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精选15篇)
初一语文第二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整体感悟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2. 学习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时间安排】
第一课3课时,第二课两课时,第三课两课时,第四、第五课安排学生课外自读。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 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热爱,从含蓄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的主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操。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想】
1.文章的思想内容比较抽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拟以揣摩文中的关键词语为突破口,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2.以提问讨论为主。
3.两篇课文各用一课时,另用一课时来进行作业训练。字词学习留待第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敬畏生命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进入课题,提示作者,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首先, 课堂上, 教师要树立全体意识, 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 然后分层次地设置问题, 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 这样才有望唤醒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后进生大多是学困生, 由于成绩靠后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厚爱, 甚至有时老师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和挖苦讽刺的语言, 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转化他们, 反而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他们被冷落、被嘲笑, 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态, 丧失了前进的信心, 厌学甚至厌世。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后进生, 更赏识后进生。
其次, 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课堂上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注意课堂的点拨和引导, 促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身体验与自我价值观, 能动地去认识知识, 并改造知识, 内化知识, 形成富有个体特征的知识体系。这样, 学习的过程才变得有滋有味, 有活力, 有生命, 进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再次, 从阅读中珍爱生命。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 我该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 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 你阅读吧。”“如果我失恋了, 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是的, 让学生爱上阅读, 乐于与书为友, 一直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因为, 我觉得爱读书的学生不会孤独, 爱读书的学生向善, 爱读书的学生是文静的, 爱读书的学生是浪漫的, 爱读书的学生是富于想象的, 爱读书的学生是快乐的, 爱读书的学生在精神上是富足的!爱读书的学生对生命是积极的!在教学实践中, 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涉猎课外读物, 还要把所学课文 (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外) 每篇至少读五遍以上, 并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竞赛以激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
最近我县高级中学有个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详细情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在此不作详细介绍。前几年我校有个学生同班主任争论了一下,回家就喝肥皂水自杀。这一堂班会课,我想就这些事件同大家探讨一下,这些学生的做法对不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进入高中阶段以来,大家学业繁忙,每天行走在课室、宿舍和饭堂之间,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不少同学会觉得生活枯燥,学习压力大,觉得身心疲惫,有时会有莫名的焦虑,甚至还有悲观厌世的情绪。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我至今才把它真正弄懂。因为我初为人父了。前两个月,我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婴,在人民医院的产房里,我俩喜极而泣,特别是我的妻子哭得一塌糊涂。只有我,才知道妻子眼泪中的“成分”,也只有我,才知道妻子激动莫名的原因。这个孩子来得很不容易。之前有一次意外终止的妊娠,妻子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次,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只好找医生保胎,实行一对一的监护。去年天寒地冻的时候,别人都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我们却在医院里打吊针。
妻子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这半年来,她每天骑着摩托车上班,每次花二十多分钟,一天来回四趟,风里来雨里去,有时还顶着烈日的暴晒,沐浴着街上飞扬的尘土,避让着滚滚的车流和行人,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我呢,当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还抽空去市场买好菜,急急忙忙赶回家煲好靓汤。日子好不容易地一天天过去,妻子的肚子也一天天地大起来,她常常感到胎动,摸着肚皮自言自语地进行胎教。终于,天遂人愿,孩子健健康康地出生了。
同学们,我之所以详细地讲述我儿子的诞生过程,就是要告诉你们,每一个人的诞生,都是由其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很不容易啊。母亲把孩子生下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大人们常说:“我养你从尺多长养起,一把屎一把尿的。”这些话通俗地道出了育儿的艰辛。刚出生的小孩身子软软的,很不好抱。从每天的洗澡穿衣到洗衣洗屎尿片,从晚上的号啕大哭到生病时在医院里来回穿梭,从蹒跚学步到独立步行,从呢喃自语到口齿伶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小孩在父母的襁褓中一天天地长大,这日日夜夜里,父母所付出的,怎一个“含辛茹苦”了得!
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父母的注视中长大的。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别以为父母养我们有所求,父母之恩是永远报答不完的。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父母都给了我们很多很多,他们好不容易把我们养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呢?
第二部分:郁闷不郁闷,由你自己选择
有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学生常常会有莫名的焦虑,原因很多,如学习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家庭生活的压力等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压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要把这种种压力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如学习上有压力,那就要想想这种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是因贪玩导致学习成绩差,还是确实认真了而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如果是前者,那你就要下决心改掉贪玩的坏习惯,如果是后者,那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对头。学校常在学生考试后进行排名,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要正确对待。排名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数据上的分析,做学生的则不必把它放在心上。跟不同的人相比就有不同的名次,你在这个班排名靠后,说不定在那个班排名靠前,反之亦然。不要把排名放在心上,并不是说不要认真学习,只要大家平时努力了,无愧我心就行了。失败时要坦然面对现实,继续努力前行,最后虽摘不到明珠,但能摘到葡萄也就好了。
至于升学的压力,现在不必想得太多。未来能考上什么大学,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想也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把这个过程搞好,只有保证了每天的学习质量,过程优化了,结果不就水到渠成了吗?过程好,结果自然就好。
有不少同学常喊着“郁闷”一词,是厌学吗?你们现在也算是大人了,应该想一些人生观的问题。人生如果是一条线段的话,那么高中求学的三年只是这条线段里极短的一部分,再苦再累也只在你生命的长河里占极短的一段。况且,知识是有趣味性的,只要你钻进去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枝繁叶茂的桃园,乐此不疲。你既然选择了进入高中读书,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学习。不要以为不读书在外面混世界就很好。没有知识,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到时候你的人生同样是一朵枯萎的花。我看了有些同学初中毕业的留念册,上面有同学的赠言:“希望你驾着理想的帆船,驶向成功的彼岸。”你不好好学习或厌学、辍学,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吗?到时恐怕船变成了破船,沉入大海了!(学生哄堂大笑)
是没有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吗?有些同学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同别人闹矛盾、生闷气,甚至仇恨对方。这很不应该。你看,我们来自全县不同的乡镇,我们在不同的初中读书,而高中阶段能够坐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宿舍里,能从茫茫人海中走到一起来,这不也是一种缘分吗?我们要倍加珍惜!同学们应该友好相待、互相帮助。家庭富有的同学不能歧视家庭困难的同学,贫穷不是罪恶,也不丑,由不得我们选择,无论处于何种状况,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既不高人一等,也不妄自菲薄。
第三部分:你了解生命的形成吗?
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的形成都是偶然的。因为父母的结合是偶然的,亿万颗精子中的那一颗与某月份排出的卵子的结合也是偶然的。生命一经形成,便是神圣的。以往我们的生死教育一直仅仅从“生”的角度谈人的理想、信仰、义务等,过分关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个高层次的追求,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显得空泛。加之传统教育极力宣扬那种“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生楷模,标榜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而没有考虑生命的原初意义,使学生对死的认识不深刻,并没有真正洞悉生命的意义,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过去我们提倡未成年人要同坏人坏事作坚决的斗争,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现在不这么说了。以往因救火而牺牲的小英雄往往被主流媒体和价值观争奉为英雄楷模,现在则很谨慎地报道了。每当有同胞在海外遭受绑架或失踪,党和国家领导人马上指示有关部门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搜救。所有这些无不表明全社会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缺乏对生命的起码了解,当然就谈不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许多同学往往被影视剧、地摊小说、网络游戏模糊了双眼,这些媒体的主人公杀人如割草。这些垃圾信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感觉,认为人的生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想怎么随便处理就怎么随便处理。看多了,他们对生命的体悟就麻木了。其实现实生活不可能是这样的,倘若这样,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第四部分:活着很好,活着真好!
其实,我们的教育并不缺乏生死观教育。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有关生命题材的文章,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醒幸福》《白蝴蝶之恋》等。这些文章对生命价值观进行了彻底的解读。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作为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编者把关爱生命的文章组成单元,帮助你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使大家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美好的人生。
人们常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得快乐,活得幸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教育好学生懂得什么是生命,怎样珍爱生命。对于每个学生自身来说,身心都要健康。当你们每天醒来的时候,新的阳光已经铺满大地,你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语,闻着花香,看着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时,应该深情地由衷地说一声:活着真好!
点评:一堂以班主任讲述为主的“独角戏”,胜在能以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诚恳,感人,相信这堂课的效果很好,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安全文化知识
竞赛题
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后面的答题卡中将其涂黑。
1.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的单元。
A 临界量
B 一定量
C 特定量
2.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上描述了()的立法目的。
A 《安全生产法》
B 《矿山安全法》
C 《道路交通安全法》
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A 全面负责
B 负责监督检查
C 负责日常检查
4.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A 事故
B 不安全
C 危险源
5.()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 职业安全
B 劳动保护
C 安全生产
6.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A 事故
B 危险
C 管理不善 7.下列对 “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B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 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8.()是指:对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重点,而不是以处理事故为重点。
A 预防为主
B 安全优先
C 安全第一
9.安全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
A 查证
B 检查
C 登记
10.以下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 噪声危害
B 有毒物质
C 电磁辐射
11.综合性(全面)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三个阶段。
A监督
B检查
C建议
24.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治理”。A 彻底
B综合C分期
25.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种。A 100
B 132
C 115
26.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受监督。
A 申请
B 备案
C 申报
2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建设行政部门
C 卫生行政部门
28.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A同时报批
B同时规划
C同时设计
29.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
A 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
B 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
C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A职工健康体检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职工职业病检查结果
3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在岗期间
3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33.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
C工会督察员 34.用人单位的()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C 投资人
35.《矿山安全法》于()施行。
A 1993年5月1日
B 1993年6月1日
C 1993年10月1日
36.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人以上不足()人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A 200,400 B 300,500 C 300,600
3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小时。新招用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5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A 1万元
B 2万元
生命伟大而顽强。一粒种子落在贫瘠的裂缝之间,却生出倔强的生命;一株蒲公英被风吹到了贫瘠的山坡上,几年后,山变成了蒲公英的海洋;面对熊熊烈火,弱小的蚂蚁可以紧紧咬在一起,只为继承家族的希望。在我看来,“野火不会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是一种坚持,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永不畏惧,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产生失去了生命的荣耀,太阳也黯淡了。
但是,生命有时是脆弱的,经不起丝毫的风雨。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的生活日益脆弱。各种交通事故和灾难性灾难造成了许多人死亡。
不久前,无意中听到父母提到他们的一个朋友前两天去世了。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就在几天前我们还在谈笑风生?他的生命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提前逝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只是一瞬间,就要永远陨落。他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很难过,陷入了沉思。人生的开始和结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为什么人生如此转瞬即逝,于是我又感到恐惧和彷徨。
人总要有所畏惧。我害怕生活,尊重它的伟大,害怕它的毁灭。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珍贵而脆弱。人生苦短。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光,不断提高生命的价值。
待我走下楼来到他跟前,他很着急地说:“我姐双胞胎女儿中的老大从水泥梯摔下来额头磕破了一大洞血流不止。我三嫂市医院不熟叫你带她母女去。”
跑上楼把电脑关掉,骑上电动车带上姑姑与她女儿飞驰着往市医院跑。路上坐在我身后的姑姑见她女儿不停地哭她也跟着哭。还一直问我:“不知以后会不会有疤痕?女孩子脸上有疤很难看。”
我一边骑车一边不停地安慰她:“三年前我在市汽车站被刚启动的客运车蹭了下,右边眼角碰到水泥柱的横栏上也破了个口子。去市医院做美容针手术以后就看不到疤痕了。”
来到市医院才一点多医生还没上班,值班护士敲门叫醒了一位年龄大约四十出头的男医生,只见他睡眼惺忪走进办公室很不耐烦地看了下甥女的额头就说:“做美容针手术得交六百元手术费。”
姑姑带着哭腔回答:“我只带了两百。”
医生很不耐烦地回答:“钱不够就不能做手术。”
见医生态度这么不好(知道他午睡被吵醒不高兴)但医者父母心啊,就笑着回答:“我知道医生都这样的。”
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生命观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 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因此, 以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拓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 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
(一)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
当代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之下, 生命安全和生命价值观念淡化。近年来, 媒体频繁报道高校学生自杀、残害他人生命事件。如2015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男大学生跳楼事件, 大学生相继选择以如此极端残忍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令人惋惜。2013年4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与同寝室同学黄洋关系不和, 将做实验后剩余的剧毒化合物带回寝室并注入饮水机, 导致同学黄洋饮用后有毒饮用水后中毒身亡, 医学高才生对生命却是如此漠视, 震惊了社会、家庭和教育学者们。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对自身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如此漠然, 唯一的答案就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
(二)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理论探索有限
生命观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源自境外, 自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相继开设了专门的生命观教育后, 我国的生命观教育才开始起步, 目我国在生命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文化资源还有待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生命观教育的主阵地, 我国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并未开设单独的课程, 关于生命的认识、生命的价值等方面教育几乎空白,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不完整。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时多是依靠自己对生命、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有限的心理学知识, 一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生命观教育的认识不全甚至有失偏颇, 难免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由此可见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践体系尚未形成
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组成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体会自身生命价值, 是实施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载体。具有导向、教化和激励功能的校园文化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领悟生命真谛、尊重生命价值, 是实施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隐性载体。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将生命观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校园文化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 阻碍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践体系的形成, 不利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成效的保持和发挥。
二、中华元典生命敬畏观的基本方面
在中华元典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坚信作为生命本体的灵魂是永生不灭的。直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才慢慢突破“灵魂不死”观念的禁锢, 走出神的阴影, 尊崇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元典从生命的社会属性考察生命和生命价值;道家元典立足于生命的自然性认识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墨家元典将“兼爱天下”的理想作为生命的价值的目标。形成了儒、道、墨各具特色、多元互补的生命敬畏观。
(一) 儒家德性主义的生命敬畏观
先秦儒家从“孝”出发, 提倡“不亏其体”、“仁爱万物”, 尊崇爱惜生命反对损害生命的行为, “父母全而生之, 子全而归之, 可谓孝矣” (《礼记·祭义》) ;先秦儒家认为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 重视人的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 提倡“尚中贵和”、“乐群里群”, 以此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者也,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礼记·中庸》) ;面对不可逃避的生死困惑, 先秦儒家提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将个体的生命价值汇入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中, 使得有限的个体生命超越生与死的自然束缚, 得以升华、到达不朽,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二) 道家自然主义的生命敬畏观
先秦道家提倡“重身轻物”, 反对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美色反而损毁生命的本末倒置的行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第四十四章》) ;先秦道家看到人与人的争斗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因而先秦道家崇尚“为而不争”的思想, 推崇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美德来并以此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第八章》) ;先秦道家认为生命源于“道”, 生命的生与死都是“道”的必然, 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此先秦道家在精神生命层面提出“死而不亡”、“精神逍遥”的最高追求, 充盈精神生命使之回归“道”, 实现生命与“道”合一的境界, 将人们从生与死的困境中解脱, 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三) 墨家功利主义的生命敬畏观
先秦墨家提倡“贵身”, 认为只有安顿好自己的生命, 才有能力帮助他人从而实现人与人相互关爱的社会理想, “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墨子·贵义》) ;先秦墨家所处的时代, 纷争四起、战乱频发, 人们饱受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 先秦墨家看来, 祸乱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互体恤、相互爱护, 因此先秦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要求人们抛弃狭隘的利己私心, 要爱惜别人的生命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关爱, 以此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实现“兼爱天下”的理想, “凡天下祸篡怨恨, 其所以起者, 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 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兼爱中》) 。
三、以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拓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一) 以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丰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理论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生命观教育思想文化资源作为支撑。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凝结着先秦先贤对生命和生命价值认识的不懈探索, 饱含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问题的系统认识, 不仅有对生命现实问题的思考, 又有对生命终结问题的追问, 浸润着对生命的珍爱和关怀。因此高校可充分借鉴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理论, 并结合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组织师资力量编写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相关教程, 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校开展专门针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课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积极对待生命的价值, 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二) 以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深化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践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相关生命观教育理论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灌输, 更需要广大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体验生命过程、领悟生命价值、培育对生命的敬畏感。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既有对生命的崇敬感又有对生命的畏惧感, 这样一对矛盾的情感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二元张力结构, 使得人们在畏惧损毁生命的同时又积极的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 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模式。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实践既要重视生命价值引导又要重视生命警示教育:一方面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医院、殡仪馆让大学生直观感受生命过程, 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迹让他们体会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的伟大, 组织大学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中体会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对近来频发的大学生自杀、自残、残害他人生命的极端事件进行探讨, 剖析这些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巨大危害, 在他们心中树立“虐待生命就是作恶”的警示界限, 从而预防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 强化他们对生命的认可和对生命价值的积极追求。
(三) 以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营造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氛围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施需要营造热爱生命、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 才能春风化雨, 不断增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实效性。中华元典中的生命敬畏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对营造积极乐观、热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提供了许多借鉴。高校可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 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育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生命观教育的主题活动, 不仅可培育大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又能润物无声地在他们的观念里播下珍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种子;可以举办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 如文化讲座、电影放映、趣味体育运动等, 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 从而珍视生命, 积极实现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2) .
[3]凌敏杰.论中华元典中先秦儒家的生命敬畏观[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6) .
[4]张世爱.基于生命价值取向的高校道德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01) .
这样的一个病例对医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太难。于是各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一个女生的方案是采用常规医疗外,还采用了抗菌素。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教授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采用抗菌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最重要的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教授发了一通火,就走了。
同学们大部分都没有说什么,而那个采用了抗菌素的女生却是很认真地找到了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上课的情况,她认为教授讲得不对,如果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人会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也要大量使用抗菌素,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会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才开始使用抗菌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
负责教务的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教授,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晚自习的时候,老教授来了,这一次他反常地站着,他满头白发,面容黝黑如铁,身板挺直如笔管,让人笃信他曾是国民党医官一员。
老教授目光如锥,他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好像是一个女生,这位同学,请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认识一下。”那个女生站了起来,老教授看了一会儿说:“你坐下。”老教授又说:“这位同学,谢谢你。你是好学生,你讲得很好,作为一个好医生,一定不能全搬书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你们要记住,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能把所有的规则教给你们。我没有去过这个女生所在的高原,但是我知道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她主张使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我要把她的分数改过来。”
老教授紧接着说:“但在全班,我只改这一个女生的,你们有人和她写的一样,但是还是要被扣分,因为你们没有说出她那番道理,因为就算你想到了,但对上级医生的错误没敢指出来,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重要的多,必要的时候,你宁可得罪你的上司,也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这个女生就是著名的作家毕淑敏,她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我的三年习医生涯,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从生理上明白了人体的结构,也从精神上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任。如果说在高原的时候,我对生命还是模模糊糊的敬畏,那么,那个老教授使我确立了这样的观念:一生珍愛自身,并把他人的生命看得如珠宝,全力保卫这宝贵而脆弱的珍品。
老教授虚怀若谷的气量固然值得我们钦佩,但是毕淑敏的勇气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对生命的敬畏,才会有这样的自信。
《医者仁心》所展示的医院工作,从始至终都处于医疗纠纷的旋涡之中,干得越多,被投诉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样的氛围里,谁还愿意“有百分之一的期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发奋”呢?像王欢妈妈那样的人,总是像不散的阴魂一样游荡在医院的某个角落,简直是摆脱不掉的恶梦,直弄到身心疲惫,你又如何能做到有耐心并善待她?毕竟,“一个好的医生是需要病人的宽容才能够成长的”。医生能够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但他还有其它病人要管,有其它事情要做,肩头有卸不掉的重担,医生护士只要上一天班,就不能见死不救!这不是境界,这是人的本能是做人的需求,如果连本能都丧失了,那还能配得上这个“人”字吗?
《医者仁心》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经典台词。有两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准则;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我们都一样,都是心乱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人活着除了追求真理,还需要一点情怀;生活中最大的杯具,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世界上有两种人:有心人、无心人,有心人相互珍惜,无心人相互伤害;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好担心,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处理;一个社会不能总让强者说话,务必要让弱者发出声音;医生没有挑剔病人的权利。
《医者仁心》还有一些不能明说的潜台词。最优秀的院长死了,最善良的护士长死了,钱国富死了,王欢死了,苏教援死了,金行长的母亲死了。钱国富与王欢死于医学的局限,苏教援死于王冬走穴,金行长的母亲死于自己的固执。刘护士长就死得太冤了,表面看是自杀,实际上却有着一双看不见的手一向在扼着她的咽喉直至窒息!究竟是谁害死了护士长?请看刘敏的遗言。
做梦也想不到,我成了一个堕落的人,我很惭愧,也觉得很屈辱。从18岁护校毕业,我在这家医院干了,我喜爱自己的工作,觉得自豪光荣,但是没想到却用这样的方式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的绝望,这一年,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让我很悲伤,也很愤怒。能够说,是苏教授的死让我变的灰心。确切的说,不是他的死,而是他死的不明不白,医院处置苏教授死亡的事件中,表示出的含糊,让我寒心。也正是这种寒心,让我做出错误的选取,让我不再坚持内心的是非,不再坚持自己的清高。才做下那么荒唐的事,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但是这个事件,让我怀疑我承受的一切,还有没有价值,如果这个世界有是非有正义,那么,我们的奉献是崇高的,否则就是受罪。卫思云,我是爱你的,我知道一个男生需要什么,但是,我务必待在医院里照顾病人,虽然他们不领情,但是我还得做。因此你跟我离婚,我悲哀,却不怨你。多少个晚上,病人都安置完了,我多想跑回家陪你一会,跟你说几句心里话,或者什么都不说,
就靠在你的怀里,或者打个电话告诉我对你的牵挂,但是你和孩子在睡觉,我不愿意打扰你。我对不住你,这辈子没有给你一个妻子的温柔,下辈子补偿吧。好好待我们的女儿,千万别让她做护士,千万别让!
原来,是这个没有是非正义的世界,让护士长愤怒、悲伤、屈辱、灰心、寒心并最终绝望的。
解读护士长的死因,有助于了解丁院长的真正死因。表面看丁院长死于癌症,潜意识致病原理却告诉我们:癌症患者的潜台词是“我不想活了”。人类为什么治不好癌症?不是正因癌症是不治之症而是从来就没有弄明白癌症的根本问题。癌症的根本问题是心的问题,是心与心导致的社会问题(炎症、污染、焦虑、失调)。“哀莫大于心死”、“心病还需心药医”,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介入治疗都不能真正拯救癌症病人。丁院长感情、亲情、友情三情俱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接连不断的医疗纠纷令他内外交困、心力交悴、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最终,让他带着“不想活了”的潜意识走上了不归路。因此看到最后有人松了口气:武明训最后升院长了!我却深深地叹了口气:又一个倒霉蛋诞生了!我为各大医院的院长们悲哀,他们不是医院的院长而是“灭火队”的队长。除非,社会风气与医疗环境有了根本的好转。
好久不曾流泪了,《医者仁心》却让眼泪一发不可收拾,为守望医院也守望丁院长没有再嫁的严大姐流泪,为刘护士长内心的伤痛流泪,为丁海的真诚与孝心流泪,为交不起手术费一口馒头一口凉水却善解人意的大伯流泪,为那么多的医生能够顶住压力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流泪——我知道,其实我是在为良知仍存于人心而流泪!尽管现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我却依旧愿意坚信人性的善良与完美。病人都是可怜的孩子,困境中,他(她)们把信任与依靠给了你,把生命与期望交付了你,这是多大的荣耀!有人说,面临着医学的局限,面临着不依不饶的患者家属,面临着“吸引眼球就好”的不良媒体,面临着一心为保乌纱而怕事的行政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医疗赔偿份额,医护人员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就算如此吧,我们仍然愿意用柔弱的身躯去填补医疗体制的漏洞,只要真心能够换回真心,只要世间还有公正的声音,还有人知道我们受过并仍在承受着的委曲;就算如此吧,就算我们是卑微的、任人践踏的、被泥水淹没的、柔弱无助的小草,“只要我们以诚相对,我们就能构成一种力量,持续一种精神,持续我们的正直和自尊,这是这个世界上任何财富都买不来的(钟立行语)”。我期盼着那一天:小草遍布天涯,
生命的意义: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它是不可逆转的,也正是这种不可逆转性,才显得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责任的意义:责任是人应该付出的态度和情感,是一种约定,也是一种坚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制度的意义:制度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一种规则,是人人都要尊重的约定。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做事的基石,大到国家法律,小到企业制度,都是人们正确处理事情共同遵守的尺子。
安全对于我们息息相关、至关紧要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具有不可替代的属性,它是一种存在的现象,而且因环境的产生而存在,因此重视、珍惜生命就必须从改变我们自身的不良环境做起,从维持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我们时刻牢记安全,抓好安全是头等大事,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就安全本义来讲,安全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是维系我们生命的重要保证,只要你敬重它、珍惜它,换来的就是平安幸福,如果藐视它的存在,它就会藐视你的生命。结合集团公司今年以来的几起事故,我们首先感到的痛心、震惊和愤慨。事故造成的后果令人发指,引起的教训令人深思,细想每一次事故都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其中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漏洞、制度上的贯彻执行不到位。从事故的性质来看,就是存 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我们抓安全就是为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达到安全的目的。
对煤矿工作而言,我们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从严精细,时刻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各种问题矛盾要有针对性措施,力求自身工作业务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加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本着为职工生命健康着想的理念和思想办事,时刻树立一种“干不好就是犯罪,工作失职就是对职工生命的亵渎”的思想。在工作中履职履职,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好安全理念的宣传,加强现场管理,加大反三违力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我们要避免措施落实、执行力、监察检查不到位的现象。在日常工作当中,时刻提醒自己,时刻要求职工学安全、懂安全,明确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正规操作的意义,做好防范工作,在岗位中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坚持着自己的责任,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做到对职工负责,努力把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履行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从制度的制定上、执行上下功夫,查找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制度。从制度本身来讲,它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程或行为准则。它不是盲目制定的,而是来源于一定的生产实践和经验。具有指导性和普遍约束性,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工作程序,是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的产物。我们每天和制度打交道,制度由人定,也由人来执行。再先进的制度如果只是拿到会上说一说,贴到墙上让人看一看,职工学习时念一念,那么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毫无约束力。在 纵多的事故当中,我们能深刻的认识到光靠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制度并不能等同于安全,更重要的是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接触制度的人,每一个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只有去执行制度,它才具有普遍约束力。把可行的制度,推行到现场,深入执行到现场,形成对普遍职工的约束和管控。只有这样,才能抓好安全,做到领导对职工负责,职工对自身负责的目的。
事故都有潜在的原因,每个人都责任。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要严查思想、精神、管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要善于自我总结、反思、完善、提升创新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手段。敬畏生命,遵守约定,履行承诺,牢牢把‘安全’二字记在心中。同时必须要和《七条规定》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教育,号召员工我的生命我负责,不蛮干、不冒险,不抢任务,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底线,也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我们必须以对职工生命负责、对自己职业负责、对家庭幸福负责、对矿山负责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
一、挖掘语文教材,确定生命教育主题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常规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设置,还要有情感、价值目标的设置,让生命教育和教学环节自然融汇,培养学生感悟人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怀。因此,挖掘语文教材,确定生命教育的主题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前提。
这些教材大多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赞美青少年的天真、活泼、善良、勇敢等美德,尊重儿童的需求,肯定儿童的创新和发明,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化氛围。如《小池塘》一课就描写了一副优美、明丽的春景图,这是展现自然界生机勃发的教学素材。我将情感目标设定为,感悟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此,我用一个问题来统摄全文: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一吹,小池塘周边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在多媒体的情境之下,看到了春风吹拂之下,河水荡漾,似眼睛一闪一闪;芦苇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好似睫毛。我提醒学生:小池塘变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生命的存在。又如《微笑承受着一切》这篇课文,就展现了残疾人的纯洁、善良,让学生明白了真诚、善良的内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播撒心中的阳光,关爱他人的生命,我让学生观看了残奥会的视频,以此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尊重、敬佩残疾人。再如《好学的爸爸》,展现的就是一个刻苦学习、踏实奋进、敢于挑战自我的爸爸形象,从爸爸的身上,学生和文中的“我”一样看到了他为了学本领而埋头苦读的情形,想到了身边亲人的优秀品质,受到激励。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生命主题,从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关爱他人的生活到尊重自然、关注社会,语文老师要因材施教。
二、联系阅读教学,巧妙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生成特性的过程。那些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无一不是独立的、鲜活的、个性化的,给予学生不同的生命体验。在触及生命体验的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词句、段落、修辞、主题等的解读和欣赏,获得直观的感悟。
《再见了,北京!》是一篇正能量的文章,展现了首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盛况,让学生为中国骄傲,为祖国感到自豪。2008年8月24日,令人难忘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鸟巢体育馆举行。你们还记得吗?大屏幕上,闭幕式主题曲正在播出,学生们一下子就进入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情境中。随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并体会“再见”一词背后的情感。之后,学生找到了“留恋”“不舍”等关键词,认为作者并不想说再见,而是满怀不舍之情,从“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等词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接着,我们重点讨论的句子:“奥运会闭幕了,但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我们结合文章的第二、三段进行了重点赏读,每一幅画面定格的那一刻,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投入和关注。电视机前的观众如此,现场的观众如此,运动员如此,参与者如此。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热烈。最后,我们对课堂进行了升华,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很多难忘和留恋的时刻,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大家收获良多。
从课内到课外,从解读到分享,语文教学开拓了学生的生命视野,点燃了生命的激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生命价值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其生命价值认识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开放活动中,学生将思想认识内化为行动实践,直接参与到活动中,亲力亲为。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或者表演,或者探究,或者观察,或者讨论,在实践中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从而让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更为深刻。
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的见识和阅历就会增加,对于生命的价值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我经常会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或是做体验活动。如《青蛙看海》一课学完之后,我们进行了话剧表演。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台词,遴选了扮演青蛙、苍蝇、松鼠、乌龟等角色的演员,搭建了背景,并进行了练习。在这样的参与中,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小青蛙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画外音响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时,学生们一起鼓掌,眼中闪烁这激动的光芒。他们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为了理想就要努力拼搏。
教育,绝不是说教,要让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让他们心有所感。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懂得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教学设计】
一、导语
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
的灿烂, 一条丑陋的毛毛虫, 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也是她对生命的感悟。
2. 揭题, 板书课题, 齐读。
3. 设疑, 进入课文:生命到底是什么?现在, 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课文, 一起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二、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1.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2. 这些事例, 哪个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三、检查自读
1. 生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瓜子长苗、倾听心跳。
2. 生谈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原因。
四、品读, 体会情感
1. 指读第一自然段, 抓住“只要……就”、“挣扎”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2. 课件出示重点句, 齐读体会:你认为这是一只的飞蛾。
3. 小结: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九天, 但就是这短短的九天, 它也要争取活下去, 结果, 它的努力没有白费, 它的挣扎感动了我, 它强烈的求生欲望感动了我, 我把它放了!
五、学习第二个事例
1. 默读第二个事例, 思考:香瓜子长苗, 让作者感悟到什么?
2. 读了这部分内容, 你想说什么?
3. 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4. 体会:一个“竟然”说明了什么?
5.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惊喜的语气)
6. 在这里作者为什么没有用“长出”而用“冒出”?它是在一种什么条件下生长的?
六、学习第三个事例
有一次, 作者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时, 她被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震撼了, 她深深地感受到:
出示大屏
生齐说:“这就是我的生命, 单单属于我的生命。”师说:“这单单属于我的生命, 我有多种选择。”生说:“我可以……也可以……”
师说:“这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但作者的选择是……生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出示句子齐读
师说:“这就是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七、出示课件, 简介作者
看了杏林子的介绍, 你想对她说什么?
八、感受自己的心跳
举例说说, 要怎样做才是对自己负责?怎样做是对自己生命的糟蹋?你能说一句有关珍惜生命的名言或举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物吗?
九、总结三个事例的启示
作者在课文开头, 提出了一个问题, 但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举了三个事例, 从三个事例中你找到答案了吗?
十、总结板书, 升华点题
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从三个事例中明白了生命是短暂的, 应该珍惜生命, 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这使我们感悟到———生命的可贵。
11、敬畏生命
【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即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充满着生命的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重要思想,因此这节课以文本为依托,在阅读体悟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做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为主线,开展研究性、个性化阅读学习。【教材内容分析、解读】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文章从宏观上议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智慧,人与自然,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且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论生命,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类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生物和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作者指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提出: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
2、研究文中反问句,理解其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语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组织归纳,学生课堂上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品味揣摩上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提前一天下发预习学案,在自习课上按照设计的预习任务进行自主预习,不会的组内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然后进行预习诊断,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并反馈给教师预习诊断的结果和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敬畏生命》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了解本课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
2、阅读课文,标注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预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预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
鲲鹏()萌芽()深邃()混淆()美味佳肴()任务二: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
任务三:再读课文,标注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思考:作者对于生命持有什么观点? 任务四:、请思考本文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对作者的观点与论述提出你的质疑或补充。本 预习诊断:
1、本文选自《 》,作者________。
2、生字正音:
咫尺 鲲鹏 斥鴳 蓬蒿 .... 挖掘 狼藉 佳肴 硕大 .... 深邃 混淆 相形见绌 ...
3、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案预设: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其他事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生命其实是兄弟。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课堂实施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交流展示:
1.抢答屏显预习诊断题1-3题。
2.自由回答预习质疑: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三、精讲点拨: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整体把握课文。
预设点拨: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
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合作研讨,揣摩语言: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后,在全班发言交流,预设以下句子:
⑴、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⑵、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⑶、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⑷、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着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3、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⑴、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预设归纳: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注: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预设归纳: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延伸:
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你拟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系统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
指导:生可文章内容理解、语言等方面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正日益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对环境问题也日渐重视。在我们的身边也处处存在着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身边事,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达标测评:
1.下发达标测评试题(见达标测评试题)2.学生做题
3.出示答案,学生互批或自批 4.强调易错点,指导做题方法 5.订正
七、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以《我想对你说》为题从下列各对象中选出你最想诉说的一位,写出你的心里话,如果能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引用诗文俗语,那就更好了。字数300以上。
1、自然;
2、自然中某一具体事物(如花草树木、动物等);
3、人类。附:【当堂达标测试设计】
⑴、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咫尺(chí)
鲲鹏(kūn)
斥鴳(ān)
蓬蒿(gāo)B、挖掘(jué)
宝藏(zàng)
矿坑(kēng)
狼藉(jí)C、佳肴(yiáo)
硕大(shuî)
隐藏(cáng)
呐喊(nà)D、深邃(suì)
协调(diào)
混淆(yáo)
厌恶(wù)(针对本课的生字词目标)⑵、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性的散文,谈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作者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4分)
(针对本课的作者以及目标“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目标)
⑶、课文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3分)
(针对“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的目标)【本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或疑点】
1、教学这篇课文,应当抓住议论性散文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人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DNA?是细胞?是组织?还是水分?不,都不仅仅是,大自然里任何一种动物都会有类似的结构,那只是生理学上的人体。人类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我们不仅仅有血肉躯体,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医学工作的对象应该是病人,而不单单是疾病。
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从放血疗法时代快步进入到现在的精准基因医疗时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极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2015年我国上海的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4.58,处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在1949年建国以前,这个数字为千分之150-300。我们的医疗机构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为什么现在各种医疗纠纷仍是层出不穷、伤医事件不断发生?为什么到处还充斥着对医生、对医院的负面评价?除了不良媒体不负责的传播,现行医疗政策的缺陷,政府、执法机关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自身的地方呢?“科技万能”“技术至上”主义有没有让我们忽略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诺医生的墓志铭,翻译成中文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穿越时空与国界,至今仍熠熠闪光。治愈、帮助、安慰,对医学和医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沉甸甸的誓言和责任,而这其中所体现与要求的不仅仅是医术,更包含医学人文的思想。医学缺失了人文精神,病人就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的个人,而是被当做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医生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个躯体、一份份病例。而在病人的眼里就只是一份份缴费单和一台台仪器,而看不到医生为他所付出的努力。
医学不是无限可能的,医生更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对于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再精密的仪器、再昂贵的药品也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生命,也不能让正当花儿一般年纪的姑娘逃离与胰岛素终生相伴的命运,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和病人家属在一起,给病人与疾病搏斗的勇气,减轻他们的痛苦,尽最大可能的让病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刚工作的时候,我在内二科做一名住院医师,我经常私底下偷偷抱怨张主任查房的时间太长,长到经常不能正点下班,病人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同样的问题今天问了,明天还问,1床问了,3床也会问,可是张主任每次都会耐心的回答,不是一天,而是天天如此。我永远都记得内三科许主任在凌晨2点送走一位90岁老人家后陪家属流下的眼泪,也忘不了大家在讨论一位10几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时互相红了的眼眶,花儿一样的小姑娘在以后的生活中要面临多少困难与挑战啊,让人怎能不感到惋惜与遗憾。“身教重于言传”,医院里太多的优秀上级医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不但要有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对生命心怀敬畏,要有悲悯心和同理心,要认识到“帮助”与“安慰”对病人的重要性。我们或许见惯了太多的分别,对生死的体会和感悟也要更多、更从容,但对于病人,只有来到医院,面对医生,他才第一次不情愿地、不自主地意识到死亡,疾病带来的不仅有躯体上的病痛更有精神上的恐慌,而医生就是站在生死之间,尽全力保护他们免受痛苦与恐慌的天使!
一、认识生命的由来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生命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下来的? ……这些生命现象, 学生都非常好奇。部分学生从书本上看过生命的起源, 也有部分学生是从其他人口中介绍得来的, 但他们知道的东西都不是很系统的, 甚至是根本无法考证的。在学习“生命进化的长河”一章时, 就对生命的由来进行系统分析,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使其认识生命的神奇。
在学习“生命的由来”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猜想生命的由来, 大部分学生认为生命是地球上慢慢演化出来的, 但具体怎样演化的, 就很难说清楚了。当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原始地球的环境及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然后参照书本的介绍,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生命产生的过程。学生的研究热情高涨, 小组内互相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我到小组中查访时, 学生都会询问我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后我让每个小组发表他们研究出来的观点, 并且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最终得出一个最科学的观点: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无机物, 是历经无机物—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的几十亿年的化学进化过程才产生的。由此让学生真正认识了生命的由来, 认识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此过程中, 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 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中。
在学习“生物的进化”一节时, 让学生能够解释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原因。通过让学生分析两个案例了解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第一个案例是:家里养的鸡有蛋鸡、肉鸡、斗鸡、观赏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主要是解释书本上插图里蕴含的答案, 使学生明白:家里养的鸡是人工选择出来的, 根据人们的需要把原鸡不同的变异选择了下来, 这种变异不断地积累, 就出现了现在不同类群的鸡。第二个案例是:在英国的一个小山村, 原来生活着很多浅色的桦尺蛾, 自从小山村的工业发达后, 浅色的桦尺蛾的数量明显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深色的桦尺蛾, 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提示学生在小山村上有很多树木, 原来这些树的树皮都是浅色的, 自从工业发达之后, 树木受到污染, 树皮变成深灰色, 并且那里还生活着一种吃桦尺蛾的小鸟。通过我的介绍及以前学过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 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山村没有受到污染之前, 浅色的桦尺蛾停在浅色的树上, 就不容易被小鸟捕食, 因此浅色桦尺蛾数量比较多;自从小山村受到污染后, 树皮的颜色变成深色, 浅色的桦尺蛾停在上面容易被发现捕食, 数量会下降, 而深色的桦尺蛾停在上面不容易发现, 数量会急剧上升。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分析, 最后得出自然选择的概念, 也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无情地淘汰, 现存的生物类群都是经历了残酷的生存斗争,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 才得以存活下来。在教学中, 再配上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生物进化的残酷, 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激发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懂得珍爱每个生命
近年来, 学生自杀的事件频频曝光, 主要是考试没考好、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失恋……究其原因, 就是这些人缺乏生命意识, 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此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 懂得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
学习“人体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 通过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首先我介绍人的生殖过程:女性一生排出400颗左右的卵子, 其中只有少数的几颗可以发育成新生命;男性一次射精可排出上亿个精子, 但最多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个体。因此你肯定是最优的那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来的, 你是“亿里挑一”, 你是竞争的优胜者。但在孕育过程中 , 处处存在危机, 母亲身体一旦出现问题, 你就有可能无缘来到这个世上, 所以说母亲在“十月怀胎”时, 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双重负担。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每人在书包里放10本较厚的书, 然后把书包挂在胸前, 闭上眼睛, 站立10分钟, 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这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母亲在孕育过程中的艰辛。全班学生都一致反映实在太累了, 从而联系到母亲怀你的时候, 每天都是这样生活, 实在很辛苦, 让学生领会母亲生育自己很不容易, 进一步使学生珍爱生命, 好好学习, 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呢? 除了爱惜自己的生命外, 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这些在课堂上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除了人之外, 地球上还有其他生命, 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等, 这些生命我们也要珍爱它们, 因为它们也是地球上的一分子。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也不一样, 但都充满艰辛。如被子植物的繁殖, 首先要开花、传粉、受精, 然后才会结出种子, 只要这中间有一步出现问题, 就不会形成种子。种子萌发后才会形成植物个体, 种子的萌发也需要条件。首先自身必须是完整的, 然后需要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 被子植物才可以顺利繁衍后代。被子植物的繁殖我们可以在课上做这样的实验, 让学生繁殖蚕豆, 虽然时间比较长, 但学生都很乐意做这个实验, 从而体会到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不易, 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在探究“不 同温度对 鲫鱼生活 的影响”实 验中 , 在完成实验后, 我问学生:“这些实验后的鲫鱼怎样处理呢? ”有些学生就回答得很好:“我们要把这些鲫鱼放生, 让它们更好地在水中 生活。”最 后 , 我让学生 写一篇文 章 , 以小鱼的 身份, 谈谈在实验过程中怎样处理“我”, 怎样减少对“我”的伤害。从学生写的文章中可以发现, 学生很有爱心:抓小鱼时尽量轻拿轻放;不要立刻把小鱼从冷水中移到热水中;实验过程中不要惊吓了小鱼。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自然会珍爱生命。
三、欣赏身边的生命
有这样一则骇人听闻的报道: 某大学学生为了测试狗熊笨不笨, 居然用硫酸泼向了狗熊, 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一位大学生, 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难道不知道狗熊也有生命的吗? 地球上的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人类是无权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 我们要一起和谐地生存, 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之美。
学习“地面上植物”一节时,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有自己特定的结构适应这样的环境, 如:仙人掌适应干旱的沙漠。我先让学生说说仙人掌哪些特点能够适应环境, 可以相互讨论, 也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整理出来的资料要有理有据, 让其他学生觉得很有道理, 最后认识了仙人掌适应干旱生活的特点:茎肥大, 可以储存水分;叶变成针形, 防止水分的蒸发等。学习“水中的鱼类”一节时, 我让学生在课上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 认识了鱼类体型、鱼鳞、鱼鳍、鱼的侧线、鱼鳃等, 这些结构都和鱼的游动有关, 少了一样鱼都不能生活在水中。通过对生物适应环境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造物之美,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天衣无缝的统一美。
每种生命在地球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即使它再微小, 也有它的地位, 如细菌等微生物。在学习“土壤中的微生物”时, 我让学生培养微生物, 主要利用腐烂的食物培养, 要求每天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让学生知道它们虽然微小, 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 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 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 没有这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地球上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 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将无法生存。可见, 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要爱护它们, 欣赏它们。
四、倡导与自然界中的生命和谐发展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是一个有机整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使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我们不能人为地破坏这种和谐之美, 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 培养学生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的情感。
在学习“生物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中, 在课上让学生扮演不同生物, 然后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进行排列, 然后假设中间的一个生物消失了, 让学生思考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都能理解一种生物消失了, 很可能会影响到另一种生物的生存, 甚至整个生态系统也会受到破坏。如:稻田中的青蛙遭大量捕杀, 会引起稻田中大量害虫的繁殖, 最终会破坏水稻, 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受到影响。现在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消失都是人为造成的, 据统计:每小时都会有一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这样下去, 最后地球上就会只剩下人类, 可能由于没有食物人类最终也会灭绝。因此, 我们要和地球上的生物和谐发展, 共创美丽的家园。
在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生存”一节中, 我们知道环境因素有两种, 一种是非生物因素, 包括水、空气、阳光、土壤、温度等。另一种是生物因素, 与生物生存有关的其他物。非生物因素的改变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我们通过小麦植株对水分需要的实验进行证明, 不管是给小麦多浇水还是不浇水, 小麦都不能正常地生长, 只有浇适量的水, 小麦才能正常地生活。生物因素主要是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关系, 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藻类则为真菌提供有机物同时生物也影响环境, 如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森林中的树木和草原上的野草, 可以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等等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整个自然界是和谐共处的, 生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以前人们认为:人定胜天, 人类可以驾驭大自然, 改造大自然。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人类只有适宜自然, 与其他生命和谐发展, 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近几年来的洪水、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 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无能为力的。出现这些的灾难是我们人类不懂得自然规律, 破坏了生态, 从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样一句话:只有和谐发展才能维持丰富多彩的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来之不易,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才有现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我们怎么忍心破坏呢;我们自己的生命包含了父母的心酸, 是父母身上的精华造就了我们, 我们要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我们身边的生命同样珍贵, 都有权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懂得珍惜它们生命的美在于其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我们要发现美、体验美、学会欣赏美, 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长期的进化, 造就了生命的和谐, 我们只有与其他生命和谐发展, 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活才会更精彩。通过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希望中学生再也不会出现自杀、他杀、破坏环境、虐待动物等事件, 让我们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珍爱生命,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章主要从认识生命的由来、懂得珍爱每个生命、欣赏身边的生命、倡导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课堂,生命化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素梅.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生物学教学, 2009 (2) :28-29.
[3]徐国良.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物学教学, 2009 (1) :18-19.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推荐阅读: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07-03
敬畏生命发言稿07-11
敬畏生命演讲稿09-07
敬畏生命的作文500字05-26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07-05
思考生命的小学作文:生命生命11-24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10-19
《生命 生命》听课体会10-30
《生命生命》试讲稿12-09
敬畏自然事例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