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精选8篇)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Fe、Cu、Mg、Al
单质 稀有气体:He、Ne、Ar固态非金属:C、S、P
非金属气态非金属:H、O、Cl、N222
2纯净物酸性氧化物:CO2、SO2、SO
3可溶:K2O、Na2O、BaO、CaO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难溶:CuO、Fe2O3、MgO
其它氧化物:H2O、CO、Fe3O4无氧酸:HCl、H2S化合物 酸含氧酸:H2SO4、HNO3、H2CO3、H3PO4物质可溶碱:NaOH、KOH、Ba(OH)
2、Ca(OH)2碱难溶碱:Cu(OH)
2、Fe(OH)
3、Mg(OH)2--+++2-盐可溶盐:K、Na、NH4、NO3、SO4(除BaSO4)、Cl(除AgCl)
难溶盐:AgCl、BaSO4、CaCO3、BaCO3、Ag2CO
3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见下图。短线表示相互间能反应,箭号表示相互间能转化)
1.单质:
1)金属:氧气→氧化物
金属酸→盐+氢气(①H0+2Fe → Fe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2.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水→酸酸性氧化物+ 碱→盐+水(可溶性碱)
2)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3)水:酸性氧化物→酸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CuSO→CuSO·5HO4423.酸: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2O;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2O)
4.碱: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碱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5.盐:
金属→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酸→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2O;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2O)盐碱→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1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单质+单质→化合物Mg + O2 ——P + O2 ——
⑵单质+化合物→化合物C + CO2 ——
⑶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CaO + H2O ——CuSO4 + H2O ——
2)分解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氧化物分解H2O ——HgO ——
⑵酸分解H2CO3 ——
⑶盐分解KMnO4 ——KClO3 ——
CaCO3 ——CuSO4·5H2O ——
Cu2(OH)2CO3 ——
3)置换反应:(化合价一定改变)
⑴金属+酸→盐+氢气(①H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Fe + HCl —Al + H2SO4 —
⑵金属+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Fe + CuSO4 —Cu + AgNO3 —
⑶金属氧化物+H2(或C)→金属+水(或CO2)
CuO + H2 —C + Fe2O3 ——
4)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变)
⑴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 + HCl —CuO + H2SO4 —
⑵酸+碱→盐+水
NaOH + H2SO4 —Fe(OH)3 + HCl —
⑶酸+盐→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2O;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2O)H2SO4 + BaCl2 —HCl + CaCO3 —
⑷碱+盐→碱+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OH)2 + Na2CO3 —NaOH + FeCl3 —
⑸盐+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Cl2 + K2CO3 —Ba(NO3)2 + Na2SO4 —
※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⑴金属氧化物+CO→金属+CO2Fe2O3 + CO ——
⑵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NaOH + CO2 —
⑶有机物+O2→H2O+CO2C2H5OH + O2 ——
☆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氧的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失去氧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如:在2Mg+CO2 2MgO+C中,被氧化,被还原。
☆常见的原子团及其化合价:
+1-1-2-2-
1NHClNaOHH SOHCOHNO24233
4铵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硝酸根
铵根中N为-3价;硫酸根中S为+6价;碳酸根中C为+4价;硝酸根中N为+5价。2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⑴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H)前面;酸不可用硝酸。
⑵判断金属与盐反应时:必须同时满足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⑴可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或H2O、或↑(CO2或NH3)
⑵难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或H2O
☆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沉淀:
(白色)AgCl 难溶于酸BaSO4(白色)
难溶性盐CaCO3(白色)BaCO3(白色)Ag2CO3 可溶于酸(白色)Mg(OH)
2难溶性碱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
五、物质的鉴别、鉴定(检验)、提纯(除杂)、分离:
写出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需的试剂或方法:
①鉴别Na2CO3和CaCO3:②鉴别Na2SO4和NaCl:③鉴别H2和CH4:、④鉴别Na2CO3和NaCl:⑵鉴定(检验):检验是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某种物质确定出来的过程。写出检验下列各物质所需的试剂或方法:
①盐酸:、②Fe2(SO4)3:、⑶除杂:除杂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的过程。
①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②使杂质转化为易与主要物质分离(即状态不同)的物质;③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写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需的试剂或方法:
①除去MnO2中的KCl:②除去NaOH中的Na2CO3:⑷提纯:提纯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并得到某纯净物的过程。写出提纯下列各物质的实验步骤及所需的试剂或方法:
①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提纯KCl:、、②从MgCl2与CaCl2的混合物中提纯MgCl2:、、、⑸分离:分离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分开从而得到各纯净物的过程。写出分离下列各物质的实验步骤及所需的试剂或方法:
3
①分离KCl与MnO2的混合物;②分离BaCl2与NaCl的混合物。
六、气体的干燥:
①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⑴干燥剂 ②碱性干燥剂:固体CaO、固体NaOH③中性干燥剂:无水CuSO4①酸性气体:CO2、SO2、H2S、HCl
⑵气体 ②碱性气体:NH
3③中性气体:H2、O2、CH4、CO
注意:酸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
七、其他:
1.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水银、汞、Hg
⑵金刚石、石墨、C;硫磺、S;红磷、白磷、P
⑶干冰、固体CO
2⑷生石灰、氧化钙、CaO;氨气、NH3(碱性气体)
⑸盐酸、氢氯酸、HCl;氢硫酸、H2S;亚硫酸、H2SO
3⑹熟石灰、消石灰、Ca(OH)2;苛性钠、烧碱、火碱、NaOH;氨水、NH3·H2O(碱)⑺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铜绿、Cu2(OH)2CO3 ⑻甲烷、CH4;甲醇、CH3OH;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冰醋酸)CH3COOH
2.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煤:C;石油:C、H、O元素天然气:CH
4水煤气:H2、CO石灰石、大理石:CaCO3石灰水、石灰乳、石灰浆:Ca(OH)
23.常见物质的颜色:
△ 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 银白色:镁、铝、锌、铁、汞(液态)
△ 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
4△ 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 蓝色晶体:CuSO4·5H2O
△ KMnO4为紫黑色
△ 硫:淡黄色
△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
△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CuCl2溶液为蓝绿色);
2+△ 含Fe的溶液呈浅绿色;
△ 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 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溶于水放热的物质:CaO、NaOH固体、浓H2SO
46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HCl(均无色)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物质:CO、CH3OH、NaNO2、Cu2+(如CuSO4)、Ba2+(如BaCl2)
8氮肥的含氮量:
NH4HCO3 17.7%;(NH4)2SO4 21.2%;NH4Cl 26.2%;NH4NO3 35%;尿素CO(NH2)2 46.7%
1.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金属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酸一般为稀盐酸、稀硫酸)如:Zn+ 2HCl=ZnCl2+H2↑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
(4)酸+碱→盐+水,如:NaOH+HCl=NaCl+H2O(注:无色酚酞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如:
总结出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均能放出CO2,氯离子与银离子,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作用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BaSO4。
2.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如:CO2+Ca(OH)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NaOH+HCl=NaCl+H2O
(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Cu (OH)2↓+Na2SO4
3.盐的通性
(1)金属(前)+盐(可溶)→另一种金属(后)+另一种盐
(2)酸+盐→新酸+新盐
(3)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
(4)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以上三类物质的通性其实包含了两类反应,一是复分解反应, 二是置换反应。要求学生必须弄清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记忆并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
二、相关题型及解析
酸碱盐部分题型众多,主要有鉴别、推断、除杂等几个题型。
1.鉴别题
例: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溶液:
(1)NaOH、NaCl溶液、稀HCl( )
(2)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 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1)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2)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 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2.推断题
例: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 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 物质的特殊色态、 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 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查。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 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3.除杂题
例: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此外,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还有综合计算题、综合探究题,也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方法;酸碱盐的通性;题型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
1.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金属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酸一般为稀盐酸、稀硫酸)如:Zn+2HCl=ZnCl2+H2↑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
(4)酸+碱→盐+水,如:NaOH+HCl=NaCl+H2O(注:无色酚酞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如:
2HCl+CaCO3=CaCl2+H2O+CO2↑2HCl+AgNO3=AgCl↓+HNO3
总结出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均能放出CO2,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作用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BaSO4。
2.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如:CO2+Ca(OH)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NaOH+HCl=NaCl+H2O
(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Cu(OH)2↓+Na2SO4
3.盐的通性
(1)金属(前)+盐(可溶)→另一种金属(后)+另一种盐
Fe+CuSO4=Cu+FeSO4;Cu+Hg(NO3)2=Hg+Cu(NO3)2
(2)酸+盐→新酸+新盐
2HCl+CaCO3=CaCl2+H2O+CO2↑;H2SO4+BaCl2=BaSO4↓+2HCl
(3)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
2NaOH+CuSO4=Cu(OH)2↓+Na2SO4;3NaOH+FeCl3=Fe(OH)3↓+3NaCl
(4)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
以上三类物质的通性其实包含了两类反应,一是复分解反应,二是置换反应。要求学生必须弄清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记忆并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
二、相关题型及解析
酸碱盐部分题型众多,主要有鉴别、推断、除杂等几个题型。
1.鉴别题
例: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溶液:
(1)NaOH、NaCl溶液、稀HCl( )
(2)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1)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2)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2.推断题
例: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查。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3.除杂题
例: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此外,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还有综合计算题、综合探究题,也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利用酸碱盐知识为载体的试题类型多样,变式繁多,但只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解题能力,还是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寨初级中学)
一、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高中化学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特别是有关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口诀记忆
由于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
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
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强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热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
比如,可以把生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
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的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
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在以此类推。
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
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对于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比如: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黄色粉末并不多见,主要就是硫磺和过氧化钠,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很不相同。
再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
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孤立地记忆很难,如果扩大联想,对比类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动、变”。
知识网络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如以一主族代表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为线索的学习思路,以及以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保存之间相互关联的元素化合物类知识,在有机中还要特别注意官能团的性质。
以上的9种方法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可能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化学中常常有些个别物质性质特殊,这些特殊性最好同类似的对比起来记忆,这一点有时候在解题过程中很重要。
班级
姓名
号数
搭档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练习滴管、试管的使用和药品添加等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
试管、点滴板、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
注意:
酸和碱有腐蚀性,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
参考下图进行实验,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变
色
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变
色
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变
色
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变
色
酚酞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变
色
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变
色
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变
色
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变
色
实验二
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并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观察。
铁钉表面的铁锈
溶液由无色变成色
长时间浸泡的铁钉表面产生
化学方程式:
除锈时要注意:。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实验三
1、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
溶液颜色由
变
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然后加入5-6滴氢氧化钠溶液。
向上述试管分别中加入稀盐酸,振荡。
试管①产生;
试管②产生;
化学方程式:
实验四
分别取约1mL的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
试管③产生;
;
试管④产生
。
化学方程式:;
。
【问题与交流】
1、通过上述实验,你能总结出酸碱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2、现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如右图,小明猜测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或硫酸钠中的某一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该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盐 + 酸 → 盐 + 酸
3、盐 + 碱 → 盐 + 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盐 + 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的一般化学性质(反应规律):
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碱 + 盐
碱 +酸 -------- 盐 + 水
六、物质的鉴别
1、碳酸盐的鉴别(即碳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盐酸等酸和澄清石灰水
向某物质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2、硫酸盐的鉴别(即硫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钡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硫酸盐。
3、盐酸盐的鉴别(即氯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银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盐酸盐。
4、铵盐的鉴别(即铵根离子的鉴别):用可溶性碱和红色石蕊试纸
向试管中的某物质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物质含有铵根离子。
(氯化物/盐酸盐)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FeCl2 FeCl3 AgCl
(常见的酸)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常见的盐)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K2CO3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 Fe(OH)3 Fe(OH)2
化合价顺口溜
一价元素钾钠银氢,二价元素钙镁钡锌,铜一二,铁二三,三价元素铝和金,OH根离子-1价,(硫酸根离子SO4、亚硫酸根离子SO3、碳酸根离子)-2价,Cl根离子、硝酸根离子-1价。把这些记牢了,化学价就OK啦~
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一、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有关物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四、几个常见离子的检验
Cl-、、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Cl-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Cl-
AgNO3+KCl=AgCl↓+K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
Ba(NO3)2+H2SO4=BaSO4↓+2H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HCl,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含有
K2CO3+2HCl=2KCl+ CO2↑+H2O
CO2+Ca(OH)2= CaCO3↓+ H2O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 酸碱盐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1.重视基础。准确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明确辨析关于酸碱盐组成、性质的说法,对相关物质能进行分类。通过对典型的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及常见盐学习,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并培养对类似酸碱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将酸碱的通性与物质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 注重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和应用。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不能发生。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及反应的基本规律仍是本章考试热点。
结合以上观点对酸碱盐的核心内容初中常见酸碱盐反应规律的掌握尤为重要,现讨论如下:
1.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讨论:(1) 反应物中金属单质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K、Ca、Na能参加这类反应,但不属于这种类型反应。
(3)盐必须可溶。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讨论:(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
(2)酸通常指盐酸、稀硫酸。
(3)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他气体。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讨论:(1) 常见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反应。
(2)酸可以是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4.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讨论:(1) 初中范围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指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三氧化硫气体。
(2)碱指常见可溶性碱:KOH、Na OH、Ca(OH)2、Ba(OH)2。
5.酸+碱=盐+水
讨论:(1)对于酸(盐酸、稀硫酸、稀硝酸)能与常见的所有碱发生反应。
(2)对于碱[KOH、Na OH、Ca(OH)2、Ba(OH)2]都能与常见的酸反应。
6.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讨论:(1)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2)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3·H2O)或难溶性盐。
例如有时生成气体(初中指铵盐发生反应生成的是氨气)、水和另一种盐。
7.酸 + 盐 = 另一酸 + 另一盐
讨论:(1) 常见的碳酸盐都和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反应。
(2)强酸与强酸盐通常不反应,如果反应必有沉淀。
(3)此反应中的盐是否可溶依情况而定。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
8.盐 + 盐 = 另一盐 + 另一盐
讨论:(1)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2)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9.不同酸碱指示剂遇酸溶液变色、遇碱溶液变色、遇盐溶液依溶液的酸碱性情况而定(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10. 金属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O、Ba O都能跟水反应。
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 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金属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11.碱 = 氧化物 + 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总之,所有以上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必符合复分解定义,生成物具备三个条件之一(或三个条件中的两种以上),并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对生成物和反应物溶解性进行判断。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常见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方法;
(2)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出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案。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方法。
难点: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出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流程】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游戏课引课。(学生比赛:在多种未贴标签的试剂中找到FeCl3溶液。)
师:请问你是怎么找到FeCl3溶液的?
生:溶液颜色为黄色。
师:很好!抓住物质的特征是我们对物质进行鉴别的关键,本节课我们就根据物质的特征重点学习有关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
设计说明: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板书: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
温故知新,理清思路
师:通常我们依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师:上面的环节,应用到了FeCl3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颜色为黄色。在我们学习过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中,还有哪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溶液有颜色的原因?
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显色的原因是其中包含的金属离子导致的。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1:溶液的颜色。蓝色:含Cu2+的溶液 黄色:含Fe3+的溶液 浅绿色:含Fe2+的溶液。)
师:根据溶液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鉴别物质,这是根据物理性质鉴别的优点——简单、快捷。
(课件展示:鉴别下列各种物质,并说明理由。)
1.CuSO4溶液和水;2.水和酒精;3.锌和汞;4.Na2CO3粉末和CaCO3粉末;5.浓盐酸和浓硫酸。
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进行说明。
师:在鉴别物质时,优先考虑的是物理性质。但如果物理性质相似,不易鉴别时,怎么办?
生:利用化学性质鉴别。
师:酸、碱、盐类物质因涉及内容较多,相互间反应错综复杂,在根据化学性质鉴别时,关键要抓住明显的实验现象,通常酸、碱、盐类物质的反应中有哪些明显的现象?
生: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2:酸碱盐中常见产生气体的反应。)
1.活泼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氢气;
2.碳酸盐(碳酸氢盐)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铵盐和碱反应产生氨气。
师:明确酸、碱、盐类物质反应生成物中一些典型的沉淀是我们鉴别物质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沉淀有以下几种。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3:酸、碱、盐反应中常见沉淀。)
白色沉淀:AgCl、BaSO4、CaCO3、BaCO3、Mg(OH)2、Al(OH)3 ;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疏理,巩固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设计实验,活动探究
师:桌面上有两瓶没贴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课件展示:活动探究一: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可供选择试剂——无色酚酞、 Na2CO3、铜丝、 FeCl3溶液、锌粒、KOH溶液、 BaCl2溶液、CuO、CuSO4溶液、镁带。
师:请同学们就亲自动手完成鉴别,每小组汇报时请说明所选择试剂并描述实验现象。
生:第一小组:锌粒,产生气泡;第二小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第三小组:铜丝、失败;第四小组:CuSO4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五小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第六小组:KOH溶液、失败;第七小组:镁带、产生气泡;第八小组: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第九小组:Na2CO3、产生气泡:第十小组:CuO、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
师:请第三小组和第六小组分析失败的原因。
生:所用药品为铜丝,为何无现象解释不清。
生:所用试剂为KOH溶液,估计KOH溶液加多了,所以无现象。
师:请其他小组帮助这两个小组分析原因,总结一下鉴别物质时的注意事项。
生:铜丝与稀硫酸不反应,K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无现象。
师: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选择物质时还要看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请各小组将鉴别过程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依据记录总结鉴别的一般步骤。
生: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物质鉴别的一般过程,体验成功,反思失败。通过设计与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师:如果待鉴别物质增加为3种,你们能完成鉴别吗?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一:选用一种试剂鉴别:BaCl2 、Na2CO3 、HCl三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方案——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稀硫酸加以鉴别。
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生:还可以选择可溶性的碳酸盐。
师:借助课件进行分析讲解。
设计说明: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分析思考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师:通过以上练习,我们掌握了选用合适的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如果不选用任何试剂,能否完成鉴别呢?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二: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能否鉴别BaCl2、Na2CO3 、HCl三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师:根据学生描述总结解题方法,取样编号、两两混合、记录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借助课件进行分析讲解。
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三: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稀盐酸、Na2CO3、KCl和Ca(NO3)2四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析讲解。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合作与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成就感,使其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小结
师:抓住易于观察的现象及一些典型离子间的反应,我们能确定物质鉴别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坚持不懈,成功就会属于你。
【教学反思】
本节专题复习课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渗透化学方法的复习课,它不再局限于对旧知识的简单回忆和概括, 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在选用试剂完成物质鉴别的过程中,设置实验探究和设计实验方案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类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汇报展示和书写鉴别过程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高学生使用化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汇报结论中的两个失败小组,我并没有及时加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不仅激励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在学生掌握选择试剂完成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后,拓展思维——不用任何试剂来完成鉴别,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尽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课时紧,探究、讨论的环节较多,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灵活地处理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得还不够。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者爱教,学生爱学”。
E-mail:hit790205@163.com
编辑/张烨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盐 化学肥料》说课稿10-18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05-30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06-18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09-08
酸碱化学性质11-19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9-18
初中物理化学05-28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07-23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09-17
初中化学课点评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