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通用11篇)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1

总公司:

目前客运公司XX线只有一部车,如遇车辆抛锚或节假日要加班则无法正常运行。另XX专线承担了接送XX内部员工上下班的任务,并且经常需要到外地考查、旅游等,无法提供合适的车辆。

建议公司购买两台大型客车和一台中级车。一台为10.5米,座位43+1+1的大型高一级车,价格约39.7万;一台为8.5米,座位33+1+1的高一级车,价格约30.8万;另一台为7米,座位19+1+1的中级车,价格约21万。

当否,请指示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2

以1997年中国旅游资讯网和华夏旅游网成立为标志, 我国真正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旅游网站。但当时的网站只由一到数张设计简单、以景点介绍的简单文字为主的网页构成, 几乎没有任何功能性。经过十年多不断的发展, 现在用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的旅游网站已达数万家, 并且成就了携程旅游网、青旅在线等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网站。

中国现有的涉及旅游服务网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综合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 旅游只是整个网站的补充, 在旅游信息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方面没有优势, 所以不是旅游电子商务的主流;

另一类是旅游专业网站, 包括一些景区、酒店网站, 更高层次旅游网站则依托大旅行商, 并开展信息交流、网上预定。

以下, 就从旅游网站的内容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来综合论述, 并提出一些设想, 以使现有网站更臻完善。

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 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因此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 并在网站发布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 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是目前千篇一律的旅游网站所缺乏的。

首先, 以专业旅游网站为例, 酒店客房和机票的查询预订是专业旅游网站提供的主要功能, 但从具体功能来看, 尚无一家旅游网站能够提供客房的实时状况, 经常是在线预订了却被告之客房已满, 不仅网络的便捷无从体现, 反而显得多此一举。

其次, 设置各种类型的交互性栏目、互动设施的建设也是旅游网站必不可少的。有实力的大型旅游网站, 可以提供完整的社区服务, 如语音聊天室、BBS论坛、留言板、个人免费邮箱、网站QQ群、用户意见调查表等。旅游网站的论坛可以根据旅游业的特点, 在论坛中分设旅游法律法规、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景区景点、旅游住宿、旅游常识、游记等各类主题版块, 让游客在相应讨论区发表意见或咨询相关问题, 吸引游客踊跃参与讨论。

另外, 很多网站因为内容太多, 导致搜索过程繁琐而达不到游客和店家本身所需要的简单明了的效果;有些网站商业性太强而忽略了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公交查询;为自助游者如背包客所能提供的比较细节的需求少之又少;不能提供以目的地为背景和内容的精美图片、壁纸、精品游记的电子书、FLASH、屏保、视频等的免费下载服务等等都是目前旅游网站在内容及功能选择上存在的不足。

从技术角度看, 存在的问题更是需要全面统筹科学合理地看待和解决。

目前大多数旅游网站均缺乏美观大方且兼具合理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网页。首先应充分考虑网页的美观度, 其次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网页中加入FLASH、3D片头动画、三维实景演示及MPS、AVI、等音视频播放下载, 加强旅游信息展示的生动直观性。此外, 也应处理好首页打开速度与网页美观度之间的矛盾。如可将图片以较小尺寸在首页上显示, 通过点击放大浏览原图。

网站的网页结构设计必须注重科学性。应在首页上设置网站信息的总目录。另外应尽可能将主题内容放在首页, 减少游客点击进入下层网页查阅的次数。首页上的内容应定期更换, 以提供最新最快的旅游资讯, 更换下的内容可放入下层网页。

设置旅游网站的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及其他设施。由于旅游信息尤其是旅游商务信息变动较快, 旅游网站内容的更新也应是较为频繁的, 因此应设置可利用浏览器进行网站管理的管理系统。由于目前网络操作系统和不少应用软件都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够完善之处, 而旅游管理业务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网站数据的稳定、安全和在线交易中客户资料的保密都要求网络管理者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防护。

还有, 如根据一年四季旅游景观的变化以及淡旺季的交替, 对信息进行调整。设置自动安排旅游行程的智能数据库, 游客只需填入出发地、目的地、旅游天数和费用等信息, 就自动生成旅游行程安排表。为尽量完善旅游网站的功能, 还应该在网站中安插一些辅助设施, 如网站全文检索, 网站地图等。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 开发设计旅游景区虚拟漫游展示系统, 满足游客远程网上虚拟旅游的要求也是未来旅游目的地网站需要着重设计的。

总之, 在目前我国旅游网站多但不精的现状下, 想要经营好网站并从中获利, 不仅要在加强产品的独特性, 提供特色服务内容上下功夫, 更要以务实的态度来应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以做到内容和功能全面完善的一流的旅游网站。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3

关键词: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

引言:

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建设过程是从品牌定位到忠诚品牌的的一系列过程。第一步是旅游特色村镇要根据自身的景观资源特点寻找独特品牌定位,这是品牌建设首要基础和前提。第二步是依据品牌定位确立品牌识别系统,方便游客对村镇品牌认识和了解。第三步是要对自身品牌进行市场宣传。最后是要对已建立品牌进行管理,培养游客对自身村镇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最终形成稳定良好的口碑效应。

1.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定位

品牌经营中的第一要务是品牌定位,它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步骤,也是品牌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品牌管理和营销推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定位是该品牌自身与品牌目标消费群之间对应建立的联系,最终目的是将村镇产品转化为村镇品牌,方便潜在游客认知、熟识并消费。

之前更多地用在企业使用品牌建设,但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同质化景区出现,景区越来越缺乏自身独特性,品牌建设逐渐开始被应用到旅游中来。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之前,我们必须先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虽然品牌定位只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品牌的差异性、旅游产品、促销支持、管理、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找准位置。

2.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

要使旅游特色村镇品牌深入人心,就应以独特的建设思路为前提。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建设战略由品牌定位来确立,依据现有的景观资源来设计转化为视觉标识,运用当下多种传播交流手段进行推广,这就是品牌识别系统。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是由村镇品牌名称、村镇品牌标志以及村镇品牌形象口号组成。它是旅游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代表性标志,游客会通过各种媒介直观的接收到识别信号,进而了解其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的深层次价值。从而使游客产生前往该村镇的有力动机[1]。

3.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传播体系

通过品牌的定位、识别,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该特色村镇,我们将打造品牌进入市场,出现了品牌传播系统。宋永高在其《品牌战略与管理》一书中指出:品牌传播就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2]。通过有效的品牌传播,可以使品牌为游客和广大公众熟知,促进品牌迅速发展。作为独特的旅游产品,其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游客只有到达景区后才能一探其真实面貌,所以利用品牌传播来实现。因此,我们认为品牌和游客之间的沟通工具就是品牌传播,它可以使游客直观、明确地了解村镇品牌的相关信息,从而使村镇品牌在潜在游客的心目中更加根深蒂固。

4.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是顾客对经营者所做的一些营销努力,比如在消费过程中或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前后,而产生的自身感受。当然,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并不能完全展示出“體验”的内涵。其内涵还包括顾客从认识到选择、购买、使用、一直到重复购买这整个过程中与经营者之间的互动体验。在体验营销者看来,品牌凝聚的是顾客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总体体验。品牌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验的价值[3]。产品是顾客体验的焦点。在游客出游之前,会通过相关的品牌传播工具大致了解村镇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会在游客心中产生一个品牌体验的预期值。也就是说在游客出游之前,就会对村镇的好坏产生一个主观上的期望。当游客真正的游玩结束之后,游客会有一个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游客再将这种真实的感受与其出游前的预期值相比较。如果实际感受高于其预期值,就说明这次品牌体验是成功的。相反,如果实际感受低于其预期值,就说明这次品牌体验是失败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品牌体验的建设。开发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产品,丰富其旅游经历,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要。另外还要合理地对村镇进行开发与规划,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度的商业化现象,注重本村镇特色资源的挖掘。所以旅游特色村镇不仅要宣传好自身的品牌,当把游客吸引来之后,还要注重其体验的效果,从而加强其品牌建设。

5.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忠诚度

游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是品牌成功的核心要素。品牌忠诚度是指旅游消费者在心理上对某一目的地品牌具有喜爱和信任,并在行为上重复购买该目的地品牌的旅游产品而放弃对其他目的地品牌的尝试[3]。一旦游客选择了某个村镇品牌,并且与这个品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就会形成一种“情结”。游客就会与这个特色村镇之间建立某种无形的情感关系,而且会对这个村镇越来越信任、喜欢,最终无法与此村镇割断联系,这样特色村镇就对游客形成了品牌忠诚度。所以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忠诚度的提高不仅能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巩固其竞争地位和相对优势。在形成了稳定的忠诚度之后,游客对村镇的满意度会逐步提高,还会有重复出游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他还会向周围朋友推荐此村镇,从而产生一批新的游客,这要比村镇进行广告宣传成本低得多而且还赢得了口碑。

结语:

发展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既可以升旅游特色村镇知名度,也是实现当代乡村旅游战略转型的一个方向,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的资源丰富,但针对其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稍显不足。只有深入研究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提升其品牌竞争力,促进旅游特色村镇的长足发展。(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 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3. 盐城纺织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华. 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5-46

[3]陈彦.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研究——以江苏盱眙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关于申请道路建设经费的请示 篇4

我们是xx县xx沿线的xx村民委员会。乘国家实施西部大部开发的东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两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两马公路”于二00一年全线通路,让花垣县“穷老少边”区的石花、盐井、马岩村改变了贫穷面貌,广大农民群众欢呼雀跃,终于摆脱了“农药化肥靠肩挑,迎亲嫁娶靠双脚”的劳苦命运,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一方农业经济发展,给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然因xx村地理环境恶劣,位于云贵高原尾部边陲,地处丘陵地形,长达十五公里的“两马公路”四面环险峰绕陡坡,且长年失修,路面崎岖不平,多处坑洼,局部路段发生塌方。逢过春节之际,为了让广大群众过个喜庆年,三个村委会曾组织群众维修“两马公路”,但仅能维持一个季度,遇梅雨农忙时节,公路烂貌恢复,路旁路边塌方等现象时有发生,遂给当地农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医疗救助等方方面面的事宜带来了许多不便,出现了“欲吃猪肉磨破鞋,孕妇难产把眼看”等窘迫的生活状态。此外,有志农民工想在家乡创业,目睹眼下道路运输不便,迫使他们重返打工路。

今年年初,为了改善“两马公路”畅通条件,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石花、盐井、马岩三个村委会汇集一堂,共商修路大计,经过三方协商,最终形成硬化道路的共识。经初步核算,“两马”公路全线长达15公里,硬化资金确需500余万元方能全线硬化。又因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农民均能维持正常生活,贫困户以及特困户仍居村里,难以筹集道路硬化资金,目前,三个村委会领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筹莫展且望路兴叹。为此,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之契机,切实为广大农村民群众硬化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更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特恳请县委县政府领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县的政治高度,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穷老少边区的经济发展,特请求给予解决村级公路道路硬化资金为盼,我们三个村的村民儿孙万代感激不尽!

以上请示当否,诚请审示

关于要求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请示 篇5

签发人:xxx关于要求解决xx、xx、xx三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不足的请示区卫生局:

我县获xx、xx、xx三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400㎡,总投资240万元,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型、地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基础超深,工程量增加,建设投资超概算:

一、xx卫生院综合楼。

1、原设计条形基础,现改为孔桩基础,总深度288.2米,基础深55.17立方米,造价为342,135.00元,原条型基础造价158,465元.00,应增加费用183,670.00元;

2、因基础原因,修建毛石浆砌保坎62.8立方米,费用92,944.00元;

3、地势处低凹:修建1.2米×1.0米排水暗沟22米,费用18,500.00;合计增加295,114.00元

二、xx乡卫生院。基础超深2米。

1、开挖土石方:284立方米,费用5690元;

2、土石方运输:145立方米,费用4300元;

3、土方回填夯实:138立方米,费用2070元;

4、毛石砼:145立方米,费用41580元。

合计增加费用:53,640.00元

三、xx镇卫生院:

由于地型问题,整体降坡50×33×2米=3300立方米,开挖运输土石方费用:50000元。

以上三个项目共增加工程造价398,754.00元,由于我局经费困难,请求区卫生局予以解决建设经费390,000.00元,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完工。

关于加快畅通虎形道路建设的请示 篇6

衡阳市石鼓区政府:

衡阳市亚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响应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生活条件,我司在石鼓区黄沙湾街道三组拟建材家居街,该项目已得到市发改委立项的批复,各种报建报批手续正在办理。根据石鼓区人民政府,石政报[2014]57号签发给市人民政府“关于投资建设虎形山道路的请示”市领导批示,我公司按照区政府领导指示,同市住建局领导多次衔接商量,住建局领导同意向市政府申报由政府财政出资修建虎形山道路污水渠(盖板涵),但道路属于支干道,应由城区修建,即石鼓区政府出面组织修建,在申报虎形山道路的盖板涵建设当中,市住建局要求石鼓区政府处理道路周边拆迁和施工环境,并作出回复。我公司按照黄辉区长指示,同区发改局领导到现场调查实情,有两户村民在污水渠上面修建房子(一层)面积共计140m2左右,另有一户答建简易棚子,但户主同意退让。拆迁难度不很大,为了加快污水渠建设和道路畅通,我公司建议两户村民的房子拆迁由政府出面协商配安置房,费用由我公司承担,同时虎形道路修建,由区政府同各受益单位协调出资,我公司提供办公场地。

以上如妥否,请批示。

衡阳市亚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7

会展旅游是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都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开发相关产业的一种模式, 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会展旅游”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集交通、宾馆、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 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本文以西南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会展旅游城市——昆明作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会展旅游品牌建立及管理的相关问题, 以期能为昆明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二、昆明会展旅游发展分析

1. 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1) 会展综合竞争力较强。昆明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中国会展旅游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城市之一;它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交通枢纽, 此独特的区位条件为昆明开展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会展旅游往来占尽了先机, 在云南省积极参加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等, 昆明成为了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加之便捷的铁路、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 昆明已具备了国际会展旅游城市的先决条件。

(2) 相对完善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云南省共有旅游饭店达670余家, 有30家旅游汽车公司和游船公司, 旅行社达400多家, 。此外, 还有大批与旅游相关的旅游定点商店, 餐馆, 娱乐等服务设施。目前云南省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大型国际国内会议会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在交通方面, 一是开辟省内航空环线, 在公路网的建设中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网, ;二是开发中缅伊洛瓦底江水陆联运通道和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三是加紧内昆铁路建设通车, 与南昆铁路一起构成整个大西南地区旅游客源铁路运输体系;四是即将开通昆明至拉萨的省际航线等;五是推进云南邮电通信及互联网建设, 营造更为便捷的通信条件。

(3)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旅游资源。会展旅游不只是经济活动, 还有科技、信息、学术思想等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无论对于会展活动内容本身还是对于会展旅游者这一高层次人群的提供服务来说, 会展旅游地如果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 那么它所举办的会展旅游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昆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昆明多元的、休闲的、开放的、古典而现代兼具的文化特质。

(4) 起步较早, 经验丰富。20世纪90年代是昆明会展业的起步期, 先后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民运会”、“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及10届昆交会等大型会议会展节庆活动。特别是在1999年成功举办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进一步发挥“世博效应”, 又在2000年之后的十年内成功举办了多届“昆明国际旅游节”、“昆明国际花卉节”、“届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型节庆、会展活动, 扩大了云南、昆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各种规格的政府会议, 公司会议, 协会会议纷纷在昆明举行, 昆明成为在国内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会议会展目的地。

(5) 世博会效应。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昆明成为了被世界瞩目的城市。世博会期间昆明旅游飞速发展, 旅游饭店, 旅行社等旅游设施有如雨后春笋在昆明崛起, 为昆明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政府的重视、对交通的改善更使得昆明旅游业如虎添翼。在世博会期间, 昆明对于接待会议会展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 也因为世博会总结经验, 逐步将昆明旅游业的重点放在会展旅游上, 并逐渐加强。

2. 昆明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定位不准, 缺乏品牌。继世博会后, 昆明的知名会展有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昆明中国国际旅游节等。上述会展活动较好的发挥了昆明的区位优势、旅游业发展优势、民族优势, 但除昆交会、旅交会等国际上的知名度较高, 且能长期发挥效应外, 其他的项目还不具备品牌的优势, 少量在国际国内小有名气的项目基础还不牢固, 品牌效应不明显, 凝聚力和国际影响较小, 规模、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存在展览项目参展物品数量少, 品牌单一、档次低、吸引力有限;会议主题不突出, 实效性和超前性差等情况。

(2) 硬件设施欠佳、会展场馆使用率低。昆明新建的国际会展中心隶属云南省人民政府, 会展场馆占地12.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余万平米, 展场面积达7万平方米, 可搭建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 (配有无线和有线宽带网接口) 。新建会展馆虽在规模上比老国贸中心大, 但是在国际标准的展馆中, 其规模依然处于中等水平, 功能相对单一、设施相对落后, 服务水平相对低且品牌展会十分缺乏。另外昆明会展龙头企业少而弱, 多数会展企业规模都较小, 实力弱, 抗风险能力差, 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3) 缺乏专业会展人才。在昆明, 无论是会展组织者, 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或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 素质总体来看参差不齐。有些大多是半路出家, 而又未经严格的专业培训。同时会展组织者、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对会展产业缺乏明确定位, 许多展览设计理念也停留在较低水平。

(4) 与其他会展城市之间的差距。昆明在会展旅游发展条件上和其他会展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较, 存在以下的一些劣势, 成为其会展旅游发展的障碍。首先, 相对与北京、上海以及国外一些优秀的会展旅游城市昆明办展经验不足, 办展方式单一;其次, 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以成都和南宁为主要对手;以及昆明所处的中国较为落后的西南地区也对其发展会展旅游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昆明会展旅游发展定位及品牌创建和管理

1. 昆明会展旅游总体品牌定位

结合昆明的实际条件, 作为城市整体会展旅游品牌将昆明会展旅游的形象定位为——区域性国际休闲会展旅游之都。将昆明的国际化、中国化、民族化融为一体, 更加凸显昆明最为会展旅游城市的魅力。

对于昆明这样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会展旅游城市, 其功能定位的关键在可持续发展。昆明在组织承办一系列东盟会展会议的同时, 已经将自己的功能定义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作为一个总部, 一个跳板, 成为东盟与中国联系的桥梁。

2. 昆明会展旅游特色品牌的创立

(1) 地缘优势下的国际会议旅游品牌。昆明在地缘优势下, 主打东盟牌:一是争办全国性展会。二是结合昆明和周边国家的产业优势, 自助办展。三是为省外和昆明地方的展览公司提供一切便利服务, 助燃昆明会展业。做好东盟第一会展城市。在此要特别强调与南宁的竞争, 广西作为云南的临近省份, 综合实力与云南相当, 南宁作为兴起的会展城市对昆明有着不可小觑的挑战力。

(2) 旅游产业中的主题会展品牌。“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在全国的会展品牌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国内首屈一指, 成为国内各城市开展旅游会展节庆活动竞相模仿的对象, 其国际影响也逐步加大, 是昆明应着力打造的会展旅游品牌。

(3) 以昆交会为主打产品的国际贸易会展旅游品牌。昆交会是昆明在会展业的一个重量级拳头, 做大做强“昆交会”需进一步强化开放的办展观念, 提高展览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招展商的范围需进一步扩大, 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 会展公司、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旅游饭店、城市休闲场所、餐饮场所、购物商店等经营实体要密切合作, 形成会展活动的一条龙服务, 打造昆交会整体品牌形象。

(4) 以云南民族节庆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会展旅游品牌。在开发节庆品牌方面, 引导各类节庆品牌会展走向市场, 走“以节庆养节庆”的路子, 实现节庆活动运作方式逐步由政府包办走向市场化运作。现阶段云南的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等都以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展览的形式出现, 而民族精神产品的开发中, 国际范围的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学术会议也在昆明举行。

以狂欢为主题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也每年都在昆明市及全省各地隆重举行。此狂欢节以国际化和民族化为特色, 以大众参与为基础, 被称为“中国东方狂欢节”, 在展示云南旅游形象, 塑造昆明旅游品牌, 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让世界了解云南, 了解昆明, 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 其他形式的会展旅游品牌。

(1) 开发演出品牌云南是一个民族歌舞汇聚的旅游大省, 在旅游和会展发展的推动下, 以昆明为演出中心的各种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品牌不断被推出, 有部分演出品牌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2) 比赛品牌。在完善比赛品牌方面, 昆明市也进行了积极拓展。优良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天然条件, 使昆明成为各项竞技运动国家级比赛团体必选的训练主场地之一, 以此为依托, 昆明市积极争办了各项国际性和国内的大型比赛。

(3) 茶文化传播, 打造云南普洱茶文化品牌。“茶博会”以“打造普洱茶品牌, 树云茶优良形象”为主题, 目的就是要借助近几年普洱茶在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 提供平台, 充分展示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成就, 交流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信息。全力打造并叫响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茶”品牌, 提高云南茶叶的经济效益, 促进云南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3. 昆明会展旅游品牌的管理和优化

(1) 政府调控适度化。政府适当的简化审批手续是政府将会展旅游业放手到社会企业或个人的首要问题, 由政府牵头, 扶持企业和个人一同搞会展旅游, 要比政府唱独角戏更为有效, 也可以作为一项很好的提高就业率的机会, 大大增加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 也可以使我国的会展旅游业可以和国际接轨, 真正做到国际化, 专业化, 品牌化。

(2) 强化行业内部的竞争机制。昆明应大力加强会展旅游行业管理, 成立会展旅游业管理协调机构 (如中国旅游协会会展旅游分会) , 制定地方性行业管理条例或行政法规, 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规范和协调功能, 发挥其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设立评估机制、维护合法权益、提高会展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3) 加强人才培训和服务保障工作。昆明应根据市场需求, 既要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惯例、精于会展市场开拓, 善于会展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 又要加大对会展翻译、导游、服务及提供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要成立培养会展人才的专业基地和加强展览业的理论研究, 在大中院校有计划地设置展览专业, 加快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展览专业人才。

(4) 促进品牌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会展旅游要形成又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必须与国际接轨, 设施、设备和服务都要向国际标准靠拢, 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分工越来越细, 会展旅游也越来越变得专业化, 专业就是品牌的保证, 面对昆明会展旅游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专业会展比例少, 多为综合性展览的现状, 坚持国际化、专业化的原则建设品牌非常必要。

四、结语

昆明现阶段不具备发展成国际著名会展旅游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实力,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创建主打品牌, 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品牌建设中, 应准确把握昆明城市的休闲文化氛围、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和绿色生态、民族旅游等产业特色, 加以创建和管理, 为昆明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会展城市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春雷: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6)

[2]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 2002, (04)

[3]罗明义发展会展旅游, 要“转观念、打基础、拓市场、建机制、育人才”[J].旅游学刊, 2002, (1)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策略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1.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为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①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国家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兴业。乡村旅游以投资小、见效快,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项目。政府部门为了促进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也使农村地区得到更多社会资本。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总体投入,乡村旅游也得到部分款项建设资金。②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这给农村旅游业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农村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乡村旅游重点培养了经营管理人才。③加強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能力。新农村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尤其是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基础设备的改善。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④乡村旅游建设注入了充实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发掘与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原始古老的乡村庆典节日、喜庆的婚嫁活动、文化艺术节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艺术戏剧舞蹈、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化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资源,以满足游客的多层面的需求。充实的文化内涵使游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视觉享受,更带来丰富的心理体会。

2.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①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需求同时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可以提供农民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所幅射的行业十分广泛,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这些服务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久居都市的人们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让农民提供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民从收入增长中体会到新农村建设 的带来的实惠。③可以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带来先进的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农村旅游,可以缩小城乡之间距离,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能够打开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 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乡村旅游鲜明的时代特征

1.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新农村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当前局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新农村建设产生的背景特殊,必须承载了当前这个时代要求的许多重任,并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乡村旅游建设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立足农村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2.生态和谐共存乡村旅游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城镇居民前往消费,既实现 了农民增收,又让游客得到了满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建设农村旅游中,必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乡土文化丰富乡土文化一种围绕农业为主题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区域差 异,体现了历史、经济、科技、民俗、文学和其他文化丰富的内容。乡土文化不仅包含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自然生态文化,这正是乡村旅游的突出特色。

三、乡村旅游建设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建设,做到全面发展在旅游开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农村的其他建设项目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合资源,策划好旅游项目,帮助乡村旅 游平稳有序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在深入调研本地农村旅游资源后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符合本地农村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

2.打造知名品牌,推广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能够让那些久居都市的旅游者远离那些喧嚣的环境,在农村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与特色就是乡土气息和田园氛围,能够让旅游者体会农村湖光山色和传统习俗文化。当地政府要将各个景点统一包装,积极宣传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动出击寻找客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和具有强烈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旅游者需要,打造并推广自己的旅游品牌。

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期能够高水准的发展我国的农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普遍有限,而他们的素质对乡村旅游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急需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员开展专门培训,让农民增加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对于高层次旅游 管理人才,可以向外引进或者挑选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员前往专业院校进修。

四、结语

乡村旅游建设是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科学的结合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使二者得以和谐互动发展。虽然乡村旅游建设还在探索阶段,但它所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无可争议的。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当地自身特色,在全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靠科学规划的指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路径探讨[J].乡镇经济,2007,(10).

[2]杨树超,浅析旅游管理的发展新趋势[J].江汉大学学报,2009,4月.

[3]薛庆耀,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思路及办法[J].乡村旅游,2009,10月.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9

市政府:

目前,由于我市尚未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居)委会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经办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出现人为问题,影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为规范我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升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亟需在我市建立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现就建立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参保人数众多,参保人员居住地域分散,参保缴费相对灵活,权益记录和待遇保障周期长,随着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将陆续形成大量的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缴费、待遇发放信息等数据流量。因此,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居)委会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工作十分紧迫,直接影响着今后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参保居民的切身利益。二、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目标,根据金保工程统一规划,构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财务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宏观决策等工作,逐步实现面向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险事务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新农保系统、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系统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的有效对接,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参保对象信息查询、咨询、建议与投诉等需要,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三、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资金来源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10

报 告

边坝县教育局:

为建立舒适的学生宿舍,我校在宿舍竣工交付后,学生未搬入之前计划进行藏式装修、文化布置、宿舍外的晾衣架的制作等,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拟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通过宿舍的环境创设有效提高教育的内在质量。环境创设有利于用环境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的均衡专项经费和2015的维修费已超支,因此特请求解决我校宿舍文化建设经费25000元(贰万伍仟圆整),促使工作的有效推进。

特此报告,恳请批复。

关于建设旅游的请示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旅游岛;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的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美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位,分为2年制和4年制,注重培养旅游行业的实际操作人员,教学的实用性很强,多属于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美国各大饭店集团创办的大学、职业学校。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培训模式,它以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为方向,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掌握熟练技术的实践性人才。在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领域里,旅游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同研究旅游教育,精心设置培训专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训网络结构,提高了旅游管理的专业水平。另外,旅游饭店高级管理人才的招生,生源必须来自经过中级培训并在饭店的中级岗位上从事数年工作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必须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返回学校进行回炉培训。

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亟待建立,以举办者为主的多渠道投入得不到保证。

一、海南省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层次定位模糊。海南省不少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满足于低层次的简单规模扩张,极少考虑发展因素、办学效益、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许多高职院校盲目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在近几年的调研和考察发现,海南省各个旅游企业同一类岗位和同一级别岗位上中职生、高职生及本科生同时供职,并且体现不了层次,更甚者往往出现同年龄段的旅游行业工作人员中,中职教育毕业生早于高职教育毕业生成为管理者。

2.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是旅游和管理的交叉,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多种学科知识,因此它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广泛领域的知识和一定的跨行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然而,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于传统的地理系、旅游系、管理系等,显出浓厚的母体色彩,缺乏应有的主体特色。主要表现为:①课程设置盲目,无针对性。有的只是增加几门专业课,其它的课程与所在系的其他专业相同;有的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课程設置,理论课程偏多;有的不考虑本地情况,采用“拿来主义”,随意使用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②课程之间不衔接。由于课程设置盲目,缺乏足够的论证,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甚至相脱节或重复设置,核心课程不突出。③课程设置有滞后性。很多教材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或者换汤不换药,换封面不换作者,没有针对性、适应性,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由于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设施、教材编写、办学经验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初始阶段。作为人才培养关键条件之一的师资大多来源于各院校原专业教师,很少受过正规和系统的旅游学科理论和知识培训。同时,接受继续教育、外出考察和进修的机会又很少。尽管目前各院校旅游专业中青年教师已逐步从非旅游专业师资过渡为旅游专业毕业生,然而,这部分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而且也是在传统体制下培养而成的,从校门到校门,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由于缺乏师范教育系统的培训,缺乏从事旅游业的实际锻炼和旅游阅历,缺乏开阔的知识视野和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学科带头人少,整体力量不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十分紧缺。

4.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技术落后。目前,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关起门来办学,与行业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等联系很少,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专业教学普遍运用传统培养模式中的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使得高职教育“专科化”的状况较为突出。

5.缺乏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目前,许多院校没有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不完善,教学中仍然普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传递和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与旅行社和高级饭店联系,选派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但是这种合作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因此,有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半年或一年的实习,但是对企业的整个运转流程并不了解。所以学生在操作能力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6.忽视德育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由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很多时候人际沟通、心态和情绪控制是做好服务的关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由于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

二、国际旅游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双元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一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根据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很多行业仅凭学校的教学很难做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旅游企业可以跟学校签订协议,通过采用“双元制”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建教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台湾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企业生产现场也是进行教学的场所,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坚持“在传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强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强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强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统合”,并且根据学生来源、地区特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学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务教学特色,注重职业证书的获取,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成效,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该模式已推广应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3.“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学校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学生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就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培养管理型、技术型、应用类的人才决定了旅游管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学方向、教学模式要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的师资还较难胜任这一需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现有的教师在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科研方面造诣较深,完全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加深对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研究,成为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里的各种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方面有较强的能力,他们不一定要成为教育方面的行家,但他们应该成为教育中的一支补充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让他们的专才得以在学校中使用。与此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也能得到优化。

4.“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实行工学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表现出“螺旋式”递进的特征。

起步期:第一学期,学校为主。以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主,旨在夯实基础,同时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认知。

成长期:第二、三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学生在景区实地进行导游讲解顶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根据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建立黄金周、周末、寒暑假实训机制,全方位实施顶岗实训计划。

发展期:第四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集中一个半月时间在校学习后,结合自身素质及发展潜力,确定专业方向,分流到旅行社、饭店、景区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娴熟的操作技能。每一专业方向指定指导教师,开始实行“导师制”,直至毕业。

提升期:第五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生返校学习《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实务》、《旅行社经营实务》、《景区经营管理》等管理提升课程。由于有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第五学期的学习是带着问题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着力于培养学生形成高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熟期:第六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再次按专业方向分流,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旅游企业基础管理能力。

5.“分层分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分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体现在“分层”,另一方面为“分流”。

“分层”培养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优生”和“差生”分班,而是,第一,在学校的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分层。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理论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可接受的程度选择下一阶段的学习模式,一般有难、中、易三档构成,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做自我选择学习模式。第二,在培养目标上分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亦然有三个层次,分别为:继续深造学习模式,取得较多资格认证的学习模式和正常毕业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式。第三,在培养学生实践学习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模式供其选择。

“分流”培养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时根据课程特色和行业需求设置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更大程度的自己组合课程体系,当然核心课程必须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同专业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方向,同时为以后的就业做些准备。其次,实践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旅游行业多分支或同一企业多部门的实践机会,通过兴趣和自我认知的需求达到分流的培养目的。

总之,“分层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需要很靈活的体制和学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而又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操作难度大,实施步骤比较复杂,但是一旦形成规模制度完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其需求结合国内外比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一种新思路,而且可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输送所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善洲.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2004(5):60.

上一篇:综放工作面回采率规定下一篇:高考阅读理解复习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