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然美高二作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命自然美高二作文(精选6篇)

生命自然美高二作文 篇1

我抬头望着天空,发现天空很黑,没有星光,笼罩着全世界,可我却很喜欢这样的夜空,因为它包容了一切,即使流下眼泪也没有人看得见,生命自然美作文1400字。黑与白的交界处永远都只会存在灰色空间,而所有的人都是这灰色主调下等待苍老的人,而我却喜欢在这个灰色空间里思考,思考我的生命,我所向往的大自然,我身边的美。

平淡

早晨醒过来,看见太阳重新升起,我知道我的生命又流逝了一点。

生命是什么?我问过许多人,可是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问了如何,不问又如何,一样的花开花落,日升月落,没有人给我正确的诠释,只是在某些书本中留下模糊的痕迹。

罗兰在《写给秋天》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郭敬明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写道:“每一个生命都像一颗饱满而甜美的果实。只是有些生命被太早地耗损,露出里面皱而坚硬的果核。”

我没有否定任何一个人的说法,也许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或许生命就是一张白纸,平淡的一张白纸。

我不喜欢把生命比作流星,大河,风筝等美丽,辉宏,被约束的事物。流星,用尽全部的生命绽放光彩,只为那美丽的一瞬间,可最终还是熄灭了,看不见了,大河,用尽全部生命努力奔腾,可是一瞬间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曾经辉宏的瞬间,风筝飞走了,只留下那曾经美丽的倩影。也许平淡一点,再平淡一点,这才是生命。

宁静

每个人都会有悲伤,有人选择找人倾诉,而我不会。悲伤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从在树下,讲我的悲伤给树听,因为树永远不会拒绝它只会选择接受。悲伤嵌入树的年轮中,随树慢慢成长。于是,我爱上大自然,爱上那份属于它的宁静。

我曾经一个人在一大片树林中呆上几个小时,那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感受自然。那样感觉我无法使用任何语言去描写,也许语言的力量在那刹地间变得很微弱,无法诠释。

早晨,林间很安静,显得有些清凉,深呼吸一次,释放压力,忘却属于城市的悲伤。等到太阳慢慢升起,林间开始显得有些热闹,小鸟欢快的忙碌,明晃晃的阳光透过缝隙在地面上留下斑纹的树影。可是,就像朱自清说过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夕阳西下,此时的林间又归于平静,枯黄的树叶孤单的飘零,我没有感伤,因为它们还可以等待明年的重生。抬头望着天空,一群征雁从我头顶掠过,我知道,我些东西人是带不走的。临行时,我小心地拾起一片落叶。夹在书里,带回那个杂乱的城市。这就等于我把大自然再重新留恋一次。也许安静一点,再安静一点,这才是大自然。

时间的力量很强大,它残酷地掠夺了我们的青春,可它却抵制不了美丽的存在。

美无处不在,湛蓝是天空的美;墨绿是森林的美,明媚是阳光的美;凄凉是黄昏的美,这是属于自然界的`美。其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美。

在别人失落的时候,一句关心的话是一种美;在另蛤无助的时候,给别人一些帮助是一种美;在别人丧心丧气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是一种美。

其实,美一直在我们的身旁,只是我们大家都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美,心灵美,还有文明美,一切近在咫尺。

也许世界美一点,再美一点,这才是美。很多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思考,可就像郭敬明写的:”这个忙碌的尘世却要求我少想多做。”就算得出许多的结论,终会有一天会被时间刷得褪去颜色,留下模糊的痕迹和感伤的回忆。

生命自然美高二作文 篇2

一、选取生活化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大部分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素材和内容可以写,他们不知道写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最真实的写作素材。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记录的内容可以包括感人的事、有趣的事件、感动的瞬间、人物的神态变化、快乐的时刻,等等,记录方式可以是日记、小作文、拍照等。

如“礼物”这一单元学习完成后,为了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也为了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组织学生模仿、创新课文写作方式,展开对“礼物”这个话题的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生活中的“礼物”“翻”出来,写出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礼物”作文。有的学生翻出自己的日记,将“同桌分享食物”的过程写在作文本上;有的学生叙述了自己的“犯错”过程,认为老师的原谅、谦和与指导他改正是最好的礼物;有的学生则在日记本上配上了一张图片,并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一文,文中写道:“生日时,来一场畅快的足球赛是最美的礼物。”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记习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可以更好地丰富写作内容。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作文创新

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物、图片、语言创设生活化情境,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贴近真实的生活,倾听生命的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妙,在宁静中沉思,在户外探索中实践,在互动中交流,在运用中创新。总之,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写作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创新写作内容,有必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在真实的生命与自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雪”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与独特魅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印象中的四季,并展开写作过程。总之,教师要在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实践活动,探索生活的奥秘,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作文记录下学生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如《鸟儿的侦察报告》一文告诉学生现阶段环境的污染严重,让有益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实践活动,探索真实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实践中,教师设计任务主题,任务一:这四份侦察报告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鸟儿会受到这样的伤害?我们能给鸟儿什么帮助呢?请提出自己的策略和建议。任务二:地球妈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的环境威胁,地球妈妈急需要我们的保护,请提出策略和建议,表达我们该如何善待地球?任务三:搜集关于鸟儿的一些资料,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侦察报告。

在这些任务的引导下,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展开身边环境、生态的调查分析,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谈、实验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以作文的形式写了出来。他们分别从节约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不焚烧垃圾、参与环保宣传活动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写作完成后,再组织公益视频播放、环保宣传栏文章展示、环保演讲等活动,号召全校学生一起参与到环保活动中。通过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倾听自然与地球的召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此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倾听生命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美妙。通过在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探寻写作情感,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表达,从而写出有内涵的文章。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得课内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契合了学生写作的需求,同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只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展开写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活是巨大的知识宝库,要想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言之有物,作文含情,就需要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以真实的生活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提升作文感染力。本文从选取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探索了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朱鑫昱.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5(9).

[2]许华闽.走向生活,表达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5(12).

敬畏自然高二作文700字 篇3

研究推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强的传染性。蝙蝠竟然会使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人类生病?还不是人类自以为站在生物链最顶端,肆意虐杀捕食动物造成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本属于动物的一种,但因为智商高于动物,从动物中脱离了出来,最终进化成了人类。可你看现在,人类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从前蔓延至全世界的穿山甲几近灭绝;海底歌手鲸鱼被尖锐的铁钩穿过身子时,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人类几近疯狂地猎杀动物,更有大胆的人类生吃野味!

大自然被人类的举动所激怒,她开始报复人类。的非典,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警告,她警告那些肆意虐杀动物的人们安分一点。非典过后钟南山爷爷就说过“非典会卷土重来的“,可人们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在危言耸听,更加变本加厉地伤害动物,事实证明钟南山爷爷是对的。20,新型冠状病毒扑向了人类,一传十,十传百,多少无辜的人类受到伤害,多少个无辜的家庭支离破碎。

武汉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次演讲中说:“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如今的武汉又在重演前的那场悲剧!

因此,在这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野味”,人类每一次无节制地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

高二自然的声音作文700字 篇4

春天来了。

你听,冰雪一天天融化,那叮咚叮咚的声音便是春天的声音。她在宣告:冬天已经过去!

你听,小草探出地面的声音,小花剥开花瓣的声音,树上的叶芽嫩嫩的、怯生生地舒展开的声音。三两天的时间,山上、水边、田野里都换了样,它们怒放的姿态仿佛是一齐赶赴春天的盛会时爆出的欢快的笑声。这便是春天的声音。

你听,原来寂静的天空又出现了鸟儿们的歌声,原来静悄悄的窠巢里,燕子一家正在忙着修建新窝,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响,便是春天的声音!

夏天来了。

你听,知了和青蛙的叫声相互呼应,这是怎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你听,当鱼儿俏皮地跃出水面,发出“哗啦”一声,清凉的水吸引了孩子,他们开心地逗着鱼儿玩,这便是夏天的声音。

你听,暴风雨像一位疯狂的摇滚歌手,酣畅淋漓地唱着歌曲,把大地浇个透透彻彻。这也是夏天的声音。

秋天来了。

你听,青翠的叶子变得单薄,它轻轻落在地面上时,这是生命陨落的声音。秋风扫落叶,那风和落叶飞舞的景象,这徐徐的风声,也是秋天的声音!

枝头挤满了果子,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个个都光泽饱满。人们一年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巨大的丰收,那是多么开心的事,笑容溢于表,你听,农民伯伯的笑声多么喜悦呀!这饱含幸福的笑声,便是秋天的声音!

冬天来了。

你听,孩子们走在那厚厚的积雪上时,所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就是冬天的脚步声。你听,冬奥赛场上的人声鼎沸,冠军的热泪盈眶和全国人民的骄傲,自豪和热情,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啊!你听,树洞里的小熊不顾外面的天寒地冻,躲在温暖而舒适的洞里打着呼噜呢!嘘!别吵醒它,冬天是它们的梦想。

生命自然美高二作文 篇5

中华大地广袤无垠,名山大川不胜枚举。巍峨雄健、气势恢宏者有之;小桥流水、秀丽温婉者有之。而我,更钟情于泰山。

泰山之美值得领略。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渺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有交横重叠的山势,堆叠厚重的形体,辅以苍松、巨石和环绕的烟云。登临泰山,我们能享云海之盛,苍松之奇,山峰之峻。登临泰山,一定是一次美的历程,饱览美景的我们更能懂得祖国山河的壮阔和山川自然的伟大。

临泰山山麓,感事物之大。仰望泰山,看高山直入云霄,无限向上伸展,望不到边际。如果在黎明之前开始攀登,在山顶上,看着初生的太阳跃出云海,灿烂的`阳光渐渐映照连绵的山峦,我们也会像诗人那样,感受“荡胸生层云”的美妙,体会“阴阳割昏晓”的高峻。

登泰山之顶,观万物之小。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临泰山,向下俯瞰,一切似乎都显得渺小。泰山称“五岳独尊”,登上泰山,征服泰山,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坚强的毅力。百丈崖处,更需小心谨慎;十八盘上,怎能轻言放弃?挥汗如雨,方觉登山之趣;腿酸脚疼,才见青年气魄!

杜子美遥望泰山,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值青春的我们,不也应该树立征服泰山的决心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愿意报效祖国的我们,不也应该登临泰山,扩展胸怀天下之心吗?登临泰山之巅,想象脚下所站之地有多少伟人曾经来过,有多少伟人曾发出感叹。看那众多的石刻,我们就仿佛携手古人探索历史;听到淙淙流水,我们就仿佛携手自然增长精神。所以,登泰山,不仅仅会是一次美的历程,也必将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

我为泰山之美点赞,为泰山的钟灵毓秀,气势恢宏,文化深厚点赞。

《竹林的故事》的自然生命观探析 篇6

一、自然生命观的表现

1、生命形态的“自然”

就作品中自然生命观的表现而言, 一方面是在其生命形态上。即事物和人的行为不作刻意的表现, 始终以自然本色的方式生存。它有别于一般小说的“为人物而环境”“为性格而典型”等, 给我们一种如流水般地从容、自然。

具体来说, 这种“自然”首先表现为大自然的风景。作品没有对景物进行细描, 景物也丝毫不显华丽绚烂, 只是清淡如水, 只有与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的生存景观。但是, 在这些景物中融会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命形态, 是生命自然而宁静生活本质的真实体现。

其次, 美的情感和美的人物也是“自然”美的特征的重要表现。作品中表现出的所有感情都是美的, 或者说是美与善的结合。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丝毫没有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热烈, 而是含蓄内敛, 恬淡悠远, 但这种情感表现正是中国人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真实反映。

2、生命态度的“自然”

自然生命观表现在这种生命态度的自然外, 还表现在以自然为中心的生命态度。就是以顺乎自然的态度看待生命, 不以物喜, 也不以物悲, 始终以恬淡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万事万物。这点可以说最能反映废名的自然生命观。

自然景物主要表现为客观的生存形态, 但也蕴涵着自然的生命态度。《竹林的故事》的景物描写淡得几乎没有, 正是因为作者不追求绚烂的生命形态, 尊重自然界自然流转的生命方式。将之与同样为自然描写圣手的沈从文做比较, 沈从文的自然风景虽然也追求清新雅致, 但却较多细致描摹, 传达出的是对生命更积极、更入世的另一种态度。

二、自然生命观成因探析

1、佛禅思想的潜移默化

废名一生都跟佛家结缘。废名1901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自隋唐以来, 就是佛教盛行之地。后来在周作人、胡适的影响下, 在新文学时期继续挖掘佛学。到了晚期, 废名著有《阿赖耶识记》一书, 以批评同乡佛学家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探讨佛学本意, 他也发表《佛教有宗说因果》、《体与用》等文, 主张“佛教的因果是说体的, 世人的因果是说用的”, 可见其佛学思想可自成一格, 甚至于废名常以佛学家自居。

而废名的禅宗思想有一个前后演化的过程, 即由“观心看净”到“无相、无念、无住”的阶段性变化。禅宗意识是废名小说审美的一个重要向度。禅宗教义及其宗教思维对废名小说的审美理想及其审美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同样有论者认为废名的小说创作主要受佛教艺术精神三方面影响:一是禅宗空诸一切以及“自娱——解脱”的目的, 满足了废名在动乱岁月消极避世的心愿;二是“万法尽在自心”, 把时空主观化;三是追求语言的机趣。同时, 在反动当局文化高压政策下, 废名独特风格的创作, 也体现了较为安全的写作策略。

而《竹林的故事》作为废名前期作品, 所显现的这种佛教思想则倾向于一种“无相、无念、无往”的类似道家坐化理念的禅宗意识, 尤其是写老程之死一段, 然而废名只是轻描淡写地将他家的伤痛一笔带过, 了无痕迹, 这种生与死在他看来, 只不过是诸行无常罢了, 随着青草的蔓长而淡薄起来, 最后“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没有了”。这种无相无念无往如同庄子“齐万物, 一死生”, 对虚静境界的凝视与憧憬, 是一种佛道思维而又有一种静寂清冷的美学风格。

2、周作人等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废名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小说家, 而且是周作人的得意弟子, 这点从废名作品序言全由周包办可见一斑。废名一生尤其前期跟周作人交往甚多。1923年7月他毕业于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后, 留教武昌开始, 第一次到八道湾拜访, 从此拉开了两人密切交往的历史。

首先, 周作人对废名的影响, 表现在废名对于周作人“冲淡平和”谈话风式散文观的接受。废名作品中措辞质朴, 随便说来, 仿佛满不在乎, 却很深切地显示出爱惜惆怅之情。

其次, 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最能反映两人的关联性。在《竹林的故事》小说集出版时, 废名说:“我在这里祝福周作人先生, 我自己的园地是由周先生的走来。”周作人欣然为该书作序:“冯君的小说我并不觉得是逃避现实的。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 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寥寥数语, 直指《竹林的故事》特色、意义。

3、早期京派文学观对自然生命观的完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京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流派。废名作为京派干将, 同时也是《骆驼草》的主创者之一, 创作理念和文学观当然会受京派的影响。京派虽然成立于30年代后, 但京派思想和文学观却在废名早期作品有所显现, 可以说, 废名是京派作家的前驱和先行者, 而《竹林的故事》是京派文学观的前响。“京派的文学观”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纯正的美。具体而言, 京派文学观对《竹林的故事》影响有以下几点:

首先, 京派主张表现“平凡的人性之美”, 追求“质朴”、“清淡”、“简洁”的风格。也许喜爱表现乡土, 必然会带上质朴的风格。沈从文极欣赏废名“用淡淡文字”出来的“平凡的人性之美”。《竹林的故事》里, 无论是人物塑造, 还是素材的选取, 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了, 而其风格可以说是除沈从文外京派的最大代表。

其次, 京派最留意乡土素材, 仿佛给人们带来一股田野里乡土的、传统的气息, 质朴而又精致甚至追求“余香和回味”。周作人说, 废名“所写的多是乡村的儿女翁媪的事。”沈从文则说废名的作品“充满了一切农村寂静的美。差不多每篇都可以看到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农民”, 作品“那略带牛粪气味与略带稻草气味的乡村空气, 也是仿佛把书拿来就可以嗅出来的”。

最后, 京派追求作品里的“画境”与“诗境”。京派小说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 不追求情节曲折的叙事, 他们最看重描写, 把小说、散文变成一幅幅风俗画和一首首抒情的诗。废名的小说在这方面最为典型。沈从文说, 废名的小说是“用自己的一支笔”, 把“爱悦”的“境界”“纤细的画出”;“淡淡的文字画一切风物的轮廓。”并称废名“是诗人”, 在他笔下“一切皆由最纯粹农村散文诗形式出现”。

因而, 早期京派文学观和废名自然生命观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废名的创作尤以《竹林的故事》为代表, 集中反映了早期京派的文学观和创作理念, 也可以说是京派文学观的雏形;而这种早期京派文学观作为一个流派的共同追求和创作思想, 又深深的影响了废名这种生命观的形成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 又表现在《竹林的故事》的艺术追求上。

上一篇:省标专题片下一篇: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