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精选11篇)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1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名著,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一开始,我觉得语文课老师不去讲,学生能明白吗? 一篇课文我们从字、 词、句、内容分析都讲得那样仔细翔实了,有些学生都还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如果真放开了,不知我们的学生能考几分。 再说了, 这简直就是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否定, 难道这么些年来我们的工作就白干了,这样辛苦。可以说,我对这种做法还持怀疑态度。书中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想、去体会,教师不要死死扣住几个字词,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刨根问底,把很美的一篇文章教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上一周,我们语文组内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生一次无意中的回答让我似乎明白了让学生去读、去悟是完全可以的。 这次集体备课我上的是《 诺曼底号遇难记》 ,当课文进行到“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桑,失魂落魄,船舱里一片混乱,照这样乱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嘈杂声中,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的一段对话稳住了局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时,怎样读这一段对话,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镇定和沉着冷静。 举手的学生很多,他们都想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于是我问扮演洛克机械师角色的史××同学,怎样才能读好? 他说这时候机器已经瘫痪了,作为机械师的洛克,他心里一定很难过,所以我要读得沮丧一点,这一点还真提醒了我,说实话,在其他班上课时我还没想到这一点呢。 说得多好啊,我让学生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节课,就是因为给其他班要上课, 还要照顾到给全县评优课的老师让路, 所以我们班挨到了最后,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熟了课文,读出了文味。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会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这两天的课,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讲,效果挺不错。

试论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G633.3

我国古代的诗词很多都使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花朵也被诗人们当成是情绪的载体,例如,丁香,就是忧愁的代表,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在唐代诗人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对丁香的无限惆怅描绘。以下对《雨巷》进行学习心得的叙述,了解《雨巷》真正的情感表达。

一、《雨巷》写作背景分析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并且這首诗也让戴望舒被誉为是“雨巷诗人”,在《雨巷》的表达中蕴含了诗人的内心情绪,其中包含了浓浓的迷茫和痛苦。在1927年的夏季,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全国上下都是一种阴郁和恐怖,这种气氛笼罩下,作者戴望舒在朋友家,对现实感到失望,更是迷茫,对未来的道路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有一丝丝的幻想和希望在舞动,但是和现实情况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雨巷》诞生了,可以说《雨巷》是作者情绪的产物,更是对当时现实情况的一种描绘。在当时的环境中,《雨巷》也代表着很多仁人志士内心的情绪,苦闷、彷徨、无奈等等情绪充斥着人们的内心,阴沉的雨巷还有独自徘徊的我,还有丁香一样忧郁的姑娘,都是那个时代给人们的印象,也是黑暗环境的表象,戴望舒成为一些人的代表,因此《雨巷》也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爱情诗歌,更是一种对时代和环境的宣泄要素[1]。

二、《雨巷》中的意境表达以及自身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是《雨巷》中的著名诗句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雨巷》在意境的描绘上吸收了古人的手法,使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让丁香贯穿全文。从这首诗的学习和品味当中能够感受到在古诗中的要素吸取以及借鉴,但是在意境表达方面,诗人也有自己更加独特的地方,很多古人在使用丁香这个象征物时,都是进行愁绪的展示,但是在《雨巷》中却得到了拟人化,将其幻化成为一个人物,把丁香看成是幽怨的女子,不同时代的诗人,赋予了丁香不同的形象和特点,《雨巷》不同于以往的诗词作品表达,文学气息更加浓厚,另外,这首诗更多的融合了诗人在生活费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在想象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加入其中,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托物言志,而是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表达和阐述[2]。

《雨巷》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象征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最开始在法国被使用,更是对人物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表达,主要展示当时法国的人民以一种颓废的姿态对抗资产阶级,此种方式在五四时期被传入到中国。戴望舒对这种写作手法进行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雨巷》当中的油纸伞以及寂寥的小巷,还有丁香姑娘都是在那个时代有自己象征意义的,并不是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反映。在学习《雨巷》的过程中,即使教师不对每一个形象所代表的深层次意义进行阐释,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指向,还有这首诗当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诗中具有一定的朦胧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是诗人情绪的表达,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象征的描写还是清晰化的印象,都能够给读者非常广泛的想象空间,余味深长。戴望舒是象征派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更加注重音节的整齐性,有些铿锵有力,有些轻柔温和,也具有非常朦胧的感受,《雨巷》的朦胧感十分明显,这就是象征派的精髓所在。

三、《雨巷》中所包含的悲剧色彩

在《雨巷》当中,此种诗词含有一种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在文中的“我”就包含重重的心事,满脸忧愁,主人公想说却说不出来,就像是在思想上追求某种东西,但是距离遥远,远不可及。就在这一刻,“她”出现,就是一个具有深深哀愁的姑娘,类似在梦中出现,还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幻觉。“她”消失的如此之快,仿佛一瞬间消失,和作者擦身而过,这种昙花一现的美丽,给人无穷的想象。因此在文中就能够极大的理解诗人那种忧郁感和沧桑感,诗中满是悲剧色彩,那种美丽和妩媚,不会轻易的被人理解,很多文章中都使用悲剧的色彩形式展现主人公的情怀,因此给读者带去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气质上还具有一种悲剧感,这一点戴望舒对后来的诗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雨巷》以后,对戴望舒以及整部作品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诗的中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并且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诗人具体形象的展示。其中的“我”和“姑娘”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两种世界的定格,一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是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我”,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后者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是理想生活的寄托。这首诗中充满了朦胧感,还具有隐蔽性,虚幻遮蔽了现实,过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和了解。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对习作背景进行分析,还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对诗中的各种写作手法做探析,这样对透彻的理解文章才具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春红.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4):36-39.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没有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以自己的真实来承接她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犹如我们的人生,刚开始我们必须为了生存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生存方法,但是当我们能独立自主时,我们的生活也便不再是一般的生存下来,活下去。我们的生活是去享受世界的美好,去聆听大自然。去升华我们的人生。现在,大学语文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她给我人生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息。她不仅给了我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如那最温暖的晨光温暖着我,让我在累的时候停下来,为了明天的升华,整装待发。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云南农大,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仅是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今天,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大学语文你给我的还有名族自豪感。

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5

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讲了走进西部人民的生活,了解西部人民的生活,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到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内容与知识。比如说第一课的《草原》,作者老舍走向内蒙古大草原,发现草原的风景无与伦比,非常的美丽,而当老舍来与蒙古人交流的时候,发现草原的人情更美;第二课《丝绸之路》让中西方的国家通过这一条伟大的商贸、技术、文化之路,促进了中西方国家的友谊;还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更让我体会到了对西部开发的艰难历程……

在刚刚学习的第一单元中,令我最受启发的是第三课《白杨》。这篇课文主要讲爸爸送孩子们回新疆,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引起了他们小小的争论,爸爸也表白了自己的心。这篇课文既描述了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又生动的描绘出了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做一个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人。反衬了那些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它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正是这样一支伟大的军队,为我们保家卫国筑起一道钢铁长城。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们不管严寒与酷暑,不管有多么艰苦,毅然用爱坚守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篇课文深深的打动了我,更让我明白了:人要做一个像白杨树那样不择环境,不惧灾害,都能茁壮的成长,更要像边疆的保卫者那样,坚强不屈,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建设者。

大学学习心得 篇6

读了这么多年书,虽不敢称得是“读书破万卷”,但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及其他各类杂刊等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有几大箩筐了。要说这么多年,对学习的体会,真是几年一变啊!小学,是真正的无知,成日只想着下课的铃声响起可以去踢毽子,跳皮绳,那样的调皮劲是不会对“学习”二字有所了解的。小学是种子发育期。初中,是懵懵懂懂的发芽期,也是我人生的转折期,让我这个浑身泥巴味的丫头沾上了一股书卷味,学习是我人生第一次获得的认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成就感,虽然,有点盲目,不过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来说,它的意味颇为深长。高中,学习是一股拼劲,一腔豪情,一怀壮志。于我们而言,高中于大学犹如黎明前得黑暗与光明,虽灰暗,却是充满着希望的。相信对很多人而言,最眷念的是大学,而最难忘怀的便是高中,高中影响着你人生的方向,高考决定着你人生的下个路口,因此对自己的学习有个系统的了解,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法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今天我谈的主要是从高中总结下来的,影响着我的学习心得。

高中及高中以前,学习都是应试教育式。大学,学习是自己的事,要自己的觉悟,自觉的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过,除了一个是别人安排你所要学的和一个是自己安排你所要学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共通的。首先,你得挖掘自己的学习动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发现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想办法保持自己的热情,确定自己能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在这整个过程中,还得讲究方法,高效的学习。一,挖掘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缺乏学习动机,犹如汽车行驶缺乏发动机,注定是寸步难行。我觉得学习不应该是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成长履历表,不应该是自己无聊时的打发,而应该是动机明显的,目标明确的。“It should be with ambitions and large intentions”。我们不需要都像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崇高远大。它可以是为了老师的一句赞扬,同学的一声肯定,无所谓渺小,只要是使你学习的动力都是好的,因为它不虚伪,它体现着你自己的需要,因此才能真正的促进你的学习。

二,发现或培养自己的兴趣。如果你不爱坐在教室里成天啃书,但是你憧憬大学里惬意的生活,那么你还是得好好学习保证你能考出能靠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分数。所以未免自己的学习过于痛苦,你最好爱上的要干的事,即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既然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喜欢上你做的事吧!当我们考上了大学,选专业时,你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保持学习热情。其实我这里说的保持学习热情就是坚持不懈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都知道,兴趣这事有很多不定因素,你可能上一刻还喜欢踢足球,下一秒转而爱上看篮球,那么怎样成功地做好一件事呢?古人云“君子立常志,小人常立志”,说的就是做事不可三心二意,得持之以恒。因此但你对已制定的学习计划感到厌倦时,你得注意了,想办法重新燃起你的兴趣,保持自己的热情。

四,讲究学习方法。Study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时代节奏越来越快,同样加快的是生活各方面的步伐,同样地学习也得“快”。当我们要学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的情况下,加快学习只能是有效和高效的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为自己尽量节省时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断总结和向汲取他人的精华来完善自己的学法方法,为自己整理出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吧!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7

一、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包括两大部分:

(一) 第一部分调查预科生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兴趣、动机、目标, 以及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从第1、2、3小题可以看出, 大部分预科生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 但成绩不很理想, 其中64.3%的人成绩一般, 而自认成绩不错的只有27人, 占23.4%, 成绩不好的占12.1%, 有9.0%—9.6%的人学习语文的目的并不是因为兴趣, 仅仅因为是高考的必考学科, 从调查情况不难看出导致这种成绩的直接原因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

1. 关于预科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一系列问题。

第4、5、7、10、15小题是针对预科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设置的。其中62.6%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语文水平一般, 因而82.6%的预科生认为开设大学语文课很必要, 87.0%认为不管文理科都应该继续学习大学语文, 70.0%很希望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第6、9、11、13、14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学科性质以及如何定位。47.8%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对专业课有一些帮助, 52.1%的人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 74%认为自己现在的语文水平不适应将来工作和个人的发展, 因而有74.8%预科生认为高校应该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44.3%的预科生认为该科每周4课时为宜。

2.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授课方式。

问卷的第8小题是针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而设, 有90.4%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水平, 加强人文修养, 增强文学底蕴。64.3%的预科生喜欢上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第12题调查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 有55.7%的学生认为课堂形式要灵活多样。27.8%的同学则主张课内外结合。

3. 学生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参与度。

问卷的第17小题是针对预科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参与度调查, 有76.5%的学生愿意就大学语文的学习与老师交换意见。

(二)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期望、理想模式、课程内容设置、作业形式, 有关课程资源的系列问题, 对大学语文课的整体感受,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取向, 主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对课程和老师的希望、建议。

1.在18、19题中, 学生阐释理想的大学语文课堂也即喜欢的原因, 大部分认为大学语文课堂更应注重人文性, 丰富知识, 感悟人生。主张因生活而学, 因兴趣而学, 真正享受语文。同时更追求一种师生完全投入境界, 透进文化底蕴的教学模式。

2.对于学科课程内容的安排建议, 则主张将古今中外结合更广, 更深层次更多样化的呈现, 适当打破课本局限, 课内外结合, 适度课外拓展, 在形式上提出多设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讲解答疑,

3.关于作业的布置, 应该灵活, 有创见性。有人提出多一些赏鉴性作业, 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有一些同学认为应多布置阅读性质的作业, 作业量上要适度。

4.关于理想中的语文老师一项调查中, 大部分同学喜欢有底蕴, 有内涵, 有激情, 不拘于时, 有独特见解, 有独特教学方法的老师, 而且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 讲课有重点, 最好多讲有意义的故事。在对老师的风度气质的期望中喜欢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具有现代品格与精神气质的老师。

二、大学语文教学方略

1. 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充满趣味的课程, 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程内容专题化, 学习自主化, 课堂开放化。带给学生欣赏、激动与智慧。

2. 激励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通过设置一定情境, 比如合作学习, 给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促使学生完成与文本的积极对话。

3. 摒弃应试教育的不利束缚, 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广阔平台。

学生基础薄弱, 加强广泛的阅读指导, 通过课内外强化, 开阔知识视野, 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讲是耗时而效微的, 而强化这一基础的唯一途径就是达到最基本的阅读量。

4. 教师的观念的改变, 自身能力的提高, 风采与信念的提升。

大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 在教学中, 不仅只关注和思考“怎么教”的问题, 还要关注和思考“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关注“教学内容”及其“价值”问题, 注意师生互动的动态性和生成性。

5. 多元立体化的考查方式。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8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育心理学调查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科兴趣有明显一致的趋势。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好,对学科学习兴趣高涨;师生关系不良的班级,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拿学生无可奈何,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培养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核心条件。

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感情交流,使得教师们客观上成为学生兴趣的中心。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生喜欢模仿他。教师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感染。要使学生真正信任教师,教师一定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指导者。教师要用本身的行动直接影响学生,要做学生学习的最佳合作伙伴,而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感兴趣,有好感,甚至是崇拜感,这样的合作才能是融洽的,更有效率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我和我的学生不只是朋友,而是尽可能建立亲情,当然,这里的“亲情”不是当爹当妈。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黑洞”,他们和我说的任何话不会被传播出去。这样,他们找我谈心时有一个完全敞开的心境,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但从不会告诉别人,他们在我这得到的是一种放松。

二、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育措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教师就是一把抓,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对接,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合格的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热情、开朗、刚强、勇敢、坦率、独立性强等优点,克服脾气暴躁、不求甚解、感情用事、缺乏耐心与恒心等缺点。教师在批评胆汁质学生时,一定会注意不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善于引导他们发扬热情、思维灵活、善于计划、效率高、爱交际、乐于助人的优点,克服粗心、不踏实、缺乏专一性的缺点。在批评多血质学生时,能够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把问题重视起来。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肯定他们踏实、稳重、善思考、有耐心与恒心、自制力强、组织纪律强、肯钻研等优点,克服他们淡漠、迟缓、固执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注意做到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对于抑郁症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耐心细致、肯动脑筋、喜欢思考、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等优点,克服他们胆小、孤僻、怯懦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耐心、委婉,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更不会严厉地批评,因为教师知道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经不起刺激的抑郁症类型的学生。

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知识接收快、好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遗漏,作业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授来进行,学生在被动地听讲,抽象地死记硬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的理解,学起来感到困难、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功能,立体、动态地还原了课本的内容,让以往平面的认知生动、形象起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激起了学习的好奇心。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教《太阳》一课时,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的认知,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师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提高。

网上大学学习心得 篇9

学校毕业后走进电信公司,在日常工作当中我越来越觉得企业发展很快,对于知识技能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更好的融入企业发展的大潮流。但是要再返回校园去专门学习对于在职人员是有点不现实,正当我迷茫的时候,经同事介绍我了解到中国电信网上大学,通过近几年的网上大学学习,发现这种方式很好,每一个员工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自己岗位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岗位的知识,扩宽知识面,提高综合技能。

在网上大学这个学习的平台,全部是由自己自主学习,有很多都是视频课件,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这样大大的减少了我们在职人员的诸多不便,学习时间上也可以自主调配,通过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让我能更好的应用知识实现自己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网上大学还可以中国社区进行互动交流,中国电信网上大学社区是中国电信学院于2010年建设,意在为中国电信广大员工提供一个可以把工作、学习中的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享,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培训组织者提供更开放的技术支撑平台,更快、更好的组织各种学习活动。

社区不仅仅只是一个社区,还对知识中心、正式学习、品牌培训等功能平台和资源整合,实现统一导航,信息集中汇聚,让广大学员能够快速找到想要的学习资源。

社区传递的是互动、交流、分享的思想,与所有电信人一起分享和交流您的工作经验、成功心得,共享智慧和快乐。你可以在平台中找到与您志同道合的电信人,加他为好友,与他互动;你也可以加入各种自己感兴趣、有帮助的专区进行分享交流;更重要的是社区中汇聚了各种官方组织的品牌培训活动和专区(如:对话发展、添翼振翅、光点星课堂、天翼大讲堂等)。

社区的设计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学员只要进入到我的中心,就可以快速的浏览社区中的各种动态,包括专区的、好友的、自己的;就可以按分类查看各种资源,发表各种内容进行互动分享,你还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收藏,如:日志、话题、文档、相册、提问、投票、你我课堂、活动等。

社区中整合了网大多年积累的课程、文档、案例的强大知识库,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也将组织更多更好更多样的学习活动。用你学习的热情,分享和奉献的精神与广大电信人一起建设属于电信人自己的网络学习社区吧!

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现在已经修完了大部分的学分,马上就可以毕业了,在网络学院学习当中,我很高兴的是交到了很多来自各行业的朋友。大家平时可以在网络学院的学习的平台中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讨论解决,好像又回到了校园那种氛围,让我学习起来很有热情。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在职人员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近两年来,通过网上大学这个学习的平台,结合个人工作情况及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课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干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最忌讳的一种是让问题睡大觉。要解决它!而且要马上解决,无论是对是错。让问题躺着睡大觉而无所事事当然是一种舒服的方法,因为不会马上承担风险,但这绝对是工作上的大忌。做事的态度,便是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绝对不能放松。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抛弃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

2、干工作要看全局,必须从公司全局出发去想问题、想事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的具体要求措施。对每个阶段工作和环节有所把握重点,定出自己的总体思路,既要高标准又要高起点。在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要善于沟通,要善于自我调节,包括对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方法上多向同事学习、请教,有了成绩不争功,出了问题不诿过。遇到棘手的问题不逃避,学会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调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想尽办法解决一切问题。在处理同事间的团结协调上,一要学习沟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讲团结讲协调,形成合力。二是要靠自身带动大家的相互信任。要经常与同事交流思想,互相支持、互相勉励。胸怀宽广平等待人。要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增进理解和友谊。

4、工作方法要刚柔相济,德法并重,方圆结合。“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有硬指标,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言必行,行必果,不犹豫、不动摇。特别是牵扯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朝令夕改。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完成工作目标上坚定不移。“柔”就是要体现在与同事的相处,以诚待人、宽厚待人,我们要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去了解关心同事,只要用心去交流,同事才能把你当朋友、亲人。

5、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完美的精神,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不要犯错。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犯了一次错,就应该接受教训,承担责任,不要重复犯错。工作中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讲求效率和效果,要做到有效率,重效果,就得有主动的思考精神,多学习不断充电。

黄仁林

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探讨语文识字教学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训练过程;习作是运用的训练过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习作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加大加粗“识字”这个“瓶颈”,学生的读写才能顺利进行。

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明摆着识字教学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教低年级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面前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变被动的识字为主动的识字。为此,我们可做如下探讨。

(一)方法指导,学会识字。

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基本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本领。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了,而是教师的教更要体现规律,渗透方法。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

教例:巧记“拨”与“拔”

一位教师教学《三顾茅庐》,读到“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一句时,全班将近一半的学生把“拨”读成了“拔”,看来学生对“拨”与“拔”严重混淆不清。教师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拨”与“拔”,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

师:同学们,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比如“拨”与“拔”就是一对同胞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

生:(齐)像。

师:那你们看得出谁是哥哥吗?

生:(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

师:为什么?

生: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

师:(启发学生想象)你觉得这一短竖代表哥哥的什么呢?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饭。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长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气大一点。

师: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生大笑)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刚才那句话,看看文中请来的是“哥哥”还是“弟弟”。(生齐读,再没有人读错。)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以上教学片断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及已有的生活知识,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辨别了“拨”与“拔”,增强了识记效果。

(二)多样复现,巩固识字。

1、有趣游戏,快乐巩固

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加深印象,强化巩固。

例如,“帮小鸟找家”:一个同学扮演小鸟,一个同学扮演小鸟的家,把“鸟”身上的拼音与“房子”里对应的字找出来站在一起。“摘苹果” :把你认识的“苹果”摘下来读一读,放在篮子里,看谁摘得多。“爱心快车”:把字放在它可以搭乘的“车”里。还有“青蛙过河”、“小猫钓鱼”、“争当‘识字大王’”、“给生字编故事”、“编儿歌”等等,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语境复现,迁移巩固

识字教学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常用的生字,可让学生组词、扩词,造句,把字、词、句联系起来,要求写的字,个个都要做到。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字音,感知字义。

学生认识了生字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可以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认读,可以出示课文中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或句群让学生熟读,教师还可以创编几个句子,把当堂课学的生字融入其中,让学生读读。这样,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必然会成为“好朋友”的。

(三)走向生活大课堂,自主识字。

1、利用“大”教材识字

识字教学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课本所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在课本上出现几次,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性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文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引导学生把语文教材外的书籍当作 “大”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反复地“大”教材中大量识字。

①读背古诗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年段背诵优秀诗文50首。我们将其分解到两个年级,其中一年级20首,二年级30首。学生每周读背一首古诗。每读会一首古诗,都能认识三五个生字。在简单了解意思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边背边加上动作,兴趣盎然,无意中又学到了几个生字。

②读其他学科教材识字。思想品德、自然、音乐、健康教材,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这类书籍,能在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扩大识字量。

③读课外书籍识字。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在5万字以上。广泛阅读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收获,低年级学生多阅读还能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

(2)利用生活的空间识字

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有人说:“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会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间,在各种图书、电脑、网格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识字,一定会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

①把广告、标牌等当作识字教材。

一位一年级教师一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街道旁,让学生互做小老师,去认识所见到的商店、标语、广告牌上的汉字。学生非常活跃,自愿结组,把路边的广告、商店的门牌等当作识字教材。有的互相学习,有的询问路人,有的请教老师。一节课时间,学生多的认识了三十多个生字,少的也认识了十多个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检查出不少商店广告中的错别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放学后,学生还余兴未尽,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继续学习和巩固所学生字。之后,从家长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学生在与他们逛街时,总是问这字念什么,那字念什么,回来后还让把标牌上的字都写下来,家长感到学生已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

②把商标、包装盒等当作识字教材。

小学生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充分利用这一点,也能让学生认字。教师每天抽出时间,与学生交谈,询问学生“妈妈昨天给你买了什么东西,商品的包装上有字吗?你认识了吗?” 时间一长,学生为了能和教师交流,都主动询问父母买了什么,同学间也经常谈论这样的话题,“你昨天学到了什么字,快告诉我”,还有的同学干脆请求父母把一些没有标签的物品书写标签让他们识认。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此外,把影视、网络栏目标题作为教材,利用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识字,利用家长会,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等,都是非常可取的识字教学做法。总之,拓宽识字教学的渠道,开发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点燃创造之火,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探讨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象;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觉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呢?

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以读为本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要有目的,要有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堂上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接下来做的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读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初读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只要求学生读得准确、流利、通顺;等到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文本的语言文字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使学生对文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和体会,根据文本的需要,我们还可以把活动表演与品词析句、感悟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读、诵读等。

(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未必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也就很自然地流于形式了。课堂上,教师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学生才能在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过程中,应避开那种“浅层互动,缺乏思维参与”的对话。

教例:

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齐):乌黑光亮的。

师:燕子的翅膀呢?

生(齐):俊俏轻快的。

师:尾巴又是怎样的呢?

生(齐):剪刀似的。

师:这样的燕子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齐):活泼机灵。

师:你们看,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组合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燕子真是可爱!

(诊断分析)这是一位教师教学《燕子》的片断。初看,课堂气氛热烈,师生虽在对话,学生虽在表述,但没有情感的沟通,缺乏心灵的交流,除了能把课文读一遍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对话,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去与作者和文中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用心灵对话;走出文本去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获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意义。这才是对话的实质。

(三)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级教师窦桂梅在《王二小》一课的教学中,将植根于教材和生活中的“情”,以幻灯片中生动的形象、教者声情并茂的渲染、音乐的如泣如诉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使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儿童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课堂上教者泪花盈盈,学生泣不成声,听课的老师们也为之动容,彼此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作者的心达成“四情共振”。不难想象,从此,王小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王二小的精神根植于学生的生命。

大学语文课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大学语文;评价体系;改革

语文能力的高低是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的,而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对语文能力的判定只是从期末考试中的分数来判定的,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误区,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评论是高校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切合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两个方面来对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问题及改革进行了探析。

1.高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习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习评价具有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案的改革。对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高校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大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评价方式和途径过于单一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是从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进行评定,评价的结果真实度低效果也不理想。

1.2对形成性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于普通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的合理化,因为其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往往进行形成性评价复杂性较强。因此,在大学语文进行评价选择时,应试教育的考试成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的主要方法,其在期末考试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1.3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其评价方式与高中评价方式相差无几。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1.4评价内容过于单调

在评价内容方面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评价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对于这些高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语文评价出现了轻过程重结果的局面。产生这种局面的影响:一是让大学语文学习的学生对评价的目的认识不清。会被学生错误的认为进行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认可,是充分体现教育结果的一种手段。这样的评价之后消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将学习评价曲解为学生之间的优劣比较的方式或者优等生与差生的选择标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第二,不能对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方案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具有阻碍作用。

2.高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的措施

2.1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教育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高校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也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中,往往认为只有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评价,逐渐形成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单方面反映,学生一直处于评价中的客体地位,处于被动的局面。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大学语文学习的评价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2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是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涉及到诗、词、歌、赋、听、说、读、写等方面。在能力的提高方面涉及到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学语文学习评价同样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对大学语文评价时,不仅仅要对语文知识进行评价,同时也要从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也就是说不仅要从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能力、感情等非智力方面进行评价。

2.3重视过程评价

在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之后,还要从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流状态、情绪状态以及生成状态等五个方面来对过程评价进行分析。

参与状态: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的参与各种主题活动和演讲比赛。

思维状态: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其能否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讲解,灵活的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还要从学生对文章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入手评价。

交流状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

情绪状态:观察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和其他同学们一共分享学习的成果。

生成状态:在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有不用的收获,各取所长各补所短,学生对学习情趣的保持程度。

2.4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必须课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教材没有明确的范围界限,知识的整体性也具有较大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而语文能力是一种技能和智力的综合体现,不能仅仅依靠一节课或者一个学期的语文成绩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这样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出语文能力的真实情况。在大学语文评价中应用定性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的同时,又能对学生体香相应的问题;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定性评价重视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反映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2.5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当下,大部分高校采用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是只是对学生的部分语文学习进行评价,不能整体的反映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的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一是题目的数量有限,导致评价的内容难以考虑全面和详细;二是通过数字化的显示,导致评价结果过于模糊,让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失去了针对性;三是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分数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所以,大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做到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采用提问、写作、练习、演讲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来进行评价。

3.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评价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的問题有着充分的认识以及对其进行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大学语文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整体性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礼节,余文英,施晓琼.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03).

[2]舒丽辉.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J].山东文学(学术版),2010,(05).

[3]许倩.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提高学生素质[J].江苏教育,1999,(02).

上一篇:“心系祖国,关注两会”新闻稿下一篇:乡镇财政所工作流程