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故居游记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蔡元培故居游记(精选5篇)

蔡元培故居游记 篇1

2011年7月21日上午,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绍兴城市的街区还是那样热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私家车、公交车、运货车们在路上来来往往,穿梭在公路的中央地带。

我已无心观赏路边的风景,心中焦急地盼着能早点到达已心驰神往许久的蔡元培故居。从绍兴夜市出发,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来到了蔡元培故居的入口处。

只见孑民电影院演艺广场的外置字幕设备中正在闪烁着几个醒目的红色字眼:“节目定时更新,雅俗共赏......高档次,低消费”。这里交通便捷,常有一些国内明星前来孑民电影院演艺广场助阵,出演精彩的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孑民电影院演艺广场的正前方不远处,四棵貌似松柏的树木,像默默地守护蔡元培先生雕像的士兵一样,前后两排,每排两棵。

在这四棵树的中央便是蔡元培先生的雕像了。只见他坐在一张古式的椅子上,手中紧紧地握着一本书籍,两眼炯炯有神,一副巍然不动的伟人风范,让我不得不为之折服,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雕像旁的石碑上如下记载:蔡元培,字鶴卿,号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浙江越城区人......曾被毛泽东这样夸赞过:“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绕过蔡元培先生雕像,径直往前走,便看到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八个金黄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耀眼。

左转弯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了鶴卿传,于是便欣然前行。只见墙壁上刻着如下优美的话语:“有好湖山八载 常萦魂梦间 最羡卧逑 若有術十篇 妙绘若循环”(鶴卿传

蔡元培 二三年十二月)。

美哉,绝哉,蔡元培先生不愧为学界泰斗啊!

拐过几个弯,便来到了颇具古式建筑风格,透着浓浓学者气息的蔡元培故居。

一进入蔡元培故居,只见前院高瓦四起,屋檐的边沿也被一些不知名的草儿“占据”了,鸟儿在唧唧喳喳地欢叫着,好像在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知了声此起彼伏,简直热闹极了。

右转的时候,我发现有一道古门,两扇门往两边敞开着,门锁锈迹斑斑,门口的石阶被一块厚厚地玻璃完好地封存着。

跨过石阶,往右转,便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蔡元培先生的生平简史。原来蔡元培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7岁考取秀才,23岁考取举人,26岁科举入仕,为清末名翰林。28岁为翰林院编修。绍兴是蔡元培青少年成长的地方,与著名的鲁迅先生、杜亚泉先生等绍籍人士都有着深厚情谊。

蔡元培先生从小深受父母、叔父的影响,父亲蔡光普为人厚道,母亲周氏贤能勤俭,勉励他“自立”、“不依赖”、“不苟取”、“不妄言”。而其叔父茗珊指导他读《史记》、《汉书》、《文史通义》等。这些都使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渐渐养成深厚的内涵休养。当然,在担任翰林期间,他还阅读西方国家的政治理论和自然科学书籍,深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

而对面的便是第二展厅,以“情系桑梓,义在教育,志同道合,真挚乡情”为主题。蔡先生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大禹陵、香炉峰、石屋禅院、兰亭、山石佛寺等名胜古迹。他曾与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共同编辑并出版了《鲁迅全集序》。他曾担任过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相当于现在国家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1917年1月,他上任为北京大学校长。在上任前,他曾写道:“但也有少数人就说,既然知道北大腐败,更应该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意思”。

走出第二展厅,迈过第二道门槛,正门进入便是蔡元培雕像,我在雕像前深深地鞠了三躬,以表示对蔡元培先生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在雕像身后,“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十个字显得十分醒目,可以从中领略到蔡元培先生伟人的气魄。

门槛的右侧便是第三展厅,这里展示的是蔡元培先生改革封建教育,培养革命人才的英雄气魄,创建教育制度,维护共和政治的 领袖气概,主张学习西方,倡导勤工俭学的领导才干。门槛的左边是第四展厅,主要以“知难而进,接长北大;除旧布新,锐意改革”为主题。蔡元培先生曾这样写道:“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所以把北大的三科界限撤去而列为十四系,废学长(相当于现在的分院院长),设系主任。”

蔡元培先生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同样捍卫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爱国运动。蔡元培先生真不愧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啊,佩服!佩服!

迈过第三道门槛,继续往前走,我便来到了第五展厅,主要以“致力科学事业,争取民主自由”为主题。蔡元培先生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基础,并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他开展国际交流,争取民主自由,坚持抗日救校。一个个感人事迹,让人不得不敬佩啊!

从第五展厅出来左拐,便来到了第六展厅,这里主要以“功垂百世,德耀千秋”为主题。1940年3月5日,这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香港病逝了。

这是一个全国哀悼,人们沉痛万分的日子,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致唁电,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致祭,港督代表罗旭、爵士、香港教师联合会前来执绋,北大同学护灵队紧随灵车,并扶柩下车。同时重庆、广东、桂林、昆明、延安、绍兴等各地相继开追悼会。这些纪念活动,可以充分表明蔡元培先生的丰功伟绩让人震撼,领袖故事令人折服,病逝消息令人悲痛。

顺着走廊,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小堂前,这里是蔡元培一家省亲会客,畅叙情怀的地方,中间的一幅对联无不为这里添上了几分幽逸,生活的情趣更浓了些。对联上书写着“竹屋依花槛,松云覆草堂”,诗意浓浓哟。

小堂前的附近便是书房了,书房内摆放着一尊古钟,在门口的附近摆放着一张书柜,其对面的墙上是一块上面刻着字的书芭,书芭下方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文人墨客都喜好的笔墨纸砚。

书房的旁边便是蔡家的餐室了。隐隐约约间,我仿佛看到蔡元培先生一家人正在一起吃着饭,其乐融融的。

进入餐室,沿着室内楼梯直上,伴随着吱嘎吱嘎的上楼声,已来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卧室,这里曾是蔡先生自幼儿时代至赴京任翰林院编修前的住处。床上没有很特殊的床具,仅仅棉被、蚊帐而已,床边的桌上也只有一面镜子,大概是蔡先生生前梳头或者整装时用的吧。

紧挨着的便是他父母的卧室了。里面有古式的挂衣杆、橱柜等家具,床的布置大致和蔡元培卧室一样。

欣赏完蔡元培先生卧室以及其父母卧室,我顺着楼梯而下,迈出门槛,往左拐,看到了蔡元培先生家的灶间,里面有一口土灶,灶上除了那供奉神灵的供神龛外,上面还悬挂着碗柜。灶旁是一口水缸,因为上面盖着盖子,所以缸内是否有水,就不得而知了。水缸旁的桌子上正摆放着一只古式的饭桶、两只造型别致的水桶。整个灶间还挺有韵味的,是蔡家族族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在往前走,便是蔡元培先生小时候就读过的家塾。蔡先生6岁入家塾,读过《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就是在这里,蔡元培先生获得了文学的熏陶和知识的积累。在家塾的旁边,有一座许愿池,我往池内投了几个硬币,带着诚心,许下了一个特别的愿望。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有些依依不舍,但还是要骑上车回家,准备好好休憩一番。在绍兴的家里,一时诗兴大发,便写下了如下这首诗,以表我内心的点滴感触:

用尽四时游故居,心中顿觉神灵明。虽无缘见元培人,但有缘见光辉史。今日一游恰有意,心中之梦更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拨开云雾心更亮。

作者后记:(写作时间:13:30~16:30,总计三个小时)蔡元培先生,您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一定会努力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也是优秀的,我一定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精彩的奇迹。

虞其君

鲁迅故居游记 篇2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里便有人类居住、活动,距今已经安安静静的走过了8000多个寒暑,自春秋越都到现在,也已经有2500年历史了,1000多年前的大宋王朝也曾经定都于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征战与和平,跌宕与起伏,绍兴慢慢的学会了达观和淡定,但不管时间怎么流逝、朝代怎么更替,几千年来承载的中华文明始终如滚滚东去的长江奔流不息。

绍兴人“敏而好学”,因此在古代这一地区的私塾和普通家庭孩子接收文化教育的比例也明显的高于其他地方,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下从古至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的具有民族灵魂的人物,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中华书圣的王羲之、竹林七贤的嵇康,还有大诗人贺知章、陆游,革命家秋瑾、周恩来等等,当然还包括鲁迅。

1881年9月25日鲁迅降生在绍兴乌镇,根据中国传统戏剧的情节,我想鲁迅降生的那天,夜空里肯定有一道长长的流星滑落在这个普通的院落,二十多年后这颗星星终于燎原。先从医后从文的鲁迅,作品风格犀利冷峻,充满着彻底的革命精神,成为近代文学史、革命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无数爱国救亡的仁人志士照亮着前进的道路。他以弱小的生命,坚强的斗争在旧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他高声的“呐喊”,唤醒了无数在沉睡、在徘徊的民众,为中国大革命序幕的揭开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现代的中国,应该是很少有人不知道鲁迅的,乌篷船、旧毡帽、润土、阿Q、孔乙己、狂人、子君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像我们亲身经历过一样,这些形象代表了鲁迅儿时美好却脆弱的记忆,代表了旧中国旧社会中华民族苦难的缩影。非常感谢鲁迅先生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一段历史永久的保留了下来,让我们后代人得以对那段历史中平民百姓的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作为现代人,我非常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在庆幸没有亲历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是实实在在从那个时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在充满了压迫剥削、腥风血雨的年代里,坚韧、刚毅,低头弯腰却不放弃希望,我们才能在民族的延续中走到今天。

我去乌镇的时候,正是2008年春节的前夕,天气并不好,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样的天气竟然是在酝酿着南方几十年一遇的大雪。迎着时有时无的小雪从杭州出发,用了大约半个多小时,赶到乌镇的时候是上午将近10点,雪开始大了起来,漫天飞舞、徐徐洒落,站在鲁迅的巨幅画像前,竟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鲁迅先生,我来了,在这漫天飘雪的日子,或许你是想让我明白,没有风霜雪雨,怎么能够体现出“民族脊梁”的力量!

鲁迅画像的旁边,是一个很大的影壁墙,延着影壁墙的方向看去,就是鲁镇的大街。现代的鲁镇仍然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格,这一栋栋年代久远的建筑,有很多曾经出现在鲁迅的笔下,如孔乙己酒店、三味书屋等,看到这些建筑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亲切可人,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人物,那样的事件,我用心细细的体味着那一段历史。鲁镇的大街人影依然在穿梭,但是大街的心情早就不像几十年前那么沉闷了,大街两边的店铺里,有卖臭豆腐的、有卖茴香豆的、有卖地方特产的等等,商家阳光的脸上看不出一点旧社会的痕迹,如果鲁迅晚生100年,会是什么样子?不过还好,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他的使命就在那段岁月里。在街口稍里的位置有一个三进的深宅大院,院内亭台楼榭建造的非常考究,门口两个威严的狮子依然向往来人群述说主人曾经的辉煌。不错这个宅院的主人名叫周福清,正是鲁迅的爷爷。

周福清是读书人,三十三岁中举,三十七岁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即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相当于现在的见习研究生。后来做过知县,在知县的任内因顶撞上司而被革职,再后来补上了清廷的内阁中书,从此便做起了京官。

应该说周福清算是顺利的,想想当年的范进,中举之后竟然疯掉,一切的努力、一切的期盼在揭榜的那一刻化为乌有,这绝对不是范进所能够承受的重负,所以他疯掉了。从不惜被革职也要顶撞上司及后来的科场舞弊案来看,周福清不是个省油灯,才华肯定有,除了人间正道之外,他还曾经圆润的驾驭过“术”,因此就有理由怀疑他如何补上的京官,当然我们不想去追究这些。假如周福清能够自此收敛,忠于职守,稳稳当当的做他的京官,周家的家运会依然兴旺很多年。但是他将自己全部的前途、命运、甚至身家性命全部卷入了一场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案,在被拘捕查办的时候在公堂之上还敢公然指责朝廷选择性办案,应该说在封建社会里周福清对法律的践踏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但是虽说是个京官,毕竟还只是个小小的中书,被光绪皇帝钦判“斩监候,秋后处决”。这一年鲁迅十二岁,小学毕业的年龄。也是在这一年鲁迅真正认识了自己的爷爷,原来只知道有爷爷,但从来都没有见到过。我不知道周福清有没有想念过他的这个孙子,但他的大起大落却对这个家庭、对这个12岁的孙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迅的父亲本是个秀才,也因此事受到牵连被革去一切功名,之后没几年病怏怏的驾鹤西去。这一切正是鲁迅个体性格形成的时期,面对家族的迅速衰落,鲁迅没有被打败,而是承继了他爷爷倔强的性格,生的一身的硬骨头,让鲁迅在多年以后与黑暗的斗争中受益匪浅。对于这一段历史,鲁迅曾在自述里写到“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站在儿时鲁迅的雕塑前,看到的是一个少儿无忧无虑的玩耍,竟和其他少儿并无半点区别。好好玩吧,在那场风暴来临之前。

鲁迅的家,在鲁镇大街更往里走的一个院落里,这个院落更接近于普通的民居了,从建筑规模,到建筑质量都远不及他的爷爷。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其实就是他们家院子里的那一分田地,我去的时候依稀也还种着白菜,站在洋洋的大雪中,看着这片园子,回忆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落叶、蟋蟀、皂角树,我似乎触摸到了鲁迅心中最深处那片洁白的圣土,正是这一个小小的百草园温暖了着鲁迅的儿时全部的记忆。

三味书屋是鲁镇周边最具名望的一家私塾,距离鲁迅的百草园也就几百米的距离。教书先生名叫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周边百姓给他的标签,鲁迅就是从这里开始读书识字,开始之乎者也,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他的文化人格。在三味书屋读书的这一段时间里,也是他的家族迅速走向衰落的时期,同时也使鲁迅迅速的成长起来,面对父亲的离世,鲁迅知道,自己应该更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了,“时时早,事事早 ”便是鲁迅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

名人故居游记作文 篇3

老舍故居也称“骆驼祥子故居”,是第一个以书本名字命名的名人故居。跨进大门,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

进入他的房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棍棒和大刀,它们整齐地排成了一列。据说,老舍先生每当眼睛因学习而累的时候,都会练练这些兵器来调节一下神情。

往左面拐进去,便可以看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图书,这些全是老舍先生所作,其中一本就是《骆驼祥子》。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可见老舍先生写的书深受全世界许多人的喜爱。

再往里走,便看到了老舍年轻时写作用的笔和书桌。桌子上有许多的墨汁斑,东一块、西一块,差不多布满了整个桌子,我心想:应该是他日复一日地写了又写,经过日久天长,才弄出来的吧!

转头一看,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幅美丽的画,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老舍的夫人所作,原来他的夫人还是个艺术家呀!

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用了很多时间写作,利用空余时间来习武,可谓是文武双全。

这次的老舍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也要努力向他学习。

名人故居的游记作文 篇4

首先我们去了蔡元培的故居。蔡元培的故居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我们还了解到: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培育出了大批有志革命青年。还著有“蔡元培全集”等书。我想:蔡元培真是个伟大的人,培育出了那么多有志革命青年。

然后,我们又去了周恩来的祖居。周恩来的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我们又了解到:周恩来,字翔宇。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曾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了无数胜仗。我想:周恩来真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忠报国的人。

最后,我们又去了秋瑾的故居,“莫道女儿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里北靠林木苍翠的塔山,并离清波荡漾的鉴湖不远,环境古雅清幽,盛满一代女中豪杰的豪气壮志。还了解到: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我想:秋瑾真是个英勇无畏的人。

游胡雪岩故居-游记作文600字 篇5

听闻胡雪岩故居是历史悠久的工程建筑,我觉得故宅里一定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决策去参观考察一番。

星期六,我约上潘言、陈伊琳一起去胡雪岩故居。早上,我与他们俩一起买来票,我的爸爸还特意请了一位讲解员大伯呢!刚进门处,我也被两顶好看的轿子给吸引住了。讲解员大伯说:“这两顶轿子是用红木家具做的,非常漂亮,平常人是不能用的。”这两顶轿子上手工雕刻着精致的纹路,如同一座刻着纹路的.小亭子。一顶轿子是给胡雪岩坐的,也有一顶是给他们母亲坐的。大门口也有一块横匾,上边写着“勉善成荣”四个字,是皇上亲自为他写的。我们可以发觉品牌上的“善”字是]有二点的,讲解员大伯说:“皇上感觉好事儿做一件俩件是不足的,它是皇上在十二岁时写的。尽管皇上还小,可字早已写的很好啦。”这方面品牌是金黄的,周边有很多龙,可好看了!

走入去,里边有一个庭院花园,庭院花园里边有一个小河,水塘里边有很多好看的鲫鱼。鱼群一群群地在水里游动,好看无比!小公园里有一座凉亭,凉亭能够通向庭院假山里的溶洞。溶洞里可好玩儿了,里边有很多洞,每一个洞全是通的。大家三人在溶洞里绕来绕去把每一个溶洞都探了一遍。我发现了有的溶洞通向小河,也有的通往下一个溶洞。大家还参观考察了胡雪岩和他小老婆住的地区,也有万寿石等旅游景点。不经意间,大家把胡雪岩故居统统参观考察完后,我与潘言、陈伊琳恋恋不舍地离开胡雪岩故居。

【蔡元培故居游记】推荐阅读:

《蔡元培》记叙文阅读答案07-0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06-04

上一篇:双语自查自评汇报材料下一篇:电子厂实习报告总结1500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