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人生杂文随笔(精选4篇)
“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并不是没有想过,也许当时也是借着一腔少年意气吧,“这个说不清,但我希望,以后我会在三北防护林之类的地方有一幢小木屋,在那里生活。”
很多年之后,当我真正拥有这样一幢小木屋,当我真正拥有沼泽地里的单薄白鹤时,我却不曾在万物生长的天地之间想起,当年那个笃定答案的少年。不是每个护林员都会分辨不同鸟鸣,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会解读不同心理。我原本以为,我的余生,就是在分辨这林中鸟的不同叫声中缓慢而又自得其乐地蹉跎。但是我忘了,这天地,是最爱作弄人的。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捡回来了一只小狐狸,白狐,皮毛好看的打紧,让我担心。我抱着它在火炉旁边的取暖,竟然生出了岁月静好的诗意。等到春夏之交,我便把它放生了,望着它三步一停的身影,不舍,但我也没有挽留。
因为那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与我无关的生灵。山神可能也看在我虔诚的悠哉生活,他再也没有让我捡到别的什么小家伙。以至于,当我看到卡在半山腰的那个人时,惊喜远远大过了敌意与紧张。
我是有义务去救援失足或者迷路的人,但对于执迷不悟的人,我就尝试三次,事不过三。我向他挥动红布,他一动不动,不回应。我跑过去,吹响了刺耳的哨子,他一动不动,不会有。看起来,我是必须要主动上去拽他了。正当我寻找树根作为着力点攀爬上去,他却朝我笑了一下,直挺挺的向山下栽去。
说实话,我没有很惊慌,每年在这片林区失踪的人不少,我虽然不曾见过这样的,但结合地形地势,他会平安抵达我的十米开外。
他躺在地上,表情扭曲,躺在地上,四肢抽搐。我想了想,大学学的急救知识还没有忘记,不顾他满嘴的“别管我,麻烦了,抱歉。”简单地处理了一下。
把他安顿在一堆草叶之中,我拿出水壶递到他眼前,“我的工作。不麻烦,入夜了这里会冻死人,和我走吧。”他迟疑了一下,接过水壶灌了一口之后又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对我的最后一句话充耳不闻。我也只好陪他坐下,一起看蚂蚁搬家。
他把那大半瓶水喝完了,开始望着那高高松树上的松鼠捉迷藏。他的保暖措施倒是不错,看来我的时间还是充裕一下,说不定也不用采取特殊手段。
“你不好奇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过了半晌他开口了,声音嘶哑,像是夜风呼啸而过之后的林声。我还没来得及把那工作责任义务摆出来,他便换了一副更加难看的表情,语气强烈的,“我是不会告诉你的,我是不会把我的痛苦拿出来供人消遣的。”
我听到这句话,很久没有牵扯过的脸部肌肉突然拉着嘴角上扬。之前看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你在茶余饭后拿起来一本用于消磨时间的,也许是一个人耗尽几千个夜晚呕心沥血之作。”
“走吧,还是再歇一会儿?”
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样,在山林之中游荡个将近十年,你是不会对某个突然闯入生活的物种产生过多的好奇,就像我只是日日的猜测的鸟儿鸣叫的含义,但从未过分好奇
他张了张嘴,但也没说话,转而又看向远处干干净净的天空,鼻息间冷冽的空气让他感到难受了。“走吧,好冷。”
曾经有一个人告诉他,他是塞墨斯与宙斯的儿子,出生于吞天的烈火之中,又被雨水浇灌而长。那个人用最晦暗不明的语言与抚摸,让他相信,他是他的普绪克。
世界上是存在这样一种感情的,与其让你离开我,我更希望你,潦倒半生,早早消逝,“人间关系如此残破,就像是魏尔伦与兰波。”你离开后,我不会带着你残余在我身体里的部分,去那你临死时一直在念叨的码头,而是会将自己活成你,潦倒半生,早早消逝。深情也好,残忍也罢。
我把他带了回去,走走停停幸好没有演变成强拉硬扯。护林员的小木屋很简陋,但还是可以御寒的。
他似乎对那满屋子的唱片和书充满了兴趣,神采奕奕的。我拿着他眼底深处的生气勃勃与最早看见他时那苍白的消融相比,填不满空洞。
“这都是你的书么?”他只是四处打量,像是寒暄的问着。
“当然。”我随手塞给他一本诗集,准备去给我和他弄一点吃的。他接过,这次倒是没有抵触。我想了想,还是好好吃一顿吧。
在这里生火是要到特定的区域的,所以我提着两只兔子一只山鸡向树林深处的空地走去。林风呼啸,我还记得去高山融水的小溪旁汲一桶水,煨汤。
我塞给了他一本书,什么书来着,诗集,朦胧派?新月派?还是象征主义?
傍晚时灰蓝的天,似乎在晚霞的追求者,或者是星月的报幕者,在这里,天总是很早就暗下去。
等我提着那一铁皮桶的吃食回来,他却坐在原先站立的地方盯着手里的书,一动不动,像一棵树。
他好像已经进去了,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猛然想起来了,很久之前的我,也喜欢把自己塞进某一本书里,一坐可以坐很久,痴痴的。
他也应该饿了,抽动了一下鼻子,跳了出来,慢慢起身,“谢了。”
是我表示谢意才对,因为他拿着一本我忘记了书名的诗集,在我出去那么久也只是乖乖坐着。
不知道算不算得上人的习性,人类总是爱围着火堆吃饭,他和我没有这个机会,我们围着煤油灯吃饭。火光摇曳之下我发现,他有一双像是狐狸的眼睛,白狐,清澈的。他吃不下,只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汤,偶尔抬头看看我,再笑一笑。
我记得,有这样一本书叫做《催情植物大全》,所以说,也应该有这样一个人,摄人心魂,但是,万物生长,生生不息,吃完饭后,我们还是捧着书看。我一字一句向下潜,而那些意象,却只是不断的向下,看不下去了,索性睡觉,修养生息。
那个人夸他烟骨天成,赞他芝兰玉树,他不懂,只是笨拙的用自己回应。那个人四处游荡,吟游诗人,他时而追寻,时而躲闪,时而并肩,时而背道。
他为了走的更急更快,曾经剃发为僧普度众生,曾经背弃信仰遁入红尘,却始终摆脱不掉。
他们曾经去看夜海,白沫翻涌,他觉得美到惊心动魄,那人却只是干呕,他说,他想起来,那些任凭吞噬翻涌的万千生灵,而那人说,他想到的是浮尸。
最痛苦的事,就是爱上了一个你不认可的人。
他似乎忘记了,这里只有一位守林员,他似乎,也走不了了,因为我的暂时离职一直没有批下来,他出不去的。
我更多时候,把他扔进小木屋,自己去看护那山林。他读书的速度快到惊人,贪婪的样子要是放在吃饭时,那我估计也不用担心了。每读完几本书,他都会在门前那几棵树转悠转悠,翘首遥盼不知道在等些什么。
我们也是会做一些别的事情,他利用一个上午画出了一套简易的扑克牌,我很已经忘记了纸牌游戏的玩法,他教我,我们总是每晚从最基础的开始玩起。
我原本以为,他是带来了山神的信息,让我离去。
“玩腻了。”一个晚上,他这样讲,我愣住了。他吻了我,轻车熟路,笃定异常。
扑克牌撒了一地,墙壁上两个人影晃动。
我似乎就像是新生儿一样让他摆弄,略尝到些甜头了便愈发主动,他的身体真的很单薄,我觉得下一秒他会碎掉,然后被风刮走,一片都不剩。就这样,我们相拥而眠。
他很喜欢这样的新游戏方式,我也很喜欢。
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听山风嘶哑,半月挣扎。
山野之中的情欲,更多时候像是山洪,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我在酒神祭典,而他,就是那向死而生死而复生的酒神。他在每次结束后都啞笑,开始聊这段时间他看的书,我会附和,用与他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同一个道理,我想到了一个早早就跳出了我的辞海的一个词,复制。
离职审批下来了,但我却不曾问他,他想去哪儿,甚至连他是否要离开都未曾问过。这片山林有一个守林员就够了,我原先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又多了这样一句话,那个人也没有必要非要是我。
我们有的时候会玩角色互换的游戏,他会真真正正地变成了一位守林员。亲昵与关心越来越多,原先不爱讲话的我竟然也可以侃侃而谈,像他一样。但我觉得,有一片林子快要着火了。
争吵的发生是莫名其妙的,就像最早时,他的眼泪与笑容。我沉默,他哭喊,这就是我和他的争吵。
他跑出了小木屋,带着守林员的肩章,我猜,他会回来的,所以只是坐在屋里。
他回来了,神情冰冷的想让我亲吻,他融化了,“我不知道我想怎么样,这样的生活很好,但是,但是……”
我只是紧紧把他抱着,我没有办法保证或者是承诺。
这个问题就像是这片山林中一直存在的霜冻问题,白茫茫的,一直望不到尽头,而我,又一次变成了一个孤单的旅人,寻找着一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角色互换的游戏玩的越来越多,我知道,他觉得,变成我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他比我更通人性,但又更无欲无求。而我,只能看着他,讲那些最早时的他会讲的话。
请你来找我,我一直在你身边。他最早听到这句话时感到惊喜,这是誓言,很久之后,他再次回想,却觉得,刺骨的冰冷,因为这是要求。而那个丢下这句话匆匆离去的人啊,估计已经等了很久了。
他一想到他一个人在冰冷的黑暗之中浮浮沉沉,命理难说,就忍不住哭泣。他原本以为,他只要收线,风筝迟早是会回到自己手里的,却不曾想过,有人会把线剪断,告诉他,这是放走悲伤。
“请你变成我。”我想,我找到答案了,那张离职审批被我和他当做一张废纸,因为这里会有一位守林员。
分开的那天我们留下了一个约定,“三年之后,我会再一次变成你。”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挨过这三年,我留给他的那些书,是不够看的,而他给我的身份,也是我不熟谙的。
等我远远的望那片山林时,头晕目眩,我知道,这漫天烟霞是我们期待再一次相遇的礼花,而那满山满树的白霜,则是山神给我们的祝福。
不死不休。重新进入社会生活的我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热情得就像是一只小鹿,他们惊艳于我的长相,更钦羡于我的谈吐,如鱼得水,但我知道,这不是他。
所以我总是在午夜梦回时感到心慌,抽烟,一盒接着一盒,望着窗户倒影上的那个人,我会情不自禁的吻上去,这不是他,这是他所爱的人。
在我这里,时间流速很快,在他那儿呢?
我驾车回去,回到我的故土,他的家。推开小木屋的门,他还是把书放在原来的位置,不曾变过,我对自己清晰的记忆感到惊喜,但更多的是恐慌。
我看到了一封信,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去阅读他。
亲爱的我,我不知道你过的怎么样,我希望你快乐,就像我一样,但也希望你悲伤,希望你能回来。
也许你早早地就发现了,也许你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但是,现在的你是我的爱人,你最后变成的不是我,是我爱的人。很抱歉,你爱上的是我。
我曾经选择去复制他的人生,在我穷途末路时,你救了我,也让他奄奄一息,我爱你。
这段时间我发现复制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删除复制之后,我发现,我只剩下一片空白。不用去寻找我,我一直在你身边。
这,这是遗书么?如果是,这是谁的遗书。
人们总是喜欢口口声声的强调,自己爱的是灵魂,但是,我先告诉他们,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是一个符号,一个灵与肉都会双双变质的符号,如果,在最后的时候,我能与他一同消逝,那也不错。
我这样想着,走到了半山腰,最后一句话,“每一个初遇的地方,都不是为再一次重逢准备的。
在《阅读与人生》中,周国平老师着重阐明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读书?周国平先生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如果你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那么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他分析了人生读书的三种目的。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你的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这不算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事业之余的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心情,这也不属于真正的阅读。上述两种阅读方式或为实用,或为消遣,这都没有把阅读变成自身的精神需要,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组成形式。在周国平教授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去获取人类所创造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得到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在精神上丰满起来,内心变得丰富、充实,使人优秀、使人幸福、使人宁静,这才是真正的爱读书,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正是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周先生认为,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和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们其实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看世界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他列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在海南三亚,那时候海南刚刚开发,周国平老师住在沙滩上的账篷里,无边无际的大海,大海是非常神秘的感觉,内心的感觉非常好,大海本身是最有震撼力的,有多少文人圣哲歌颂过大海。这个时候旁边来了三个人,看样子是做生意的,他们看了一眼就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滩水,说完扭头就走了。周国平先生当时就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觉得受过文学熏陶和没有受过文学熏陶真是不一样的,他们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看事物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的。
周国平还认为,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能够养心,能够养生,能够养颜,而且能够惠及子女。
周国平纵论了读书的环境后强调:“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少。”他还说,一个人总是不读书,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所以,他强调,要多读书。
二是读什么?周老师强调,读什么不要走弯路,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他还强调,一个人读书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很多好书都读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比较平庸的书呢?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跟他精神上的成长关系太大了。所以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书籍如汪洋大海,怎么还能把时间浪费在那些较差的书上呢?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什么书非常重要,书籍会对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你总去读那些平庸的书,你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你去读伟大的书,你当然不一定成为伟大的人,但是你心里有了那些伟大的东西,有了目标了,你起码就会有比较高的追求,要去读那些最好的书,那些能够唤醒你灵魂的书,经典就是这样的书。周国平强调,读好书,要多读经典著作,少读一般性的书,平庸的书,少读畅销书。
三是怎么读?周国平先生强调的就是不求甚解。读书不要端着做学问、做功课的架势,就是当作闲书一样读。哪怕是经典著作,大师的书,也当作闲书来读。其实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总体的感觉。总体的感觉非常重要。你真正读进去了以后,会形成一个总体感觉的。这个总体感觉实际上就是你在跟作者精神的对话。这是最有效的一个读书方法。周国平先生主张,不但要读经典,而且要直接读原著,不要读二手、三手介绍性的,比如你要了解孔子,你就应该去读《论语》,你不能光读《论语》感悟、心得之类的书,那样你知道的不是孔子,而是于丹。应该说尽可能去读那些公认的、受到时间检验的好书,也就是那些经典名著,网络很方便,但是千万不要把上网看电视取代读书,最有永久价值的财富是通过书籍来保存的。读书要勤做笔记,要使书籍为我所用。
这部剧现在在播,可以去看看,我就不多说了。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套路。
套路一,开头有点像《假如爱有天意》的开头。我以为剧情也会有点像,不过有一点不同。
套路二,好兄弟喜欢同一个女人。
套路三,男主替女主挡枪。
套路四,女主是捡来的,她的身世不简单。
套路五,女主刚开始都不喜欢男主,喜欢男二。
套路六,女主开始明白男主为她做的,她开始喜欢上他。
套路七,男主讨厌女主,女主也讨厌男主,但是两人都是嘴上不饶彼此,但是心里开始慢慢向对方靠近。
还有什么样的套路,你们也可以去找找,找出套路,你也能写这样的的小说了。
《嘉莉妹妹》
我猜不到作者会怎么样写,我能猜到,我都能写那么好的小说了。
嘉利是一直都想过奢华的生活,但是她过了好几年普通的日子,从杜洛埃到赫斯沃。当他们不能给她想要的生活,她才走出去。最后她成为了名演员,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她却很寂寞。
赫斯沃一直想要爱情,想要幸福。得到嘉利之后,却一直为生活所迫。最后被嘉利抛弃,过上乞丐的日子。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两人的生活对调,却有着如此大的反差,让人唏嘘。
我猜嘉利会不幸福。她是真的不幸福。
我没想到赫斯沃居然会为了爱情偷钱。把自己的一切都毁了。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但是他已经陷在爱情里,他无法自拔。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
赫斯沃原本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他想要爱情,最后变成乞丐。
嘉利但是由落魄女变成了一位有名的演员。
两人的生活因为追求不一样,落到完全不同的地步。
我没想到嘉利会抛弃赫斯沃,自己享乐。男人养着女人是应该的,女人养着自己的男人也是应该的,就这一点来说,嘉利太过分了。
赫斯沃去乞讨,也不去求嘉利,这份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每个人在蹒跚学步之时,都会摔跟头,摔倒之后就学会了爬起。一种形体行为的本能,一种心理行为的潜意识。这是修行之路的雏形。多次的摔倒,才学会如何走稳和站立。从读书到工作,无论何职何位,何等学历,后天的勤奋努力该和工作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始终秉承自己的爱好,看见自己的长处,并坚持着,即便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他的内心是抗压的,且强大。社会圈子里的不乏有人,靠着自己持之以恒的决心,而有所造就或成名。有一点值得肯定和学习,是他们身上契而不舍的精神,是修行路上一往无前向上的力量。
大多数人都平凡。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其实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一样可以追逐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走,攀爬。创造自己在平凡中的不平凡,做平凡人中的排头兵。当奔放豪迈的热情有了前冲的激情之时,不说如何成功,也一定小有收获。心田之上锦绣添花,自己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幸福之果。
我不是说我的道行有多深,我始终在修行。
由于各种原因,我递交了两份入党申请书。前后间隔十几年。在批准入党前,上级领导我谈话,问我为什么还写入党申请书?对党的信仰从没有改变。这就是我的回答。这段经历写下,参加新钢组织部两学和一做的征文,获得二等奖。十几年前,去外地找工作,因为没有技术等级证书,四处碰壁,让人嘲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花了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从高级工到技师,从技师到高级技师,而成为新钢这家有二万五千名职工队伍中的为数不多的千名高级技师行列。成为工人队伍里的领头雁。这一路走来很辛苦,确让我懂得人为什么而活?活着去为什么?让我的内心变得坚强,有韧劲。
兄弟三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兄弟三人都在新钢当工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父子四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是技师。这在新钢家庭是极少的。为此,新钢传媒公司做了专题报道。当时新钢报副刊主编杨晓华老师让我多写稿,多投稿,我才又重新拾笔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修行的路上有人指点,步子会迈的更快些。在新钢文学的圈子里,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他们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我。学无止境,在学的路上修行。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利国老师,篆书几十年。他的一篇散文中写道:“赶”因为有目标才去赶。“路”是赶路的过程。“赶路久了,要学会漫步。”这是一种谦逊,是修行之后的优雅品行。在修行路上养性。
修行路伴随着人生路。修行路很漫长,很艰辛。即便最终不能修成正果,我却享受着人生修行路上的苦和乐。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是无数个在修行路上行走的人。
【复制人生杂文随笔】推荐阅读:
华侨城模式,可复制?不可复制?09-11
读后感 - 复制05-28
复制申请书07-17
DNA复制说课06-12
复制思维作文800字09-09
团队复制培训心得体会05-24
成功不可以复制的案例11-01
复制一个我550字作文12-12
中考复习提纲2012版 复制版05-30
团队复制特训营总结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