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吃什么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立冬吃什么(精选6篇)

二十四节气立冬吃什么 篇1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 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吃什么?

每逢立冬,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

立冬时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明天是立冬,冬季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样的风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什么时候是立冬

2.关于立冬的诗句有哪些?

3.立冬吃什么蔬菜好?

4.立冬养生吃什么?立冬养生菜谱推荐

5.立冬吃什么水果好?

6.立冬吃什么?立冬养生多喝粥

7.立冬是什么意思?

8.立冬吃什么?立冬养生4大营养滋补汤

9.每年的立冬是哪天

10.盘点立冬各地习俗

11.立冬习俗介绍

12.立冬是什么时候?立冬养生吃什么?

节气养生学:立秋吃什么 篇2

防暑仍是重头戏

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到降的转折期,此后湿气减弱,桑拿天也逐渐减少。但立秋并非真正气象学上的秋天到来。天气预报中频频出现的高温字样表明,炎夏的淫威尚在,而肆虐的秋老虎甚至会延续到九月。因此,防暑仍然是季节保养的重头戏。

“立秋是气候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据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陶凯介绍,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锻炼宜轻松平缓,精神需安神养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有云:“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总之,立秋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贴秋膘”有必要吗?

立秋之后,“苦夏”者终于有了食欲,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老人家更讲究贴秋膘,认为秋季进补正当时。

“立秋后,人的肠胃功能仍然较弱,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反而會增加肠胃负担。”陶凯认为,立秋后肉类的进补要适当,而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

据陶凯介绍,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同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一般来讲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陶凯认为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运动也“有理”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起居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陶凯认为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后天气转凉,也为锻炼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道藏·玉轴经》中记载了一种“秋季吐纳健身法”,说来可以参考一下: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 次,再甩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微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 次。据说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链接

立秋养生食谱

当归滋补方剂

原料:当归、鸡血膝各15克,木香、陈皮、赤芍各10克,桑枝20克,鸡蛋3个。

将鸡蛋与药材当归等中药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壳, 再煮5-10分钟,食蛋饮汤,每次l个,每日3次,连续 5-7日。

功效:具有养血通络舒筋等功效,适用于关节炎肩周炎。

川贝冰糖炖雪梨

原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

雪梨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成一个梨盅;其里放入几粒川贝和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将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功效:止咳润肺。

生地粥

材料:大米50g,生地20g,冰糖适量。

生地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大米煮粥。粥将成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

正宗日本料理京樱入驻恒隆首层

本刊讯 8月11日,位于恒隆广场一层的京樱料理试营业,京樱继承上乘的日本传统料理高调进驻泉城。

立冬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篇3

中医认为:大葱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功效,可以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状,适合在立冬节气时吃,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此还有一句谚语叫:“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

交冬糍

立冬时节心灵手巧的人会做一种叫做“交冬糍”的小吃。

交冬糍原来是用来祭祀的糕点,或者在庆贺丰收的时候吃的,现在成为了立冬节气时的传统食物。

交冬糍做法

1、用糯米为原料,浸泡后放到蒸笼里蒸熟。

2、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绵变得软柔韧。

3、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各种样子的团状,搁在芝麻或黄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吃饺子,每逢有重大节日或者欢庆的时候都会要吃饺子,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说的就是立冬节气时吃饺子的传统,饺子从外形上看很像耳朵,以前供暖设备简陋,很容易冻坏耳朵,因此人们认为立冬节气吃了饺子,冬天的时候耳朵就不会受冻。

有些地区还有吃“倭瓜”馅饺子的传统。

吃甘蔗

俗话说:“立冬食蔗齿不痛”。

立冬节气时正是甘蔗上市的时候,人们认为,此时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而且,吃甘蔗可以锻炼到牙齿,甘蔗营养丰富,吃了还可以滋养身体。

甘蔗活动

在产甘蔗的地区还有劈蔗的游戏活动。

1、参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节上的芽和气根削去,然后站到板凳上,左手按住蔗秆,使其稳立在地上;

2、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比赛开始之后,迅速把刀口翻转过来,先完成者为胜。

立冬又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在古代的时候每逢立冬节气,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草根汤,所谓草根就是各种中药材,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

草根汤熬制方法

1、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

2、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

3、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酿黄酒

立冬后,气温变低,水里面的细菌繁殖也会变慢,可以使发酵过程变慢、使酿出来的酒口感醇香,因此,立冬节气后是最适合酿制冬酒的时机,黄酒是江浙一带的传统名酒,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团子

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

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团子外面一层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种香料也会随着团子加热,香气扑鼻而来。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外层是糯米江,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

团子的馅料

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熟,并放上盐等调味品,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冬吃饺子和习俗 篇4

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除了北方将饺子作为节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场合中食用饺子。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

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

立冬的其他习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中药为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据常州一些老人回忆,旧时就有补冬的风气,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

专家提醒,冬季进补宜“温补”,不宜“寒凉”,并不是所有的碱性食物都适合在冬季进补,应多食温性或平性食物。蔬菜类如山药、洋葱、南瓜、大头菜、黑木耳、荠菜、红薯、土豆、芋头等。水果类如山楂、石榴、木瓜、龙眼、橘子、柠檬等。坚果类如栗子、杏仁、核桃等。饮料类如:咖啡、牛奶、豆浆等。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冬学

立冬吃什么养生 篇5

红薯可以为人体供给大量的热能,1千克红薯可产热量5317千焦,而1千克白面或大米产的热量也只不过才14779千焦。更为奇妙的是,红薯中所含的蛋白质对米面中的蛋白质具有补充作用,能明显补充面粉中维生素C、大米中钙的不足和二者胡萝卜素的缺乏。红薯和大米、白面混吃,可以提高主食的营养价值,使人延年益寿。明代医家李时珍说:“海中之人多寿,而食甘薯故也”。

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2、山药补气

与冬笋一样白嫩美味的还有山药。俗话说:“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冬天进补吃点山药,再合适不过。山药披着土褐色的外皮,貌不惊人,却有极佳的补气效果。它的淀粉含量很高,可以为抵御寒气提供较多的热量。其所含的薯蓣皂苷和胆碱、黏液质等成分,不但有利于肌肤保湿,更有防止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的作用。

3、黑木耳补脾

24节气养生:立冬&小雪 篇6

立冬,又称“交冬”,约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左右,是一年四时八节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冬季六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传统意义中的“冬”有结束之意,即进入此时节后,自然界生物活动均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农田间农事操作基本结束,各种作物收割后进入收藏之时。气候逐渐寒冷,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中医学认为,此节到来之后,阳气潜藏,阴气日盛,草木凋零,万物皆伏。从养生角度而言,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本。在精神调养上保持情绪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衣着上应注意保暖,厚薄适宜,居室气温调节适当,以温暖舒适而又不致汗出为宜,尽量防止受寒感冒。食养药养应以养肾为主,适当选用温热性药食物,少食过于寒凉的药食物,适当进补。食物选用除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猪肉、鸡肉等以外,还有羊肉、牛肉、狗肉,以及豆浆、牛奶等。药物则可选用人参、党参、枸杞子、核桃肉、阿胶、黄明胶、山药、莲子、红枣;脾肾阳虚较重者可适当进服鹿胶、鹿鞭、海龙、海马、肉苁蓉、锁阳之类的药物,或进服冬令补膏与膏方。但冬令进补,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辨证施补,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感冒患者,以及脾胃、肝肾功能特别低下的患者更不宜随意进补。同时,在房事生活中应注意节制,注意“藏精”,古有“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之戒。

初冬“小雪”话养生

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其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今年小雪的交节时间为阳历11月22日下午1~3时。其意是已可见到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候。此时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失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了生机,天地闭塞而渐进入严寒的冬天,天气常呈阴冷晦暗之象,给人造成压抑感,可使抑郁症患者症状加重。从养生而言,则应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节制喜怒,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阳气的消耗,遇到晴天可多晒一晒太阳。也可适当欣赏愉悦欢快的音乐,或游园观花,防止“七情”郁结。有晨练习惯的人不宜过早,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注意防止寒风侵袭,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食养上多选时令蔬菜,如白菜、萝卜之类,或应季水果柑橘、柚子、苹果与核桃、松子等坚果之类。推荐膳食或药膳有三:一为狗肉生姜附片汤,以温肾壮阳、温脾益气,方用狗肉300克、生姜15克、附片15克、杜仲10克,另加香葱、精盐、味精适量;二为龙荔莲子山药粥,以补脾养肾而安神,方用龙眼肉15克、荔枝肉20克、莲子20克、山药25克、粳米40克;三为枸杞龙眼百合粥,以颐养阴血而安神,方用枸杞子15克、龙眼肉20克、百合20克、粳米50克。

上一篇:体育高考工作总结下一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