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的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春的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通用11篇)

散文春的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1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按拼音写出汉字。

⑴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 )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⑵ 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 )尽了。

⑶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qìng( )口的蜡梅花。

⑷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 )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沾:( ) 处:( ) 褪:( ) 转:( )

( ) ( ) ( ) ( )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灼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升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⑴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____________(信息 消息 影子),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⑵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____________(响 叫 闹)着。

⑶ 晴天又来___________(消释 消化 融化)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5、作者写怀念中的江南的雪,主要抓住了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____________,意在表现____________;一是写____________,意在表现____________。

6、在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冷坚硬写出了雪的特质,而灿烂是指雪能反射各色光芒。

B、冰冷坚硬是北方雪的特征,灿烂是作者对雪有赞赏之情。

C、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D、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近人情,灿烂是用来形容雪孤芳自赏的精神的。

7、简答。

⑴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急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⑴ 段首用了但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它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对朔方的雪的赞颂,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试对你心目中的雪景描写一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 lián

⑵ tuì

⑶ 磬

⑷ 凛冽

2、粘 zhān 粘连 nián 粘液

chǔ 处子 chù 处所

tuì 褪尽 tùn 褪套

zhuàn 转动 zhuǎn 旋转

3、⑴ 形容明亮。

⑵ 学识丰富。

⑶ 向上升起。充满;布满。

⑷ 北方。

4、⑴ 消息

⑵ 闹

⑶ 消释

5、雪天的胜景 江南雪景之美 雪天的乐事 人们对江南的雪的热爱

6、C

7、⑴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⑵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8、⑴ 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⑵ 决不粘连 雪象征勇者、强者、胜者,是不甘屈服于现实,决心以勇猛的战斗来迎击黑暗势力的革命者的形象写照。

⑶ 包含作者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它体现了鲁迅自己凛然难犯、奋勇抗争的精神品质。

⑷ 比喻 反复(举例略)

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2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篇3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C2.C3.D4.D5.D6.C7.B8.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气味 硬度

8.① ④ ② ⑥ ③⑤9.C10(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A 2.D 3.B 4.C 5.C 6.B 7.D

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C 2.B 3.A 4.D 5.B 6.A

7.(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集气瓶

8.放在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偏小

9.防止酒精洒出而起火 用湿抹布扑灭

10.既不聚成水滴 成股留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能力提高

1.A 2.C 3.C 4.A 5.C 6.C 7.C 8.C

9.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0.镊子

11.测量液体的体积 水平放置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

12.(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实验步骤:(3)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2)烧杯内壁有白雾(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和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阶段测评

1.D2.A3.B4.A5.D6.B7.C8.D9.C10.D11.C12.A13.A14.C15.A

16.(1)胶头滴管(2)水槽、集气瓶(3)酒精灯(4)量筒(5)试管外焰

17.没有预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18.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

19.集气瓶装满水,用量筒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即为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

20.(1)集气瓶装满水,在大棚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集气瓶中的气体即为大棚空气样品(2)提示:可用注射器或塑料袋等(3)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午时比在凌晨更少

古诗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4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风飘絮秦hu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4分)

①感时花溅泪,。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2分)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2分)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2分)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3分)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2分)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3分)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3分)

23、片断写作练习:(40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古诗四首》参考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柳永《凤栖梧》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5

一、判断题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一词中的名句。( )

答案:

2、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所描绘的景物主要是暮秋之景。( )

答案:

3、柳永原名三变,又称柳三变,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

答案:

4、《凤栖梧》中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表现了柳永的绝望的心境。( )

答案:

5、被称为怪胆狂情的才子词人的宋代大词人李煜。( )

答案:

6、《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整体上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 )

答案:

7、柳永词较多地反映了歌妓等下层市民地生活及其真实地思想感情( )

答案:

8、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第一人,有《乐章集》传世,存词二百余首。( )

答案:

二、选择题

1、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亡国之痛 B、伤春惜时

C、缠绵的情思 D、情场失意

答案:C

2、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出自

A.晏殊的《鹊踏枝》B.苏轼的《定**》

C.柳永的《凤栖梧》D.李煜的《浪淘沙》

答案:C

3、下列不属于柳永的词句是( )

A.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D.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答案:C

4、宋代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长调慢词的词人是( )

A、秦观 B、周邦彥

C、柳永 D、晏殊

答案:C

5、《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的作者是( )

A.李煜B.秦观C.晏殊D.柳永

答案:D

6、( )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

A、晏殊 B、周邦彦C、柳永 D、晏几道

答案:C

7、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A、《雨霖铃》 B、《八声甘州》 C、《望海潮》 D、《凤栖梧》

答案:A

8、词坛有怪胆狂情的才子词人之称的词人是( )

A.柳永 B.李煜C.秦观 D.苏轼

答案:A

9、下列有关柳永的说法正确的有( )(以下为多项)

A.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

B.他扩大了词的题材

C.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D.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

答案:ABD

10、《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这首词中,作者本质上是要抒写对( )

A.春日匆匆的无奈B.无限缠绵的情思

C.报国无门的悲愤D 诚挚不渝的爱情

答案:BD

11、下列词句出自柳永作品的有( )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D、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土地资源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篇6

1.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_资源。

思路解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可再生

2.说一说土地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什么。

思路解析与答案: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条件。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土地资源还可以提供放牧的条件,提供肉类和奶类食品;林地可以为森林的`培育提供条件,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纸张等物资;土地资源中的城市建筑用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住房和生活所需的娱乐场所、超市等。

3.说一说你所在的地区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

思路解析: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城市建筑用地;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

散文春的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7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

D.胡诌(zhòu) 茶峒(tòng) 傩(nuó)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4.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 放肆 娇 埋怨 浮 B.照 惬意 焦 怨气 飘

C.染 大胆 怒 反感 流 D.漂 烦恼 怨 害怕 升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 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 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 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

A.无可奈何 信口雌黄 确实 宣告

B.无能为力 口若悬河 似乎 报告

C.无可奈何 信口开河 似乎 奉告

D.无能为力 滔滔不绝 仿佛 忠告

6.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7.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

B.祖父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

C.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D.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8.暮色之中,翠翠坐在溪边,“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杯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满腔心事,却又无人能与诉说,内心苦闷。

B.翠翠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却不能理解青春少女的情怀。

C.翠翠内心波动与人们悠闲过渡,形成巨大的反差。

D.翠翠担心渡船因烟火而损毁,危及爷爷的安全。

9.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 )

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阅读测试题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杜鹃叫个不息,啼叫令人悲愁

B.热气蒸人,各种气味令人烦闷

C.生意人杂乱声音,使人心里烦乱

D.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表现了怎样的心态?

答: 。

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 。

参考答案:新课标第一网

基础知识题

1.C 2.B 3.A 4.A 5.C 6.C(应是“语言描写”) 7.D 8.D 9.A

阅读测试题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1: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⑷使……劳累。

小题1:⑴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小孩,都休闲愉快,自得其乐。)

⑵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小题1: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小题1:试题分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句话的含义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谁,做了什么”,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的含义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没有什么”,即“无∕丝竹之乱耳”。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1)“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交错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请。(3)“白丁”,一词多义,此处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闲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斯”(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佛教》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9

佛教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C.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2.下列有关佛教与儒、道之间矛盾冲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也有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的斗争。

B.坚持儒家立场者,认为佛教完全违背了孝道、忠道。站在佛教立场者,则运用极端手段竭力辩明其并未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

C.在理论方面,佛教与儒、道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两个问题上。关于神的存灭,其观点是相对的;关于因果报应,其观点是相同的。

D.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产生的儒、道之间有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又达到与儒、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用儒、道所用的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带来了不少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主动地融合到佛教之中。

B.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派。

C.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隋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融互补的局面。D.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撇开佛教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丰富,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参考答案:

一、

1.B原文信息为:“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并非不了解。

2.D(A.原文信息为:“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犯了主次颠倒的错误。B.原文信息为:“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调和态度非极端手段。C.原文信息为:“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并非只有这两个问题,原文中关于因果报应的观点也并不是相同的。)

散文春的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10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汗(kà hán) 燕山(yàn) 胡骑(jì) 战袍(páo) B、鞍鞯(ān jiān) 机杼(zhù) 红妆(zhāng) 戎机(jiè) C、辔头(pèi) 朔气(sù) 金柝(tuò) 傍晚(biàng) D、军帖(tiě) 阿姊(zǐ) 云鬓(bìn) 策勋(xūn)

2、下面诗句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下列句子中和例句一样都使用了互文的一项是( )。

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②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④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⑤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

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⑦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⑧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C、万里赴戒机,关山度若飞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桓侯故使人问之

7、填空。

① 《木兰诗》是一首__________朝民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它选自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

②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_的形象,表现了__________。

③ 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木兰奔赴战场途中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写木兰征战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写木兰回到家乡后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主要表现了木兰决心到战场勇敢杀敌的决心。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述了征途遥远,表现了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写出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9、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答。

① 如何理解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什么在写木兰辞朝还乡前还要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① 只

② 为此 父亲

③ 早晨

④ 只

⑤ 记功 有余

⑥ 扶持

⑦ 穿

⑧ 同伙

6、B

7、① 北 叙事诗 郭茂倩 乐府诗集

② 木兰 古代北方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③ 可汗大点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④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⑤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8、B

9、①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隘。

②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是雄兔,哪是雌兔呢?

10、① 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爱国精神以及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强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11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盖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现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作者在第①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3、文章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常常要进行相关链接,链接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这样可以提升阅读的层次和质量。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⑦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 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⑧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⑨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⑩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

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________。

2、请你合理想像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11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⑧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⑩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阅读下面文段,进行阅读实践

①读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两者并进,才可以达到佳境。光读书而无生活,只能得到间接的经验,和吃嚼过的饭差不多;光生活而不读书,则势必空虚、狭小。

②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我们提倡读名著,因为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养料。很平常的东西,经过名著的作者(特别是诗人)描写之后,便有了意味,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丰富的联想。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闭目塞听,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了。

③(甲)生活的经验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乙)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而领悟不到它的妙处;(丙)有时同一作品,因为生活阅历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会不一样。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的发现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沉思,老年人读了却要哭,正是这个道理。

④由此可见,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我们要将读书和生活熔为一炉,这样才能享受到读书和生活的乐趣。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文章从两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3、第三段这个道理指代的内容是(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4、第三段方格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5、第三段的事实论据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6、对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第二、三段分别论述中心论点,是并列关系。

C、最后一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其中前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②段,后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③段。

D、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的形式。

【探究导向】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请你从读书方法、读书习惯或读书内容等角度中选择一种,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4、无标准答案。参考: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若持否定意见,能言之有理也可。

5、无标准答案。链接内容明确、语句通顺即可。

二、1、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误了季老的宝贵时间;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5、CD

三、1、读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①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②生活的经验 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C

4、B

5、B

上一篇:我的朋友优秀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名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