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述职报告(精选8篇)
(2014年12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我于2013年10月进入***镇食药所工作,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本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本人就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一年来,本人狠抓学习,突出实效,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省、市、县食药监局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业务上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了政治、业务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素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在遵守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不旷工、不早退,有事请假,按时上班,正常值班等。
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完成业务工作
食品安全, 关系到国计民生, 责任重大。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食品加工业发展快速, 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我们只要打开电视, 翻看报纸, 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不论走在街头、商场、超市还是街摊,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食品是否安全,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让人心惊胆战、食之难安, 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 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是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全局发展的大事。
保障食品安全, 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有效之举。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中凸显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 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 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行。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食品不安全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人民群众, 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民心工程”来抓, 是心系群众冷暖安危、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的事业。同时, 人民群众又是食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理应充分发挥人民的协同作用, 这是对“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使社会担忧情绪增加, 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甚至还会激发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 解决食品不安全问题, 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舒心, 这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科学前提。
二、食品安全与监管
国以民为本,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 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 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 也包括未来安全。
在食品安全的理解上, 国际社会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首先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 (食物) 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但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内涵和外延上有许多交叉之处, 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上的重复。其次, 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与卫生学、营养学、质量学等学科概念不同, 食品安全它是个社会治理概念。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 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治理要求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 食品安全所关注的主要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而在发展中国家, 食品安全所侧重的则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所引发的问题, 如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非法生产经营。再次, 食品安全又是个政治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食品安全都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做出的承诺。因为食品安全与人的生存紧密相连, 具有唯一性和强制性, 通常属于政府保障或者政府强制执行的范畴。而食品质量等往往与发展有关, 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 通常属于商业选择或者政府倡导的范畴。近年来, 国际社会逐步以食品安全的概念替代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概念, 更加突显了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最后, 食品安全也是个法律性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 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反映了食品安全是个政治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197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 从广义角度看,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数量的角度, 要求国家能够提供给公众足够的食物, 满足社会稳定的基本需要;二是从卫生安全角度, 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并获取充足的营养;三是从发展的角度, 要求食品的获得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现阶段对食品安全的理解, 理论界达成共识是: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其内涵应包括对整个食品“产业链”的控制, 即从产品产前的环境质量监管、产中的食品安全监管和产后的食品安全监管[2]。食品安全监管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 监管环节包括初级农产品的种养殖、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包装材料、工具或容器、运输工具、操作人员的健康与卫生要求、食品标签提供信息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以及消费者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全程监管, 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 避免重要环节的监管缺失, 并以此对不安全食品实行追溯制度。
对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监管。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种植环节主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农产品产地管理、生产管理、农药安全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畜禽养殖环节涉及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以及对畜禽检疫、屠宰、检验、患病及病死畜禽的处理等连环节进行控制。
对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食品加工环节监督, 主要包括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和食品安全监督。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具备规定生产加工条件的企业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具备规定条件的合格食品才允许销售,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 对上市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印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3], 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食品安全监督主要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新品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审批制度、预防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等。
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流通是整个食品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性、食品链前端的影响以及食品异地生产、加工或消费的诸多因素, 导致在流通环节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增多。因此, 严格控制与管理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 对确保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主要包括落实市场巡查制度, 要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行业的不定期监测制度, 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 集中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推进企业经销中的进货检查验收、索取票证、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 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
对餐饮服务业餐桌安全环节的监管。餐饮服务通过指即时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 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3]。餐饮消费环节监督主要包括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 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 进行食品卫生评价, 公布食品卫生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 工程验收, 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 并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国家对餐饮服务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餐饮服务许可按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业态和规模实施分类管理。
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我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口的饮料、酒类、糖类、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加工用具及设备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严格执行登记注册和审批制度,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对—切进出口食品必须经过检验,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摘要: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食品行业迅速发展, 食品总量急剧上升, 食品种类日益繁多。但食品行业的安全事件也不断发生, 让人们心惊胆战, 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也让民众对政府的食品监管产生了质疑, 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是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大事。这就需要政府依法治理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需要每一个行业各尽其责。只有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才能使食品不安全问题从根本上得到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监管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flfg/2009-02/28/content_1246367.htm.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
[2]李泰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知识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现状 对策
中圖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8-02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简单的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食品市场慢慢走向正规化。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安全,食品的安全涉及到每个人们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健康,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农用化学品的残留。目前,很多食品在源头上就受到了污染。比如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的使用。兽药、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当危害更大,使用不当不仅仅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能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加疫病的传染。(2)使用劣质原料。目前很多小作坊在加工食品时,为了节省成本,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用劣质原料。比如:霉变的大米加工大米制品;使用死病畜加工熟肉食品;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和火锅等。(3)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很多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物质,致使食品的安全受到严重的隐患。很多馒头生产厂家使用熏蒸馒头;街边包子店使用二氧化硫进行包子增白;为了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在生产木粉,腐竹等产品是使用甲醛次硫酸氢钠来调节食品的口感。(4)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以及用量都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包括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超量等一系列。但是目前很多厂家为了使食品更加美观,口感更加甜美大量使用添加剂。比如:前几年食品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在饮料中成倍使用甜味剂来增加饮料的甜感;在面粉中大量使用增白剂,经检测超出限量的5倍;在腌酸菜时使用大量的苯甲酸,有的厂家超出标准要求的20多倍。(5)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很多厂家在食品加工、包装贮运、上市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监管部严格,很容易造成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食品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一般容易造成食品微生物的病原有以下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引起病原较容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所以在这些季节厂家要特别重视这些方面。(6)假冒伪劣食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假冒伪劣食品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影响范围也非常大,危害程度相当严重,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用工业酒量勾兑的白酒;用化学物质合成的酱油;有化学物品合成的肉制品等。(7)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机。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没有出现不良的影响,但是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很多外国研究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转基因食品对人员产生有毒性;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综合征;引发人体对药物的抗性;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危害等,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对转基因食品重视起来。
3 提升食品安全的对策
(1)加强食品源的管理。要想食品的安全,就必须从食品源抓起。要想做到此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建立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在源头上控制食品的安全,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确保农产品有着干净的生产环境,杜绝有害物质的危害;②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强化管理;③规范农药、兽药、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食品中添加剂的量,对于非法企业要进行重罚。(2)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法规覆盖面狭窄、存在着很多盲区等问题;解决目前执法部门之间互相推脱、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楚、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完善先行的法律法规,解决现行法律单薄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遇到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可循;解决各个法律法规之间概念不清、尺度不一、操作不顺等一系列问题。(3)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仅要参考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先进标准而且要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人们生活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系统性较强、实用性较强、比较先进的质量标准,并且要时刻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完善和修改质量安全标准体系。(4)政府牵头,加强管理。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生产水平都不相同,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国家就必须出面进行统一的管理。有了管理平台,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打非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一种高压态势,威慑不法分子,使不法分子不该铤而走险。(5)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安全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学检测质量体系。保证食品检测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等。(6)强化舆论监督。广大人民群众是食品的最大消费者,他们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动员全民进行对危害食品的监督。鼓励广大消费者发现违法食品要及时进行举报,保证违法者不漏法网。还要对人们群众比较满意的商家进行表扬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的安全监管应该贯穿于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虽然说我们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相比国际食品安全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正视我们得问题,分析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在国家的领导下,人们群众的监督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许世卫.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按照局党组的分工,我分管药品管理科和医疗器械科的工作,本在省局机关及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下,和党组其他领导成员一起密切配合,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依法行政,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分工分管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根据省局鲁
食药监人[2007]21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现就本履行职责、理论学习、思想认识、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情况述职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一)药品管理工作
1、持续开展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一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活动顺利进行。局成立了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先后抽调药品现场考察员36人次,完成了对益康、三
九、百科、东滕阿胶等新产品申报企业的33个品种、45个规格、135批次注册品种的研制、生产复核工作。截止2007年3月底,通过企业自查和市局核查确认:2005年1月1日—2006年8月31日期间,我市共有4家企业上报注册品种85个(含省局受理并批准的7个品种),核查后企业确认上报品种67个,申请撤回18个,其中企业自查主动撤回12个,市局核查否决品种6个。较好地解决了药品注册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考核质量,杜绝了问题品种放行,确保了注册工作的严肃性。二是狠抓了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药品再注册工作。针对部分企业药品文号批号证明资料不全的实际,我们及时翻阅查证了近20年来的文号历史资料近千份,供企业查找复印,既方便了企业,又促进了工作。本次清查共涉及7个企业的批准文号224个,实际清查224个,确保了文号来源合法、资料真实。三是抓了药品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四是抓好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监管。
2、加强了企业监管,完成了驻厂监督员派驻工作。积极落实了向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的工作。及时确定了工作原则。制订下发了《**市向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印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人员严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根据我市企业分布实际,按照“全面派驻、分片划区、兼职管理”的模式,对除医用氧气和中药饮片以外的所有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派驻。
截止目前,驻厂监督员累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如规范批生产记录、审计原辅供应商等)活动29项,纠正各类问题156件次,发现和排除药品生产不安全苗头和隐患13起。驻厂监督员以实际行动塑造了科学监管形象,靠过硬本领赢得了企业尊重与信赖。
3、特殊药品监管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把特殊药品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纳入区(市)分局教育计划,列入了学习和考核内容。二是认真落实了特药安全监管巡查制度。今年来共完成对特殊药品经营企业全面检查4次;对准备申报罂粟壳、医疗用毒性药品定点经营的批发企业从内部设施管理到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各方面进行了检查验收;对生产企业益康和三九药业2006年以来使用麻黄素等特殊药品原料药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开展药品流向跟踪审计专项活动2次;先后责成滕州市局、山亭区分局对滕州市鲍沟镇卫生院、山亭区北庄医院地西泮片(安定片)购销情况进行了专项跟踪审计。从而做到了有效监管,防止流弊现象发生。
4、狠抓了adr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一是完善工作制度。二是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已建立有直接上报的工作站20个,建立网络单位1000余家,这些单位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运转。4月份,市监测中心办公地点迁址药检所,市药检所在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抽调专职人员配备专用微机、传真等办公设施加强adr工作,促进了该项工作开展。三是加强培训,广泛宣传,提高队伍素质。市局指导各区(市)分局办了四期有生产、商业、医疗机构监测骨干400人参加的培训班。十月中旬委派市中心工作人员对薛城区所辖范围200余人进行了adr知识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截止12月20日全市已超额完成省局年初下达的每百万人口上报adr报表600例(省局目标2170例实际完成约2400例)的目标任务。
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进行了传达贯彻。于3月14日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将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全年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进行了分解,确定了全年工作思路,提出了2011年六项工作重点,一是实行定岗定人,逐步推行稽查相对专业化制度;二是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为民十大实事;三是继续开展药品流通整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巩固两网建设成果;四是崇尚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全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五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六是以实施“亮点”工程为契机,全方位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目标。
二、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力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新的突破
1、抓整治,药械稽查实现新发展。一是结合实际状况,制订了稽查线路图,实行分片管理、分组稽查,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组、量化到岗、细化到人;二是根据稽查队人员所学的专业,实行定岗定人,推行专业化稽查;三是进一步明确药械监管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单位,加大对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四是召开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会议,总结XX年年的经验,安排布置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五是规范案件受理登记,完善案件办理制度,建立了药品稽查平台,共输入案件办理、相对人信息等信息1192条。一季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96人(次),检查单位166家,检查药品、医疗器械49850种(次),查出假劣药品30批(次),发出协查函5份,立案51起,已经结案28起,没收假劣药品2360盒,标值3241.28元,执行罚没款38525.85元,抽样检品47批(次),不合格30批(次),不合格率71.4%,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的安全有效。
2、抓规范,药品流通实现突破。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巩固去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的实效,确立了保持高压态势、继续深入整治、进行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在第一季度,将药品流通整治与药械稽查相结合,继续加大对药品批发企业dkfp,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加强专项检查和跟踪检查,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已经检查药品经营单位79家,警告79家,下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79份,全面扭转了我市药品流通的混乱局面。
3、抓亮点,药品检验整体推进。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我们把开展县级药品打假治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亮点工作。为把此项工作真正做实、做亮,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药品打假治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配备了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检验人员,多方筹措资金更换配齐了检验设备及试剂。现在,已经检验药品47批次,发出报告书47份,无一例申请复检,合格率100%。
4、抓教育,提高监管素质。春节刚过,我局就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局领导亲自授课,重点学习十七大报告、公文写作知识、假劣药品识别方法和药品稽查办案经验等,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制度,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党风廉政意识,全体人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书。
组织开展了2010年国庆节、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申请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办公楼改造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机关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上半年的工作为今后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季度,我们将继续落实市局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1、按照省、市局要求,加大对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抽验不合格的药品,依照《特别规定》严格查处。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现违法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2、继续深入开展药品流通环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重点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并对整改措施不到位,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坚决进行立案查处到位。
3、深入实施政府十大实事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提高“学习型”机关创建的实效性,营造“抓学习、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塑造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保障全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5、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一次党组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得到体现。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平顶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全年工作思路
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进行了传达贯彻。于3月14日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将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全年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进行了分解,确定了全年工作思路,提出了2011年六项工作重点,一是实行定岗定人,逐步推行稽查相对专业化制度;二是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为民十大实事;三是继续开展药品流通整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巩固两网建设成果;四是崇尚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全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五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六是以实施“亮点”工程为契机,全方位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目标。
二、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力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新的突破
1、抓整治,药械稽查实现新发展。一是结合实际状况,制订了稽查线路图,实行分片管理、分组稽查,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组、量化到岗、细化到人;二是根据稽查队人员所学的专业,实行定岗定人,推行专业化稽查;三是进一步明确药械监管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单位,加大对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四是召开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会议,总结XX年年的经验,安排布置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五是规范案件受理登记,完善案件办理制度,建立了药品稽查平台,共输入案件办理、相对人信息等信息1192条。一季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96人(次),检查单位166家,检查药品、医疗器械49850种(次),查出假劣药品30批(次),发出协查函5份,立案51起,已经结案28起,没收假劣药品2360盒,标值3241.28元,执行罚没款38525.85元,抽样检品47批(次),不合格30批(次),不合格率71.4%,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的安全有效。
2、抓规范,药品流通实现突破。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巩固去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的实效,确立了保持高压态势、继续深入整治、进行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在第一季度,将药品流通整治与药械稽查相结合,继续加大对药品批发企业dkfp,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加强专项检查和跟踪检查,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已经检查药品经营单位79家,警告79家,下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79份,全面扭转了我市药品流通的混乱局面。
3、抓亮点,药品检验整体推进。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我们把开展县级药品打假治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亮点工作。为把此项工作真正做实、做亮,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药品打假治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配备了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检验人员,多方筹措资金更换配齐了检验设备及试剂。现在,已经检验药品47批次,发出报告书47份,无一例申请复检,合格率100%。
4、抓教育,提高监管素质。春节刚过,我局就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局领导亲自授课,重点学习十七大报告、公文写作知识、假劣药品识别方法和药品稽查办案经验等,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制度,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党风廉政意识,全体人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书。
组织开展了2010年国庆节、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申请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办公楼改造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机关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上半年的工作为今后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季度,我们将继续落实市局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1、按照省、市局要求,加大对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抽验不合格的药品,依照《特别规定》严格查处。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现违法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2、继续深入开展药品流通环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重点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并对整改措施不到位,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坚决进行立案查处到位。
3、深入实施政府十大实事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提高“学习型”机关创建的实效性,营造“抓学习、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塑造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保障全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的主要职责是:受理药品、医疗器械的举报案件;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和责任人。
自市直部门重点科室社会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市局稽查队坚持把评议活动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积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行监管机制创新,狠抓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苦练内功来外树形象,以优服提效来赢得口碑,以从严监管来护佑民生,稽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稽查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在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基础上政风行风建设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围绕问题抓整改,实现优服提效
针对评议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稽查方面的突出问题,稽查队召集了全体会议,逐条逐项进行了认真梳理、深刻剖析,结合“五查五看”活动,按照各自分管的环节,每位工作人员针对各自相应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全体会议上进行汇报、讨论,并形成了完整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考核要求等一系列措施,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落实,并邀请市纪委第四纪检组跟踪督导落实,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针对日常监管工作不到位,存在监管薄弱区和盲区等现 象,稽查队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实现“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成六个监管责任网,明确每一个网格的责任人、具体监管范围、工作要求,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到人。二是采取约谈制度,定期与有关企业进行约谈,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三是对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信用等级评审制度,定期进行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内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对每一家药品经营企业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内部评定,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的除进行处罚外,还将其纳入内部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五是加强对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抽验,实现全覆盖、宽领域、无缝隙监管。
针对廉政教育不到位,个别同志存在“吃、拿、卡、要”及“中梗阻,下搁浅”现象,狠抓了队伍廉政建设:一是推行机关服务效能实时评价制度,制定《机关服务效能实时评价办法》和“服务效能评价卡”,对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二是对岗位廉政建设风险点进行重点防控,积极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对“吃、拿、卡、要”等现象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重点治理。严禁吃请现象,一经发现,采取“下岗培训半年,发基本生活费,考试合格再上岗”的惩戒措施。四是邀请市局人事科联合市第纪委四纪检组不定期到监管相对人中进行抽查跟踪回访,发现问题,从严处理。五是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相对人、社会群众作为社会监督员,强化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针对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等现象,稽查队加强了宣传力度:一是协助市局在市电视台、电台、XX日报开辟“食品药品安全报告”专题栏目,宣传各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饮食用药常识,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提高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广泛开展科学饮食用药常识宣传。以“五进”活动为载体,协助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宣传月”等宣传活动,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与此同时,稽查队还加强了队伍管理。一是完善队内考评制度,对每位同志进行量化考评。二是在办公区域实行“去向标牌”制度,严格请销假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
二、突出重点抓监管,促进市场规范
稽查队始终把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摆到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高压态势严打制售假劣药械行为,以监管的全覆盖、全员的齐参与、工作的严要求来锤炼和升华政风行风。按照国家局、省局的安排部署,立足我市的监管实际,扎实开展了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稽查队全体工作人员分赴各自监管责任区,以大要案的查处为重点,以部门联动为平台,协同各区分局积极开展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公安机关、邮政部门的配合下,破获并查处了河南台前县违法人员伙同我市台儿庄区张某邮售假药“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关节炎胶囊”等假药的犯罪案件。查处了货值5万余元的销售假消 渴丸系列案。查处了任某销售人用狂犬疫苗等假药案,当事人任某被刑事拘留。近期,成功告破了涉案货值80万元的李某等生产销售假冒金水宝胶囊案,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全被抓捕归案。今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收缴假劣药品货值11万余元,向公安机关移交大要案2起,4名涉案人被刑事处罚,有效遏制了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三、立足帮促抓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稽查队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在保证药械市场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在服务上做文章,在助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为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稽查队依托人才技术优势,以“企业服务年”为载体,抽调专业人员充实到市局医药企业帮促工作组,积极参与“四百”活动等系列主体实践活动。自5月份起,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对其的影响和应对之策,解答相关法律咨询,指导他们进行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建设,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在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废药渣再利用过程中,稽查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日常业务、信息交流和网上平台,及时与各地药监部门、相关企业联系,并与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先后多次联合赴XX、江苏等地进行考察、论证,最后引进了XX锅炉厂与清 华大学联合生产的2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药渣,该公司每年可节省标准煤5000多吨,节约资金400多万元。同时,还帮助山东益康药业有限公司对今年新上的小容量注射剂车间进行GMP认证改造,使其顺利通过了省局验收。在抓好日常监管的同时,稽查队还先后指导全市26家医疗机构建成了“规范化药房”、58家药店被树为“诚信药店”,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医药市场的稳定和医药产业的发展。
四、依托创新抓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坚持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助推工作的“源动力”、“倍增器”,狠抓了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了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在薛城区开展了药品安全应急演练。在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积极构建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组建了由监管机关技术人员及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临床药师等相关专家组成的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定期开展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提前预测并消除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加强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药品提出风险警示。三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每年 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风险评级,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健全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督促企业对问题药品主动召回,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健全奖惩机制,加大对质量管理薄弱企业的监管和巡查力度,发现制假售假的,坚决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进行曝光。进一步完善了举报奖励制度,对有效线索给予了奖励,切实发挥了社会的监督作用。
1 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缺陷分析
1.1 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源头。目前, 监管部门以现代化的食品生产监管理念实施监管, 主要监管对象为取得QS认证和列入小作坊目录的食品生产者, 而难以正规化的传统食品生产者以及处于分段分工不明确的食品生产者往往没有合适的监管制度和手段, 使该类生产主体容易存在于监管视野之外, 成为食品生产环节的主要隐患。
1.2 餐饮服务环节:
机构改革之前, 餐饮服务环节的抽检可分为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这两类抽检。餐饮环节的食品来源主要是农贸市场, 难以通过监管而提高理化指标的食品安全水平, 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微生物污染, 因此微生物指标应当成为该环节的监管重点。但监管部门目前对餐饮环节的监管主要是理化指标和卫生环境的监管, 微生物指标并没有成为主要的监管内容。
1.3 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作为食品经营主体最广泛的环节, 在食品监管机构改革之前, 是投入监管精力最多的环节, 主要是通过建立索证索票台账和抽检来实施监管。但对于占比最大的个体经营户的监管无明确法律依据, 且很少有通过追根溯源达到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案例, 监管效率较低。抽检主要针对预包装食品, 实际上是食品生产环节延伸的监管手段, 最终落实点还是在生产环节。分段监管机制的不合理在流通环节监管中体现较明显。
1.4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并不是我国食品分段监管中的一段, 但这里把农贸市场单独作为一个环节, 是考虑到农贸市场内的食品流通量占食品整体消费的比例最大, 人们消费的食品绝大部分来自于农贸市场。目前, 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猪肉的索证索票、登记经营户进货渠道, 以及食品快速检测等手段实施。
2 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环节和监管重点
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环节主要可分为两类:农产品的种养殖、食品加工 (广义) , 市场监管局负责对食品加工 (广义) 的监管。可将食品加工 (广义) 分为6大类, 食品生产企业、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以批发为主未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流通过程中的微加工以及餐饮环节的食品加工。
总体来看, 食品安全风险随着食品加工规模的减小而增加。
(1) 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较少, 但单体产量比较大, 在食品行业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企业自身能力较强且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食品安全风险最低。
(2) 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具有传统性、区域性、工艺简单等特点, 如粮食加工品、豆制品、糕点、淀粉制品、蛋制品、食用植物油等行业, 食品安全风险较低。
(3) 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可食品加工小作坊在我国还大量存在, 其食品生产条件一般较差, 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较低, 食品安全风险较高。
(4) 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一般分布在居民区内, 特别是在各农贸市场周边比较密集, 该类食品加工有相当部分未纳入政府的监管视线, 并且有部分为获得不正当利益, 违法违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如双氧水漂白熟食、工业用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虽然该类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单体产量较小, 但数量庞大, 主要流入各类农贸市场, 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5) 流通过程中的微加工。该类情形主要是指农贸市场内各食品批发经营户为防腐增色而添加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一般是简单的加工。如脱皮芋头的生产, 蔬菜用防腐剂的淋洗等等, 从事该行业的一般为社会底层人群, 文化水平较低,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且该类加工的食品流通量最大, 跟群众生活紧密相关, 但该类微加工比较容易识别且添加剂的种类较单一, 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第4类较低。
(6) 餐饮环节的食品加工, 主要是指各类大、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厨房中的食品加工行为, 该部分的食品来源主要是各农贸市场, 在加工过程中除了食品佐料外, 较少添加其它食品添加剂, 因此食品安全风险较小, 该部分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餐饮服务环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容易成为群体性事故, 特别是中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事故容易问责, 监管风险较高。
作为监管部门, 对风险高的行业应实施重点监管, 通过上文分析, 监管部门应当在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等低风险食品企业监管的同时, 做好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制度的完善, 重点加强自产自销食品加工场所和流通过程中微加工的监管。而对于餐饮服务来说, 发生集体食品安全安全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 其风险集中在微生物方面, 所以餐饮服务环节应当对微生物指标实施重点监管。
3 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3.1
从监管手段角度考虑有效监管, 以监管手段分类可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分为食品生产经营质量控制的监管、食品中添加剂的监管以及微生物指标的监管。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主要可分为对其产品的抽检和质量控制情况的监管, 目前, 监管部门已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抽检制度, 且得到较好的落实。但质量控制监管还未落实到位, 主要是因为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均衡。因此当前加强人员监管水平的培养将有效的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情况与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情况类似。
以批发为主未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 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以及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对食品中添加剂的监管, 主要通过检查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等现场检查手段和实施抽检的手段予以监管, 目前的食品抽检制度存在覆盖面低的问题, 可以通过强化快速检测能力来提高抽检的覆盖面和检测项目, 提升对该类食品生产主体的震慑力。
餐饮服务环节产生的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 对卫生条件和致病菌的监管比较有效。
3.2 对个别品种加强有效监管。
部分国家的食品监管是分品种监管, 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近年来, 食品监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监管, 整体食品安全环境得到了一定提高, 但是占比最高的小作坊食品和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不明显。各监管部门也尝试过各种手段, 回顾近几年的监管, 对个别品种的监管效果比较好, 能明显提升个别品种的食品安全水平, 比如豆芽内的四环素、脱皮芋头、面制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等食品经过专项整治后, 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食品均存在一个特点, 就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且这类食品流通量较大, 因此监管部门着重加强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食品的监管应当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3.3 从食品流通渠道角度考虑有效监管。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一般通过超市等现代化场所流通, 监管已经比较到位, 但出问题往往影响面较大, 检测结果的追根溯源对该类食品生产主体具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区域合作才能达到较好的监管效果。风险较高的是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 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以及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大部分会经过农贸市场, 因此农贸市场作为各类食品的集散地, 对其进行重点监管会有较高的效率。
3.4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摘要:近两年来,我国甚至世界各地的食品企业造假与欺诈案件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问题凸显,成为各国政府的心头大患。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食品造假等问题出现的背景,接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同时构建了造假企业与不造假企业之间以及造假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间的两者博弈模型,以此对其期望收益进行比较,并根据对博弈模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遏制食品造假等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造假;企业;监管部门;博弈
一、 食品造假等安全问题频发
近两年来,在食品行业内由于恶意添加而致人死亡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但是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等的食品造假等安全问题事件依然呈增长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美国以及欧洲各国)的食品造假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成为各国政府的心头大患。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指出,2014年~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着造假横行、原料受到污染、外源风险较高以及科普率过低等四大挑战,其中尤其是食品造假,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毒药。从近年来的抽检结果看,在蜂蜜中违规添加甜蜜素、以工业胶代替食用胶、用二氧化硫漂白的银耳、添加有甲醛的水产品、塑化剂超标的白酒以及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染色馒头、假鸡蛋、假牛羊肉等情况均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品造假和欺诈也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造假丑闻是近年来发生在欧洲的以马肉冒充牛肉事件。在英国,法律是禁止将马肉作为食物买卖的,但抽查发现英国和爱尔兰超市出售的冷冻牛肉中含有马的DNA。这场马肉风波甚至波及到法、德、荷、罗马尼亚以及瑞典等其他欧洲国家,使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根据肖恩·肯尼迪(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副教授)的观点,发达国家消费者买入的食品中,掺假的比例多达10%,包括普遍存在的葡萄酒和橄榄油掺假等问题,给食品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有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每年的食品造假现象依然阴魂不散。甚至近年来食品造假领域出现新情况:在利益驱动下,除造假团伙之外,一些合法的正规公司甚至开始陷入食品造假的泥潭。一系列现象映射出全球食品安全所面临的困局,凸显了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的无效和缝隙。
本文中对食品造假問题频现的原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同时利用博弈论视角建立起食品造假企业之间以及食品造假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间的相关博弈模型,进而得出降低甚至消除食品造假现象的政策建议。
二、 食品造假等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 食品企业角度。造假成本低,收益高,部分企业道德诚信缺失、唯利是图。从进行食品造假的企业来看,发生食品造假和欺诈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目前我国食品的造假成本与收益相比,收益远高于成本,使部分不法企业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假冒食品,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非法大量获利。这种高额的回报,使很多食品企业明知造假违法,仍不惜冒险屡犯,非法制售。
2. 相关法律和监管的缺位。首先,在现行法律下,没有具体到对食品造假企业制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处罚的规定,且缺少可操作性,给某些环节上的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从而毫无顾忌的实施造假。其次,从监管部门来讲,目前我国对食品造假的监管涉及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公安等多个部门,这就造成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出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监管部门少有问责惩罚,给企业违规造假行为留下了空间。
另外,由于消费者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导致食品造假企业有机可乘。怎样预防与遏制食品造假,在发现食品造假问题时该如何惩罚并监管,对世界各国的监管部门来说已经变成了相当大的难题。
三、 企业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1. 博弈描述。假设参加博弈的双方为企业A和企业B,两个食品企业均面临两种选择:造假与不造假。根据经济学理论,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博弈双方的行为目的。因此,不管企业进行的行为会不会对其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每个企业都会采取对自身利益最佳的行为。
设企业A造假的概率为P,造假的风险成本是CA,不造假获得的收益为RA1,通过造假行为所获得的利益为RA2(RA2>RA1)。根据A的行动,企业B可选的对策有二:斗争及默许。假设Q为B企业进行斗争的概率。当A施行造假行为时,B会对A的造假实施揭发,设这一斗争过程中B的收益为RB1,由于斗争中可能会遭到企业A的报复等损失,设B的斗争成本为FB,且监管部门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补偿为F。当A选择不造假时,B对其的斗争表现为趁机自己进行造假行为,设B通过造假获取的高额收益为RB2(RB2>RB1),风险成本为CB。
企业A和企业B的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
2. 博弈模型的求解与分析。企业A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模型分析如下:
(1)当Q>Q*时,企业A的理性选择是不造假。
(2)由Q*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RA2和B企业进行斗争的概率呈现正相关。意思就是,A通过造假行为获取的收益RA2越大,B选择与A斗争的概率越大。并且,即使当A不去造假,从而只获得较低的收益RA1时,B还是会选择与A斗争,从而通过自身的造假去拉大与A的盈利差,形成竞争优势。
(3)CA和B企业进行斗争的概率呈现反相关。意思为,当A选择的造假带来的风险成本越大,B选择与A斗争的概率越下降。这是由于巨大的风险成本已经对A的造假行为形成了威慑。
模型分析如下:
(1)当P>P*时,默许成为B企业的最优选择。
(2)CB-(RB2-RB1)是B企业进行造假后获得的利益差,它和A造假的概率是正相关的。意思是,这种利益差越大,A越会感觉不公平,从而通过效仿B来从事造假这一行为。
(3)企业B的斗争成本FB与企业A造假的概率呈现正相关。意思是,斗争成本越高,B越会忌讳因揭发造假给自己造成的利益损害,从而选择沉默。监管部门给予B的物质及精神补偿与企业A造假的概率呈现负相关,因为补偿越多就会越激励B的斗争热情,从而對A的造假起到抑制作用。
3. 该博弈模型的指导意义。根据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从企业造假行为的角度,为遏制食品造假现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相关企业对其他企业造假行为的内部斗争。
首先是要加强各类食品企业对造假行为的认识,加强对企业的诚信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坚决惩戒造假企业对揭发者的打击报复行动。另外,监管部门在保护好揭发造假行为的企业核心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其勇敢进行相应奖励,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揭发造假,利国利民利自身"的光荣榜样,并倡导大家积极学习。
(2)降低相关企业斗争成本,提高补偿水平。从博弈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选择造假的概率与FB(即其他企业的斗争成本)正相关,这意味着其他企业的斗争成本越低,当事企业选择造假的概率也就相应降低;同时,企业选择造假的概率与F(即监管部门给予斗争企业的补偿)反相关,这就表明,企业与造假行为的斗争热情是随着监管部门提供的物质及精神补偿的增多而增加的,F的增加对食品造假行为具有很大抑制作用。因此,(F-FB)这一差额越大,企业在面对其他食品造假企业的行为时,越容易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斗争策略,这一结论从图1的博弈树中也能看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斗争企业的保护,降低它们的斗争成本,并采取鼓励措施,对敢于揭发食品造假与欺诈的行为给予较大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扬。
(3)加强立法执法,降低违守法行为的利差。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某些违法企业通过造假行为获得的利益差越多,其他守法企业就会越觉得不公平,因而就会纷纷仿效从事食品造假的违法行为。对于一些食品企业而言,不造假的正常生产也不会获得很大收益或政府褒奖,但违法的造假行为却很可能不被惩罚(即造假带来的成本很低),且能获得很大现实利益。
当道德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时候,法律就成为了最后的防线。但是根据现行法律,一般的食品造假、“售黑”就是罚少量的钱,特别严重的也就是拘留一个时期,最多判至缓刑。这些对犯罪分子而言,不痛不痒的惩罚,无异于短期“歇业度假”。执法不严的结果是“违法者先富,不顾人命者则暴富”。由于当前惩罚措施既不足以震慑犯罪,也不足以制止此类犯罪行为继续发生,不良企业长期得不到有力严惩,导致“问题食品”屡见不鲜,“不良商家”更是越来越多,食品造假成了一场赢多输少的赌博。“守法成本很高,违法成本却很低”,导致企业对利润的渴求超过了对法律的敬畏,通过造假来牟利的行为在客观上得到鼓励,进而导致一些正规的食品企业也加入这一利益链。可以说,在谁不弄虚作假谁就吃亏的潜规则下,“劣币驱逐良币”几乎是必然。因此,相关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违法造假企业的打击与惩罚力度,只有在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守法利差的情况下,食品造假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以上部分谈及到了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造假行为的打击与惩罚,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会进一步构建出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以对两者行为进行具体的博弈分析,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与启示。
四、 混合战略博弈模型:食品造假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
1. 假设及表述。
第一,两个参与人。这里混合战略博弈模型的两个参与人分别是食品造假企业(下面简称“企业”)和对其进行监管的相关部门(简称“监管部门”)。
第二,参与人的行动集合。设企业的行动集合A1={造假,不造假};设监管部门的行动集合为A2={打击,不打击}。
第三,完全信息假设。即博弈模型中企业和监管部门对彼此的行动和选择都可以准确了解。
第四,参与双方的支付假设。企业方面:设企业不被打击时通过造假获得的收益为E,造假被打击时的损失为L(包括因造假而被停业、罚款或者收缴而带来的各种损失),且若企业不造假也没有额外收益和损失时,其支付等于0。监管部门方面:设在企业造假的情况下,若监管部门没有对其进行打击,会受到上级部门的处罚P;在企业没有造假时,监管部门的不打击战略会获得收益C(由于不打击而带来的节省)。同时,不管企业是选择造假还是不造假,监管部门对其的打击战略都是出于尽职的本分,因此其支付为0。
本混合战略博弈模型中双方的表述如表1所示。
2. 上式的补充说明。
第一,上式的模型不是纯战略的纳什均衡模型,而是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因此,假设的是企业选择造假和不造假的概率分别是x和(1-x),监管部门选择对企业打击和不打击的概率分别是y和(1-y)。
第二,上式假设是为了分析的简化和便利,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的不同。例如,模型将所有对企业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全都简化为了监管部门,且将监管部门打击的支付视为本职要求而等于0,忽略了企业可能会对监管部门的贿赂等其他收益。
3.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博弈模型的求解。企业的混合战略为δ1=(x,1-x),监管部门的混合战略为δ2=(y,1-y)。
4. 均衡指示的意义。
(1)企业均衡概率意义。此时的均衡意味着企业能以x*这一最优概率造假,从而得到的期望效用最大。若企业造假的概率x>x*,监管部门最优选择就是打击;若企业造假的概率x由均衡的②式看出,P和C决定了最优概率x*,且P与最优概率反向,C与最优概率同向。所以增大P(加大对监管失职的处罚)和减小C(减少监管部门打击成本)可以有效减少企业造假的概率。有关监管部门要大力组织开展对造假食品的检测研究与论证工作,以期用更少的成本加强对食品造假的检测与打击。另外,政府还需将类似的食品造假与欺诈等安全问题纳入监管部门政绩考核,建立对失职行为的问责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从而降低企业造假的概率,有效遏制食品造假等违法行为。
(2)监管部门均衡概率意义。此时均衡意味着企业以概率x*造假时,监管部门会以概率y*对其进行打击,从而期望效用达到最大。若监管部门打击概率y>y*,不造假就是企业的最优选择;若打击概率y从均衡条件的①式看到,L和E决定了最优概率y*,且L与最优概率反向,E与最优概率同向。因此,增加L(即增大对造假的惩处力度)及减少E(即减少造假额外收益)都会使监管部门的最优打击概率降低。
五、 结论与建议
食品造假与欺诈等现象的存在,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冲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强烈冲击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使人们对企业的道德诚信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不信任。同时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力、不作为等现象,人民群众对此相当失望,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食品造假等现象的博弈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监管部门要把打击造假作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点,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责任,加大对造假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快速从重处罚;职能部门要增强对食品行业协会的督导,加强行业内部监管;政府要将食品造假等安全问题纳入部门政绩考核,建立问责制度。
2. 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对造假各个环节的处罚力度,同时公安和监管机关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合力打击食品造假行为,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现的违法造假企业进行严惩,使其不敢也不愿生产和销售造假食品。
3.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机关可以联合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深入辖区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造假食品的防范意识。另外,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诚信道德教育,增强对食品行业的人员培训和自律规范建设,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艾里克·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华瑛,张治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3] 秦江萍,段興民.企业会计舞弊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5,(8).
[4]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朱立龙,于涛,夏同水.政府—企业间质量监管博弈分析[J].软科学,2013,(1).
[7] 邹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行为异质性[J].上海经济研究,2002,(9).
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项目号:14JGA006)。
作者简介:吴晶妹(1964-),女,汉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用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范瑾(1988-),女,汉族,河南省项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信用管理、金融、评级。
【食品监管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食品药品监管局纪检组长述职报告12-08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10-16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简报05-28
食品监管督查工作要求07-24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09-12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09-18
近期食品药品监管重点10-20
食品药品监管要点表11-22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后11-25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确表示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