点批注的,周评比该组加8分;

2、每日第二个自习,小组互查作业(1组与2组、3组与4组、5组与6组,检查作业由组长与学科代表进行),全部完成者加5分;

扣分项目:

1、不按时交作业或不完成作业者每人次扣3分,不能及时修正错误的小组成员,每人次扣2分;不负责弄虚作假者扣5分;

2、导学方案未完成者扣3—5分;

四、卫生方面

1、学生会检查卫生,根据检查情况计分:“好”加5分,“中”加2分,“差”扣5分;

2、教室、卫生区未按时打扫,每次扣值日组5分,不参加值日的组员扣2分;

3、讲桌不干净有灰尘扣值日组2分;

五、学习与其他方面

1、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加5分;

2、考试名次进年级前十名者加5分;进班级前十名者加3分;

3、出板报,按表现计3—5分;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 篇2

一、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随后, 学生就会聚到一起讨论, 但是往往都是只顾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难以体悟他人的看法, 甚至有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趁机说话。而且, 由于时间有限, 教师无法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讨论, 学生刚刚讨论几分钟, 教师就喊停, 这时学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思考, 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久而久之“人云亦云”, 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或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课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得很好。可是, 当小组讨论即将结束, 小组汇报即将开始时。教师却抛开了刚刚进行的讨论, 又回到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 课堂上回荡的是教师重复繁琐的讲解, 以上现象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 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浮于表面。

2. 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是按座位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 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 各小组组成不平衡, 有的小组内优秀学生多, 提前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有的小组内学困生多, 根本无法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便成无本之木, 无长可取。长此以往, 学生失去自信, 互相埋怨, 小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没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不知道如何去讨论, 组内成员各说各的, 各做各的, 无组织无纪律的“放羊”现象, 不利于合作学习和谐有效地进行, 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 从而, 使小组合作学习各环节无法落实。

3. 学生参与不均衡, 有些学生不乐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往往处于领导和主宰的地位, 承担了大部分的职责。而后进生则由于知识薄弱、反应慢, 处于弱势地位, 甚至会被忽略。这样进行活动的结果就是, 优秀的学生越来越活跃, 潜能和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而后进生由于地位的缺失, 参与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小, 思维得不到训练, 能力不能够增长, 在“听众”的位置中逐渐消沉下去。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达不到相互探讨, 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教师要理解合作学习内涵, 掌握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技能。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合作学习内涵, 才能熟练掌握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技能, 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创设情景、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2) 组内合作、解决问题。要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 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 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重点讨论, 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 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3)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 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 组间再进行质疑。教师要善于调控, 及时帮助学生解疑排难。

2. 建立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划分小组过程中, 要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并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 包括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常情况可以采用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 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 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 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 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维持小组纪律。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的成败息息相关。

3.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若从事他所喜欢、有兴趣的事, 其效率就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这就用“需要”诱发。“合作从需要开始”,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激烈的竞争, 迫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需要精诚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吊”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感到不与同学合作就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与人合作。用“任务”驱动。合作前, 明确各组中成员的身份及职责, 用任务来激发其兴趣, 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彼此依赖、彼此激励、彼此互动, 感受到合作中的乐趣, 体会自己这一角色完成任务的喜悦, 感受全组完成任务的快乐。

总之,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入思考、反思, 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 与时俱进, 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案 篇3

【关键词】有效学习 有序学习 学会倾听 大胆质疑 有效提问 激励表扬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高效课堂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探究学习被老师们广泛运用。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把我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四名组员依次为3、4、5、6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1~6(8)号的层次相对统一,而且要性格上尽可能互补,同层次的组员还可以双向选择。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确保预习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一样。 老师指导学生明白课前如何预习,尽可能的少看、不看资料书,导学案的答案一定要发放书本时上交掉,否则学生有依赖心理,懒得动脑筋。预习的检查方式:首先班主任老师安排早读前安排小组长进行检查并做好加减分登记,上课前老师再用几分钟抽查,抽查的范围要有代表性,好中差学生都要有所兼顾。

检查预习的必要性:对于老师而言,抽查的目的可以促使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确保预习到位;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程度,了解到学生哪些地方可能有理解障碍,哪些地方可能是难点。这也就明确了课堂中小组讨论中重点,老师的提示也就更有针对性了。另外根据预习检查的情况,有必要局部调整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来有效教学,真正为学生释疑解惑。

2.班组展示,学会倾听。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再找找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经常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序交流,每个学生集中精力倾听,只有倾听才能发表不同意见进行质疑。

3.大胆质疑,有效提问。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三、人人参与,取长补短

1.序号调换。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有进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2.激励表扬。小组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为了调动积极性,我采纳了组长的建议:每学完一课,每个小组都要评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我班每周都会评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还有最优秀的若干个组员,每个月进行小结,评出最高星级个人和最高星级小组,并及时给予奖励,有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较落后的个人个小组进行相应处罚和思想教育。奖励和处罚要经常变换形式,以便有效,在不同阶段设立相应的目标,在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引领下,能促使个人和小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让整个班级以点带面,充满朝气,日新月异,稳步提高。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了重要位置,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屈素琴.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M].信息教研周刊,2012,(10).

[2]栾绍春.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M].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

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方案 篇4

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制定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策略研究成果推广与实践工作规划》和区教育局、鸦鹊岭镇中心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推广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为抓手,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共同成长”十六字为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充分借鉴和推广分乡镇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帮扶功能和“小组合作管理”的督查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

2012年----2013年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一点带面,全员推进阶段(2012.1---2013.7)

我校选取三年级为试验年级,三2班为种子班,易春英、王小玲两位老师为试验教师组建研究团队进行试点研究,以学习分乡镇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依托,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与示范。此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两个研究团队在项目专家和研训中心指导下,组织试验教师先在本班试点研究,然后在全校所有班级进行整体推进。

班级推进三个基本要求:

1.有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形成的班规和“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评价记录表。

2.课堂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特征明显。

3.试验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接受指导,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实践要求。

学校将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系列成果之合作学习篇、班级管理篇、课堂教学篇、学校管理篇。

学校将借鉴区级和中心学校考核验收示范班和示范教师的成功经验,在区研训中心的指导下,于10月开始组织验收组对本校的试验班和试验教师进行考核验收,一次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后进行再次验收,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力争全校的试验班和试验教师全部成为乡镇级示范班和示范教师。

第二阶段:总结提炼、深化研究阶段(2013.7---2013.12)

一是学校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二是全面整理教研成果,总结提炼研究特色,总结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我校教师认同并能运用自如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操作技术体系,建构我校“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打造“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教育特色和品牌。

四、活动要求:

整个活动过程落实四个一的要求:

1、每个月召开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会。

2、每个月每人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班主任另外再上交一篇小组合作管理的心得体会文章。由刘主任收集与整理,便于校内交流,优秀文章及时向上级推荐。

3、每周每人互相学习不少于一节,校委会成员不少于两节。此项要求一周一检查,一周一公布。

4、班级每个周表杨一批学生,学校每月表彰一批学生。所有东西都要形成图片文字,要在学校内形成氛围,在开始的两个月内每周学校集中表杨一次。各班要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班队会课上认真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下周一表杨上周优秀学生。

五、活动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鸦小“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指导小组组长:李香军

副组长: 梅德玉何锦华敖昌权王小玲刘艳芳张燕谭振军赵文祥

成员: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学校成立“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研究团队,由学校校长李香军同志担任总负责人,由分管副校长何锦华同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撰写学校的研究计划,设计各项研究表格。研究团队下设两个小团队,即“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团队和“小组合作管理”研究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团队由王小玲主任负责,成员为梅德主书记及各班副班主任,主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小组合作管理”研究团队由易春英老师负责成员为黄朝雄老师及各班班主任,主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聘请分乡镇南亚小学的项目专家周兵老师担任主攻技术领头人。团队负责人及项目专家负责及时解答在推广活动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常用活动活动地点为三楼小会议室。由刘宗林老师担任微型课程视频技术制作人员。由刘艳芳主任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研究出现的成果进行宣传。

(二)机制保障

1.课题研究机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各班的试验教师人人要参与研究,人人有子课题,都要有完整的过程研究资料。及时邀请区教科所加强指导,帮助试验教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成果,并适时进行成果的交流与推介。

2.合作联盟机制。结合区种子班组联盟,定期进行交流探讨,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固定研讨日(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为全区种子班固定研讨日)。组织教师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专题论坛活动。

3.成果共享机制。学校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过程资料进行详细采集,结合区研训中心组织的相关评比,将出现的理念成果与全区实现成果共享。

4.督导奖励机制:学校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研究活动督导与检查,将过程管理、成果物化与绩次工资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与学校奖励挂钩,与考核相结合,确保此项活动不务虚

(三)、经费保障:

学校将准备充足的经费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对于外出学习培训给予适当倾斜,对于请进来给予充分保证。

鸦鹊岭镇中心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篇5

一、课题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第一单元成绩把班级36名同学组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4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篇6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 篇7

科学课堂案例重现:

在执教《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气象图标的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十分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不少学生都中规中矩地制作出了常见的天气图标,与天气预报中使用的标准天气图标大同小异。在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之后,我一一予以肯定,因为这至少说明学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传统天气图标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理解创作天气图标的基本原则。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创作”中“作”的比例太大,“创”意不足,缺乏亮点,有些遗憾。当我再一次巡视课堂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幅令我眼前一亮的“晴天”天气图标———烈日下,操场上,一个孩子大汗淋漓地在跑步。这么富有创意的图标为什么没能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呢?在我的引导下,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图标画起来太麻烦了”“这个人画得不好看”“我们在电视和书上没见过这样的图标”……回想起这些听起来理直气壮的批评,我陷入了沉思……

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支柱,也是这门学科所应坚持的原则,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科学课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的科学课必须在坚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之科学态度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播下科学探索精神的种子。笔者认为,科学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空打造成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帮助学生拾级而上的扶梯,有望呵护“创新之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中次第绽放。

扶梯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用多极对话制替代组长集中制,构建科学课的合作小组,保障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科学教材的编号越来越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规律,越来越便于让学生从经验和现象中生长出新知识、新经验,而这种对新知识、新经验生长过程的体验比知识数量的叠加本身更重要,更贴近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鉴于此,小组合作理应避免组长集中制,以最大程度地消解“优势学生”对“弱势学生”的话语制约,使得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学困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充满儿童智慧、充满思考的想法得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由呈现和表达。

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特别是讨论猜测等环节不设组长, 只设主持人,而且主持人随机更换,让每个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大胆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思考,人人发表看法,并学会对别人以及自己的观点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肯定学生的多种想法与思路,明确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是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科学,所以要接受一定范围内的多种结论并存。相信在这样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中,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得到肯定及展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拔节的声音!

扶梯二:培养“众人拾柴”的协作意识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规则才能更好地培养协作意识,使个体思维中“一闪念”的“创意”在“众人拾柴”式的协作下丰富、成型。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需建立“各抒己见”“扬长补短”“非否定”式的对话规则。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往往稍纵即逝,也不够成熟,单单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卡在思维的瓶颈处,难以突破壁垒。这时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迅速将思维汇集到共同的兴奋点,集思广益,一定有益于催生出创新之花。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认同并遵守“不否定”他人创意,积极为他人创意“补台”的合作原则,那每一个成员就都能放下怕被人耻笑、怕得不到共鸣之类的思想包袱,就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中,就好比形成了一个促进创新能力尽情施展的能量场,能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激活思维的效益。

扶梯三:设置“动静结合”的合作模式

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的脑海里往往首先会浮现出学生们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的确,自信的表达、思维的碰撞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刺激,能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但有时那种场面上的热闹只是一种表象,并不能说明课堂的真正成功,更不能说明学生真的有多大收获。因此,笔者试想,如果在小组讨论之前和小组汇报之后各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静静地思考,也许能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帮助。胡适就曾讲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仅仅会大胆假设的人,可能是莽撞的,可能既没有根据,也没有对结果的充分估计,更没有对实验成功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这是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想, 不是科学的行动。同样,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创新的想法可能没有结果,也可能是非理性的破坏作用,所以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安排短暂的静思能让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一番自我甄别和完善,避免讨论时的莽撞。当然,也可以在班级交流之后设置“补充与评价”的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怕挫折的精神和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回味、筛选、整合、消化刚刚接收到的诸多信息,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从而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小组合作学习新论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小组学习后劲

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录音、录像、师生共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为合作打下基础。其次,示之以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清晰,便于操作。第三,讨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问题简单,学生一看便知,学生就不会去认真思考,所以给学生提供的“苹果”必须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如果伸手就得,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二、学习方式要根据内容而定

1. 互助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接受型学习中运用较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自己完成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需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完成。由于基础知识是以接受为主,所以互助式的小组学习正好发挥其长处,使双基训练更加扎实。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是由个体学习向群体合作学习转化的重要方面,尤其适合中低年级。如检查预习课文情况,互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等,同时在互查中互相取长补短,也得到了提高。

2. 研究探讨型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为了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还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就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他们面对相同的文本材料,所反映的世界观也是不同的,教者就要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对不同的观点、看法进行碰撞融合,以达成共识。如采用问题分析、情景再现、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观点看法,在小组学习中进行补充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高级阶段,但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应慎重,切忌过分拔高学生,或蜻蜓点水华而不实,要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得到益处。

教学中,教者常常偏重探究性而轻视互助检查性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的文本材料理解不深刻,缺少感悟的基础条件。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课桌一般都是拼到一块的,学生围成U字形或二字形,这样虽然便于学生讨论交流。但小组内部成员由于在集体交流时要侧身面对教师,这样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眼睛的斜视和脊椎骨的变形,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高度重视,并应切实地加以解决。

另外,由于采用小组学习,学生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活泼外向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那些内向的、成绩差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可能会更少,这势必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把目光多投向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崇尚求真务实的精神。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避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从创设情境到合作学习的开展,直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完成;那种“满堂跑”、“一片赞扬声”是要不得的,所以,首先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准备教学所用的学习材料。其次,要有明确分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互相协作,共同、有序地完成任务。第三,学习目标要清晰,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3. 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功利倾向。有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用奖励小红花或赠物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偶尔用一两次也无可厚非,若长期使用,则会造成学生的功利倾向,模糊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得到奖励时心花怒放、没有得到奖励时唉声叹气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应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学生的功利倾向,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为教者应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而那种靠奖励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是肤浅的,不值得提倡。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篇9

未来课堂教学的走向——构建以生为本、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是永恒的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生本、自主高效课堂上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没有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没有自主高效的生本课堂。学生的合作可以说是生本课堂上最灵动的体现。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能,就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其中包括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草案):

一、小组构建策略

1、小组划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每4人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2、小组管理;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3、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必须拥有自己组规、组约:即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一套严格细致,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的“组规(公约)”;要有一个短期的、现实的、明确的、可调整的目标;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树立起一面能展示以上内容的、体现本组风格特色的组牌。

4、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5、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①、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在其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6、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7、小组成员的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若有些学生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站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老师点名不算)。

二、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注重学科知识等原因,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是教出了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塑造了学生什么样的人格。让我们共同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方案 篇10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以下误区:

1、为合作而合作。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或事先没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结果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表达和倾听的双向互动,然而现今大多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在小组合作时,很多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教学策略准备不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拓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估测,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通过小组学习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自行是解决的?在小组合作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5、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围绕“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原来情景引入,合作提高”的课题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有效的 “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我们的目的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合作模式,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环境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

包括“合作学习”大的课堂环境的建设,“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等。

3、心理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

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品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

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设置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把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善于灵活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实际进行筛选与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爱学、乐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究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1、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2、开展各学科小组学习策略和各学科小组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导学案。

3、探索一课时中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分别有:(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五、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实验老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2、激励性原则。实验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性、主动性和进取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提问,经常用夸奖的言辞,亲切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实践需要,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中。

3、和谐发展性原则。实验老师要通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大集体中健康、活泼发展。

(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具体地贯彻行动的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实验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3、教育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4、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5、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5月)

1、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3、选题,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课题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每位教师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从组织、调控、方法、步骤、评价等方面入手,以科学组建、合理分工、制定合作细则、适时点拨引导、学会倾听交流、利用有效评价、延伸合作于课外等为研究内容,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课题的结题工作,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包括教师的各种体会、经验、总结及案例反思。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七、预期的成果和完成的时间

2013年4月,形成研究方案,成果是研究方案。

2013年4月━━10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内容的研

究,成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内容草案。

2013年6月━━2013年9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管理的研究,成果是有关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的经验论文及注意的问题。

2013年9月━━2014年14月,课题的结题工作,成果是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及应用:本研究最终成果是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主要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2.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八、注意的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理解、掌握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优化学习方式的内涵与方法,科学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操作、说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4、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规范、合作交流、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上一篇:我是值日生作文下一篇:历史复试考研试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