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精选8篇)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听力理解在现代社会交际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他们受情感因素的影响,缺乏听力策略和技巧,还有母语的.“负迁移”,使他们很难提高听力.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原因,觉得应采用“培养情感,指导听力技巧,分阶段教学”等方法来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
作 者:刘江华 Liu Jianghua 作者单位:南京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南京,211000 刊 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 年,卷(期): 7(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情感因素 听力策略 负迁移 视听反馈关键词:听力,词汇量,理解困难,Anderson认知理论,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 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我国也将英语视为除汉语以外最重要的语种。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工作, 都对英语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听力是英语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五大能力听、说、读、写、译, 听力位列首位, 可见, 听懂并理解英语至关重要。
1 高校学生英语听力现状
根据笔者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英语听力状况的调查显示, 在珠海校区, 非英语专业的医学类学生在学习英语听力中遭遇了困难。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拥有的学生数量众多, 设备也较为齐全。学校在培养学生医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为其开设了英语方面的课程。 (于翠红, 2013) 但该校区的学生却无法真正理解听力中所听到的内容, 并对英语听力产生了厌烦心理。根据调查, 该医学院中有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无法达到标准水平。其实, 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虽然已经转变了教学思想, 但依然没有抓住听力教学的重点, 只是强调学生自行记录所听到的内容, 而不重视理解听力内容, 以致于学生养成了忽视听力词汇的习惯。该医学院学生在英语词汇量方面有所欠缺, 大部分不会主动积累课外词汇, 其匮乏的词汇量无法支撑其理解英语听力。根据笔者对遵义医学院的调查, 该学校医学设备非常丰富, 但英语方面的设备较为欠缺。 (翟芳、刘中阳, 2010) 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英语听力的文化环境方面也不够注重。学生缺乏对英语听力的了解, 也缺乏对英语的认同感。
2 听力词汇量匮乏造成高校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
(1) 听力内容歧义
部分高校学生日常学习中不注意词汇的积累, 在听力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听不清的现象。英语中有很多单词的读音都比较相似, 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式英语以及美式英语的读音有所差异。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所学习的英语读音也各不相同。在听力过程中所应用的听力原音与学生所学习的英语语音不同, 学生就会对单词产生不同的理解, 进而导致理解错误。
(2) 反应迟缓
由于听力词汇量的匮乏, 听力课上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学生们呆坐在教室里, 教师在讲台上播放听力, 而学生们无法听懂所听到的内容, 也不明白其读音及结构, 无法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记录, 自然也无法理解整个听力原文。词汇量的匮乏导致学生在听力课上表现非常木讷, 甚至讨厌听力课, 无法接受听力课上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 听力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
3Anderson认知理论在听力学习中的作
(1) Anderson认知理论
Anderson认知理论最初源自认知科学, 人们将知识分为程序性、陈述性两种。两种知识都是通过大脑的构想和理解, 进而输出。著名的心理学大师Anderson根据自身对于认知科学的理解, 在1983年提出了关于认知理论的相关模型。一直以来, 知识是如何经由大脑进行输入和输出活动的问题困扰着人类。 (李睿, 2012) Anderson在其研究中给出了具体的答案。根据Anderson对认知理论的研究, 最终其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理论模式。最终, Anderson得出了ACT认知模型。该模型能够应用在语言学习当中, 并使语言学习的认知更加深入, 思想也更加透彻。
(2) 基于Anderson认知理论的分段教学
部分医学院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不高, 但英语听力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词汇, 并且具有一定的听力技巧。为了帮助学生转变在英语听力课程中的被动地位, 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Anderson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分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先构架好听力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框架, 学生们根据自身对于已知知识点的理解, 逐渐提高自身的词汇量以及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基于Anderson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能够有效将听力技巧以及听力材料的背景结合起来, 并进行延伸, 从而使听力课程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4 基于Anderson认知理论提升听力理解能力的对策
(1) Anderson认知理论的感知阶段
一般来说, 适用于高校学生扩充词汇量以此来提升自身听力理解能力的方式主要有Anderson认知理论下的传达式听力。在该种方式下, 学生们在认知理论的第一阶段完成对听力单词的感知, 在接收到听力原音的第一时间就通过记忆中对听力单词的记录来辨别所听到的单词。尽管听力原音在学生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极短, 但在特别注意下, 学生能够记录下有用的信息。在感知阶段, 学生可以采用该种方式扩充自身的词汇量, 并不断采取笔录的形式记录所感知的单词信息, 发挥自身的理解能力, 从而得到听力原文的重要信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学生们能够有效改善自身的感知现状, 并获得较长时间的记忆能力。
(2) Anderson认知理论的分析阶段
Anderson认知理论的分析阶段就是学生将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转意的阶段。学生们根据自身对听力单词的理解将听到的听力单词转化为自身所理解的单词含义。通过笔录来记录下自身熟悉的单词, 以此来代替比较复杂的单词, 能够有效节省时间, 并且经过理解的单词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量, 提升对听力原文的理解能力。
(3) Anderson认知理论的运用阶段
在Anderson认知理论的运用阶段, 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自身更加适应认知理论的运用策略。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听力认知训练, 能够提升对所听到单词的运用能力。学生已经在脑海当中形成一定的习惯和意识, 能够在听到某个单词的第一时间反应出单词的含义并了解其在听力原文中的含义。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所积累的听力词汇, 提升自身的听力水平。
5 结论
在我国, 不少高校都开展了英语专业, 包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将英语作为重要的学习课程。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其在学习英语听力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总而言之, 英语听力将作为教育的重点, 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重视英语听力的练习技巧, 培养学生对听力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克服听力理解方面的困难, 并扩大自身的词汇量, 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顺利使用英语, 并逐渐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佶颖, 于书林, 陈伟.国内英语听力研究十年整合:回顾与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 (6) :58-65.
[2]胡卫治.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困难现状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赤子 (中旬) , 2013 (7) :217-218.
[3]李睿.基于因子分析的英语听力理解影响因素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50:116-120.
[4]于翠红.词汇视、听觉协同发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信息加工成效的作用[J].现代外语, 2013 (4) :387-394-438.
[5]翟芳, 刘中阳.听力理解障碍的三阶模式认知分析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10 (1) :114-115.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 听力理解 因素 对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但是目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实在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高职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影响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
笔者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10个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0名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最大因素是学生的基础太差,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因素:
1.语音、语调方面。问卷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发音不准,以至于听不懂材料的内容;不习惯说话者的语音语调。73%的学生认为听力材料中的发音和自己的不一样。
2.词汇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70%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太小,以至于听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3.语法方面。学生阅读时遇到语法就很头痛,听的时候对不熟悉的语法知识更是很懵懂。79%的学生对于插入、倒装等语法现象不太理解。75%的学生语法基础差,导致不理解句子的意思。
4.语速方面。学生平时都是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交流,他们的语速相对来说比较慢,所以一旦听磁带就感觉跟不上了。70%的学生总感觉语速太快跟不上。
5.文化背景知识。69%的学生不会为提高听力经常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79%的学生认为知识面狭窄,对听力中出现的一些场景不熟悉,反应不过来。71%的学生在听力结束后,都不会对所听材料相关的内容找一些相关资料来加深了解。76%的学生课后从来不听英文广播和看英文电视节目。
6.焦虑心理。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考试有优势。63%的学生每到考试就担心自己听力会做不好,68%的学生一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就会很紧张,以至于影响到后面的答题。学生产生了学习焦虑心理。
7.听力策略欠佳。70%的学生听之前从不对问题做预测。55%的学生不会注意并利用标记词but/however/because/moreover/in a word等来帮助理解、推测、或者记录所听信息。61%的学生不会注意利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实词如动词、名词等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语篇基本要素。64%的学生在听音时,你会注意借助其他信息,如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或对话者的表情、姿态等帮助理解或推测。65%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都不会注意用准备好的纸笔做一些记录或者符合标记将一些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如人名、时间、地点、数字等。68%的学生习惯边听边翻译成中文,影响了反应速度。66%的学生听的过程中经常分神,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有不良的听力习惯。
8.听力材料偏难。63%的学生认为现有听力材料数量不充足,6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课外听力训练材料。访谈的学生有80%的人都表示听力材料偏难。
9.环境、设备因素。71%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用具都不是很满意。访谈发现,目前我院都有多媒体教室,老师上听力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不能在语音室上。学生课后也不能随意使用语音室进行听力学习。
二、提高高职学生听力水平的应对策略
1.扫除知识障碍。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同化等以及升、降调等基本的语音知识抓起,从VOA Special English慢速听力材料开始练习,逐步提高语速和难度,让学生有积累的过程,慢慢适应正常语速。
2.克服焦虑心理。教师应该通过一下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利用电影、歌曲、游戏、故事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常心对待考试,逐步克服焦虑心理。
3.讲究听力策略。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讲究听力策略。听前快速浏览所给材料,预测所听内容。
4.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选择一些名人趣事、小幽默等引人入胜的听力材料;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难以适中的听力材料
5.购买设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议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在语音室上听力课。学生可以自主购买听力设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安排灵活有趣的互动教学,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本文提到的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影响因素,如听力时间,教材等。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克服各种障碍,不断改革创新,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多实践,提高自信,自主学习,提高听力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卓敏.影响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137-139.
[2]李姸慧.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障碍与解决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3.102-103,21.
[3]刘友全.影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11.4.100-101.
[4]杨援朝.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若干原因及对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6.3.2.34-38.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
其对策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2012年春小学教育专科
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晋中分校)
电话: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
目 录
一、论文提纲„„„„„„„„„„„„„„„„„„„„„„„„„„„2 二、内容摘要、关键词„„„„„„„„„„„„„„„„„„„„„„„6
三、正文„„„„„„„„„„„„„„„„„„„„„„„„„„„„„7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7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8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9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11
(五)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12
(六)家庭应采取的对策„„„„„„„„„„„„„„„„„„„13
(七)学校应采取的对策„„„„„„„„„„„„„„„„„„„15
(八)社会应采取的对策„„„„„„„„„„„„„„„„„„„18
(九)总结„„„„„„„„„„„„„„„„„„„„„„„„„„18 参考文献„„„„„„„„„„„„„„„„„„„„„„„„„„„„20
论文提纲
一、绪论
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个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成人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而且本该天真浪漫的小学生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二、本论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不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其家庭教育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1)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心、母爱,形成冷漠、怀疑、仇视的心理;而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结果造成学生任性、自私、孤傲的心理;也有的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打骂,使学生形成胆怯、自卑、不诚实的心理;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态度则常常是病态嫉妒形成的主要原因。(2)家庭气氛不和谐。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时有冲突发生。孩子一回到家就陷入了争吵的“漩涡”,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充当家庭冲突的调整者或牺牲品。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破坏了良好的家庭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处于提心吊胆的心境中,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不良是当前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学校教育不良主要表现在:(1)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学校教育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2)教师教育方式不正确。目前,在一些中小学仍然存在着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如罚站、罚抄作业、讽刺、挖苦、侮辱等,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四、社会生活环境不良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2)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文艺、影社广播、出版等部门,不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不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不是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而是充满“拳头”加“枕头”的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起着教唆作用,甚至于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泛滥成灾,严重地毒害儿童青少年,使他们心理变态,误入歧途.基予以上分析,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听讲、提高课堂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作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其它原因,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听课质量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凸显。现在的不少学生,感到课程虽有趣但难学,理解运用科学知识更是困难,花了不少精力,但收效少于理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妥当,在学习时没能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巩固掌握,违背认知特点,完成知识的迁移。我们老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记忆规律,科学地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及时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由于他们活泼好动、易疲劳,又喜欢多问,兴趣较广,因此,要注意学生的
劳逸结合,适当控制作业量。同时,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认知方法,逐步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目的性。
三、结论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点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的因素,比如升学压力(从长远看)、父母离异、同学人际交往等等。鉴于这些,我们大家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通过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来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从而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家庭中要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社会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使小学生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身体发育
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身体发育良好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展开社会交往时往往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异常的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获得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孩子容易造成任性、固执、自私不合群。当上学读书后,会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要不就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
力方式”解决问题,或者是“关怀备至,和蔼可亲”。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例如:剑桥英语、奥数、舞蹈、美术、乐器等各种兴趣班,搞提高补习。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而引起教师与孩子之间人际关系淡薄,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这样,势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
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
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家长要注重孩子心身的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 灵更需要关心。
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最后,宽容与约束并重。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
率。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
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特别要注意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总之,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避免引起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因此,小学生的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 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 作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 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 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 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 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 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 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 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 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 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 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 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 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 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 导。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活动辅导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 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 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
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 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 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 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 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3.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 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 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
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 教育环境等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 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 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 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四)社会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保证经费投入和师资的培养。
(2)学校要向家长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学校要对所有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 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 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 题堆积,小问题变成
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 不良事件。所以作为家长、教育者和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掌握 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 现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 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陈国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 要]文章论述了目前网络特别是网络文化正以其强大的冲击力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感官享受、个人主义甚至利欲熏心代替了健康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我们只有在法规、技术、文化建设等层面积极发展完善,倡导合理健康的网络文化方式,大学生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才不会卑俗化,社会才有光明的道德前景。[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对策;
在一个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注重物欲和功利化的时代,网络与电脑也越来越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网络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严重,它对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表现在:
一、以感官享受代替理性思索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从来注重人格修养的塑造,注重人的精神的升华,因而,孔老夫子会“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苏武会北海牧羊十九年,坚贞不屈。中国人虽然不善理性,但从来不会把感官享受摆在第一位,总是希望追求形而上的价值。而现在物欲横流,人文价值失范,虽然和社会转型有关,但是,网络文化的推波助浪,更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形成。毕竟,Email、网上交友、聊天室的铺天盖地,使得人们的交往天涯若比邻。而网络上色情文化的泛滥成灾,西方强势文化的日益渗透,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由对精神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官享受。人们沉迷于色欲诱惑、热衷于一夜情,成为网络上的耀眼“风景”。因此,道德品质低俗化、审美趣味庸俗化就成为这个社会让人忧虑的事实。
二、个人主义盛行代替社会责任感
虽然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强调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时代,但是,它却不是以牺牲社会责任感作为代价的。但是,网络却是把这点强化了。因为,网络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恰恰是割裂了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消弭了道德评判标准。它仿佛在暗示网上冲浪者,网络上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只要愿意,个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事物的评判标准,只在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完全不必顾忌社会的价值取向,不必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网络上随意的漫骂和攻击屡见不鲜,假话、欺骗习惯成自然,惟我所用的意识空前放纵。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必然造成人们人格的分裂,也必然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助长了人们的利己心理,也会大大地消解人们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放弃了个体和集体的协调以及对社会的奉献意识。而这,恰恰背离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价值标准。
三、利益至上原则导致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目前,网络犯罪形式多种多样,手法五花八门,犯罪行为涉及各种领域,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上升势头。据报章上披露的情况来看,主要有网络入侵,即利用电脑网络非法侵入他人网络,窃取他人的资料信息,破坏他人的网络程序;网络盗用和网络诈骗,比如盗用他人资源牟取非法利益或信用卡诈骗等;非法盗版;电子商业间谍活动、发布网络虚假信息等等。虽然犯罪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因为网络犯罪比传统犯罪手段更为隐蔽,涉及许多专业知识,给侦察取证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上现有财力物力和法律法规的缺乏,因而其后果就更为严重。网络犯罪所以日益严重,主要和人们缺乏道德自律、将物质和个人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关。有的年青人甚至因为自己的高科技犯罪得逞而沾沾自喜,而根本没有任何廉耻、罪恶之心。这也是对我国传统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宁可清贫,不可浊富”等思想的颠覆。
四、盲目西化甘愿沦为西方文化霸权的奴隶
互联网正日益严重地面临着文化霸权的压力。因为网络文化产生于美国,英语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因特网上约有90%的信息是出自西方国家的英文信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以英语为主的网络语言的优势,在通常的传播文化信息和控制舆论导向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倾销给别的国家和地区。在西方的这种强势文化面前,绝大部分网民会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西方文化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这种唯西方马头是瞻的倾向,既使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遭到空前的危机和挑战,给文化和文明的延续带来负面影响,也必然带来当代人价值标准的迷茫和精神方面的困惑与危机。
正因为网络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大学生们的道德价值观念,轻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路、人们精神的困惑与迷茫,重者导致个人主义、物欲主义泛滥成灾甚至网络犯罪的日益严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种挑战,更好地维护精神的神圣呢?
一、诚实守法,倡导健全的网络人格
虽然网络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它的隐匿性,人们在网络中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背负道德的责任。但这不是说在网络当中就可以放肆放纵,而恰恰说明,在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网上监管还不够有效的状况下,人的自我约束即诚实守法的重要性。这里的诚实守法,一不能违背法律和良心,二以诚待人,绝不欺诈。所谓诚实,决不是毫无原则地将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而是,在网络交往中,应竭力杜绝虚情假义、坑蒙拐骗,而应该加强道德自律。一个人只有在网络中也表现出健全的人格,网络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社会和国家才会充满希望。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早在2001年11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就明确地要求广大青少年网民“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说为网络秩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气氛
虽然现代法律尊重个人的权利和隐私,但是,在网络文化越来越模糊了道德界限、越来越助长人的私欲的膨胀的今天,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网络监管,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回越来越严重,社会的道德水准势必下降。尤其在网吧这种鱼目混杂的地方,更是应该用技术的手段来规范它的经营,营造出一种文明的气氛。具体说,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监控、软件隔离手段剔除网上的不良信息,限制网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流传;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运用高超的电脑网络技术,侦破、打击各种网络犯罪;积极为网民提供健康文明的上网场所和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的学习、娱乐、交流等多种功能;强化网络文化内容的审核、管理与流通,做到在源头上把关;以法规形式来规范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使之合理有序。只有加快发展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完善网络的规章建设,善于引导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文化才会呈现出和谐、有序的状态。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破文化霸权壁垒
不可否认,网络文化已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越来越有种西化的态势。尤其是,在世界大局趋向和平、稳定的前提下,西方通过输出其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来进行“和平演变”,更有种不容忽视的威力。虽然世界的融合是个必然趋势,但这种融合应是多元并存而不是简单的一体化。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有鲜明特色的网络文化,以抗衡西方的文化霸权势所必然。
(一)建设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又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化网站,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
(二)积极开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软件,改变原有的色情、暴力及西化模式;
(三)进一步强化网络的实用功能,使人有畅通的排解渠道,等等。
综上所述,在网络特别是网络文化日益主宰人的生活的时代,我们只有在法规、技术、文化建设等层面积极发展完善,倡导合理健康的网络文化方式,注重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才不会卑俗化,社会才有光明的道德前景。
附:
买力开木.玉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字(除少数之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语言的借用、并用、兼用、转用等情况客观存在。而且多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平等。为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整体,促进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身要求各少数民族要迅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科技水平,因此,除了充分享受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尤其要学习和掌握先进民族的语言文字。因此,本文将对怎样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因素:
1、对汉语的认识和态度
这个因素也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不同功能和价值取向的认识,主要是以少数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有特殊情感出发,认为学汉语是“敬典忘祖”甚至认为是“语言同化”“中汉家的圈套”因而正面强调和提倡用民族语言教学,拒绝用汉语文教学,因此态度上表现出不学汉语的倾向。
2、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态度
民族学生是否把汉语纳入到自己的学习需要之中,这对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影响较大。一般认为,成功的汉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与整个民族、每个家庭对汉语的态度有关,也与民族学生自身许多内在的心理因素有关。如:有的学会和利用汉语的潜在效果的认识比较全面而深刻,他们认为掌握汉语是为了适应民族所处的语境和对使用汉语的需求,也是为了使个人的前程更美好。这种动机可以使民族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并不断克服困难,提高汉语水平。相反,由于有些民族地区语境单一,尤其是民族居住地方,几乎很少使用汉语交往,汉语的现实功能也非绝对必要,对其潜在效果的认识更是肤浅,即使他们学习了汉语,如不能得利继续深造,回到他们的母语环境中后用不了几年有可能会变成汉语文盲。这就是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地下,使我们在教学上提高不了他们水平的原因之一。另外,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对于不同民族学生的适应性也会影响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汉语教学。如,汉语基础好的学生,比较有信心学会汉语,而自幼生活在比较单一的母语环境的民族学生,入学时都不具备汉语的听说能力,特别是那些有语言没有字的民族,其母语也是仅仅适应于日常生活,入学后用汉语教学,其语言适应非常困难。使学生受较大的挫折感,使他们失去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双语之间相互的迁移与干扰
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大都学习了本民族语言,而且习惯用本民族语进行
思维,也就是说学习汉语的活动是以民族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进行的,所以,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在民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相互干扰和迁移的作用,迁移表现在:本民族语和汉语都是人的交际工具,都有一定的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有相同之处。所以,处理得好本民族语可以帮助和促进汉语的学习。尤其是在培养现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着更好的迁移途径。而在干扰表现上,本民族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上述各方面又有很大差别,处理不好,本民族语就会影响汉语的学习。这种影响既有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上的,也有文化背景知识和表情达意的习惯用法和风上的。所以,如不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和各自组词造句的规律,很难准确,自然地使用汉语。不仅如此,民族学生对本族语言掌握水平和能力,也会使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发生相互迁移或干扰的作用。
4、教材,这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汉语教学提高质量的必
要条件。尽管在这问题上看来似乎容易解决,但实际上并不;缺乏使用的教材总是汉语教学中碰到的主要障碍,再加上课时量少,口语交际时间不够,掌握不了相关知识,显然提高不了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5、教师,这是影响汉语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要
想保证汉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批足够数量的、合格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因为,它比哪种的语的教师个体组织的教师队伍更能保证汉语教学质量,而且教师若能兼懂民族母语和汉语,就能了解把握两种语言的异同,并能预见到学生学习的难点,而且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两种语言交替并用,相互解疑,加快民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进程。提高汉语教学的几点要求:
一、正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汉语的意义
汉语教学有利于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少数民族学生懂得本民族语言,习惯用语本民族语进行思维,他们学习汉语时,很长一段时间要借助本民族语进行理解,所以,通过汉语教学,与母语的基础,更好的掌握汉语,并使两种语言的学习相互促进,对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和文化具有很大意义。
二、要激发民族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与人的其它活动一样,是一种有动机,有目的的活动。既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系列语言反映的形式,也不能归结为掌握某种一成不变的语言规律。因此进行汉语教学,必须要充分发挥民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汉语作为生活交际的目的,通过有意识的、自觉的、生动的生活情景中的交往来提高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力求使民族学生沉浸在所学汉语的情景中。必须要设立一些“汉语角”或“汉语园地”之类的场合,以便激发和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直接动机。
三、教学中要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教学
语音、语法、词汇是任何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的一面,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三者虽有各自的内容和体系,但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离开语音,无法教单词和语法,离开单词,同样教不了语音和语法,离开语法,语音和词汇教学就受到限制。所以,任何语言的教学,都必须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三者的综合。但是,在常情况里在汉语教学里,语音教学往往被忽视或放在次要位置,只重视词语教学、语法教学等。,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民族语式汉语的习惯。难以纠正语音。南疆的学生更为严重。因此,在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
四、实践学的致用,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双语”的能力
民族学生运用“双语”是一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和以此为条件的智能和体系。如果只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不意味着他掌握了汉语,民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运用汉语能力,就要看他们听、说、读、写的水平如何。也要看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学习的程度如何。那么要想培养他们的汉语水平必须加强口语训练。因为,加强口语训练,不论以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以理论上讲,语言本来就是口语。人类学习语言一般从听开始,进一步学习说,再进一步学习读和写。不难看出,作为读和写的书面语是在作为听和说的口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应该重视口语的优势,在教学上加强口语训练。从实践上看,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总是重视读和写的教学,忽视听和说的训练。导致许多民族学生能看能写不能说,大大影响了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直观教具和开设电教育课 直观教具对于民族学生学汉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利用电教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目前,大部分学校缺乏电教课堂,也是提高不了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小学,学生基础很差)。
关于听力理解, 一直以来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 听力理解通常被看作一种被动的语言输入。有人甚至把听者看成是语音材料的被动接收者。现在我们知道这些传统的观点都是误导, 他们对听力技能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其实,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能动而又脆弱的心理过程。它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在整个意义建构过程中, 为了重建说者所传递的信息, 听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象征, 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遗憾的是, 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水平一直都不尽人意, 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也远未达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 对于语言工作者尤其是广大英语教师来说, 找出一些解决对策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听力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需要把所听内容由外部的声音信息转化成内部的意义理解。在此过程中, 学习者在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这两大方面的障碍构成了影响其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1、基本语言知识方面的障碍
具体来说基本语言知识方面的障碍包括学习者对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语速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和误用。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首先依赖于扎实的语音基础。只有发音准确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读音变化规则才能提高辨音能力。学习者一开始学习时如果没有掌握住音素和单词的准确发音,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很难纠正和改进, 因而听力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同时, 不了解英美语音之间的习惯差异也是学习者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英式英语的发音习惯。而近几年里,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美式英语的发音习惯甚至教科书也越来越受人欢迎。有些学习者因不熟悉英美两种语言之间的发音差别而常常遇到听力理解方面的困难。如习惯了英国英语的学习者常常会把美式英语中的dog误听为dug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语调是连贯语言中声音音调变化而形成的旋律模式。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R.Kindom把语调誉为语言的灵魂。实际交谈中说话者语调的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其语意的表达。因此, 对听者来说, 对说话者所用语调的敏感程度要远大于其对语中单词的关注。听者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调就很难在听的过程中准确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大小。达不到一定的词汇量听力理解水平就很难提高。好多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得不到提高, 词汇贫乏便是其原因之一。
语法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学习者如果对英语句子的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知识掌握不牢的话, 听力理解过程中就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语法障碍。在听力测试中有些题实际上学生只需对原句进行句型变化就能找出答案的。如听到句子“Shanghai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时, 语法知识牢固的学生就能很快找出该句的同义句“Shanghai is the larges city in China.”来。
语速方面的障碍也不容忽视。同样的英语语句或者语篇, 说者语速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听者的理解效果。如有些学习者习惯于美国之音广播的Special English节目中的语速, 刚听到其Standard English节目时就会感到不适应。如果再加上一些的道的重读、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语音语调上的变化, 就更加不知所措。
总的来说, 基本语言知识的障碍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听力理解的效果。毕竟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每个因素、音节、词语、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在实际运用中, 尤其在一连串的语流中随时都会发生各种读音变化。听者需要结合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赋予其所听内容以特定的意义。另外, 不同的说话者, 其发音特点、讲话速度、语调、重音等都会有所不同, 即使同一个人讲同一句话, 由于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也会带来意义的变化, 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来。
2、非语言知识方面
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并非因其语言知识的缺乏而遇到的听力理解障碍即为非语言知识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可分为背景知识的缺乏、母语的干扰、听力策略运用不当以及心理素质不良等几个方面。
背景知识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学习者对所听材料中的人物性格、所表达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所听材料中的场景、主题等的把握程度都直接影响其听力理解的效果。有时学习者听清了整个句子, 但不能理解其语义, 就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缺乏阻碍了学习者对材料主旨的判断、推理和预测。有时候, 听力材料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通讯信息、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相关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篇中。学习者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及一些基本常识均直接影响其对听力内容的准确理解。
母语的干扰也是大多学习者在听力理解学习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有的学习者习惯借母语作中介语来理解所听内容, 每听一段语篇, 甚至每听一个句子就立即在心目中逐一译为母语, 再由母语反馈的信息来回答问题。母语思维过程的本身直接妨碍了学习者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和反应。
听力理解策略的不当运用或者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也是学习者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有些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遇到生词时, 不知道跳过去跟上听力材料的进展速度, 而是一直停留到该生词上, 试图回忆或猜测出其词义来, 以至于影响了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还有些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不懂得做记录, 以至于因未能抓住瞬息而过的信息而影响其理解效果。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 当学习者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 就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躁不安的心理。学习者如果带着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心理去听,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思维也变得迟钝, 正常的听力理解水平就难以发挥出来, 原来能听懂的材料也变得陌生, 以至于学习者越听越觉得难, 越听越没信心。由此可见学习者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听力理解水平。
三、几种有效的解决对策
总体来讲, 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 学习者常常会遇到基本语言知识及非语言知识两大方面的障碍。只有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才能使其听力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1、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
对学生基本语言知识的输入首先要把握好语音、语调关, 及时给学习者进行辨音训练。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其对某些因素难以辨别清楚。例如, 不少学生分不清/i:/和/i/以及/a:/和/^/的区别。听到sheep时会理解为ship、听到march时会理解为much等, 其原因也出自于此。要克服这些障碍, 听力练习之前, 教师就应该注重给学生以变音训练。如/di:d/和/did/、/da:k/和/d^k/等。让学生反复操练, 及时纠正其语音语调错误, 并针对一些涉及语音语调的听力题, 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知识以提高其辨音辨调能力。教师还应注重使学生强化、熟悉和练习常见的语音语调知识。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朗读练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听一些英文录音片段, 给学生选择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听力训练材料。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记单词, 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指导学生除了根据读音规则记单词外, 还要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和实际运用来扩大和巩固其词汇量。
加强语法和交际用语的操练。听力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语法方面的薄弱环节加以及时的提醒、讲解和操练, 以至学生能熟练掌握。
针对语速方面的障碍, 教师要精心筛选听力材料, 使学生的听力练习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基础性、针对性的练习逐步过度到综合性、系统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连贯听读、连贯识记的能力以便适应逐步提高的语速。
2、注重非语言知识的传授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社会背景及相关学科知识, 加强文化导入。有时学习者因不了解英美人士的生活习惯、文化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等而听不懂相关材料的内容。对此, 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材料的背景知识, 并配以合适的情景训练, 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来说, 文化知识的缺乏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因此, 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文化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生活片段和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练习。及时传授一些学生所需的文化知识以提高其文化敏感性及赏鉴力。再者,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以增进其对英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知识的了解, 从而更充分地理解所听材料。
3、帮助学生克服其对母语的依赖性
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 尽力创造一些真实的交际环境以帮助学生克服其对母语的依赖性。力争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天地, 尽力创设出英语交际的情境, 围绕所教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营造出英语氛围, 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从而促进其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4、加强听力策略训练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听力理解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随时注意选择适当的听力理解技巧并加以训练指导。如教师可以利用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所谓精听主要是指听的质, 泛听则是指听的量。专门训练着重培训学生的技能技巧, 有时伴以讲解、归纳和模仿。综合训练则往往结合课文教学来进行。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筛选精听的材料, 在交际操作中还要做到从形式到意义的全方位的听力理解训练。泛听是一种以获取信息和意义为目的的听力训练, 它可以扩大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泛听的内容灵活广泛,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练, 注意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特定信息, 既能听出材料的大意又能抓住其细节,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
5、培养学习者健康的听力理解心理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其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心理学实验结果表明, 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适度的情感焦虑水平是提高学习者听能的保证。因此, 教师要注意精选听力材料, 力争使听的内容多样化, 给学生以新鲜感、趣味感,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听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听力水平。另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多加鼓励, 尽量减轻其心理负担, 培养学生健康的听力理解心理并帮助其维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从而使其发挥出最佳的听力理解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 提高学习者英语听力理解水平绝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要想培养出学生理想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之外, 还要清楚地了解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其在听力理解方面所遇到的种种障碍设计出解决对策, 同时要给学生加强必要的策略训练, 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和多用英语的习惯。只有做到了这些, 学习者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占学习者四项语言技能之首, 代表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低与其听力策略有关, 同时也与其本身对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影响学习者听能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能力,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Underwood M.Tea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 1989.
[2]Oxford, R.L.1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3]Richards, Jack C.1983.Listening Comprehension: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J].TESOL Quarterly17[2], 219—239.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180-195.
[5]王悦智.文化差异与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学刊, 1977 (04) .
[6]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听力 障碍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76-02
1 听力理解障碍因素
1.1 语音障碍
语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辨音、省音、连读、缩合、同化、重读、节奏、语调。学生对语音的障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音素与单词的发音。学生没有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或已习惯于某些错误发音,这就导致了在听音的过程难以辨音。
(2)英音、美音的语音差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发音。二者在音素、单词发音、词语重读、语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我国英语教学的的内容是标准的英国英语发音,学生在收听美国英语时一定对其中的美国发音产生偏差,失误不可避免。
(3)连贯语流中的语音变化。重读与弱读、连读、同化、失去爆破,这些都是连贯语流中的语音变化现象。
1.2 词汇和短语障碍
掌握大量的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词汇量不足可以严重影响听力理解。生单词对于听力的干扰作用比对阅读理解大很多。在听的过程中,大脑对生单词是无法做出正确反应的,尽管少量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意义,但是这种推测过程会影响学生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要扫清听力理解中的词汇障碍,学生必须尽量多地掌握词汇,并且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促成词汇的真正积累。
1.3 语法障碍
听力理解与语法知识密不可分,熟练掌握时态、语态、句型、句式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在听力试题的选择中,许多题型是对原句的解释。例如对虚拟语气的理解、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在听力过程中,对信息词的捕捉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
1.4 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的同时,多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包括知识文化、交际文化、和词汇文化。深层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学生缺乏或不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必然造成听力理解的重大障碍。所以,教师在放音前,要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扫清听音中的文化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深层次含义。
1.5 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中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兴趣、心理素质。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情绪有利于发挥机体的潜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消极情绪容易使人陷入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现象。因此,培养乐观、积极的健康情绪,有利于提高听力的效率。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愉快地学习。同时,克服心理素质差,要从培养和激发积极情绪入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例如在听音之前,讲解相关内容,扫清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并伴随一定的朗读练习。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被动局面,逐步地树立信心。
2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
2.1 通过多种途径打下扎实基础
听力基础包括听音、辨音、会意、形成英语思维。这些听力技能必须依靠大量的听力实践才能取得。除了课堂训练外,学生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外语的氛围。比如收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原版电影等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对语音、词汇、句型形成自动的条件反射,建立外语思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用英语,使学生在泛听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建立起对语言信息的习惯性反应,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2.2 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导入
学生在打好听力基础的同时,还要扩大知识面,注意各学科的积累和。平时多阅读一些英美文化类丛书,了解异域风情。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色形成了文化差异。因此,要想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不仅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还要研究英语不同于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在听力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就越少,就能较快地提高听力水平。
2.3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指学生不仅能听懂文章的大概意思,还应达到对文章中词汇、句型等熟练掌握的要求。精听可通过听写、复述、答题等方法训练。精听是训练初学者的主要方法。听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多听几遍,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泛听是对精听的补充。泛听并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和细节,而是培养整体的信息捕捉能力。在听音过程中,可适当做些笔记,快速记录关键词。只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学生才能实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2.4 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
在平时训练和听力考试时,学生都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听音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不能过于紧张。在平时听力训练时,学生一定要明确目标,听音时间适度,提高效率。实践表明,每天听音时间一小时效果最佳,以免疲劳过度。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挺高,听力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3 教学措施
3.1 合理安排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差异化的教学步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分为:(1)音素辨别与意义辨别教学步骤。(2)语调理解与语意理解的教学步骤。这两种教学步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前者是听力训练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1)我们要阐明教学目标。(2)利用多媒体呈现音素的材料,让学生做听音练习并做出判断。(3)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分析他们对听力内容掌握的真实情况。(4)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再次呈现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5)进行课堂测验,进一步评价总结。
3.2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除了课上的听力练习外,教师还要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泛听作业。例如英语广播和新闻、英文电影、故事、对话。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水平的英语读物,大量增加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拓宽知识面。
3.3 加强文化导入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文学作品,相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一类的材料给学生听,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影响听力理解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3.4 听力技巧的训练
(1)记笔记法。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并记录。
(2)预测法。借助标题、选项,对文章谈论的主要话题、下文即将出现的内容做出预测。
(3)发挥联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生活常识、从文中得到的相关信息来理解文章。
(4)合理推测。借助说话者的语气语调、态度、背景声音等非语言信息来判断谈话发生的地点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推荐阅读: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11-28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07-1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06-25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分析及其影响论文12-10
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10-24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09-10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影响研究论文10-27
影响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