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市规划原理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城市规划原理(精选9篇)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1

姓名:杨斐斐

学号:08119100 读完《艺术美学原理》我才知道什么是艺术美,它并不仅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它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是人的理性精神与艺术现象遇合而成的、具有情感内涵的价值存在。

它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介绍了艺术审美。让我知道艺术审美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它有:艺术审美主体、对象、活动、形态和境界这五部分组成。

由上我便初步得知什么是审美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主体概念的内涵广于意识的概念。因此主客体的辩证关系问题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密切联系,但并不一致,更不存在着主从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

我是学设计的,而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便是设计。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设计美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艺术中的审美。它具有特殊的内涵。这两个层次既是一个审美内涵递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结构。设计美的真正涵义可以从这两个个层次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一种文化符号。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的境界,艺术审美境界的养成,其根本在于培养和形成一种自由的人格精神。而实现这种“自由”则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其次要培养艺术审美理想;最后要促成艺术审美教育。如果能做到这些那我们就离设计师的目标不远了。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2

首要教学原理

为了鉴别首要教学原理,我们在对大部分教学理论进行检阅后发现:它们都强调了聚焦问题教学,即便没有包括有效教学的全部四个阶段,也肯定会包括其中几个阶段。下图为说明首要教学原理,以及厘清各项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这张图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解读,分别代表了教学循环圈的四个阶段: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聚焦问题原理表明,这样的教学循环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或完成现实世界任务的学习环境中是最有效的。

——摘自《首要教学原理》,第20页

梅里尔将五项原理与教学策略效能水平联系起来解释了这些问题。教学策略效能水平有四种。教学策略效能水平0——只呈现信息。只呈现信息可以让学习者记住信息,但是记得快、忘得快,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并不奏效。教学策略效能水平1——示证新知。示证新知往往与呈现信息一起出现,与只呈现信息不同的是,示证新知会刻画细节,向学习者展示怎样在具体情境里运用信息;教学效能水平2——应用新知。在教学中,应用新知往往以练习的方式出现,然而很多练习是停留在回忆和再现水平上的,应用新知要求学习者能在各种情境中灵活运用技能,这才是真正地掌握。当学习者应用了新知后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反馈。梅里尔除了提出我们所熟知的矫正性反馈外,还提出另外一类反馈,叫做“内在反馈”。教学策略水平3——聚焦问题。达到教学效能水平2时,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某一技能。但真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因此,如前所述,聚焦问题是首要教学原理的核心,也是最大的亮点。这里的问题是有结构性的,结构性是指这个问题是真实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有内在肌理的,可以层层剥开,提供细节和序列,通过解决问题可以不断丰富和改进学习者的心智模式。要达到教学效能水平3,除了聚焦问题外,还需要激活旧知和融会贯通两项原理。激活旧知是指学习前唤起学习者恰当的已有心智结构,而融会贯通是指学习后一方面要将自身的新知与旧知相关联,另一方面要与他人互动,形成同伴合作。

以上这几个原理似曾相识,似乎在所有的教学理论书中都是这样提的,但是同样是这几条原理,概念定义和组合方式不同,差别是很大的。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拼接式的主题设计,把问题肢解成并列的成分技能,然后作为独立主题分开学习,认为把技能一个个攻破,拼接起来就自然能解决完整问题了。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这个技能前面是学习过,但已经很久了,差不多已经忘光了”“我搞不懂我学过这个技能和现在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一方面学习者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因为按先后顺序学习,学习者很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梅里尔把聚焦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后面的四个教学原理都是因它而起,所以可以说聚焦问题是“首要教学原理中的首要原理”。聚焦问题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基于一个完整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这个完整的问题是有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复的序列的,一般是先展示完整的任务,然后将各个成分技能组成一个逐步包含的序列,体现在不同的问题里。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拼接式的主题设计模式,首要教学原理倡导滚雪球式的问题设计模式。同时配合问题序列的是教学策略,或称为教学互动。在梅里尔看来,教学互动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向学习者提供内容,有讲解和展示两种,第二类是让学习者对内容作出反应,包括提问和操练两种。讲解就是向学习者提供一般信息,而展示则是向学习者提供细节刻画。而提问要求学习者回忆或再认信息,提问既可以针对一般信息,也可以针对细节刻画。操练要求学习者将信息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去的细节刻画。问题序列加上教学策略,就是教学事件。

问题解决的五种技能

知识,即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技能,即我们怎么应用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绝大多数学科内容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组合。本书使用“技能”一词来统指知识与技能的组合。成分技能则是知识与技能的组合,这是解决复杂问题或者完成复杂任务所必需的。书中确定了五种主要类型的成分技能:是什么、有什么、哪一类、如何做和发生了什么。每种类型的成分技能都针对不同的内容要素。

——摘自《首要教学原理》,第48~49页

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教什么和如何教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梅里尔区分了五种技能,即是什么、有什么、哪一类、如何做和发生了什么。第一种,是什么,一般是指“事实、联系”。第二种,有什么,一般是指“名称、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要素:整体说明、部分与整体关系、部分名称、部分的描述。第三种,哪一类,一般是指“定义、属性”,包括以下内容要素:类别名称、关键特征、一组实例。第四种,如何做,一般是指“步骤与顺序”,包括具体问题或任务、系列步骤、步骤的示证、每一个步骤的结果、完成所有步骤的结果。第五种,发生了什么,一般是指“条件与后果”,常常用“如果……那么”的句式表示,包括具体问题或任务、条件、条件产生的结果。梅里尔认为在这五类技能中能够成为课程主要目标的,往往是后三类,即哪一类、如果做和发生了什么。前面两种不是课程的主要目标,而是起辅助作用的,即“是什么”“有什么”,后面三类技能里几乎都包括这两种技能,以“如何做”为例,“如何做”会涉及“有几个步骤”和“每个步骤是什么”的技能。

不同的技能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一般运用呈现信息和尝试练习,重点要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在长时记忆中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有什么”一般运用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和应用新知,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学习者包括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哪一类”一般运用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应用新知的教学策略,呈现信息的关键点在于讲清区分类别的关键特征,示证新知的关键点在于提供正例和反例,无论是正例还是反例,都应该是体现关键特征的,否则就是伪例。应用新知是要让学习者识别包含关键特征的例子,需要提供辅导和矫正性反馈。“如何做”一般运用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应用新知的教学策略,呈现信息的重点在于步骤及完成的结果,示证新知的重点是展示步骤,应用新知则让学习者逐步尝试自己做,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发生了什么”一般采用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应用新知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关键在于引导学习者主动示证,就是自己猜测条件可否导致什么结果,而应用新知则需要学习者在全新的情境中辨别哪些条件是遇到过的,哪些没有,另外也可以通过追溯的路径,让学习者从结果推测条件。

波纹环状教学模式

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将实施教学的情境比做一个池塘,投入池中的小石子就是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石击水面,这一问题引发了教学设计过程。构成第一道波纹的教学产品是该问题的原型示证与应用。第二道波纹是同一类型问题形成的任务序列,构成第二道波纹的教学产品是序列中的每一个问题的示证或应用。第三道波纹是聚焦解决这类问题的成分技能,构成第三道波纹的教学产品是问题序列中所讲授的每种成分技能的示证或应用。第四道波纹是适配教学策略,包括在问题示证与应用中增加的结构化框架和同伴互动。第五道波纹是定型教学设计,包括界面、导航、补充教学材料的设计定型。第六道波纹是评估设计,包括数据收集、形成性评价和原型修正。

——摘自《首要教学原理》,第253~254页

梅里尔根据首要教学原理设计了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即明确解决问题、设计问题序列、聚焦成分技能、适配教学策略、定型教学设计和安排教学评价。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始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常常是一种抽象的呈现,而没有教学内容本身。而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把实施教学的情境比做池塘,投入池中的这颗石子就是要解决的完整问题,我们称之为问题原型。问题原型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问题的初始和完成状态,让学习者明白自己的起点和终点;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学习的途径。其中,第二部分是示证,也就是告诉学习者后面我们会怎样指导他们学习;第三部分是应用,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做什么样的练习。

第二步,设计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是指一系列复杂性递增的连续性问题原型,体现学习从扶到放的过程。复杂性递增是指后一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需要多一至两个成分技能,成分技能是指条件和步骤。因此,这就需要收集各种问题细节刻画的样本,比如,以摄影为例,它的成分技能中的条件包括简洁、三分构图、布局、构图、线条,步骤包括造型、取景、修剪、编辑。根据这些成分技能,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从易到难的问题序列。

第三步,设计成分技能的教学策略。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关于“教什么”的话,那么第三步就是考虑“如何教”了。当我们有了问题序列后,就要考虑其中的成分技能具体怎么教。因为成分技能包括条件和步骤两部分,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示证和应用两种。

第四步,设计结构化框架和强化同伴互动策略。结构化框架是指激活、组织和利用学习者旧知来创设适合新知学习的心智模式,因为是将旧知结构化,所以被称为结构化框架。以摄影为例,好的照片具有画面简洁、明示布局、三分构图、巧用线条和合理构图这五个特点,这五个特点有个共同联系就是要将观众视线引向某处。因此梅里尔用了漏斗这个隐喻来有效调动学习者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如果说结构化框架是个人层面的,那么同伴互动则涉及人际层面,可以设计各种同伴活动用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各个阶段,包括同伴分享用于激活旧知,同伴讨论用于示证新知,同伴合作用于应用新知,同伴评价用于融会贯通。

第五步,定型教学设计。定型教学设计是指整体规划一门课程,这里包括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为了增加课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建议在课程开始时有一个整体性的概览,结束时有一个整体性的总结,在课程进行中有一条线索,有助于学习者的整体把握。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色;教学改革;思维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各中小城市对城镇建设专业人才需求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职类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镇建设专业的核心课,是高职类城镇建设专业学生3年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针对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际的教学需求,我院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以适应行业及地方发展。

一、课程特色:

1.课程理念

(1)强化理论知识的积淀,树立对城市规划的思维培养。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城市规划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入当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案例,及城市规划研究领域最新动态,培养学生专业思维与时俱进。

(2)突出高职教育注重实际应用的特点,在内容组织上以规划体系为框架,在理论上注重学生实际方案评析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上强化学生编制详细规划的能力。

2.课程目标

在职业综合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规划设计的管理问题,为学生从事城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服务等岗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基本的工作方法。

3.教学内容的选取

我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学生基础、就业方向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符合社会需求、实现用人单位满意,适应行业发展。

从学生基础来看,学生对于专业认识比较笼统,繪图基础较差,规划思维能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些基础特点,那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在课本及现实城市中搭建起联系的桥梁,建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灵活引入代表性案例,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更好地理解城市及城市规划的内涵,在理论上解决“城市规划是什么”的问题,并为下一阶段规划实践解决“城市规划该怎么做”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

从就业方向来看,高职类院校城镇建设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专升本继续学习的比例极小,绝大部分同学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其就业起步稍低于其他本科学四年或五年城市规划的学生。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就业方向一是区县或镇乡的规划管理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二是小型的设计院,从事规划编制、详规设计或绘图工作;三是房地产企业等,从事规划服务工作。那么,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有针对的培养,通过差异化树立相对优势。因此,我们适时结合城乡规划业务培训会,选取一些热点话题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尽可能将教学与现实规划行业接轨。

二、教学改革:

1.重点难点攻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最广泛运用的教材为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共十三章节六百多页。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来说,内容过多过深。我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主有次择选教学内容,并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4:1。

理论知识板块分为四大部分:城市发展,学科发展,城乡体系,规划管理。其中重点难点是城乡体系。针对这一部分,我们攻克的方法是:提炼各层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注重比较,引入案例。对城市规划概论、总规、详规的特点加以提炼并系统讲授;注重各层次、各阶段规划任务和作用的比较;强化规划原理与规划设计的知识阶段性相对应,理论课中贯入实际案例,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板块分为调研、分析、汇报三部分,其中重点难点是分析,分析有助于学生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从选题、分组、到分工协作,模拟实际调研工作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结合调研进程,由教师分阶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在学生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与集中点评,提高学生观察和评价具体规划问题和规划方案的能力。通过调研报告互评,帮助学生检查作业的优缺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和成果的参照标准。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2.当前思考与改进措施

2.1重视知识补充,紧跟行业发展

在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妥当地引入学科发展前沿课题?这是我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迫切需要思考与改进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首先以理论为铺垫,引领学生思维过度到宏观的系统性的规划思维模式,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的信息时代知识发展更新较快,教学中课本内容是“必需”,学科发展前沿课题是“实用”,我们充分利用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在教材讲授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使教学紧跟实践发展,迎合学生兴趣。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阅读引导”,有选择性地结合授课内容分阶段向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选取的内容其深浅度适合学生理解与掌握,并运用投影、动画、视频等各种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记忆思维能力,通过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扩充知识。

2.2注重能力培养,适应地方发展

高职类城镇建设专业学生生源大多来源于城市周边区域,预测其就业区域主要面向城市周边地区。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市场要求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地方发展。我院将课堂扩展到地方城市规划展览馆,以此为平台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母亲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了解自身就业后从事的相关规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内容与程序。在能力培养方面,我院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与特点,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细化,明确实践分组作业中每位学生的工作任务。为增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测评结合”,即开展课程研讨会并以规划评析的形式进行考查,不仅教师来评,还请学生来互相评析,在评析中学习总结,在评析中研究思考,在思考中创造生产力,把学、研、产合一。

结束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城镇建设专业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大一的前期课程主要是打基础,引入门;大二的城市规划原理主要是宽度的学习,内容全面而系统;后续的学习是深度的学习,深化与实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应把握学科及行业发展动态,有的放矢,结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推动城镇建设专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读《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有感 篇4

但小高斯不一会就写出来了。原来他演算时发现了便捷的方法。一开始,老师不相信,让小高斯再算,哇!小高斯算对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只有发现才能变得聪明的道理。如果发现了新方法,你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是解出一个题的更好、更快的方法。这方法比其他方法少2个步骤,能更快地算出正确答案。老师一开始认为我是错的。

但经过了验算,我详细地向老师解说了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根据,这个计算方法有一些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解。

结果,数学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还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了全班同学。最后,我以这个方法得到了老师一个大大的“优”,考上了班上的前十名。

发现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成绩,如果不动脑筋,只是用老一套方法解决问题,你只能停留在原地了。我们要学习高斯这种善于动脑、发现的精神,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5

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先说说他的物质观。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出现之前,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物质观,却多少有缺陷。首先,是唯心主义哲学,都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夸大了意识对于物质的能动性并将之绝对化,没有正确认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带有猜测性和直观性,但缺乏科学根据,过于简单化。再后来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这种观点具有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直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出现,才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作为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为日后列宁继承和发扬唯物主义的传统,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社会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哲学思想上的一块里程碑。

再来看看他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辩证的去看。社会在不断进步,事物在永恒变化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前进上升的运动就是发展。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我们要不断创新,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它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更好的引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使之不断继承和发扬,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完全实现。

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运用其中的原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好的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把价值中立、同情心和责任感相结合不断探索,追求真理。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篇6

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到哪里,理论学习就要跟进到哪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现在,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的时代重任,迫切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加深对这一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要围绕原著,原原本本学,努力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抓好学习教育,就要着力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在全面系统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就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透一点,思考得多一点,真正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要注重向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涌现出的革命先烈、英模人物和模范集体等先进典型学习,用好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向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对表对标,带着问题学,以好的学风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出更高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要求党员干部从学习教育开始,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根源在哪里,群众期待是什么,“学然后知不足”,拿出难题的实招硬招。

我们要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不断推动事业发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四个切实”重要嘱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如何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向深入,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如何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系列重大历史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把学习教育同各项重要工作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让实打实地学推动实打实地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7

1 关于多维教学方法

所谓多维就是多方位、多性能、多思考、多功效。本文所提出的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其方法体系而言,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指方法所实施的内容是多维的,例如“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指城市认知、绘图练习、理论教学的三位一体;第二层次指方法所实施的对象是多维的,具体指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主导教学,转为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主,教师对学生引导为辅。

2 城市认知、绘图练习、理论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内容的多维)

美国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布鲁纳(J.S.Bruner)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应在教师设计好的情景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优点是: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并发挥其潜力;能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形成自行学习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将城市认知、绘图练习、理论教学三位集于一体:依托城市认知设置问题情景;通过绘图练习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城市认知、绘图练习的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城市规划初步教学,以城市认知实践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从城市认知实践入手,以理论教学结束,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在绘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也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更有兴趣听教师讲课。该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将绘图与城市认知及理论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的“居住区详细规划”部分,在课程开课初期,将学生带到已建成的实景环境中,让他们认知城市(居住小区),将认知到的体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同时逐步进行理论教学。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程教学环境中去,而理论与实际场景的结合,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入绘图设计练习,完成认知、思考、理解、运用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1 将绘图练习作为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手段

绘图设计是一种乐趣,通过绘图能够联想到我们看到的场景,在自己设计过程中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绘图是一种过程,有助于学生落实设计意图的每一个细部的表达。绘图是一种体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意义。绘图设计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作图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思考、理解、消化运用的过程,同时可训练学生脑、眼、手之间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做出有创意的设计图。在课堂上对同一地块进行规划设计绘图训练,能在学生之间形成比较和竞争,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比课外训练更好,同时多角度的成果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学生还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训练,以期在下次课上绘得更好。这样一来,绘图练习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基础上结合了专业特色,将城市认知、绘图练习、理论教学融合为一体,不仅不会导致学生“把心玩散”,反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2 认知城市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合理布局各种功能区用地,做出建筑、道路、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对城市的认知,具体在于对城市道路、城市各功能区分布、城市景观环境设置、居住区、居住小区内部建筑的布局、环境的塑造、市政配套设施的设置等方面的认知。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校园环境开始认知,再到认知城市的重要地段、特色小区、城市道路系统乃至城市的全貌。

例如,对于城市道路的认知,教师会介绍涉及城市用地及道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城市道路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认知道路,直接要求学生画出所看到道路的平面图,画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隔离带和行道树。刚开始,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想当然地画出完全对称的道路平面图,经进一步观察后,才发现事实和他们想的并不一样,交叉口道路在经过渠化设计后,是不对称的。这一发现促使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从中体会观察的乐趣。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很简单,也没有压力,学生们会乐于参与,教师也可以在此阶段考核学生的实力。在认知过后,回到课堂,教师再深入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会很快在大脑里闪现实景情形,更快、更深、更准地领会知识,达到理想效果。

3 教师与学生主动性互换(教学对象的多维)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做到“五个转变”,即:变教师“主体”为“主导”,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CAI、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逐步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创造条件将学生带到实践中去,最终实现教室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力求实现教学多维性。

4 小结

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和单向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它抛弃了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方式,改为运用启发式、主体式,让学生的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高职高专的城市规划课程涉及建筑、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地域性特点。该课程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培养和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多维教学方法则能满足这一教学要求。

总之,城市规划的多维教学方法就是以培养学生城市规划的能力为目的,采用课堂教学学习、实践学习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捕捉城市规划的前沿信息,接触城市规划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郝之颖,等.城市规划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8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

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早期,他的绘画作品风格主要以灰暗色调为主,多以深褐色为主调。一直到巴黎遇到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他的画风才有了转变,开始慢慢出现了一些鲜艳的色彩,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来,由于日本“浮世绘”的传入,梵高深受“浮世绘”的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的运用到“浮世绘”风格。梵高现在最有名的画作都是在生前的最后两年内完成的,而在那段期间,他患有精神病,在37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梵高的生命中,他的弟弟提奥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无私地给梵高提供所有需求,他的妻子在梵高死后,还积极给他筹备画展,才得以让梵高的画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梵高去世之后,他的畫作才渐渐被人们所知,他的名字也才开始变得家喻户晓,而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被收录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中,有不少的艺术家曾去考察研究。

《梵高传》一书详细介绍了梵高的一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专注执着于艺术,对生命抱着很大的热情的梵高,他一生不追求什么,遭受了无数次的拒绝,但是仍然平静的,执着于艺术,为艺术献身,但是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看到自己有所成就。

梵高的经历,我问过不少的同学,“假如让你们是梵高,经历他的一生,愿意么?”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说不愿意。是啊,他一生贫寒,一直依靠弟弟提奥的经济资助,一直到死也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现在的人,任谁都不愿意经历梵高的苦难,遭受饥饿带来的难受,遭受各种拒绝,遭受卖不出画作的挫败,遭受神经的错乱崩溃,好多好多,即使他死后功成名就,名字家喻户晓。

仔细欣赏梵高的画作,可以总结出两点其作品的深刻内涵:

第一,梵高的画作大部分都是从大自然中选取元素。

在《向日葵》中,他选取了向日葵作为其创作元素,因为向日葵本身的温暖色彩,结合其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向日葵》这幅画作很好地借鉴了自然元素,带有很强烈的个性色彩,整个画面充斥的黄色向日葵,让人精神振奋。

在现今的环境设计中,尤其在室外景观设计中,公共家具的造型设计、花坛的造型设计、道路的铺装设计以及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都可以从自然界中提取元素,比如在道路的铺装中,有的提取了树的年轮作为元素,将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中(图1);有的提取了花的造型(图2),使得整个道路铺装有了生机,一改往日呆板生硬的石板路。在环境设计中,我们同样也可以从大自然中提取出元素,自然界存在的形态是最美的,比如线形、非线形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可以从不同的自然物中找出不同的自然形态。

第二,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梵高的画作有一部分是反映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他通过画笔很好地将这种人情世故、人间正道表露在世人的面前。同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的贫苦人民,即使他自己并不富裕。《吃马铃薯的人》这幅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贫穷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马铃薯的情形。整个作品就是想原汁原味地反映刻画出农民的生活动态。当然,他做到了这一点。

引入到环境设计中,设计的最原始目标就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对于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消费人群,设计时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手法,比如使用人群中有小孩时,在设计桌椅时,需要将桌子的四个棱角变平滑,以免小孩的头碰到棱角发生事故;当然,假如使用人群中有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就必须加入无障碍设施,增加无障碍通道,确保老年人和残疾人能够很好地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设计就是为人服务的,不能脱离了最主要的使用人群。

尹定邦所定义的设计就是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实现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里的目的,正是人在所处的生存环境中所需要的,人需要知道时间,所以设计师设计了时钟,等等。设计即为人而服务。而在设计中,需要揣摩人的心理。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外观形态有多么具象或者抽象,而是拿到一个设计作品,不需要任何参考说明,就可以自如地使用它,这才称得上好设计,人如何才能第一次使用就很自如,不纠结,最主要还是设计师需要懂得人最最需要什么,人的心理常态是什么,人的习惯是什么,等等。抓住这些,相信每个设计都能打动人。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斯通著.常涛译.梵高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3][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1[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读城市规划原理 篇9

——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在汗牛充栋的管理丛林中轻易的就被后来者遮住;这又是一本经典,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泽被后世,可谓管理丛林中的百年经典。

它是管理丛林中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使这部兵书不再是一部普通的战策,而是具有道德高度的兵学巨著;“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则使得《科学管理原理》不是一本如何管理企业的工具书籍,而是充满了经世济民情怀的管理经典巨著。其“标准化、流程化”的思想就像《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样简单质朴却又令人回味无穷。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样的,管理也是生产力,是与科学技术比翼齐飞的重要生产力。多少企业,靠着科技发明或者商业模式的“一招鲜”红极一时又轰然坍塌。管理,无疑是其中的一块短板。

赵曙明先生在推荐序中讲到,一个伟大的理论只有通过简化才能够被大众接受,但简化同样造成了大众对理论的误解。对于科学管理原理,按照泰勒的原文,科学管理原理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的选择工人;

第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合作。

对比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基本组成要素,结合十余年的管理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管理也是生产力,用重视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待管理实践;

第二,运用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员工的选育用留;

第三,员工能力提升和企业文化塑造要持之以恒,永不松懈;

第四,要形成全员认可并认真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上下齐心、共同奋斗。

下面,我就这四点具体阐述。

第一,管理也是生产力,用重视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待管理实践。

科学管理原理之所以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就是开创性的对工作本身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比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和工艺研究等。通过研究最佳工作时长(工作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要比持续不断工作的效果更好),分析最佳工作动作(哪怕是搬运钢铁这样的初级工作,最佳动作与一般动作也有明显差异),以及研究金属切割工艺(历经反复实验形成《论金属切割工艺》)等,使得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能够获得管理实践的成功,取得管理实践的价值。

对比中联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实践,我深深感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

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基础。在中联融资租赁公司初创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招聘优秀人才进行全面培训(那时规模小,部门界限和岗位界限比较模糊,可以一人多岗),形成很强的单兵作战能力,确保业务发展需要。但目前人员规模达到600多人,每年新增业务规模超过100亿元,不仅跨部门的一人多岗已经难以实现,就是同一个部门的一人多岗也难度不小。此时如果不推进标准化,就难以规模化发展。所以,目前必须推进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动作规范化,员工能力去精英化(这里“去精英化”的含义是指不要指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全才通才,而是要让具备任职资格的员工在标准化培训之后都成为合格员工甚至优秀员工),少数的精英员工要重点关注,作为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

流程化是指打破部门界限,根据业务流程需要,形成上下游流程关系,上游对下游负责,下游是上游的客户,下游考核上游。这样有利于权责明确,有利于打破部门篱笆。

在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化是规模化的基础要素,是支撑规模化的支柱。信息化是必由之路,有难度也必须前进,有挫折也必须承受。非如此,无以规模化。

第二,运用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员工的选育用留。

在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时,必须首先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从中分析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即:企业在哪些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能够支持企业的市场地位。根据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企业的标杆员工,即:什么样的员工能够在企业内生存和发展,并且能够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找到

对经营结果最有帮助的行为和能力,从而确定相应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比如泰勒所讲,钢铁搬运工需要的能力素质模型,就是像公牛一样的体魄,吃苦耐劳;对于纺织女工,则肯定又是另外的能力素质模型。

对于中联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还可以从相关行业甚至大相径庭的行业寻访具备相近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而不一定要从金融行业寻访优秀人才。因为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等细分行业,薪酬水平一般都比融资租赁企业高,而能力素质模型却未必与我们的要求匹配。中联融资租赁公司就有一些核心人才以前在酒店业、房地产中介、物流企业工作,进入公司后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核心人才。

运用能力素质模型进行有效培训。运用能力素质模型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明晰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针对性培训;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和发展;有利于建立能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从员工角度来看,能力素质模型为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员工明白他们的做事方法与他们的做事内容同样重要;鼓励针对个人的技能增长进行激励,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从而实践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合理使用人才。在人才使用上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员工越优秀越好,全部是优秀人才最好。其实,在一个团队中总是有角色分工,并不一定个个优秀就是最好。比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能力素质迥异,但却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唐僧负责战略、愿景,不管千辛万苦总是矢志不移;孙悟空武艺超群,降妖除怪,居功甚伟;猪八戒幽默诙谐,给取经之路增添了无限乐趣;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白龙马更是默默无闻的驮着唐僧一路西行。

运用能力素质模型挽留核心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是根据岗位需求,在工作分析和标杆研究基础上确立的岗位胜任模型。融资租赁企业可以运用能力素质模型,评估相应岗位的员工是否足够优秀,是否还具备其他岗位的能力素质。如果一个员工同时具备若干岗位的能力素质,或者相应岗位的能力素质非常优秀,那么这类员工往往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可能是企业必须挽留的核心人才。因此,运用

能力素质模型发现和储备核心人才,并有意识的进行重点培养和真诚挽留,是融资租赁企业保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

第三,员工能力提升和企业文化塑造要持之以恒,永不松懈。

员工能力,不仅是个人能力问题,更关系到组织效能。中联融资租赁公司在2010年初基于业务需要招聘了大量新员工,进行了简单的业务概况和企业概况培训就直接奔赴业务一线,导致大量新员工对业务不熟悉,对流程不熟悉,使得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7月份开始的业务强化培训就是员工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还会推进分公司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企业文化塑造也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课题。在前不久举行的内部竞聘中,有竞聘者表示非常认同中联文化,但考官问到“中联文化”的具体内容时,却一点也答不上来。还有竞聘者提到自己的优势时先是将非常认同中联文化,然后具体讲时又说企业文化比较虚就略过了,这也是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的体现。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将继续以《中联报》和《文化信使》为载体,大力弘扬中联文化,用中联企业文化鼓舞员工、激励员工、塑造员工。

第四,要形成全员认可并认真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上下齐心、共同奋斗。《孙子兵法》讲“上下同欲者胜”。《科学管理原理》希望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一个公司,必须形成全员认可并认真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上下齐心、共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中联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提出这样的共同价值观: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不是要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其他人的利益,而是通过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满足广大员工(认真负责,以实际行动忠诚于公司的员工)的长远利益。

我在《权证管理考核标准》沟通会上给同事们讲,我们也可以像过去一样不进行责任到人并严格奖惩的制度,可以继续一团和气下去,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将会破产,大家将会重新找工作。因此,这个看似残酷的考核方法,其实是对认真负责员工的保护,对广大敬业员工的爱护。

另外,通过反复阅读《科学管理原理》,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对于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我还有如下体会:

1、管理者要讲正气

“有几次,我在工厂的一些朋友曾劝我不要走路回家,我回家时经过的是沿铁路线大约两英里半的偏僻小道。我被告知,如果继续与工人作对的话,将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认可怯懦的表现不是减少而只会增加风险。所以,我告诉这些工人,并请他们转告车间里其他工人:我打算每天晚上仍从铁道旁的那条小道步行回家,不曾也不准备携带任何武器,他们可以向我开枪,将我打死。”泰勒是多么的无畏!

泰勒的无畏,不仅仅是勇敢,更是他无私产生的底气。因为泰勒所作的一切,看似对工人很残酷,其实是在帮助工人,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分享。无私所以无畏。管理者必须讲正气,才能严格管理。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不讲原则的妥协退让,不讲原则的法外施恩,对组织是一种伤害,对他人也只是帮一时之忙,不能解一世之困。

2、管理者要讲奉献

管理者,是透过他人的工作达成组织的工作目标。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必须具有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管理者不是要做圣人,不讲待遇;但管理者毕竟不是普通员工,不能按照计时或者计件方式谈待遇。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有他人努力工作,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因此,管理者必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带领团队共同成功。唯如此,管理者才发挥了管理者的作用。唯如此,管理者不刻意追求的待遇也会不期而至。

3、管理者要讲团队

管理者的成功,体现在团队的成功。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只有这个公司成功,他/她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个部门的经理,只有这个部门成功,同时获得其他部门的认可(其实这也是部门成功的一个方面),他/她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从来没有说哪个失败的组织走出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哪怕是项羽那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当败走垓下自刎乌江时也难以说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必须讲团队,把团队的成功、团队的荣誉看作自己的另一半生命。

最后,用几句话概括我读《科学管理原理》的体会:管理也是生产力,不要重技术轻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不要重业务轻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技术、管理、业务齐头并进。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助力中联融资租赁公司规模化、国际化。

作者简介

倪仕水,男,生于197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高级经济师。

曾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项目经理,现任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市场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上一篇:企业经营日报表下一篇:减免管理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